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红楼之梦落三生-第8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林海用力地点点头,继续为贾敏输送真气。宫口已然全开,胎位一正,贾敏听从菁玉的指挥开始用力,胎头很快滑出产道,接着胎儿的身子也顺利娩出。贾敏是经产妇,原本生产就比初产妇要快一些,只不过胎位不正才折腾了这么许久,现下终于生出了孩子。
  然而,那婴儿滑出母体,竟双眼紧闭通身发紫,脖子上缠了两圈脐带,一声也不吭,一动也不动,竟是个死婴一般!
  林海见状,好不容易放下的心又提到了嗓子眼,面露悲戚之色,贾敏挣了命生了个儿子,却是个死婴,几番折腾,她如何承受得住。贾敏眼若死水面如金纸,几个稳婆更又吓了一大跳,面面相觑,连脐带都忘记剪了。
  “愣着干什么,剪脐带。”菁玉沉声吩咐,这种脐带绕颈的婴儿她接生过,在穿越前也听自己亲妈说过,生林豪的时候胎儿脐带绕颈三圈,出来就没声没呼吸,以为自己生了个死婴,还是接生的婆婆用人工呼吸的法子把婴儿给救了回来。
  林豪都能活,菁玉必须也要试上一试,贾敏和这个孩子都不能有事!
  稳婆剪好脐带扎紧,菁玉立即上前给婴儿做人工呼吸,她内力深厚,气息绵长,坚持不懈地给婴儿做了将近半个时辰的人工呼吸,那婴儿终于有了反应,哇的一声哭了出来,声音虽然虚弱,到底还是有气息了。
  林海和贾敏紧张地看着菁玉施救,脸上血色全无,终于在听到婴啼之后长松了一口气,贾敏如释重负,眼眶一红,泪水止不住地汹涌而出,握紧林海的手激动地哭道:“老爷,孩子活过来了,孩子活了!”
  林海亦激动万分,眼里一点湿润,抱紧贾敏心疼地道:“敏儿,你受苦了。”
  婴儿有了气息,稳婆赶紧抱了婴儿擦洗干净裹入襁褓,菁玉紧张忙碌了这么久,早已累得满头大汗,头发湿了大半,背心也是一片汗渍,她匆匆洗了把脸,立即上前为贾敏诊脉检查身体。
  险之又险,经历这一天一夜,贾敏未出大红,躲过了最危险的情况,脉象虚弱不堪,却暂无性命之忧,菁玉心里几乎绷断的弦终于松了下来,拍了拍胸口,又哭又笑地道:“母亲没事,母亲没事。”
  自从上辈子当了女医给人接生,见过生产的过程之后,菁玉就对母亲格外感激心疼,包括那个穿越前重男轻女的母亲,每一个人来到人间的过程都是踩着母亲的命啊,不过后来发生的种种让她消磨了对穿越前母亲的感情,而穿越后给予了她生命的三个母亲,无论是周漪澜王春还是贾敏,都是她林葭雪最大的恩人,她们冒着死亡的风险让她来到了人间,即使保留了前世的记忆,她对她们的感情都是发自内心的感激。
  婴儿裹入襁褓,稳婆送到林海贾敏跟前,两人细看,新生儿瘦瘦小小,看起来有些天生的弱症,贾敏怀抱婴儿流泪不止,伸手拉着菁玉道:“多亏了悠悠,不然我们母子现在还不知有没有命在,好孩子,委屈你了。”
  自古规矩,产房血腥不祥,男人小孩和未嫁的姑娘都不许进来,菁玉今天不顾规矩地冲进来,还让林海也进入产房,若传出去她就要被人笑话了,可今天如果菁玉不进来,贾敏和这个孩子势必就得二选一一生一死,无论哪种选择,对林海和贾敏都是极大的痛苦打击。
  比起她们母子平安,哪里还顾得上这些规矩!可同时贾敏和林海心里的疑问也越来越大,女儿只是自学医书,今天这迅速的反应合理的安排,竟不像第一次见这种场面,不由问道:“悠悠,你怎么懂这些的?”
  菁玉作出激动又兴奋的模样,献宝邀功似的对林海贾敏甜甜笑道:“我从书上看到的啊,书里说妇人生产,胎位不顺则险,须以手推外倒转术,手法都记录得很详尽呢。我看母亲又累成那样,想着父亲练过武功,能以内力让母亲积攒体力,就试试呗,没想到竟成功了!父亲,母亲,我觉得我有当神医的天赋呢!您二位真的不考虑考虑找个名医好好教教我?说不定以后我就成华佗在世,扁鹊重生呢。”
  一席话逗得林海贾敏不由失笑,林海看着自家女儿,这些年来自学水稻育种,自学医术,心性和天分都极为难得,只可惜是个女孩,若为男儿,她立下如此功劳,圣上定会赐给功名,林海叹道:“我们以前有个朋友是名医,可惜她早早地去了,不过她妹妹还在京城,如今已是长安第一名医了,你若有心想学,等咱们回了长安,让她好好教教你。”林家的嫡长女自然不必抛头露面当女医,但学了医术却是大有好处,虽说林家没有宅斗阴私,但如今他已是实职三品虚衔二品,他的嫡长女将来许嫁,夫家的身份门第只高不低,家族大了,难免有些后宅之争,懂医识药,自然就不会在饮食药物上中了别人的圈套了。
  “真的啊!好想快点回京城呢。”菁玉表现得很是雀跃,她知道林海说的正是安然,等回了京城,她自然必须要去见安然的。
  贾敏分娩时听到了黛玉哭着要进来找她,担忧地问道:“慧姐儿呢,我听她哭得厉害,现在如何了?”中午黛玉一哭,菁玉就将她抱回了住处,怎么哄都不见好,哭着闹着要妈妈,无奈之下点了她的昏睡穴,想必现在早醒了,睡了一觉应该能好些,由乳母丫鬟照顾着没带过来。
  林海柔声道:“早哄好了,怕她又哭闹就没带她过来,先让大夫来给你瞧瞧。”
  产房已经收拾干净了,大夫进来给贾敏诊脉开了药方,林海再三问过大夫,确认贾敏身体虽虚弱却无性命之忧,精心调养即可,这才彻底放下心来,让贾敏安心歇息,抱了幼子出门给明玉黛玉看看。
  明玉在外不得进去,担心了好久,见父亲妹妹出来时脸色平和,才知道母亲平安无事,和他们一起去往黛玉的住处。
  黛玉睡了一觉,醒来就好多了,没有再哭闹,现下虽然夜深,但她早先已经睡过,精神头正好,在屋子里坐着小车被丫鬟推着玩。
  看到父兄姐姐进来,黛玉立即让丫鬟把她从小车里抱出来,蹦蹦跳跳地跑到林海脚下,扯着他的衣角仰头好奇地看着林海怀里一团红红的襁褓,嘟着嘴道:“弟弟坏,这么久才出来。”
  林海等人不约而同地笑了起来,明玉笑道:“弟弟还小呢,等他大了你教教他,以后别这么坏了。”今天的情况比黛玉出生时还危险,明玉对这个弟弟既心疼又恼他,害得母亲受了那么多苦,差点连命都没了。
  林海把幼子放在黛玉床上,黛玉趴在床沿上看着红彤彤皱巴巴的小婴儿,一脸嫌弃地道:“弟弟好丑,我喜欢哥哥姐姐,哥哥和姐姐都好看。”
  林海和菁玉噗嗤一声笑了出来,明玉却干笑了两声,都想起了黛玉刚出生时明玉嫌弃黛玉丑的情形,不过当时菁玉噎了明玉一把,踩了明玉最不想听别人说他好看的痛脚,不过黛玉是他们最疼爱的小妹妹,现在还不满两岁,她说他好看,他也只得干笑认了。
  “你生下来也跟他一样呢,过几天就长开了,就变好看啦。”菁玉摸了摸黛玉的后脑勺,心里给她点了个赞,不错不错,林家这一家子颜控遗传地很好嘛。
  贾敏这一胎凶险万分,险险送了命,好不容易母子平安,身体却败坏了不少,恶露不断,体虚乏力,坐了双月子,方才稍微好了一些。林海心疼不已,家中大小事务都亲自管理,长子长女协助,不能让贾敏再操心劳累了。
  幼子满月那天,林海和贾敏商议之后,给幼子起了乳名涵玉,学名从兄长而起,单名一个“志”字。涵玉出生时太险,不仅贾敏身体不好,他也比兄长姐姐弱了很多,出生才两个月,大夫已经请了好几回了。
  好在两个月后,涵玉的身体有所好转,一天好似一天,贾敏这才放下心来。
  十一月中旬,扬州再熟稻收割,种植了菁玉种子的佃户们上交了实验粮食,产量比上次有所下降,但仍然比往年高了两倍有余,菁玉对此有所准备,双季稻总收成比单季稻多,单次产量却不如单季稻,这个实验成果仍旧可喜。林海当即写了奏折,附上实验稻谷样本,命人加急送往京城。
  盐科御史照例是一年一任,林海上任至今整整一年,盐商进贡的冰炭银子他收,却从不收办事的银子,义忠亲王倒了,甄家最近也安分了,没有人在盐税上伸手黑钱,今年的盐税比往年竟翻了一番,处置了一些盐枭,正经的盐商生意都好做了许多,不知元康帝是否有心让他连任,至今仍未收到调任的圣旨。
  现在已经入冬,北方运河结冰,从京城到扬州一来一去须得两个多月,年后过了上元节,元康帝一道圣旨抵达扬州,令林海择日进京述职,还特地一提,让他带上研究出水稻增产的长女林悠进京面圣。                        
作者有话要说:  女主此生寿命很短,她分了一半自己的寿命给别人,猜猜给谁了。

☆、第三世(二十二)

  林海接到圣旨,同时还有卫翎的亲笔书信,让他来京之时带上卫若兰一起,林海立即收拾准备行李,将衙门诸事交代妥帖,离京至今将将七年,林海好不容易进京,贾敏便收拾了许多东西让他带去,有给荣国府的礼物,又有给卫家、苏家、贾琏的外祖张家和明睿王府北静王府等各处的礼物,笑道:“那年珠儿娶妻,咱们都没能回去贺喜,去年年底娘家来信说珠儿添了个哥儿,大哥二哥也添了几个孩子,除了母亲兄嫂们的礼物,还有侄儿侄女侄孙的,辛苦老爷一并带上了。”
  林海点头称是,礼节上理应如此,择了黄道吉日,恰是花朝节次日,林海还能在家陪伴黛玉过了两岁生辰。这一日虽未下帖子请客,但为了讨好林海的下级官员和各大盐商纷纷遣人送上了贺礼,除了常见的寿面寿桃等物,亦有不少金银珠宝,却有几个心思细腻投其所好者,倒送了书籍笔墨琴棋丹青等物。亦有荣国府早先就派人送来的贺礼,其中有不少都是贾母的梯己,贾赦因着贾敏回回给娘家送礼大房都比二房略厚重一些,还记着他才是贾家的当家老爷,因此贾赦此番也送了不少好东西。
  次日林海和菁玉登舟北上,路上林海对菁玉耳提面命,教她进宫面圣所知的礼节规矩,有些话该说有些话不该说,该说的话也得想清楚了该怎么说。林家子嗣单薄,到林海这一辈添了两子两女,他对儿子要求严格,对女儿难免宠爱一些,只要女儿不出格,他便不会如何以世间规矩苛责于她,正因如此,菁玉便不比其他闺秀温顺贞静,自己家无妨,但进了宫,稍有言差踏错便是大罪。
  菁玉听得耳朵都快磨出茧子来了,面上仍做出认真的样子,不就是见皇帝么,她上辈子还杀过皇帝呢,她心里对皇帝仍旧没什么好感,但这一次和上辈子不一样,她是林家的女儿,不能给林家带来祸端,看皇帝再不顺眼也没关系了,反正这次进京,肯定要去贾府走一遭的,那时候就能拿到通灵宝玉了!
  菁玉很舍不得这一世的父母和萌萌哒的小妹妹,唯一担心的事情就是贾敏距离原着中去世的时间还有三年,帮着贾敏度过三年后的死劫,只要贾敏不死,黛玉还有兄弟,菁玉也没什么可牵挂的了,到时候再走也不迟。算算时间那时候自己十三岁,定亲不定亲两说,但肯定不会在那个时候嫁人,绝育药吃不吃倒也无所谓了。
  三月初春,北国嫩绿初绽,运河两岸垂柳丝绦缕缕,随风轻扬起舞,一艘大船抵达渡口,林海父女回到了阔别七年的长安城。
  林海进京的消息不是秘密,早有林家老仆前来迎接,荣国府亦派了赖大带着车轿迎接,还有卫家来接卫若兰的管家,林海只将带给各处的礼物命林家仆人拉回老宅,亦没上贾家的轿子,将卫若兰交给卫家的管家,直接带着长女进宫面圣。
  太和殿外,林海静等宣召,菁玉静默地挨着父亲站着,低头看着青石板台阶,很多年前她来过这里,这么多年过去了,皇宫大殿仍如当初一样肃穆威严,想想不由觉得好笑,穿越前的她没有去过故宫,穿越了倒进了几次紫禁城,不知百年前和百年后,这紫禁城是否还是这般模样。
  不久之后,皇帝身边的内侍太监总管出来传旨,召林海入内。
  林海带着菁玉走进太和殿行跪拜大礼,彼时元康帝正在批阅奏折,抬眼望向林海,搁笔说道:“卿家平身。”
  林海站起来身,菁玉悄悄迅速看了元康帝一眼,很多年前第一次入潜邸给女眷治病,赵德还是荣孝郡王,那时候的他才三十多岁,正年轻有为,这些年来经历了皇子夺嫡、百姓起义等事,五十多岁的元康帝已经老了不少,天子威严倒比以前更盛。在位十几年间,元康帝将战乱后的靖朝恢复到了以前昭华时期最为繁荣的水平,可见其当皇帝还是有点本事的。然而……菁玉心里冷笑了一声,那又怎样呢,不过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元康帝七年不见林海,见他年近四十,风采却一如当年,笑道:“几年不见,卿家一如当年。”说着打量了菁玉一番,续道:“这就是令千金了吧,不错,很有你的几分沉稳。”
  林海连忙笑道:“都是托了陛下洪福。”菁玉亦再行一礼,对元康帝恭声道:“臣女林悠拜见陛下,愿陛下万岁万福。”
  “平身罢。”元康帝赞许地点点头,道:“去年林卿家的折子所言,这产量提高三倍的稻谷是你培育出来的?没想到你小小年纪竟这等本事?”
  菁玉规规矩矩地道:“回禀陛下,臣女愚钝,虽得家父请了先生教导,却在诗书上没什么天分,只是对家中藏书颇有兴趣,看过一些关于农学算学的书籍,就依样画葫芦选种培育,当时只是玩玩的心态,没想到无心插柳柳成荫,水稻产量果真有所提高,俗话说民以食为天,臣女既培育出了种子,自当献给朝廷造福百姓。”
  元康帝道:“你有此心很好,林卿家很会教女。”
  “陛下谬赞,为陛下分忧乃臣子本分。”林海接着说道,“臣远在南方,淮扬一带乃天下之粮仓,此事非同一般,臣已寻了专人继续育种,将来此稻种传播开来,于国家民生都大有好处。”
  来京之时,林海就带上了菁玉所写的稻种培育印本,今天进宫之时亦带了进来,已由太监呈上,元康帝粗粗翻了几页,有些专业词汇虽有通俗解释,但他不懂种地,还是看不甚明白,但明白这些印本的意义,说道:“粮食土地乃国家之根本,卿家为国为民,若是朕身边再多几个你这般的大臣就好了。”说着叹了口气,他渐渐老了,儿子们长大了,开始结党营私拉拢势力,哪个不盯着他这把龙椅,朝廷里多少大臣拿着朝廷俸禄不干实事,也着实长年累月是令他头疼的问题。
  林海谦逊道:“臣愧不敢当,只做了分内之事。”
  林海是元康帝的心腹大臣,他在扬州时,就有几个皇子的人意图示好拉拢,林海都未有回应,其女更立下大功,元康帝对林海越发宠信满意,再问任上诸事。林海任巡盐御史一年以来,没有贪墨一文一毫,倒了赵弘斥了甄应嘉,去年的盐税银子翻了一番,看着源源不断入库的银子,元康帝决定让林海连任,继续任巡盐御史,另有丰厚赏赐。
  说罢这些公务,元康帝道:“林悠听旨。”
  菁玉一愣,连忙跪地道:“臣女接旨。”她并不如何紧张,林海连任巡盐御史又得了赏赐,估计也是要给她什么东西了,
  元康帝徐徐说道:“林海之女林悠立下大功,有功当赏,封林悠为县君,赐封号懿柔。”
  林海猛地一震,菁玉霍然瞪大了眼睛,知道皇帝要给东西嘉奖,却怎么也没想到居然封了县君。当朝仪制沿袭前朝,郡王孙女及笄后方可得此封号,菁玉今年才十岁,竟因此被封为县君,实是意外之喜。
  林海和菁玉跪地领旨谢恩,却听元康帝继续道:“这套印本朕会着人编进《万卷书阁》,以后育种的事就由工部负责了,懿柔到底是个姑娘家,还是应该有个姑娘的样子才是。”
  林海听出元康帝语气中的责备,连忙回道:“陛下说的是,这次不过是小女无心插柳,此后的事她一个小孩子也帮不上什么忙的。”
  菁玉早有准备,垂下眼帘温顺地道:“臣女谨遵陛下教诲。”《万卷书阁》是元康帝五年前命翰林院几个大学士主持编纂的一套百科全书,有点类似乾隆时期的《四库全书》,不过却没有将一些对蒙古女真描写的内容删去篡改,内容涵盖了方方面面,菁玉所写的这套理论和实验记录属于农学,能被编进《万卷书阁》是莫大的荣幸,然而她知道,这套书籍上是不会出现林悠两个字的。
  来京城的路上菁玉就想了很久,此次进京面圣,说不定会得到皇帝的嘉奖,趁着这个机会,她要重提一提放足令,路上她跟林海提过,林海没有反对,他原本也很反感南方缠足的风气,此时机会成熟,菁玉跪下磕头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