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红楼]重生贾母荣华录-第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只是儿子回来得可真够早的。史令仪刚这么琢磨,负责传话的鹦鹉又添了一句,“二爷他们遇见了王家的少爷们这才早早回来了。”

    莫非是扫兴而归了吗?史令仪与王彦面面相觑,心中却都有了主意。

作者有话要说:我看到的曹家败落解说十分……的惊人:据说他家先是跟着太子,太子倒了就投奔了八阿哥,八阿哥又倒了,他家居然还跟着弘晰混了一阵子,雍正终于忍无可忍终于把他们家二次抄家了。这回也是彻底翻不了身了。
如果这段内容属实(我估计可能是大部分都属实)……曹家实在腻害得让俺也无语凝噎了,究竟什么样的皇帝才能忍下这样的人家,哪怕他家的老祖宗是先帝的乳母和心腹。



☆、第十二回


    贾政从父亲的书房出来,便直奔荣禧堂。

    进得门来,他规规矩矩地见过舅母王彦,回应了舅母的嘘寒问暖,才向娘亲史令仪道:“儿子去读书了。”说完,便得了母亲的允许,施施然告退而去。

    望着二哥的身影,贾敏小丫头挪了挪身子,抓着母亲的袖子小声央求道:“娘……”

    小女儿贾敏自小备受宠爱,且和她二哥亲厚异常,长大后不仅气度不凡,学问见识甚至还在她两个哥哥之上。

    史令仪心道:前世自己那出身金陵王家,有些木呆呆的二儿媳妇王氏,偏和敏儿处不来,不知其中含了多少嫉妒之心。

    何必总沉浸于旧事不能自拔?她低下头,摸摸女儿的额头,“想去和哥哥说话啦?”见女儿点了点头,“那就去吧。”

    贾敏向舅母道了别,去暖阁里披上厚实的衣裳,兴冲冲地自己迈出大门,便让乳母抱在怀里,与贴身的大丫头一起找她二哥……玩耍去了。

    王彦见此,还笑道:“真是个活泼的孩子。”

    史令仪叹道:“都说男孩儿不好养,我们这闺女比她哥哥们可都娇贵多了。也就是这些日子才好了点,不用再熬药呢。”

    说起养儿育女,姑嫂两个还真是心有戚戚。再说贾敏走后,史令仪与王彦也更方便说话。

    贾史王薛这金陵四家,如今还谈不上什么同气连枝——在四家人一起站到太子这边之前,自然说不上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因为是同乡,大家也少不了互通有无、提携相助罢了。又因为贾家和史家结了亲,较之其他两家往来更为频繁密切。

    话说过了年,史骞与王彦的嫡长子就十六岁了,亲事也拖不得了。

    之前,保龄侯曾让家里人稍安勿躁,孙儿的婚事暂且放着,甚至还说过“雷霆雨露皆是君恩”这种话——当时恰是新君登基之际,一切都该以稳妥谨慎为上。

    从嫂子口中再听到这话,史令仪心中真是酸涩难言:前世,父亲定然也这么提醒过她,可她过耳既忘,全没放在心上。

    贾史王薛四家,到最后也只有自己娘家荣宠依旧……除了父亲的远见卓识,亲哥哥史骞和嫂子王彦在教子上也有独到之处:长子早逝实乃无奈,其余两子一人袭爵,另一人也因功封侯。

    史令仪在地府办差,涨了不少见识,也学会揣摩他人心思,尤其是上位之人,但教子之道还真要虚心和哥嫂多多讨教,平时也要多花些心思在京中读书人家的夫人与儿女身上。

    自家要从勋贵之家转为书香门第,那么家里的规矩,子女的言行也要和真正的诗书传家的人家看齐,才好结交,甚至结亲不是?

    史令仪前世太注重享乐,日子过得畅快,她也就懒得想太多,更不想管太多,可下场呢……人生暮年眼睁睁地看着家业悉数抄没,儿孙发配。

    人生在世,为人女、为~人~妻、为人母,不管哪个身份都不能允许她太随心所欲。

    这么一想好像是似乎越活越回去了?

    其实并非如此,单她重生后处事之道稍稍改变,就让丈夫更信任她,和颜悦色,言听计从,更爽快地把整个公府和儿女们全都交到她的手上。

    前世,即使夫妻相得,她丈夫贾代善也没有这么“大方”,这么心甘情愿地当什么“甩手东家”。

    不过这也让史令仪在满足中又有稍许遗憾:显而易见,上辈子她的见识和本事没能让她丈夫真正认可啊……

    又转念一想,她不过是略温柔一些,就能从长子贾赦身上看出了点孺慕之意。

    仅此一项她前生便求而不得……她此番倒要看看凡事三思,多为家人考虑,这一回的下场又是什么。

    史令仪虽在走神,可脸上始终挂着柔和的笑容。

    王彦看在眼里,也觉着小姑子病愈后,随和了不少——估计是妹夫归来,夫妻得以团聚的缘故。不过她也的确有事相求:荣府老太太没了已有十五、六个月了。二十七个月后除服,这已经过了一半还多了。所以有些话也是提早递过去,早早准备才好。

    听嫂子说着侄子正读什么书,又和哪几位少年为友之时,史令仪笑了:嫂子想请她在除孝之后,帮忙想看侄媳妇呢。

    史令仪作为荣国公夫人,只要她肯出面应酬,总能请到更多更好的姑娘。而在荣府宴请众人,借着东道之势,王彦也能多观察下这些姑娘,以及姑娘母亲的言谈做派。

    正好那时候,史令仪也该给长子贾赦仔细挑选一门好亲事。如果她丈夫贾代善真的中意读书人家的女儿,那她就不能再给儿子准备通房了。

    书香门第家风清正,多有严格的族规:譬如四十无子方可纳妾,除此以外还有不许有通房,不许~嫖~妓等规矩,这样人家的女孩儿,多是知书达理之人,可越是聪明的女人,就越该给她留有足够体面。

    不提儿媳妇会否闹得全家鸡犬不宁,单是她和儿子夫妻不睦,就够让长辈头疼了。史令仪心想,若是真心疼爱儿子就别害他家宅不安。既然决心要善待长子,就……把慈和宽容的母亲当到底吧。

    不管赦儿能不能体会她这番苦心,她都要替他尽心尽意地谋划置办。赦儿若能成才,好歹分担一二,她丈夫兴许不必再那么艰难地担负全家的荣辱。

    想到这里,史令仪不由失笑,比起长子,她还是更偏心她那体贴又果断的丈夫呀。

    这边姑嫂两个闲聊,史令仪不知是第几回露出这样满足又自然的笑容了。王彦心说,不必多问了,小姑夫妇日子定然过得很是和美,家去在公婆面前也能顺利交差了。

    送走嫂子王彦,贾代善带着儿女们一起到来。

    全家用过饭,史令仪特地打发两个儿子去教妹妹认字读书,等孩子们去了西次间,她才和丈夫说起嫂子的来意。

    贾代善很是乐意妻子多和娘家往来,这一家子都是谨慎的聪明人,从岳父经历两朝依旧稳居三相之一可见一斑。于是他郑重发话道:“最好别在咱们的故旧之中挑选亲家。”

    这是话里有话啊。史令仪干脆问道:“老爷可遇上烦心事儿了?”

    贾代善倒也坦然,“烦心事儿可多了……”

    却说,他痛快要让出北疆的上将军,本意是想拿这个位子诱惑一下忠顺王府……

    即使是舍不得手中~兵~权的堂兄贾代化也只想着让贾代善平调,从北疆换到禁军十六卫之中任职。

    谁知刚刚进京的王家,听说此事之后竟也动了心,这就派人求到他跟前。王家人倒是还知道点分寸,没有说起他家对此位势在必得,只说好歹谋求个将军,又隐晦地提起薛家迟早也要进京,当北疆通商之时,少不了他荣府的好处。

    北疆通商,只有~盐~铁两项最是暴利。贾代善如今正想极力远离是非,可那些“故旧们”偏偏扯着你往火坑里跳。

    听了丈夫的解释,史令仪也敏锐了一回,“这些圣上都看在眼里呢。”

    圣上身为太祖爷的嫡长子,略显文弱,并不擅长兴兵征战,因而不为太祖所喜。可太祖再怎么偏疼勇武直率的幼子,替他培植些势力,也从无废长立幼之心。

    若干年后,当年的太子,如今的圣上虽然还算顺利地坐上了那张龙椅,其间却不知经历了多少艰辛,吃了多少暗亏。

    不难猜到他在稳固住自己的帝位之后,就要着手收拢四散在若干勋贵之家手中的~兵~权了。贾代善琢磨过圣上的性情,重声名又不暴戾,想来自家若是早早奉上军权,说不得还会得到圣上的重赏。

    就在贾代善以实际言行向圣上表过忠心以及谨守臣节之时,王家的举动又难免让人有些多心。之后贾代善又收到了信笺,说是甄家……要送女入宫。

    也就是说,圣上要收~兵~权时,甄家不想给,便拿个女儿送进宫去充数。

    贾代善忽有一种“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的恍惚感:圣上还是太子的时候,确以温和儒雅有涵养著称,可他登了基就今非昔比了!

    你们这样糊弄他,能有什么好结果?

    于是这位甄家姑娘让圣上指给了太子,还晋封为太子良娣。

    消息传来,史令仪也不由感慨了一下:这位甄家姑娘在太子登基后也得以封妃,却一生无子。不过她也只能感慨一时而已,因为出了正月,贾代善又要前往北疆,交割完毕后再返回京城接受新的任命。

    今年颇为寒冷,这个时候的京城尚且滴水成冰,何况一向苦寒的北疆呢。史令仪替丈夫仔细打点了行礼,带着孩子在寒风中送别了丈夫。

    回到荣禧堂,女儿贾敏便染了风寒病倒了。小丫头这一病还勾起了旧疾,喝了小一个月的苦药汤子才算好转。

    抱着不时轻咳一声的小女儿,史令仪真恨不得替了她去。她在心情郁郁之中,终于盼回了丈夫贾代善——只不过荣国公不是站着自己回来的,而是被人抬着回了府。

    贾代善的风湿犯了,还犯得相当厉害。


☆、第十三回


    贾敏断断续续病了一个多月,本就巴掌大的小圆脸又瘦了一小圈儿。而小姑娘的亲爹被小厮们抬回来的时候,瘦得都有点儿嘬腮了。

    贾代善进了荣禧堂并安置妥当,小厮们才告退,史令仪这才带着女儿从屏风后走了出来。

    当这一大一小的父女俩见面时,贾敏瞪大眼睛,“爹爹!”说着,挥着小胳膊就扑到了亲爹的身边,她虽小但察言观色的本事兴许比她大哥都强,看着爹爹盖着厚实摊子的下半身,眼眶都红了,小手紧紧攥住父亲的两根手指,“爹爹,疼不疼?”

    夫妻俩一直都最偏疼小女儿,所以贾敏反倒是在父母面前最随意也胆子最大的孩子。

    小姑娘没有请安就直接冲了上去,可谁让她爹就吃她这一套。贾代善心里头暖和极了,伸手就把小女儿捞到怀里,还用体贴的媳妇递过来的帕子给小女儿擦着眼泪,“哭什么?爹这不是回来了?”

    贾敏哽咽道:“想爹爹了。”

    将将病愈的小姑娘定要撒个娇,丈夫终于全须全尾地归家但那笑容真是怎么看怎么勉强,史令仪忍不住也鼻子一酸。

    “你怎么也……”贾代善无奈,只得两只胳膊,一边女儿一边媳妇,低声道,“我都不知该如何是好了。”

    贾赦与贾政兄弟俩面面相觑,看着爹娘和妹妹这幅模样,胸口也跟着发堵。

    媳妇和女儿还在默默落泪,贾代善目光移向儿子们,见他俩跟霜打了的茄子似的,心中安慰,语气也比平日里柔和了些,“你们功课如何?”

    贾政闻言腰杆挺直,面色平和。

    贾赦却脊背一凉,顿时蔫了……他比弟弟大将近五岁,可说起功课,还真不比他强上多少。这些天,母亲心思多在妹妹身上,没怎么搭理他,他干脆赖上了父亲安排的武艺师傅。

    晨昏定省规规矩矩,也准时去读书,只是更爱练骑射……毕竟自家乃是勋贵之家,不忘本也算是优点,只要跟前世情形一比较,史令仪已然心满意足,便专心照顾女儿去了——至于二儿子读书一向刻苦自觉,从不偷懒,想让他心思灵透只能靠他父亲用心~调~教了。

    此时一听丈夫问起儿子们的功课,史令仪便截口道:“老爷刚回来,先歇一歇再教训儿子们。”

    贾代善却知道媳妇这是有话要问,他此时颇感心虚,也就抖不起老子的威风,正待开口,近前的大丫头鸳鸯过来传话:太医来了。

    本来进京第一件事就是进宫面君,但圣上听说了贾代善风湿发作连走路都颇为艰难,便传旨让他先回府休养。

    这人刚一进家门,太医就上门诊病,一方面确是圣上关怀,另一方面就是派个心腹过来看看荣国公贾代善是否真是折子上所写的那般严重。

    太医很是客气,亲眼看过贾代善的双腿,仔仔细细“望闻问切”四诊过后,留了方子又说了些宽慰的话,便主动告辞,回宫复命去了——荣国公的身体的确不适合继续在北疆带兵了。而且在用心保养之下,只要天气转寒,他的双膝还是会酸痛;若是再不在意,不出几年,他就难以自如行动了。

    要不是宫里小公公嘴快,史令仪她们母子几个都不知道,贾代善在北疆巡视时,正逢北狄骑兵偷袭,他亲自带兵退敌,虽然取胜可他却在没过膝盖的大雪中冻了整整两天,回到关内人就几乎走不了路了……

    史令仪听了,震惊不已:前世绝无此事,而丈夫贾代善的风湿也没有闹得这样厉害!

    此时媳妇儿女们那火辣辣、分明是在找他讨说法的目光,却让贾代善有些消受不起,“这回可以留在京里,多陪陪你们了。”

    他怀里的贾敏一针见血,“爹爹瞎说!”

    双腿上全是药膏,贾代善也不好挪动,便在榻上问起儿子们这些日子都做了些什么。

    贾赦和贾政都读过经史,再傻也能稍微琢磨出点门道。而贾赦心中一凛:头回意识到肩上担子极重。

    史令仪则坐在隔间里,招来府里的管家,赶紧让他们按照单子采买药材。而她在地府任职时听来的方子……只治标不治本啊!

    早知道就多学点医书了,真是书到用时方恨少。以后也该让孩子们多学些本事才行……往好处想,丈夫在家就能多用心教育儿子们,赦儿和政儿没准也能成才,最差也能做个不过不失能守住家业的合格继承人吧。

    史令仪也只能尽量往好处想,自己宽慰自己,不然她真是心酸得直想落泪。

    下了衙的堂兄贾代化和北静王水煦正巧半路上遇见,打了招呼便干脆一起直奔荣府了。

    无需多说,只要见到了贾代善如今的气色和垫着手炉、敷着药膏、还盖着毯子的双腿……纵然心事重重,哪怕千言万语尽在喉间,贾代化也只能说些安抚的话。

    尤其是北静王水煦就坐在身边,他看起来比自己都更真心更关切堂弟的身体。

    贾代化终于知道为什么堂弟露出急流勇退、主动求去的意思,他这个身体恐怕不能再在苦寒的北疆,常年带军作战了。

    亲自开口承认自己不是没有雄心壮志,而是身体支撑不起?堂弟贾代善只有三十出头,这样一个正值壮年的男人轻易说不出这种话。

    贾代化难免以己度人,回到宁府也不掩忧虑:贾家原本只是乡绅,能发达全靠贾演贾源二位国公。如今老一代去世,其余族人又才能不足……少了堂弟这一系的力量,自家怕是要处境艰难了。

    不得不说,贾代化实在是将~兵~权看得太重,不肯松手之余还想着再多占上一些,却不想这与“虎口夺食”何异?

    乱世之中,手中有兵才能自保,可到了江山已定之时,再执着于这点兵权,迟早就是取祸之道了。

    将堂兄心态看得分明的贾代善在送走两位客人之后,不由长叹一声,舍得舍得,不舍哪有得。他肯痛快地交出兵权,除了自己的身体状况不佳,也适于在此时示弱之外,最紧要的还是在向圣上表明自己的志向。

    只此一招,贾代善连儿女们的恩典都求到了手。

    果如贾代善所料,春闱之后,史骞从不第的士子中给外甥们挑了位老师,而卧床养病月余的荣国公也接到了圣上的任命:左羽林上将军。

    圣上对贾代善的信任和照顾几乎都溢于言表了——若是不给实缺,贾代善就要在家给母亲守孝了。

    可宁府的贾代化却犯了疑心病:左羽林的大将军可是与忠顺王关系不错,而北疆的上将军也毫无疑问归了忠顺王府的门人。

    唯一的好消息就是金陵王家在兵部得了个肥缺,可以常驻京城了。贾代化正在家里思量之时,一道圣旨到来,让他好不容易平复的心情再起波澜:圣上召见他和堂弟的儿子进宫,为皇子们挑选伴读……


☆、第十四回


    其实在等待圣上的任命,并在家养病的这段时间,贾代善过得是难得地轻松又悠闲。

    京城气候毕竟不比北疆,他的“旧疾”也是受寒太重的原因,回到温暖又干燥的家中,即使没有精心的治疗和敷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