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红楼之甄费奋起-第3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是榉木,柞木算了。要是太太不同意,那他就先顾着给自家换上一套合适的能见人的家具,这成品的家具倒是好买些,毕竟数量不少,价格也绝对不高。实在是划算,就是买酸枝红木的全套家具也不贵,毕竟这算是二手货。
听说一千两就能买上一整套从客厅到书房,卧室,上上下下三十多件不错的樟木呢,听说是其中某一家庶子的院子里的家具,式样还很不错。就是酸枝红木,也不到三千两,实在是划算到了家了,要不是这一套是什么管家家里的物件,听着就让人有些膈应,估计价格还要更高些。只是甄老爷是实惠人,对他来说,二手就二手的,这有什么?他又不是什么有洁癖的人对吧,只要花样合适,木材合适,没什么不可以的。不成就多买些,把自家主院的家具都换一换。
如此一来,估计还能剩下的银子也就是一万两了,这些银子他都想好了,花一半去买些书画什么的,这东西传家才是最有底蕴,最体现他们书香人家的风格,这是不能不买的,他对于自家书房的珍品过少早就有些不满意了,要不是这些东西寻摸不容易,估计早就花大价钱充实一二了,如今那可是正好啊。哪怕只是买最不怎么值钱的那些,多买一些,也能让自己的书房更多几分斯文气。
剩下的就买那些太太需要的古董,摆件,玉器什么的,太太说的也是实在话,他们家能用来撑场面的东西确实是少了些,往日在苏州还不觉得,到了京城才发现自家底子实在是太过浅薄了。
一连五天,甄老爷几乎全扑在了拍卖场上,或者说整个京城泰半的官员都把精力放到了这个地方,好在这拍卖会是户部主持的,一开始就考虑到了这些官员的情况,特意把时间放到下午,估计整个京城的政府工作都要瘫痪了。别说是京城了,到了后来,连着附近甚至是远一些的地方的官员知道了,也写了帖子,让自家的家人过来参加,就想着弄些好东西回去,当然这个家人是直系亲属,下人是不能进来的,不然也太不给参加的京城官员面子了对吧,哪有主家和下人同台参加活动的。
外地的官员能派人参加这样的活动,也是激动地不行,多少年了,这京城的汤水他们总算是能吃到一回了。真是太不容易了,即使价格上和以前知道的不能比,可是能加入就是进步啊!俺们总算也是占朝廷便宜的人了。
甄老爷每天一有收获,就回家细细的和甄太太说一遍经过,两口子总要盘算一遍自家准备的银子是不是用的合理。说着说这也是家业小的人家必然的步骤,像是那位卖了三个十顷庄子的翰林,也一样天天算,或许他这一辈子,也就这么一次,为了银子,盘算的这样的仔细了,读书人多半可都是有些不通庶务的。
那翰林姓邢,这个姓氏一出来,或者很多人就已经开始皱眉头了,直接往邢夫人身上想的朋友们,恭喜你们,猜对了,这就是邢夫人的祖父,邢翰林今年四十多了,比甄老爷年纪还大些,只是在生儿子方面,比甄老爷长进多了,因为他的大儿子如今已经二十岁了,还娶了一个媳妇,小儿子十七岁,也说好了人家,转年就要成婚了,还有一个小闺女,如今不过是十一岁,年岁还小,刚开始在母亲的带领下开始各处走动,为将来的说亲做准备。
邢翰林是五年前的进士,比甄老爷高了一届,庶吉士毕业后,直接留在了翰林院,这倒不是他家是什么书香世家的原因,而是因为他有一个好老师,以至于和翰林院一位学士成为了同门,如此一来,知道这邢翰林为人不够圆滑,外放不容易出成绩的情况下,索性留下他在翰林院,当了一个从六品的官职。
说起来邢翰林家只能算是普通的地主家,老家也是苏州,正是因为同乡的关系,同甄老爷关系着实不错。而这邢翰林家底和甄老爷比其实还不如些,只是他当初进京的时候,是把苏州的家产除了祖宅,全部卖干净了来京城的,所以从一开始这底气就比甄老爷足些,在师兄的帮助下买下了两处铺子,一处五百亩的田庄,又拍了心腹管事自己经营铺子,一处专门卖苏州的丝绸,一处专门卖湖笔,倒是也算经营的不错,数年下来,很是积攒了一些银子。
原本若是没有这一次的拍卖,他想着的是在添置些铺子,好分给儿子,毕竟如今长子已经成家,还有了孩子,小儿子也要成婚了,如此一来,他就要想着分家的事儿了。只是这田庄什么的,实在是不好分,想要再买又买不到合适的。这才有了这样的念头。
如今好了,自己积攒的银子用到了最想花用的地方了,一千五百亩地,三个孩子一人五百亩,只要再给小儿子准备一处宅子,闺女嫁妆里添置些别的器物,那就全都齐全了等闺女出嫁之后,就能直接事先分好家产,免得将来两个媳妇打架,别以为他不知道,大儿媳妇早就在算账了。
给长子两个铺子,一千亩田地,京城老宅和苏州祖宅,那样一来,占了全部家产的七成,小儿子,一处五百亩的田地,再买上一处大三进带跨院的宅子,想来长子也不至于不满意,小儿子也不至于没了出息。
盘算的很是清楚的邢翰林行动力真的是飞快,第一日花了一万五千两买地,第二日又花了一千二百两买宅子,到了第三日,五千两买了好些上好的家具,,能用作嫁妆的上好的箱子,上等木料的小物件,和一些金玉摆设什么的,这里头有不少他都是准备放到新宅子,当做给小儿子布置宅子的东西,算是他补贴给小儿子的,毕竟总不能直接给小儿子一个空宅子吧。另外又置办了好些能当做嫁妆的首饰,衣料之类的东西,总计用出去了差不多三万,这才歇手。
这些银子已经是他全部的积蓄了,就是原本准备小儿子成亲的银子都先拿了出来,还在户部借了五千两才凑够的。
不过这些钱他花的很是痛快,很是满意,在他看来,这算是为儿女们的将来做了最好的投资和安排,哪怕将来孩子们一个个没有出息呢,有了这些田地,孩子们也不至于饿肚子了,所以说,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林侯爷家也很满意,因为他们抢到的东西不是甄家能比的,林侯爷亲自出马,不单单是买到了一处百顷的庄子,还买下了好些珍贵的古籍,另外最大的收获就是抢到了一架古琴,如此雅玩,说真的,还真是只有有钱又有闲的人家才会感兴趣了,其他的世勋们,不是大老粗就是不识货,再不就是更看重实实在在的能给家里增加出息的东西,这才让林侯爷很是得意的用七成的价格就买到了手。
另外还有好些文房四宝,被一群平日里高大上,很有些威严,很正紧的三品以上的文臣们抢走了,别看他们往日斯文的很,到了这里,受到了这一次抢拍气氛的影响,一个个也难得挣得面红耳赤起来,若是一样大家都喜欢的东西让别人买走了,不说这个买到手的人是如何的得意洋洋,其他人绝对是怒目相对,同仇敌忾的很的。
皇帝每一日都在宫里看着暗卫们送来的报告,每看一回就要乐一回,他真的是第一次知道自己的大臣们居然还有如此失态的时候,忍不住想着是不是过了年再办一次?他手里还有好几个人家被关着呢,抄家真的是一件你好,我好,大家好的事儿啊!看看这几日户部账册上不断上涨的数字!再想想被收进宫里的那一堆珍品的东西,他就有些心动。
不过好在他还知道控制自己的*,知道这抄家的事儿做的多了,很容易引起大臣们的恐慌,对于自己的统治也有些不利,想了想,只能放弃了,不过转头他又想到了宫里内库的那些放置了时间很长,从不动用的存货。那些东西大半都是为宫里准备修缮宫殿储备的木料,宫殿不一定每年都要修,可是木料储备却是每一年都要做的,时间长了,这东西越来越多,成年的东西也越发的积压,因为真要是修缮宫殿,那用料的时候自然是选了又选,选出最好的,最新的,如此一来旧年的东西倒是大半成了没人要的了。
这一次被处置的一些人中有两个就是专门管内库的官员,他们的发财方式除了偷拿宫中的物品外,就是倒卖这积压的幕僚砖瓦。与其让这些人挣钱,这银子还不如朕自己挣,把这些东西也放到拍卖上卖掉,他已经发现了,木头什么的,其实销量也是很不错的,有闺女的人家几乎人人都需要,特别是好木头,而这宫里最差的拿出去,到了这些人家面前,也绝对是最好的。
还有一些陈年的衣料,有些不能凑成一套的没有龙纹之类忌讳图样的器物,寓意不错的幔帐,轻纱,还有这个,都已经把玩腻了的鼻烟壶,皇子们不要的玩具,这些都能处理了,直接给自己的私库也增加点收入,皇帝家也有感觉穷的时候啊!换了银子也能在让内务府进点新东西不是,他都好几年没有放开手采购好东西了。比如那些西洋物件!
皇帝的意志没说的,这抄家物品拍卖还没有结束,内库清理积压的消息立马又传了出去,这一次不说是京城边上的官员了,就是远在江南的官员都动了,开始往京城派人,送钱,不用说,皇帝这一次铁定是大赚一笔了,这就是垄断啊,还贴着皇家专用的垄断,实在是太折磨人了,能用上宫里出来的东西,哪怕是积压不要的,那也是很多人想都不能想的荣耀呢。
就连甄老爷都捉摸着是不是再去借一笔银子,好买些好木料了!恩,旧衣料也是可以的,那可都是贡品,料子品质绝对好,就算是时间长了,颜色上不如以前好,当家常衣裳也必定是不错的。
特别是在内务府新上来的官员,一心想要好好表现,给皇帝多挣点钱,生怕步了前任后尘的那位别出心裁的制定了一本拍卖物件清单四处发放之后,这场面越发的火热了。
几乎所有的官员,看着清单的手都在发抖,眼睛都布满了血丝,看看清单!哎呀,这好东西怎么就这么多呢?这个,连马桶都是红木的,实在是太让人眼红了。银子呢,银子怎么就这么不禁用呢?
☆、第59章
为了那些好木料,多少人家在掏家底啊,要知道这积攒木料什么的,从来都是很花费功夫的事儿,是属于需要长时间运作的事儿,这一点从中国自古以来就有藏棺材板的习惯就能看出这一点了,这也是没法子,这年头,砍木头都是纯手工,运输上也一样需要人力,最要紧的是,中国人最喜欢的木料大半都是生长在深山老林,交通不便的地方,像是紫檀,红木,哪一个是北方就有的?就是黑胡桃木这样第一等的都不是自产的,再加上越是好的木头,越是密度高,分量重,砍伐也好,运输也罢,自然难度就越发的高了,两厢一加,这木材自然越发的紧俏,很多要做大件家具的人家想要木材,自然只能慢慢的攒。
如今好了,宫里要放出来那些好木材了,这真是让人激动的大事儿。就是甄太太这样的温和性子,也难得直接拿出了嫁妆银子,交到了甄老爷手上,让他赶紧的买一些回来,绝对是一副过了这村就没有了这店的表情。
你说什么?陈年的?这有什么?只要没有蛀孔,那就没问题,反正都是原材料,再说了,能送进宫的木材,哪一样不是好的,这样的木料会出蛀孔的比例实在是太小太小了。
还有邢翰林家也是一脸的积极,生怕别人不知道他们这是着急给自家闺女准备嫁妆木料呢。
说起来甄回感觉很奇怪,自家从来都不是什么八卦的人家,就是专门打听消息的下人也从不去探听别家的家产什么的*问题,这一次怎么人家邢翰林家的事儿什么都清楚呢?就差没有把人家一家子的家底全给套出来了,就是关系再好,再是老乡,也不能成这样吧!
怀着这样的疑惑,甄回实在忍不住找了个功夫寻问了一下自家老娘,不想却得到了一个天大的消息,那邢翰林家的姑娘居然是林洵那小子结亲的几个人选之一,是林家专门拜托自家调查的!
老天!甄回脑子有些不够用了,这林洵是林海的堂哥,要是真娶了邢翰林的闺女,那就是成为了邢夫人的老爹的妹夫,那这样的话,以后要是贾赦再娶了邢夫人,岂不是要喊林洵姑父?这辈分不对吧,如今这贾赦和林洵可是兄弟相称,而且还是贾赦年纪大些,是当哥哥的!
不对不对!甄回拍拍脑袋,忍不住把脑子倒回去,重新想,虽然说这京城姓邢的官员真心没几个,按照他往日知道的,暗暗分析下来的情况看来,这邢翰林是最有可能是邢夫人祖父的人选,一来他有两个儿子,年岁上分析,老大很可能就是邢忠老爹,邢岫烟的祖父,而老二比较可能是邢夫人的老爹,二来,邢岫烟一家是从苏州过来投亲的,老家自然就是在苏州,三来邢夫人能成为贾赦的继室,那也是因为沾了父祖的光,因为父祖都是官,虽然是小官,可是也能说得上是官宦人家的嫡长女,这才有了嫁入荣国府的可能。
可是这不代表一切就没有别的可能。或许过几年会有别的苏州的邢家男子在京城当官呢?或者从一开始他就弄错了,他们不是苏州人,邢岫烟一家在从苏州来只是他们一家子搬家搬过去的呢?
最重要的是,如今他好像已经蝴蝶了很多事儿了,这邢家是不是还会和贾家接亲都有些不怎么确定了,原因也很简单,如今的贾赦比原着肯定上进了很多,在家族受到的重视也多了很多,史氏又失势,没有了对贾赦婚姻插嘴的权利,那么如此一来,贾赦从第一个媳妇开始,会不会人选就会出现改变?要是媳妇人选改了,那么贾赦还会不会丧妻那可就说不定了。没有丧妻,自然也不会有什么继室之类的事儿了。
想到这里,甄回总算是大脑开始恢复了清醒,能用正常人,不对他从来都是正常的,要说他用符合如今这个时代,这个时代的规矩上去重新想这个事情。常言说的好啊,高门嫁女,低门娶妇,在这个时代这是一种婚娶的正常现象和潜规则,这一点从林洵他父母给他相看的几个人选上就能看出来了。
邢翰林是从六品的官职,按理说比林洵他老爹要高,可是林家是书香世家,是苏州当地有名的世宦之家,这门第上却比寻常地主出身的邢家高了不止一筹,如此一来,林家能把邢家放进人选里头,那已经是看的起邢家的一种表现了,这还是看在邢翰林有一个江南有名的大儒做师傅,有一个当了翰林学士的师兄的情况下,才有这样的待遇的。
所以说在这个时候,什么门当户对,什么等级森严,真不是说着玩的,那什么灰姑娘,什么幸运小子之类的事儿真心不多见。贴别是灰姑娘,这年头对女子礼教更是严苛,聘者为妻,奔者为妾,想要追求什么浪漫,那只能当小妾,而幸运小子什么的,一般就是上门女婿的意思了,即使是那些什么让座师看中的新科进士之类的,很有些美谈的典故,没有生孩子要跟着女方姓这样的事儿,那在家中的地位也绝对不高,属于女方家族的附庸是一定的。
甄回来到这个世界时间也不短了,他对于这个世界的游戏规则已经很清楚,所以当他用这个时代的思考方式,游戏规则去重新想了想这件事儿,他就发现,自家调查邢家的家产还真是很正常的事儿。既然这邢家比林家地位低,那么林家自然在调查的时候就要调查的更加仔细一下,好知道邢家有没有让他们林家纡尊降贵的结亲的资本。
不单单是这些家底的问题,未来闺女出嫁的嫁妆问题,甚至这一家子人的潜力问题也会在考虑中。毕竟谁也不想要有一个拖后腿的亲家,也不想要一个将来注定没落的亲家。如此的话,很可能会拖累自家的孩子呢。
结亲,结亲,那是结两性之好,是两个家族的一种结盟的方式,真是随意不得。而就目前的情况看来,这邢家能被林家看上的可能性其实真心不大,像是林家这样最看重人品,潜力的人家,邢家实在是有些失了底气了。
邢家老大虽然也算是用功的,可是读书上很是缺了几分灵气,到了如今二十了,还没有考上秀才,只是个童生,就这一点估计林家就要摇头,小儿子倒是读书还成,可是毕竟是次子,而且人也有些老实单纯,这样的两兄弟,即使将来不会闯祸什么的,不至于担心拖累别人,可是这出息的可能性太低,很容易就让邢家在这两个兄弟手中泯然与众。这可不是林家希望看到的结果。
甄回从一开始对于这两家的结亲之事就给判了死刑,果然,没有多久,就听说林家又开始相看另外一家姑娘了,虽然这些事儿从头到尾就没有露出任何的风声,就是甄回知道,也不过是因为自家老娘是林家太太的参谋人选,这才有了第一手资料,可是他依然清楚,邢家想要攀上林家已经没有了可能了。
转眼甄家到了京城已经两年了,甄回也已经从一个七岁的孩子变成了九岁,林洵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