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综]逢春-第19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于是这件事儿就这么定了下来,接下来是商量给太皇太后上谥号,以及给太皇太后和太宗皇帝昭陵合葬事宜。
  太皇太后仙逝一事,算得上是国丧,忙坏了京城里的百官,他们的家眷诰命们在这二十七日内也要每日到宫中祭奠,且京城内外禁宴乐。
  每家都很忙,唯独闲坏了索额图,他的家眷们知道老爷收到皇上让其闭门思过的命令,所以太皇太后的祭奠他们一家人都不需要去。这非但没让他们觉得轻松,反而十分不安。别人家都去,就他们家不去,还不知道这期间,茶余饭后的要被别人怎么说呢!
  最忐忑的当数索额图,他不知道到底哪件事情触了皇上的逆鳞,要说他做下的事情东窗事发了,那他更猜不到到底是哪一件!正是因为这么多年的国相做下来,手中权力滔天,认真算起来,有多少事都是铤而走险,一旦被皇上发现一定会惩处的重罪!正所谓虱子多了不痒,抱着侥幸的心理,才一步一步走到今天无法挽回的地步。
  所以索额图比谁都希望太子早日登基。太子毕竟是他的亲外孙,太子登基之后他的权力滔天,地位稳固不说,就算是有什么事情牵连出来看在自己亲娘是他女儿的面子上,有什么事情也能大事化小既往不咎。
  但是,索额图回京后才发现,自己的几个得力幕僚,竟然惹怒了太子,已经被太子下了大狱。他一问下人才知道,这几人为了巴结太子,在康熙重病的时候做了龙袍龙冠给太子送去。他们没想到太子一听说皇上重病就已经飞速奔往前线侍驾,等康熙康复回到京城就看到这种东西自然是十分震怒。当即就把人扣押了。
  自从索额图回来之后,就没有一个同僚敢登门。索额图想打听一下外面的情况,他自己自然不敢擅自出门,派了管家前去,力度又都不够,每到一家都说:他们家的老爷夫人都正忙着太皇太后的后事,暂时没有时间接待,客客气气的都给请了出来。
  索额图手下的门生故吏多众很,虽然心里都七上八下的,但是这个时候没有一个人敢来上门接触他,就怕他犯了什么大错,皇上对索额图若是失了圣心,这个时候谁上门,不是就要牵连其中,成了共犯了吗!
  对于西北用兵的事,康熙也陷入了沉思,出京之前,他曾连下几道密旨,要北方各省的督军、官员,全力以赴地支援费扬古,不准擅自挪用军粮,贻误战机。葛礼如何如此大胆,竟敢阻拦军粮北运!延安、榆林等地的粮库,是设置的西征专用的秘密存粮所,除建宁之外,没有别人知道,葛礼又从哪里探到了这个秘密?他当然不会以为是建宁泄露的!而且,科尔沁郡王曾奉密召,准备了六千辆粮车,可是索额图却一概不用,只用马和骆驼,万里运粮,这又是为什么呢?
  想到这里,康熙不禁打了个寒战。费扬古的北路军就有一千多人饿死,如果建宁未到,到了第二天,他们中军就一粒米都没有了!那种情况,别说是去追击葛尔丹,就是走出大漠都没有力气,说不定西北大漠真的成了他康熙的埋骨之地。
  接到太皇太后薨逝的消息,明珠迅速办完差,马不停蹄的从甘陕回京了,他这趟差事办得漂漂亮亮的。葛礼贪婪无厌,虐吏害民,贪污受贿的罪证确凿无误。三公主杀了他,不过是代天子行事,斩杀贪官污吏,为民除害。
  明珠还密奏康熙,说在皇上西征期间,索额图的人曾经来找过葛礼,但是他们说了什么,没有人知道,也没留下证据。
  明珠叩首含泪禀报道:“皇上!皇上在西北之时是何等惊险,奴才是从头到尾身历其中,奴才斗胆猜想,是有人想把皇上饿死在草原上啊!”
  “什么?!”康熙惊疑不定,虽然他也有所猜测,但是这句话从别人的口中说出来,还是觉得惊心动魄!
  明珠说道:“主子您想啊,河北、山东有那么多的库粮,是谁下令全部调到乌兰布通的东线去的!东蒙古的骏马成千上万,又是谁只派了一千匹马来西线运粮!乌兰布通之战,皇上布置得如天罗地网一般,怎么就会走漏了元凶巨恶!费扬古一代名将,怎么会被人诈降,出此疏漏?!……这几件事连在一起,不能不发人深思啊!如果没有人从中作梗弄鬼,怎么会有皇上这次万里之行……”
  康熙厉声说道:“够了!你别说了,是不是没有证据?”明珠这些问题只只的是索额图,这不言自明,但是他也不能仅听明珠的一面之词。
  明珠委委屈屈的说道:“奴才现在还没有证据,如果皇上交给奴才去查,奴才必然查个水落石出!给皇上一个交代!”
  此刻,康熙心潮起伏,明珠之言不无道理,往事历历在目,也不容他不疑。康熙的心中若明若暗地已经有了打算,说道:“你这次办差辛苦,也累了,你先下去吧。”
  明珠见皇上的态度不明,也不再坚持,索额图有了这次,被皇上怀疑弑君的污点,他就再也别想翻身起来了!想到这儿,心中暗喜的明珠,脸上已经换上了哀戚之色,“奴才为君分忧,不敢言累,奴才这就去给老祖宗的灵柩磕头。”
  康熙挥挥手:“去吧。”
  孝期一过,康熙照常上朝,却发现太子最近似乎是越来越吃力,而且总有人拿他的表现与大皇子等人做对比。虽然话没有明说,但是处处透露着的意思都是――太子没有真才实干,之前办成的那些事儿,都是索额图替他撑起来的,现在索额图闭门思过,太子的真实能力就显现出来了。
  一件两件事放在一起或许还是巧合,可是这事情多了,康熙就察觉出来不对劲了。这时还有人上奏说:太子不悌兄弟,在皇上西征期间,太子对众皇子们过于严厉,甚至还动过手。
  康熙叫来号称可能是被动过手的十阿哥,“胤,说说吧,朕不在的时候,太子管教你们很严厉吗?”
  十皇子是由贵妃钮祜禄氏所生,他外祖当年四大辅政大臣之一的遏必隆,现在仍然在朝中担当要职。后宫的孩子因母妃身份不同,所以生来也是有高有低。十阿哥因条件优渥,向来是个小霸王,又不爱学习,只最爱玩耍,别的皇子们都没敢逃过课,就他敢逃,连上书房的师傅都觉得头疼。
  不过对向来管着他们的太子,胤也是憋了一肚子的怨气,大声说道:“皇阿玛不在京的时候,二哥管我们严的很!他每天都去上书房!”这种紧迫盯人,简直让人喘不上气儿来!康熙在京的时候,胤还找机会不去读书呢。看到康熙去了西北,要整整一年多不回,十阿哥可算是放羊了,以为可以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去上书房终于可以做做样子了。
  但是没想到,太子等皇上一走,就打破了他这个心愿。让胤真正体会到什么叫做一个领导一个管理办法!康熙还只是偶尔去上书房抽查皇子的功课,胤这个学习不好的差生,怎么能受得了,胤礽他天天去检查呢!
  十阿哥以为这样诉苦,能得到皇阿玛共鸣,谁知道康熙正在暗自点头。
  康熙说道:“严抓你们的功课是朕的意思,太子不会怠慢,他每天监国理政,还要去上书房,可见对你们很是上心。那朕问你,你二哥他打过你吗?”
  十阿哥天不怕地不怕,还是很怕康熙的。这个时候胤怎敢不说实话,只好实话实说道:“没打。”
  康熙对自己的十几个儿子也是有所了解的,就这个小霸王,若真是挨了太子的打,早就炸毛了。还能不跑到他面前来告状?
  康熙问道:“那御史怎么会参奏,太子对他的小兄弟动手,你给朕解释解释,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胤见皇上越问越详细,只能吭吭哧哧的把原因说了:原来那天他实在是被那些只知让背书的老夫子们烦怕了,跑出去玩儿,而且还上了树。谁知道太子经过御花园,胤一见他就像见到了教导主任,脚一滑就跌下树了,摔了个鼻青脸肿!因为那天只有他和自己的哈哈珠子跟着,等到回去之后,别人就在传:十阿哥太淘气又逃课,太子把他给揍了。
  胤不幸被太子抓包,跌的哪儿哪儿都疼,而且还鼻青脸肿,丢了好几天的人。自然不会替他解释。所以别人一看,连十阿哥都默认,更加深信不疑。十阿哥才意识到这件事都传开了,没有意识到这有什么恶劣影响,还想着能为太子添堵,心里还挺美滋滋的。但是这次康熙问起此事,他可不能含糊不清了,将实话和盘托出。
  康熙之前还是和风细雨的慈父,下一秒就变了脸,横眉竖目道:“你就这么任由别人冤枉你二哥?你还有没有良心了?他对你们严厉是为了什么,难道是为了在你们那些小萝卜头面前立威吗?还不是为了你好!”
  胤梗着脖子,在他眼中看来,太子还真就是为了在他们面前地位,所以才天天都逼着他们做好功课的。不过皇上一发怒,胤就怂了,当然不敢把这话说出口。
  放弃恨铁不成钢的说道:“你给我回去好好反省反省!还有,传旨!给长春宫钮钴禄贵妃,申斥她管教不严!以至于十阿哥顽劣至此,让她从此严加管教胤,把《弟子规》罚抄一百遍,不学会什么叫礼仪廉耻,不准他踏出宫门一步!”
  太子严格遵守康熙走前的嘱咐,康熙让他看护好众兄弟,但是对他们不可过于严厉,偏偏有人在这上面做文章。
  康熙有些心烦意乱的想,有一句话叫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打发走了泫然欲泣的小胤,康熙又让人传太子进来。
  太子早就在外面等着了,他眼看着灰头土脸的小十出去,连一向纵容的幼子都挨了批评,由此可见康熙的心情应该不会太好,不过不论他的心情好与不好,胤礽这个时候觐见,也只能自求多福了。
  胤礽一见面,就跪地向康熙请罪。
  康熙目光沉沉的看着他,“你请的是哪一门子罪?”这话中之音,似乎太子应该为好几件事情请罪一样。
  胤礽有一些微微的紧张,将太医院的徐太医狂言妄语,擅自猜度皇上病情,蛊惑人心,以及他刚从西北回京就发现有人给他送龙袍之事说了。
  胤礽没敢抬头也猜得到,皇上的脸色肯定会黑得很难看。擅自制作龙袍了,那是逆谋之罪!都可以诛九族了!更别说把这东西送给当今的太子了。
  无论做这件事的人当初是何居心,是巴结,讨好,还是栽赃陷害,结果都是够刁毒的。无论接与不接,只要送龙袍的人有了这个行为,对太子来讲这根本都是一个烫手山芋。太子如果聪明的话,这件事儿应该死死地捂着,毁尸灭迹。
  因为这事儿被皇上之后,心中不可能没有刺,自己定下的储君竟然觊觎本该未来属于他的皇位,这是盼着当今皇上早死啊!
  但是胤礽出人意表的,会选择向康熙坦承。他时刻不忘告诉自己,对皇阿玛必须要真诚。有些事情在皇上面前可以瞒而不说,但是却不能说假话。这是建宁姑姑从小就教导他的。
  胤礽说道:“在儿臣看来,那一件所谓的龙袍代表不了什么。儿臣听姑姑说过,当初吴三桂穷途末路要称帝的时候,也穿过一件龙袍。不过因为条件简陋,穿的是唱戏的戏服。在儿臣看来,那两件没有什么区别。皇阿玛宽宏大量,无需在意。”而太子他未来是要继承真正的皇位的,这点骄傲岂会没有。岂会被一件戏服冲昏头。
  听他这么说,康熙的眼中染上点暖意,问道:“对于那些人,你都是怎么处置的?”
  胤礽说道:“儿臣将他们移交刑部,请刑部主审,结果等候皇阿玛回京发落。”
  康熙闭了闭眼说道,“可是刑部并没有开审,而且他们都已经死了,死无对证!”
  胤礽一惊,他明显还没有得到消息,不借助索额图已经成型的力量,靠他自己经营,自然不会比康熙先收到的消息。
  在康熙看来,太子还是太过仁弱了,于是借机教导道:“胤礽,有些事情你不必非得等到皇阿玛回来,你是储君,已经负有监国之责,在那段时间自然大事小事都可以决断,如果当时就审理的话,也不会变成现在这样的悬案。”虽说是“悬案”,但是幕后之人康熙大概心中有数,总跑不了那几个。
  胤礽这下脸色有些泛白了,“儿臣处事不周,请皇阿玛责罚!”
  康熙感叹道:“你呀,还是太过心软。有些流言蜚语,更不能任其发展,在刚有苗头的时候,就应该掐灭!”他说的是有关胤的事。
  胤礽道:“皇阿玛教训的是,儿臣谨遵皇阿玛教诲!”
  “你下去吧。”仁弱就仁弱吧,总比冷血无情,六亲不认的好,性格的坚韧可以慢慢锻炼。康熙的子嗣众多,太子如此心性,反倒不用担心日后他们手足相残。
  大殿内只剩康熙一个人,他的脑中转个不停,本来打算回京之后就收拾索额图,但是现在看来,没有索额图保驾护航,太子也要焦头烂额。索明党争已经持续了很多年,早就习惯相互攻讦。太子还是太嫩了,如果这个朝廷上没有索额图,只有明珠,对太子来讲将大大不利。
  于是康熙决定不先收拾索额图了,而是另外想了一个办法。是那个弹劾胤礽打了小皇子的御史给了康熙灵感。他打算重开“风闻言事”。
  “风闻言事”是前朝就有的一个政策,在顺治三年时因为影响朝中风气被废除。就是朝中的官员可以随意弹劾别人,不受官阶大小的限制,也不必举证,查实之后发现是误伤,这个弹劾举报的人也不会受到处罚。也就是说,可以听风就是雨,听到一点传闻,就可以用来弹劾别人,而这个查实的步骤,由朝廷来完成。
  建宁听到了他这个打算,说道,“可是这样一来,你会听到很多不实之言。”
  康熙说道:“那没有关系,就让下面的人去查真假,大家都有事可做。老祖宗在世时曾经说过,这世界上最不能相信的就是折子。朕倒是想看看,平时折子上大多是粉饰太平,现在风闻言事一出,大家都想说什么。”
  建宁有些唏嘘地说道:“此政一开,必然人人自危,都怕被人弹劾。不论别人参的是真与假,这种折子过了御前,在皇上面前,说不定就要留下不好的印象。等皇帝哥哥达到目的,以后还是把它关掉的好。”
  康熙道:“当然,当年先帝禁此政令,正是因为百官们因此互有龌龊,影响人心稳定。”他向建宁笑了笑,说:“这正是所谓的,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建宁一怔,好一会儿才反应过来,皇上这是在夸她说的对,懂圣心吧?她有些纳闷,怎么康熙从西北回来之候,说话有点拐弯抹角的?这正是所谓的,官大一级压死人,何况人家是皇上,建宁心中有想法也不过是腹诽一下,才不会说出来得罪他。


第224章 刁蛮公主74
  风闻言事不论造成多大的风波,都波及不到建宁; 她也懒得去管官员间相互攀扯举报的官司。
  自从公主府落成之后; 虽然那座公主府建宁根本没去住过; 但是也代表了她已经与少女时代的皇家脱离,自己出宫建府顶门立户了。所以她不常住在宫里; 只是那一段康熙去西北,宫中有需要她的时候才回宫住一段时间,其他时间都是住在畅春园中。
  不久前; 太子纳了侧福晋; 用不了多久还会娶太子妃; 他的家庭会越来越大,建宁更觉得自己在毓庆宫中住着太不方便; 于是便彻底搬到了畅春园中; 把毓庆宫给太子腾出地方来。
  畅春园虽是皇家园林; 仍然是以自然淡雅的特色为主。垣高不及丈; 园内绿色低迷,红英烂漫。土阜平坨; 不尚奇峰怪石。轩楹雅素; 不事藻绘雕工。至少很符合建宁的审美。
  康熙似乎也很喜欢畅春园的景色; 除了要举行重大庆典外,他就经常在畅春园内“避喧听政”,这里确实要比宫中舒服的多; 春夏秋冬都很适宜。特别是夏天,因为园内泉水众多; 还能顺便避暑。
  皇上在哪里,京城的中心就在哪里。大臣们已经改在畅春园与皇上议事办公。渐渐的西郊这边也成了京城的政治中心,周边也越来越繁华起来。
  唯一不满意的大概就是宫里的各位娘娘们了,因为在畅春园,康熙从来不带妃嫔。且自从皇上从西北回来,赶上太皇太后的丧期,康熙皇帝就几乎再没有去过后宫,即使去也是在有子嗣的妃嫔宫里,坐一会儿就走。
  当然这是皇上自己的私事,没人会讨人嫌的去多嘴,而且皇上又不是没有子嗣,不仅储君早立,而且皇上都有第十三位阿哥了,算是一位非常多子的帝王了。
  建宁的寝宫里,墨菊正在□□新上任的墨竹和墨兰,她的婚期就定在年底,所以一有时间,就会好生□□小宫女,让他们清楚明白的记住每一条公主的喜好。
  康熙处理完政务,兴冲冲的来了,因今日天气很好,所以他想找建宁出去走走。却被告知三公主已经出去了。
  康熙问道:“她自己去逛园子,怎么不等朕?”
  墨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