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综]逢春-第18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天府尹得知他们的身份,知道这事关重大便连夜进京,今日一早就在宫外求见禀报。”
  建宁皱着眉头说道:“马贼?你相信这个说法?哪有那么凑巧的马贼,乌尔衮进京所带的蒙古勇士绝对少不了,一个交锋就全军覆没,这明显是有预谋的!”
  康熙说道:“朕也不信马贼的说辞,已经派了刑部主事下去查,不过既然他们做的这么干脆利落,必然是一路煙灭了证据,没办法马上给出答案,得知真相还需要一些时间。”
  建宁沉思道:“科尔沁郡王那边也得给人家报信,现在喜事变成了丧事,皇帝哥哥还是找个可靠又有威望的人前去安抚,以免引起科尔沁对朝廷的不满以及那边的动乱。”
  康熙说道:“这些事情就交给朕吧,你不要操心了,你就称病,闭门谢客,谁来也不予理会就是了。”又转头对太子说道:“胤礽,你得好好照顾你姑姑,朕就把她交给你了。”
  胤礽坚定的点头,脊背挺得笔直的:“皇阿玛放心,儿臣必然不让闲杂人等打扰到姑姑。”
  太子虽然一向气不过乌尔滚来跟他争姑姑,每次一见到那个黑脸的汉子就忍不住恶作剧,但是那乌尔衮再不好,也是建宁姑姑的未来额驸,打狗还得看主人,太子岂能容忍别人动他!查出来是谁干的,太子第一个不会放过这背后捅刀子之人!
  建宁对他们的回护心中有些感动,仍是说道:“现在不是我称病的时候,我没有那么脆弱,皇帝哥哥,驸马既然在顺天遇刺,他的尸骨应该运回京城,入我的陵寝安葬。”
  康熙不可置信的道:“你为什么还叫他驸马?你还想把他的尸骨葬在自己的墓里,你是不是疯了?乌尔衮根本就没有当驸马的命!以后皇帝哥哥会给你物色个好男人做驸马!我说了这件事你就不要再管了!”
  康熙觉得建宁是突然间受的刺激太大,所以才一时间没转过弯儿来,才说出这种胡话,好在殿中只有他们三人,没有别人听见。
  建宁说道:“不,我清楚自己在做什么!驸马与公主合葬不是理所当然的嘛!”满清有个传统,其实从栓婚的那一天起,男女双方就算是一家人了。
  康熙不可置信,“你在说什么傻话?乌尔衮何德何能,就值得你为他耽误一辈子,连自己的终身幸福也不顾了!”现在往外抽身还来不及,他这个傻妹妹怎么这么固执!
  建宁说道:“我的幸福本来就不是额驸给的,额驸只不过是我的一个附庸,是谁不要紧,因为我本来也没打算与额驸好生培养感情,到时候关起门来各过各的日子罢了,现在有他来占上这个名额也就罢了,不论是死是活,我还要别人来干什么!”若是像康熙说的再找一位额驸,那样岂不是自找麻烦。
  康熙吃惊道:“你!我竟然从不知道你会是这种想法!”
  建宁说道:“现在知道也不迟!”
  康熙知道她和乌尔衮才见过几面,每次相处不超过一刻钟,根本不到情根深种的地步。他知道建宁这犟脾气,认准了一件事情,就是死不回头。她连皇上都敢直言顶撞,还有什么事是不敢做的。
  建宁说道:“皇帝哥哥,你快些做决定吧!如此还能给科尔沁郡王施恩,不让他以为他的儿子死了这件婚事就取消了。虽然没有完成婚礼,我仍然当乌尔衮是驸马,科尔沁的鄂尔齐郡王我每年当他是父王送上供奉,虽然损失了一个儿子,但是这一段姻亲没有损失,这样估计科尔沁还是承受得了的。”
  康熙沉默了半晌,不知道心中经过了怎样的天人交战,最终妥协道:“好吧,先解决了眼前的事情再说。”他虽然这么说,已经是默认了建宁的做法。
  这个消息根本瞒不住,不超过一天该知道的都知道了,太皇太后特地将建宁招到她的宫里。她失去了一个心爱的曾外孙,她的娘家科尔沁部落痛失继承人,对已经迟暮的老人来讲,也是一个重大打击。在得知建宁的决定之后,太皇太后激动的抓着她的手,说道:“好孩子,好孩子,我已经知道你仍然坚持要履行婚约的事了,还没过门就守了寡,是皇祖母耽误了你!”
  太皇太后这些年的身体一日不如一日,建宁时常来看他,为她调养,但是这种自然衰老的身体就算再好的灵丹妙药也办法让已经老去的部位重新焕发生机,建宁知道她没有几年好活了。
  “皇祖母说的是哪儿的话,你为我指婚全是为我好,谁能想到会有这个意外,等到皇帝哥哥查出幕后凶手,我一定要亲手为乌尔衮报仇就是了!”
  太皇太后见她眉目间没有自怨自哀之色,更觉得她心性坚定,堪当大任,只可惜乌尔衮命运不济。后来又想到太子就是建宁亲手养起来的,与储君有这层关系,未来也不怕她晚景凄凉。
  又说了一会儿话建宁就告退出来,正巧遇到敬太妃,建宁本来以为她是要去给太皇太后请安,但是发现敬太妃应该是知道她到慈宁宫才特地来找她的。
  敬太妃不常与女儿交流,她想劝说建宁取消决定,竟然不知道如何开口,半天才说:“他们说的都是真的吗?驸马不在了,你还要坚持完婚,你这么傻呀!是不是有人逼迫你这么做?”
  面对这个从小就不亲近她的母亲,建宁也不太知道应该如何相处,只是解释道:“这是我自己的决定,与别人无关,而且皇上那边已经恩准了。”
  就是说这件事已经经了御前,就已经是板上钉钉,再也没有转圜的余地了。在别人眼里,也许她从最炙手可热的公主,现在变成了一个小可怜。
  敬太妃自责地说道:“都怪我没有用,帮不上你的忙,有这样一个母妃,害得你从小就不受父皇喜爱,现在你遇到困难,我也是束手无策。我现在就到太皇太后跟前去跪求,请她收回赐婚的旨意……”
  建宁说道:“千万不要!”建宁只得拦住敬太妃好说歹说解释了一番,连哄带骗再加上抬出皇上恐吓的将她劝了回去。
  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敬太妃是如何这么快知道这件事的呢?她平时也不会听宫人们的八卦,原来是她的哥哥王夫之在翰林院听到了风声,特地进宫向她求证此事。敬太妃当时还在给建宁秀一件鸳鸯戏水的枕套,惊闻此噩耗,哪里还坐得住,直接就向慈宁宫里来,正好在外面遇到建宁。
  王夫之是特地进宫来夸奖这个妹妹教女有方,在他看来三公主虽为满人,却很知汉人的礼义廉耻,知道为夫守节的道理,这若是在南方汉学盛行的家乡,或许三公主这番作为还会得一块贞节牌坊。王夫之是理学大家,同样的也是一位道学先生,他只顾着他一向坚持的大义,这可把一向温吞的敬太妃惹急了!敬太妃前所未有的跟这个哥哥大吵了一架!
  她这一生深受有夫君无视之苦,自然不想让建宁重蹈覆辙,而且明知道那人还已经死得透透的了,他们根本就没有成亲!她的女儿竟然还自己往脖子上套枷锁!所以一向温吞的人这才急了。
  让人强硬地把敬太妃送回宫里后,建宁就开始准备公主府的治丧事宜,康熙觉得那座公主府不吉利,无论如何都是不让建宁去的。建宁只好把公主府的长吏召进宫来议事,安排好所有事情之后再放他回府去办。
  建宁执意要为额驸居丧数日,带丧之人不适宜在宫里,这是对皇上的不敬,所以建宁自请出宫,康熙不愿意她去公主府,最后定下来让建宁到畅春园暂住。该园占地一千二百亩左右,被称为“京师第一名园”,是利用明代清华园残存的水脉山石,在其旧址上仿江南山水营建,作为在郊外避暑听政的离宫,建宁暂居于寿萱春永殿。不久,康熙让太子以及阿哥们也到畅春园的无逸斋中读书,陪伴他们的皇姑母度过这段艰难的日子。
  科尔沁部落,皇上派的钦差大臣还没到,科尔沁王鄂尔齐已经收到了嫡子惨死的噩耗!
  原来跟着乌尔衮的人并不是真的全军覆没,有两人诈死逃过一劫,等到那些贼人走了之后,他们就匆匆起来回到科尔沁,把这件骇人听闻的事禀告给王爷。
  痛失爱子,白发人送黑发人,鄂尔齐郡王悲痛欲绝!长子索尔哈还不时地在一旁添油加醋说:“这都是因为那个婚约,如果不是为了娶公主,就不会有这样的悲剧发生。或者当初如果皇上让公主嫁到草原来,而不是让乌尔衮亲自进京悲剧也可以避免。”
  被悲伤冲昏了头义愤填膺的鄂尔齐险些信了他的话,觉得是京城里的皇上和公主是害死了自己儿子的仇人。
  正在索尔哈要极力游说父亲背叛清廷的时候,阿图公主到来了,说道:“你不要被悲痛迷蒙蔽了双眼,罪魁祸首怎么可能是皇上和公主,乌尔衮每年都会去京城,之前也一直没有这样的事情发生,这次要成亲之前就到遇刺,一定是有人故意策划的!”
  而且过了不久,康熙派来的裕亲王就已经到了,表示皇上已经把乌尔衮的棺椁运到了北京。三公主殿下一诺千金,就算是乌尔衮已经死了,仍然视他为额驸,并且要把乌尔衮安葬在已经选址的公主墓附近,把他的灵位就安置在公主府旁特地建造的额驸府内。
  这已经是康熙最大的让步,他才不会让建宁与一个牌位结阴亲。
  鄂尔齐听到皇上和公主的所作所为十分感动,比起野心勃勃的大儿子他自然相信母亲阿图公主和钦差大臣的话。
  由此,裕亲王也成功从鄂尔齐手里带走了那两个逃走报信的蒙古人,带回进去交给刑部的人问话。
  裕亲王返京的途中还没出科尔沁草原,就遭受了两次劫杀。刺客是明显的蒙古人,他们的目的不是裕亲王本人,而是那两个押在囚车里的犯人,本来是想将犯人劫走,但是发现清军防守十分严密,就想趁乱杀死二人。不过裕亲王的亲兵可不是吃素的,那些刺客自然没有讨得好去。
  这件事只是更给了裕亲王信心,这两个人一定知道别人不知道的秘密,所以才有人来杀他们灭口。
  证人押解到京之后,经过刑部的各方勘察和对证人的审理,终于得出了结论,这件被各方关注的案子有了定论。而在出了结果的第一时间,详细的卷宗已经被送到了康熙的案头上。
  康熙看过之后,不可抑制心中的愤怒,他翻身上马,不顾身后那跟了一串的侍卫,在天黑之前赶到了西郊的畅春园。


第218章 刁蛮公主68
  建宁翻看着那张卷宗,“葛尔丹是主谋; 索尔哈还给出了行进路线; 并且里应外合; 看来乌尔衮死的不冤,这么多人想要他的命; 在他身边埋下钉子他都毫无所觉。”
  康熙说道:“你好像并不意外,是不是早觉得是葛尔丹做的手脚?”他刚知道的时候,十分震怒; 恨不得马上亲征踏平准格尔的土地; 他没想到葛尔丹竟然敢胆大妄为到刺杀蒙古来的和亲队伍; 这根本就是对大清的挑衅!
  建宁说道:“并不太意外,在没有确切的证据之前谁都值得怀疑; 能在草原上神出鬼没消隐无踪; 我早就觉得是他们蒙古人干的。要说为了挑起事端; 葛尔丹确实嫌疑最大。”
  康熙道:“真是岂有此理!葛尔丹此举简直是向朕宣战; 朕若是不即刻作出回应岂不是显得是朕怕了他。不久前施琅的战报刚送上来,台湾已经完全收复; 尽归我大清国土。现在唯有北方虎视眈眈; 若想天下太平; 这葛尔丹就非剿灭不可!”
  建宁说道:“还是稍安勿躁,按照之前预定的方案把葛尔丹诱出西北,让他出兵东进才有将他们一举剿灭的希望; 否则准噶尔那个地方崇山峻岭,易守难攻; 再加上气候苦寒,不是土生土长在那的人根本难以适应,恐怕大清的陆军根本不是葛尔丹部队的对手。”
  康熙说道:“看来还得让福全再跑一趟科尔沁,让他去给鄂尔齐带个信――是时候引蛇出洞了。”
  远在西北的葛尔丹还在沾沾自喜,建宁拒绝他的求婚,那他就杀了她的未婚夫,以报此大仇。不久,就收到科尔沁郡王邀他出兵东蒙古,好兵合一处统一蒙古草原,之后,再一举挥师南下。
  葛尔丹虽然每年都给科尔沁郡王送金子,不过对他本人还是有戒心的,直到他的长子索尔哈也传来消息,说他的父王因为嫡子惨死,所以对大清怀恨在心,真的在秘密调兵筹粮准备南下,葛尔丹这才信了。
  葛尔丹野心勃勃,这一点儿不假。十几年来,他远交近攻,东杀西砍。喀尔喀的土谢图早就不复存在,成了他的刀下亡魂,喀尔喀并入葛尔丹的领地,连当年的“草原月光”宝日龙梅格格也成了他众多妃妾之一。
  他在西蒙古称雄称霸,又与西藏达赖喇嘛和罗刹国暗中勾结。在一切都准备停当之后,康熙二十七年的秋天,他率十万大兵东进,占领了东蒙古的乌兰布通。
  他计划得很周密,只要在乌兰布通站稳了脚跟,东蒙、西蒙、漠南、漠北,全都不在话下。然后,进一步杀进关内,用不了几年,就能夺过康熙的江山,建成像当年成吉思汗那样的广袤无边的大帝国!
  可是,一到乌兰布通,葛尔丹就敏锐地感觉到,他这次东进是上当了!那位热情地写信邀他前来的科尔沁郡王,就在他大军来到之际,突然说生病了不能来,没有亲自派兵迎接,只派了一位管家,送来了一百头瘦得皮包骨头的老山羊,还有一千匹不知在库房里沤了多少年的破布,拿手一摸,就一块块往下掉碎片。
  蒙古人剽悍爽直,一向重信义,科尔沁王给葛尔丹来这一手,分明是告诉葛尔丹他不愿意合伙了!
  罗刹国原来说好送给葛尔丹三千支快枪。事到临头,罗刹国派了个叫伊万诺夫的中校来,说沙皇彼得正在处理西部和南部的边界纠纷,无暇他顾。况且康熙皇上近几年正与沙皇俄国之间就两国的疆界问题在协商签订一份合约,如今合约还没有签下来,沙皇俄国也不便插手中国内务。所以,原来答应的军火不能到位了。
  葛尔丹窝了一肚子的火,他在大帐里走来走去,大声叫骂:“叛徒!全是叛徒!一个个无耻小人!把老子骗到这里,却又出卖了老子!”但是他准备了这么久,也不打算就这样回去,照样要开始他的东进计划。况且事情到了这一步也不是他想回就能回得去的,他不知道京城那边,康熙已经准备御驾亲征了。
  北京城,康熙要御驾亲征,今晚的御前议事就是康熙出征前的大政决策。虽然也有大臣劝谏说,皇上金贵之体,不宜远征沙漠,受那颠沛之苦;也有人说,国家存粮不多,难以应付。
  但康熙心中有数,葛尔丹狡猾,非御驾亲征不能彻底制服他,至于粮食他早有准备。
  早在几年前,决定会向西北用兵的时候,建宁就向他提出过必须要有足够的屯粮,因为茫茫草原上一旦军队断粮,就将会是灭顶之灾。所以他在延安等地暗藏了四百万石军粮,这件事情办得很秘密,康熙特地在几个交通要道以及江南产粮大地都放着了为他秘密准备存粮的官员,而且是几位阁臣都没有经手。
  另外,京师存粮还有一千万石,这些加在一起足够了。所以,康熙才下了这么大的决心,任谁说什么都不听。
  他当即下旨,从今年起,在全国各地,永不加赋,与民生息,并命礼部、兵部、吏部会同上书房大臣,立即草拟讨贼诏书和随驾、留守人员名单,以及监国事宜,定于五天之后,出征讨贼。
  索额图说道:“皇上亲征的这段时间,臣建议还是由太子监国,有一个统领之人,要比各部各自为政一盘散沙的好。”
  这一年太子已经十五岁了,《四书》、《书经》已经全部读完,并且深通义旨,已经在在康熙二十五年举行过皇太子的出阁讲书典礼,让满朝文武,以及慕名而来的民间名士们一睹过皇太子的风采。他开讲经筵;代替康熙主持祭祀。作为康熙殷切期望的继承人,他不负众望,精通文韬武略,具有不俗的治国才能,他那英俊端正的仪表在北京宫廷里同年龄的皇族中是最完美无缺的。
  他是一个十全十美的皇太子,已至在皇族中,在宫廷中没有一个人不称赞他,都相信有朝一日,他能像他父亲一样,成为中华帝国前所未有的伟大皇帝之一。
  康熙说道:“朕本来也打算让太子监国,这次是亲征战场,不像出游一个月两个月就能回得来。有太子在后方总领全局朕很放心。”
  明珠适时的说道:“皇上大哥和三阿哥也都不小了,到了可以参政的年纪,不如让他们二人辅佐太子,共同理政,也能为第一次监国的太子减轻负担。”
  皇上沉吟道:“准奏!”刚刚他脑中回想起建宁曾经说过的话,她说:一旦太子涉政监国,其他皇子不宜参政。建宁就像是有预见的能力一样,知道这一天早晚会来,所以提前给他打了预防针。但是康熙不愿意埋没有能力的儿子,也想看看,真把他们都放到朝堂之上,到底会怎么样。
  康熙二十七年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