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红楼踏实人生-第6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林旸似乎猜出了王大海的心思,轻笑道:“老船主,我给你看件东西。”林旸拿出了一封奏折,王大海狐疑的看了一眼林旸,这才打开,里面的内容让王大海大吃一惊,这是一封奏折,是林旸李忬联合署名上交给皇帝的奏折,是要复设市舶司的奏折,而且里面也写明了对王大海的处置,是要招安王大海的,罗列出了王大海让倭寇俯首帖耳,建议朝廷让王大海抗倭以戴罪立功。

    王大海惊讶的抬起头,他本以为自己能留下一条命就是幸事了,没想到林旸竟然信任他到这种地步。这是林旸深思熟虑的结果,王大海不是普通的海盗,他是让倭寇缴械投降的海盗,对倭寇知之甚深。如果有他坐镇福建,那么倭患就能更快的本铲除,也能发展福建等沿海地区和周边国家的贸易来往。林旸在确定这个世界已经有国家被称为茜香国,按照原书的发展,茜香国会进攻这个王朝,即便是不进攻,为有备无患也不能继续放任倭寇继续猖獗下去。

    从私心来讲,如果东南局势一直不稳,穆峥是作为深得皇帝宠爱和信任的皇后的侄子和太子的表弟,是最好的驻守东南的人选,那么八成就会如同姜璟驻守九边那样苦哈哈的驻守福建。身为他的妻子的黛玉就得跟着来到福建,林旸是舍不得黛玉跟着穆峥离开自小长大的地方来到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的。

    所以,林旸要尽可能的稳定东南的局势,那时候穆峥就可以安居京城了。不仅黛玉不用远离父母亲人和家园,还能安皇帝和太子的心,是皆大欢喜的事情。

    林旸是知道这折子递上去会遭到多少仁人志士的攻讦,林旸,不在乎,也有信心能保住王大海的命。

    林旸开口道:“这就是我的诚意。”王大海沉默良久,林旸开口道:“老船主可以回去好好想想。”王大海摆手道:“不用了。”他起身行了一礼道:“草民拜见林大人。”林旸笑弯了眼,伸手扶起了他。

    具体的接洽事情,林旸还得等皇帝的秘旨意下达下来才能安排,不过在这之前还有一个人要处置就是穆玜。穆峥从王三那里已经得到了足够多的证据去定穆玜的罪了,并将证据递交给皇帝了,算算日子,皇帝的旨意也该到了。

    如林旸所料的那样,林旸回到城中就见到一个熟人,沈律。沈律看了林旸一眼,间他虽然黑了点瘦了点,但是精神却好的很,才开口道:“皇帝的旨意下达了,押解穆玜回京候审。”这一押解怕是就回不来了,林旸笑道:“那就不打搅沈指挥使办事了。”皇帝是真的重视这个案子,竟然派出了沈律出马。

    沈律皱了一下眉头不意外林旸的态度,自从他在皇上面前阴了林旸一次后,林旸就是这样的态度了,因此沈律也不多言道:“皇帝让我转达您一句话,让你小心点放心干就是了。”林旸点头。

    沈律这才要离开,忽听见一道沉稳的声音道:“沈指挥使请留步。”沈律定睛一看,见穆峥从拐角处走出来,说道:“我和沈指挥使一起去。”穆峥看向林旸道:“有些事,总要一并解决干净。”林旸知道八成是穆家内部的事情,多半牵扯到了穆峥的母亲。因此,林旸只是颔首并未多言。

    至晚间的时候,穆峥才带着一身疲惫回来,林旸已经从随从的口中听说到了事情的真相,穆峥上头还有一个大哥在幼年时夭折,这是穆玜的手笔,若不是穆峥母亲和濮阳公主护的严密,穆峥多半也活不下来。穆玜对此自然是不承认,破口大骂,丑态百出。穆峥便当着族人的面一五一十的罗列出了穆玜的罪名,包括勾结倭寇,当场将穆玜除族。

    林旸想至此看穆峥的眼神就带了点同情和怜悯,穆峥一开始有些不解,后才明白过来,轻笑道:“你可怜我做什么,能娶得到你妹妹就是旁人谁都比不上的福气了。”

 第120章 折中之道

    林旸顿时气极,表示自己不想和穆峥说话,没好气的推搡着穆峥离开,穆峥好笑的用手挡着门道:“正事还没说呢,就赶我我走啊。”林旸哼了一声,甩手回到了屋里,穆峥见状捡了个椅子坐下,问道:“王大海同意了吗?”

    林旸点点头道:“他是个商人,自然知道权衡利弊。”林旸顿了一下轻笑道:“他若是真不答应,我还不知道该怎么办。”穆峥有些错愕的看着林旸,林旸一摊手道:“他对于福建的局势太过重要了,能让倭寇也俯首贴耳的也只有他一人而已,若是他死了或者反了,那倭寇便会大举进攻的,我们怎么能抵抗的了。”所以林旸只能想办法让王大海为自己所用来制约倭寇。

    林旸正说着话就听见下人来报,林旸挑眉道:“福利来了。”下人听令躬身进来,呈上了一幅地图,林旸示意穆峥接过去。穆峥狐疑的接过来一看,立即带上笑意道:“我正缺这些。”

    这些日子林旸和穆峥商量出来了大体的预防倭寇的一些对策,分别是严城守、固海岸和御海洋。这严城守自然是在内陆地区的城池步兵排阵严防死守,穆峥已然熟悉这些,大体的将领也摸排的清楚,基本上能够根据不同城池的特地实施适合的对策。

    固海岸,主要是在倭寇经常登陆的沿岸布兵,这是因为倭寇远渡大海,饥渴疲惫,尚未恢复战斗力和元气,防备较差,趁其立足未稳的时候攻打他们,往往会事半功倍。而想要精确的在沿海的口岸部署兵力估计倭寇那就必须对倭寇的行踪十分熟悉,有和倭寇多年来斗争的经验才能摸准脉搏,这个人选就是王大海。

    王大海十分清楚自己的作用和优势,还没离开的时候就让人从来了边防图,上面清晰且详细的标注了倭寇航行路线还有登陆口岸的位置。这张图在御海洋那个环节也是极为有用的。

    林旸笑着对穆峥说道:“他送了我这么一大份礼,我也得还一份才是。”穆峥回道:“皇上答应了?”林旸摇头道:“皇上虽然想答应,可是你也知道朝中一些老臣竭力反对,皇上也不好太过于强势了。”

    林旸继续说道:“内阁之中,顾首辅知道皇帝的心思站在皇帝那一边,我父亲为了避嫌不好太过表态,剩余的几人都强烈反对,尤其是程阁老,反对尤其激烈,我想着若是我在京中,他怕是要指着我的鼻子对我破口大骂了。”程世维是御使出身,脾气暴躁,一旦脾气上来,谁的面子都不给。

    林旸苦笑道:“就这样,他还要挤兑我父亲,我父亲只好告病在家。”

    穆峥开口道:“那姨夫他身体如何?”“父亲身体倒是无恙,只不过是不想和他起了争执让下面的人看笑话而已,而且,”林旸顿了一下道:“父亲他有意要告老。”穆峥回道:“昀哥儿还小呢。”林旸情绪有些低落道:“父亲是为了我,他在内阁里待着,就不能太过于提拔我。他现在待在内阁里一则是因为我远在福建,他在京城能为我添补,二则是为了晏晏。”

    林旸似笑非笑道:“可不能让别人说我们家的姑娘配不上你这个国公爷。”穆峥忙摆手道:“是我配不上你家姑娘才是。不过,你也是知道姨夫性情的,向来不是醉心权欲之人,而且在扬州的时候,姨夫操心劳力,也该好好休息一下,含饴弄孙了。”

    林旸轻点一下头,叹口气道:“父亲若是告老的话,觉得我身上的担子一下子重起来了,还有昀哥儿,日后只能依靠我这个做哥哥的了。”林旸心里觉得对不住是林昀,林昀聪慧的很,若是没有自己,那么林昀才是正儿八经的林家的嫡长子,那么林家的时候的资源就会用到林昀身上而不是自己身上,因此林旸总觉得是自己夺了林昀的东西。

    穆峥笑着拍了他一下道:“我要是昀哥儿定然是十分高兴庆幸有你这样的一个哥哥的。”穆峥能察觉出来林旸语气里对林旸表现出来的愧意,觉得有些疑惑。他继续说道:“有你这个在上面扛着风雨,你下面的弟弟妹妹才能无虞,他们都很感谢你的。“

    从黛玉的信中,穆峥能感受到她对林旸的敬重感激信任,也知道了林家兄妹兄弟之间的深厚的情谊,穆峥虽然有些吃味林旸在黛玉心中地位之中,可是正因为知道所以他才能对待兄长一样对待林旸,若不是有林旸宠着黛玉,依着黛玉敏感细腻的心思,定不会如现在一样快活。

    林旸轻笑一下没有在继续这个话题,他求的从来不是弟妹的感激。他开口道:“你也知道程阁老的脾气的,几次让皇上下不来台,若是真如一开始想的那样不仅赦免了王大海还让他上陆做官的话,程阁老怕要撞死在大殿之上了。”林旸无奈的摊手。

    “那你现在打算怎么办?”

    林旸轻笑一声:“山人自有妙计。”他补充道:“那就不让他上岸就好了。”穆峥见他有主意也不再多言,只自言自语道:“也不知道,东西送到京城没有。”

    东西自然是顺顺利利的送到了京城之中,那是给黛玉的及笈之礼。正巧赶上了及笈那天,黛玉跟着贾敏顾净送走了宾客,才有时间看林旸和穆峥送来的东西。她先打开林旸的,除了一些精致的首饰之外,另就是厚厚一沓林旸的手札,记录他所见到的风土人情,比之前的都要详细许多,而且能看出来印记不同,大概是每天都会记上一两笔。除此之外还有几本林旸亲自誊抄的书,是黛玉没有见过的。

    黛玉摩挲了几下,林旸一直都知道她的心思。黛玉小心翼翼地放好,才拆开穆峥送的箱子,刚一打开忍不住噗哧一笑,轻声嗔道:“呆子。”

 第121章 各家亲事

    里面放着一个麻姑献寿的绢人,几乎和几年前送给黛玉的绢人一摸一样,那时候黛玉还和林旸笑话穆峥送来那么一个老气横秋的东西,等黛玉七老八十的时候,穆峥又该送些什么。黛玉眉眼弯弯,将绢人收起来,其实一辈子都收到同样的一件礼物也是十分有趣的。

    黛玉把绢人拿出来,才发现下面还有个盒子,盒子里面是一个羊脂玉坠子,雕刻成羊的模样,核桃大小,虽然雕刻的不是惟妙惟肖,却憨态可掬,黛玉摩挲了几下便明白这大概是穆峥送给她的真正的及笈之礼,那个绢人多半是逗她开心的。黛玉来到床头,打开床头柜子,摸出了一个红漆雕花盒子,将玉坠子放了进去,可转念一想,还是把玉坠子系在裙上。

    晚间吃饭的时候,自然是瞒不过贾敏的眼睛,贾敏也没好意思打趣黛玉,只是私底下和林海说了几句,笑言:“我现在越发觉得阿峥好了,对她是越来越满意了。”林海可不喜欢把自己掌上明珠夺走的人,哼哼了几下,翻了个身没有回贾敏。贾敏也不生气,俯身给他掖好被角,林海却突然握住她的手道:“过两日,咱们去京郊住些日子吧。”

    贾敏一愣问道:“怎么了,你不是还要当差吗?”林海回道:“旸哥儿上了折子,怕是过几日不安稳,到时候定会有诰命夫人来登门拜访你的,你一向不耐烦这些的,而且我也要避嫌。”贾敏便不再多问:“那你也是要一道去?”林海嗯一声。贾敏心里有数了,就开始盘算要带那些人过去。

    贾敏打算把家里的孩子都带去,让顾净留在家里,一则顾净掌管中馈,一则是因为林海也要去,顾净就不适合跟着了。顾净听说了贾敏的打算,有些忧郁,她舍不得林宁,可是她也知道贾敏是打定主意了,只好沉声称是,又打起精神在一边凑趣,询问贾敏可以她安排什么事情。

    贾敏心中暗暗点头把自己的安排一五一十的说了,婆媳两人正合计的时候,下人来报说薛家的姑娘来了,薛宝琴也是常来常往的。因此,贾敏表明知道了直接让下人把宝琴领到了黛玉的院子里。

    不过时,黛玉院子里的月照求见了贾敏,说是贾敏上次给了宝琴许多东西,她想亲自过来致谢。顾净知道这是薛宝琴有事情找贾敏,只不过是因为自己在贾敏这里,因此才找了个借口。顾净便找了个理由告退了,贾敏也没留她,又吩咐月照回去回话,不多时,黛玉和宝琴携手而来。

    黛玉一脸薄怒,而薛宝琴的眼睛却通红。贾敏便屏退了伺候的人,黛玉略带愤慨的说道:“梅家也欺人太甚了,真是背信弃义的小人。”贾敏拍了拍黛玉的手道:“先跟我说说什么事情,省的我一头雾水。”又看向薛宝琴道:“好好的小姑娘哭成这个样子就不好看喽,有什么委屈和我说说,你既叫我一声伯母,我就不能让你白白受了委屈。”

    薛宝琴眼眶一热,强忍着泪水,把前因后果说了。贾敏皱眉,原来宝琴父亲已死,母亲有痰症也时日不多,但她父亲在世时已将她配给了梅翰林之子,两家也走了文定之礼。她之所以随哥哥薛蝌进京,就是为了和梅翰林之子完婚。可是她自上京一来,梅家就一点动静都没有,还是薛蝌上门拜访,薛家才打发了人来见薛宝琴,但是对两家的亲事却只字不提。薛宝琴一来觉得自己年纪还小,二来觉得自己是个姑娘家得矜持,便也没有提。

    可是,前几天才知道梅翰林外放,一大家子都搬走了,一点消息都没透漏给薛家知道。薛宝琴当即就慌了神,求了薛王氏,又拜见了薛宝钗,可是薛宝钗也只让她耐心等着,薛宝琴实在没法子才找到了黛玉。

    贾敏暗叹梅家竟然一点也不顾及薛宝钗的面子,这么做分明是不想认这门亲事,而且梅家做得极其不厚道,若是想退亲就该大大方方提出来,薛宝琴年纪不大回到故乡或者在京里再找一门亲事也不是不可以,可现在梅家分明就使用拖字诀。薛家若是不想薛宝琴被耽搁,就只能先提出退亲到时候必然理亏,若是不先提出来的话,到时候薛宝琴年纪大了,就更得不偿失了。

    贾敏柔声闻到:“你小姑娘家家的,也不好提自己的亲事,这样吧,你让你哥哥来见我,看看他是个什么意思。”京中能为薛宝琴做主的也只有薛蝌一人,因此贾敏必须得先问过了薛蝌的意思。

    薛宝琴明白过来了贾敏是要帮忙的意思,起身谢过了贾敏,说道:“多谢林伯母为我做主。若是可以的话,还请林伯母为我像个法子退了这门亲事。”薛宝琴明白了梅家的态度,若是贾敏态度强势,梅家或许怕为了不得罪贾敏和林家,将她娶过去,可是定不会善待她。因此,薛宝琴就想着不如退了亲事算了,省的嫁过去遭罪。

    贾敏柔声安慰了薛宝琴几句,让黛玉领着她去休息了。徐华家的上前为贾敏揉肩道:“夫人真要插手。”有贾敏干预,事情定会顺利的多,可是同时一招不慎怕是给别人留下仗势欺人的印象。

    贾敏点头道:“她和黛玉交好一场,黛玉的性子你又不是不知道。再则,我也挺喜欢那个小姑娘的,与我而言也不是什么难事。若是别人我害怕会缠上来,可是这个小姑娘我确实放心的很。”贾敏也曾留意过薛蝌和薛宝琴是否会打林家的旗号,然而他们并没有。

    贾敏继续说道:“至于别人的闲话,我是阁老夫人,日后还有个国公女婿,可得做几件飞扬跋扈之事摆摆威风才是。”贾敏也想过会不会在林海告病的关头影响林海,可终究还是不忍心薛宝琴一个姑娘家被耽搁,她自言自语道:“看着跟玉儿差不多大的小姑娘就狠不下心来。”尤其是现在在黛玉备嫁的时候。

    贾敏扭头问道:“我让你打听的事情,你可打听好了?”徐华家的道:“我真准备和夫人说呢,已经定下几个人了,只等夫人做决定了。”说着从袖中掏出一张纸出来粗略的写了几个人的情况。

    贾敏扫了一眼道:“你办事一向妥帖,找个人交到探丫头手里便是。”徐华家的道:“夫人不选出个人来?”贾敏摇头道:“我这个侄女是个有主见的,和迎丫头不一样,还是让她自己选吧,也看她眼光到底如何。”若是个眼光敏锐的,贾敏乐意以后在拉她一把,若是个眼光短浅的,贾敏就该敬而远之了,毕竟她还有一个和贾敏交恶的嫡母。

    作者有话要说:  抱歉啊,一直断更。下定了决心要考研了,因此开始上公共课,所以特别忙,每天都是一天的课,没时间更新,但是我会保证把这本小说完结,毕竟是我第一本小说。但是可能会很慢,八月应该能完结。

    还有一个重大消息,就是没有精力去开新文了,只能等我考研结束后,明年再开了。忘谅解。

 第122章 两全其美

    贾敏一边让人去告诉探春人选,一边让人打探薛宝琴的婚事。原来当年梅翰林科举考试时曾收到了薛宝琴之父的资助,因此才想着结秦晋之好。但是随着梅翰林在京里站稳脚跟,且自己的儿子在科举一途上有些天分,便不想认薛家这个不能给他带来任何主力的亲家了。可是他又怕别人骂他忘恩负义,因此才想出了拖字一诀。

    贾敏把打探的消息告诉了薛蝌,薛蝌便登门拜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