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红楼之长房大爷传-第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要不要去出个头,揽了这个差事来,或许能更近一步。至于得罪了四王八公之流,他并不放在心上,这几家如今也就是靠祖上的功劳撑门面了,从上到下不剩几个还有实权的,无所谓得罪不得罪,反正他们也报复不了。
宁珊打定了主意,便要多了解些情况才好,因此叫人去找贾琏,让他择日来家里,借着给贾赦请安的名头,糊弄他多套出些户部的情况来。贾琏此人大本事没有,小事儿上却挺精明,尤其擅长察言观色,跟户部中下层领导相处的挺顺利的,最擅长打听些有的没的,而更妙的是,他嘴不紧,脑子也不特别精明,忽悠他远比忽悠其他人来的快和安全。宁珊打算从他那里入手,详细了解一下各家各户都欠银几何,主要都是那些人欠的多,有没有还的意思和能力,如果欠银的人家真穷的家徒四壁了,他就是去催债也催不出什么来,还容易摊上恶名。
何况,他也得先弄清楚贾家有没有欠款,如果真去收债,第一户就是荣国府,他该怎么要出银子来也是个问题呢。跟他们家闹腾了两回,关系早就交恶了,宁珊相信,若是有机会给他使绊子,荣国府肯定会不遗余力。
第17章 户部收款
相对的,宁珊对荣国府下手也毫不迟疑。
自打从贾琏那里套出话来,知道欠国库银子的多半是他不预备相交的人家,宁珊就积极主动请缨起来,皇上固然忌惮他,却极其乐意这种烫手的差事有人分担,故而宁珊一请就准了,二话没说把他平调到户部做了郎中,宁珊估摸着,收款这事儿要是做的好了,那倒台的户部侍郎就是他的囊中之物了。何况还能顺理成章要些兵来使唤,当将军的,最怕就是离军营、兵权太远太久了,饶是有大将之材,手下没有得用的兵也施展不开,宁家是从武起家的,宁珊自己也是靠战争立稳脚跟的,怎么说也比从科举出身爬的要快一些。何况,宁珊现在也没心思去科举入仕,这本是隋炀帝弄出来的制度,他前世就对这位心存芥蒂,如今也不大乐意走他制定的路子,去跟寒门士子们争名额。世家出身自有世家的优势,他何必舍近而求远呢。勋贵和清流之间自有一道界线,互相看不上眼,他也没必要让自己去看清流的白眼。
何况,他离了兵部的职位,贾赦就好谋划得多了,他本来就顶着一等奖军的虚衔一二十年了,如今从兵部入手谋个缺儿来,比从其他地方快,又有好听的理由。吏部尚书就快告老了,也乐意与人方便,好给自己多谋几条后路,何况贾赦谋的也不是多高的位置,只要是实缺儿他都肯干,三品往上的要自己拼搏,那五六品的小官还是容易得紧的,没多久,他就跟二儿子贾琏一样,谋划了一个主事,更因为上头的员外郎没多久就下台了,他顺风顺水就升了一级,成了从五品的兵部员外郎,每天也没什么大差事,不过是去下面整理些文书,帮着点个卯罢了,轻松得很,最关键是可以跟贾政嘚瑟了:“你一个员外郎坐了一二十年,我还当是多难办的差事了,也不过如此么!”这是跟着宁珊上门收欠款的贾赦见着贾政的第一句话,当场把他噎了个半死。
宁珊自调去了户部,不出两个月皇上便下旨追收欠款,欠的少的一次还清,欠的多的可以分批还。宁珊自家的欠银不过才几千两,还是当初宁老太爷见大家都朝国库借银子,怕不合群,随大流借了三千两,宁珊还没回京前,宁老太君就打发人回京上缴了。只不过那时候仍是太上皇当政,收到的钱,太上皇都放进自己私库中了,没留给下一任。皇上为此老大的不乐意,但是也没奈何,毕竟那时候,他可没想到自己能当上皇帝。
人就是这样永远不知足,早年不得宠的时候,他觉得自己一个郡王衔就是顶天儿了;后来义忠亲王坏了事,他觉得自己身为年长皇子,能奢望一下亲王的爵位;在后面,大皇子母家倒了,三五皇子失宠了,太上皇身子不好,一下子病倒不得不退位了,他捡便宜成了新皇,越发胃口大开,权利要,钱也要,铁了心要把皇位坐稳坐牢。太上皇临朝多年,权力欲望比谁都重,不然也不至于跟最器重宠爱的儿子闹得兵戎相见,如今这个从没看上眼的四儿子跟他虎口夺食,他会松才怪呢。
宁珊也知道追欠款这活儿容易得罪太上皇,因此一开始没朝他的心腹们下手,找的都是要面子的清流一党,这些人多半都跟宁老太爷一个心思,怕不借款显得不合群,才随大流借了些,却都不多,圣旨一下多半就准备好了,更有急于讨好新皇的,直接就送给户部了。一个个的,都很是识时务,太上皇也不好发作什么,毕竟人家还银子都是还到国库里去的,没人送给新皇当私房。除了林家那几十万两,新皇至今的私库还是当皇子的时候攒下的,还没林家的私房厚呢。
惦记着林家家产的新皇没多久便暗示宁珊该朝勋贵们下手收银子了,宁珊了然,第一个就上了荣国府,毕竟不久前才清点过,二房太太都是上百万的私房,正该归还国库呢。至于这钱本来应该是林家的,反正现在也说不清了,爱谁谁的,拿到手就是新皇的。
宁珊从贾赦、贾政二人那里推断出了太上皇和当今的做派,一个死要面子,一个只要里子,两者都还算好对付,最怕就是里子面子都要的那种人,比如假正经二老爷,是最膈应人的。太上皇如今一心要维持权利,新皇则两眼放光盯着银子,暂时还能和平共处。宁珊要的就是这二位还和谐的时候尽早升上一两级,等跨过三品这条鸿沟,便是太上皇和新皇两个也不能折腾的太狠了,如今他这个郎中掉在四品和从三品之间,着实有些身不由己,许多能力都发挥不开,总是束手束脚的,日子一久,宁珊也有些厌烦了。
宁珊上门也不跟贾政废话,直截了当给他摆事实讲道理:“前些日子彻查林家财产一事,贵府有多少家底儿,户部是尽知的,左右你拿来修省亲别院也是做给皇家看,不如直接把银子上交给皇上,你自己琢磨着,哪个更快又简明了当的。”贾政此人最是自私,跟那偏心他的贾史氏非常相似,只要自己能得好处,他才不管别人呢。左右林家的钱都过了明路了,是托后宫那越来越不受宠的女儿求到皇上面前,还是自己拿着银票去面圣更容易留下深刻印象,长脑子的都知道该怎么选。政二老爷自诩聪慧过人,当然不会选错边。
宁珊抿嘴一笑,他本来也不乐意跟群妇道人家掰扯,而傻爹在她家受的气怎么也得出了,与其留着林家的银子给他们糟蹋了去后宫壮脸面,还不如直接上交国库,一来让他们在勋贵中间当那出头的椽子,方便后面催款,得罪人的事儿让他们做了,宁珊只管得方便;二来也替傻爹出一口气,如今傻爹心心念念着就是要让二房脸上无光,这笔银子一交,他倒要看看他们还拿什么来修省亲别院。也正好瞧瞧,在史太君眼里,儿子和孙女哪个更重要些,或者再明确一点儿,看看在她心里,到底谁最符合她的利益。知道了哪疼儿,才好冲着哪里下手。傻爹给他们欺负了这些年,这点儿回报连利息都算不上。宁珊做人有些护短,这也是世家子弟的通病,家族重于皇权,如今他既然认了傻爹,便不是一个姓的,也是自己的人了,他自然是要护着自己人的。
果然不出宁珊所料,史太君都没犹豫多久就果断选了儿子。有个做后妃的孙女是风光,可也就是名声好听些,实际利益沾不上手。毕竟只听说个给后妃的亲娘提敕命的,没听过荫及祖母的,何况就算当祖母的也有提封,她本来就是国公夫人了,还能提到哪里去?难不成弄给异姓王太妃当当?她可没老糊涂到那个份儿上。既然她沾不着好处,何必硬充这个大头,不如实实惠惠的给小儿子换回官位来。至于交了钱就能官复原职,甚至更进一步,这纯属荣国府的自我幻想,宁珊可没跟他们保证时候,他只是一不小心忘记提醒政二老爷,他被皇上撸了的同时还顺带着永不录用了而已。
跟贾母一个心思的还有大贾王氏,相公算什么,儿女才是第一位的,她给女儿修了省亲园子,让她重回妃位,自己作为妃子生母自然有她的好处,反而是贾政,这么多年没能让她夫荣妻贵过,她凭什么把银子花到他身上去。只是她一个人拧不过人家一条心的母子俩,这钱她想不拿都不行。宁珊就是一早想到让他们窝里斗,才好自己省事儿的,如今见贾政弄出银子来不舍得交给他,硬要自己上书给皇上归还欠款,也不强求,跟户部打了个招呼,就让贾政自己出面去了。
那贾政空有大志向,这个瞧不起,那个看不上的,其实肚子的墨水不必贾赦多多少,而且他还没有贾赦识时务,在工部蹲了这么些年,人脉没攒到不说,连正事儿都没干过许多,写个折子还得请清客帮着撰写好了,自己再誊抄一边,且格式还不见得符合要求。新皇看在八十万两的份儿上没跟他计较,只是提醒他剩下的也尽快凑齐,贾府一共欠了国库一百五十万两,如今才还了一半还是不算利息的,至于好处,把那句永不叙用抹了就算抵了。贾政万万料不到当今耍这种无赖,也是才想起自己除了丢官去职还有个永不叙用的大帽子,如今被打击得一下子蔫了很多,心疼的贾史氏窝在家里没少暗骂,却也无可奈何。
奈何不了新皇,还有个替新皇做事忽悠贾政出头的宁珊在呢,这个总是可以收拾一番的。贾史氏横眉立目命令贾赦滚回家来,贾赦置之不理,不到休沐绝不肯请假,回去请安也是光棍一个去,独身一人回,坚决不给贾史氏欺负他宝贝大儿子的机会。宁珊这阵子忙于回收欠款,也没去过问傻爹的行动,反正贾史氏怎么折腾傻爹的,他都给她攒着,只等将来报复到她心爱的小儿子头上。
荣国府上缴欠款一事被人为宣传扩大了几倍,在勋贵之中很是惹出了一番怨怼。但凡是勋贵,家中都有纨绔不肖的子弟,养活这种人最是费银子。因此家家都有欠款,只是数目不同罢了。荣国府带头一还钱,顿时打破了勋贵们联手耍赖的现状,让他们没法再去找太上皇哭穷。太上皇固然愿意新皇不得勋贵们的人心,好方便他继续独揽大权,但是实打实的银子,太上皇也爱看呐!自从看了新皇统计给他的数目,知道这些年活活被借出去了一个国库,太上皇的心也是在滴血的。尤其是许多人家已经开始修建省亲园子了,一想到他的所谓心腹都是挥霍着他的银子潇洒度日了,太上皇前所未有的希望新皇能把他们狠狠收拾一番,只要不动摇他的绝对地位就可以。
第18章 催款行动
宁珊可不管犯了众怒的荣国府要怎样应付,反正有人打了头阵,后面必然就有抗不下去动摇了的,首当其冲就是跟荣国府一脉相连的宁国府,简称东府或者宁府的。宁珊对后一个称呼咬牙切齿许久了,该因京中盛传,宁国府里只有门口的石狮子是干净的,为此,他深恨这个跟他家有相同称呼的人家,就算只是其中之一也忍不了。
偏偏傻爹跟这家的老太爷,名唤贾敬的乙卯科前进士,现道士关系不错,知道儿子收款不易,主动跑去观里跟敬大老爷打好招呼,让他不要妨碍自家大儿子的仕途。贾敬方外之人,连自己的仕途都不放在心上,哪里会管影不影响贾赦的儿子。贾赦遂毫无下限的改变政策,忽悠道:“欠款关乎国运,敬大哥哥你府上不还钱,就是在败坏朝廷的气运,你说朝廷都没气运了,你还指望得道飞升,有可能么?”
贾敬不理俗物,却很看重自己的修行,一听说家里欠款影响他白日飞升,顿时恼了,厉声叫来儿子,承袭三等奖军爵位,名唤贾珍的,喝令他即日换钱,而且只许多不许少。贾珍整日里挥霍无度,哪里愿意把手里的银子送出去,因此百般的辩解哭穷。贾敬不理,他只要功德圆满,早日飞升,家里后代们过不过得下去跟他有什么关系,因此赏了贾珍一顿棍棒,打的他不得不交出印鉴,贾敬修道多年却也没忘了折子的格式,提笔一挥而就,扣上儿子的印鉴,就扔给贾赦,让他送到户部去通知收款。贾赦嘿嘿一笑,奉承了一番贾敬,祝福他早日修成正果,都没顺道把贾珍送回府里,就揣着折子去跟大儿子讨奖励了。
贾赦一脸得意洋洋的坐等宁珊夸奖,宁珊当然不会视若无睹,傻爹偶尔还是能做些好事儿的,如今四王八公的利益集团里一下子就出了两个叛徒,对于后边的追债活动有相当重要的意义,他当然不会吝啬那点儿口水好好表扬傻爹一番,若是他能再接再励的继续忽悠,他且乐于省心呢。
贾赦属于顺毛驴的典型,跟小孩儿一样,要有夸奖有重视才肯出力气,宁珊狠夸了他一通之后,转天儿就去交好的纨绔东平郡王家里游说了一通,没多久就拿着四十万两出来了。这也多亏了东平郡王家属于欠款较少的一批,换成南安郡王,他一准儿要不出来一锭银子。至于跟老太太贾史氏交好的那几家,俱都不买贾赦的面子,倒是北静郡王府的当家人很识时务,悄没声儿的就把欠款分批还清了,既不招上面的眼,又不在勋贵里拉仇恨,难得的聪明人。
一门双侯的史家虽然是贾史氏的娘家,两个侯爷却并不都听她的,跟贾史氏一边来往较多的是老二保龄侯,老三则是靖忠侯,跟宁珊一样,实打实靠战功拼出来的侯爷,只是也被当今冷落着,暂时没有实缺。这靖忠侯当年因为争夺无后的大哥留下的保龄侯爵位,跟二哥闹翻了脸,两人之间的关系比贾赦和贾政还糟,属于当面都装看不见的那种。老二既然已经偏向了贾史氏和二房,老三为了跟他作对也要跟大房亲厚些。贾赦得了大儿子的夸奖,再接再励去忽悠靖忠侯,顺利从他手中拿到了分家比例应该偿还的三成。当年老二老三分家,老二袭了爵,自然拿大头,包括祖产在内分到了七成,老三却只得三成,这还是他们家没有庶子的结果,若是再多些人来分,他能得的就更少了。后来上了战场,自然狠狠发了一笔战争财,因此十几万两银子他一咬牙也能拿得出来,就是不知道老二那一房能不能舍得大出血了。
保龄侯必然不肯啊!他分家所得的是多,可也没多到眼都不眨就换出几十万两银子的,何况他一个虚爵侯爷,坐吃山空,没有多少进项,祖产祭田又是不能换钱的死物,他上哪里去还那么多钱去?而不还也不行了,老三上缴了欠银,他若不还,就是明晃晃的不给当今面子,不被记恨才怪呢。这么多年来他一直上下活动想候补谋缺儿,好不容易有点儿眉目了,若是坏在欠银上,他得悔死。一边暗骂荣国府跟三房都是祸害,一边心口滴血的上缴了欠银,保龄侯扭头就去找姑母告状,你的儿子和三侄子合起伙儿来坑人,你老还管不管了。
贾史氏早就管不动贾赦了,如今贾赦对她死了心,越发的连面子情都不肯做了。偏他之前做了几十年,一个愚孝的名声早已无比响亮,如今贾史氏想跟人说大儿子不孝,听的人都鄙视他:“纵容你家老二在荣禧堂一住一二十年,任由你一个老寡妇踩在头上搓扁揉圆这么久,还叫不孝?你还想怎么孝?要不要捧你上回天?”贾史氏第一次听到老闺蜜南安太妃委婉转述的意思,当即被气了个倒仰,喊了三四趟太医,吭吭唧唧又哭又闹的也没把铁了心的贾赦叫回来。
借着傻爹的光,宁珊很顺利的收回了四王八公家一小半的欠款,连同那四大家族,如今也只剩下一半还在负隅顽抗了,宁珊也没打算一次收齐,太能干了那小肚鸡肠的皇上又该小心眼了,何况钱供的那么足,他岂不是更有话语权了?在没有洗清太上皇心腹这个头衔之前,宁珊不准备让新皇过的太舒适。若是没事儿可做,他又惦记着折腾人了怎么办?先还个一半,顺利拿走户部侍郎的官服,剩下的慢慢来,总要整件事都在他手上完美解决,才能显出他的重要来,也让新皇知道他的能耐。便是再不甘,也只能用他,这才是宁珊想要的结果。
宁珊盘算着,如今清流一系的欠款也还的差不多了,剩下的勋贵们只需要朝骨头最硬的几家开了刀就好,当先第一集团就是被傻爹拆散了的四王八公,再其后就是什么四大家族了。剩下的小鱼小虾,以后慢慢算账,总归是先挑些显眼爱作死的杀鸡儆了猴,往后就只有越来越容易的。
四大家族如今最出息的是王家的当家人,名唤王子腾,也是武勋出身,凭着多年从军的经历,靠着剿匪之类的小功劳一步步升到了如今三品协领的位置,据说还是下任京营节度使的有力候选人之一。此人不比宁珊,从没上过战场,立下最大的功劳就是当初义忠亲王叛乱的时候临阵倒戈,让太上皇赢得了最终的胜利。此番功绩加上他的背景,妥妥被划分到了太上皇一党,深为新皇所不喜。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