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红楼之好想哭-第7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贾代善气得拿水源没办法,只得将两个儿子都叫到跟前,好生侍候了一顿板子,这才放了他们回去。
  只是好巧不巧的,就在贾赦和贾政养屁股的时候,林家阖家竟然提前进京城了。
  看着起床都费劲的俩个儿子,贾代善郁闷得抓心挠肝。
  这日子真的没法过了。
  ╮(╯▽╰)╭
  贾敏出嫁没多久,便跟着林如海去了南边。之后林如海一直外放做官,到如今贾敏离开京城已经十数个年头了。
  游子还乡,心情激荡。
  阖家进京城,尤其是这种仿佛衣锦还乡的回法,自是比薛家那种逃难的走法麻烦许多。
  先是将在南边的产业能卖的卖,能留下自己打理的自己打理。剩下的便是派人收拾京城的宅子,然后收拾他们家这数年积累下的家私。
  还好贾琏见贾敏实在忙得不可开交,便提议贾敏京城的宅子交给贾家来收拾。
  反正不是自己亲自收拾的,无论谁收拾将来住进去了都得慢慢改。
  贾敏一听这话,眼前便是一亮。
  于是匆匆给她老子写了信,然后贾琏也给晋氏写了封信。在收到回信后,贾敏便将此事放下了。
  宅子的事情交给了自己娘家,贾敏所忙的事情也不少。
  世人都说先开花,后结果,自从生了闺女,没两年贾敏就又怀了一胎,这一胎在他们夫妇二人意料之外,到也让他们万分期盼。
  十月怀胎,瓜熟蒂落,贾敏在听到自己生了个儿子后,差点没哭晕过去。
  我滴个妈呀,她终于有儿子了。
  压在心头多年的生子压力在这一天终于被搬开了。
  有了一双儿女,贾敏的身体越发的好了起来。再加上府里还住着娘家侄子贾琏。有这三个孩子在身边,再加上家务琐事,贾敏的日子倒也越发的充实。
  内有夫君爱护,子女陪伴,外有薛家和贾家的人脉盯着。贾敏今年刚入秋的时候虽然和儿子一起生了场大病,但都挺了过来。
  于是今年入冬后,全家都是身体倍棒的上了去京城的官船。
  因今年风向喜人,正是顺风顺水,林家几艘大船竟然提前了好几天就到了京城,打了贾代善一个措手不及。
  糟了,打儿子的日子没算好。
  其实自从当今有仙丹续命的事情传到南边后,林家在南边的危险便少了许多。此次能够阖家平安进京城自是也托了当今长寿以及贾代善爱女之故。
  于是聪慧世故的林如海和贾敏自是又感激不已,又感动再三。就连在教导儿女的时候,也都说要好好的孝顺外祖父。
  林家的这对儿女,当真是可着林如海和贾敏的优点长。
  不论是容貌气度还是聪慧的脑袋瓜子,都比旁人优秀了好几分。
  当年贾代善送给贾敏的两个宫里极会调养的嬷嬷,一直得贾敏重用。后来贾敏一双儿女先后出生,贾敏便将两个嬷嬷分别给了这一对儿女。
  一直被贾小妞放在心上的林家大姑娘林黛玉,虽然看起来瘦些,又因为自小在南边长大,小小年纪又多了几分纤细,不过身体却被调养的一直不错。
  而林家唯一的男丁,今年三岁,起了名字叫林什,小名拾哥儿。身体也好,看不出来有早夭的迹象。
  《周书·大聚》中有‘十夫为什’之语,而《周礼·官正》中也有‘会其什伍’的字样。
  林家一直子嗣单薄,林如海虽是书生,却也希望自家子嗣丰茂,取什字为独子的名字,便是希望自他始,多子多福。
  贾敏敏而聪慧,知道自家夫君的心思后,便又给儿子取了‘拾哥儿’这个小名。虽知自己命中可能不会再有孩子,但无论是她自己,还是将来的儿子,取这个小名都吉利。
  船上岁月静好,林如海时常与贾敏带着三个孩子读书说话,不知不觉间便到了京郊码头。
  林如海是上京城述职的官员,又因为他的官级,所以船一靠岸,便将家中诸事交托贾敏,他一个人先坐轿进宫请旨见驾。
  贾敏娘家就在京城,知道他们上船的日子后,贾代善那是天天都派人在码头等着,好不容易今天人到了,自是要阖家接走。
  因上船前,贾代善便给林如海写了信。说是刚刚进京城,哪怕宅子都收拾好了,也有诸多事务要忙。
  他闺女身娇肉贵他舍不得。两个外孙从未过进京城,安顿之时再怠慢了孩子,他仍是舍不得。再有水土不服,气候干冷等等小事防不胜防,所以强烈建议林家进京城后先住到荣国府去。等府中事务都安顿好了,过完年再搬回去也不迟。
  这封信,贾代善并没有给贾敏,而是直接写给了林如海,就是担心林如海不同意,让闺女在里面左右为难。林如海在原著中都可以那般真诚的对待贾母了,更何况是被自家妻子天天挂在嘴边的老岳父。
  老岳父有多疼妻子,林如海这个当女婿的太知道了。
  而且林如海更知道他这次能够回到京城,也多亏了老岳父多方奔走,心下自是感激至及。
  想到贾代善此举除了想要闺女回娘家住一阵子这点私心外,其他的还真的都是好心。
  新修的宅子总有不满意的地方。这会儿子都入冬了,那房子虽然这几天一直烧着,可总归没人气。
  于是林如海同意后,便给贾代善回了封感激信。
  那之后贾代善便见天的安排人来接他的大心肝。
  话回当下,林如海下船走了。贾敏在船上见了贾家来接人的林之孝家的,问了府中诸人安好后,便由着林之孝家的安排,她自带着孩子们上了马车。
  至于行李,贾敏早就分成了两堆。一堆随着他们娘们进荣国府。一堆则由林府的管家拉回林家去。
  一路从城外坐马车进了京城。一直到宁荣街上,贾敏的神情一直是带着激动和怀念。只是当看见荣国府正门处迎接他们进府的人时,贾敏脸上的神情瞬间落了下来。
  “姑奶奶勿恼,大老爷和二老爷并非有意怠慢。只昨儿才被老太爷打了板子,今儿实在下不得榻。”
  贾敏:……


第113章 
  吃饭; 睡觉; 锤儿子,这已经是荣国公贾代善致仕后花了几年养成的小习惯了。然而在贾敏心中,她爹绝逼不是这样的。
  她爹辣么温和睿智,朴实宽容的一个人,怎么会随便动板子呢?能将她爹气到动板子; 怕是俩个哥哥真的做错了什么要紧事。
  “这话是怎么说的?好好的怎么就动起了板子,可是哥哥们做错了什么事?父亲现在可好?怒大伤肝,怎么也不劝劝?这个年纪; 伤了身子可如何是好呢?对了,哥哥们的伤势可重?太医怎么说?”她爹一大把年纪,她两个哥哥也是人到中年; 这么折腾一回; 天知道身体受不受得住。
  荣国府正门大开,府中有头有脸的下人都恭敬而立的站在门口迎接姑奶奶省亲,隆重极了。
  然而很明显; 门口几行人; 就没有一个是这府里的主子。女眷不出二门; 大门口看不见很正常。但是这府里的男丁; 尤其是自己俩个闲在家里的兄长都没有出现在门口,贾敏的心情能好才是怪事。
  最应该出现的人却没有出现在门口; 不知道内情的人,难免不会多想。现在知道两个哥哥被打了板子,贾敏升起的某些心思倒也放了下来。
  她爹最是疼她了; 绝不会这般下她的脸面。
  想到若不是今年气象如人意,一路顺风顺水提前了几天到京城怕便也不是这般情况了吧。
  林孝家的听到贾敏这句句都是关心贾代善身体的话,心中有些犹豫要不要对姑太太说实话。
  您爹的身体真的很好,就是你那俩个哥哥的身体也因被打的多了,时常进补也结实了不少。
  林之孝家的隐约记得,仿佛是二姑娘出生那两年,老太爷便迷上了棍棒底下出孝子的运动。
  不说十天半个月就要来一次,那也是两月必不会少于三次的节奏。打的他们这些做下人的都麻木了,更别提其他人了。
  满京城半数以上的人,怕是该知道的都知道了。
  老爷子高兴了,会将两个儿子叫过去说话,说着说着就一定会动板子,一般这种板子名为激励。
  老爷子不高兴了,更是会将两个儿子叫过去说话。相较于高兴时的板子,不高兴时的板子数就会多了一些。他们这些下人都叫这种板子为鼓励。
  这些年,光是打断的板子就不知道废了多少根了。可咱们家这两位老爷,不管多重的伤,竟然只要躺上几天便又能活蹦乱的讨打了。
  “老太爷好,两位老爷也好。只昨儿才动了板子,现在还不能起身。珠大爷去了部里,得下晌才能回来。宝二爷今年满了七岁,由着敬老爷带去家学了,也是傍晚散了学才能回来。太太和姑娘们也都好,都阖家都盼着姑太太呢。”笑了笑,林之孝家的朝左右站成两排的下人挥了挥将大门口让出来,“两位太太想必此时带着姑娘和几位哥儿都等在二门处。咱们现在进府,您看可好?”
  林之孝家的非常想要告诉贾敏,娘家没人怠慢她。祖宗您千万别不高兴。
  您要是不高兴了,老太爷怕是又要找旁人的麻烦了。
  两位老爷都倒下了,老太爷可没有出气筒呢。
  贾敏见林之孝家的并没有回她刚刚的问题,心中便暗忖,必定是不方便启口之事。所以此时贾敏见娘家的管事婆子对此事都是闪烁其词,避而不言,这不得不让贾敏误会了她两废哥挨打的原因。
  贾琏自下了马车便骑马跟在马车旁边,见他老子和二叔没来接人,又听林之孝家的说挨了打了,贾琏脸上就有些个热。
  咋就这么巧呢?
  虽说这也不算是什么家丑,但贾琏也实在不好意思跟贾敏说,‘姑呀,你不用担心。俺爹和俺叔从俺小的时候就总挨揍了。这么多年过去了,丁点事木有。’
  因这个话题实在不适合贾琏说,于是贾琏便下了马车,垂首立在一侧,以沉默来表示他的不参与。
  贾琏的沉默,在贾敏看来却不是‘子不言父过’一类的意思,而是跟她一样不知情。
  毕竟他们姑侄今儿才回到京城不是吗?
  所以无知的人类,哪里会想到贾府这道‘竹板炒后鞧’的菜,已经炒了小十年了呢。
  ╮(╯▽╰)╭
  “妈?”黛玉坐在贾敏身侧,轻轻歪头看了一眼等贾敏答复的林之孝,小声的唤了唤不知想到什么逐自发呆的母亲。
  贾敏回过神,转头看了眼一双儿女,摇头轻笑。
  这是她娘家,是有父亲在的娘家,她哥哥挨打,府里气氛,嫂子心情什么的,她都不需要管,因为只要有她老子在,她就是府里的娇客。
  抬头扬眉,贾敏自信,又骄傲。
  “进府吧,总不好让大家久等。”
  “是。”林之孝家的应了一声,便朝赶马车的车夫使了个眼色,只见马车夫轻巧的将载着贾敏娘仨的马车赶进了大门。
  进了大门,复如原著一般,马车夫退去,附近只留了丫头和婆子。贾敏娘仨下车,换府中女眷惯用的小软轿。直至行至二门外,抬轿小厮尽数退去,贾敏才由着丫头婆子扶着下了轿子。
  说实话,在回荣国府的路上,贾敏便问了是谁安排的车轿。
  林之孝家的便笑着说是大太太和大姑娘安排的。
  贾敏点头,对自家未见过面的大嫂有了几分好印象。
  从码头到荣国府,这可是不小的一段距离。若是坐轿子,虽说看着气派,但必是没有坐马车舒服。
  而且马车内部舒适宽敞,儿子身量小,还可以在马车上平躺着睡上一觉,她抱着闺女也可以舒服的靠着。
  若是坐轿,儿子太小,一个人坐不得轿。若有旁人抱着,又实在挤的很……
  于是在被丫头仆妇扶出轿子时,贾敏的视线便飞快的扫过等在这里的众人。
  除了之前见过,现在又长开了不少的贾小妞外,贾敏见到了一个二十多岁,容貌雅秀,气度颇为不俗的妇人。
  见贾小妞站的位置,贾敏便肯定面前这位便是自己的新大嫂。
  至于站在她二嫂身边的小媳妇,贾敏不用想便也知道那是谁了。
  贾敏这一番心思不过转瞬间的事,她一下轿子,晋氏便迎了上去。
  “好妹妹,可算是将你们盼到了。一路上可还顺利,累坏了吧。”
  贾琏也是跟在马车旁边进了大门,一路沉默不语。及至到了二门处,看见站在那里踮起脚尖朝这边望的贾小妞时,贾琏脸上的神情也激动了起来。
  及至近前,晋氏先一步说了话,贾琏看了一眼王夫人,便给贾敏做了提示,“儿子见过太太。儿子回来了,让太太操心了。”
  好儿子~
  好侄子~
  晋氏听贾琏说完,就又拉着贾敏的手笑着说道,“你不在家里,我不过是惦记你一二。到是劳烦你姑妈照顾你多时。好妹妹,我们家琏儿给你添麻烦了。”
  “大嫂子快别这么说,他是我侄儿,当姑的疼自己侄儿也是事吗。”
  说完两人还又仿佛多高兴的笑了笑,冷落王夫人的时候,这对第一见面的姑嫂相当的有默契。
  从这里就能看出来,俩人心里是多么的不待见王夫人了。
  感觉差不多了,晋氏拉着贾敏,转头给她做介绍。
  “瞧我,见了妹妹就高兴。都忘记二弟妹也在这里了。妹妹还没见过吧,这是珠儿媳妇秦氏。温柔大方,最是可人疼不过。”
  贾敏随着晋氏的话,将视线转向王夫人和秦可卿。贾敏淡淡的对着王夫人叫了一声二嫂,便将注意力给了秦可卿。
  “请姑妈安,姑妈一路辛苦了。”
  “好俊的容貌,好伶俐的巧嘴,怪叫人喜欢的。”贾敏说完,便转头朝着她闺女和儿子招了招手。
  黛玉牵着弟弟的走,在丫头嬷嬷的簇拥下脚步轻移的走到贾敏近前,“黛儿,拾哥儿,见过大舅母,二舅母还有你们珠大嫂子和你们表姐。”
  黛玉与拾哥儿听母亲言,依次与几人见了礼。
  晋氏笑着夸了黛玉和拾哥儿两句,又将站在她身边的几个年纪和辈份都比黛玉姐弟小的孩子也介绍给了她们俩。
  一时众人互相行礼,除了始终被挤兑的没有机会开口说话的王夫人外,其他人倒是都有说有话的。
  在二门处见了礼后,晋氏仍挽着贾敏的手领着这娘仨往梨香院的方向走。
  在回京城之前,贾敏便从贾琏偶尔谈起的府中事务里知道了荣国府现在众人的居处。
  贾珠与秦可卿成亲后便住进了贾母的荣庆堂。她大哥和大嫂仍如她出嫁前那般,一直住在东大院,除了换了个女主人,多了几个孩子,大房的一切都没有变化。
  倒是二哥一家,搬出了正院住进了荣庆堂前面的院子。现在都称那四个小院改的大院子为西大院。
  她爹住在梨香院,她大侄女住在她当年出阁前的院子。至于这一次,他们全家要住的院子,则是在梨香院旁边的一个大两进的院子。
  那院子虽小了些,却也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贾敏因是回娘家小住,怕给娘家添麻烦,除了必要的丫头婆子,并没有留太多的下人在身边,也因此也够林家一家四口居住了。
  一时众人到了梨香院,贾代善正好送走了宫里来的天使。父女见面自有一番激动不提。
  众人分了辈份先后入坐,贾代善便如一个普通的父亲那般,一句一字的关心着自家又是几年未见的亲闺女。
  时不时的抱一抱两个外孙,然后笑着与贾敏说着他做的那些安排。
  不过也不知道贾代善是真的没想起来,还是故意不想提,从头到尾,至始至终贾代善都没提那两个又被他打得下不了榻的儿子。
  贾敏见她老子一直避而不言,便也没问。
  一时到了午膳的时辰,贾代善打发了两个儿媳妇和孙媳妇,留了闺女和一众孙子孙女重孙子用了一顿热闹非常的午膳。
  膳毕,贾代善心疼贾敏一家舟车劳顿,便让他那小心肝,带着他的大心肝去了之前安排给林家一家住的院子。
  贾小妞领着贾敏一家走了,贾代善又让人将几个小的都抱走,独留贾琏在身边说话。
  且不说祖孙二人说了什么,只说这厢,贾小妞不顾人家林妹妹的腼腆,硬是拉着林妹妹的手一边走,一边跟贾敏说着她们院中的安排。
  “姑妈想还不知道,咱们府里现在都是各院自己设厨房,除了每月固定的日子和年节会去祖父那里吃团圆饭,平常一般都是各吃各的。不过姑妈怕是用不上您院里的小厨房,祖父必是顿顿都要叫您过去吃饭。”
  一时到了给贾敏安排的院子,贾敏见她带来的下人早就在贾家下人的帮忙下将行李和房间都安排好了,一时满意的点头,给院中诸人放了赏。
  众人谢赏后,贾敏又连忙让黛玉姐弟的乳母和嬷嬷将二人领下去休息不提。
  等安排了那对姐弟,贾敏才有功夫搭理她这位特别自来熟的侄女。
  “在南边就听说你定下了门好亲事,那会儿子人多,姑妈也没好生向你道贺。这一回进京,正经给你准备了不少的好料子。若不是你嫁进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