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综]唯我煌煌大唐-第1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菲利普敢说,如果教皇和主教们知道了这个消息,他们绝对如获至宝,他们非但不会非议,甚至还会宣传,说李嫣会穿越了一千多年的时空,就是因为天主的仁慈!

    但是,他们这样做的前提是,不触犯天主教的底限。

    李嫣祭祀先祖,那一系列完整的、周密的仪式,如果传到教皇和教皇国的诸多主教们的耳朵里面,那后果就难料了。

    别的,路易·菲利普不知道,但是他知道,如果是放在一百多年前的路易十四国王陛下时期的欧罗巴,教皇绝对会毫不犹豫地宣布,李嫣是异教徒,是撒旦的使徒。也就是因为二十多年前的那场血腥的□□,加上多年来李嫣明君的形象深入人心,在臣民的心中,威望甚重,要不然,如今臣民中的诸多教徒,绝对不会如此安静。

    听见路易·菲利普这么说,李嫣开始了思考。

    要她不举行祭祀?那是不可能的,因为那样一来,乱了方寸的,肯定是东土的诸多百姓,光这个人口,就足够李嫣头疼了。

    更别说,李嫣一点都不想让教皇继续骑在自己的头上。

    那么,要怎么做,方向如何,未来的具体举措如何,就是一整套非常复杂的攻心之举了。


第254章

    路易·菲利普并没有在李嫣跟前停留多久,即便他贵为王夫,也是没有资格在李嫣的紫宸宫过夜的。当他回到自己的宫室的时候,詹姆斯·白兰度立刻就上来问他:“殿下,陛下知道了吗?”

    “陛下虽然没有给出明确的回答,但是,看陛下的样子,似乎早有所觉。”

    “果然是陛下啊。”詹姆斯·白兰度按着自己腰里的剑柄,道:“也是,陛下身边能人辈出,自然不会不注意。更别说,这种事情,也不是头一回了。”

    詹姆斯·白兰度说的,就是昔年教皇要求远东的信徒严格遵守天主教的宗教仪式和程序,结果被康熙下令驱逐一事。

    大约是在明万历年间,西班牙传教士利玛窦等人就开始试图进入这个古老的帝国进行传教,他们付出了许多努力,并且调整了很多宗教仪式,比方说,对东方人的祭祖、祭孔等习俗采取了宽容的态度,而他们这么做只是为了能让东方人接受西方的宗教信仰。不止如此,他们也积极地跟当权派接触,最着名的就是,明代的士大夫认为皇帝不因为沉溺于旁门左道,因此对天启帝采取措施不让天启帝接触中原本土的伎官,从而让天启帝转道从传教士们手中学习西方的相关技术,再结合那些宦官内侍们从营缮司弄到的木工技术相结合,这才有了传说中的天启帝永动机。

    天启帝对木匠工艺的喜爱和沉溺,让宦官集团的权力空前膨胀,也让西方传教士们有了在这片土地上正式传教的机会。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到了满清的时候,就连孝庄为首的宫廷女眷们中也有相当多的教徒,就连康熙本人,也十分器重汤若望等传教士,并且还授予了高官。

    如果不是当时的教皇下令,严禁东方教徒祭祀先人的话,也许天主教和新教在东土,就是另外一个模样了。

    但是,当时的教皇为了天主教的“纯洁”,禁止东方教徒祭祀先祖,引起了康熙的强烈不满。康熙直接就下令,禁止传教士在大清的国土上传教。东方的百姓也十分不满,纷纷表示,不让他们祭祀先人的教会是邪教,因此,大量的教堂被捣毁,传教士被驱逐——因为因为东方人无法区别天主教和新教。

    传教士们在远东的事业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打击,传教士们不得不选择陆续回国,最后留在这片土地上的,凤毛麟角。

    詹姆斯·白兰度说的,就是这个。毕竟,李嫣是按照欧罗巴传统,经由教皇加冕为新法兰克福帝国——即新唐国的女皇的。按照欧罗巴的传统,她的帝国,就是天主教教区,天主教传教士们在她的国土上传教,天经地义。

    而詹姆斯·白兰度跟路易·菲利普担心的,也是这个。他担心的,就是天主教会跟东土的人民发生冲突。

    路易·菲利普道:“时代已经不同了。就连西班牙也开始了反对宗教的自由与平等运动。如今的教皇可不敢再度要求什么宗教纯洁。”

    想当初,法兰西大革命的时候,多少教士死在了断头台上!再往前数,英国的王位继承法,背后还不是天主教跟新教之间的战争?在英国的玛丽一世女王为什么会被称为血腥玛丽?还不是因为她在位期间大量的英国贵族仅仅因为信仰问题被送上火刑架?

    也就是血腥玛丽对天主教的虔诚并且严格遵循天主教的宗教纯洁政策,按照当时天主教对君主的要求严格地执行自己身为君主的宗教义务,才使得英国的民众忍无可忍,终于彻底贯彻实行了亨利八世立下的王位继承法,剥夺了英国王室之中五百多位天主教徒的王位继承权。

    詹姆斯·白兰度耸了耸肩,道:“是啊。以前英国需要流血,大量地流血,而是流的还是最尊贵的血,这才脱离了天主教。如今,法兰克福已经流过血了,而且,一样是最尊贵的血。现在,曾经最虔诚的西班牙人也开始反对天主教。现在,不是陛下需要天主教来承认她的正统性,而是天主教需要陛下来保证自己的教区不会继续萎缩了。”

    话出了口,无论是路易·菲利普还是詹姆斯·白兰度都是一愣。

    他们几乎是略带惊恐地对视了一眼,这才双双低下头。

    天主教教区在萎缩,这早就是欧罗巴人众所周知的事实,但是天主教需要一位君主来保证自己的教区不会萎缩,那就是对教皇的冒犯了。

    路易·菲利普和詹姆斯·白兰度不约而同地在胸前画了个十字,向全知全能的天主忏悔自己的冒渎。

    路易·菲利普的现任宫廷总管勃伦特子爵这才道:“殿下,在我看来,宗教是没有错的,有错的,只是那些穷奢极欲的主教而已。这在陛下一统法兰克福的时候,就已经是明摆着的事实了。”

    勃伦特子爵自己就是从那个时代走过来的,他还记得,李嫣的大军步步逼近维也纳的时候,所经之处,所有城邦的领主和贵族们纷纷望风而逃,而人民则为之欢呼,很多城邦,甚至没等开战,当地的年轻人就跑去李嫣的军营,表示对李嫣和她的军队的欢迎了。这是因为这些神圣罗马帝国的诸多城邦的领主很多本身就是大主教,这些身兼大主教的领主们在当地横征暴敛,赋税之重,让人民不堪重负,因此,固然很多年长者对宗教依旧虔诚,可是年轻人们却积极响应自由和平等的号召,甚至主动做了李嫣的内应,打开了城门。

    书记官约翰·克劳利也道:“我也是这么想的。陛下尊重我们的信仰,没有破坏教堂,也没有冒犯天主。她只是把我们从沉重的赋税里面解脱出来了而已。”

    这里面,李嫣玩了一个小花招,她故意表示,冬天即将到来却没有地方驻扎军队,这对帝国的将士们很不友好,因此,在电台里面问臣下,既然那么多地方的主教、大主教都逃走了,教堂都空着,征用这些教堂,如何?

    而左右臣下立刻表示,有错的是那些横征暴敛、穷奢极欲的主教、大主教,陛下完全可以没收这些人的财产来建造新的军营,完全没有必要征用教堂,因为教堂是人民向天主祈祷的地方,教堂属于天主和人民,作为君主应该尊重人民的信仰。

    李嫣就在电台里面采纳了臣下的意见,并且趁机取消了在欧罗巴执行了数百年的教廷的什一税。

    作为这项政令的受益者,约翰·克劳利跟大多数的同龄人一样,对李嫣推崇备至。


第255章

    对于宫廷总管和书记官的失礼,路易·菲利普并没有表示任何的不满。虽然按照宫廷礼仪,无论是宫廷总管还是他的书记官,在没有得到他的允许的情况下,都是不可以先开口的。但是,宗教问题却不在其中。

    或者说,在路易·菲利普跟他的侍从们的心中,宗教问题是高于宫廷礼仪的。

    这是白人中间默认的规则之一。

    但是,在唐宫里面,一样有一条默认的规则,那就是,事情等需要贤亲王来忧虑的话,也只能说为时太晚。

    对于路易等人来说,宗教问题是一个了不得的大问题,可是对于唐宫里面的其他人来说,根本就不是问题。

    这里路易·菲利普才走,李嫣就问身边的人了:“东土的百姓可跟着信教了?”

    女官温子涵就道:“启禀陛下,对于东土百姓来说,教士无非是洋和尚而已。若是上门化缘自己手中又有闲钱,给一两个也无妨。因此,各地的教堂修建起来极快。只是,这些传教士们要求百姓们只信他们一个,不许百姓们祭祖祭孔,百姓们便远了他们了。”

    这就是东方跟欧罗巴最明显的区别。诚然,两地底层百姓的实际收入与购买力做对比之后,其实相差不多,可因为东方的人口众多,加上又听说李嫣在欧罗巴的时候能够加冕为女王,跟天主教关系匪浅,而东土百姓们也不知道这理由的详情,还以为天主教之于李嫣就跟传说中的少林武僧之于李世民和李唐王朝一样,因此,那些传教士们来募捐,百姓们就当时洋和尚在化缘,但凡手里有点闲钱的,给了就给了。

    而晋中富商颇多,晋商更是天下闻名,因此,各地的教堂修建的速度都不慢。

    只是东土百姓对宗教的态度跟西方完全不同。对于东方人而言,今天是佛诞日,大家就去礼佛,明天是真武大帝的好日子,大家就去给真武大帝烧香,后日家里的孩子要进学堂了,就要去祭孔,这都是东土百姓的日常。

    可是对于这些传教士们来说,这跟侮辱了他们的信仰来说,又有什么区别?要知道,教皇可是专门就东方传教下过通谕,要求保持“纯洁”的!

    因此,矛盾就开始了。

    传教士们在布道的时候,反复地强调,要纯洁,要求教民们:你们既然信了我们,就不要祭祖祭孔了。

    东土的百姓……

    他们在满清的脚下做顺民做久了,怕被报复,因此明面上不敢直接反对,但是绕着教堂和传教士们走,却是可以的。

    然后?

    然后那些传教士们就去找当地的官员了。

    可问题就在于,当年的欧罗巴人语言不通,文字不通,因此至今能够通过考试成为官员的人依旧是少数,哪里像东土人,即便是语言不通,可文字却是没有问题的,因此,考中做官的,也不是一个两个。

    因此,这些官员听说传教士们求见的时候,没少纳闷。当然,连百姓都知道天主教曾经为李嫣加冕,这些官员自然也不会把这些传教士们拒之门外。可是等到听说了传教士们的来意之后,个个都囧了。

    不过是几个洋和尚,竟然管起了闲事,不许百姓祭祖,还不许朝廷开科取士的时候祭孔!

    性格刚直一点的,直接就把这些洋和尚们扫地出门了,性格圆滑一点的,虽然是客客气气地把人送出了门,可转头,却翻开了会典,再度检查起相关的条文起来。

    不止如此,各地官员也立刻走关系,或者直接写信,或者是旁敲侧击,总之,就是打听女皇跟这些洋和尚的关系。

    唐宫和政事堂给予下面的回复,自然是不用多说,因此,传教士们在东土的传教活动,可以说,刚开始的时候看着挺体面的,但是到如今,可以说,遇到的冰川期都不为过。

    路易·菲利普还再担心会不会引起宗教问题,可在东土官员的心中,这些传教士根本就是一群妖僧,提防、打压都来不及了,哪里还会跟昔年欧罗巴的那些领主们一样,尽什么宗教义务,驱逐什么异教徒!

    李嫣点了点头,然后对臣下道:“既然如此,我们也不用藏着掖着了。告知玉虚观,还有诸位大师,只要遵守朝廷的法度,不大肆接受百姓赠予的土地,那么,就允许各个宗教在各地修建道观庙宇。”

    李嫣怎么可能让基督教一家独大?即便基督教分为天主教和若干个新教派系,但是,基督教可不是东土的本土宗教。

    “陛下可要册立国教?”

    李嫣沉默了一下,道:“你们认为,按照我大唐祖训,以道教为国教,如何。”

    周围的官员都吓了一跳,就连提出这个问题的温子涵都惊呆了:“陛下!请陛下三思。多年来,因为陛下的约束,国内道教实力远远不及天主教,更别说佛教了。若是陛下立了道教为国教,只怕天主教方面会开除陛下教籍。”

    而且整个帝国,都有可能分崩离析。

    李嫣道:“帝国分崩离析么?”

    “陛下?”

    “你们且告诉我,如今,帝国之内,信教之人,占据人口和家庭总数的多少?”

    “这……”

    温子涵不敢开口。

    她当然知道,李嫣问的,是信天主或者上帝的基督徒们。当然,毫无疑问,大多数白人都信教,也许是天主教,也许是新教的某个教派。但是,唐人?不是温子涵说,大概全国上下,只有王室家庭是信教的,而且,还只是表面上信教。

    本来,如果没有唐人的话,长期被白人奴役的黑人肯定会陆陆续续地皈依基督教。可是,唐人比白人强,这是这么多年来,深深地烙印在帝国的黑人民众的心中的,这也导致了,相当多的黑人并没有皈依基督教,相反,他们要不就是无神论者,要不,就是保留了自己部落的原始宗教。

    对于唐人们来说,打击基督教的总体实力,降低基督教对民众的影响,这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可是现在就宣布道教为国教。

    不是温子涵说,她十分肯定,这个消息一旦公布,天主教和教皇国肯定会在背后搞事儿,从而让帝国动荡不安。所以,温子涵并不是反对李嫣立道教为国教,她只是觉得,现在不大适合而已。温子涵思考了一下,再拜,道:“陛下,天主教能够造成的影响力,跟他们的信徒的人数无关。请陛下三思。”

    “也罢,这个议案,暂且搁置。让政事堂拿一份文件出来吧。”

    “是,陛下。”


第256章

    宫廷就是这一点麻烦,简单的事情很容易被复杂化,更别说宗教问题这种事情了,若是李嫣不明确地表明了态度,下面怎么理解都有。李嫣提出要立道教为国教,虽然当时就被温子涵给反驳了,却也间接地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打个比方,这跟宫廷里面李嫣想要在某道宫墙上开个门一样。如果她直接提出,从某某宫室到某某宫室行走不方便,要在这两座宫室之间的宫墙开道门,绝对有一大堆的臣子拿出一大堆的理由表示反对,最常用的反对理由之二,一个是风水,一个是安全。可如果说,李嫣提出,这两座宫室之间的宫墙实在是太碍眼了,要把宫墙拆除,大臣们肯定会吓一跳,然后有人就会私底下跟李嫣的左右打探,得知李嫣不过是不想绕路的话,那么大臣就会主动提出在宫墙上开道门了。

    就跟这宗教一样。

    多年以来,李嫣一直都是压制宗教的,即便李唐皇室早在一千多年前就跟老子李聃攀了亲并把道教立为国教。可是如今的大唐治国的中心思想就是这样,压制宗教,保证共有土地和皇家土地,从而保证农业基础,以保证国家的稳定。

    如果在这个时候,李嫣提出,放开禁制,提高道教和佛教的地位,那么,朝堂上肯定又要扯皮了。

    但是,李嫣忽然问左右,要不要效仿先祖,立道教为国教,即便立刻被左右臣下反驳了,但是余波已然满足了李嫣的要求。

    名义上,不止政事堂,就连内廷的女官都反对,国家的大方向是绝对不会允许宗教势力崛起的。可私底下呢?

    要知道,唐人之中有个群体,叫做玉虚观门下。玉虚观虽然是唐人的学府之一,可是不能否认的是,这个学府本来就是道教的分支之一。

    还有万花的药王府,他们的药圣孙思邈就是一个道士!

    更别说,沉溺了几十年的大师们早就蠢蠢欲动,想为佛祖也为门下弟子门修建一座真正的庙宇了。

    玉虚观弟子、少林弟子牵头,万花药王府紧跟其后,很快,无数的道观、寺庙宛如雨后春笋一样,在东土各地冒了出来。

    伍秉鉴就是在这个时候来到洛阳的。

    他还带了自己最宠爱的小女儿伍雨薇,当他们的马车在城门口等待进城的时候,伍雨薇拿出单筒望远镜对着北方看了半天,然后兴致勃勃地道:“爹!我看到了!果然有烟柱!什么时候,我们去北面看看?”

    伍雨薇说的,便是位于洛河以北的洛阳新城和洛阳北站火车站。

    “不行!”

    “爹!你就不好奇吗?”伍雨薇娇嗔道。

    “所以,我去,你不能去。”

    “爹~!”

    跟着他们父女一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