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红楼]侯府夫人的荣华路-第3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顾行迟眉峰挑起,“这杯酒在你面前放了许久,想来已经凉了,天气严寒吃冷酒可不好。”
  “。。。。。。你怎么知道?”
  他没有回答,“莫要多饮酒,冷酒更不能碰。不要乱走,宴会结束在这里等我。”
  好像他出现在女宾席只为了说这两句话。说完后,给姜夫人施了一礼,便回去自己的席位。
  

  第68章

  目送顾行迟离开; 姜夫人不禁满面笑容,很是欣慰; “瞧瞧,为着这点小事也值得单独来这里一次; 看来,你们的相处比我想象的还要和睦呢,这样我也彻底放心了。”
  凤姐听着姜夫人打趣的口吻,不禁也有些羞赧,“他的确很好。”
  少倾,皇帝皇后及诸位嫔妃都到了,一众人先给帝后行了大礼; 便重新落座。
  见凤姐盯着上面看,姜夫人悄声道:“如今你成了靖安侯夫人,想必以后进宫的机会也会多起来; 刚好趁这个时机一一辨明。”
  凤姐唇畔弯起浅浅的弧度,低声道:“宫中美人无数; 环肥燕瘦; 各有千秋。千娇百媚的有之; 端庄温顺的亦是常见,想必陛下也看腻了。不过,我瞧着陆贤妃却是与众不同。”
  “你这丫头还真敢说; 却也是这个理。”姜夫人笑道,“贤妃娘娘的母亲出自书香门第,累世清贵。她自然是才德兼备; 气质幽静娴雅,与旁人不同。”
  凤姐笑道:“的确如此。”
  不只是幽静娴雅,更是宁静淡泊。宴会之上皆是貌美妃嫔,她的容貌不是极出挑的,可却也不能让人忽略。别的妃子都上赶着讨好皇帝,只有她安然坐在一旁,并无意愿与人争抢。
  “我听闻贤妃并不算得宠,庆王殿下也是不露锋芒,比起其他几位王爷,很不受陛下重视。”
  姜夫人道:“你说的不错。但是听闻陛下很尊重贤妃,即便不得宠,在这个后宫也无人敢欺辱她,诸位王爷也对庆王十分和气。”
  凤姐默了默,轻笑一声。
  姜夫人奇道:“你笑什么?”
  凤姐呡了一点酒,看着前面的贤妃,“在宫里生存的女人,地位如何,靠的是陛下的恩宠。可是这位贤妃娘娘,仅仅倚仗着陛下对她那点尊重便能立足宫中这么多年,着实是不简单呢。”
  “那又如何呢,宫中女子生存不易,有些手段也没什么。庆王年纪最小,根本没有更进一步的机会,所求的不过是安稳度日罢了。”
  凤姐深以为然。
  “即便如此,还有不少人家削尖了脑袋想让自家女儿在后宫有一席之地呢。”
  姜夫人自然知道凤姐说的是谁,不由轻叹一声,“她们只想着外面的风光,一点也不考虑里面的凶险。罢了,反正与我们无关,若以后遇到什么事别来攀扯我们便是了。”
  姜夫人自然也知道元春今日回贾家省亲一事,却也和凤姐一般,没兴趣去观看。如此大张旗鼓,是福是祸还不一定呢。
  凤姐却是想到,薛宝钗本就比贾宝玉年长,又快及笄了。若是王夫人不死,大婚也该提上日程了。可王夫人死了,贾宝玉便要守孝三年,嫁娶之事自然就搁置了。贾宝玉身为男子可以等得,薛家能一直等着吗?
  姜夫人不知道凤姐心中所想,又道:“有了省亲一事,贾家人是高兴了,可却不想想贤德妃在宫中的艰难。”她指指前面一个与皇帝对饮的女子,“你可知她是谁?”
  凤姐摇头,“我并不识得,可瞧着陛下对她的态度,应该是宠妃罢?”
  姜夫人深深望着她,“她便是赵柔妃。”
  凤姐微怔。
  “赵柔妃。”凤姐突然想到了什么,心头一凛,“赵家女儿?”
  这也太巧了……
  姜夫人点头,“没错,就是你想的那样。”
  思量片刻,凤姐心绪缓了缓,“婶子不说,我倒是忘了,赵家除了儿子还有一个女儿。”
  原来,被薛蟠打死的就是柔妃的弟弟。虽说薛蟠已经偿命,但贤妃心里的怨恨怕是仍不能消除的,想也知道她会把怨气撒在谁身上。对此,凤姐并不在意,横竖柔妃不会拿王家怎么样的。
  大殿内暖融融的,再加上吃了几杯酒,便觉得有些闷热。凤姐摸了摸脸,四下看了看,过了一会,便找了个由头出去了。
  殿外灯火辉煌,亮如白昼,洋溢着喜意。天气寒凉,只略站了站,便觉得脸上热度褪去不少。
  突然一阵风吹来,枝头雪花纷纷扬扬的飘落下来,她下意识往后退了一步。
  “怎么出来了?”自身后传来一道声音。
  不用回头便知是谁。凤姐道:“出来透透气。”
  “都说了莫要多饮,怎么不听?”顾行迟将她的斗篷带了过来,披到她身上。
  “我才没有呢,不过是三杯罢了。”
  顾行迟到她前面,她一垂眸,便能看到他修长的手指,正熟练的系结。
  顾行迟伸手为她抚平斗篷,眼尾微扬,“四杯,我数着呢。”
  凤姐唇角微翘,默不作声。
  “我带你去别处走走。”顾行迟牵起她的手。
  凤姐也不说话,只是默默跟着他,兀自想着别的事情。
  不知走到了何处,顾行迟突然停下了脚步,凤姐心不在焉的差点撞到他身上。
  “怎么了?”
  顾行迟牢牢握着她的手,“别说话,你听。”
  两人一同躲在假山后面,只是悄悄的探出头去查看。皎月初斜,映照出一片阴影,重重叠叠,将两人的身影掩盖住了。
  寂静中,听到清泉泠泠之声,寒风吹拂,似乎夹杂着低声私语。
  离得远,却也可看见前面站着两个人影,语气好像也有些急切。
  凤姐瞬间了然,顾行迟是有意带她来这边的,她不由询问一般望向顾行迟。
  顾行迟道:“凡是与陈湄走得近的,我都派人盯着呢。果然,在今日宫中人多之时,有人密会。”
  凤姐自然看得出,前面是一男一女,而且男子还是熟识,正是姜朝安。
  “是六公主。”凤姐道,“一个是公主,一个是外臣,他们两人如何会相识?”
  顾行迟淡淡一笑,“孤男寡女能在夜晚密会,想必不只是相识那么简单。”
  凤姐只觉得心头升起一股怒气,冷笑道:“也就是说,他们这般做法,已经不是一次了。既如此,为何还要吊着熙和?眼看着两人就要成亲了,难不成婚后他还要继续这样?”
  顾行迟道:“我瞧着这位姜公子对于二姑娘的感情不似作假,兴许此事另有隐情呢?”
  凤姐自然也想到了这一点,但无论真相如何,她仍旧忍不住生气。
  “既是有隐情,就该早早说明,如此掖着藏着才会引人怀疑。一边和别的女子纠缠不清,一边又准备娶我妹妹,这又是什么道理?”
  顾行迟还是第一次见她发怒,不由笑了,“你若是看不过眼,一会去问他便是。”
  凤姐不再说话,只是注视着面前的两人。过了一会,听到一道含着怒意的声音传过来,六公主拂袖离去,只留姜朝安一人站在原地低头看着脚下的影子,不知道在想什么。
  待六公主走远,两人从假山后走了出去,行至姜朝安身后。
  姜朝安一回头就看见两人,一个面若寒霜,一个眉眼含笑。
  他显然没想到会有其他人来,正在愣神的时候,凤姐笑了笑道:“姜表哥也是出来散心的?”
  姜朝安眼神闪了闪,嘴唇动了动,想要说什么,但终究什么都没说。他知道凤姐是个聪明人,出现在他面前一定是发现了什么。
  看他沉默,凤姐又道:“既然表哥心中另有人选,为何不提早说明?如今婚期已至,要退婚可就来不及了。”
  姜朝安慌忙道:“表妹误会了,我何时想过要退婚了?”
  凤姐眉眼清冷,“难不成方才是我们看错了?”
  姜朝安心知她说的是六公主,叹了口气道:“我来只是拒绝她,与她把话说明白,并非是对熙和有二心。”
  凤姐嗤笑一声,“想必这些天发生在熙和身上的事,你都一清二楚了?”
  姜朝安点头,面露愧疚。
  “那你为何不早说?眼看着熙和被人害,你不想想我们有多担心吗?既然你对熙和没有异心,有什么可隐瞒的?”
  “我以为,多一人知道,只会愈加麻烦。尤其是熙和,若被她知晓,以她的性子,定然有得闹了。她是个不会掩藏情绪的,说不得就会与六公主对质去。六公主是皇后的养女,比其他公主都要尊贵,且向来恃宠生娇,轻易得罪不得。是以。。。。。。我便趁事情还未闹大,与六公主说清楚,也好息事宁人。”姜朝安斟酌着道。
  “息事宁人?”凤姐不怒反笑,“她三番两次要害熙和,你却只想着息事宁人?”
  姜朝安苦笑,“我自然气愤于她对熙和下手,但是她的身份摆在那,让人奈何不了她,所以只能劝说她罢手。”
  凤姐讽笑,“你的确是劝说了,可是有用吗?没用,是不是?说到底,事因你而起,六公主是因为你才迁怒熙和。你自己的事情没善后好,却还想娶熙和,你这不是给她找麻烦吗?”
  顾行迟也道:“六公主依仗皇后,从不将人命放在眼里。在她看来,她看上的东西就必须是属于她的,你越是劝说,越是适得其反。等着瞧罢,她不会罢手的。可笑的是,你还以为你能解决此事。”
  姜朝安无奈道:“可若被姑母知晓熙和接连遇害是六公主派人做的,惊吓之余,很可能会与姜家退婚,以保熙和平安,我不愿这种可能出现。”
  顾行迟像是看不出他的忧虑,看了一眼凤姐,饶有兴趣道:“说来说去,还是因为你。只是不知道,你是你如何被六公主缠上的?”
  姜朝安自嘲一笑,“是我多管闲事。”
  姜朝安在宫中当差,有一日带领侍卫巡视的时候,遇到六公主在放风筝,但是风筝线却断了,风筝高高挂在树枝上。不过是一个风筝罢了,六公主自然不放在眼里,原本打算吩咐宫女再去拿一个过来,却在看到姜朝安的时候改变了主意,指着姜朝安要他爬上树去摘风筝。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能得罪六公主,姜朝安只能照她的吩咐去做。他本就是习武之人,摘个风筝自然不在话下,只瞬间便摘了下来,身姿很是洒落。且他又生的容貌英朗,风采卓然,很容易就被六公主看上了。从此后,三不五时就会遇到她。姜朝安不会看不出她的心思,只是他早已心有所属,又不好直接挑明,是以每次当值,对六公主都是能避则避。殊不知,这反而增长了六公主的好胜心,根本不会死心。
  终于有一次,六公主亲自去堵人,姜朝安只能说明他已有未婚妻。六公主看了他好久,一句话都没说。他以为六公主不会再坚持追逐他这个‘有妇之夫’,没成想她是在计划着除掉王熙和,但是每次都被王熙和侥幸逃脱。如今就要熬到大婚的日子,六公主气不过,便又让人寻了他来,各种威逼利诱。他自然不会妥协,是以便有了方才六公主气急败坏的声音。
  “不知保宁侯和保宁侯夫人可知道此事?”凤姐问道。
  姜朝安道:“未免父母亲忧心,还未告知。”况且,被六公主看上惹来了祸事,这也不是什么光彩的事,他还没想好该怎么说。
  虽然六公主是金枝玉叶,但为了家族利益,保宁侯更不能让自己的儿子尚公主,若是皇帝让世家子弟尚公主,无异于断人前途。姜朝安不是那种不知上进的纨绔子弟,相反,他有建功立业之心,若是尚公主仕途就断了。
  所以,六公主想嫁给姜朝安完全是一厢情愿,但她毕竟是公主之尊,若是用别的手段,很可能会成功。
  凤姐轻轻一笑,“说到底,姜家不愿六公主嫁你是为家族利益考虑,但她是皇后跟前长大的,备受宠爱,若是她向皇后请求,娶了她不会使陛下打压你仕途呢?”
  姜朝安知道凤姐是故意试探他,郑重道:“我不想与六公主扯上关系并非是利益受损,我只是出于对熙和的感情才做此决定,凤表妹大可放心,我不会负她。”
  “可六公主绝不会罢休,你想好该怎么做了吗?”
  姜朝安有些为难,他只能尽全力保护王熙和,着实不知怎么对付六公主。
  沉默了一会,凤姐笑道:“再过几日就是大婚了,表哥现在要做的就是安心迎熙和过门,其他的以后再说罢。”
  宫宴结束后,顾行迟和凤姐出宫。
  “你又在打什么主意?”
  凤姐吹了吹茶水,“我才没有,不过是顺其自然罢了。六公主已经及笄,也该嫁人了罢?就算陛下不在意这个女儿,一向宠爱她的皇后也该记得。六公主看上了姜家公子,怎么会不说与皇后,让皇后帮着想办法呢?”
  “许是皇后也知道夺人夫君的做法太不厚道”顾行迟的表情似玩笑似嘲讽。
  转眼间,就到了王熙和与姜朝安大婚的日子。
  即便关系再疏离,但这样的日子,贾家和薛家人都来了。贾家姑娘倒是对凤姐和王熙和没什么隔阂,欢欢喜喜的给王熙和添妆。
  一向性子直率的王熙和面对众人的打趣难得有些羞涩,靠在姜夫人怀里不去看她们。
  姜夫人无奈中含着宠溺,“好了,快坐好让喜娘梳妆。你如今嫁人了,也该向你姐姐学学,若是你有凤姐儿一半的成熟稳重我就放心了。”
  “哎呀,母亲,我都知道了,姐姐什么都比我好,我要多学学姐姐。”
  看到她这般率真单纯,凤姐还真不忍心将六公主和姜朝安的纠葛告知她。思虑了好久还是决定瞒着她和姜夫人,等解决了六公主,一切都会恢复平静。
  又在房里陪了她一会,凤姐便出去招待客人了,一眼就看到了孤零零站在树下的顾行迟。
  凤姐和几位夫人寒暄了几句,走到了他面前,“方才有许多人请你去吃酒,你怎么不去?”
  “你也知道我不喜欢与那些人打交道,还不如与你一起。”
  两人站在一起着实是赏心悦目,不时有路经此地的人往这边看几眼。
  凤姐有些不自在,笑道:“你若实在不喜欢院子,可以去别处。我未出阁时住的院子还空着呢,素日也无人进去,不然我让丫鬟带你去罢?”
  顾行迟不置可否,走了一步又停下了。
  这时候又有宾客过来,凤姐只能过去。顾行迟见她实在忙碌,也不好打扰她,想着难得有机会去她闺房看看,可不能错过。
  经历了与贾宝玉定亲到元春省亲,薛宝钗提出搬出荣国府。薛姨妈觉得定了亲的确不好继续住下去,便答应了,是以今日便未和贾家人一同来王家。
  “凤丫头什么时候到的?”薛姨妈即便不待见凤姐,还是做出一副亲昵模样。
  “一早便到了。”凤姐客气道。
  薛宝钗也过来与凤姐相见,不免寒暄几句。她依旧是一派端庄,举止娴雅,“想来凤姐姐是被舅母请来帮忙的,难怪凤姐姐一早就到了。”
  薛姨妈拉着凤姐的手,笑声爽利,“我说呢,一路上怎么不见嫂子,原是她躲清闲去了,让你在这边辛苦。”
  凤姐微讶,然后笑道:“既如此,还要劳烦姑妈一会为我说说好话,也让婶子知道我的辛苦才是。”
  几人又闲谈了几句,才注意到顾行迟还站在一旁,薛姨妈母女忙给顾行迟见礼,顾行迟看在薛姨妈是凤姐长辈的面子上客气的回了礼。顾行迟如此礼让,倒让薛姨妈有些惊愕。
  凤姐吩咐丫鬟带薛姨妈去寻姜夫人,看着两人的背影,笑着摇了摇头。
  顾行迟奇道:“哪里不对吗?”
  凤姐坐下来,“没什么,不过是觉得有些受宠若惊罢了。”
  有生之年还能听薛宝钗叫她一声姐姐,当真是难得一遇。记得前世,她嫁给贾琏成了琏二奶奶,也难得有这种待遇。即便在贾母及诸位长辈面前,她也是一口一个‘凤丫头’的。
  顾行迟不知道个中缘由,道:“今时不同往日,你如今可是我的夫人,其他人尚且要让你三分。审时度势,她自然也知晓该以何种态度待你。”
  莺儿在看到顾行迟的时候,便惊的说不出话来,直到走远了才轻呼一口气道:“姑娘,原来他就是靖安侯?”
  薛宝钗面上无波无澜,“你不是看到了吗?”
  “原来在金陵他是故意隐瞒身份,也就是说她早就和凤姑娘相识了。”莺儿道,“可是京城人人都传,是那次春日宴上,靖安侯对凤姑娘一见倾心,所以才请陛下赐婚。如今想来,分明不是。。。。。。”
  “住口!”薛宝钗低声斥道,“胡说八道什么?”
  “姑娘。。。。。。”莺儿面露委屈,不知道自己说错了什么。
  想到当初回京城的路上,莺儿还贬低过凤姐,议论说顾行迟这样的人才配得上姑娘,而今那两人却站在一起,薛宝钗觉得无比讽刺。
  “以后这话不许再说,更不能让外人知道。”
  若是传出去了,那就不是一见倾心,就是私相授受了。顾行迟一定是想到过这一点,才编造出一见倾心的说辞,这也是为了凤姐的名声着想。若是莺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