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综]唯我煌煌大唐-第1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阿古拉很久很久没有说话,等琪琪格准备离开帐篷的时候,他才低声道:“再等三天。”

    琪琪格没有回答,而是走了出去。不管怎么样,她还要带着族里的女人和孩子搜集草料,还要把牛粪、马粪和羊粪都晒干,因为冬天就要靠这些东西撑过去。

    琪琪格很清楚,阿古拉下的这个决定有多艰难。

    虽然五年前的那场大雪,让部落里的老人都没了,但是,这不等于部落里面就没有聪明人了。大约两天之后,部落其余五个家庭的家长也发现了不对劲,五个家庭都骚动起来。

    商队迟了五天,可是路上耽搁了?还是今年又没有商队了?

    无论哪个答案,都很糟糕。

    要知道,五年前,老人们走入了茫茫白雪,这也意味着冬天来临之前能够帮忙出力的人就更少了,他们部落需要更早地为过冬做准备。要不然,今年怕是又要有人走入雪地了。

    就在这人心浮动的档儿,那天一大早,琪琪格就骑着马带着自己的大儿子布和往南面去了,然后中午的时候,就看见布和骑着马冲回来,一路上高呼着:“商队!商队来了!”

    整个部落都沸腾起来。大家纷纷走出帐篷,对着远道而来的商队行注目礼。

    直到商队进入部落,大家这才看出来,原来,这支商队之所以会迟了六天才到,是因为商队里面竟然有六只羊!

    商队的首领立刻被迎入了首领的帐篷,琪琪格立刻换上了节日的盛装,坐在客人身边,给客人倒马奶酒。

    曹峦十分慎重地接过马奶酒,虽然他依旧十分吃不惯这种腥味十足的草原特有的酒,可是他依旧吃了一口,然后迅速地夹起面前的牛肉把口中的腥味压了下去。

    这一切,都被在场的所有蒙古人都看在眼里。

    阿古拉道:“阿古拉兄弟,我的朋友,你今年来得特别晚,我都以为你今年不来了。”

    阿古拉兄弟,就是指曹峦,因为阿古拉,在蒙古语中,就是山峦、山岳的意思。

    曹峦道:“抱歉,亲爱的阿古拉兄弟,不是我不想来,而是……你应该听说了吧,我们刚刚换了皇帝。”

    “是的,据说,新的皇帝是个女人?”

    “可不是!就是一个女人!极厉害的女人!”曹峦道,“知道我这次为什么会迟吗?”

    “跟这个女皇帝有关?”

    “对。阿古拉,我亲爱的朋友!听我说,这是一个好机会!我给你们带来了发财的机会!”曹峦兴致勃勃地道:“就是羊毛!”

    “羊毛?”

    草原上,羊毛几乎是没人要的东西。

    “没错!”曹峦道,“我知道,因为满人忌讳,所以草原上的羊毛就变得一文不值。但是,满人不喜欢,唐人喜欢!不止唐人喜欢,就连欧罗巴人,对羊毛的需求也很大。如今,在中原,一包羊毛,可以卖到这么一罐子的盐!”

    说着,曹峦就把一个大约三斤陶罐拍在了席上。

    部落里的汉子们都惊呆了。

    盐巴和茶叶,在草原上永远是硬通货。

    阿古拉的堂兄弟思勤的脑子转得最快:“所以,您才带来了六只羊?”

    曹峦道:“没错,那是欧罗巴特有的绵羊,这种羊,肉质不好,特别不好吃,还腥!但是,它出的羊毛特别好!就是收购的价钱,也比别的羊毛要高出三成的价钱。亲爱的阿古拉兄弟,你救过我的命,所以,我们家托人从欧罗巴买绵羊的时候,我让人六了六只出来。若论养羊,谁都比不上你们蒙古人。”

    琪琪格反应极快,立刻给儿子一个眼神,让儿子出去盯着,别让部落里的女人,把客人带来的羊给宰了。

    阿古拉不是笨蛋,他道:“你们为什么不给漠南那些王爷?”

    他们的部落里也多的是养羊的好手。哪里需要曹峦巴巴地千里迢迢把羊送到这漠南跟漠北交接的地方。

    “没有办法,阿古拉兄弟,这不,漠南那些王爷不都是忠于满人的吗?而且他们还跟唐人打了好几仗,很多部落,如今都是整个部落整个部落的男人被人家杀死。他们跟唐人都结了死仇了!如果跟他们做着羊毛买卖……不是我说,是他们能放下仇恨呢?还是唐人能相信他们会放下仇恨?所以,我也只能走远一点。”

    思勤道:“我想,你们曹家也养了很多羊。”

    曹峦道:“没养多少。唐人也不许我们放,怕没人种地。”

    这个倒是好理解,毕竟,汉人是吃米饭大的。

    思勤道:“阿古拉兄弟,若是这,这羊毛这么好,我们多个进项,也高兴。可是,今年的年成不好,日前我们还遭遇了狼,咬死了很多牛羊……”

    曹峦道:“这容易。我亲爱的朋友,这次我带了很多红薯粉干来,这东西顶饿!就怕你们吃不惯。”

    “阿古拉兄弟,看你说的,顶饿才是第一要紧啊。”

    寒冬眼看着就要降临,部落肯定养不了那么多的牛羊,必须要杀掉一批。用自己养不了的牛羊马匹跟汉人换些放得住、顶饿,数量却多得多的粮食存着,这才是部落延续的重要契机。

    曹峦要的就是这句话。

    不就是教导这些大漠深处的蒙古人吃红薯粉干嘛,这活计,曹峦熟!这一路上,他已经做得极熟了。


第246章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很多话,老祖宗们几千年前就已经说透了。

    曹峦不是唯一一个往大漠草原深处推广绵羊的商队首领,而驱使他走这么远,把绵羊带到这么远,也无非是因为利益两个字而已。

    连大漠深处的阿古拉部落都受到了影响,更何况是羊毛等相关产业链的中心的晋中。

    曹家不是唯一往大漠深处推广绵羊的晋商家族。如果说当初曹家跟李嫣的宣徽府接触,六大晋商家族里面还有人观望的话,那么,一年后,几乎每一个晋商家族都想在羊毛生意里面分一杯羹。

    无他,羊毛的利润实在是太丰厚了,丰厚到了令人疯狂的地步。而疯狂的羊毛给晋中带来的变化也是极其巨大的,这一点,晋中的每一个百姓都感受到了,其中老人体会最深。

    亢家的老亢头便是其中之一。

    这个老头儿,如今的口头禅就是“罪孽啊罪孽。”

    老亢头是过过苦日子的,他很清楚饥饿是什么滋味儿的。可是这世道变化得太快,让他有些接受不能。这不,这天,他穿着短打,骑着他那只小毛驴儿,颠颠地走在临汾的黄土路上。

    以前在满人的统治之下,他穿着杂绸的满式长袍、马褂骑在他的老伙计,那只毛驴儿的背上的时候,他一点都不觉得不好意思。因为那个时候,北京城里,那些满人的少奶奶们回娘家,也是骑在毛驴儿上。

    可是如今呢?

    唐人,唐式袍服,高头大马,不知道为什么,老亢头就觉得自己不适合这样的装扮,一来,是因为他觉得自己气质不大适合,唐人穿那峨冠博带,面如冠玉,英姿勃发,气宇轩扬,怎么看怎么好看,可是老亢头觉得自己穿着那样的峨冠博带,就好像猴子一样,沐猴而冠,太不像话了。二来,他是舍不得他的老伙计,他那只毛驴儿。这只毛驴打爷爷那辈就跟着他,如今都第五代了。老亢头觉得,如今外面拉羊毛都用不上毛驴儿了,难道舍得让自己老伙计的子孙进了屠宰场、祭了五脏庙?

    亢家不是没有钱,从明代末年,亢家就是山西首富了。老亢头只是舍不得自己的毛驴儿,因此,每天都会穿着细布的短打骑在他那只毛驴儿的背上,腰里别着他的旱烟袋,在临汾乡间的小路上溜达一圈儿。

    反正临汾就这么大,谁还不知道他老亢头啊?

    哦,最近两年,还真有人不认得他,谁呢?从西安那边逃来的难民。

    这不,这老亢头骑着毛驴儿在临汾自家田地四周溜达了一圈,正打算回家,远远的,就看见一大家子,拖家带口,往临汾这边来。为首的那个男人,肩上背着绳子,那是拉车用的,那后面的平板车上坐着一个头发花白的老太太,老太太的怀里坐着一个扎着小编儿的男孩儿,边上走着一个挑着担的女人,那扁担的箩筐里面,一边一个,左边是一个八岁的男孩儿,右边是一个五岁模样的男孩儿。车的另一边走着一个十四五岁、梳着大辫子的女孩,女孩的背上背着箩筐的,手里牵着一个约莫七岁的女娃娃。

    看到老亢头的时候,那挑着担的女人就快走几步,走到老亢头身前,带着几分谦卑,几分讨好,道:“大爷,请问,这里是不是临汾?”

    城门太远了,门上的字看不清。

    老亢头道:“打西安那边来的?”

    “诶,哎!”

    “想知道,如今的山西,是不是跟传言那么好?”

    “哎。我们,我们就是听说山西好,所以才,才抛了家业……”

    “抛了家业?是舍了家里的房子,还是舍了田地?”

    “都,都有。”

    在这个年头,卖房子卖田地的,都要被人戳脊梁骨。因此,女人特别尴尬。

    “罪孽啊罪孽。”

    老亢头这一摇头,那女人更尴尬了。

    那板车上的老婆子这才开口,道:“老大哥,你别见笑。这,这是我这个老婆子的主意。”

    不管怎么样,儿子还要做人,儿媳妇也孝顺,若是让人知道,这是儿子或者儿媳妇的主意,那日后可不是被人戳脊梁骨骂败家子么!还不如她这个老婆子担了去,反正她上了年纪,别人最多说一句老糊涂了。可是她的儿孙还要过日子呢。

    老亢头道:“该不会是那个鞑子皇帝又要加税了吧?”

    鞑子皇帝。

    这四个字,老亢头已经能很自然地说出口了,可是对于这刚刚从西安跑出来的一大家子来说,可着实别扭。

    还是那老太太反应快:“虽然还没有诏令下来,却八、九不离十了。去年冬天的时候就加了一次税,今年开春又多了一项徭役。这不是把人往死里逼吗?我就两个儿子,一个已经被拉走了,若是这个再没了,那不是要了我的命嘛!”

    老太太很健谈,老亢头又开始了:“哎!真是罪孽啊。”

    老太太见老亢头如此,觉得十有八、九是问不出什么来了,就道:“老大哥啊,你可知,这临汾的牙行怎么走啊?”

    老太太觉得,这个老头十有八、九是靠不上的,她还是去问问牙行好了。她把家里的房子、地都卖了,凑了五十六两银子,若是能早早地换了房子、地倒也好。

    老亢头这才掏出旱烟袋,却不抽,而是捏在手里,道:“怎么,老姐姐,你还不知道?临汾亢家,有亢家在,你还想买到房子地?”

    不想,那老太太竟然道:“那感情好。我之前的房子地就是卖给了亢家,如今我正要去他们家的柜上兑银子。”

    老太太相信,在亢家的地盘上,应该不会有匪盗、小偷小摸之流当街实施抢劫。

    老亢头当时就愣了一下:“所以,您是特地往临汾来的?”

    “没错儿。”老太太中气十足地道,“这不是说,如今这山西富得流油,遍地是银子么?我们就来碰碰运气。”

    老亢头又开始了:“罪孽啊罪孽。”

    老太太才要皱眉,老亢头却已经主意到了她那个小孙孙已经溜下的车,正踮着脚,想够那皇竹草的叶子。

    老亢头立刻喝止:“不许动!那皇竹草一个菊花币一棵呢!”

    吓得孩子的爹立刻几步过去,一把拽过儿子,在屁股上来了几下,口中道:“你的手咋这么空呢?好端端的,你摸这个做什么?!”

    那孩子哇地一声,哭了起来。

    他原以为最宠爱他的祖母一定会帮他,却没有想到,这次,他的祖母竟然选择了沉默,这让这一点点大的孩子越发委屈了。

    打了儿子几下,那汉子就把儿子丢给了媳妇,然后对老亢头道:“大,大爷,对,对不住。孩子不懂事儿。”

    “我知道,我知道。小孩子,都是如此。早两年,我们临汾的孩子不也一样?揍两顿就记住了。”

    那老太太吃惊地瞪着盐,道:“这,这皇竹草这么贵?”

    “对啊,唐人老爷们收呢!最贵的时候,一棵就要一个牡丹币。如今是降下来了,可是种的人还是很多。唐人的战马就爱吃这个!如今,这皇竹草也分级,这是顶好的,一棵就一个菊花币,一等的就差许多,才一半,八个杜鹃币。再次一等的,一个牡丹币一大捆。”

    那老太太和她的儿子儿媳妇都吃惊地瞪大了眼睛,看着那皇竹草,就好像看到金子一般。

    那老太太道:“阿弥陀佛,谁想到,这草竟然这么值钱!”

    老亢头敲了敲烟杆子,道:“可不是!如今,山西的一棵草都是值钱的!”

    老亢头这么一说,这一大家子心中就更难受了。若是,若是这临汾的物价这么高,那,那他们卖了房子地的银子,又能够使唤多久?

    这样一想,不止这老婆子,就连她的儿子儿媳妇也心虚,觉得自己做了一个错误的决定。

    老亢头慢悠悠地调转了毛驴儿的方向,道:“好啦,如今在这山西,只要肯出力就饿不死。放心好了,这里的草贵,但是,米面却是极便宜的。只要肯做工,就饿不死。”

    那汉子十分心虚地道:“请,请问,这米面的价钱……”

    “跟西安差不多。就贵了一成。但是,”

    听说只贵了一成,那汉子明显地松了一口气,可是听到老亢头说但是,他的心又提了上来。

    老亢头道:“亢家如今每旬都在招人,毕竟,打草料是要人的嘛。若是能写会算,还能做个小管事,轻松,还有钱。你若是不弃,我带你们去亢家招人的地方,他们那里有大通铺,可以让你们暂时落脚。”

    那汉子几乎是感激涕零,连连欠身道谢。

    真好,落脚的地方找到了。亢家的买卖这么大,应该不会坑他们。而且如果只是打草料的话,不止是他媳妇,就连他的两个女儿都能干。这样一想,这汉子的心就更安定了。


第247章

    老亢头回到家,看到他儿子亢不悔的那张脸,他就来气。

    “干什么去啦?”

    亢不悔其实老远就看到他爹回来了,因此特地停下来,伺候着父亲下了那只宝贝驴子,然后把缰绳叫给跟上来的小厮,自己则殷勤地道:“回父亲的话,儿子刚刚去了一趟牙行。这不是,我们家的皇竹草又到了该收割的时候,可不是要跟那崔牙人定好日子,免得被人抢了先。”

    老亢头当时就哼哼了起来:“好好的地,不打粮食,倒全部用来种了草!”

    亢不悔道:“父亲,我们在西山坡上,不还种了豆子吗?”

    老亢头当时就发作起来:“混账!那豆子是拿来吃的吗?那不都是用来养地的吗?连我那驴!要吃豆饼还要打外头去买!以前,以前哪里有这样的事儿!”

    老亢头一发火,他儿子就跪了下来,边上亢家的掌柜、长随、小厮,都弯着腰、弓着身,等着老亢头训话。

    老亢头几乎是用恳求的口气对自己的儿子道:“儿啊,我们不能这样啊……”

    亢不悔道:“父亲,儿子,儿子知道您心里不好受。其实,其实儿子也一样。如今这世道,儿子越来越看不懂了。别的不说,就说这皇竹草。儿子也纳闷呢。一根草一个铜子儿!这唐人也太有钱了!如今,您看看这山西,还有河南,还有整个华北,才几个人正经地种地啊,还,还不都种草去了。这么高的价钱收皇竹草,这边呢,那,女皇陛下又让人打老远的,从美洲运粮食过来。父亲,这事儿,儿子都琢磨好几年了。这唐人女皇,是不是故意如此?一面利诱,让全天下都种皇竹草,一面用如此低廉的价格向百姓出售优质的米面。父亲,这样下去,中原迟早有一天,会没人种粮食的!”

    说到这里,亢不悔的声音已经低得细不可闻。

    就跟他说的那样,他心里也没底啊。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可是如今的晋中呢?真的没有几个人种粮食。

    不,有的。晋中平原也好,华北平原也罢,都有田庄种了粮食,但是,但是,那,那都是唐人的田地,或者干脆就是宣徽府下属的田地。

    老亢头烦躁地示意儿子起来,跟他进去说,亢家的掌柜、长随、小厮们也跟着动了起来。

    在亢家大院儿正房,老亢头和亢不悔两个人落了座,老亢头这才道:

    “叫你探听的事情,可都探听到了。”

    亢不悔道:“是的,父亲。如今,曹家私底下也种了些红薯。还有常家,他们种了些玉米。其余各家的情况都差不多。大家都不敢多种,尤其是下面的族人,大多都把自家的田地都拿去种皇竹草了。毕竟,一亩皇竹草少则收三万,多则五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