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综红楼]彼岸繁花-第2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兜拇蛩恪S辛酥卫砺沟旱穆睦倩鼐┦Γ肥涤惺盗赏诟笠徊恕
  老太傅缄默许久,知道长子是明白了他自己的短处,也起了尽快弥补的心思。他长叹一声,说道:“随你了。”
  太傅心里也明白,自己夫妻俩都再活十年是很难的事情。若是长子能在鹿岛磨练出来,以后有贾家帮衬再谋起复,会有一番作为的。
  打发走长子,太傅一夜辗转反侧。隔日他就去见了太上和圣人,直言长子没有治理地方的经验,自己欲陪同长子去鹿岛三年,帮衬长子把鹿岛安稳下来。
  太上犹豫,“太傅,你的身体可吃的消?”
  太傅仰首,“廉波老矣尚能饭,老臣如今能吃得很呢。”
  圣人也犹豫,奈何太傅坚持。圣人最后指了一名太医陪着太傅去鹿岛,算是定下了鹿岛的最高管理层。
  太傅走了以后,太上摇头叹息,黯然对圣人说道:“可怜天下父母心。若是老太傅早知今日,必定会让张瓒早十年就去地方历练的。”
  圣人赞同地点头。
  “父皇对儿臣的心,用的比太傅还多呢。若不是有父皇在慈宁宫坐镇,儿臣再不敢在东洋、南洋一起这样做的。”
  太上皇深有感触,“扶上马再送一程,说的就是朕和老太傅了。”
  圣人补充,“还有荣国公。朝廷差不多的老臣,应该都有这样的想法。就是他们没有父皇的魄力。”
  “荣国公早些年是舍得贾赦去西北。明允,辽东那边你可是要派贾赦去?”
  “是的,父皇。儿臣觉得贾赦经过西北的历练,让镇国公领军,带贾赦一道去辽东,再调了理国公世子一起。等胡枭把鹿岛稳定了,戴梓做出蒸汽船以后,海陆夹击,一举解决隐患。”
  “李准那里你欲如何?”
  “父皇,朕要移福建、广东之民去南洋。而交趾郡的交趾布政使司,朕准备调湖广总督过去。安南都护府、安南都统使司的力量也待加强。朕要在安南那里填充汉人,先把把广西汉人移去一部分,熟苗也移过去。安南那里必须要同湖广一样地安稳,才能保住京畿和辽东的米粮补给。”
  太上沉默了好一会儿,方幽幽说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朕等你平定四海疆域。”
  张英请得了特旨,陪同长子一起去鹿岛三年。在朝臣的眼里,就是首辅要去安定新得的疆土,去管一省的军政事务。
  圣人在张加父子离京之前,特招了张太傅和张瓒到文渊阁谈话。
  “张大人,这幅海图你带去,交给靖海侯和胡枭。让他们在稳住鹿岛的情况下,向德川幕府讨还历年倭寇对大景的劫掠损失,还有大景收回琉虬付出的战船、士卒的损失。至于鹿岛你要记住,从此往后那就与山东、浙江一般,是大景的一个省。在军政各方面,你都要多听听太傅的建议。若是胡枭和靖海侯想要向北推进,你莫要阻拦。”
  “圣人,那鹿岛的原来居民怎么处置?”
  “男子都送去矿上,交给胡枭和靖海侯。女子及五岁以上孩童送去吕宋,吕宋那面会有安排。”
  张瓒心里有点不落忍,他呶呶嘴唇没说出内心的想法。圣人把他的表情看在心里,想着张太傅要同他一起去鹿岛,心里多少有点儿把希望寄托在张太傅身上了。
  “张大人,你莫要有什么不舍之心理。大元被占、琉虬被占,为收回大元、琉虬丧生的士卒,他们的父母妻子儿女,朝廷都要供养的。还有江浙沿海那一带的百姓,你只想想倭寇作乱,家破人亡的又有多少百姓。哪一个倭寇不是扶桑的百姓养育长大的?你过去了要是善待那些百姓,可就是给他们养育报复种子的机会,让倭寇有了接班人,以后再来祸害大景的百姓了。”
  张瓒汗颜,立即把对鹿岛原住民的不舍抛弃开来。
  “圣人放心,臣定将圣人的话记在心里,不辜负圣人的期望。”
  圣人点头,然后站起来走到老太傅身前,抬手恭恭敬敬就是一揖礼,慌得老太傅赶紧回避并要跪下还礼。
  圣人擎住欲跪的老太傅,深情说道:“太傅教导朕多年,而今又为大景的江山社稷长远计,不畏高龄奔赴鹿岛,受得起朕一礼。朕在京师等待太傅三年后平安归来。也盼着太傅能提前返京。”
  圣人此举把张家父子感动的够呛,张瓒知道是自己履历不足,圣人派了自己父亲来协助,是想助自己能做实做好总督事务。他惭愧之余,更是暗下决心,要处理好鹿岛的军政所有事儿。
  李准又获得了朝廷增派的十余艘新战舰,全部是配备了最新射程的火炮、侧舷炮。正赶上得了大元岛上的荷兰人、还有萨摩藩岛上的荷兰人,都被俘虏做了劳工、发回国内要赎人的消息、来找场子的一批荷兰战舰驶到。李准在马六甲占据主场优势,以逸待劳,充分发挥了新战舰的优势,全歼了来犯的荷兰战舰。
  这样刺激的喜讯,过了大半月才传回了京师。圣人兴奋之余,立即找太上商议,决定给李准靖南伯的爵位。
  太上转动着地球仪,看着圣人在那一片画的红色框框。
  “明允,唐的疆土而今也不如大景了。”
  “父皇,您在忧心什么?”
  “朕怕疆域太大,一时顾及不到,出了乱子,祸及根本啊。”太上忧心忡忡。
  “父皇,中原虽好,若是遇上黄河泛滥,单是赈灾就会用去几年的积蓄。”圣人每对着太上,随着时间流逝,越发地从心底里敬佩、崇敬。而且自己那些政事企图,只能和太上交流、沟通。
  “父皇,朕想趁着父皇定了西北这十年,把南洋、东洋都安定了。过几年,若是西北出现犯边的情况,朕将厉兵秣马,全力再横扫一次西北,不再留鞑靼喘息的余地。”
  太上提醒儿子,“辽东疥彙福愕孟日蛄肆啥2蝗桓呔淅龊枉谗肮戳鹄矗逗笸劝 !
  “父皇,朕缺人,缺百姓啊。”圣人喟然长叹。
  “你是要往辽东移民?”
  “是,再有十年,二十年,朕就用百姓填充完了这一片。再不虞有不安之境。”
  太上没想到儿子拼力让百姓生育,是为了填充这片辽阔的大地。是啊,什么样的占领,也不如有自己的百姓、自己的军队,生活在那里,驻扎在那里。
  太上明了儿子的想法,知道儿子一步步都有章程安排,欣慰地说:“若是朕仍在位,这时候就只想守成了。明允,当你有守成之念的时候,就是你该传位给新的帝王的时候了。这一条写去传承纪要吧。”
  “是,父皇。”
  圣人知道太上在写一生的理政札记,他看过一点儿,是太子拿过来让他解释的。从那短短的几篇文章里,他看到太上为大景帝国倾注的心血。
  “明允,老三、老四、老五也快选妃了,你有什么打算?”
  “朕和礼部说了,五年不选秀。不如让皇后办些赏花会等,看有合适的闺秀,就一起选了王妃。”
  “他们也该封爵了。”
  “父皇,朕想封他们为郡王。就是徒丌、徒丕,成年以后也是郡王。徒旦、徒丞才能是亲王。嫡庶总要有所区分。还有亲王有一侧妃,子女可得封。郡王就没有侧妃了。庶出的,以后都不能再得朝廷册封了。”
  圣人:……


第424章 铁血帝王20
  圣人这样的打算; 可是让太上一下子懵了。
  “那个,明允啊,那个郡王; 那个……”太上那了一会儿,发现儿子这样安排有道理。
  庶出的皇子得和嫡出的皇子拉开分封的档次; 亲王只给一个侧妃的名额; 那郡王就真的没侧妃可封了。太上再想想自家做了帝王的儿子; 一后一妃一嫔,也就是一妻二妾的后宫组成。
  “明允; 你要不要再添几个人?”
  圣人真的是觉得儿子的后宫太少人了。
  “不添啦。现在挺好的; 人多是非多。前朝的事情,还忙不过来呢。”
  太上忽然间觉得自己在儿子的衬托下、未来的某一天后人提到自己的时候; 会把自己当成好色帝王的。
  他后悔让孝贤太后一次留了二十几个人了。这简直是……
  太上越想越焦虑; 忍不住捂着额头哼唧出来。
  “父皇; 您怎么了?”圣人真的吓着了。
  “快; 传周院判来。”
  旺财一下子抢在梁九的前面就窜出去了。梁九暗骂一句不愧是叫旺财。讪讪回来向太上和圣人禀报; 旺财跑去请周院判了。
  太上没想到这么快就去请周院判,他哼着把伺候的内侍都赶了出去,决定和儿子实话实说。
  “明允,你说后世会不会认为朕是个好色的帝王啊?”
  圣人张口结舌,这是什么情况?好好的怎么想到这事儿了?
  “应该不会。父皇只有一后,后宫最多的时候; 不过是四妃二嫔并立。”圣人觑着太上的表情; 赶忙补充一句; “一定不会的。”
  圣人信誓旦旦的模样,让太上觉得头不那么疼了,但他转瞬又想到对比,父子对比才是关键啊。
  “明允,你看你只有一后一妃一嫔,那个比起来,父皇还是还是会……”
  圣人吃惊地瞪大眼睛,慢了半拍才想明白太上的意思。赶情你是想让我也弄一堆女人在后宫闹腾,好显得你不那么色啊?!
  “父皇,儿子看您就是太闲了,您不如把徒旦也带着吧。省得尽想这些有的没的。父皇,”圣人拖长音,“那些贵人不会记录在册的。只有受册封的妃嫔才会随你葬去帝陵,其他人都葬去妃嫔陵园。哪里会有她们的名字啊。”
  太上经圣人一提,也意识到这问题了。他忽而有些讪讪地,随即感到不好意思了,立起眉毛道:“你这不孝子!”
  吓得陪周院判要进来的梁九,立马停住了脚步。
  “父皇,儿子是舍不得您那宝贝孙子被算计了。再说朕把精力放在朝政上,是在替您的宝贝孙子操劳呢”
  “哼,花言巧语,巧言令色。”
  梁九听着太上的声音缓和,不像是真的发怒,才引着周院判进来了。
  周院判仔细给圣人诊脉,说是心火盛了点,可以煮点黄连煮水喝,不然饮食清淡一些。
  打发走周院判,圣人劝太上,“父皇也该好好保养身体了。”
  “哼。”太上不开心,“朕怎么就要保养了?朕好着呢,你看六部九卿比朕小的有几个?”
  得,太上朕的是太闲了。从徒亘和贾瑚由翰林学士接手,系统教导四书五经等,太上每天只在晚上检查太子和贾瑚的功课,就开始有闲空问朝政、挑自己的刺了。
  得给太上找事情做。
  “父皇,徒旦该启蒙了啊。明儿一早让人把他送过来呗。”
  “你自己管。朕只教导太子。”
  “唉,父皇,那是你嫡孙啊。”
  “嫡孙也不成。”太上虚点着圣人说道:“明允,你细想想,朕只教导太子意味着什么?”
  “好,好。您老人家深谋远虑,做什么都意蕴深厚。那徒旦、徒丞一起过来陪您,这成了吧?含饴弄孙也是人生一大乐事儿。”
  圣人终于哄好了太上,发现好容易有个休沐,大半天都用来陪太上磨牙了。
  秋风再起的时候,镇国公为主帅,带着荣国公世子贾赦、理国公世子柳长风,领了装备一新的二十万大军往辽东去了。
  贾代善送了大军出京,想到长子去辽东,次子去了吕宋,长叹一声悒悒不乐地回京营。京营空了大半,剩下的军卒战力就下降了许多。贾代善知道自己这一冬天,得把精力放在调/理京营所留的军卒、还有新征的士兵身上。等明年开春,这些新兵就得去补充辽东。
  在京营里也好,免得回府看史氏哭天抹泪的。
  荣国府里,史氏的心情可算是糟糕透顶了。一项新的征兵令,次子是第一批被征调走了的。这一去就是三年到五年。还是吕宋那么远的地方。
  今儿长子又领兵离开京城,这一去说不准也是三年五年的,史氏哭了几次,也没能扭转了贾代善半点儿心思,把俩个儿子留下一个,还被丈夫训斥了几次不懂道理。
  史氏作为当家太太不开心,屋子里所有的人都蹑手蹑脚,不敢触了史氏的霉头。挨顿罚是小事儿,从太太的院子里撵出去,就太也划不来了。
  这时候也只有史氏的陪嫁丫鬟、赖家的能凑上去逗趣一二了。
  “太太,不如让人去把珠哥儿和琏哥儿抱过来?”
  史氏皱皱眉头,“琏儿太小,话还说不清呢,去把珠儿抱过来,对了,把瑛姐儿也带过来。”
  好一会儿,去接人的丫头婆子都空手回来了。
  “太太,大奶奶在教大小姐弹琴,说是弹完琴以后还要练字、对对子。”
  “珠儿呢?”
  赖家的知道自家太太最喜欢二爷的儿子,忙笑着说:“二奶奶在给珠大爷启蒙呢,哎呀,二奶奶教一句,珠大爷立即就会一句,再没见过这么聪明的孩子了。”
  一个孩子也没接过来,史氏就觉得自己心里堵的更厉害了。
  张氏又在教女儿弹琴!
  她就觉得自己虽娶了俩儿媳妇了,却连一个说话的人都没有。禁不住更气闷了,竟然俩儿媳妇都不能随了自己心意娶。
  可再想想丈夫对张家的评语,又只好把对张氏的愤懑压了下去。
  “太太,要不去庙里进香吧?为姑娘求个平安符,姑娘也快到生的日子了。”
  赖家的拼命想主意,留着太太在屋子里生闷气,一定会把气撒到伺候的这些人头上。说不准别人都能找到借口躲过去,就自己是没任何借口能躲出太太的屋子的。
  史氏思忖了半晌,点了点头。
  即决定了要去进香,赖家的就问:“要不要让大奶奶和二奶奶收拾了,伺奉太太一起去?”
  “算了,留她们在家教导孩子吧。再说了,你二奶奶那身子,也不能出门了。”
  “太太就是心善,像太太这样把媳妇当姑娘待的婆婆,满大景打着灯笼找,也找不着几个来。”
  于是屋子里的人,开始纷纷变着花样地奉承起史氏的仁慈来。
  京里的勋贵夫人们,因为各家不是丈夫、就是儿子,随军奔赴去了辽东,不然就是在夏天的时候去了东洋、南洋的,所以人人都打不起精神头交际。往年颇受追捧的一些赏菊宴等,也没那个人家愿意摆了。
  不仅仅是这些贵妇人们觉得生活少了趣味,就连京城街面上常见的、招猫逗狗的纨绔子弟,都少了许多了。大部分在18岁到25岁之间、没中了进士的都被征召进了京营。
  贾代善的新兵营里,这些富家子弟都被打散了,与农家子弟混编。这些娇柔得像个姑娘似的、被养了二十年的大家子,都不得不在教官的鞭子下,换了统一的粗布衣服。然后每天跟着农家子弟一样地练刀练枪,打熬身体。差了一星半点的,教头的鞭子就抽上来了。半个月以后,倒把这些人训练的能站直能跑起来了。
  但也让这些纨绔子叫苦不迭,暗暗后悔没在第一批征兵令下来的时候,主动报名从军去吕宋了。
  ——听说荣国府的贾政在吕宋混得很舒服的。
  在吕宋的贾政,他的舒服日子也是相对的。他因为有秀才身份,字写的好,被选为了文书一职。把贾政美的,要不是顾及军纪,都要大喊大叫地蹦起来。做文书的事务,虽然也要跟着士卒操练,可只是早晨出操,白天可以躲在营帐里的,晚上要教导士兵读书、识字、算数。
  比整天操练的士兵,是舒服的日子了。
  等贾政适应了军旅生涯后,他发现自己在军营得到的敬佩目光,比自己在京城多太多了。在京城的时候,有贾赦这个大哥顶在自己前面,哪里都是赞誉荣国公世子、三品宣威将军的。唯独在吕宋这里,周围的人因为自己实实在在的文案能力,敬佩尊敬自己。
  贾政从结婚后,连年被当翰林学士的岳父教导,有了很大的进步。周围捧着他的人再多,他也没陶醉到忘记父亲贾代善的教导——
  “任何时候,都别说你是荣国府的嫡子,只能说是宁国府旁支,只是一个秀才。不然遇到战事的时候,带兵的千总,会让你带头往前冲的。万一你被俘虏,敌军会拿你要挟领兵的千总。除非是太子,领兵的千总是不会为了一个国公府的嫡次子退兵的。最可怕的是,为了士气,千总还可能亲自出手了结你的。”
  贾政从来都相信自己老父亲的话。可他哪里知道,从他踏上吕宋的土地,镇守吕宋的胡鸿将军,就知道他贾政是谁了。


第425章 铁血帝王21
  第一批征兵令; 征的京畿所有24岁到25岁的男子。用贾代善的话说; 这些人不先征了; 明年就有人超龄了。
  而贾政作为兵部尚书的次子; 非常光荣地应了荣国公在太和殿上的那句话,成为第一批征兵令里、名列第一的被征者。京城所有的勋贵,接到征兵令,都乖乖地收拾了去京营报到。京畿所有的文人,有了贾政做例子,也顺从地搁下了书本; 准时去了京营了行伍之列。
  其实在征兵令下到荣国府的时候,贾政得知自己要去兵营当三年义务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