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红楼之林母穿贾母-第5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林母淡淡地说道:“元春是个继室,至于原来的世子妃是怎么没的,谁知道呢?当初这婚事是你应下来的,若是元春没有受苦,那自然是一切都好,若是元春也遭了罪,那你看看,是不是做了打算吧!”
王氏傻了眼,她咬了咬牙,林母的意思竟然是希望元春和离,只是王氏却是心中不甘的,只觉得林母这话是吓唬她呢,因此咬牙道:“老太太,这事媳妇是做不了主的,媳妇还得回去想想!”
林母摇头道:“随便吧,我年纪大了,你们觉得我糊涂了也是常理,也罢,你先回去吧,我也累了!”说着,直接端起了茶盏,王氏有些恍惚地告退了。
☆、第101章
王氏的见识和勇气显然不足以支撑她去想办法让女儿和离,西宁王府什么样的人家,自家什么样的人家,何况,她心中始终怀着一种侥幸心理,安慰自己,自家女儿毕竟是明媒正娶的世子妃,即便是世子,也不能真的拿她如何。
林母正是知道这一点,才将这事告诉了王氏,在明知道女儿处境如何却当做不知道,与一直不知道情况,等到了最后,自然是前者更叫王氏痛苦。
王氏这辈子作孽做了不知道多少,她自个也就罢了,结果几乎全报应在她自个孩子身上了,对此,林母并没有半点同情之心,林家当年做错了什么,不照样闹得断子绝孙,王氏起码到头来还有人养老送终,寿终正寝呢!
何况,因为知道了那些事情,王氏回去之后,也常常心不在焉,晚上还时不时会做噩梦,梦见元春满身伤痕在向她求救,或者是对着她满怀怨恨,王氏被折腾得,又衰老憔悴了许多。
贾宝玉也发觉了王氏的憔悴,只是怎么问,王氏都说不出个所以然来,贾宝玉只觉得王氏老了,如今还要在管家的事情上头劳心劳力,还有些天真地让王氏干脆将管家的事情交给珠大嫂子好了,气得王氏差点没怄死!
贾宝玉如今也烦,以前在荣府的时候,他几乎是众星捧月一般长大的,如今除了王氏,也没人会维护他了。荣府地方大,只要他想躲着,贾政想不起他来,十天半个月都未必能见贾政一面。可如今呢,这边也就是三进半的院子,当然,在内城这么大房子是真不小了,二房人口本来也不算多,自然也是住得下来的,可是终究地方小了许多。
尤其,以前无论是史氏还是林母,不管是真心还是假意,反正是不要求他晨昏定省什么的,结果如今换了新地方了,贾政觉得自个可以名正言顺地当家做主了,因此,对下面儿女孙辈都要求晨昏定省,也就是说,贾宝玉不得不天天面对贾政。偏偏贾政看到他就是各种不顺眼,哪里是父子,简直就跟仇人一般,有事没事就骂一顿。
在这样的情况下,贾宝玉说是嫡子,实际上,看多了的下人,也难免对贾宝玉不够尊敬了,尤其,贾宝玉性格绵软,并不强势,下人就算有什么出格的地方,他也不在意,往往轻轻放过,因此,虽说介于王氏的威势,那些下人不会真的如何,但是,无意识的轻慢却是难免的。
何况,如今贾政更是喜欢待在赵姨娘那里,贾宝玉这边时常挨骂,贾环那边却是时不时地能得了贾政一点赏赐,贾兰因为功课出色,又是孙辈,这年头抱孙不抱子,祖辈对孙辈都会更加宽容一些,尤其贾兰的天分虽说比不得贾宝玉,但是比起贾珠还要强一点,又非常勤奋,贾政好的就是这一口,因此,如今几乎是将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了贾兰身上。
王氏再是什么当家太太,但是,在这种年代,还是男人做主,何况贾兰是长子嫡孙,就像是史氏再如何偏心,爵位还得给贾赦,林母到了之后,顺水推舟,贾政照旧被三成家产打发了出去,日后贾政这一房,不说十有**,也有七八分就得落到贾兰头上,因此,奉承李纨母子的下人更多了一些,便是探春似乎也瞧出了一些风向,虽说依旧还给贾宝玉与王氏做针线,但是也没落了贾兰的。
人情冷暖便是如此,贾宝玉在外头经历了一番之后,回来又经历了一番,王氏不许他去荣府,她自个又是一副日渐衰老的模样,贾宝玉就算是想要诉苦,都没处说去,因此,只得缩在自个那个小院子里头,跟下头的丫鬟一块儿折腾胭脂什么的,就这还被赵姨娘告了一状,说是如今统共才多大点花园,那些花儿朵儿的,她们还没看见呢,就叫贾宝玉让人给摘了去,弄得花园里头光秃秃的,实在是难看得紧。
结果,贾宝玉又被训斥了一番玩物丧志,糟践东西,王氏知道是赵姨娘告的状之后,折腾着赵姨娘帮着自个梳头捧水,打帘摇扇,心里头也是发狠,赵姨娘赶在贾宝玉身上做文章,那王氏就敢直接报复到探春与贾环身上,别的不说,探春的年纪,也到了议亲的时候了!想着自个女儿元春可能在王府里头受苦,王氏就是一阵阴郁,琢磨着非叫探春好看不可。
探春那边也是气闷不已,赵姨娘有些小聪明不假,却是个短视的,如今这情况,一直盯着贾宝玉又有什么用,没了贾宝玉还有贾兰呢,怎么着家产都落不到贾环头上,做主母的,想要折腾通房侍妾,多的是能耐,王家那边哪怕是因为之前的事情,对王氏有些不闻不问的意思,但是,关键时刻,王家肯定是要给王氏撑腰的,总不会叫贾政真的将王氏给休了。
何况,就算如今贾宝玉不成器,王氏还有个做世子妃的元春呢,哪怕看在这个女儿的份上,贾政顶多也就是放两句狠话罢了,其他的事情,还是要让王氏做主。
探春之前见识了迎春的婚事,她比迎春小不了几岁,贾宝玉的婚事已经定下了,听说等着史湘云及笄就完婚,她却是不能等到那时候才开始议亲,毕竟,真要说起来,探春比史湘云还大一点呢,到时候,她可就是老姑娘了,能嫁到什么好人家。
听说荣府那边邢氏常常带着家里的几个姐妹出门交际,或者干脆就在自家搞些花会诗会什么的,探春恨不得自己就是其一,可是,她却不在荣府了。
王氏一直拖着不带探春出门交际,平常折腾起来也丝毫不手软。听说探春给贾兰做了鞋袜荷包,王氏就说下头针线上头不顶用,做的鞋子不合脚,探春就得连夜回去剪裁布料给王氏做鞋袜;没事又说自个想要供奉几本经书,保佑元春早点生个儿子,说探春的字好,探春就得回去抄经甚至是将经文绣出来,而且王氏说着抄经绣经文要诚心,直接就叫探春茹素吃斋……
总之,探春这边才起了点心思,立马就叫王氏给打压了下去,回头赵姨娘得意洋洋跑过来说贾环又得了老爷夸奖之类的话,立马就叫探春给骂了回去,又教训了贾环一通,气得赵姨娘要撒泼打滚,丢尽了脸面,最后只得悻悻地回去了。
这边探春给了赵姨娘一个没脸,那边王氏就松了松手,叫探春跟着管家,探春顿时就知道自个该怎么做了,虽说不敢得罪李纨,然后,却是加倍地踩着赵姨娘。
赵姨娘的兄弟赵国基没了,想要多讨要一些银钱,跟探春说什么舅舅之类的,又是叫探春劈头盖脸骂了一顿,又说什么家道艰难,如今从府里面分出来了,自然不能按照原来府里的旧例了,因此,原本该给二十两的,最后只给了十两。王氏听说了,然后就给探春送了几匹衣料过去。
总之,赵姨娘拿着贾政做武器,找贾宝玉的麻烦,王氏就拿着探春做武器,将赵姨娘母子两个贬低到了灰堆里。王氏只要说几句意味不明的话,探春就如同抓住了救命的稻草一般,回去就拼命在王氏和贾宝玉身上使劲,心里安慰自己,等着自个的终身有了着落,就不必如同如今这般了。
贾政那一房闹出来的笑话比较多,便是荣府里头都有所听闻,不过,没多久,贾政就得了个好差事,西宁郡王府上书保举贾政做了江西粮道,即刻就要去赴任。
西宁郡王府保举,在很多人看来,看的自然是贾元春的面子,因此,王氏顿时放下了大半的心思,觉得之前的事情肯定是林母吓唬自己,元春在王府过得挺好,要不然怎么能求了王爷,保举了自家父亲呢!
也因着这个,贾政对贾宝玉都和颜悦色了两天,又很是加强了王氏的权威,说他走之后,由王氏主持大局。家里日后大事小事,都有王氏做主了,他话一出,无论是李纨还是赵姨娘,脸上都是一白,不过也只有认命的份。
贾政要外任,总不能身边都是长随小厮,总得有个人贴身伺候,王氏烦透了赵姨娘,不想叫赵姨娘得意,因此直接抬举了一个生得还算不错的丫头,给人灌了一碗避子汤,叫她贴身伺候贾政,说是等到贾政回来,就正式提为姨娘,那丫头自然感恩戴德地答应了下来。
贾政这么多年就守着王氏还有两个姨娘,无非也是为了个不好女色的名声,三人里头,王氏便罢了,这些年愈发老了,看着比贾政还大几岁,周姨娘因为没了孩子,早就心如死灰,也就是赵姨娘看着还有几分颜色,也由不得贾政不往赵姨娘那里去。如今王氏这个大妇亲自帮他挑了新人,贾政意思意思推脱了两句,自然顺理成章地答应了下来,很快带着仅存的几个清客还有一些下人,又有小妾相伴,意气风发地上任去了。
临走,贾政还跑到荣府那边说是道别,但是,林母总觉得他有些耀武扬威的意思,林母和颜悦色地跟了说了几句场面话,心里却是冷笑,她倒要看看,贾政能折腾出什么花样来。
☆、第102章
贾政带着人去江西了,王氏如今春风得意,在家虽说不至于作威作福,但是却是很是显了一番威风,将自个说一不二的权威给树立了起来,一时间,即便是最喜欢作妖的赵姨娘也安静了下来,更别说一向很能够忍的李纨了,反正王氏撑死,也只能在嘴上过过瘾,叫她伺候自个用饭什么的,这些李纨经历的多了,至于其他的,李纨是守寡的节妇,还有个已经长成的儿子,真要是出了什么问题,王氏也交代不过去。
王氏对贾宝玉读不读书并没有什么想法,王家武将出身,便是王子腾,论起学问,也不过就是认识常用字,叫他谈论什么四书五经,那纯粹就是难为人了。王氏当年因为想着要贾珠上进,以至于没了贾珠,如今对贾宝玉就格外纵然,贾宝玉身体不好,不能读书科举,没事,等着元春出头了,日后做了郡王妃,还不能给自家弟弟弄个好前程不成?
至于二房的家业,王氏是不肯留给其他人的,这些日后都是贾宝玉的,因此,听说有下人竟敢捧着贾兰,怠慢贾宝玉,顿时恼火非常,直接杀鸡骇猴,将怠慢了贾宝玉的下人给打了板子,发卖了出去。至于贾环,如今只能跟探春一样,王氏布置了一大堆的经书下来,要贾环抄经呢!
二房这边王氏这个东风彻底压倒了西风,不过,关注他们家的人可没几个,王氏又不出门交际,王子腾前些年就带着家人外任去了,王子胜倒是留在京中,只是王熙凤是王子胜的女儿,当初王氏坑了王熙凤一把,王子胜那边直接发狠,说不肯认王氏这个妹子了,因此,即便王家那边有什么事,王子胜不肯下帖子,王氏还能厚着脸皮上门不成。因此,贾政他们一家子也只好窝在自家,几乎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了。
而林母这边之前听过了两耳朵之后,便也顾不上那边怎么样了,因为林如海总算是将林黛玉的婚事给定下来了。
林如海选的人家是山东颜家的子弟,颜家可是颜回之后,一直以来还与衍圣公孔家常有姻亲往来,这么多年来,也是屹立不倒。不过林如海选择的并不是嫡系,而是旁支,毕竟,颜家的嫡系往往都是与那些老牌的世族通婚,林家虽说也是诗书传家,但是比起那等人家来,还是底蕴浅薄了一些。
不过林如海选择的这一支混得还算不错,虽说是旁支,但是也知道上进,家风颇为清正,林如海选的便是这一支如今家主颜奉的嫡出三子颜灿,颜灿年纪比黛玉大两岁,如今也有了秀才的功名,不过,他天生性子有些散漫,并无科举入仕之心,反而有些痴性,喜爱琴棋书画,颇为风雅。
林如海看重的就是这个,林黛玉也是风雅之人,虽说管家理事也能上手,但是终究对此并不算上心,更喜欢自个写写诗,作作画,调香弄琴,两人性子相似,日后也能琴瑟相谐。林黛玉不喜俗务,颜灿是三子,他也不需要娶一个喜欢弄权的妻子,以至于弄得兄弟阋墙,妯娌失和。
林如海与颜奉也是老相识了,颜奉与林如海乃是同年,颜奉是当年的二甲传胪,两人曾经一同在翰林院为官,后来颜奉父亲过世,颜奉归家守制,那会儿正是义忠亲王与上皇关系极为紧张的时候,颜奉懒得掺和,出孝之后,干脆就在颜家的松风书院里头做了山长,不再出仕。
这些年,林如海与颜奉也有些书信往来,之前林如海想着为林黛玉择婿的时候,一开始也没想到颜家,后来因为新皇登基的事情耽搁了一番,新皇登基,颜奉也跟着颜家的人一块儿进京,结果遇上了林如海,不知道怎么的,就听说林如海之前正在为自家独女择婿,颜奉后来便试探了一番,然后便说起了自个的三子。
林如海一听,便觉得不错。颜家这样的人家,即便是朝廷兴替,也影响不到他们,尤其颜奉又是旁支,颜家那边就算有什么事情,也牵扯不到颜奉身上,自个女儿嫁过去,起码不用担心女儿牵扯到朝中那些权势争夺里头。
颜家家大业大,也不会因为林家的家业有什么觊觎之心,等自个过世之后,不至于为了这些,对林黛玉有什么恶意,林如海思来想去,都觉得这是最好的选择了,因此,又问了一下林母的意见,林母自然也觉得这门婚事正好,也不委屈了黛玉,因此,一口答应了下来。
颜奉得了准话,立马就给山东去信,毕竟,这等儿女婚事,自家夫人也是得出面的,这才是对女方的尊重,何况,之前家里也在准备给颜灿相看亲事,免得到时候闹出什么乌龙来,大家脸上都不好看。
颜家那边,颜奉的夫人崔氏得了丈夫的信,信里面说了林家的情况,崔氏琢磨了一下,林黛玉虽说是丧妇长女,却也有个国公夫人教养,而且林如海如今也是三品大员,颜家这边颜奉做着书院的山长,自家大儿子也不过刚考上了进士,而且名次也不算高,如今还在翰林院做庶吉士呢,二儿子也是刚考上了举人,并不打算参加这一年的恩科,而是打算再出去游学几年,再做打算,至于小儿子颜灿,如今也就是个秀才,还没有继续上进的心思,若是不论颜家的话,真要说起来,还是颜家高攀了,何况,他们这一支还不是嫡系,只是旁支呢!
只是崔氏也有些犹疑,林黛玉出身高,表面上看比自家前两个儿媳妇还强了些,林家又只有林黛玉一女,日后嫁妆定然也丰厚非常,到时候,自个大儿媳和二儿媳会不会有什么想法。
崔氏琢磨了一番之后,心里头还是有些拿不定主意,不过,既然这事颜奉已经做了主,若是没个合适的理由,她也是不好有什么反对意见的,因此,跟颜灿说了一通之后,第二天便带着颜灿,被下人护送着往京城来了。
因此,没多久,林母便见到了崔氏,崔氏如今也是四十来岁的人了,不过也不算显老,她细眉细眼,看着是个挺和气的妇人模样,不过,崔氏也是世族出身,林母也不会因为崔氏没个诰命什么的小觑了她,因此,也是打起精神,与崔氏说话,又叫几个女孩子出来见过崔氏。
崔氏来之前,林母就跟家里说了,这次来的是颜家的主母,主要是来看林黛玉的,因此,几个女孩子都心领神会,因着迎春已经出嫁,探春又跟着二房分出去了,自然不可能如同之前一般,三春一般打扮,因此家里这些姑娘虽说照旧一季八套衣裳,四套头面,但是却是叫她们自个选了花色样式,再叫下头去做,平常出入也是按照各自的喜好,并不相同。今儿个有外客到来,各自都装扮了一番,虽说衣裙除了花纹不同,都是一般的样式,但是,湘云惜春还有邢岫烟都相对要低调一些。
林母这些年对林黛玉的身体调理从来没有耽误过,这几年又正是抽条的时候,林黛玉身量高了不少,上身掐花对襟袄,下面翡翠撒花百褶裙,头上斜插着一根金累丝嵌宝蝴蝶簪,耳朵上坠着一对红珊瑚耳坠,看着纤秾合度,别有一番窈窕风姿。
林黛玉年纪最大,因此,走在了最前头,崔氏第一眼就看到了她,一见心中便是一赞,崔氏在山东那边见识过的大家闺秀颇为不少,不过美貌比得上林黛玉的还真不多,林黛玉是典型的江南女子,生得婉约纤细,自有一种轻柔似水的气质。崔氏再一看后头,湘云,惜春,邢岫烟都是一身袄裙,无非就是颜色花纹有些不同,头上也插着金簪金环,史湘云杏眼桃腮,并非多么美貌,身上却带着别有不同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