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再续红楼溶黛情-第1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只恐他们根本不肯入城。”

    宇文恪嘴角轻轻扯动,眸中却若沉冰不动:“这,可就由不得他们了。去安排安排。”

    展昶眸中闪动了一下,顿时会意:“是,卑职这就去安排。”

    展昶出去之后,宇文恪仍然静坐不动,忽然一伸手,将面前的匣子打开。

    匣子里,一柄古剑。青铜为鞘,云纹缠护,剑柄上镌有含光字样,另镌一行小字,曰昭衍庚未。

    昭衍,是梁末帝的年号。

    宇文恪取出剑,在手中掂了一下,旋即拔剑出鞘,雪光湛然刺目,映亮了他的面容,更有龙吟森森哦哦,一脉不绝。

    袖风一震,卷起案上的宣纸,飞扬而起,但碰触剑锋,尽皆碎落,片片如雪落下。

    果然是把好剑。

    “恪儿,这柄含光剑,是你父皇从旧宫里夺来的,后来,却交给了母妃保管,母妃守了二十几年,现在理应交给你。”

    宇文恪微微阖眸,刷的一声将剑回鞘。

    既然如此,就让他以这把剑,覆了这天下。

    钦差在三天以后到达楚州,只是个成不的气候的文官。如今宇文祯手边乏人可用,自然舍不得武将来此送命。

    “殿下,钦差请殿下城外接旨。”底下人来报的时候,宇文恪正在灵堂,声音平淡冰冷道:“本殿要给王妃上香守灵,没有空到城外去,若要传旨,就请到王府来。”

    那位钦差得了这句话,也就无可奈何,跟着展昶入城。虽然得了跟随来的羽林卫将再三保证,却仍不能完全放心,本来想引宇文恪出来传旨,只要旨意一旦传到,剩下的事,便不和他相干,到时候要脱身回京“复命”也就更加容易。

    这位吴王殿下似乎已经洞彻了他的用心,令他入城宣旨。当他走进那禁卫森严的王府时,纵然知道外面已经伏兵,却仍然有些后怕,恐怕入府容易出府难,凶多吉少。

    王府正堂,两行侍卫分立两侧,宇文恪正然端坐,目光冷冷的扫向面前强端着钦差架势的人,不觉嘴角起了一丝冷笑:“所来何事?”

    钦差被他凌厉一瞥,微微有些慌神,清了清嗓子道:“请吴王殿下接旨。”

    宇文恪只是轻描淡写道:“宣吧,本殿听着。”

    身子却动也没动。

    “圣旨在前,如陛下亲临。”钦差被噎了一下道:“请殿下接旨!”

    “呵呵。”宇文恪压着声音而笑:“这是让我跪接?你配吗,或者说,宇文祯配么。”

    “殿下此言已经是大不敬……”钦差怒道:“本钦差自当……”

    话未说完,一把剑抵住了他的后颈:“殿下让你宣旨就宣旨,哪来这么多废话,再啰唣一句,休怪咱们刀剑无眼。”

    这一下,已经让那没见过什么大阵仗的钦差身上一哆嗦,无可奈何只好展开那份烫手的明黄绢帛,宣读起来。本来是削爵、抄家,押送进京的圣旨,此刻听起来却是气势全无,实在像是一个笑话,念完了,那钦差还不忘加一句:“请殿下接旨谢恩。”

    此言一出,就换来了周围零零落落的嘲笑声。宇文恪手一伸,便立刻有人将那圣旨夺了下来,快步捧给宇文恪,宇文恪在手中掂了一下。

    眸色锐利的令那钦差背上冷汗涔涔,想到身后还有羽林卫,胆气便壮了壮:“羽林卫何在!”

    却是无人应声。

    “羽林卫!”

    又是一声,回答他的只有沉默。

    这时,宇文恪缓缓的站起了身,面沉如冰:“不必再喊,你带来的人,谁也没命离开楚州!”

    “吴王,你……”钦差犹自道。

    “没错,本殿,就是要反。”宇文恪忽然将那圣旨抛出几乎是同时,掣剑出鞘,寒凉的白光扫过,明黄的绢帛在半空中碎成齑粉落下:“本要杀你,可是你这样的人,杀了你脏了本殿的剑!来人,挑去手筋脚筋,令他爬回金陵缴旨复命。”

    “吴王殿下,你敢如此,外面都是羽林卫。”

    宇文恪脸色冰冷,声若寒刃:“动手!”

    所谓的动手,并不止是处理了眼前的这位所谓的钦差大臣,一声令下,整个楚州街巷,尽是掀起一阵血雨腥风。预先埋伏的人便从四周的屋脊上跃下,这些人都是轻功极快,带着斗笠,蒙着面,一起发难,四面城门关闭,这些羽林卫,出不去,动不了,他们在明处,宇文恪的人却都是隐在暗处,占尽地利。

    一场大战,血染楚州,天地遽然色变,半日的巷战,尸体堆积如山。

    对于亲历者,这是难忘的血洗。而对于史书,也只有一行记录,大周历壬辰年,九月廿日,吴王宇文恪诛钦差卫队,于楚州起兵,剑指金陵!

    ------题外话------

    思路不畅,先写这些了,想想再说。

惊风吹落星如雨 第十二章 血染楚州(二)

    谢杭已经意识道遭了暗算,便悄悄的伺机要退出去,转身的一刻,却被森凉的剑锋逼住胸口,四周的檐脊上,飘飘荡荡的落下来几道黑影。

    王府的大门,在同一时刻合拢。

    府门沉闷的合拢声,骤然出现的黑衣人,刹那间令那二位钦差懵了。谢杭的声音已经发颤:“你,你,你们……”

    张秉炆亦倒退了两步道:“吴王殿下,你做什么!”

    宇文恪不言,只是做了个手势,一个黑衣卫几乎是同时移在了张秉炆近前,步法快若闪电,那张秉炆根本来不及反应,那只铁钳般的手已经抓住他的胳膊,向后一拧,咔嚓一折,张秉炆杀猪般的惨叫一声,一只胳膊已经被生生卸掉。

    黑衣卫劈手将一轴黄绢夺了下来,交给了宇文恪。

    宇文恪在手中掂了一下,打开那道圣旨,扫了一眼,望着那钦差,嘴角扯开嘲弄的笑:“抱歉,本殿的人手重了些。圣旨--还你。”

    他忽然将那圣旨抛出,几乎是同时,掣剑出鞘,寒凉的白光扫过,明黄的绢帛在半空中碎成齑粉落下:“是什么人,竟然敢冒充钦差,伪造圣旨--动手!”

    话音刚落,从内院倏然冲出数百死士,皆着软甲,蜂拥而上,和羽林卫交手。

    第一个被乱剑砍死的,是张秉炆。

    而那些所谓被绑缚的属僚,绝大部分人,都挣开了绳索,衣下藏刀,同时犯难--他们的绳索都是活扣,假的,而令人吃惊的是,有一部分人,却怎么也挣不开绳索,他们惊慌失措的望向宇文恪。

    宇文恪只是冷冷的道:“杀了!”

    刀光绚凉,剑影如魅,刀剑碰撞,整个王府的前院,都做了修罗场。

    谢杭情知事情不好,跪地膝行,涕泗交下道:“我愿投诚,殿下饶命,殿下饶命……”

    宇文恪冷冷垂眸,嘴角带了三分讥诮,七分冰冷:“杀你这样的人,玷了本殿的剑--挑去手筋脚筋,爬回金陵复命,告诉宇文祯,本殿,反了!”

    一声令下,杀戮却不止于眼前的方寸之地。

    几乎是在府中事起的同时,府外,街巷两侧,预先埋伏的人便从屋脊上现身,这些人都是轻功极快,带着斗笠,蒙着面,手持弓弩,居高临下,例无虚发,将堵在王府外的羽林卫一一射杀。

    一时间,血花横飞,倒毙者无数,剩下的四处逃窜,莫说反击,跑迟的便是命也休矣。弩箭过后,更多的黑衣人出现,在整个楚州的街巷,堵截着羽林卫残部。

    而此时,按照宇文恪提前的部署,早有府卫抢占城关,将四面城门从楚州守军手中夺来,城门关闭。

    这些羽林卫,出不去,动不了,没头的苍蝇一般四处躲藏。然而他们在明处,宇文恪的人却都是隐在暗处,占尽地利。

    一场大战,血染楚州,天地遽然色变,血污横流,三千羽林卫,在两个时辰之后,便化作了尸体堆积在了街上。

    大雨骤降,冲洗着满街的血腥。

    乱起时,还在观望的楚州太守看到这般情形,知道局势已经不可挽回,立刻来到吴王府,行见君之礼,表明了态度,献上城关符印,以示归顺,并楚州周边的三万守军,也都归了宇文恪。

    对于亲历者,这是一场惊心动魄的血洗。

    而对于史书,也只有一行记录,大周历壬辰年,九月廿日,帝斩杀逆贼,于楚州起兵,挥戈金陵,诛佞臣,清君侧。

    此前宇文恪秘密召集是十万兵马,接到命令之后,便迅速的响应,按照之前的密令,在第一时间各自取了所处州县,而后合兵一处,而吴楚一带,余下的几州,见吴王势锐,为了保命,纷纷献城投降。

    二十四日,赣州归顺,二十七日,安州降, 三十日,取株城……

    宇文恪并不急于向北高歌猛进,而是采了楚凇的建议,以楚州为核心,一线平推,先稳固了楚州周边,再扩大战果,择地理之要,攻取城池,然后再将整个岭南划归于己。

    此时在金陵的宇文祯对这样的局面也是早有准备,令新科武榜眼陆渊为平南大将军,率领十五万大军一路向南,压兵在了南岭山。

    这里,是宇文恪北上的必经之路,而且地形极其复杂,易守难攻。

    在宇文恪起兵的一个月后,双方终于在南岭山麓对峙上,一路锋芒不可阻挡的吴军,却忽然停滞不前,在双方频频的交手之中,互有胜负,却难以占到大的便宜。

    而在旁人看来,是宇文恪进军受挫,事情似乎大有峰回路转之势。朝臣之中也都松口气,一股脑的上书要给陆渊议功。

    “皇上,不若再派兵马,一鼓作气,将叛军拿下。”兵部有人如是建议。

    一石激起千层浪,朝堂之上立刻议成一片,各执一词。

    “此言差矣,南方十五万守军都在岭南山,还从哪里调兵!”

    “不若令金陵一带守军,分出一部分兵马南下!”

    “万万不可。若将金陵以北的兵力抽调南下,万一北疆再有战事,将以何应对?”

    “北疆至今无所动作,若是眼下再动,却是失了最好的时机,我看那北静王大概只想安居燕都罢了。”

    宇文祯冷眼看着朝臣争执,一眼却见东平王贺清远紧皱着眉,似乎欲言又止便道:“东王有何高见!”

    贺清远见问,方出道:“回皇上,高见谈不上,倒是微臣私心想着,现在看来,叛军锋芒最盛之时已经过去,与其在岭南山反复拉锯,反倒是消耗,不如快刀斩乱麻,南面的叛军一旦解决,北疆但有动作,亦不足为患。”

    宇文祯轻轻挑眉:“东王的意思,调兵?”

    贺清远垂眸谦恭的笑:“这件事自然还是圣躬独断。”

    这时候,有人跳出来道:“不行,绝对不行,京畿附近已经没有多少兵马可用,万一北疆生变,金陵庶几危矣。”

    这位是丞相,田宽。

    贺清远十分诧异道:“田丞相,你怎知道北疆一定生变,难道是得了什么消息?”

    田宽被噎了一下,脸顿时憋的通红:“东王此言差矣,老朽哪里会有什么消息,就是推测,推测而已!北静王和叛军早有勾连……”

    “这……”贺清远犹豫了一下,满脸庸人的疑惑:“这又是从何得知?”

    田宽再度被噎住,也是,虽然这件事所有人都知道,可是也都是心照不宣,因为那位北静王实在是太谨慎,从来没露出过任何蛛丝马迹,更没有任何直接的证据能够证明,北静王和宇文恪互有联络。

    最好的证明,便是楚州起兵,燕都完全没有动作。

    宇文祯眯起眼眸,打量着贺清远:“东王怎知这二人无有联络。”

    贺清远一脸糊涂道:“可是,楚州之变,北疆两个月,都没有动作,难道不是么,皇上?”

    这下,宇文祯也无言以对,没错,这是所有人都知道的。

    宇文恪起兵,在他预料之中,所以老早的就有所布置,不但在岭南布置了兵力,更在水溶南下的必经之路山东一带压下了重兵,可是,眼下来看,事情的发展有点出乎他的意料,这一个多月以来。与江南热络的战局相比,北疆却是一片静寂。

    所有人都认为最该响应的人,却在这一刻保持沉默,毫无动作。

    这样的无动于衷,让人起疑。

    水溶不可能置身事外,只是,他到底要做什么!

    宇文祯越是这样想着,心里越是如一团乱麻。水溶其人他了解,却又不了解。此人城府极深,总是有出人意料的招数,令人防不胜防。

    就比如说,眼下这一局, 他越是按兵不动,越是令人疑惑。

    迷局重重,揣测不透,算了,暂时,先不要动了。

    想到这里,宇文祯深吸一口气:“东王言之有理,不过朕也以为,京畿周围的兵力不宜轻动,所以还是暂缓一时的好。”

    贺清远仍是一脸的心悦诚服:“是,臣遵旨。”

    “没什么事的话,退朝!”宇文祯起身,揉了揉额角,离开。

    “恭送皇上!”

    众臣退出大殿,纷纷离去,贺清远略落后一步,吁了口气,回头看看雾霭中的建章宫,嘴角勾起一丝淡淡的冷笑。

    这兵,调还是不调,大概还是未可知。

    宇文祯做出这个决定没有几日,却就被一纸兵文逼的非要更改不可。

    宇文恪在沉寂了半月之后,忽然以奇兵绕道突袭南岭山北麓,陆渊大败,退守白沙河,折损了万余兵马,奇怪的是,手下的骁将潘泽在住手松风亭的时候,居然向宇文恪投诚,带着所部的两万多兵马一起归了宇文恪。

    这一下,就是损了三万多的兵马,本来人数上的优势竟然是荡然无存!

    这奏报是朝堂上宇文祯闻讯,将手中的奏报撕的粉碎,推倒了桌案:“气煞朕也!陆渊,他是怎么带兵的,难道就不防备着叛军后路偷袭么。”

    立刻便有人落井下石:“陆将军虽然年少英雄,但是终归是阅历浅薄了些,臣以为,应当换老将统军。”

    宇文祯稍稍冷静下来,听见这句话,也只是冷哂了一声:“来人,兵部行文,督战,令陆渊半个月之内收复岭南山,否则严惩不贷。还有……”他长长的吁了口气:“调江浙三万守军南下,归陆渊统领。”

惊风吹落星如雨 第十三章 战火绵延(一)

    当朝廷向南方的战事不断投送兵力的时候,遥远的北疆,有人亦在静静的注视着战局,不动,不代表无动。最新的战报,不断的通过精密的消息网,在第一时间送在了水溶手中。

    燕都城外的帅帐里,一张舆图高高挂起,丈余宽阔,将整个大周地理地势水文山川都尽收眼底。此刻,舆图金陵以南的部分,朱砂红艳,标出了部分城池以及进兵的路线。

    “王爷,最新的战报,五日前,吴王殿下以主力拖住陆渊,而后,以骑兵自南岭北麓偷袭,一举攻克南岭山,陆渊溃退至白沙河岸。”

    祁寒将一叠密札放到水溶案头。此刻,裴兆魏子谦都在这里,闻言,对视了一眼,都有些疑惑。

    “白沙河。”水溶并不急着看那信札,只是立在舆图前,沉吟着,手指轻轻地扣着那用朱砂点了红的地方,眉心微凝:“若要驻防,比白沙河更有利的位置大有,陆渊为何会选在这里。”

    裴兆接口道:“难道是慌不择路?”

    魏子谦摇头道:“不然。那陆渊乃是前科武榜眼,只是在剑法的比试上略逊给了邹淮,而笔断兵法,却是冠首,这样的人,不会看不出白沙河之弊。白沙河自西而流,江水虽深却平缓,这样的江流,很难制敌,而且,吴王麾下,皆南人,亦不乏熟谙水文的将领,他们屯兵北岸,却是很难固守。”

    水溶一直没说话,只是目光沉郁的望着舆图。他不言,魏子谦和裴兆也只好不再争论。

    一时,帐中无声,那种静寂,颇如暴风雨之前,压的人有些透不过气来。

    水溶这才缓声道:“子谦。”

    “末将在!”

    “若你是陆渊,驻兵白沙河,最怕的是什么?”

    魏子谦略一思忖立刻道:“最怕深夜突袭!”

    “近前来,指给本王看。”

    魏子谦道声是,近前指点着舆图道:“若是此时吴王殿下,在夜里暗令熟稔水性的将士,潜水而过,搭成索桥,渡过白沙河,不必人多,只需要三百人的精兵死士,便可借岸边滩涂,打乱陆渊的防守路线,只消三个时辰,便足以令剩下的人渡过来接应,然后,白沙河可夺。”

    水溶微微点头,嘴角微起一点笑,望他一眼:“当年,本王很该让你也去考个武状元回来。”

    “那也太费工夫。”魏子谦嘻嘻一笑:“聪明人得学会走捷径。”

    水溶眯眸:“什么捷径?”

    魏子谦乐:“跟着王爷不就是捷径么,这一仗之后,难道还怕少了我个兵部侍郎坐坐?”

    “少废话。”水溶指着那舆图道:“事情没那么简单,你能想到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