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红楼之偷香窃玉-第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探春,我可是迎春和惜春交付给你了。你可不要给我偷懒,不然回来连个果子都不给你带。”贾琅点点探春的额头,笑着说道。
  “那这个呢?你不管?”探春调皮着把一直站得远远的林黛玉给推了过来。
  “姑父马上就要回京述职了,以后不是在京当官,就是去秦风书院任职。我已经派人去把林家老宅打扫了一遍,若是住的不舒心也不要介意。
  总是,住不了多久的。”贾琅这最后一句,直接羞得林黛玉逃走了。
  “琅哥哥,我可是看错你了,没想到你还是这样的人。”探春和迎春连忙拉住林黛玉。
  “行了,行了,叫上宝玉和薛姑娘,一起去老祖宗哪里吃晚饭。大家去哪里聚聚,全都给我送行了。”贾琅现在和林黛玉的婚事已定,就是有长辈都不好见面。
  对于贾琅无碍,对于林黛玉的名声还是有碍的。
  探春和惜春和林黛玉一起走了。
  迎春被贾琅叫住,两人一起去了大太太哪里。


第49章 探春有刺; 众人送礼
  贾琅其实想要王熙凤留在贾府; 但是自己孤家寡人无所谓,人家夫妻俩还指望生个二胎呢。
  所以; 贾琅让探春多照顾这边。
  他娘空有大太太的身份,没有实权。迎春的心思到是通透; 只不过性格还是有些软绵。探春虽然算是二房; 但她的眼睛不是白长的; 对她好和对她不好,她还是分得清。
  何况; 那二太太自管家之后,便连连叫穷。竟然连她们这些做女儿的都减了月例,偏偏他的宝贝儿子要什么有什么。
  这等差别对待; 不是瞎子都看得见。
  探春和贾琅走的近,贾琅送了不少好东西,二太太便见天想要从她这里拿走。先前探春还碍于脸面,只能认命。
  后来; 探春自己也气不过; 干脆把心一横,当母亲的抢女儿的东西; 看谁不要脸。
  二太太也不是吃素的,直接拿探春的婚事威胁她,二太太前脚说完; 探春回头就和贾琅转达了二太太这番威胁论。
  贾琅听了只是叫她先回房; 这事他来办。
  头两日都无一点消息; 探春愁的寝食难安,直到第三日老太太便主动说要亲自张罗三个孙女的婚事。
  说是三个姑娘养在身边,日久生情,早就有了深厚的感情。自己如今还有些时间,身上还有一个诰命在身,可以给三个姑娘筹划一二。
  贾母首席孝子贾政,自然是一口就答应了。二太太可是吃斋念佛的,能不答应吗,大家可都看着呢。
  贾赦现在对迎春这个女儿完全不关心,谁张罗都和他无关。
  这事还没完,二太太见着探春,便明里暗里说以后嫁人不会给探春一分钱。
  探春只管笑,让二太太千万不用管她。二太太不管她,她还能过得更好。
  探春原本每每有好东西还对二太太孝敬几分,如今那几分没了,她的日子反而过得更滋润。
  贾母怎么可能不知道这事,知道她也不管。
  自己做得孽,自己承受后果。
  本来母亲管女儿,天经地义。探春要不是受害者,就这不敬嫡母的态度,就够让贾母厌弃她。
  贾母不管,一是觉得老二媳妇真真眼界小,这大伯的儿子送给自己庶女的东西,你眼红也要找对人啊。贾琅那般聪慧之人,你稍有意思,人家不就自己拱手送过来了。
  二是觉得她这人也蠢,贾琅每每有了好东西第一个就想着贾母,贾母自然乐得祖孙和乐。
  她每次去探春那里跟强盗入门似的,谁还会让你进第二次门。探春但凡有点好东西,不就是贾琅送的。
  你把人家的东西抢过来,结果一转脸赏赐给了丫鬟,这不仅仅是在打探春的脸,连贾琅的脸也一起打了。
  探春不管再怎么说,也是公侯府的千金小姐,丫鬟再得宠也是一个下贱的,怎么能相提并论。
  再说,贾琅送给探春,那是哥哥对妹妹的疼爱。送给叔叔嫡妻身边的丫鬟是什么意思,传出去贾琅这辈子的名声都别想要了。
  贾琅本就是他们贾家这一代,目前唯一比较有造化的,她还想着贾琅能拉扯宝玉,贾母怎么可能让二太太毁了贾琅的前程。
  因为这种种原因,贾母这才发了话。还暗地里让二太太以后不要管探春,只要她没死,就由她管三春。
  二太太气得要死,也只能唯唯诺诺得答应。
  探春自然和贾琅这边的关系亲近起来,有她在,贾琅也放心不少。
  这‘玫瑰花刺’,刺美人可不是白叫的。如今大太太给她撑腰,王熙凤还带着她,手里有钱,府中下人那个敢在她面前嘴碎。
  探春是个聪明人,自然也会做聪明事。
  话不多,但一针见血。事不多,但样样有用。
  贾琅真心感叹龙生九子,个个不同。惜春虽不冷清了,偏偏长成了呆萌。迎春倒是不懦弱了,可还是温温吞吞的。其实这丫仗着有张好皮,暗地里使坏,最腹黑。
  但,心还是太软,小打小闹而已。
  贾琅和他娘说了一些话,让她遇事找迎春和探春商量一下。这府中没了王熙凤,还真就是二太太的天下。
  老太太倒是会庇护一二,毕竟贾琅如今外出做官,这要是做得好,也是贾家的荣耀。
  就怕二太太钻到钱孔里面,想法子捞钱,这就让人有点恶心了。
  贾琅之前还从皇帝那里捞来几样御赐的东西,全都摆在他娘这里。二太太胆子够大,贾母也不会让她这么做。
  御赐,代表贾琅深得帝心。
  这要是回来,看见他娘的东西摆在二房的屋里,结果可想而知。
  在贾母那里欢聚一桌,贾琅这次在贾母左边,林黛玉在右。王熙凤一张巧嘴,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东西可都收拾好了,要是缺什么只管说。虽是京都脚下,终归不比自己家。时常写信回家,到底是发现落下什么,只管回话,我让你琏二哥带东西给你。”、
  贾母笑也笑过了,闹也闹过了,这回就想起贾琅的事情来。
  一个从四品官,并不是什么大官。可这是他们荣国府这一脉唯一比较能拿出手的子孙。
  贾赦,是一等将军,位置高,问题是他手里一点实权都没有,只能当个摆设。
  贾政,是五品官,位置不高,问题贾政接管了贾家的人脉,人家手里有实权有人脉。
  贾琅,从四品官,位置不高,手里有实权,有背景但没人脉,也是半斤八两。
  比起上面两个,已经没有什么晋升空间。而贾琅才刚刚踏出官场,就展露锋芒。贾母其实更看好贾琅,毕竟潜力无限。
  “已经安排下去了,老祖宗已经给我够多了,我什么都不缺。”贾琅亲自给贾母夹了一筷子菜。
  “出门在外,照顾好你自己。多带几个下人,有事就叫他们去做。”贾母看贾琅孝顺,也连连称赞。
  “好的,老祖宗你放心。”贾琅心情好,也耐得下心听贾母唠叨。
  王熙凤起哄,要大家给贾琅送上饯别礼,探春连连答应,其他人也纷纷点头,可见他们都是约好的,就连贾宝玉都准备了。
  王熙凤递过来一个盘子,盘子上摆放着九个平安锁,每个金锁上面刻有九个流云图样。
  九九之数,寓意长长久久。流云似如意,寓意绵延不断、万事如意。而做成平安锁,自然是想要将这些福气全都锁住。
  贾琅也没客气,直接就收下了。
  迎春是姊妹中最大,她来打头。
  一个红漆橡木小盒子,贾琅接过来,还有些重。
  打开一看,竟是满盒子的谷钉纹小银币。
  贾琅顿时有些感动。
  谷钉纹,是一种纹饰,已经是老式纹饰,现在早已经不流行。
  寓意五谷丰登。生活富足。
  小银币与铜钱大小无二,上面满是谷钉纹。在他们家,这样的东西只能用来打赏下人。
  联想倒谷钉纹的寓意,贾琅立即就想到迎春的用意。
  看着迎春,贾琅放心的笑了笑。虽不喜正面对垒,却也懂迂回政策。总归,自己有手段让自己过得好。
  探春第三,给贾琅递过来一个荷包,上面金丝银线绣的是玉瓶,而里面放的是金子打得牡丹花。
  这金牡丹不大,婴儿巴掌大,不过用金子打的少不得要费点银子。探春自己本身无父母接济,还有亲母亲弟拖累,她能拿出这些钱,已经是极有心了。
  而且这朵金牡丹做工精细,上面还有细小经文,雕刻师傅手艺卓绝。这可不是短时间能做好,可见探春早早就有了这个心思。
  瓶子与牡丹,寓意富贵平安,是个好兆头。
  惜春没有送荷包,也没有送金子,而是送来一幅画。
  冬日午后学社图。
  这画中大家都在,惜春却将其他几人隐隐藏于花枝后。
  唯有两人一前一后,可见全貌。女子侧身,手捧着书,似在朗读,不见其全貌。
  男子端作在上,单手执书,两人并不视线相交之处,却透着一股和谐。
  大雪重压,微微露出些许灰黑建筑物。红梅斑驳,却让整幅画生机盎然。这是一副极好、极有收藏价值的话。
  大家看完这副画,相互看看之后,全都乐呵呵得望着林黛玉。
  林黛玉瞪了她们几个,最终也无可奈何。想走,偏偏又被王熙凤给拉着。
  宝玉乐呵呵的送了一个福纹镂空的玉佩,这是贾母给他的,质地非常不错。贾母看到宝玉这么懂事,也是颇有些欣慰。
  这玉佩是个好东西,但是兄弟和睦的感情比玉佩更值钱。
  薛宝钗也送了礼物,不过是以她哥哥的名义,居然是几份田契。
  “这是早年父亲还在时买的,若不是琅三哥要去远安县,母亲都不记得有着几份田契。前些年,因想着他们日子微苦,便也一直没有让他们交佃租,后来竟忘了还有这几份田契。
  如今我们家得了贾家这些时日的庇护,大家又都对我们这般好,一直想着要送些什么。偏贾家什么都有,什么也都是顶顶好的,我们的东西竟拿不出手。
  可巧,今儿总算有了让我们送礼的机会。
  琅三哥也不要嫌弃我们送的礼物粗俗,实乃绞尽脑汁也不知到底该送什么,只希望这几份地契能帮上琅三哥一分半点的忙就好。”薛宝钗亲自将小匣子送到贾琅手里。
  听了薛宝钗这话,贾琅也不禁感叹,这薛宝钗真的是会做人。
  几句话捧了贾家,还勾掉之前的宫花事件,礼物不值钱却正对贾琅胃口。
  贾琅眨眨眼,这薛宝钗日后若不想嫁给贾宝玉,求到他这,他到还真会帮上一帮。


第50章 贾琅献计; 贾琏升官
  大家都送了礼物; 唯有林黛玉没有送。大家便开始闹林黛玉,林黛玉本想啐她们几口; 偏瞄到贾琅也笑意盈盈望着自己,一时羞红了脸颊。
  王熙凤看众人闹着林黛玉; 再闹林黛玉马上就要逃走了; 便将话打岔过去。随便打个哈哈; 就逗得大家全都捧腹大笑,竟忘了追讨林黛玉的饯别礼。
  玩闹一会子后; 贾琅找了‘明日去吏部述职’的借口,便早退了。
  林黛玉想着自己还未送出的礼物,也找了一个借口告退了。
  两人一前一后; 前面的不快走,后面的也不快赶。
  听着嘈杂的脚步声,贾琅听不到林黛玉的落地声,而林黛玉却看得见贾琅落在地上的影子。
  两人直到回了院子都没说一句话; 桑竹她们都不懂自家小姐的想法。
  明明追过来了; 为何什么都不说。
  林黛玉走到和梨香院共用一墙的墙角,吩咐丫鬟把她的琴摆上。
  幽幽的琴声慢慢响起。
  贾琅此时正在凉亭里面; 喝着酒,赏着月。
  那副惜春送的画,被榆柳挂在他的眼前。
  酒意上头; 贾琅摇摇头; 一把扯过眼前这幅画; 鼓足劲一甩,那副画居然就这样‘飘’到隔壁院墙。
  画轴落在琴弦之上,发出‘铮’的一声响。
  琴音骤然就被打断。
  林黛玉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吓了一跳,待看清这从天而降的物件,不由愣了愣。
  “这画,怎么被打湿了?”桑竹把画接过来,铺平一看,上面有些位置居然模糊了。
  黛玉连忙看过来,待看清,立刻扭头回房。
  桑竹和榆柳也仔细一看,顿时相视一笑。
  本来这幅画的主题就是贾琅和林黛玉,因为布局问题,贾琅在上林黛玉在下。其他人都在左右。
  其他人本就隐隐约约,如今叫贾琅这无意的几点酒水晕染,其他人全都微不可见。如今倒好,只剩下贾琅和林黛玉了。
  桑竹就这样将画展开举着,然后双手举着进入屋内。放在书桌上,再用镇石压平,免得被打湿的地方褶皱起来。
  林黛玉第二日起来看到这画,立即怒斥桑竹榆柳,连连叫她们把画收起来。
  话说这头,贾琅酒劲上头之后,完全不记得自己干什么,回到床铺直接倒床就睡。
  青蝉和遥岚连忙帮忙脱衣擦面,知道贾琅素来不喜他人靠近,只敢脱了他的外衣和鞋袜。
  连忙吩咐小厮备好醒酒的材料,等明儿一早便让厨房先煮着。
  第二日,贾琅回想起昨夜,大囧。
  奈何,也不好贸贸然过去。
  反倒他还未出门就收到林黛玉那边送来的一件礼物,一个荷包,浅青底色,上面绣着五彩长颈瓶。
  这是他第二次收到林黛玉送来的荷包。
  因她身体不好,大家从未明着说让她动女红,只凭她的高兴。
  与其做女红,林黛玉宁愿去看书。来了贾府快一年多了,唯二动手的女红都在他这了。
  贾琅倒也不觉有什么不好,本想叫青蝉好生收着,青蝉到抢先一步系在贾琅的腰间。
  贾琅觉得今日又见不着林黛玉,做什么系上。不过转念一想,这系都系上了,再特意取下来,又有点小题大做。
  扯扯袖子,便出门了。
  一直外面守着的小丫头看到贾琅出来,连忙多瞄了贾琅腰间几眼,转身便走。
  贾琅没这主意到这边,直接出门坐轿。来到吏部,领了官袍和顶戴花翎,双手接过文书,他这才正式成为从四品知县。
  这些东西少一样,他都算不上是个官。
  原本那官袍是要官员自己掏钱买的,七品小官便要一两百两,往上都是翻倍增加。
  贾琅这官袍少说要一千两,要说贾琅也不差这点钱,但吏部哪敢找贾琅要。吏部侍郎相当和气得和贾琅说这话,绝口不提官袍费用的事情。
  刚换上官袍,有小公公就来找贾琅,要贾琅去御花园面圣。
  吏部众人更是亲热有加,只恨自己儿子怎么不是贾琅,纷纷对贾琅的父亲贾赦那是羡慕嫉妒恨。
  这贾赦声色犬马又吃酒赌钱,可谓‘十八般武艺’样样都会。那是他会投胎成了公侯府家的长子,要不然早被打死了。
  如今贾府也没落了,大家对于荣国府早就没了敬畏之心。不曾想,贾赦老了老了,反而又蹦出一个大造化的儿子。
  这贾家的未来,大家一下子又摸不准了。
  元衡坐在石凳之上,那是‘横刀立马、威武不凡’,如果这姿势不是用在烧烤就更好了。
  “快来,快来,这鹿肉,真香。”元衡看到贾琅,立即招呼道。
  “你这一天三回得叫我,也不怕底下人议论。”贾琅把帽子一甩,直接从元衡手里面把肉串抢走。
  “诶诶,你抢我的干嘛,要吃自己烤,诶,不许抢我的。”元衡连忙把自己的肉串移开一点。
  “年前你不是要大封后宫吗,怎么到这会都没什么动静?”贾琅其实还真把‘贵妃省亲’这一幕给忘了。
  “没钱。”元衡相当光棍。
  “就是没钱才好,要是有钱还不拿出来,人家还不背地里说你抠门。”贾琅吃着烤肉,还真挺香。
  “不是没钱,是一分钱都没有。登基之后,后宫的位置全都要变动,所有人的份例全都要往上抬。
  这一个两个就算了,这几十个,我是真承受不起。
  而且老一套的都不能用了,礼部那俩玩意,说什么以前的和现在不一样,新皇登基要用新的。
  我真想拿着奏折抽他们俩几个大嘴巴,这钱他们一分不出还使劲作。”元衡想起那俩老头就烦。
  “哈哈哈,”贾琅大笑起来,“那你就等一年,估计明年就好了。”
  这大臣借银这事,在晋朝也有,而且还不少。
  太上皇年轻的时候遇到大战事,已经是穷疯了了状态,所以各大世家或者衷心耿耿的臣子不管是出于什么理由,基本上家当都让太上皇打劫走了七成。
  等后来,战打完了,相邻小国送来‘和平金’,国库一下子就富裕起来了。
  大臣们都悄悄的联和起来,给太上皇演了一出苦情戏。这太上皇也有点不好意思,便允许大臣借银,没有期限也没有利息。
  话一出口,几十万了三天就没了。
  太上皇也心痛,但是话出口了也拉不下脸收回。再加上,好几家是真的穷得揭不开锅。
  后来税收、盐政统统交上来之后,太上皇对于借银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再后来,说借银子,户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