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红楼之近距离围观-第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那尤二姐呢?”凤姐问道。
“奶。奶快别提了,那面团性子跟咱们家二姑娘不相上下。这一天天地,让人堵在屋里骂,就没敢出来说道说道。奴婢听说她们家那个三姐挺泼辣的一人,怎么这二姐会是这般性子?”平儿对着这尤二姐真真是又可怜又可叹的。
凤姐自是知道那尤二姐软性子。嘲讽地笑了笑。“平儿,你明天去让人请个太医来,就说我有些个不舒服。”
“奶。奶哪里不舒服?可是要紧?”平儿一听凤姐如此说,立马追问道。
“不妨事。”凤姐有些淡淡地说道。
第二天,早饭毕。府里管事婆子回过事后,便有太医过府为凤姐把脉。
当太医为凤姐把过脉后,凤姐又让人把尤二姐请了过来。
尤二姐进屋后,还不等她向凤姐行礼,便听凤姐说道:“妹妹快别多礼了,我看妹妹这两日气色不太好,正巧我这边请了太医来,也给妹妹看看”说毕,便让二姐坐到一旁椅子上,由太医诊起脉来。
此次来贾府的依然是原著中的胡太医,只见这位胡太医先是沉思,后又紧眉抚须。最后方说出了原文中经典的荒唐脉案。
‘咦,不对呀。那林家的李嬷嬷不是说这尤氏是有了身子的吗?这太医怎么没有怎么诊出来?难道是那李嬷嬷看错了?那也不能呀,那李嬷嬷好歹也是宫里出来的。这种事情怎么可能会看错。再说了,林妹妹也不是无的放矢的人呀。’凤姐面上不显,但心思却是转了好几圈。
“即如此,麻烦太医给我这妹妹开几副药了”。凤姐语气平平地说道。
凤姐心想,既然太医尚未诊出来,那么是不是可以。。。。不行,太医是自己请来的,又是在自己屋里把的脉。这将来要是滑了胎,自己在这里面又算什么呢。看来当下只有把事情挑明,才可脱身。早知道就不请太医过来了。
唉!既然已经决定留下这个孩子,那么多想也是无益。
反正来日方长,也不急于一时。孩子能不能活下来,就要看他自己的造化。但是尤二姐嘛,哼哼。
待太医离去后,尤二姐也准备起身离开。凤姐却抬手拦了下来。对平儿说道:“平儿,你让旺儿再去外面请个郎中来。”
平儿答应着出去了。尤二姐却有些发愣。凤姐见此,笑道:“妹妹不用怕,这倒也没什么。这只这太医并不是咱们府里惯用的。有些不托底罢了。”
片刻功夫,平儿又领了民间的郎中进来了,一番望闻问切。终是确认了尤二姐的脉相。
凤姐理了理心中的酸涩。先送尤二姐回房,又各处遣人去报喜。
接下来的数月时间,凤姐对尤二姐照顾的越发体贴,竟引得合府众人都暗暗的纳罕,背地里都说道:“他如何这等贤惠了?”
那二姐自得知有了身孕,又见凤姐,贾琏个个上心相待,连那秋桐如今也不在时时烦恼于她。倒也安心乐业的,自为得所。
数月后,尤二姐早产生下一子,后又因产后大出血而亡故。临终前,将孩子交于凤姐照顾。尤二姐逝后,贾琏虽有悲意,但也不过三五天就将尤二姐抛到脑后,仍是夜夜生歌。
凤姐连亲生的巧姐儿都无法时时看顾,再加上十分厌恶庶子及其亲娘,故而,当邢夫人提出要抱过去养在身边时,并未阻拦。至此后,贾琏的庶长子便交于邢夫人抚养。也正是因着幼时的情谊,当后来贾家犯事后,邢夫人虽吝啬,却应愿意抚养此子成人。而此子也在长大后,奉邢夫人以终老。
时间再转回来,黛玉就着林瑜派来的人,回了林家。姐弟二人都是喜欢清静少麻烦的人。所以中秋节过得虽是温馨却也简单。
节后不过一旬,林家为林瑜寻的教书先生也正式上岗了。这位先生姓李,原是扬州人士,在扬州时,就经常去林家的书屋。对林家,对林如海都是发自内心的尊重。后来朝廷又公布了‘标点符号’的运用和推广,让这位李先生对林如海更是推崇。辗转听到林家要为子嗣寻找教书先生。一面收拾行囊上京,一面又特意请了京城的故交好友为其上门自荐。
黛玉听说后,觉得这人很有诚意。想了想,便让林二管家带着人船南下郑重接了来。
也因此,来来回回小半年,林瑜小少爷终于结束了散养状态,正式进入学生生涯。
一日秋乏,黛玉无所事事地跟着嬷嬷奋斗在刺绣战线上。只见紫鹃快步走了进来。
“县君,贾家的二舅太太又出妖蛾子了。她让人把贤德妃省亲的大观园给抄了。现在满京城都传遍了。”紫鹃一口气说完,才发现有些渴。又回身去找茶壶。
“作的紧,死的快。这元春表姐是二舅母亲生的吗?这是坑死姑娘没商量的节奏呀。”黛玉在一边也惊讶极了。原以为蝴蝶了这么多,王夫人应该不会再抄大观园了,没想到还是抄了。
那园子里除了史湘云,可都是贾家二房的嫡系呀。你到底是猪对友呢,还是猪对友?
先不说皇妃省亲的园子,你一个五品官的老婆抄不抄的起。就说抄园子这事情本身的目的。你就是要打击敌人,也不能这么个打法呀。你亡子的遗孀和孙子,你的嫡幼子,你的外生女,还有养在你名下的庶女。你拿五个人的名声跟史湘云一个小丫头片子死磕,你是脑袋进水了吧。
对了,这可不只是五个人的事情,还有贾元春呢。省亲别院按理说是皇妃于宫外的私宅,在皇妃省亲后是要落锁关闭的。本身让这么一大家子住进去在当下就是不合规矩的事情,现在你又是抄园子,又是撵丫头的。那不是明着说,那里是个藏污纳垢之处。
那贾元春算什么?出淤泥而不染,还是同流合污之人。
黛玉真心想问王夫人,‘您是亲妈吗?亲妈都是这样坑孩子的吗?’
第63章
黛玉在林家听着实况转播,而史湘云却在贾家被迫接受直播。看着如狼似虎的嬷嬷媳妇们,翻箱倒柜。一种从未有过的屈辱感让史湘云嘴破了下唇,攥破了手心。长长的指甲也在一次用力时被折断。
‘自己还没嫁过来呢,自己还是你贾家请来的客人。尔等安敢如此?我史家虽没有出过娘娘,但也是一门双候。岂是你一五品小官之妇可以欺辱的?我史湘云虽然父母双亡,但我史家还立在那里呢。今日的事情,我记下了。’史湘云看着满屋的狼藉恨恨地想着。
这时的史湘云算是彻底放弃嫁给贾宝玉了,睛雯被撵了出去,还有那么多平日里交好的丫头都被打发出去。贾宝玉连声都不敢吱一下,却是让人心寒。这样的男人怎可托付终生。
湘云扪心自问,今天是丫头们,也许明天对上王夫人的就是她自己,她又能指望的上谁呢?老太太健在,王夫人就敢如此,她日老太太西去。自己可还有活路?年岁越长越大,老太太迟迟不提婚约一事。若再托下去,必生变故。
便是到最后,真的如愿成了亲,嫁给了宝玉。但婆婆磨磋媳妇的手段实在是太多太多了。做为一个大家小姐,那些手段,就是别人不说,自己也是知道的。得心意的媳妇都要时不时地被婆婆敲打,何况是她这种不得心意的呢。不但不得心意,娘家还不会给出头的媳妇,那之后的日子,她都不敢想象。
第二天,抄园子的事情,虽是传遍了京城内外,但却还是生生地瞒住了贾母。见此情况,史湘云也不能再说些什么。只能一边将此事暗暗记下。另一边打发人回史家。让史家的人知道这边的情况。必竟史家不只湘云一个姑娘,湘云若有了什么不好,必是要牵连下面的堂妹们的。
再一个,湘云婚事迟迟不办,也影响下面的堂妹们出门子。所以,史湘云便打发人回史家。虽然这并不是第一次打发人回史家,史家也不是没派过人来贾家催婚事。只是这次,史湘云的意思却并不是想让史家出头催婚事,而是接自己回府去,回史家。
‘既然守候已是无望,那么就转身离开’。史湘云站在自己院门前遥遥地望着宝玉的院子,坚定地说着。
三天后,史家接走了史湘云。一个月后,史家便下了帖子邀请亲朋好友参加史家大姑娘湘云的订婚仪式。如此雷厉风行,却生生打了贾母的脸。贾母不反省自己的不是,倒是先埋怨史家的无信被契。
所以,各类同人文中,最经典的桥段出现了。那就是贾母病了,思念黛玉,派人来林家接黛玉过府小住。也因此黛玉接到消息后,收拾了一番便去了贾府。
贾母的院子,不知是秋末冬初还是怎地,越发的萧瑟了。院中廊下的鹦鹉也是蔫蔫的,北风轻轻吹起落叶,像是要带走最后一份活力。
叹了口气,快步顺着掀起的门帘进了屋子。转过正厅,一眼便看见了东暖阁小炕上的贾母。落漠的双眼,满头银丝,整个一空守老人形象。正满心伤感时,便看见了一边跪坐着捶腿的鸳鸯。直接把黛玉仅有的一点小资忧伤给弄没了。
切,自己是脑子透逗了吧。刚才想什么呢。就这小日子过得,还落漠,还空守呢。这老太太估计是被史湘云的订亲给刺激到了。说是生病,不过是自己堵气罢了。
不过,说实在话,这贾老太太也实在是有些过份了。原书中的黛玉就是这么生生被托死的。若是原书中,黛玉与宝玉早早定下婚约,是不是黛玉的敏感多思就会少一些?如果黛玉也有史家这个本家,是不是在事情有变的时候,也可以洒脱地离开?唉!无论如何,那些都是假设了。
现在,史湘云离开了,另订亲事了。贾母生气了,郁闷了。可您老也不想想,这史湘云都多大了。虽是两家私下里说定了,可总这么托着也不是个事呀。您老耽误的可是史氏一族的姑娘呀。史家跟你老多大的仇呀,你这么坑自己的娘家。
你既不给人准信,人家自然要转身另找下家了。现在你又气人家不讲信用了,是不是有点太矫情了。
虽是这么想,但对于一个真心疼爱自己的老人(虽然大部分来自于那张符),黛玉还是拿出了最大的耐心来开解她。
一晃数日,这日邢夫人一脸笑意的来到了贾母上房。行礼后不等贾母叫起,便自顾起了身,笑道:“恭喜老太太,贺喜老太太了,媳妇给老太太报喜来了。我们老爷给二姑娘说定了亲事。”因着邢夫人进一屋就说了这话,倒让屋里的姑娘们都有些不好意思。李纨见此,忙领着姑娘们出了屋子。
黛玉虽然非常想要留下来,却也只能跟着众人去了贾母院里的休闲室。临出来时,使了眼。色,让紫鹃留了下来。
“给二丫头说了亲事?订的是哪家?”见姑娘们都出去了,贾母也有了些兴致,笑呵呵地问着邢夫人。
“许给了大同的孙家”邢夫人说道。
“大同?那岂不是说二丫头是要离开京城。”贾母皱眉。
“并不是去大同,仍是留在京都。老太太有所不知,这孙家虽是大同府人氏,但那后生却是只身在京城的。现又袭了指挥之职。祖上乃是咱们家当年的门生,算来也是至交。听我们老爷说,这后生相貌魁梧,体格健壮,年纪不到三十,且又有些家资,因未曾娶妻,我们老爷这才选了给二姑娘当女婿。”
贾母一边听,一边点头,当听到‘年纪不到三十’时,又有了些疑虑,“这年纪是不是有点大呀。这个年纪尚未婚配,可是少见呀?”别是有什么隐疾。
“听说是公事耽误了”。邢夫人不以为然地回道。大点怎么了,宝玉年纪到是小,可也没见好在哪。
贾母心中却还是觉得有些个不妥,遂有些不大愿意,但又想着儿女婚事,自有天意。自不可强求,因着史湘云的事情,贾母对这些事情,倒也是有些心灰意冷。况且这婚事即是二丫头的亲生父亲许下的,应该不会差到哪里去。因此只是略问问,并不怎么干预。
晚间,就寝前。黛玉就迎春的婚事已经知道个全概。
这几年,迎春一直生活在贾母的院子。而迎春的奶娘早让后来请进府的教养嬷嬷挤出了内院。
这教养嬷嬷还是那年滴翠亭事件后,没多久才请进府的。迎春被教养了些时日,虽然性子没什么大改变,但到底不似从前那么懦弱了。等将来出嫁时,教养嬷嬷也会跟着迎春出嫁。有了嬷嬷的看顾,黛玉想迎春应该不会再如原著般被虐待。
黛玉知道,因着五千两银子的事情,必定会让迎春在孙家抬不起头,直不起腰。所以,黛玉决定等迎春出嫁前把这五千两银子悄悄地送给迎春。
既然命运真的是无法改变的,那么花费五千两银子,买下迎春最后一年不受委屈,也是值了。
说起花钱,这些表姐妹里,对于迎春,黛玉愿意花。惜春,不用花。至于探春,黛玉是一分钱也舍不得花的。当然了,都说是‘不患寡,而患不均’,所以这五千两银票,黛玉是谁也不会告诉的。
再说了这事传出去,又岂是好听的?亲爹用五千两银子卖了亲生姑娘,姑表妹再花五千两帮着还债?这都什么没跟什么呀。
五千两,无论是对于贾赦,还是对于贾家这些当家太太奶。奶们来说,都不算什么。对于黛玉,那就更不用说了。可是对于贾迎春,却是太重要了。因着五千两,夫妻吵架时,都要被说嘴。吵架时,说。被打时,说。一直到生命的终结,都是因为这五千两银子。
说实话,替贾赦还这笔钱。黛玉也是心疼的。可再铁石心肠,黛玉也不愿意看到花季少女,被打的遍体鳞伤,日日以泪洗面。所以,这五千两就当是每个心安吧。有时黛玉都觉得自己特别的伪善。可那又能如何呢。
贾迎春不是夏金桂,性格决定着命运。既然能为她做的已经做了,剩下的只能靠她自己了。
年前最后的适合嫁娶的吉祥日子里,贾迎春带着贾府置办的嫁妆及黛玉在成亲前一天送给她的银票,出嫁了。
成亲第二日,将五千两银票交还孙绍祖后,在教养嬷嬷的帮扶下,迎春在孙府的日子过得平平淡淡,虽也有不如意之事,但较之原著,已是好了数倍。
这里且不说,迎春一年多后,仍是逝去之事。只说那薛家当真是在同一年里娶了让黛玉颇为欣赏的夏金桂。
第六十四章
贾宝玉总说,‘女儿是水做的,男儿是泥做的。’或又是‘女儿出嫁前是珍珠,出嫁后是死鱼眼睛’。可他怎么不想想,谁不想一直当珍珠呢。又是谁让珍珠变成了死鱼眼睛。男人要是有承担,女人又怎么会舍珍珠,而就鱼眼睛?
当年初看红楼时,总觉得这个夏金桂过于张扬跋扈,天天搅和的家宅不宁的。可现在却是觉得这个夏金桂也不过是个可怜之人罢了。说是薛家大奶。奶,却是从贾府的偏门嫁到了贾府的偏院。说是皇商薛家,却寄居在贾府。嫁了人,才知道丈夫房里还有个正式摆过戏酒的妾,而这个妾不但温柔听话,还是个貌美如花的。怎么不让人心存危机之感。比自己还大些年岁的小姑子,不但管着家,还天天的指手划脚。
这林林总总加起来,不在沉默中灭亡,就在沉默中爆发了。本来就是风雷之性,又怎么可能和风细雨。迎春的逆来顺受,和夏金桂的嬉笑怒骂,不过都是对生存的最后无耐罢了。
薛蟠娶亲的第二天,黛玉陪坐在贾母身边,看着跟随薛姨妈来请安的夏金桂。一身新媳妇的大红衣裙,衬得人比花娇。行动间不似闺阁弱女,倒有些凤姐的麻利劲。也许此时还有着新媳妇的腼腆温柔,因此,整个人看起来很是可怜可爱。
想到不久后,薛家将要进入那如‘股票交易大厅’一般的吵闹生活。黛玉心中坏坏地笑了。
亲爱的‘宝姐姐’,拿出你那神爱世人的庄严法相去pk一代泼妇终极者吧。精神上支持你呦!
黛玉在贾家陆陆续续地住了几个月,年前终于回了林府。因着林瑜的原因,林家的这个年过得也很是平淡。
无聊之时,黛玉总是会派紫鹃去贾府送个点心,请个安的。紫鹃每次从那府回来,黛玉都能听到一些贾家及薛家的故事。生活也多了一些趣味。
过年的时候,做为有品级有爵位的人家,黛玉和林瑜都享受了一把皇宫冷风冻菜的待遇。从宫里出来后,姐弟二人心有戚戚。这种事情也幸好一年几次,不然真心受不了。
不说别的,这场面是真的考验人的反应和智商。林家姐弟的品级爵位虽然在贾家可以横着走,但到了宫中大宴的时候,也是差不多敬陪末坐的。离老远,既看不清帝后表情,也听不见说什么。只能看着别人笑,跟着笑。别人点头,跟着点头。但到底为什么笑,为什么点头,那是真的不清楚了。这种宴席又不像是大朝会。皇帝说一句,就有太监组队一遍一遍地往远处传。唉!真苦逼。
年节刚过去,便听人说宫里的那位贾贤德娘娘病了。话说回来,这姓贾,又称贤德妃。合起来叫,竟是‘贾贤德’。可见宫里起这名的人真够有恶趣味的。骂人都可以骂的这么有水准。
贾家人进宫去探病,自然说起宝玉之婚事。王夫人倾向薛宝钗,而贾母却请贾元春于高门大院中择一门当户对的适龄女孩与宝玉为妻。
贾元春很是为难,其实她也知道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