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综]唯我煌煌大唐-第13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全国都轰动了起来。

    按照唐律,阉人,或者是天阉,都不算残疾,这是因为这种残缺并不妨碍他们执行公务。但是,缠足却会影响女人的行走,而走路的速度慢了,就有可能耽误正事。因此,阉人可以参加国家官员的相关考试,但是缠足的妇女不能参加任何国家官员录取的考试。

    这道诏令昭告天下的时候,伍秉鉴正好为女儿买了新的宅院,方便女儿上下班。结果路遇开元路的时候,民众堵在开元路上,把宽阔的开元路堵得水泄不通,而那告示下方,有人正宣读诏令的内容。

    出于安全的考虑,伍秉鉴没有下马车,他打发了长随去购买邸报,邸报上会刊登相关的诏令。然后,他就看见有个白发苍苍的童生打扮的老者,竟然宛如三四岁的孩子一样,坐在地上嚎嚎大哭。

    如此景象,叫伍秉鉴如何不惊奇。

    如果不是因为人实在是太多了,伍秉鉴都想去问问是怎么一回事情了。

    伍秉鉴就问了带着邸报回来的长随吴安。

    吴安就道:“东家,您又不是不知道,这天底下,就有人这样。对于他们来说,朝廷禁止缠足,就跟要摘了他们脑袋一样!他们哪里不哭的!要我说,他们可从来没有想过自己的母亲连站都站不稳的苦楚!”

    吴安就差没有直接出口吐槽,那老儿就是一个喜欢饮金莲的庸碌之辈了。

    伍秉鉴一听,皱了皱眉头,没说话。

    伍秉鉴既然能送女儿去参加国家基层官员选拔,自然也不是那等庸碌之人。实际上,如果不是因为三寸金莲的文化,如果不是因为之前女人没有三寸金莲就找不到婆家,他也不会让女儿裹脚缠足。

    吴安看了看伍秉鉴,大着胆子,道:“东家,您说,这老头儿该不是疯魔了吧?这女皇也是女人呢,他们难道是想让女皇也缠足?这,这不是损害龙体是什么?”

    伍秉鉴撇了他一眼,没说话,而是低下头,继续翻邸报。

    比起这道诏令,邸报上别的内容,对于他来说,要紧多了。作为生意人,无论是资讯,还是朝廷的动向,都十分重要。尤其是到了伍秉鉴这个等级的大商人,那可是分分钟上万玉兰币的买卖,叫他如何对这些讯息不上心。

    吴安见伍秉鉴没开口,缩缩脖子,再度凑到了窗户上。

    果然,没一会儿,负责巡逻的武侯们就来了,对于这些痛哭流涕、宛如天塌下来一般的腐儒们,官府的应对简单又粗暴——照例,把人丢进大牢,判三年徒刑。


第272章

    作为当时的开明人士,伍秉鉴原以为,这种事情应该跟自己不相干的,但是,很快,他就知道,自己错了。

    这道诏令,绝对不会这么简单。

    这不,这一日,伍秉鉴从外面回来没多久,就有人敲响了他住处的大门,却原来,是隔壁的黄家娘子几乎是涨红了脸面,一脸窘迫地站在门口。

    这黄家娘子身上的衣裳看着有八、九成新,却是干干净净的,还有那身上无意中透露出来的书卷气,显然,这位三十出头的妇人也是读书人家的女眷,接受过良好的教育。

    伍秉鉴原本并不想招待对方,毕竟,自己这次进京,身边并没有携带任何姬妾,更别说他女儿如今身上又有了官职,基本不到沐休就不回来。他一个大男人,出面招待邻居家的女眷,尤其是女人,总是不大方便的。因此伍秉鉴就让门上告诉那黄家奶奶,家里不方便,就不让她进去了。

    那黄家娘子也没有办法,只能让那门子转告伍秉鉴,问问他要不要买她家的房子。

    伍秉鉴当时就惊呆了。

    他立刻意识到,有什么事情发生了。

    他便让长随去问那黄家娘子,家里是不是出了事儿,是不是因为叩阙一事,家里的男人进了大牢。

    那站在门口等消息的黄家娘子听说,脸上飞红,却还是点了点头。

    她道:“我有三个孩子,都还小,不能没了父亲。更何况,我那相公,从来不曾做过粗活,哪里吃得了这样的苦楚。因此,我想凑点钱,把他先赎出来再说。”

    伍秉鉴就让长随转告她:“黄家娘子,你怕是弄错了啊。若是换了前朝,那鞑子皇帝是允许下面这么做的,整个朝廷都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可本朝却从来没有这样的事儿。更何况,虽然粗粗听上去,不过是为了缠足一事,可往重里说,那可是藐视君王!当今万岁,不仅是一位女皇,而且也没有听说过女皇陛下跟诸位殿下有缠足的。只是处以三年徒刑,已然是万岁开恩。怎么可能让你们赎罪呢?”

    说得那黄家娘子摇摇欲坠,几乎跌倒。

    最后,伍秉鉴还是包了一百二十个玉兰币给这黄家娘子,跟对方说,这一百二十两银子,就当是他看在邻居的份儿上,借给她的,无息。让她先拿回去渡过难关。并且,伍秉鉴还十分诚心诚意地建议她,还是把那双小脚给放了吧,那可是藐视君王。

    那黄家娘子可以说是摇摇晃晃地回到家里,一进家门,就跌倒在地,把她的三个孩子吓得半死。

    黄家娘子一共有三个孩子,大女儿黄碧琚,今年才十五岁,正是要相看人家准备议亲的年纪,二女儿黄碧瑶十三岁,三子黄慧今年九岁。本来,这三年正是她们黄家最要紧的一年,大女儿今年相看人家,明年出嫁,后年正好轮到二女儿。可现在,黄家秀才一进大牢,自然,两个女儿就不能在这个时候议亲了。黄家娘子能不崩溃的吗?能想到凑银子把丈夫赎回来,再考虑其他的事儿,已经是黄家娘子这种旧式女人能够想到的最妥当的办法了。

    可是听伍秉鉴说,黄家秀才根本就不可能赎罪回家,黄家娘子哪里不晕的?她一回到家,人就昏死过去,可把两个女儿吓得不轻。

    黄碧琚到底年纪大些,又是准备议亲的年纪,因此母亲有好好地教导过。现在看见母亲晕倒了,虽然心慌,却还能极力镇定下来,跟妹妹两个把母亲半托半抱,扶进了正房安置下来。

    不只如此,黄碧琚还生平第一次在没有家人和丫头的陪同下,踏出了家门,去街口的官家医馆里面请了大夫来。

    大夫来了,开了安神药,又是黄碧琚亲自去煎好,用小托盘端到正房,给母亲灌了下去。

    看着昏迷不醒的母亲,再看看宛如兔子那样,哭累了、睡着了的弟弟,黄碧瑶就跟姐姐说起了悄悄话。

    “阿姐,你说,我们家会怎么样呢?”

    黄碧琚迟疑了一下,道:“妹妹,方才,我在医馆里听了那么一耳朵。医馆里的人都在说,缠足是大不敬。”

    “大……”

    黄碧瑶一下子捂住了嘴巴,不敢说下去。

    作为秀才的女儿,就是识字不多,好歹也知道大不敬意味着什么。

    “那,我们该怎么办?”

    黄碧琚想了想,道:“我,我打算把鞋子放了。”

    “阿姐,你说什么!爹知道了,会打死你的!”

    黄碧琚道:“可是我们还能有什么办法呢?爹不在家,接下来三年,怕是不可能回来了。娘又是素来没什么主意的。你说,我们还能如何?我们总要过活吧?”

    “可,可是……”

    黄碧琚道:“反正,这三年,家里肯定是不会有心办我的事儿了。三年后,我的年纪也大了,也找不到什么好人家。与其这样,我,我还不如试试别的法子。”

    “你是说……”

    黄碧琚点了点头,道:“没错,隔壁的伍家姐姐考中了皂隶考试。我,我也想去试试。”

    “可是,能成么?”

    黄碧琚道:“你也知道,我的记性好。爹读书,我不过在门口一过耳朵就记住了。而且,我若是考中了,家里也能有个进项。”

    黄碧瑶混乱无比。

    黄碧瑶自己也知道,三年之后她才十六岁,那个时候议亲,虽然晚了一点,可好歹也不算太晚。可是三年之后,姐姐已经十九岁,怕是真的只能嫁给屠夫走卒之辈,或者是给人做填房了。

    可以说,黄碧琚早就已经到了不成功便成仁的地步了。

    黄碧瑶只能小声地表示对姐姐的支持。

    横竖家里的书也是现成的。姐姐再放了脚,养上一两年,还是有可能长好的。更重要的是,姐姐若是真的考中了官员,将来她说亲的时候,也只会更加体面。

    这么一想,黄碧瑶倒也不反对了:

    “可是姐姐,爹爹被判了徒刑,会影响你将来参加考试吗?”

    朝廷取士,不是要出身清白的吗?她们的爹如今在大牢里面,又被判了徒刑。这不会对她姐姐的前程有碍吗?

    黄碧琚先是一震,然后僵硬地道:“这个,我明儿个出去打听打听。”


第273章

    黄碧琚不是第一个打听这个的人,因此,负责这个的基层官员就直接表示,这次是女皇陛下法外开恩,不牵连家人,别的事儿就没有这样的优待啦,云云。

    可是对于这些丈夫或者父亲兄弟被丢入大牢的人家的女眷而言,摆在她们面前的,似乎也只有这一条路,那就是放了脚,去考试。因为只有考试做官,她们才能够帮到家里、帮到她们的父亲丈夫或者是兄弟。

    没有办法,国朝不允许拿银钱赎罪,所以想要帮到父亲丈夫兄弟,就只能自己想办法考中官员,而且还是基层官员。这样,就能够在职务之余照应一下,比方说,安排更轻省的活计,或者说,在日常上给与一定的帮助,好比提供更加暖和的被褥还有热茶热饭之类的。

    如果是数年前,还在满人的治下,那么黄碧琚可以毫不犹豫地说,她就是抄书,也是可以为家里挣钱的,因为她的字写得非常不错,而且在背地里,她也这么做过,悄悄地抄书贴补家用。可如今不行了,因为国朝的书籍卖得特别便宜,听说是用了什么活字印刷的关系。

    黄碧琚也不知道这个印刷术到底有多厉害,她只知道,以前一本最普通的论语,哪怕是最一般的刻本,也要三五两银子一本,手抄本差不多二两银子。抄一本,除去纸笔和灯油钱,她还能挣差不多一两银子。

    可是现在呢?

    不是黄碧琚说,现在国朝的书非常便宜,尤其是跟论语这样的常用书,就是带着注释的全刻本,折合成旧制的银钱的话,也才五百文!

    那是什么概念!那几乎等于是说,用原来的十分之一的银钱就能够买到以前求都求不得的名家注释的精刻本,而且还是朝廷监制的官方刻本!

    与这些书籍价格暴跌呈对比的则是络子等手工艺品的价格飞涨,尤其是那些用料讲究又做工细致的手工艺品,更是价格惊人。

    因此,黄家姐妹就有事情做了。在母亲病倒,父亲被判徒刑的日子里,这姐妹俩互相扶持,一面照顾母亲和弟弟,一面想办法谋生。

    她们很感激新邻居伍秉鉴,在她们看来,这个大商人真的是义薄云天,若不是对方坚持不买她们的房子,还不要利息地借钱给她们家,她们肯定会因为失去了家而没办法走过开头的最艰难的日子。

    就这样,大约半年之后,养好了脚的黄碧琚参加了京兆府特别举行的见习皂隶入职考试,成了京兆府的一名见习小吏,帮着负责钱粮的主簿打下手,做最基础也最繁重的钱粮登记工作。

    老实说,呆在京兆府的黄秀才看到穿着见习小吏的袍服来探监的时候,整个人都傻眼了。

    他自己反对小脚,也反感朝堂上过半的女性官员,可是一转脸,他自己的闺女都成了官吏,叫他如何不吃惊?

    黄碧琚倒是没在意父亲的震惊。

    或者说,考中了基层官吏之后,她的心态就变了。

    黄秀才是在大清朝的时候就考中了秀才,按照大清律,他拥有很多特权,加上每年为人作保有钱拿,所以黄秀才才是一家之主,他在家里的地位,自然是毋庸置疑的。

    但是,黄秀才少年时就考中了秀才,可是这十多年下来,常科加恩科,他一直没有考中举人,更别说做官了。换而言之,黄秀才的社会地位,还是一个民,而不是官。

    可问题是,按照国朝的律令,黄碧琚现在是官,哪怕只是一个小吏,她的社会地位还是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因此,父亲的权威,开始慢慢地从她的身上退去了。

    隔着牢笼那成人的隔壁粗细的栏杆,黄碧琚慢慢地从篮子里拿出了几样家常小菜,并几个白面馒头,递给了黄秀才,然后当着黄秀才的狱友们的面,慢慢地说起了家常。

    “爹爹坏了事儿之后,娘亲又惊又怕,她还想过把家里的房子、田地卖了,好筹银子把爹爹赎出来。好在得了高人的指点,知道国朝不允许这样的事儿,因此未能成事。我考中之后,也去问了上官,崔主簿说,国朝不兴儿女拿自己的功名给父母抵罪的事儿,父亲冒犯了国法,就必须自己赎罪,不能由他人代劳。女儿也只能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差使之余,时常来探望爹爹,让爹爹吃得好些。”

    黄秀才忍不住道:“你娘呢?你娘就让你这么把脚给放了?”

    “娘病了。等她病好了,女儿已经把脚放了。”黄碧琚非常冷静地道,“如果女儿当初不把脚给放了,女儿还不会有如今的前程。如今,妹妹也在放脚,等妹妹的脚养好了,妹妹也会来给爹爹请安。”

    黄秀才大急:“那你们的亲事呢?我本给你们看好的亲事……”

    黄碧琚道:“爹爹相中的人家,如果介意女儿是大脚的话,那就算了。女儿如今也有一份俸禄,养活自己绰绰有余。而且,不嫁给跟我们家这种前朝遗老遗少一般的人家,我们姐妹还能够嫁给别人。只要女儿还是官。”

    黄秀才傻眼了。

    监狱里的其他人也跟着傻眼了。

    老实说,这片监狱,关的,差不多都是黄秀才这种腐儒。可是他们自己蠢也就算了,还把家里管得死死的,因此,他们入狱这半年多一点的时间里,他们的家里可谓是遭遇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跟黄碧琚这样,退无可退最后不得不放脚,选择参加考试做基层的小吏,而且还是见习小吏,终究还是少数。黄秀才很多狱友,他们家里的女人几乎是天天来探望,听取男人们的指示。这些女人,有的根本就没有主见,有的是天性胆怯,有的,则是没有本事也没有资本,因此不能适应时代,导致了即便男人们入了狱,可家里还是在男人们遥控指挥下一步一步地往深渊里滑去。

    黄家真的已经是结果好了的。因为有人女人就跟那木偶一样,听着男人的指示,把家业都给变卖了,然后给男人们活动,想把男人们赎出来。可是国法在那里摆着,她们只能失望而归。然后家业没了,男人还在大牢里面,徒刑还有两年,可是家里的女人孩子却连落脚的地方都没有,只能寄居寺庙。

    可以说,不过是短短半年,但是,这群腐儒的家里,已然是天翻地覆了。

    要么,跟黄家这样,自己挣出了一条路,要么,就一败涂地,家里人除了一条肩膀一张嘴,已经什么都不剩下了,有的人家,甚至已经把家里的女儿全都卖掉了。

    就是因为知道这些,黄碧琚跟她的妹妹才越发觉得父亲的糊涂,这才有了继黄碧琚之后,黄碧瑶也跟着开始放脚。

    因为她们觉得,父亲坚持的那一套,早就腐朽不堪了,与其坚持那些,还不如跟着朝廷走。

    即便黄碧琚成了官身之后,探监方便了许多,但是每次探监的时间还是有限的,更别说,她公务在身,也不能呆太久。

    她一走,这监牢里的犯人们都炸了。

    有的目瞪口呆,有的长吁短叹,也有的,则怒火中烧,大骂黄秀才和他的家人是叛徒的。

    可以说,如果不是黄碧琚跟同为皂隶的牢卒们大过招呼,给黄秀才换了一间单独的牢房,黄秀才怕是要吃苦头了。

    可即便是这样,黄秀才本人也不好受。

    也是。

    能养出黄碧琚那样的女儿——固然黄碧琚放了脚,还考中里见习小吏,跟她已经没有别的路可以走有关,但是,家庭因素也是有很大的关系的。如果不是家庭因素,黄碧琚也不会有识字明理机会,自然,也就不会有现在的光景了——黄秀才固然是有些大男子主义,而且还是饮莲杯等跟三寸金莲有关的畸形文化的追捧者,但是,这不等于说黄秀才是个没脑子的。

    女儿一走,黄秀才终于明白过来:大概,这就是国朝的新政了,国朝的女皇要用这样的法子逼天下的女人们放了脚。

    终于回过神来的,也不止黄秀才一个,还有很多人。

    当然,牢狱里面,还是有很多人不敢相信自己错了,可是一方面,他们的家人已然是久不来了,另一方面,他们也开始醒悟过来,大唐盛世的时候,那些后妃们,还有那些公主郡主们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