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红楼]重生贾母荣华录-第4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史大姑娘却是真心不计较这些。其实就算婆婆今天没提起此事,王咨也要找机会探探口风。

    史令仪一听,就知道儿媳妇真心愿意。她这会儿倒是担心起宝玉的反应了。

    事实证明史令仪这位祖母好像一直都猜不太准宝玉的心思,不论她是否还拿宝玉当~命~根~子一样溺爱。

    正值初夏,西北本该是一片草木繁茂的欣欣向荣之景。宝玉却在城外亲眼见到战乱过后,残桓断壁、田地荒芜的惨状,他触动极大,心里那些儿女情长早不知道抛到哪里去了。

    虽然在讨伐造反的忠义王之时,圣上大军多是围而不攻,但久困之下人心浮动,再加上忠顺王当时很是吃了些大亏,于是部分兵将趁着他缠绵病榻之际,劫掠起当地百姓,百姓不堪忍受,这才举家迁移,甚至有不少人躲入山林之中……

    西北新任的官员主要任务便是抚民安民,百姓听到消息或是官吏们的劝说,也逐渐回归家园,但这需要时间,又过了耕种的时节,这些百姓暂时只能先靠救济过活。

    这一路上见到面有菜色、甚至瘦骨嶙峋的百姓,宝玉便命随从送上他们携带的口粮,聊表心意。虽然还没到易子相食,饿殍遍野的地步,宝玉也有了几分兴亡皆是百姓苦的切肤之痛。

    宝玉神色郁郁,回到府中时知道父亲尚未归来,便闷在书房里奋笔疾书,以宣泄心中不平。

    话说宝玉安插在随行队伍里的蒋玉菡和袭人,早早就被他爹发现了。

    贾政自然没把一个小戏子和小丫头的生死放在心上,可听了宝玉身边的长随回禀过蒋玉菡如何与宝玉相识,又为何躲在车队之中,却决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在贾政看来,宝玉这个儿子虽然不务正业,但胜在仁厚还有几分侠义之气,但凡跟着他的人,他都能尽力照应。这种性情其实很得人心,不仅仆从忠诚,甚至还能结交上几个真正的朋友。

    至于忠顺王府和自家早就是解不开的冤仇,哪里就差上这一笔了?

    傍晚时分,贾政回府,听说儿子又在书房里待了大半天,他便亲自过去瞧了瞧。等到看见宝玉落在纸上的字句,他欣慰之情简直溢于言表:若说宝玉以前的诗句虽有灵气却限于小情小爱的话,这回却能看出些边塞诗人的味道来了。

    全家唯一一个“异类”的父亲,贾政压力也挺大的。发现宝玉真的长进了,兴奋不已的刺史大人当晚也写了封家信:赶紧向媳妇报喜。

    得了“喜讯”的王咨更是频繁跟着婆婆史令仪出入史家。

    史令仪这会儿也瞧出来了:哥哥史骞和嫂子王彦都挺乐意让湘云嫁进荣府。如今局势微妙,史家和北静王府一样,已经不太在意什么“换亲不妥”了。

    作为文臣,尤其是人口不太多又从不结党的文臣,让儿孙们和知根知底的武勋世家结亲,才更妥当也更安心。

    至于湘云的母亲意思也挺明白:见过世面的男人总比孤陋寡闻的男人更能把持得住吧?

    这话还害得王咨反复思量了一整天:这是夸宝玉吧?

    这婚事就在贾琏成亲之前便定了下来,完全绕过了宝玉和湘云,也压根就没问过他俩的心意。

    听到自己将要迎娶湘云,宝玉当时就愣住了,之后便是五味杂陈:他倾心于林妹妹,可是他再傻也知道姑父姑母都没看中他。至于湘云妹妹,他自己也有些迟疑,说他对湘云妹妹没有情意绝对是说谎,但二人之间却又不是他和林妹妹那般情投意合、两小无猜……

    京中的湘云听说自己的婚事,登时就红了脸。嫁给宝玉哥哥,湘云自己也是乐意:她觉得宝哥哥脾气好,又跟她合得来……

    谁的闺女谁知道!湘云的娘太明白女儿这是……还没彻底开窍呢。说起“脾气好、合得来”这两条……云儿和荣府的琏表哥、珠表哥还不是合得来?换成嫁给这两个表哥之一,估计女儿心里也一样乐意!

    不管怎么样,这门亲事也算是“皆大欢喜”了。

    可就在贾琏成亲的前一天,二皇子在江南遇刺的消息传进了京城……



☆、第67章


    消息传来;史令仪心口一滞:二皇子身边有她两个儿子!亲生的,而且亲手养大的儿子!

    她保养得再好,也是五十多岁的人了,骤然听到这种消息;心神不宁之下不仅是呼吸都急促了几分,胸口更是隐隐闷痛。

    她还算稳得住,但是这些日子一直在她跟前伺候的小儿媳妇表现就不成了:赵晴端着茶盏的双手猛地一抖,险些洒出热水来。

    史令仪目光刚落在小儿媳妇的手上;鸳鸯便上前从少奶奶手里接过了茶盏。史令仪微微点了点头,声音依旧平和,“先坐下。”

    赵晴小脸这会儿已经白了,听见婆婆的吩咐;竟然还是怔愣了一下;才深吸口气缓缓坐到了婆婆的下手。

    她的想法很是简单:二皇子遇刺,没准儿自己的丈夫……还有大伯就在救驾之时受了伤或是……她已经再不敢深想。

    史令仪拍了拍赵晴的手背,尽力柔声道:“别听风就是雨,也别自己胡思乱想。一切得等老爷回来再说。”

    赵晴本想起身领训,可又让婆婆拉住了一只手,便矮了身子低了头,可声音都有些发颤了,“媳妇儿……知道错了。”

    史令仪刚听到消息时也唬住了,这会儿略微琢磨过味儿来,却也不便对媳妇儿明说:有些东西可需要自己悟出来。不过她还是引导了一句,“自己细想想。”

    婆媳正说话的功夫,水凝与王咨也都到了荣禧堂。牵扯到各自丈夫,甚至是整个家族命运的大事,哪怕水凝正为父亲老北静王服齐衰,得到消息也是匆匆赶了过来。

    父亲去世,丈夫不在身边,还要勉力操持一双儿女的婚事:贾琏和贾瑛为外祖父之丧只需服小功五个月,居然都没耽误孩子们秋末的婚期……

    尤其是贾琏乃是荣府嫡长孙,如无意外也要和他父亲一样在将来的某一天承袭爵位,因此贾琏的婚事虽然不必奢华铺张,但礼数和排场,甚至所用的器物都和其余的兄弟们不同。

    哀痛加上疲劳……因此水凝这阵子的气色相当不好。她进门请安后,便让史令仪拉到身边坐下了。

    史令仪连忙劝慰道:“我的儿,可苦了你了。”

    水凝鼻尖一酸,靠在婆婆肩上竟然抑制不住,低声抽泣起来。

    王咨和赵晴二人悄悄对视一眼,也都跟着心酸上了。

    不过出乎史令仪预料,贾代善今天回府比平时还早上一个时辰。进了荣禧堂,厅里的儿媳妇们纷纷起身见礼,贾代善也能猜到儿媳妇们的担忧,便先给这个孩子们吃了个定心丸,“赦儿和攸儿都没事。不过这些日子里,谁找你们打探消息都别搭理。”

    公爹鲜少有这么正经的提醒,三位儿媳妇皆是恭敬应了,才相伴告退。

    只剩夫妻两个说话的时候,史令仪可就没什么顾忌了,“我怎么越琢磨越不对劲儿啊。”

    贾代善竟然笑问:“哪儿不对劲儿?说来听听。”

    “二皇子到江南还不到半年,假使圣上在南边的心腹全无私心、鼎力支持,这点功夫能把官员和背后的派系捋清,就是挺不简单的事儿了。”史令仪说着,还比了个手势,“想拿下封疆大吏,没有实证说不过去,这几个月都还不够核实人证物证的;而四五品官员又哪有本事动用大队人马的守军来突袭二皇子所在的驿馆?咱们赦儿可是带了本部几千人马……分明是……”说到这里,她忽然闭口不言。

    总的来说,就是这点时日不够拿住“大鱼”,可而也只有“大鱼”才有本钱做到行刺层层守卫之下的二皇子……

    贾代善闻言抚掌大笑,“可不就是苦肉计。”顿了顿,又感慨道,“这位二殿下如今可真是长进了不少,可也阴狠太多了。”

    江南那些别有居心的官员可一点都不傻:动手行刺可不就给了圣上和二皇子堂而皇之举起屠刀的理由!不到逼不得已,他们绝不会铤而走险。

    因此二皇子才出了奇招……

    与此同时,东宫里那对心心相印的夫妇也在长吁短叹。

    太子搂着媳妇,真心叹道:“二弟这是何苦呢。”好歹你也是皇子啊,爱惜点名声行不行?!老子向父皇推荐你,荣国公还把两个儿子送到你身边保驾护航……你让我怎么跟荣国公交代啊!

    太子妃心说:为了证明他有用呗,还连荣府贾赦和贾攸兄弟都一口气拉下了水……万一出了岔子,我可怎么跟令仪交代啊!

    这夫妻俩又心有灵犀了:都明白这是二弟的苦肉计,可同时觉得为这种事儿得罪荣国公不值啊!

    如今北疆大军之中,以忠顺王府为首的那些王爷们动辄闹事,荣国公的人可经常给在圣上的心腹挡箭……比如春日里那次粮草不足,宗室王爷们的门人就有借机发作的意思在内——他们不怕闹得大,也是因为当时北面暂无战事……当时,荣国公亲手提拔的一位将军当众表态:又不缺吃不缺穿,圣上也已下旨再调粮草过来,你们还不依不饶,是何居心?

    这番话充分显示了荣国公一系的态度和决心了。

    而太子在婚姻幸福、家庭和美的时候,个人操守很是值得一提:他和他爹一样,不仅能容人,更能善待自己人,尤其是功臣。如今听说弟弟坑了自己人,太子良心还小有不安。

    而圣上跟长子夫妻俩关心的地方又不太一样。

    二皇子身边当然有圣上的人,守卫第一,传信第二。江南也有些品秩不太高的官员投奔了费家,能正经跟太子搭上线的人物至少也是刺史这一水准。

    也正是因为有了能传回消息的人物,太子也就没往二皇子一行之中再安插自己的心腹,也没想借机捞上什么好处——也正是这一点,让圣上对太子越发欣赏和放心:谁都知道二皇子再无能,也能弄倒几个官员,这空缺可不又让不少人动心?可太子真是把持得住,这种时候也全没想过顺手捞点什么。

    自己的长子不仅仁厚、沉稳,还并不贪婪,和他相比,老三老四和老五……圣上眯眼看着御案上摊开的几本折子:朕再给你们一次机会。

    听说二哥遇刺,在没得到更多消息佐证的时候,三四两位皇子便在下朝后齐齐去拜会了各自的“高参”,今早也先后递了折子上来。

    他们两个就像是商量过一样,都向父皇请命,去江南照顾二哥,并接手二哥的职责。

    至于本该在此时做些文章的忠顺王府,却没有任何应对,因为忠顺王薨了……世子只得和亲爹没了一年多的南安王世子,不,如今已经袭了爵,成了南安王的“好友”一起闷在家守孝了。

    在府中书房,忠顺王世子独自一人,一身生麻孝服,他的脸色都没比衣料眼色好看上几分:老爹死得不是时候啊……

    他算计过二皇子和已经自尽的忠义王世子,在回京并交回兵权之后便到了兵部任职,这回丁忧也只能把这个实缺送出去了,但无论如何,就算送也得是送到自己人的手里。

    正好熟人故旧上门吊唁时可以见面好好商量,忠顺王世子轻叹了一声,看着案上老爹的遗表,忽然悲从中来:一直为他遮风挡雨、出谋划策的亲爹再也见不到了……

    却说江南不得不待在房中的二皇子也不太舒服,他正在等人出面给他个交代。

    二皇子早已悟出皇子的确地位尊贵,但同样也挺遭人嫉恨。因此他在到江南之前也做足了准备:譬如说初期打不开局面,当地有问题的官员不配合且暗中使绊子之类……

    但江南总共六位封疆大吏,竟有一人公然对他整治吏治和盐铁两项买卖表达了不满,更有三位态度微妙,剩下一个墙头草,至于最后那位……是圣上的心腹!目前,也只有这位能尽力支持他,并在处境艰难时说些真话。

    足见宗室的王爷们,尤其是西南那二位手伸得多长了!

    正所谓枪打出头鸟,二皇子这时挺沉得住气,也正想借盐铁一事发难,好好查一查那位公然和他叫板的高官——其实这位仁兄拿了西南两位王爷太多的银子,这些年也偷偷送了不少铁器过去。若是不压住二皇子的锐气,让他放弃追查,这位督抚深知自己会是何等下场!坦白讲,他觉得自己死上三四回都不算冤枉,因此才不得不出头抵抗……

    其实若是南下的是三四五这三位皇子,这位督抚也不会这般态度分明地和钦差皇子硬杠起来。

    因为那三位皇子抵达江南,着手公事时也会在摸底之后,发觉此行万分棘手,改为抓小放大,活活稀泥,顺便在江南收拢些人手,再和西南两位王爷达成些心照不宣的协议,就会回京交差了。

    而到来的偏偏是二皇子。这个如今也没什么私欲,更无畏惧之心,只专心完成父皇心愿的二皇子……其实江南官员们还是低估了这位皇子,二皇子在咸鱼翻身之后连节操都扔了!

    二皇子可谓广撒网,将带来的能人暗中派了出去,过了半个月便逐渐收到回报:这位督抚的把柄可不难抓,知道他靠什么发达的人也并不少,只是那些证供却难以拿到——多在各路官员、大商户之手。

    而且这位督抚和宗室王爷们也不好欺负,他们推出了一位圣上的心腹,此人在江南为官也顺手捞了几笔,可这几笔都和盐铁有关。

    追查到此,二皇子也只得暂时停手了。陷入僵局,他自然召来了军师们群策群力。计策有了,还缺个契机,也该是二皇子此行建功,他瞌睡了还真有人上前送枕头。

    先是有位亲近西南的郡王在吃酒小聚时,说了一句“二皇子又该得些教训”,随后当地驻军又有些人员调整……

    二皇子抓准机会,他“果然”遇刺了!

    话说要是跟来护卫的是贾敬,他一定会长跪不起请二皇子收回成命,但贾赦和贾攸可远没亲兄弟这般正直。

    贾赦先道:“无毒不丈夫,打仗没点阴招能行?”

    而贾攸则说,“咱们得琢磨好后路。”

    再加上二皇子,三人一拍即合……有随行护卫的大将帮忙作假,遇刺一事真的震住了整个江南官场。这回大家都知道,想救下那位一时不慎“一语成谶”的郡王,就得找个够分量的替罪羊来换——而那位郡王知道得可真不少,如今他又被贾赦带人扣住了,万一关久了扛不住而招供,跑不掉的人可就更多了!

    当然,究竟牺牲谁,还是得吵上一阵子。

    而贾攸自觉年轻,在分寸上拿捏不好,便偷偷往家里送了封信,征求下亲爹老狐狸贾代善的意思。而贾代善的回信也挺直接:等,到时候至少能得两个督抚之位。

    为什么要等?因为北疆这边开战了。当在军事和政治全都有所损失,为了保住现有的地位,必定会让出不少东西……

    这个道理不用说得太明白,贾攸就琢磨透了。当然,他明白了,他哥自然也不会糊涂着。

    而知道儿子们都没事儿,史令仪的心也放下了大半,不过眼前她就算再欣慰也得暂且绷住了:宝钗过来拜访,当然是为了她那个不省事的亲哥。

    这事儿其实也不复杂。宝钗偷偷用了丈夫的名帖把薛蟠从牢里救了出来,而宝钗丈夫休婚假的时候也的确是一切顺利,本来苦主都答应收钱了事,宝钗她丈夫这会儿也因为假期结束而回了北疆。

    这苦主又忽然改口不依不饶起来。

    宝钗使了不少银钱,到处打听。这事儿她暂且不想让父母知道:她爹如今身子越发不好,母亲的心思多放在照看丈夫身上。而她哥哥薛蟠若是真的下狱定罪,连在外做官的二叔都得受牵连!

    至于谁在后面支招挑拨……宝钗心里也大致有数:单是西宁王府里,王妃和世子妃可都见不得她过得好。

    宝钗逼不得已,只得厚着脸皮跑到荣府求救:一来,她的二婶就是荣国公的亲侄女儿;二来,她丈夫恩师兼上峰也是荣国公故旧,换句话说,西宁王这个儿子也属于荣国公这一系。

    因此她来求救,也说得过去,只是人家肯不肯帮忙,宝钗心里也没什么谱——她出了宫,再想见到太子妃和表姐元春,要么得等宣召,要么就得烦请荣国公夫人带她走上一遭……

    史令仪轻叹了一声,压根就没接宝钗的话,问了问宝钗家里人如何,便摆了摆手表示自己乏了。

    宝钗脸都红了,她也知道自己这是急病乱投医,出了荣禧堂心神不宁地走出了几步,还是丫头提醒,她才发现贾瑛正在招呼她。

    贾瑛赶到宝钗身前,挽住她的胳膊,轻声劝道:“表姐可是关心则乱了。你找姨妈王夫人递话不是更好?如今……”她越发压低了声音,“我们常往宫里跑算是怎么回事儿?还有,宁府祖父可是管着刑部呢。”

    宝钗有如顿悟:她委实该去找姨妈,还有嫁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