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综红楼]彼岸繁花-第39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诸葛亮沉吟起来,想着一路踏入吴侯治区的景象与徐州、荆州的差别,想着北方舍家弃业要来江东躲避战乱的百姓,他起身拜倒。
  “亮愿追随国太、吴侯为黎民争乐土。”
  吴国太赶紧让孙权扶起诸葛亮,笑着对他说:“孔明,你如今只比仲谋大了一岁余,虽然你诸子百家读了许多,但是我安排半天学习,半天跟在吴侯身边做书记可好?”
  诸葛亮赶紧再度躬身致谢,能在刺史府谋到一个职位、还是吴侯身边的书记太好了。从叔父病倒,自己就想在荆州谋到一个位置担起养家的责任,可是竟然连接替叔父做一个属吏都难。
  吴国太让孙权还礼,“既你同意了,仲谋每天早起与伯符练武,你愿意就和他们兄弟一起操练,上午就跟在伯符身边做事,下午你俩个就一起读书吧。讲课的人可能是张纮、张昭,也可能是任何一个某方面能力超卓的大人,还望你有闲暇提点提点仲谋。”
  他立即认识到吴国太的安排,是对自己最有利的,对诸葛一家也是最好的。
  孙权看了母亲与诸葛亮的一番对答,心里已经折服在他的课业比自己优秀了。赶紧对诸葛亮施礼。
  “请孔明兄不吝指教。”
  半上午的对答,诸葛亮得了一个全天候的同僚加同窗,然后他与孙权辞别吴夫人,去孙策身边开始做书记官的生涯。
  晚上回到家里,诸葛亮把一天的经历讲给叔父、继母、诸葛瑾和诸葛均。诸葛玄虽沉疴日久、旅途又很辛劳,但他先是解开了部分心结,如今见诸葛亮竟然也得到了刺史府里的书记官,虽然没有品秩,但是跟在吴侯身边做事,还愁以后没有前程?而且每日下午还能与吴侯府里的公子们一起读书,这可是吴侯看重子瑜兄弟俩个了。诸葛玄越想越开心,整个人如同枯木逢春般地焕发出生机。
  “子瑜、孔明,你们得吴侯器重,就全心全意、尽职尽责地做好分内事。”
  “喏。”兄弟俩赶紧站起来应道。
  诸葛瑾待诸葛亮把他一天的正事说完后,才说起对诸葛均的安排。
  “张子布今儿问起阿均的课业进度,然后说吴侯府里的小公子们甚多,刺史府的属官有年龄相仿的子侄儿郎,都跟着他们在一起读书。每天辰时开始读书,辰正刺史府备早膳,午正也有饭食,嘱我明日将阿均带过去。”
  小谭氏的眼里冒出了泪花,她擦去眼角泄露心事的泪水,却止不住地哽咽起来。就半个月的时间,家里从快要绝望的绝地,一下子落到蜜罐里了。
  “子瑜,幸好你来了东吴。”小谭氏发自内心地赞扬诸葛瑾。虽然这继长子不如孔明和阿均与自己亲,可他从来待自己也恭敬守礼没有怠慢。
  “大兄,幸好你得了吴侯的器重。”
  诸葛均很高兴,明天他就有了新同窗,他跃跃欲试迫不及待想与新同窗一起读书了。
  诸葛瑾想说是吴国太器重自己更多一些,但他抿嘴咽下了心里话。对吴侯来说,吴国太是他最信任最依赖的人,他们母子情深,自己还是不要在这时候说扫兴话了,相信依着孔明的聪明已经看出来了。
  这一年的南北格局发生了一些变化,主要是兖州的曹操终于得了徐州。压抑在他心头的对徐州愤恨,容不得他继续憋着了。
  他也怕把自己憋出来毛病呢。
  于是下邳在被曹操引了引沂水、泗水灌进城里去,然后再被曹操攻破后,遭遇了再一度的屠杀和抢掠。
  曹操和他手下的军卒发泄了几天后才冷静下来,他发现事情做得过了,可是后果已经是他不能面对的了。
  “人屠”成为曹孟德的别号,在短时间内再度在大江南北传响,成为能止住小儿夜啼的恶名。
  荀彧收到东吴的孙策辗转送来的一封信,里面只有酣畅淋漓的几个泼墨般的大字——荀氏,人屠主谋。
  荀彧晃了几晃才没有跌倒,他明白这是孙策在逼自己做选择了。如果自己继续辅佐曹操,那么用不了不久,给曹操出主意屠城的人就是荀氏,荀氏就要被永远定在“人屠主谋”的名号下。
  让自己弃了曹操去江东?荀彧舍不得自己在曹操身边谋下来的位置。几年下来,他已经成功从谋士的地位,转到内政治理方面。通俗一点说,就是从张良的位置,转成了萧何的位置。
  舍不得舍不得!
  可荀氏的名声呢?千古史册的身后名呢?荀氏后人该怎么办呢?
  荀彧急忙派人把荀攸请来商议,他与荀攸是同族的堂叔侄。荀攸更多喜欢隐藏在幕后出谋划策,甚少在人前开口。这两年反倒是郭嘉在曹操跟前更得其青睐。
  荀攸看着心急难耐的荀彧说道:“叔父难道被这虚名恐吓住了?依公达看来不理会也就是了。”
  荀彧看他完全没明白自己的意思,忍着气说道:“我荀氏千百年的名誉,决定与你我二人身上,你说不理会就可行的?!主公为什么得了‘人屠’的别号,还不就是这竹纸把一屠徐州、二屠徐州之事于天下间宣扬?就是以后匡扶了汉室,又岂能抹去这污名。”
  “可是几番屠城都不是你我的主意,前番你只是帮明公守兖州,此番我也只是出主意那吕布。这样的污蔑之事与我们无关。再说了,主公以后得了天下,自然能够找出竹纸的东家,在史册上‘澄清’这屠城等等是其污蔑。”
  荀彧发现自己与族侄荀攸是没法交谈了,他认识到俩人之间最大的分歧所在,自己是盼着曹操能够做大、然后匡复汉室。荀攸也是盼着曹操能壮大,但是他是期冀曹操能够得了天下。
  所谓的道不同不相与谋,说的就是这般吧。
  荀彧病倒了,所有的军政大事他都没法起身办理,曹操不得不亲自过问很多的琐事,一时间忙得昏天暗地,倒也是无暇顾及“人屠”之事了。
  荀彧的病倒是曹操认识到他对自己的不可或缺,于是曹操指令自己能请到的最好的郎中,来为荀彧诊治。
  几个郎中回话都说荀彧是心有郁结,情志不畅所致。
  曹操觉得很莫名其妙,他很关心荀彧,连着几天没事儿就泡在荀彧的房间里。
  “文若,你心里有什么事儿想不开的,你与我说,我替你办了。”
  荀彧苦笑,“彧无事,过些天自然就好了。”
  他在心里后悔,后悔对程昱的做人肉脯假做无知;后悔竭力帮曹操保下了兖州三县;后悔不曾劝阻了曹操的第一次屠城,以至一再发生屠城之事。
  可是荀氏阖族都在兖州呢,自己没办法带领全族脱离曹操,什么是上天无路入地无门,荀彧是先尝到了。
  曹操能信才怪呢。可荀彧不说,曹操也没办法。
  曹操只好问计与荀攸。
  “公达,文若病势凶恶,他是为何事郁结在心?我问了他几次他都不肯说。”
  荀攸看曹操是真的关心荀彧,而荀彧不说自己就更没有替他说的必要了。
  “明公也知我与叔父关系一般,我因他病了才去看他,也没问出来是因何发病,却不料病势越来越沉重了。”
  于是众人眼看着荀彧失去了生机,一日日地渐渐枯萎下去。


第692章 692、武烈皇后38
  曹操再度屠城; 这行为在洛阳引起了轩然大波。
  助天子东归有大功而晋御史中丞的钟繇上书天子,建议严惩曹操屠城的行为。朝臣有不信曹操屠城之事的; 钟繇建议天子派人去徐州核查事情。
  本来钟繇这人因为曹操占了兖州后,以兖州牧自居主动给还在长安的天子上表; 对曹操的印象非常好。当时李傕、郭汜等人认为曹操是想在关东自立天子,虽然派了使者来,也并非是出于他的本意。
  还商议着要扣留曹操的使者; 拒绝接受曹操给天子的上书; 否认曹操的兖州牧。
  钟繇出面劝阻持有这样意见的李傕、郭汜等人。
  “当今天下豪强割据,各自都假托天子之命辖制一方; 没有什么人把天子方子眼里; 想着给天子上书。如今有曹操上书给天子,不管他是真是假,他心里还是有天子存在、有皇室存在的。如果拒绝了他的‘忠诚’,多天子以后再兴汉室的愿望不符。”
  就是因为钟繇的这番话,曹操最终得到了朝廷的认可; 拿到了兖州牧的官方文书。
  所以曹操对钟繇一直是心存感激的; 并把钟繇引以为神交。
  可是曹操接连地屠徐州; 有江东孙策对天子的恭敬和稅贡; 让钟繇没法把那种只要认同小皇帝,就是忠臣的理论在洛阳再搬出来了。
  作为御史中丞他有责任弹劾曹操屠城这样天下皆知的事情; 如果他对此不做表态,年终考核的时候就是他的失职。
  小皇帝知道曹操屠城的事情十之**是真的。他在钟繇带队离开洛阳去徐州之前,把钟繇召到宫里; 忧心忡忡地叮嘱钟繇。
  “元常,曹孟德屠城之事恐怕不假。但你一定不要与他在徐州对上。你一定要记得,朕只盼着你平安回来。”
  钟繇知道天子这事对自己器重,挂念自己的安危。他再三向小皇帝保证,一定会平安回来,才在小皇帝的目视里离开洛阳残破的皇宫。
  钟繇领了几十人的官员去徐州,目的就是考核曹操是否有屠城之事,队伍里中间信与不信的臣子各自参半。
  好在洛阳离徐州不算远,一路上都很太平。可当他们这行人刚踏入徐州的地界不久,就看到了路边未及掩埋的尸骸,还有不少随意丢弃在旷野的白骨。开始的时候钟繇他们还停车,让护卫的军卒去掩埋新旧不一尸骸、凌乱的白骨,慢慢地钟繇意识到他们做不完。
  沿途的尸骨太多,就只好先那么暴露在荒野上。
  坚持曹操没有屠城的官员,在经过一个个荒芜人烟的村镇、看到那些被大火烧塌的断壁残垣,都闭嘴沉默起来。
  他们不敢否认这是兵祸的屠杀,连推脱到一般的流匪所为都牵强。那累累的白骨和一些身上还有布丝的尸骸,都在不语中说着徐州这几年的遭遇。
  在曹操为其父报仇前的徐州,是没有经过战火的□□的乐土,是汉室北方少见的几个富庶的地方,而今满目苍夷、惨绝人寰的景象……
  徐州百姓到底是经了怎样的人间炼狱的残酷!
  钟繇带队来徐州核查屠城之事,还没有出洛阳呢,曹操就得到了信报。想到对自己一直都很友善的钟繇,曹操略略放了点儿。他没法堵住徐州的百姓悠悠之口,只能期冀钟繇会为他遮掩一二。为此曹操把刘备又推回到徐州刺史的位置上,摆出自己只是替刘备张目、替刘备夺回徐州的样子来。
  刘备立即命关羽驻扎在下邳,自己带军又回小沛驻扎去了。
  张飞不解,追着刘备。
  刘备掩面叹道:“三弟,非是我不想在下邳,实在是触目伤情,不敢在下邳。若是我能护住徐州抵挡住袁公路和吕奉先,下邳哪里会十室九空啊。”
  是的,钟繇带队的朝廷官员看到的就是下邳十室九空的局面,还有下邳城里被大水淹过以后,街道上来不及清除的淤泥、来不及送到城外掩埋的尸骨。
  明白一些医理的人知道,随着天气回暖、气温上升,这妥妥是疫病爆发前最常见的。考察队在下邳只停留两日,就匆忙离开。还是钟繇提醒关羽,要立即把尸体运送到城外掩埋了,把下邳清理干净,免得爆发疫病。
  关羽对钟繇等人的话虽然半信半疑的,但是他不敢拿疫病之事来验证真伪,于是立即带领军卒开始清理下邳。
  钟繇等人心事重重地离开徐州,谁也没想到徐州会是这样。他们回去时候的心情比来时沉重了很多。徐州惨绝人寰的一幕幕,就是与曹操交好者,也难开口为曹操说话。
  再要说曹操能够匡扶汉室、挽救汉室与倾颓,那得是不怕冤魂半夜来找的。
  诸葛玄带着家人离开了荆州去投奔在江东的孙策帐下的诸葛瑾,这事情如同微风掠过林梢,只在蒯家和庞家有小小的声响,然后就迅速恢复为平常了。
  蒯良认为刘表把诸葛玄的大侄女嫁到蒯家,就是为了拉拢蒯家。蒯家确实也因为联姻,在刘表跟前得到足够的地位和权势。而蒯祺与诸葛氏夫妻俩这几年小日子过的恩爱,倒是出乎所有人的意外。不仅诸葛玄和蒯良认为这是很不错的一个联姻,就是当事的夫妻二人也同样这么认为。现在诸葛玄眼看着是有一天没一天地在数日子了,他愿意把诸葛亮兄弟交托给他们的亲兄诸葛瑾,而不是交托给蒯祺夫妻,那也是应该应分的事情。
  蒯良认为诸葛玄很明白道理。
  所以他在蒯祺赠送了一辆牛车后,怕诸葛家一辆牛车难以安顿重病的诸葛玄和小谭氏,不仅又加了一辆牛车,还附赠了两个部曲,命令他们要把诸葛玄一家好好地送到曲阿,也是尽到了姻亲的应有之义。
  这也是蒯良虑事周全的地方 。
  庞德公是外出回来才得知诸葛玄一家离开荆州的消息。他叫来儿子庞山民和儿媳诸葛氏仔细询问,才知道儿媳的长兄在吴侯的刺史府谋得了职位。为诸葛玄病重之事,他曾去探望过,知道诸葛玄是因为郁郁不得志而憋闷出来的心病,除了惋惜也不好说什么。
  庞家虽是荆州的大族,但与蔡家一直有芥蒂,自己在刘表面前也说不上话。刘表把诸葛玄的次侄女嫁到庞家,笼络之意甚是明显。好在诸葛氏是个聪慧懂事的女郎,与儿子过的挺好。
  他问明儿子与蒯祺同样赠送了一辆牛车后,庞德公也就放下了此事不再提起了。
  没过多久,刘表荆州要设立学校、学官,广泛寻求精通儒家学说的人。刘表本是“八骏”之一,做出这样的事情来也不足为奇。襄阳大儒宋忠首先被刘表列入招揽的名单。与宋忠齐名、在荆州襄阳客居躲避战乱的司马徽,也进入了刘备的聘请的名单里。
  司马徽,字德操,为人清雅不落俗套,博学多识,不仅精通道学、奇门、兵法、经学,他更有一奇特之处在于他的知人论世、鉴别人才的能力。庞德公为了与他结识,特意从南郡走到颍川去拜访他,然后俩人成为莫逆之交。
  司马徽在襄阳辟馆教授学生,荆州南阳人刘廙、襄阳人向朗就跟随他治学。后来益州涪人尹默、李仁因为益州只流行今文经学,特意来荆州从司马徽、宋忠学习古文经学。
  司马徽知道刘表是一个心胸狭隘的人,容不得与自己意见相左者,接到刘表的聘请就立即收拾东西去刘表的官学任教。却是缄口不言教书之外的事情,更别提谈论时势了。
  有人记起当初庞德公夸奖司马徽有知人论世、鉴别人才的特殊才能,就在刘表跟前提起。
  〃庞德公曾说司马德操是奇士,可为人镜,但没有遇上知己,所以没有显示出他的治世奇能。〃
  刘表立即把司马徽记在心里,并亲自去拜访。回来以后不以为然地对身边的人说:“庞德公大言偏颇,他推崇的司马徽的话都是虚妄不实的。司马徽只是一个书生,他的见识和普通没什么差异。”
  刘表甚至有点后悔,把道听途说的话信以为真,将司马徽当作大儒聘请到官学,而今却不好撵他出去了。
  荆州学堂的建立,刘表聘请了宋忠等大儒之事,很快就摆到了吴国太的案头。
  吴国太叫来孙策对他说道:“咱们东吴就缺少这样的大儒,你看看怎么请些人来,一来可以为你教导出得用的人才,二来也可以为你充充门面。”
  孙策笑着回答:“阿娘说的是。儿子现在就是需要大儒来充门面,再才是需要有人帮忙教导人才的时候。”
  在孙策的心里则是想阿娘就是有把很正经的事情,说成是玩笑般的轻松。请大儒来江东。哪里是先为教导人才,在阿娘的心里是充门面在先的。
  吴国太见孙策理解自己的想法也不禁失笑。
  “你倒是知道我的心意。不是看偏了大儒们,他们中的有些人是治学尚可,但是教书育人就差了很多。”吴国太敲敲自己的脑袋,“他们这里的想法是顽固不化的,还抱着非汉室不可的主张。却迷了良心,不去看当今百姓在战乱中与秦末没有差别的苟且偷生。”
  诸葛亮和孙权分左右站在孙策的身后,吴国太叫了孙策过来说话,孙策不坐他们俩就只好站着了。
  “我想请司马徽来曲阿,伯符你看看安排人去荆州接他,可好?”
  孙策吃惊地瞪大眼睛,司马徽之名他有听说过的。
  “阿娘,他会肯来吗?”
  吴国太将一个封好的信封递给孙策。
  “把这个交给司马徽,如果他的出身不假,他看到了就会立即过来的。”
  孙权忍不住好奇心,上前一步指着孙策手里的信封问:“阿娘,那里是什么?”
  孙策用手里的信封拍拍孙策的肩膀,“仲谋,如今你是书记官的身份,你不能在我没允许的时候出来说话。”
  孙权看看母亲没有要为自己说话的意思,低声应到:“下官错了,请吴侯莫怪责。”退后站好。
  吴国太这才说话,“伯符,有孔明与仲谋一起,仲谋进步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