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综剑三]武安天下-第9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得的成果来看,马钧确实是个非常靠谱的神队友。
    苏云卿敢想,马钧敢做,糜竺有钱,得,啥都齐全了。
    苏云卿最得意的时候差点就觉得过几年自己就能登月了【。
    而马钧那一系列的发明图纸……感谢系统允许往背包里塞东西!
    当然,最重要的是,老子当年太特么的机智了!
    咦?说起这个,苏云卿突然想起个事情来,当年她攻打袁绍的时候,袁绍手下就有个叫麴义的大将,那是真的干过用步兵打骑兵的事情的,且双方的兵力并没有什么特别大的差距,据说当时麴义差点就成功了。
    好吧,差点的意思就是没成功,可就算是这样,麴义也给当时的并州骑兵造成了相当大的损失,说是差点成功,意思其实也就是,一个不小心就被他翻盘了。
    但就算麴义最后没成功这也是相当值得借鉴的经验了呀,再加上苏云卿本身对骑兵的了解,以及目前的赵军可不是后世的并州军,这么一算,苏云卿觉得挺靠谱的。
    如今苏云卿手下的部队人数众多,可真正能用的却也有限,苏云卿想了想很干脆的分兵了。
    苏云卿的部队当中有不少昭襄王临时招募的士卒,这些人里面也是真的有刚满十五岁的孩子的。
    十五岁,在苏云卿看来完全就是个孩子啊。
    无论如何苏云卿总不希望这些人被投入到正面战场上做炮灰,是的,炮灰,即便他们本身是接受过一定训练的,但毕竟与真正的精锐之师不同,如果把他们安排上正面战场那就是送菜的。
    苏云卿当然不准备把这些孩子拿去送死,她从一开始的计划就是让这些人去和赵军的后勤部队干架= =
    对呀,赵国派援军肯定不是只派军队来呀,毕竟赵括的后勤没了,他们要派人救援赵括就一定会携带大量的粮草辎重,不然万一发生援军到了,白起败了,但军中没粮了,于是大家没被白起打死反而自己饿死了这种事……
    就算赵王傻逼他也知道丢不起这种人啊!
    因此赵军这次的粮草辎重队伍是非常庞大的,而运粮队的战斗力肯定不能和正规军比较嘛。
    即便这次赵国因为运送的粮草辎重数目庞大一定会加强保护,可那又如何?苏云卿的计划当中自然包括了怎么引导敌人,让赵军把注意力全都放到她的身上来。
    毕竟赵军也肯定不希望让自己的后勤队伍参与到正面战场来的,而如果要避开苏云卿走的话……苏云卿完全能够推算出对方会从哪条路走啊。
    好吧,一开始苏云卿是不确定的,她选定了两条路线,最后是白起拍板给定了一条。
    ……据说另一条从地形来看是没错,但从环境来看就太难走了。
    好吧,几百年的时间差距所带来的当地具体情况的不同,即便山川河流没有变,但人类居住活动以及建设却一定是在变的。
    苏云卿心中略有些紧张,而昭襄王那里是彻底紧张了。
    昭襄王接到的最后一份战报是苏云卿分兵的战报,之后便只有两个副将不断有消息传回来,而苏云卿却杳无音讯了。
    这种异常的状况顿时就叫昭襄王紧张起来,可紧张归紧张,昭襄王还记得苏云卿临走之前就对他说过,她这一去很有可能中途就没消息了,如果出现这种情况昭襄王一定不要紧张也不要轻举妄动,一切还按照原本的计划进行就可以了。
    因此无论昭襄王怎么忧心苏云卿那里的战况,他都只能忍着。
    至少副将那边传来的都是不错的消息,白起那里也没发现有赵国的军队靠过去,这样推算,苏云卿那边的计划应当是比较顺利的。
    哦,就算是出什么意外苏云卿被干掉了,那她也肯定是拖着赵国的军队一起了。
    苏云卿这一消失就消失了近一个月的时间,就在昭襄王的忍耐即将到达极限准备让白起那里分兵的时候,苏云卿的战报传回来了。
    昭襄王不知道苏云卿是怎么做到的,但是苏云卿给他的战报就一句话。
    大王,赵国的军队被我干掉啦!
    昭襄王看到战报的时候一方面松了口气,高兴于赵国的援军没有了,白起那边彻底安稳了,但在最初的兴奋过去之后昭襄王的火气也上来了。
    谁特么的允许你一个月没消息了!(╯‵口′)╯︵┻━┻
    你个熊孩子不知道寡人会担心吗!
    昭襄王的脾气一上来那真是谁都拦不住,他当即就下令让苏云卿去找白起报道,顺便要苏云卿上交详细的战况说明。
    别想用一句话就糊弄过去啊!
    大概是真的了解昭襄王的心情,在昭襄王的命令传到苏云卿那里之前苏云卿的第二份战报也到了,这次可就比之前详细多了,苏云卿把详细的情况全都说了。
    可惜苏云卿的乖巧弥补并没有叫昭襄王高兴,反而叫他火气更大了,昭襄王紧接着就给白起送了第二份命令。
    看见熊孩子回来了,只要打不死就往死里打!打了算寡人的!
    然而就在昭襄王为了苏云卿的事情火气直冒的时候,白起的战报也到了。
    比起历史上用了四十多天,这次白起只用了一个月就干掉了赵括,俘虏了二十万赵军。
    昭襄王大喜过望,这时候他根本顾不上和苏云卿生气了,因为他清楚的知道,这一战的胜利意味着秦赵之战最终胜利的天平已经完全倾向了他这一边。
    灭赵指日可待!
    比起昭襄王的兴奋,苏云卿接到消息的时候却淡定的多,且因为她和白起之间的距离更短,因此她接到消息还要更快一些。
    苏云卿并没有昭襄王那种欣喜若狂的心情,毕竟这世上再没有人比她更加对这场战争有信心了,这种结果是她一开始就预料到的。
    只是叫苏云卿疑惑的是,这消息是白起身边的一位将领亲自给她送来的,不仅如此,白起还给她送来了大量的后勤补充。
    苏云卿有些疑惑:“武安君这给的是不是太多了?”
    那将领四十多岁的年纪,身上穿着黑甲,面庞看起来却像是要更黑一些似的,此时听到苏云卿的话当即就笑了:“不多不多,将军的意思是大人您不必赶去长平与他会和了,毕竟下一步还要再攻打赵国,来回跑也不是个事儿,只是将士们连日征战恐怕是十分疲劳了,因此将军便请您先在这里扎营休息,他完结了手上的事情就赶过来和大人会和。”
    真对着白起一口一个武安君的实际上也就苏云卿一个人,大部分人其实还是称呼他为将军的。
    至于说苏云卿的称呼……虽然和大部分人不太一样,但也不算错,只不过人家称呼官职她称呼爵位而已。
    当然,比起将军,苏云卿自然是更愿意称呼武安君的,毕竟将军什么的历史上一抓一大把,武安君就那么几个。
    我男神的称呼当然要和其他人不一样!
    只是如今苏云卿听着这位黑脸将军的话总觉得哪里不对劲,却又抓不出来。
    毕竟按照道理来说这样做确实没错,至少昭襄王给苏云卿传信叫她去白起那里的时候苏云卿就觉得挺不靠谱的。
    应该说苏云卿确实应该后撤,但却不至于要撤到白起那里去啊,484傻?
    如今白起纠正了昭襄王的命令这固然是好事,可苏云卿总觉得这事情好像没那么简单。
    想来想去也想不明白,苏云卿只能把这事丢到一边去。
    一番大战之后她的损失可不小,将士们也需要好好抚慰安置,伤员也要得到治疗,重伤的也要转移,同时还要做好牺牲将士的统计工作……可以说事情多的很,也容不下苏云卿想太多。
    可没多久,苏云卿接到的不是白起安排好一切过来与她合兵的消息,应该说在这个消息之前传来的是白起坑杀二十万赵军降卒的消息。
    听到这个消息,苏云卿彻底愣住了。
    她终于想起来哪里不对劲了!
    长平之战赵国损失了四十多万大军,而这其中有至少二十多万不是死在战场上的,是投降后被白起以某些不太好的手段欺骗坑杀的。
    “……‘人屠’白起,我怎么能把这么关键的事情给忘掉……”
    要说也只能怪白起平日里虽然表现不是那么和蔼可亲一脸慈祥,但也不是什么凶神恶煞的样子,更何况在此之前苏云卿从未看出白起有这方面的想法和意图。
    白起本身也不是一个十分嗜杀的人啊,这一点从这段时间的相处以及秦军中对白起的很多评价上都能看得出来。
    可如今白起却一次性坑杀了二十万赵军降卒,用的手段也十分不光彩。
    苏云卿不能说白起的做法是错的,甚至她完全能够理解白起这样做的原因,白起不仅没错,甚至他这样做是完全正确的。
    ……只是手段太过叫人难以接受了。
    【所以说,就算你提前想起来了又能如何呢?】
    苏云卿承认白起是对的,也就代表了她无法真正的反对白起,至少当劝说没有效果的时候,苏云卿无法采取其他更加过激的手段去阻止白起。
    那么这件事情最终的结果都是一样的。
    苏云卿却并不这么认为:“我从不认为一件事情只能有一种解决办法,他的做法确实是对的,但却并非是不能商讨的。”
    【……所以你永远成不了白起那样的人。】
    听到这话反倒是一直嚷嚷着要向白起看齐的苏云卿笑了:“我本就不是白起,也不想成为下一个白起,我是苏云卿,不是白起。”
    苏云卿清楚的知道她与白起之间的不同。
    “正因为我不是他,所以我才能超越他。”
    苏云卿从未如同此刻一般清醒且自信的感觉到,她确实是能够踏足比白起更高领域取得更大成就的人。
    因为他们不一样!
    苏云卿再次见到白起的时候白起还是以往的样子,完全看不出来就在不久之前就是他以完全称得上卑鄙的手段欺骗然后坑杀了二十万已经投降的赵军士卒。
    白起的态度也一如往昔,不,至少比起上次见面的时候对苏云卿领兵能力的担忧,此时的白起对苏云卿的能力已经非常信任了。
    苏云卿看了白起半晌,突然笑了:“……武安君,多谢。”
    看着白起,苏云卿忽然明白了之前那个黑脸黑甲一身黑的将军来见她到底是为什么了。
    苏云卿不认为白起做的很对,但至少白起愿意为她考虑去做这样的事情,就足够她敬佩且感激了。
    白起却并不为这句话动容,相反,他直接开口说道:“夏将军,大王有令,要我见到你的时候务必问你一句话。”
    “什么?”
    “谁给你的胆子自己去执行那么危险的计划?!”
    苏云卿:“……”
    ……贾诩给的啊_(:зゝ∠)_
    见苏云卿不说话,白起继续说道:“大王还有另外一封手书。”
    然后苏云卿就看到了那份只要打不死就往死里打的手书……
    不,苏云卿看着白起不由的有些虚:“武安君你不会是……”
    “大王有令自当遵从。”
    苏云卿:“……Σ( ° △ °|||)︴”
    桥豆麻袋!
    男神你难道要来真的吗!
    ……我错了还不行嘛QAQ
    

第114章 始(nai)皇包
    长平之战过后,赵国显然元气大伤,至少短期内再也无力与秦国相抗了。
    话说起来是短期,可昭襄王却希望这个短期变成长期,或者说是变成永远。
    比起削弱赵国,直接灭掉赵国显然更叫人舒心一点。
    于是在长平之战过后,白起命令部队休整,同时进行人员和物资的补充,而苏云卿则被调配成了白起的副手。
    哦,副手是好听的说法,昭襄王的原话大概是说,熊孩子就不能放出视线!
    所以说,当白起用最快的速度完成战后休整和战前准备,之后兵分三路攻打赵国的时候,这其中并没有苏云卿什么事情。
    苏云卿倒是想自己出去浪,然而之前的事情即便打赢了,但那也实在算得上是黑历史,于是苏云卿这次便只能留在白起身边了。
    好吧,不能出去浪,有男神看也是好的。
    ……我家男神即便年纪大了,那也是个帅老头!
    好吧,其实苏云卿知道自己之前那事做的不太靠谱,可谁叫秦国的骑兵让她懵逼了呢,如果照着原计划执行,那么很有可能需要付出更大的牺牲,即便这个牺牲在昭襄王和白起看来是完全值得且能够接受的,但苏云卿却不想这样做。
    她确实做了个冒险的计划,应该说是从在军营里混了几天之后她就已经打定了这样的主意。
    反正……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嘛。
    仗都打赢了,昭襄王也不能把她怎么样。
    苏云卿最早就是在并州发展起来的,那个时候她尚且不是并州牧,那个时候她还颠颠的跟在贾诩后面学习,因而当时很多事情贾诩都是用的并州和凉州举例,反正他对这两地方也熟悉嘛。
    苏云卿不知道自己的想法靠谱不靠谱,但贾诩是一定靠谱的,所以……虽然有些冒险,贾诩当年对她说起的时候也说这实在不是什么稳妥安全的办法,可苏云卿却觉得她可以试试。
    赵国这次派来的并不是什么名将,苏云卿觉得赵王聪明点就该用廉颇李牧之类的去对付白起啊,可赵王却因为之前撤换廉颇的面子问题而不愿意重新起用廉颇,李牧还守在边境,于是最后派来的自然不是什么等级太高的将领。
    如果派来的是廉颇李牧这样的人,苏云卿肯定不敢这么玩,可这两人都没来,那么为什么不浪一把呢?
    然而浪的太过分的后果就是,她只能跟在白起的身边了_(:зゝ∠)_
    【……知道后悔了?】
    苏云卿想了想却摇头道:“不,谈不上后悔,就算我这次不这么做,大王也会用其他理由把我留下来的。”
    不然怎么分白起的功劳呢?
    单独领兵一支听起来是挺好,但实际上那两路是做辅助的,白起这一路才是真正攻打邯郸的。
    其他地方打的再多也不如打下邯郸一地。
    昭襄王显然明白这一点,因此他把苏云卿留在了白起的身边。
    苏云卿自然知道昭襄王的意思,她也确实会顺着这个意思去做,这不仅仅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白起。
    如今昭襄王便已经想着要找个人制衡白起了,如果苏云卿做不好,那么昭襄王无奈之下就只能选择杀了。
    历史上昭襄王要杀白起,恐怕不仅仅是因为白起不顺从他的意思发动邯郸之战,也不仅仅是因为范雎在昭襄王的身边说坏话,白起本身功劳太高又一枝独秀大概也是原因之一。
    所以说,如果苏云卿能够制衡白起,那对白起而言反而是一点好事。
    苏云卿不知道白起自己是否明白,但只看白起这段时间对她的态度来说,显然白起并非一无所觉。
    赵国如今刚刚经历了长平的大败,国内一时之间还真缓不过气来,再加上先防守没效果,后进攻输的更惨,最后派援军还全军覆没了,赵王此时已经怂了。
    在赵王看来,秦国想要上党就都给他吧,反正上党本来就不是赵国的,给出去赵国也没损失,至于说秦王的怒火怎么平息的问题……
    要知道这时候秦国的压力也一定很大,那么只要赵国表现的乖顺一点,该割地的割地,该送钱财的送钱财,满足了昭襄王的要求又让他有个台阶可下,那么这事也就解决了。
    到时候休养生息几年,赵国依旧是那个强大的赵国。
    赵王的想法很美好,可惜却太过时了,他根本没有意识到天下大势在走向哪一个方向,赵王的思维还停留在春秋时期群雄争霸的时候呢,而此时,天下大势却已经在要求统一了。
    昭襄王显然不同,他清楚的知道自己想要做什么,他从一开始打的就是灭国之战。
    一个态度明确且坚决,并且为此准备充足,一个稀里糊涂,还想着要退一步和平解决……两国在高层上就已经显示出了非常鲜明的对比。
    在其他方面就更是如此了,至少直到秦军一路高歌凯旋的占领了武安太原等地的时候,赵王想的不是秦军要来灭他的国,而是赶紧派人去找秦国求和!
    这种时候便有人出主意说,秦国丞相范雎向来与白起不和,这种时候去找范雎,让他说动昭襄王自然就最好了。
    赵王采纳了这个建议,让人携带重金去秦国求见范雎。
    那赵国的使者到了秦国之后金钱开道果然得到了拜访范雎的机会,在面对范雎的时候这使者可就不谈钱了,他和白起谈利益。
    比如……
    此时秦国和赵国的伤亡都很大,如果这场战争能停下来,那对两家都是一件好事嘛,而能够促成赵国割地求和这件事的范雎显然也就成了大功臣了呀。
    再比如……
    如果范雎不阻止白起,真的让白起攻破邯郸,那么以后范雎的日子恐怕就要不好过了哟,白起一定会给你小鞋穿哒!
    还比如……
    虽然现在是攻破邯郸的好时机,但秦国国内就真的没有压力吗?秦国为了支撑这场战争完全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