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综]逢春-第1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说完她就与薛蟠等人一起离开了,不去管一头雾水的南安太妃。
  出了这南安王府的门,胤祥说道:“这件事闹的很大,恐怕薛夫人也知道了,宝钗还是先回去好好安抚你母亲的心,你和福晋有什么话,大可改日再说。”他转向薛蟠时,就变得横眉冷对:“你就别想回府去了,直接跟我走吧!到底如何处置你,还要等明日早朝之后再说。”
  薛宝钗拿出怀中的几封信递给胤祥道:“这是我从他们府中书房密室找到的,说不定王爷会有用,请您千万看看,看能不能给我哥一个将功折罪的机会。”
  胤祥抖开几封信看了看,面色也凝重起来,说道:“这事儿非同小可,福晋自己先回府去,我这就进宫。”他又向薛蟠说道:“你小子倒是幸运,闯了这么大的祸,也有你妹妹找到的‘好东西’兜着,这就跟我走!”


第137章 钗在奁中31
  兆佳氏登车之前对宝钗说道:“我今日说的那些话都是真心的,早就想收你做女儿; 谁想到竟然让没安好心的南安太妃抢了先; 回去之后与你娘商议商议; 今日你也累了,咱们改日再提这事儿。”
  宝钗于是目送她离开; 才登上自家的小轿。
  薛宝钗刚回到府上所在那条街之后,就发现,薛夫人与宋氏以及王熙凤远远的就在门口看着。她一下轿子就被薛夫人搂住; 大哭起来:“吓死为娘了; 我还以为再也见不到你了!”宋氏与王熙凤也在一旁跟着拭眼泪。
  王熙凤欢喜又如释重负地说道:“这下好了; 宝钗全须全尾地回来了,姑妈也不会责怪我把她弄丢了!”
  薛夫人通红的眼睛说道:“好孩子; 姑妈怎么会怪你; 还要感谢你来知会我还有蟠儿呢; 要不然我女儿都要被人抢走了; 我还被蒙在鼓里。”
  薛宝钗觉得让薛夫人受了这番惊吓,十分不该; 便亲自扶她回后院儿中去。到了薛母正厅之中; 薛宝钗向王熙凤道谢:“多亏凤姐姐给通风报信儿。”
  王熙凤一摆手说道:“你可别谢我; 你说是谢我真如臊我一样,若不是惧于那南安太妃的权势,我也断断不能让你被她轻易带走; 所以这次错多在我们府上。妹妹和姑妈不怪罪就是大恩大德了。太太和老太太也让我带话说,今日妹妹受了这一番惊吓; 必然要好生休养几天,改日在府上设宴,再请你们一家。”
  薛夫人皱起眉头说道:“你年轻不知轻重,我不怪你。只是她们都活了那么大岁数了,难道也不知轻重?南安郡王太妃去你们府上目的应该很明显。宝钗这次被你家太太召去,我是一点儿没想过拦着,谁知道差点有去无回!老太太年纪大了,我就当她老糊涂了,你太太也糊涂了不成,宝钗是她的亲外甥女儿,就忍心把她往火坑里推!这叫我如何再信得过她?”
  薛夫人向来温柔知礼,对小辈们更是慈和有加,从来没有说过这些重话,王熙凤知道她这次是真火了,连忙赔笑道:“我来前太太还说呢,她是真知道错了,自己办了糊涂事,又没脸来见二姑妈,只能让我先代为赔礼,等您消消气儿她再亲自登门谢罪呢。”
  薛宝钗看了看王熙凤,知道她哄人的手段向来信手拈来。无论王夫人说没说这些话,也没有人会当面去问她,而薛夫人向来心慈面软,听到这些服软的话,宝钗又没怎样,自然没有那么气了。但是到底对王夫人这个她自己的亲姐姐,有了一些心结。
  果然如十三王爷所料,第二天,御史闻风奏事,狠狠的参了薛蟠一本,说他居心叵测,竟然敢带兵私入王府,反叛不臣之心昭然若揭!这件事引起很多老臣的附和,其中与南安郡王府有旧的那些大臣反应尤其强烈,纷纷要求皇上下旨严惩这个乱臣贼子!
  雍正站在金銮殿的上面,把各人的情状尽收眼底,而他案头上放着的,正是昨日胤祥送上来的那几封书信,正是他们从南安郡王府上所得。
  由于雍正登基的时间久了,经历商议的朝政多了,才让他看出了一些这些大臣们关系的端倪,其实这下面有一大部分人看似是因为一个御史奏事引起的同仇敌忾,其实根本就是结党营私!
  上次的玉露案倒了个老九和老十,但是他们的大头目老八根本就没有伤筋动骨,这位‘八贤王’的势力根本就是进一步隐藏,雍正生平最恨结党乱政,康熙年间的朝局就被几方势力所左右,何况这是在他的统治之下!
  而且朝堂和后宫的势力往往是互相牵扯,等他腾出手来,必然要将这些只知谋自己私利的国家蛀虫一起铲除掉!
  等下面吵得差不多了,雍正才说道:“御史参奏的这件事,容后再议,让南安郡王府的和亲队伍明日就启程,就让南安郡王的亲妹子莉姿郡主和亲,不得有任何人代替!”
  雍正下完这道旨意,就让退朝了。一众老臣十分不明白为什么他们说了这么久口水都说干了,皇上还是没处置了那对南安郡王府大不敬的罪魁祸首,反倒让郡主迅速发嫁。
  第二日,南安郡王太妃舍不得郡主走,便送了又送,一直送至运河的码头,郡主和番也是一场大事,京城中前来送亲的达官贵人家的队伍排出去好长,还有好多百姓过来看热闹,将码头上挤得水泄不通。
  可是这时越风光,有人就越伤心,南安郡王太妃洒泪道:“郡主,为娘对不起你呀,一直将你这婚事耽误到现在,谁能想到最后却落得个和亲蛮人的下场!”
  莉姿郡主说道:“太妃没有耽误我,是我不愿意嫁给别人,我……从此以后,不能在太妃面前尽孝,还请您多多保重啊!”
  南安太妃只以为女儿是远嫁伤感,却不知道她这些话竟是还有另一番意思。在十多日之后,送亲队伍传回来的消息,她才知道当时莉姿郡主话中有话,但是为时已经晚了!
  原来与郡主青梅竹马的那个侍卫卫东花银子买通了侍卫长,让他也加入送亲的行列,他与郡主两个人在送亲途中趁人不备,竟然悄悄的跑了!
  本来去和亲的郡主在路上与人私奔了!这是何等大事!送亲官也没了主意,送亲的队伍只能在路上暂停,快马将这事儿写成一个折子回报京中,请示皇上示下要如何是好。
  雍正皇帝接到奏报之后大发雷霆!那一干与南安郡王有利益牵扯的老臣还在劝:“说不定这是贼人的嫁祸,就是为了阻碍我们与南疆民族修好,还请陛下派出人手寻找郡主!万万不要让贼人得逞!”
  雍正终于将他之前按下不发的几封信劈头盖脸的扔下去:“你们看看都看看吧,这写的是什么?!亏你们还在为南安郡王狡辩!看看这几封信吧,他狼子野心,其心可诛!”
  几个大臣捡起来看了,不由得面面相觑,又把到口边的其他求情的话都咽回去了。迅速想想自身近来有没有与南安郡王过密的行为,让人误会的,不由得都出了一身冷汗。
  雍正冷笑道:“看清楚了吧,这是云川总督写给南安郡王的信,他们早就彼此打好了招呼!南疆开战,根本就是为了从朕这里骗军费银子和军功,结局怎么样他们也早就商量好的,连南安郡王被俘虏都是早就在计划之中。现在郡主跑了?朕看是让南安郡王的人悄悄带走了吧!他们家怎么舍得用自己人去和亲,就算是和亲也要去抢,抢一个良家女儿来!你们之前都上折子,要朕严惩薛蟠!那天他要是不及时发动,倒霉的就是他们薛家的女儿了!朕也不怕告诉你们,那天他就奉了十三爷军部发出的命令,名正言顺的在他王府的密室之中找到了这些罪证!朕之所以留中不发,就是要看看一个小小的南安郡王还能闹出什么事儿来?果然不出朕所料!一听说送去和亲的是自己家的郡主,就按耐不住露出狐狸尾巴了吧!”
  下面为南安郡王说情的老臣,都噤若寒蝉,不敢再被那个触怒了圣言的君王,再多说一声,甚至恨不得马上改口,生怕南安郡王通敌叛国的罪名把自己也折进去。
  雍正下旨道:“着川贵地区增兵西南,朕就不信区区一个少数民族的叛乱,能动摇我大清国的根本,无论动用多少军费银子,无论是打个一年半载,还是三年五年,都把那一块地给我拿下来!”
  “是!”
  下面的人听着这是皇上震怒,仍要开战,不再和亲议和了,有人欲言又止的请示道:“皇上,那南安郡王还在叛军的手上,他要怎么办?”
  雍正抬眼间不经意的说道:“他既然喜欢南疆,就让他继续在那做客吧,让送亲的队伍回来吧,派人去严查那个私奔郡主的去向!若是能抓的回来,也不用她去和亲了,直接关到大牢里去。令大理寺协刑部调查南安郡王的一切罪行,一个月后议罪抄家!”
  所有罪行都是先调查完了之后再决定如何判处,而由雍正皇帝的最后一句话可见,他对南安郡王府已经深恶痛绝,无论如何都要将他们抄家查办。
  薛蟠上次的事情非但没被定罪,而且一个月后南安王府抄家,仍由他带兵进行。这次王府的人可没有之前那么嚣张了,气焰完全逆转,一个个噤若寒蝉,有门路的都在这一个月中使尽全身解数另投他主去了,只剩下一些对王府忠心耿耿的老人儿,或者是穷的没有钱自赎自身的。南安郡王太妃做梦也没想到,一向疼爱的女儿竟然会背叛王府,与人私奔,给王府惹下这么大的灾祸,更没想到南安郡王胆小怕事不敢与敌人交战,所以才想出事先就投降佯装被俘虏的法子,却最终导致了王府的灭亡。
  这一个月之后再见,薛蟠发现这位南安郡王太妃头发已经花白,像一下子老了十岁那么多:“太妃娘娘,你请这边吧,不要耽误兄弟们抄家搜查。”薛蟠还算是比较宽容的抄家官,把女眷集中在一起,给她们女眷回避的时间,免得被那些不知轻重的士兵们冲撞。
  南安郡王太妃还认得他,“是你!你又来了,这次却是动真格的了。”
  薛蟠说道:“下官不过是执行上头的命令,不过自古有一句话说得好,多行不义必自毙,相信太妃和王爷都应该深有体会。”
  南安王太妃忽然目光一厉,说道:“那日你妹妹走之前就说,我女儿要送我一份‘大礼’,她是早就知道要出这场祸乱!亏我还没有反应过来!早知道……早知道……”


第138章 钗在奁中32
  薛蟠冷声道:“早知道也没有用!南安郡王通敌叛国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刑部已经议定的判决; 你还是期望他们晚两天被找到还能多逍遥两天; 否则; 被捉到之后也是死罪。”薛蟠向左右一摆手:“动手吧!”于是上百名官兵鱼贯而入,四处查抄起来; 曾经在京城之中只要搬出是南安郡王府的奴才的身份都可以横着走,现在连主子们都成了阶下囚。更别说那些奴仆,日后若是侥幸不死; 也会被充为官奴重新被卖; 同样是做人奴才; 身份将是天上和泥里的差别。
  随着南安郡王府被抄家,皇上革新吏治; 开始打击整顿老牌贵族的阵营; 很多与南安郡王府交情甚深的人家都受到了牵连。世家大族传了一代又一代; 总有几个不孝子孙; 所以还没有哪一家是真正清清白白的,就看皇上的态度如何; 若是真想处置了哪一家; 只要让刑部一查就能查出好几条罪状。宫里的周贵妃在娘家周侍郎一家就是因此倒掉的; 周贵妃也被打入了冷宫贬为常在。
  这些天上朝,御史几乎每日都会参奏几人,搞的那些老臣人人自危; 很不幸的是贾政也被人参了,还好事情不太大; 皇上看着贾妃的面子没有对他多做追究,不过身为官员在朝被参奏也算是一等大事,弄得贾家好一阵焦头烂额。
  偏偏不巧,在这期间,林黛玉病了,丫鬟紫鹃不知道应该回给谁知道,要回王夫人和王熙凤,因她们都在忙贾政被参的事儿,四处打点,正跟着烦心,所以内宅事情轻易都不敢往她们跟前递,于是紫鹃打算去回老太太,偏巧老太太也病了,她若是在这节骨眼儿上说林姑娘也病了到要把老太太招的更重了。
  林黛玉的身子骨不像别人,天生的体弱,就是一场风寒都能要了她的命,自然是越拖越严重。等薛夫人有空来贾府探望她们的时候,林黛玉已经卧床几天了,她知道府中各人都忙,也吩咐紫鹃不让去回报以免给人添乱。
  薛夫人一看林黛玉这情形,十分惊讶道:“怎么没听说你病得这样重,请大夫了吗,吃的是什么药?”林黛玉挣扎着起身靠坐到床边说道:“劳烦母亲惦记了,我不妨事。”边说话又边咳嗽了几声。
  紫鹃扑通一声跪在薛夫人面前说:“姨太太,只有您能管管我们姑娘了,不看病不吃药如何好得了,因为府中各人都忙,姑娘生病了的这件事儿,我还没回报上去呢!”
  薛夫人惊讶道:“什么!这不是胡闹吗?就算再忙也不能耽误了看大夫抓药。”又回头向黛玉说道:“你既然叫我一声母亲,就得听我的管束才行,可不能由着自己的性子糟蹋身体。”她对一旁的雪雁说道:“现在就去回你们的二奶奶,就说我说的,林姑娘病好几天了,让她速速请个大夫来。”雪雁答应一声欢天喜地的去了。
  林黛玉说道:“叫您一声母亲,却净会给您添乱,可惜我天天困在这一处,到像个废人一般,我若是有宝姐姐一半的能耐,也时常陪在您身边,逗您开心了。”
  薛夫人说道:“傻孩子,你们各有各的好,等到这次的病一好,我就接你过去住,散散心,免得你总待在一处,没病也要闷出病来了。”
  薛夫人见黛玉,眉间轻蹙,似总有不足之意,问道:“孩子,你别嫌我多嘴,生在这样的人家,虽然不是顿顿的锦衣玉食,但是也衣食无忧。我知道贾府的下人有很多势利眼,但是你有老太太的疼爱,谅他们也不敢怎样。你又有什么不足的呢?为何总是心事重重的样子?我看你这病,分明是你的心思过重才是。”
  林黛玉又岂会不知自己整日忧心悬念的是何事,只不过身为一个女儿家的廉耻,是万万不能说出来的。薛夫人虽然疼她,但若是她张口提及婚姻大事,便是自己的义母也要看轻了自己。
  紫鹃整日伴在她身边,自然知道林黛玉的所思所想,见林黛玉不好意思开口,她身为丫鬟却不能不提,一边上茶一边说道:“姨太太,不瞒您说,我们姑娘渐渐的也大了,终身大事也要提上日程,可惜林老爷与林夫人在生前未能给我们姑娘做主,这总在贾府借住也不是个办法,姑娘大了总是要出阁的。你也知道我们姑娘向来娇弱多思,便是在这府中,毕竟还不是自己家只是客居,若是由着她们去议亲……”
  林黛玉娇喝道:“紫娟!在干娘面前,你说什么乱七八糟的!”
  薛夫人说道:“你让她说,这才是好丫头,能事事想在你前面,我们一时有照顾不到的地方,她都能留意着,才是真的为你着想呢。”
  薛夫人又对黛玉道:“我明白你的心思,你和宝玉婚事我一定给你做主!待会儿我就找老太太说去,你就放宽心,等大夫来看过之后就安心的养病。”
  羞得林黛玉把头蒙在被子里:“母亲!”这时听见薛夫人这么说,林黛玉比吃了一剂良药都受用,是该有人做主提一提她的婚事了,之前贾府还有传言说老太太又开始给宝玉议亲,说是看中了什么知府家的小姐,若不是听到这些话,林黛玉也不至于忽然病得这么重。
  薛夫人请人去说了之后,没一会儿王熙凤就亲自过来了。她一到潇湘馆就向黛玉请罪道:“都怪我最近外头事忙,一时没照顾到,让妹妹受委屈了,我已经派人去请了大夫,说话功夫就能到了。”
  黛玉十分不好意思的说道:“二嫂子千万别这么说。正是知道你每日事忙,我这一点儿小病才没敢劳烦到你,但是也没想到,越拖越重,这两天就没什么力气了。”
  王熙凤按住她不让她起来,说道:“你还小,不知道轻重,这病哪有拖得的,要不是姑妈今日过来,我还得忙活几天不进来,酿成大疾就了不得了。”
  薛夫人说道:“既然凤哥儿来了,陪你妹妹坐一会儿,等大夫看了病抓了药再走,我去看看老太太。”
  贾母的房间内,此时王夫人,邢夫人都在她的上房中请安。贾老太太说道:“姨太太好久没来了,虽然住的远了些,亲戚之间也要常来往才好,我还想收拾收拾赶上天儿好的日子去你们那逛逛呢!”
  薛夫人笑道:“老太太要去那敢情好,那我就在家中随时准备着了。这次来刚刚去园子里看了看林姑娘,问了她的年纪,才知道她也十五了。这日子一晃过的多快呀,我们才进京那年,她才只到老太太胸口高,如今已经是亭亭玉立的大姑娘了。”
  贾母慈爱地笑眯眯的说道:“正是的,一转眼间,孩子们都大了。”
  薛夫人说道:“既然黛玉那孩子认我做干娘,我也愿意为她多做考虑,现在正有一件关于她的事情要找老太太商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