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红楼之不要拦着我上进-第3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至于贾赦本人的意见?很重要吗?
  虽然贾家祖籍金陵,但是自老国公爷起,因为跟随先皇有从龙之功,所以老国公爷贾代善享有附葬皇陵的荣恩,即如此,老祖宗身为老国公爷结发妻子,棺椁下葬之地,亦在皇陵附陵。贾赦不需要远赴金陵,只要去京郊盖个茅草屋子,就能亲为爹妈守孝了。
  然而,贾赦守墓一事,最终也没有落实,因为这一位在守灵的时候受了凉,不到腊月,便一命呜呼了。
  宝玉冷眼看着,这样也好,没弄脏自己手,只不过是下人熬热汤的时候,缺了几天没有用灵药,年轻人扛得住,贾赦那破败的身体扛不住,便‘哀伤过度’去了。
  不知情的人还感慨一声贾赦贾大老太爷是个纯孝的,知情的人却觉得,这位可终于是死了!大快人心!
  贾赦的死对荣国府大房影响最大,但是也最不大,因为需要守孝三年的贾琏——他不是当官儿的。贾琏俩儿子虽然要考科举,但是守孝一年之后再参加也还是年轻得很。
  至于二房那边,贾珠宝玉这一辈也就是在老祖宗的孝期上再加两个月——实在没必要为了隔壁房的大伯,而老老实实地一年加一年,弄两年守孝时间。
  …………………………
  守孝的日子并不清苦,宝玉觉得有这样一年多的时间来沉淀一下自己,也是一件很不错的事。
  只可惜,逝者如斯夫,终究不可追,日日清晨早起锻炼之后,想要走去荣庆堂请安,但是荣庆堂里头已经没有了那位满头银发、慈眉善目的老祖宗。
  寿昌十八年新年,荣国府贴的是绿底黄字的对联,正月之后,经过再三央请,贾政终于答应了贾琏一家搬出荣国府的请求,毕竟大房这下子可是重孝三年,再居府中,一年后就不方便了。
  贾琏夫妇高高兴兴(大雾)地走了,身后跟着有点不情愿的邢氏。
  二月文科县试开始,不论是贾芃贾蓬还是贾芽都不能参加这一届的科举了,不过更引人注意地是,京城中排队参考的考生中,老水家的少年们也有不少,其中赫然还有二十五高龄的水桢。
  当然,这种难度的考试对老水家这些从小被逼着去皇宫念书的宗亲子弟们来说完全不是问题,众人都顺利通过。
  随后的府试院试亦是如此,水家五十余人都顺利地拿到了生员资格,从此可以被人称一声秀才老爷。
  但是这还不是最叫人吃惊的。
  更有佳讯从南边传来——两广今年文科考出生员的人数,居然翻了四翻,统共有八百余人之多,逼近直隶与江浙。
  【这他娘的……莫不是出现了舞弊吧?】
  出现如此反常的情况,查是一定要查的,于是陛下钦点御史台台正,素有铁面御史之称的李文渊带人南下两广,查个真相。


第459章 
  李文渊祖籍鲁地,三代之内无南边的亲友; 又性格耿直; 不畏强权; 敢于发声,南下两广调查科考之事最是合适。
  三月,他出发南下; 不只是京城; 几乎整个大明都在关注此事。
  科考舞弊可是大案子; 每发生一次; 就足以让官场来一次大震动、大清/洗。先帝在位时期发生过一次; 那次之后,便是罪人先皇七皇子扬名的契机。
  今上尤其重视这一块; 登基之后采取不少方法来保证科考公平公正性; 出题者从出题前被困到考试后才放出来也就算了; 所有卷子和试题都是密封了由军队送来,并且监管卷子的官员至少三人以上……
  种种举措; 使得如今的科举考试; 比之开科举以来的任何一个时期都要严格,就这样要是两广真被查出了舞弊……
  【那他娘的是多大的胆子和多笨的脑子啊?!】
  是的。
  众人都觉得; 两广的地方官和学子一定是买通了押送试题和卷子的考官与军官; 事先练手了,所以才能够取的如是优异的成绩;但是又是因为他们实在是太傻了,提前得了题目之后广而告之,准备充分之人众多; 才考出了举国瞩目的‘好’成绩。
  也就是因为实在是太好了——你想,一个平时只能有百三千水平的人突然出口就是锦绣文章,难道不值得怀疑?同理,一个平素文风不盛,更加注重吃吃吃和做买卖(广东)或者打打猎维持生计混在温饱线(广西)的人不杰地不灵的地儿,突然之间就被文曲星给厚待了……可能吗?
  一定是舞弊!肯定是舞弊!若是没有查到证据,那必定是因为那些参与舞弊的人手段太高超了!
  朝中的人在李文渊还没出发的时候就已经给两广文教官员和学子们判了死刑——哦,也许是死缓,因为他们还是讲求证据的,准备等李文渊上折证实舞弊之后再给两广来一个大招,弄下丫一大群的官员、撸下丫一大群的生员。毕竟科考舞弊之行为,对于别的学子来说太过不公,文臣们最见不得有人用这样的伎俩踏入仕途成为自己的同僚,他们简直耻于与这些学生中的败类为伍;武将们也是蛮愤慨的,毕竟就算自己是武将,也不保证家中子孙没有参与文科考的呀,在愤慨中又带着一点点隐秘的小自得:【看,咱们武举就没这些虚头巴脑的,到底是骡子是马,当众就能看出来。】
  然而,一个月之后,李文渊的折子入京了。
  是一封……褒奖两广当地基层文教官员的折子,外带强烈要求给贾瑛之妻林氏加诰命。
  【所以这李文渊到底是搞什么鬼?他不是一个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铁面御史么?他不是先帝和今上时期都能够拧巴起性子来,连万岁爷的面子都可以不给,金銮殿上直接痛批大佬的铁面御史么?怎么去了两广一个月,就查出这么个结论?不只没有舞弊,还要替人邀功?这么说,按照他的调查,两广之地就这么突然文风鼎盛了,那儿的人们就这么开窍了人人知四书五经了?当年禁卫军被逼着扫盲也没么高的效率吧?!开什么玩笑,我们不信不信不信。再说了,还有林氏什么事儿?难道八百学子都是林氏教导出来的?】
  …………………………
  当日,十六看完折子,扫视了下头一圈,然后对林如海说:“林爱卿,你这是有一个好女儿啊。”
  恩恩?这和林如海的女儿有什么关系?如果大家没有记错的话,林如海的女儿不就是贾瑛的妻子吗,人家夫妻俩目前正在守孝期间呢。
  十六也不卖关子,把李文渊的折子往下头一递,林如海便首先拿到了折子。
  其余诸如卫阁老这样即便抓心挠肝地好奇,也不得不等着当事人之一的亲父林如海看完了才能知道各中详情。
  林如海一目十行地看着李文渊所书,心中却是感慨万千,他竟不知道,自己的女儿在嫁人之后,后宅之中,还能达成如此成就。但是无疑,他是为自己女儿感到骄傲的。
  当折子在三位阁老中传阅之时,十六不紧不慢地复述了奏折所禀告之内容,让伸长脖子的六部尚书知道个究竟。
  “林爱卿之女在随夫上任期间,不仅为当地孤女们谋福利,还自创了一种拼音,教这些孤女们读书识字,而后,因为拼音识字之法更为简单易懂,便在两广慢慢传开了,这也是今年两广文科科考之中,生员人数暴增的一个主要原因。”十六慢慢地说,非是他记性好,而是他早几年就知道拼音的好处了,只是因故不能宣扬而已,现如今,才是最好的机会,事实数据才是最有力的证明。
  六部尚书面面相觑,原先他们还猜测这次会不会又是贾瑛贾大人的作用呢(没办法,谁叫贾大人在任职某地方将军的时候,那个地方的武科就会涌现出不少可用之才),没想到倒是人家家眷的功劳!荣国府祖坟冒青烟了吧?
  李文渊的本事,朝中这几位大佬是明明白白的,并且他们也知道,陛下这次肯定暗中也派人协助李御史彻查此事,现在上报过来,基本就是八/九不离十的真相。
  众人顿时想到贾瑛前年才入京述职便被御史罗列了大罪名参了一本,其中□□正是这贾门林氏牝鸡司晨、与民争利。
  但是现在……
  且不论这拼音到底有多好用,单单林氏一人编纂出一种辅助汉字的新文字,就足以载入史册了。
  载入史册,是多少文人求之不得的事情,可以毫不客气地说,千百年以后,甚至林如海本人在史书上,也许就只是一句‘创造拼音的林氏之父’这样的简介而已。
  卫阁老的脸一阵红一阵青,此刻没有他的马前卒,就只能自己出马:“陛下,此事真伪还待考证。更重要的是,林氏所用的拼音,瞧着倒像是番人文字,若是教我大明子民用以番人文字为辅助识字,岂不是糟蹋我大明文字之精髓?”
  卫阁老的话还是相当能够代表一部分顽固派的观点的,只可惜,如今的小朝会上,三位年纪最大的阁老之中,林如海的女儿与此事切身相关,蔡阁老闭目不谈自己不擅长的事情,另外六部尚书皆是年富力强、接受能力也强之人,更是十六多年来甄选过的实干型人才,他提出这样的意见,附和者并不多。
  此事还需再议,散朝之后,十六带着太子去了坤宁宫,走在路上,太子忍不住问:“卫阁老如此,父皇为何还?”
  “你是想说,卫阁老为人守旧,为何朕还一直留着他?”
  太子点头。
  十六笑笑说:“你太傅曾经说过鲶鱼效应。”
  太子有些懵。
  十六继续笑:“水至清则无鱼,慢慢的,你就会明白了。”
  …………………………
  随后李文渊又在两广呆了一个月,直到五月底才启程返京,整个调查期间,他们这一行人并没有发现两广有任何舞弊的情况,反而是御史队伍之中不少人也买了拼音字典,打算回家琢磨研究一下。
  而研究之后,他们也不得不承认,拼音之易懂、精妙,乃是非常人所能创。
  一时之间,林氏的名声便被传扬开来,甚至有人觉得,那年少就拿下小三元如今剑指六元的贾萌,正是继承了林氏的聪慧并且是由林氏开蒙的——一时之间,想要拜入林阁老门下求指点的文人学子们数不胜数。因为他们觉得林氏能有如此学问,那么当年的林探花如今的林大人更加应该是学识渊博才对!
  当然,这种想法大体上是没有错,林如海确实学富五车。
  可是林如海的学识和黛玉却是完全不同,讲真,黛玉如今的见识多多少少都受到宝玉的影响,从高度和深度来说,却也许是她父亲都比不上的了。
  当前往林府投卷的学子们纷纷吃了闭门羹之后,蓦然发现,本届中身份较显赫的辅国将军水桢,居然天天去荣国府报道。
  就算是去外祖家,也不必如此勤快吧?
  何况荣国府现在还是在孝期呢。
  脑子活泛的人便开始打听,甚至都打听到了水桢一母同胞的妹妹的夫婿那里。
  此事水媛也是在端午回娘家的时候讲笑话一般说给母亲听的,看到母亲的神色,末了弱弱地问:“哥哥不会真是去找二舅母的吧?”
  元春回神:“你想到哪儿去了?你哥哥是去找你二舅舅和萌哥儿的。”
  “找萌表弟取取经倒是挺好,不过我二舅他是武状元出身,哥哥去找他,是不是岔了?大舅舅当年倒是二甲头名呢?”水媛不解。
  元春笑笑:“你们啊,那是都不够了解他。”


第460章 
  元春笑笑:“你们啊,那是都不够了解你二舅舅这个人; 他的本事; 可不止舞刀弄枪而已。”
  水媛愣了愣:“还有……花想容?”
  话才出口; 就被亲妈瞪了一眼。
  元春的思绪不觉飞散开来,她当年便是给宝玉启蒙的第一人,也是手把手教他怎么握笔、如何诵读的第一人; 虽然只是闺阁少女闲来打发时间的活动而已; 教得随意且想到哪里教到哪里。
  但是彼时的宝玉; 因为距离幼童时期实在是太久远了; 想不起来真正的孩童学习进度怎么样; 但是他知道,只有表现得足够聪慧; 才能走上一条与原著中混迹后宅的宝玉完全不同的路; 故而; 当时第一个为他开蒙的元春便被自己亲弟弟的天赋给震惊了。
  别人不知道宝玉,但是元春是绝对不会记错的; 自己这个嫡亲的小弟弟绝对是聪慧过人的; 百三千读过即能背诵,更甚者还未至入族学的年纪; 自己就已经没什么可以教他的了……当年他一夜之间变成沉迷倒腾脂粉、开铺子赚花红之时; 已经成为皇太孙侧妃的贾元春心里头还稍微有些想法——宝玉难道是以为自己需要他和珠哥儿表示些什么么?所以忙不迭地把自己身上贴起了纨绔的标签?
  再后来,荣国府二房嫡出的二爷在纨绔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做了王府长史,跟着当时的苏北郡王在南边倒腾什么盐碱地什么海蛎子什么盐田法的; 虽然千金难求,但是说出去,总归名声也不好听,那时候,皇太孙是如何的呢?起初是有些惋惜,对自己说若是宝玉有心进学,他可以给宝玉弄个国子监的名额。这番好意被府中谢罪婉拒之后,殿下后来却是半开玩笑地说他作为姐夫,当是更加便利地同小舅子买海蛎子才是。
  元春只觉得当时很是委屈,一半委屈自己年少聪敏的弟弟不得不收敛锋芒,另一半则是委屈侧妃终究不是正妃——就譬如,殿下是绝对不会对小胡氏开这样的玩笑的。
  再后来,一朝风波起,京城大颠覆,殿下没了,太子成了肃亲王,十六皇子成了太子,宝玉忽然就像是开窍了一般,成了武状元。
  原先他的纨绔举动都被人们自动自发地解释了,说他这是赤子之心、率性而为,世上的人也渐渐认识到,他确实有带兵之能,是将帅之才,可是……他们就忽略了宝玉的文化水平。
  【宝玉呵,可是当年年岁尚小之时,就能够想出法子,给他大哥哥猜题押题并且极有水准的人。】元春笑笑,并不打算和女儿多做解释,若不然,秋日的乡试也没剩下几个月了,叫别人知道个中缘由,不是平白给宝玉找事情?也会叫自己儿子请教他二舅舅学问的时间被分薄了。
  见此,水桢的媳妇倒是悄悄松了一口气,作为枕边人,她最是了解这些天丈夫对他二舅舅的学问有多么推崇,若是今日婆母非得正儿八经地给小姑子说荣国府的二舅舅到底有多大的本事……往深了想,小姑子的夫家的小叔子今科也参加科考的,要是她引荐她的小叔子去荣国府,那么自己夫婿在科举之途岂不是多了一个竞争对手?
  很快,母女俩就开始说起了别的话题,等到金乌西坠,水桢回来,打过招呼之后,水媛便打算家去了。
  是夜,水桢媳妇小小声地与水桢说起这事儿,本是想提醒夫婿外出交际的时候藏一藏话。
  但是男人想的点就是与女人不同,水桢倒是不担心去找二舅舅的学子们多了会耽误自己学习,就是觉得,连自己亲妹妹都不知道二舅舅的学问也是极好的,替二舅舅觉得有些不公,想着是不是应该给二舅舅正一正‘武夫名气’。
  水桢媳妇只觉得自己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怎么就……碰上了这么一个耿直的丈夫。
  宝玉知道之后,笑着阻止了水桢的念头:“别人需要扬名是为了什么?你觉得你二舅舅我如今还需要这些虚名么?”
  水桢:【好像……真的……不需要?】
  “可是外人皆误以为您胸无点墨,这未免太有损您威名了。”
  “这有什么,今科你和萌哥儿考出好名次,自然就是为我正名的最好证据了。现在说什么都是虚的,无需在考前为这些事耗费心神。”宝玉挥了挥手,顺手又给水桢布置了一道策论题,
  水桢觉得自己短时间内是无法学到二舅舅的洒脱了,还是好好破题写策论吧,原先自己的行文风格不自觉地有些模仿水星,却被二舅舅指出华而不实、锋芒太露的缺点,现在距离乡试的时间越来越近了,很应该再练一练。
  【大约只有站到了二舅舅那样的高度,才能无视别人的抹黑与污蔑吧——就好像在天空中翱翔的雄鹰从来不会在意枝头的麻雀叽叽喳喳说些什么。】
  秋,乡试开始。
  镇国将军水桢作为第一届甚至可以是有史以来第一届参加科举的宗亲,硬是从直隶上千生员之中,考出了头名的好成绩,光荣成为解元。另有五名宗室子弟通过乡试,其中那位操刀恳请参加科举万言书的水星也在其中,名次中上,其余四人排名中下。
  也就是说,来年春闱,比较有希望的就是水桢和水星了。
  水星和水桢不同,水星是先皇十一子,早先的粤北郡王如今的明郡王的嫡长子,来考科举不过是为了弄清楚自己的水平到底如何,接下来的春闱定然是不参加的——即便他想,他爹也会打断他的腿。
  所以基本上可以说水桢是六人之中最引人注目的那一个,皇室之中为他高兴的人不少,但是大家都在想:【水桢他到底会不会参加来年二月的春闱。】
  若是参加,不论是三甲中的哪一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