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红楼之不要拦着我上进-第24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董副将是举着酒杯笑眯眯并且一副我为你好的样子对着宝玉说这话的,宝玉举着杯子还没碰杯、其余人还没吭声,一旁的裴副将就头一个开口。
董副将听到老裴这么说自己,顿时就想黑下脸,但是裴副将又马上摇头晃脑口齿不清地说:“肯定是我喝多了犯糊涂了,老董怎么可坑出这么馊的点子坑贾将军么。”
是了,馊点子。
因为自请削减军费这件事真的是十分招仇恨。
首先,将士们只知道田产丰收了,今年收成会比往年好,然而若是上头自请削减军费军饷,头一个怨声载道的,就是手底下的士兵们;
其次,附近的驻军也会有意见,因为都在同一个地方驻扎,不患寡而患不均,你贾将军高风亮节主动为国库分忧解难,那么旁边的我们呢?辽省呢?吉省呢?要不要照做?不做,被比下去了;照做,打碎牙往肚里吞。
再次,对于朝中的人来说,你自请削减了十分之一或者多少的军费,今年他们表彰了你贾瑛的功绩,那么第二年呢?还是十分之一?那就没有表彰了吧?除非变成十分之二、十分之三……这样下去,无疑是恶性循环。军田里产出的东西,都是靠老天爷给面子的,若是某一年老天爷不赏脸,欠收了呢?那么你贾瑛前几年自请削减军费的做法,就会变成了笑话!
董副将这话里撺掇的意思,绝对是不安好心的,如果贾瑛是个年轻且冲动的,也许就被眼前的虚名给晃花眼,走了这一步臭棋;就算贾瑛没答应,今夜这番话,传出去,出谁的口、入谁的耳,其中可操作的余地就广了。
蓝副将专注吃菜,习副将隔岸观火,在场众人都没料到,原本最低调做人做事的裴副将会跳出来提贾将军说话。
但是仔细想想,也在情理之中,毕竟这小半年,裴副将所辖军队,可是受益最深的了。
董副将被裴副将的话憋得心里窝火,但是老裴那个混不吝的,原先这么多年缩着头做人,现在突然高调起来,才叫人发现:这家伙他妈真是个人才啊,这嘴皮子嘚吧嘚吧的,丝毫不给董副将插话的机会。
这一段,就这么过去了,等到次日,宝玉带着四位副将去找了王巡抚之后,给出的黑省主要路段试修计划表的时候,今年为了验证一下低温天气对水泥路的影响,初步决定在秋收之后修建一条自北部开始贯通黑省南北的道路,当然,人工什么的是黑省北的将士们,那么一应的费用,王巡抚这边是不是该核算承担起来?
以上。
完毕。
王巡抚看了贾将军做的计划表,他能怎么说呢?人贾将军也不是他的手下,给出的是计划而不是建议,自己除非有完全不得不提出异议的理由,不然轻易驳回人家的计划,都是一件不太好的事。现在最重要的,是给陛下上折子,要多少钱才是。
尤其是王巡抚看了,贾将军的计划堪称周全。第一,黑省东西有黑河和松花江两条走向的河流,比起南北运输方式来说,东西一直在春夏秋季都比较通达,所以南北更有修建的必要;第二,贯通南北,便是要从冰城外经过的,也可以带动冰城经济发展;第三,秋收之后动工,等到起冻之后,便可以直接修建横跨两条大河的桥——因为冬天既是河流的枯水期,也是河面冰冻适合搬动作业的时候。
董副将只觉得鼻子都要歪了——他怎么也想不到,昨晚和自己把酒言欢明明就是一副服软样子的黄口小儿,今天竟然敢!竟然敢拿出这样的计划,直接将自己范围先撇除在修水泥路的第一阶段之外。
贾将军的这份计划表里,和黑省东部的驻军没什么大关系——哦,一定要说,也不是完全没关系的,他写了,秋收之后,可抽调其余三部驻军中多余人手,先参加扫盲班,再观摩学习烧水泥的方法。
这样的做法,放外头哪儿人听到了,都得说贾将军厚道。
但是董副将不稀罕他这样的厚道,他想要的,是贾瑛认识到自己在黑省东边的实力并且乖乖认怂。
然而再生气,木已成舟,王巡抚确实和董副将‘私交’最好,但是这份交情建立在黄白之物上,并不足以让王巡抚因此而做出和贾将军撕破脸的事情——更重要的是,贾瑛这个提议实在是有理有据还有利于冰城乃至整个黑省的发展。没看见杜按察使一直在点头么?
【虽然老杜是个摆设多余实际作用的‘弥勒佛’,但是人家毕竟还是一省按察使,现在摆明了他认同贾瑛的计划,我没有必要和多数对着干。】
于是王巡抚也点头了,点头之后,便是要考虑费用的问题。
这边是开头京城中百官所见到的那几分折子的来历了。
…………………………
十一月,京城宁国府的几位主子终于出孝了,这其中,最惹人记挂的,便是已故敬老爷的嫡女,宁荣二府序齿行四的姑娘贾惜春了。
惜春出孝之后已经年十九,过了选秀的年纪,可自行婚配了,但是……东府那一团乱糟糟,她亲哥哥贾珍这些年越发胡闹,亲嫂子尤氏这些年越发刻薄,都是靠不上的——要不然当初贾母也不能直接把惜春直接接到荣国府来养着了。
现在叫贾珍和尤氏帮惜春物色夫婿人选?呵呵呵,这二人虽不至于像当年贾赦那样办龌龊事把妹妹明晃晃地卖个五千两,但是也就只是多一块遮羞布罢了。
入画悄悄把自己最近打听到的消息告诉四姑娘,惜春却只是冷冷淡淡地哦了一声。入画很是着急:“姑娘,要么咱们去求求老祖宗吧?”
惜春只是笔下不停地在作画,入画念叨得多了,她一下子摔了笔杆子:“啰嗦。”
“姑娘,这可是事关您后半辈子的大事,奴婢怎么也要说到您上心了为止!”入画伺候惜春多年,倒是不会这么轻易就被对方几句冷言冷语给吓住,依旧是叨叨叨个不停,也算是个忠仆了。
“求什么呢?左右他们要是敢逼我,我就剃了头做姑子去,岂不是正好清净?”
…………………………
入画想着老祖宗能替姑娘做主,而闲闲的老祖宗也确实想到了这个隔房的孙女:“玉儿算算日子,应该有六个月了?这天寒地冻的,也不知道关外那边冷不冷,不行,得把我库房里的几块狐狸毛给她送去。”
鸳鸯笑着提醒:“老祖宗您忘啦,上回宝二奶奶来信说,叫咱们不要再送料子、皮毛去了,说黑省那边这些东西多着呢。倒是说,想吃京城蜜饴斋的京八件儿和咱们府里厨娘做的豆腐皮鸭肉春芽卷……”
贾母一下子想起来了:“是是,瞧我这记性,玉儿还往回送了不少好料子呢是吧?”
“是,宝二爷和宝二奶奶不只给府里送了,还给林家、文忠郡王府、二姑爷、三姑爷、薛家都送了。”
“对,惜春那份在我这里,如今她出了孝,倒是可以穿鲜亮一点的眼色了,鸳鸯你帮我记下,回头找裁衣娘子做衣裳的时候,把那些料子拿出来。”贾母越是年纪大了,说话就越慢吞吞,有时候还想到什么说什么,尤其是宝玉黛玉出了京,她生活的重心一下子就没了,要不是现在还有时不时犯蠢的老大夫妻俩和时不时出幺蛾子的老二媳妇,她估计现在睡一觉直接痴呆了都没什么压力。
【然而,不行!还有几个蠢货戳在这里,都是宝玉的长辈,我要是不多清醒几年,万一他们仗着长辈身份坑了宝贝孙孙该怎么办!】
给自己加油打气的老祖宗又问:“那厨娘学得怎么样了?腊月之前,就把她送过去,好叫玉儿过年的时候能吃上想吃的。我记得上一回玉儿生萌哥儿的时候,四丫头恰好也在呢……”
“可不是,当时您还说,四姑娘真是个有主见的。”鸳鸯附和了一句,在心里说:妇人生产,一般未经事的姑娘,能像四姑娘那么镇定的,也真是少见了。
第348章
老祖宗说干就干; 当晚就把惜春给接过来了。
惜春听说过几日老祖宗要给宝二哥和林姐姐送东西去,便转头叫入画拿了几幅画,是她早先闲着的时候画好的; 具是白白胖胖的小童子; 用上了光影效果,也上了色; 瞧着倒是活泼喜气,更有好彩头的含义。
老祖宗生平最爱干的事情就是宠宝玉; 最爱看别人对宝玉好; 她本就可怜惜春三分; 现在因为这小丫头片子刚好凑到了她的心坎子上,那欢喜和看顾之情便是从三分变成了六分。也算是惜春的造化了。
回头入画在心里对自己说:【该是你瞎担心,姑娘心里头有成算着呢!】
其实惜春真没有拐弯抹角讨好老祖宗的意思; 她只是想要宝二哥看看自己的画技有没有提高罢了……
趁着今年十一月大雪还没来,去往关外的路还没冻上,没两天,老祖宗就催促人把那厨娘打包打包给送走了。当然; 此时要送去关外的,就不单单是一个厨娘和几幅画卷而已,另有听闻消息的王氏、李纨、迎春、探春、薛家人、王家人、史家人等等都送来了小心意; 其中薛蟠更是大包大揽的,说自家也有商队要去关外,可以护送府里的队伍一起去。
不知不觉间,宝玉那一小房竟然有了单独交际人情的几分意思再里头。
说起来; 老祖宗原先还不想收史家送来的皮子:【敷衍!太不走心了!竟然不知道关外盛产皮子吗?还给我宝玉送这个!啧啧,武家人都比他们仔细多了!】
然后史家那边当家太太,也就是史湘云的婶婶亲自登门来,厚着脸皮与老祖宗道歉。看着侄媳妇儿这把年纪还要伏低做小,贾母想了想,终于叹了一口气说:“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何况那还不是你女儿,你这个做婶婶的,已经很厚道了。”说到底,史湘云那回偷看林家送来的礼单子,也不是她婶婶指使的,贾母也知道,自己这是迁怒了。
史太太拿出帕子擦了擦眼角:“可不是么,湘云这丫头,从前也不是这样子的,现在偶尔回府来,对着她妹妹几个(史太太生的,史湘云的堂妹)也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的,我和她叔叔真不知道是哪里亏待了她,惹得亲人倒是好像仇人一般。”
贾母沉默不语:【谁知道呢?谁知道好好儿的丫头长大了性子就左成了这样呢?要说和宝玉有过相看意思的,也不只她一个,怎么看,薛家人就显得懂事多了——再说了,那都是王氏这个蠢货折腾出来的,看不惯我的玉儿,所以一下子和宝丫头相亲,一下子和云丫头亲近,可是这都是私下的事情,对她们的名声也没有妨碍啊,怎么就偏偏云丫头心里就咽不下这口气呢,倒好似我们折辱了她一般,都怪王氏这个蠢货……蠢货!蠢货!这蠢货这辈子最对的事儿,也就是替我们荣国府生了宝玉了。】
“行了,我也知道你不容易。把眼泪收收,别出了门叫人瞧了笑话去。云丫头那里,我还是那句话,嫁了人,亲爹妈都管不着了,何况你们做叔叔婶婶的?既然她心里对你们有怨,那就远这点,当成一般亲戚处着也就是了。”贾母如今自己膝下孙子孙女重孙子重孙女一大堆,也没那个心思去管别人家的事了,哪怕是自己娘家。
这事儿就算翻篇了,于是史家太太可算是能安心回去了。
…………………………
谁知道,在老祖宗差人给冰城送东西之前,冰城那边又有东西捎过来了呢?
是今年收获的棉花,因为八月里收的,赶不上做好了给老祖宗当中秋节礼了,宝玉便干脆盘算着当年礼吧,他取了自己应得的那一份,晒干之后也约摸有三千斤。薛家商行如今越做越大(其实是跟着亲戚走,越做越大)倒是想收了棉花呢,但是宝玉自己要送的人可多了。
京城那边,十六那儿得送一份,甭管以公的名义送奏折的时候送过了一次,这次论私交的,必不能少了他。
京城中往来有交情的人家分一分,八百斤就这么没了。
京城那边,收到棉花胎棉的人家,另外还收到一份使用说明——其实棉布大家都很喜欢啊,柔软亲肤,就是瞧着不如绸缎挺括罢了所以很少用以做外衣,现在是使用说明上写了棉布和棉花做夹层棉衣,保暖贴身,那么自然众人就开始吩咐家里的针线人去做起来了。
这比什么绣花绣纹的简单多了,各家快手的针线娘子很快就做好了,穿上之后,女眷们本就在后宅呆着的还好,没什么特别的感觉,其余譬如林如海、贾珠这样每日要上朝或者当差的人就立即发现了棉花夹袄的好!防风,保暖,比穿一层层的单衣要暖和多了,外头裹着同样是宝玉捎回来的毛披风,这个冬天格外温暖。
当然,宝玉也书写了厚实的棉大衣的做法,不过京中的人没人选择那样干——八斤十斤的棉大衣实在是太臃肿了,相比较起来,还是毛皮更加轻便一些。
由此可以看出,棉花被广泛种植之后,最受益的人群,其实是买不起皮子,往年都穿木棉或者咬咬牙全家买了薄丝绵的普通百姓。
宝玉拿到手的棉花送去京城的还只是小头而已。另外,黑省这边,跟在他身边的一百护卫得分一些吧?还有程峰和朱犇等一百禁卫军也得有吧?
这儿一人给十斤八斤的,就得去掉毛两千斤,这就只剩下二三百斤自家用了。
哪里还有多的卖给薛家商户?
不过宝玉也给薛家人指了路,让他们搭上裴副将的路子,棉花虽然不够多,但是……
裴副将笑眯眯地说:“菜籽油、花生油、棉花籽油、瓦楞纸、毛糙纸管够了啊喂!”
一旁的宝玉听这话怎么觉得有点耳熟呢?好像是——“啤酒花生瓜子饮料有需要吗?哈根达斯冰激凌有需要吗?这位乘客,腿收一下谢谢……”
…………………………
每一回,冰城那边有东西送来,都够老祖宗念叨好几天的,这一次的棉花被子,老祖宗可喜欢了。上了年纪的人怕冷,尤其晚上躺下之后,手脚发凉,总觉得哪儿都往被子里钻风,老祖宗这几年都需要人暖好被窝,放好几个汤婆子才行。
今个儿换上棉被,好家伙,结结实实的十斤大棉被,把老祖宗头一天睡得热出了汗!
但是热出了汗,老祖宗也高兴:【这是我宝玉的孝心!】
再不几天,在老祖宗的日日督促之下,要送去关外的东西都归拢好之后,便被托付给薛家商队的人了,回来的时候,小厮们还说在城门外碰到了林府的人,也是给宝二爷他们送东西去的,于是两队人马就合二为一了。
老祖宗听到这个消息,乐呵呵地点点头说:“他们这一对翁婿,感情倒是好的。”
下头坐着的王氏抽了抽嘴巴,并不很诚心地笑了笑:【林家人分明是给黛玉送东西去的,和我宝玉有什么关系。】
不过她很快就没空想这些了,因为驿站来信了,说今年陛下恩准,念在贾侍郎修河堤有功,准其回京过年。然后王氏又抖擞起精神,准备应对一切可能被老爷带回来的小妖精和后院蠢蠢欲动的老妖精去了。
…………………………
冰城的冬天也不是一般的冷,早起的杂事丫鬟、婆子、小厮们哪一个不是被冻得哆哆嗦嗦的?
宝玉和黛玉都不是苛责下人的性子,除了分给府里下人每人几斤棉花做被子之外,还早早命人采买了羊皮,给要在屋外干活的下人们做了两身羊皮袄子,至于贴身伺候的如紫鹃这样的大丫鬟,则是灰鼠皮和兔皮袄子。
宝玉倒是不怕冷,自从他内功有所成之后,基本上已经无惧严寒酷暑了,自己就可以调节自身去适应各种气候,不过看着跟自己来黑省的人接二连三被冻着了,他觉得,明年的棉花,还真是得多多种植才行啊。
说起棉花,今年收上来一万多斤面花,晒干之后不到一万斤,三成织布,七成弹棉花,弹出来的棉被棉袄,其中三成是宝玉的,是他借出种子之后应得的回报,剩下的以黑省驻军的名义(这个时候就不需要分黑省那个区了,总归私下的矛盾不能闹到上头去)给京中陛下送去一部分,余下四千斤,一部分便被做成了军大衣,一件足足十斤重,还有一部分干脆就是打好的胎棉,除了小军官先领了军大衣之外,剩下的胎棉便被当做了年终奖励,分给那些今年某些方面特别突出的士兵们,反正一份还是十斤,加上两斤棉布,收到奖励的士兵爱咋用咋用,爱做棉袄做棉袄,爱做棉被做棉被,也可以做薄棉袄加棉被。
姜百户作为裴副将手底下会来事儿的小军官,分得了一件军大衣;他老爹姜老头因为种植棉花过程中精心仔细,虽然已经不在编了,也得了十斤棉花和两斤棉布,把老头子美的,收到的第一天就和家里老妻说:“分了给你做一件棉袄,再做一条棉被,刚刚好。”
他家老婆子还有些犹豫:“不给柱子他们做?”
“几个毛孩子,身上火气大,给他们做了也是穿出去糟蹋。倒是老婆子你,每年冬天都哆哆嗦嗦的,到时候穿了棉衣,就不冷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