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综剑三]武安天下-第1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当年他也只是想做个混吃等死的公子而已,如今能做秦王已经很难得啦,不过他本事不够,这些年他自己也清楚这一点,昭襄王也曾对他说要他不要任性干预国事,尤其是当很多人反对的时候千万不能固执己见,因为如果出现这种情况,显然就是嬴柱自己错了。
事实上嬴柱根本不需要这样的教导,这些年他已经很习惯听从别人的意见了,虽然有时候还是会觉得不甘心,觉得憋屈,可他想想如果真的把事情堆到他面前,他自己好像也解决不了……算了吧,继续混吃等死好了。
于是嬴柱真的就那么混吃等死下去了。
嬴柱自己都不介意的事情苏云卿当然就更不会介意了,更何况,她也确实希望嬴柱如此。
如果嬴柱这种智商的在她身后瞎指挥,那苏云卿才要憋屈呢。
毕竟以前昭襄王指挥那是真有本事的,无论怎么说事情总是能办成,因此苏云卿虽然最后与昭襄王闹得有些不愉快,但她本人倒是不介意的。
昭襄王只是做了一个国君该做的事情而已,且他能够容忍苏云卿,仅仅只是罢官压制,这已经可以说是很客气了。
至少在苏云卿看来,这件事你可以说昭襄王小心眼,也可以说他这里不好那里不对,你甚至可以在任何地方挑刺,可那又如何呢?
在苏云卿看来,昭襄王已经体现并且展示了一代英主的气度和风范。
这一点,换了其他人恐怕不一定能够做到。
如果要评价的话,苏云卿得说,他是一位极为优秀的国君。
至于说现在的嬴柱,自然,嬴柱远远比不上昭襄王,昭襄王可以让苏云卿退步,嬴柱不行。
可嬴柱真的一无是处吗?
从昭襄王去世到嬴柱继位再直到现在,秦国没有出现任何的内乱,一切的交接虽有波动但总体平稳完成。
你当然可以说这是苏云卿和子楚的功劳,嬴柱根本什么事都没有做!
……可对于嬴柱来说,不做事,不搀和,不以自己的意见强加他人,这就已经做的非常好了。
毕竟他才是秦王,无论他是否有能力,他做任何事都名正言顺,包括去干涉很多事情。
但他没有,他放权放的比任何人都果断。
从这一点来说,嬴柱大概也算得上是一个不错的国君,即便并不优秀,更无法与昭襄王那样的一代雄主相比,可他确实做得很不错了。
说实在话,苏云卿并不讨厌与嬴柱共事。
可现实不会因为苏云卿的讨厌不讨厌而改变,临近年底的时候嬴柱的身体更差了,可他到底撑过了这一年,然后在第二年改元,正式开始做秦王。
可嬴柱的秦王只当了三天,是的,仅仅只有三天,在正式改元三天之后嬴柱没撑住去见昭襄王了。
苏云卿知道这件事情比任何人都快,应该说嬴柱死的时候她就在场,虽然是在外间与华阳夫人坐在一起。
嬴柱有些话要与子楚私下说,其他人自然不好打扰。
只是……
苏云卿看着华阳夫人,她一直很得嬴柱的宠爱,苏云卿得承认,直到现在华阳夫人依旧很美,此时华阳夫人美丽的脸上一片哀戚。
这是自然的,即便嬴柱死后便是子楚继位,到时候以华阳夫人与子楚的关系她理所当然的要被封为尊贵的太后,且得到所有人的尊重,从此以后她再也不用为争宠操心,再也不用担心年老色衰,紧接着便色衰而爱驰了。
但那又如何呢?她的丈夫要死了,从此以后无论她如何尊贵,都只能是孤身一人了。
苏云卿没有开口安慰,她也不知道该安慰些什么,这种时候说什么不要太伤心之类的话未免太过虚伪。
就在这时候,子楚从里面走了出来,华阳夫人立刻抬头看向他。
子楚对着华阳夫人微微摇头:“父亲已经……”
后面的话不用再说,所有人都已经明白了他的意思。
此时的苏云卿听到了系统的声音。
【苏云卿,你知道的,你的战争开始了。】
……我知道。
苏云卿看向子楚,子楚此时正看着华阳夫人,但苏云卿却清楚的知道,一切都已经结束。
从嬴柱死去的那一刻起,她和子楚之间就必然要开始交手了。
但,那又如何呢?
第134章 城门杀手王太后
苏云卿知道,嬴柱死了,而子楚绝不是一个愿意像嬴柱那样轻易放权的国君。
但不管怎么说,秦国还是维持了表面上的平静,嬴柱死后为秦孝文王,接下来就是子楚继位,而苏云卿和华阳夫人自然是双双封王太后,不过一个称华阳太后,一个称夏太后。
虽然秦国刚死了一个国君还不到一年就又死了一个,不由的就会让人有些不太好的想法。
但在秦国乱七八糟的话是不能随便说的,有些不合适的话说了是要担责任的,因此虽然这事看起来确实不怎么好,可秦国国内并没有人敢直言说些不合时宜的话。
但秦国不说不代表其他国家也不说,尤其是秦国接连灭了赵国和韩国,又灭了周王室,这做的每一件事情在其他各国看来都不是什么值得赞扬的,尤其是秦灭东周,这真是要被其他国家指着骂的。
于是就在子楚继位不到三个月,魏国联合了齐国燕国以及南面的楚国,一起攻打秦国。
至于说总指挥的人选,自然是门客遍天下的信陵君了。
倒是这次苏云卿听着理由有些好笑,四国联合攻秦的理由居然是要帮助韩国和赵国复国。
……扯淡呢这是!
当然,不是说复国不可能,当年燕国被齐国灭国三年,齐国又被燕国灭国五年,最后不都复国成功了么?
复国这种事,一有能力二有机会,没什么做不到的。
只是苏云卿可不认为四国联合攻秦真的是为了帮助赵国和韩国复国,如果各国之间真的这么亲如一家的话,当初赵国被灭的时候怎么不见有人立刻出兵?韩国被秦国攻打的时候魏王怎么还要犹豫?
所以说,苏云卿很清楚所谓的复国不过是个挂在嘴巴上的空口号罢了。
但这个口号喊的十分好听,非常能够刺激和调动原本赵国韩国军民们的斗志,也很容易激起他们与秦国的矛盾。
对于这种事子楚当然不可能自己一个人就决定了,他很快召集大家一起开会讨论。
事实上这种情况也就只有两个选择,战或者和,若战,怎么战?能不能赢?如果不能赢又该怎么办?这都是问题。
至于说和谈……想也知道和谈必然要付出代价,金银美人,城池土地,这些东西绝不会少,只看对方开多高的价码罢了。
苏云卿只是听着子楚与其他人商议,并没有贸然开口,事实上苏云卿很清楚,现在她怎么想是一回事,子楚怎么想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事实上这件事无论是战事和都不算错。
虽然说和谈是割地求和,但如果真的打起来,四国联合秦国还真打不过,齐国燕国也就算了,可魏国楚国也搀和进来的话就不好说了。
尤其是楚国地域广阔实力强大,可以说是现在除了秦国之外最为强大的一个国家。
这不是秦国喊一句不要怂就是干然后就能上去打架的事情。
因此其实不仅子楚自己拿不定主意,其实所有的臣下都拿不定主意,有人说战有人说和,双方各执一词吵得不可开交。
子楚不由的揉了揉眉心,他刚想说什么就突然发现了一个问题。
这朝堂上确实吵的不可开交,但实际上真正有权力有能力帮他做出决定或者影响他决定的人一个都没有说话。
丞相蔡泽没有说话,吕不韦没有说话,苏云卿就更没说话了。
子楚想了想先对蔡泽开口了:“丞相以为如何呢?”
蔡泽似乎早有准备,他没有直接回答子楚的问题,而是说道:“大王何不问问其他人的意见?”
子楚一愣,心说我这不正在问吗?
可紧接着子楚便听到蔡泽说道:“单纯的朝堂争论毫无意义,大王为何不问问李牧蒙骜两位将军,问问吕不韦大人甚至是太后的意见呢?”
蔡泽这话让子楚眼前一亮,对呀!他听着群臣吵再多有什么用?这些人知道的还不如他多,更不如现在身在原韩国的李牧和驻守秦燕边境的蒙骜更清楚局势。
至于说吕不韦……自从子楚做了秦王之后,为了报答吕不韦当年在邯郸的恩情,子楚对他非常好,官位爵位都升了一大截。
如今蒙骜和李牧不在,子楚便询问吕不韦和苏云卿的意见。
首先开口的是吕不韦,他想了想说道:“打仗的事情我不是很懂,但总体说起来比的是军队的实力和国家的力量,秦国这些年未有大战,之前灭韩也不过是小试身手,如今国内可以说是钱粮充足,单以此而论,足够支持战争。”
吕不韦的话顿时就给了子楚信心,他脸上的表情轻松了一点:“那么其他方面呢?”
在子楚看来,如果钱粮不用担心的话,其他方面就更不用担心了,秦军善战天下皆知,再加上秦国的军功爵位制度,这些年国家没有打大的战争,可以说国内的民众都憋着一股劲呢。
毕竟不打仗就不能上战场立功,没有了这个机会,普通百姓想要当官封爵就太难了,只有战争才是他们的机会。
这也是其他国家的百姓不愿意打仗,但秦国的百姓却闻战而喜的原因。
因为立功的机会来了。
也因为这个,子楚对秦国的军队很有信心,不过他并没有妄下论断,毕竟他在这方面也只是一知半解,这一点他也清楚自己的水平,让他纸上谈兵尚可,若是直接决定这种大的战争胜负那他还太嫩了一点。
子楚无法决断,但他知道有人能够帮他决断,子楚不由的就看向坐在他身侧的苏云卿。
以前嬴柱上朝的时候苏云卿是坐在嬴柱的下手的,但此时王座上的换成了子楚,苏云卿再往下坐就有些不合适了,哪怕子楚是秦王也不行。
……毕竟你见过秦王给太后问好行礼,可曾见过太后见了秦王要行礼问好的规定?
但苏云卿也不想居于子楚之上,她向来不在意这写,比起面子上有个好看的位置,苏云卿更愿意在这种时候与子楚维持一个更加友好亲密的关系。
毕竟她并不想给秦国内部带来动乱,因此无论她想要做什么都必须在维持表面的平稳这种条件下进行。
这么算起来,子楚的好感度就十分重要了。
因此苏云卿当初很体贴的表示,既然她坐在更低的位置上不合适的话,便在子楚身侧给她加个位置吧,她既不去占子楚的位置,也不想在朝堂上居于子楚之上。
苏云卿还记得当初她提出这件事情的时候,子楚盯着她看了好几秒,最后一笑,将这事应了下来。
此时子楚向苏云卿询问意见,苏云卿便知道她不该沉默了,当然,她听了这么久各方面是个什么想法也大概都摸准了,尤其是子楚的。
……值得高兴的是,无论子楚是否意识到这一点,但他心中偏向的那一个和苏云卿是一样的。
“当然要打,甚至不仅仅是应战,我们可以做的事情还有更多。”
苏云卿开口就让人意想不到,之前有人说不能和谈也不过是提出和谈的话,金银城池都是最基本的东西,东方诸国此次的目的就是削弱秦国,他们一定会提出更加过分的要求来。
他们是为了不答应这些要求才一定要打的。
可苏云卿这话听起来怎么觉得有点不一样?
眼见着有人要说话,苏云卿抬手微微下压,示意他们先闭嘴,然后自己对子楚说道:“我的意见是先战后和,以战迫和。”
以战迫和,这实在是一个大胆的建议,下面顿时就有人要驳斥,毕竟战争不是儿戏,一旦打起来了怎么可能说停就停,到时候根本收不住手,那秦国不就完蛋了?
当然,这是主和派的想法,可惜苏云卿的提出的观点在主战派那里也不讨好,毕竟打都打了,打仗哪能畏畏缩缩?显然苏云卿所谓的先战后和,以战迫和是要求战争有度,将战争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这也就意味着他们不能放开手去打。
这打仗畏畏缩缩有所顾虑士气首先就弱了一半,更何况现在四国联合,单纯从实力对比来说是秦国更弱一些,都这时候了如果士气还比不过人家,那还打什么打啊!
因此苏云卿这话不管是主战的还是主和的都要反驳,眼见着要开口吵起来,蔡泽在所有人开口之前当机立断道:“太后可否说的更详细一点?”
蔡泽一说话,其他人便只能先憋着了,他们总不好在蔡泽这个丞相与苏云卿这个太后交谈的时候上去吵吵嚷嚷的,那也太没规矩了。
苏云卿看了蔡泽一眼当然也知道他这不是质疑而是好意,她也确实需要把这件事情说的更加清楚一点。
苏云卿只提了一个问题:“如果开战,我是说全面开战,秦国能赢吗?”
当然不能。
事实上秦国的军队,后勤,各方面全都没问题,打仗的钱粮和军队都是充足的,可这不代表秦国能打赢,因为这话只是相对来说的。
秦国一国之力怎么也比不过四国联合啊,其他不说,就说楚国和魏国联合起来就已经足够对秦国造成威胁了。
因此如果单纯的硬拼到底肯定是打不赢的,甚至还损失惨重。
“如果我们输了,各国会提出什么样的条件?”
不用说也知道,肯定会比现在还要苛刻的多,最好是把秦国赶回函谷关里去。
所以说,直接上去撸袖子就干是肯定不行的,人做事得考虑后果啊。
但如果直接和谈呢?
那似乎也没比打输了好多少,区别在于打输了既消耗了敌人又消耗了自己,然后给出大量的赔偿,直接求和就是敌人和自己都没有损失,然后给出大量的赔偿。
苏云卿并不觉得这里面能有多大的差别,反正从糟糕程度来说都是一样的糟糕。
好吧,实际上直接求和比打了之后再求和还要糟糕一点,毕竟从心态上来讲打了一架那是大家撕了一场,以秦国的实力就算打输了对面也肯定不好过,不过就是个两败俱伤的结局而已,那么谈条件的时候至少会有所收敛。
直接求和就不同了,人家顿时就觉得只要一合纵秦国立刻就害怕了,甚至觉得秦国是个软蛋好揉捏,再加上他们自己的力量无损,自信心恐怕还要更足一点,在这种情况下会对秦国提出怎样的条件都不会太让人意外。
因此苏云卿的办法实际上是个折中的办法,该打就打,但打的要有度,既要展现实力,又不能损耗太大,更加不能发展成全面战争。
然后以战争所取得的战果作为条件和筹码,到时候秦国确实是要付出一些代价,但这代价将完全可以被接受,也不会给秦国带来多大的损失。
只是如果要这样做,怎么打,打到什么程度,那就实在是一个技术活儿了,一般人还真干不来。
打的轻了,东方四国肯定不痛不痒不理睬,打的重了大家都红了眼直接发展成全面战争了,那也太冤枉了呀。
子楚想想也觉得是这样,苏云卿的办法听起来似乎挺美好,比单纯的战又或者和更加适合现在的情况,但这其中的操作难度却高了不知道多少倍,甚至这不仅仅是在考验后方的决策指挥之人,更是在考验前线的将领。
毕竟再好的计划终归是要靠人去执行的,而这些走在执行第一线的人直接决定了计划的成败。
计划再好,若是交给一堆猪队友去办,估计也不比馊主意好多少。
因此苏云卿想了想给子楚提了几条建议,首先是全面备战,虽然他们不打算打全面战争,但战争的准备一定要做好,万一出现意外情况也能够立即进行应对不至于当场懵逼束手无策。
另外就是立刻给李牧蒙骜两人增兵。
“换将倒是不必,以两位将军之能足够担当此任,只是增兵却十分有必要,尤其是李牧那里,必须派遣重兵,直面魏国可不是什么轻松的事情。”
尤其是现在各国大军齐集魏国,因此李牧那一边就更让人担心了,唯一叫人安心的是李牧向来稳重,且本身以善守闻名,此时他那里既然没有什么坏消息传过来,自然是情况还好。
……毕竟李牧是个实在人,尤其是在打仗的事情上更不马虎,从来不玩什么报喜不报忧又或者虚报假报的事情,前线的情况无论好坏他都会上报,然后附上自己的应对与想法,交由上级决定。
但苏云卿知道,李牧那里的平静只是暂时的,现在平静不过是因为还没有正式开战罢了,想必就算她不提这事,很快李牧要求增兵的书信也会送到咸阳来的。
只是……
“无论如何国内不可放松,虽说是以战迫和适合而止,但我希望所有人都做好全面开战,拼死一战的准备,赵国的前车之鉴不远。”
当年赵国接手了上党就知道一定会与秦国有一战,但赵国只把这当做普通的土地城池之争,最开始的时候虽然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