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红楼]琏二爷的科举之路-第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琏哥儿说得对,珠哥儿刚好需要静养,就不要打扰他了。”贾母的注意力果然被转移到贾珠身上,“珠哥儿刚好,身体还很虚弱,过年期间就不要他出门了,好好在家休养。”
  “母亲说的是。”
  “这段时间得好好给珠哥儿补补身子,我这有根两百年的人参,待会拿给珠哥儿补身子。”
  王夫人闻言,心里特别高兴,不过还是要做做样子拒绝:“母亲,人参还是您留着用吧,珠儿一个小孩子吃不住。”
  “珠哥儿这次病的重,伤了元气,必须得大补。”贾母把重振荣国府的希望压在贾珠身上,哪里容许贾珠有半点差池,再说贾珠下个月有可能要去青山书院读书,不把身体补好,怎么去读书。“我身体好得很,不需要人参进补,这人参还是给珠哥儿补身子。”
  “媳妇替珠儿谢老祖宗。”王夫人朝贾母行了个谢礼,然后得意地看了一眼邢夫人。
  邢夫人见王夫人一脸得意,气的紧紧攥住手帕,心里很是不服气:“母亲,琏哥儿之前从马背上摔下来,身子也一直不大好,也需要好好地补一补。”
  贾母瞪了眼邢夫人,冷着脸说道:“琏哥儿好好地,又没有生病,补什么。”
  邢夫人被贾母呵斥了一句,不敢再说话了,只能在心里埋怨贾母偏心。
  贾母本来见贾琏长得好,生出几分喜欢,不过刚才邢夫人的一番话,立马让她对贾琏没有半点好感了。
  “下个月就要考县试了,琏哥儿你这段时间就在家好好读书,不要想一些有的没的事情。”
  听出贾母话里的警告,贾琏在心里冷笑两声,这老太太翻脸比翻书还快。
  “祖母说的是。”
  “出去玩吧。”
  “孙儿告辞。”
  贾母把贾琏打发走后,见邢夫人还在,心里不免有气,也把她赶走了:“待会要去祭祖,你们准备下。”
  “媳妇告退。”
  走出贾母的院子,王夫人一脸歉意地对邢夫人说:“嫂子,抱歉啊,老太太看重珠哥儿,希望珠哥儿能早点好起来,这才把两百年的人参给珠哥儿补身体。”嘴上说着的道歉的话,可是眼里却没有一点诚意,相反很是得意,“嫂子,要是想要人参,我那里倒是有一根,不过只是五十年的,嫂子不嫌弃的话,我这就去拿给你。”
  邢夫人看到王夫人一脸小人得志地模样,气的咬牙:“谁稀罕你那破人参。”说完,甩袖离开了。
  王夫人对着邢夫人离开的背影啐了一口:“呸!还想跟我争!”
  “大太太不愧是从小家小户出来的,眼皮子就是浅。”周瑞家的在一旁附和地嘲讽。
  王夫人不屑地冷哼一声,扶着周瑞家的手离开了。
  过年要祭祖,贾琏跟着贾赦去宁国府祠堂祭祖,等祭完祖再返回荣国府,和贾母一起过年,当然宁国府的人也要来荣国府和贾母一起过年。
  每年除夕的时候,宁荣两府的人都是聚在一起过年。
  两府的人聚在一起吃饭,男人一桌,女人一桌。
  用完午膳,女人们凑在一起打麻将,男人们凑在一起玩色子。小孩们凑在一起,当然玩炮仗。
  贾琏吃完午膳,准备回自己屋子午睡一会儿,毕竟今天天还没亮就起来了,又忙了一上午,有些累了。没想到被熊孩子贾蓉黏住了,吵着他放炮仗。贾琏被缠的没办法,只好陪他放炮仗。
  放完炮仗,熊孩子贾蓉又缠着贾琏玩投壶。贾琏懒得陪熊孩子玩,找借口准备离开,没想到熊孩子贾蓉粘着他不放手,不管他怎么哄都没用,只能硬来撇开他,结果熊孩子就扯着嗓子嚎。
  贾母听说贾蓉哭闹的厉害,很是心疼,就让贾琏好好地陪他玩。
  贾琏无奈,只好陪贾蓉玩。
  贾蓉很喜欢贾琏这个叔叔,一下午都粘着他不放,用晚膳的时候依旧紧紧粘着他。
  “蓉哥儿很喜欢琏二叔叔?”贾珍见儿子巴着贾琏不放手,就打趣地问道。
  贾蓉点点头,奶声奶声地说:“喜欢二叔叔。”
  贾赦见贾蓉长得漂亮可爱,忍不住想要逗弄一番:“为什么喜欢二叔叔?”
  贾蓉歪了歪头,想了一会儿说:“二叔叔长得好看。”
  一桌的人都被贾蓉的话逗笑了,没想到喜欢贾琏的理由这么简单。
  贾琏听了这话,心里对贾蓉这个熊孩子改观了几分,这熊孩子眼光不错。
  贾珍看了看贾琏,点点头说:“别说,琏哥儿长得是愈发好看了。”
  “我的儿子当然长得好看。”贾赦很是得意地说。
  “男孩子长得好看没用,好好读书才有用。”贾赦这话一说,就把气氛破坏了。
  贾赦最看不惯他这个弟弟摆出一副读书人的清高模样,刚准备开口讥讽几句,没想到被贾珍打断了。
  “二叔,珠哥儿没事吧?”
  “没事,休养一段时间就好。”
  “下个月月初,青山书院就要开学了,珠哥儿不出意外要去青山书院读书,这段时间必须把身体养好。”
  “成绩还没公布,珠哥儿能不能去青山书院读书还是个问题。”
  贾政听到贾赦这么说,心里有些不悦,不满地蹙了蹙眉:“兄长不必担心,珠儿一定能考上青山书院。”
  贾赦嘲讽道:“二弟倒是对珠哥儿很有信心啊。”
  “珠儿一向聪明好学,吴先生说他考青山书院没有问题。”贾赦忽然把话锋一转,“倒是琏哥儿恐怕有问题,琏哥儿才拜师读书两个多月就要去考县试,太急了。”
  “李先生说琏儿考县试没有什么问题。”
  贾政嘴角扬起一抹轻蔑地弧度:“那李道清不过是个举人,没有什么才学,能教琏哥儿什么,他的话又怎么能信。”说完,一脸真诚地望着贾赦,“当初兄长要是来找我商量,我一定会给琏哥儿介绍学问高的先生,我认识不少有学问的大家。”
  贾赦很不屑地嗤笑一声,“就你那些混吃混喝的门客?”
  贾政见贾赦一副嘲弄地表情,眼里闪过一抹恼怒,很想和贾赦争论一番,但是想到和贾赦有理说不清,就懒得再说什么了。
  “既然兄长觉得李道清好,那我无话可说。”李道清一个举人能教什么,真是无知。
  贾政嫌弃李道清只是一个举人,可是他忘了他自己连举人都不是,有什么资格嫌弃李道清。
  贾珍怕贾赦和贾政吵起来扫了兴致,就拉着贾赦说最近京城里的一些趣事。
  贾赦听家珍说京城几家青楼新来了不少漂亮姑娘,立马没有心思和贾政抬杠了。
  听到贾赦和贾珍讨论青楼的姑娘,贾政一脸嫌恶,连忙与他们拉开距离。
  贾琏见贾政一副清高地模样,心里觉得很是好笑,他这个二叔,不了解他的人一定以为他是个正直的读书人,但其实呢,不过是一个酸迂腐。他看不上李道清一个举人,可是他自己连举人都不是。
  用完晚膳,贾琏终于摆脱熊孩子贾蓉,回到自己屋子里,准备守夜。
  丰儿怕贾琏无聊,就拉着赵嬷嬷一起陪他玩牌。
  玩了一会儿,贾琏就觉得无趣,让丰儿跟他说说她看过的话本子。赵嬷嬷也说些老家一些奇葩的事情,贾琏听得津津有味。
  熬到子时,新的一年到来。
  贾琏和赵嬷嬷他们互相祝福新年快乐,然后看了一会儿贾府放的烟花就去睡了。
  就这样,贾琏在红楼里度过了他第一个新年,一个还算平静的新年。
  

第二十一回 
  贾家原籍在金陵,很多亲戚也都在金陵,京城到没有多少亲戚,所以贾琏到没有怎么出去拜年,天天在家看书背书,写以前的县试考题。
  赵嬷嬷她们见自家少爷整天在家读书,哪里都不去,都以为他读书读魔怔了,天天想办法让他出去玩。
  还有一个月时间不到就要考县试,贾琏哪有心思出去玩,抓紧一切的时间读书。
  白驹过隙,一晃眼就到了正月初八。
  这天,贾琏一大早带着礼品去李道清家,先给李道清夫妇拜年。
  李道清夫妇给贾琏包了一个大红包,然后关心地询问了下他这段时间的情况。
  聊了一会天,李道清就把贾琏叫到书房,开始检查过年前给他布置的功课。
  李道清从《论语》开始检查,贾琏一一回答,都答非常好。
  “不错不错,看来过年期间你并没有荒废学业。”李道清心里很是欣慰,贾琏没有让他失望。
  “学生不敢忘记先生过年前的嘱咐。”马上就要县试了,他哪里敢贪玩。
  “我年前给你的考题,你做的怎么样了?”
  贾琏从布包里拿出一叠纸递给李道清:“学生全都做了,可是不知道做的对不对?”
  “我会认真批改,到时候再跟你详细讲解。”李道清把贾琏递过来的一叠纸放在一旁,“年前我让你写一篇有关过年的诗或者词,你写了吗?”
  “写了,请先生过目。”他一个大文盲哪里会作诗作词,只能作弊了。
  李道清接过贾琏递过来的一张纸,首先印入眼帘的是“已酉新正”两字,这个标题很一般,接着往下看,一边看,一边轻声念了出来:“
  天地风霜尽,乾坤气象和;
  历添新岁月,春满旧山河。
  梅柳芳容徲,松篁老态多;
  屠苏成醉饮,欢笑白云窝。”
  贾琏也不知道这首诗好不好,他在系统给他的明朝诗词集随便选的。
  李道清又读了一遍,细细品味这首诗。
  “先生,怎么样?”
  “好好好!”李道清连说三声好,捋着胡子大笑,“你这首五言律诗写的不错,第一二句从气候的角度写春节期间的祥和:无风无霜,春意盎然。三四句写新春代替了旧年。五六句从树木的角度写春的到来,梅花、柳树展现了新姿,显得冬天不凋的松树有些老态了。最后两句写过年期间人们喜欢的饮酒,处处充满欢笑声。”
  贾琏觉得这首诗挺简单易懂的,所以就抄了这首。
  李道清望着贾琏,神色非常满意:“这是你第一次写诗,写的不错。”他就知道他这个学生充满灵气,果然没有让他失望。
  贾琏被李道清夸得非常心虚,毕竟这不是他做的诗,只能一脸谦虚地说:“先生过奖了。”
  “你先从气候,然后树木,再到人来写春节的景象,很好。”
  贾琏抄的时候,觉得这首诗一般般,没想到李道清给了这么大的夸奖。
  “你这首诗不错,但是不是太好,只能说是中等。”李道清客观地评价,“不过这是你第一次写诗,算是很不错了。”
  “谢先生夸奖。”贾琏被李道清夸得一张脸都红了,不是高兴地红了脸而是心虚地红了脸。
  见自家学生被自己夸得不好意思红了脸,李道清心里更加欣慰了,被夸奖了不骄傲不自满,反而害羞,真是赤子之心。
  “以你的聪慧,诗词方面还能进步,以后多写写诗词。”
  贾琏乖巧点头,但是心里却不以为意,多写写?还是算了吧,他没有打算考诗词来博得什么才子之名。如果不是县试要考诗词,他才不会作弊抄写。
  “上元节那天会有诗会,到时候我带你去参加。”李道清这个打算,不是刚才一时兴起,而是早就有这个决定。带贾琏去见识见识诗会,让他从中学到点东西。
  “诗会?”贾琏面露疑惑,一群书呆聚在一起吟诗作词吗?
  “每年正月十五,京城会举办诗会。”李道清见自己学生一脸茫然,向他介绍道,“京城有四家有名的诗会,分别是东梅诗会、南兰诗会、西竹诗会、北菊诗会。”
  东南西北、梅兰竹菊。
  贾琏在心里默默吐槽,这诗会的名字取得还真随便。
  “这四家诗会是京城最大的诗会,每年参加的人很多。”李道清继续介绍道,“东梅诗会是京城最好的诗会,参加这个诗会的人都是些大人物。南兰诗会比东梅诗会差一点,参加这个诗会的人都是有名的才子。西竹诗会,一般都是还在读书没有考取功名的学子参加。北菊诗会是商人举办的诗会。”
  “先生,我们要去哪个诗会?”古代人还真喜欢作诗作词,一个诗会还弄出这么多名堂。”西竹诗会吗?”以他的资历,只能去西竹诗会。
  李道清微微摇了下头:“我们不去西竹诗会。”
  “不去西竹诗会,难道要去北菊诗会?”
  提到北菊诗会,李道清微微蹙眉,面露嫌弃:“北菊诗会是商人的诗会,我们去哪里做什么。”
  “难道我们要去南兰诗会?”
  李道清轻轻颔首:“没错,为师要带你去参加南兰诗会。”
  “先生,我有资格去南兰诗会吗?”他又不是才子。
  “为师带你去没问题。”
  “我忘了先生也是才子。”贾琏拍马屁道。
  “我可不是什么才子,只是举办南兰诗会的人是我的同窗,所以才有资格去。”
  “原来是这样啊。”
  “参加南兰诗会的人,大部分都是青山书院和蓝山书院的学生。”
  贾琏好奇地问道:“紫山书院的学生不参加吗?”
  “紫山书院的学生参加的是东梅诗会。”
  贾琏在心里惊叹:牛逼!
  不对,不是说参加东梅诗会的人都是大人物么,紫山书院的学生怎么能参加?
  看出贾琏心里的疑问,李道清解释道:“紫山书院的学生大多数都是大人物的学生。”
  贾琏一脸恍然:“原来如此。”
  “等你将来考上紫山书院,你就有资格去参加东梅诗会。”
  “等我考上紫山书院再说吧。”贾琏还不知道去诗会要做什么,“先生,参加诗会要做什么,作诗作词吗?”
  “对,参加诗会的人都要做一首诗词,然后拿出来给大家品鉴。”李道清望着贾琏说,“大家一起交流,会让你受益匪浅。”
  “那我这几天先准备一首诗词。”
  “南兰诗会每年都是现场出题,你提前做好诗词是派不上用场的。”
  贾琏听了这话瞪圆了双眼:“啊?现场发挥啊?”
  “对,东梅和南兰诗会都是现场出题。”这两个诗会都是由现场某个大人物即兴出题,然后参加的人根据题目作诗作词,这样才能看出真功夫。
  贾琏无语了,一个诗会还搞什么临时发挥,还真是变态。
  见自家学生苦着脸,一副为难地样子,李道清笑着安慰他说:“我带你去参加南兰诗会,是让你去学习的,你做不做诗词没关系。”
  听李道清这么说,贾琏心里便放心了,他参加诗会是打酱油的,又不是主角。
  李道清又跟贾琏说了些南兰诗会的事情,比如说南兰诗会在京城有名的一家酒楼举办,参加诗会的青山书院和兰山书院的学生会斗诗斗词。
  讲完诗会的事情,李道清开始给贾琏上课。
  上完一天的课,兴儿几个小厮来接贾琏下学。
  “少爷,不好了。”
  见兴儿一脸惊慌地样子,贾琏以为府里出了什么事情,心头不由地一凛:“怎么了,出什么事情了?”
  “少爷,大少爷考上青山书院了,刚刚青山书院那边派人通知大少爷十六去上学。”
  贾琏还以为出了什么大事情,原来是贾珠考上青山书院。对兴儿的大惊小怪很是无语。
  “他考上就考上了,你慌什么?”
  兴儿见贾琏一脸不在乎地模样,心里不禁觉得奇怪:“少爷,大少爷可是考上了青山书院。”
  贾琏斜睨着兴儿,反问:“所以呢?”
  兴儿被贾琏问的噎住了,一时间不知道该说什么。
  “他只是考上青山书院,又不是考中状元,你们有必要这么大惊小怪吗?”
  “少爷,那可是青山书院。”就连他一个小厮都知道考上青山书院有多了不起,少爷怎么一点都不在意。
  “青山书院怎么了,又不是紫山书院。”
  兴儿:“……”
  作者有话要说:
  《已酉新正》是明朝诗人叶颙写的。
  在参加县试前,先在诗会上打脸233333。
 

第二十二回 
  贾珠考上青山书院一事,瞬间传遍宁荣两府,掀起了巨大的轰动。
  贾母和王夫人听到这个消息,婆媳俩抱在一起哭了起来,当然是喜极而泣。
  贾政高兴地直接跑到宁国府祠堂,去祭拜贾家的列祖列宗,感谢祖宗的庇佑。
  整个荣国府的奴才丫环们纷纷跑到贾母院子,恭喜贾母。宁国府的贾珍带着尤氏过来,向贾母道喜。
  贾母还让下人们在荣国府的正大门口放炮仗庆祝,引得四周街坊都来看热闹。
  贾琏还没有走进荣国府,就感受到府里的喜庆热闹的气氛。
  后门的守卫们看到贾琏,都一脸同情地表情。大少爷考上青山书院,以后琏少爷在府里恐怕更没有地位了。
  “琏少爷,您回来了啊。”后门的守卫们还是很喜欢贾琏这个二少爷,长得好看又温和,对他们这些下人从不白脸色。每次出门和回来,都会笑着跟他们打招呼,还跟他们说一句“辛苦了”。而大少爷看到他们都一副见到蚂蚁的模样,从来没有对他们有过好脸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