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翡冷翠的时代-第5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到了1986年,洛巴诺夫斯基带领球队首战就狂进匈牙利队六球,但是在对比利时的1/8决赛中,瑞典裁判弗里德里克森无耻地将比利时两个明显的越位球判进,前苏联队饮恨出局。

    1988年欧洲杯上,苏联队杀入了欧洲杯决赛,与荷兰队一起为球迷们奉上了一场经典的比赛,最终获得亚军。同时,苏联还在当年拿下了汉城奥运会的足球比赛金牌。

    1990年世界杯,则是苏联队在国际大赛的绝唱。1988年欧洲杯上的辉煌已经结束,而在那届世界杯上的第一场比赛中,苏联就输给了罗马尼亚,此后和阿根廷队的比赛中,马拉多纳故伎重施,再一次的使用了他的“上帝之手”在门线上挡出了苏联人的射门,士气受到打击的苏联队最终在那场比赛中失利,小组赛结束就打道回府。

    苏联足球的辉煌很快在政治剧变中坠落了,1991年,随着苏联解体,苏联国家队自然也不复存在。

    之后,市场化改革的浪潮席卷了包括体育在内的所有行业,计划经济时代的举国体制彻底崩解,俄罗斯足球开始了市场化改革。

    但是在举国体制环境下成长起来的运动员很少有人能迅速适应这种改变,加之随着休克疗法带来的国家经济疲软,俄罗斯体育进入寒冬,足球更是一蹶不振。

    到了1992年,俄罗斯各个足球俱乐部都面临着缺衣少粮的局面,由于买不起机票,很多俱乐部只能坐着大巴往返于欧洲赛场。

    俄罗斯足球和它的祖国一样成为了转型期的“病人”,重症缠身——假球横行,贿赂丛生,黑哨当道,球市低迷。

    当时的俄罗斯总统叶利钦是一位资深的网球迷,他可以不顾杜马议会抗议,每年从国家财政收入中拿出几百万美元专门用来发展俄罗斯的网球运动,但是他却吝啬于给足球同样的待遇。

    直到2000年普京上台之后的一系列经济改革使得俄罗斯经济开始复苏,再加上大型财团的金钱投入,俄罗斯足球才从寒冬中逐渐复苏。

    在这种“寒冬”的季节,庄明歌和卡琳,来到了俄罗斯的首都——莫斯科。

第116章 莫斯科之行

    冒着冬天的严寒,庄明歌和卡琳第一次踏上了俄罗斯这片土地,但是庄明歌等人却没有过多的抱怨什么,毕竟,这一次,他是应对方的邀请来莫斯科做客的。

    当优胜者杯的抽签结果公布之后,莫斯科斯巴达克俱乐部的负责人在第二天就打电话联系上了佛罗伦萨,向佛罗伦萨方面提出了一个听起来极其滑稽和无理的要求:他们希望优胜者杯四分之一决赛两回合的比赛,都可以在莫斯科进行(也就是说,第二回合在佛罗伦萨的比赛也放到莫斯科进行)。

    当时,安东尼奥尼一脸“你们在开什么国际玩笑”的表情,严词拒绝了俄罗斯人的意见,而对方随后又提出了另一个请求:他们希望能够将在佛罗伦萨的客场比赛推迟一周再进行比赛。

    安东尼奥尼愣了一下,仔细向对方打听之后,才知道,原来莫斯科方面向佛罗伦萨提出这么离谱的要求的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他们俱乐部糟糕的财政状况,已经无力承担球队长途旅行的费用,买不起飞机票的他们,要么放弃第二回合的比赛,要么就得坐着缓慢颠簸的长途客车,在俄罗斯和意大利之间往返。

    而斯巴达克俱乐部在之前的比赛中之所以没有出现这方面的问题,是因为他们在前几轮遇到的对手都是来自前苏联地区的球队,坐长途客车完全可以在规定的比赛时间赶到比赛地的。

    庄明歌在听到了这个消息之后,当即表示自己会替斯巴达克方面出这笔机票钱。

    庄明歌的这个“慷慨之举”明显获得了对方的好感,在后来双方的第二次通话时,斯巴达克方面的负责人顺势邀请庄明歌来莫斯科做客,当然一切费用还需要庄明歌自己掏腰包……

    乘坐着出租车,庄明歌和卡琳进入了莫斯科市区,看着街道上一片萧条的景象,不禁感叹俄罗斯人民生活的艰辛,想必作为高消费的足球运动,在前苏联地区,可能已经没有多少人还有这个闲情雅致关注了吧?

    嘛,虽然说从牌面上看,俄罗斯国家队也不是很糟糕就是了。

    1991年苏联解体,当年那支强大的“苏联红军”,也在一夕间分崩离析:门将普罗姆回到了家乡爱沙尼亚;而同处波罗的海沿岸的邻国拉脱维亚,则抢走了帕哈斯;弹丸之地格鲁吉亚,拥有了阿维拉泽;飘荡在曼联的坎切尔斯基,最终决定向乌克兰效忠;而效力乌克兰基辅迪纳摩多年的老队长贝尔科维奇,则拒绝了乌克兰人的邀请,最终加入了白俄罗斯国家队。

    似乎从瓜分到的球星数量和质量来看,俄罗斯成为了这次瓜分行动的最大赢家,因为他们同时拥有了哈林、莫斯托沃伊、卡尔平、阿列尼切夫、沙利莫夫、奥诺普科、科里瓦诺夫和基里亚科夫等多名前苏联国脚。

    但是这个在剧烈的动荡中已经失去了苏联人“坚忍不拔,团结一心”灵魂的俄罗斯,就像现在处于低迷期的南斯拉夫足球一样,从此一蹶不振。

    正当庄明歌沉浸在对苏联足球回忆中的时候,出租车已经抵达了莫斯科斯巴达克俱乐部的总部,一座略显破旧的办公大楼,只有一个穿着一身老旧皮袄的老头在门口担任门卫工作。

    莫斯科斯巴达克足球俱乐部成立于1922年1月,1936年俱乐部赢得了第一个联赛锦标。它在苏联时期乃至俄罗斯足球历史上都是一支劲旅,曾经12次捧起苏联联赛冠军奖杯(仅次于基辅迪纳摩),3次获得俄罗斯足球超级联赛冠军,10次获得苏联杯赛冠军,1次赢得俄罗斯杯赛冠军。

    就连这样的班霸级球队都沦落到这个地步,东欧其他球队的现状可想而知。

    “哈哈,柯里昂主席,欢迎您光临莫斯科斯巴达克俱乐部。”在收到了通知之后,从楼上下来了一位身穿西服正装的壮汉(虽然西服的边缘已经有些起毛了),目测得有一米九的个子,热情的跟庄明歌打着招呼。

    经过介绍,庄明歌知道接待自己的这位男子,是这家俱乐部的主席,伊戈尔·伊万诺夫。

    “别的事情一会儿再说,我需要先问清楚一件事,佛罗伦萨的球员会乘坐晚一点的飞机抵达莫斯科,不知道斯巴达克方面有没有什么好的住宿地点可以推荐?”

    “哈哈,柯里昂主席,你这话算是问到点子上了,住宿地点我们已经给贵方安排好了,那是全莫斯科最好的宾馆,保证让你们满意。”说到这里,这位主席先生有一些不好意思,吞吞吐吐的说道,“不过……住宿费的话,还请……”

    “这个就不需要您操心了,我们佛罗伦萨会自行支付的。”听到庄明歌这句话,这位主席先生脸上的犹豫顿时烟消云散。

    “真是太感谢您了,柯里昂主席。”

    “哪里哪里,在某些事情上,我们还是要互相体谅才是。”

    “那么,柯里昂主席您和这位女士先请上楼歇息一会儿,我带你们到我的办公室坐坐。”

    “不客气的说,这间屋子是这栋大楼里最豪华的了。”来到这间主席办公室,伊万诺夫殷勤地给庄明歌和卡琳端茶送水,完全看不出他是这家俱乐部的主席。

    庄明歌打量了一下这间办公室,明显要比萨格勒布迪纳摩的那间屋子强得多了……至少它的墙皮还是完好的。

    “伊万诺夫先生,我想我们还是赶紧谈正事吧,刚刚下飞机就赶了过来,还需要倒一下时差。”

    “啊,好的,没问题!”伊万诺夫听到庄明歌这么说,立刻放下了手中的活计,坐到另一张沙发上,说道,“柯里昂主席,其实这一次邀请您到莫斯科来,其实并不是我们斯巴达克俱乐部的意思,我们只是受人所托罢了。”

    “嗯?”庄明歌眉头一挑,问道,“那到底是谁想要见我?”

    “这个,我这里有他的名片。”伊万诺夫主席立刻从兜里掏出了一张印制精美的卡片,递给了庄明歌。

    “我靠!居然是他!”庄明歌一看这个名字,就明白为什么这个主席先生会对自己这么恭敬,对方为什么还要走这么一道多余的程序才能见自己了。

    卡片上面用英语印着一个俄罗斯人的名字,音译过来就是……

    “鲍里斯·别列佐夫斯基!”

    ps:《加更补完计划》第二十章

第117章 莫斯科之夜

    在得知与别列佐夫斯基的会面被定在优胜者杯第一回合的比赛之后,庄明歌就带着卡琳,告别了伊万诺夫主席,和之后抵达莫斯科的球队一起,入住在了位于机场附近的一家五星级宾馆内。

    斯巴达克方面的接待人员告诉庄明歌,这几年随着跨国倒卖生意的日益兴盛,整个莫斯科,就数这家位于机场附近的宾馆最高级了,由于其所处地理位置的优越性和因此而不断改善服务水平,所以能够吸引更多的外国游客入住。而位于莫斯科市区内的那些宾馆,由于没有这种便利的条件,反倒失去了往日的繁华。

    虽然宾馆距离机场很近,但房间的隔音效果却是相当不错,而且现在外面天寒地冻,庄明歌觉得还是呆在这间温暖的屋子里比较合适。

    呆在酒店里,据这家酒店的经理介绍,晚上漫长的时光并不难打发,这位经理先生信誓旦旦的表示如果庄明歌不想出去看看莫斯科的风光的话,那么呆在房间里看看电视也可以打发时间。

    那就看看俄罗斯的电视吧,都已经这个时间了,好看的电影、娱乐节目什么的是基本不用考虑了。庄明歌这么想着,打开了电视机。

    不过令庄明歌吃惊的是,94年的莫斯科,仅仅在这家旅馆的能力范围内,可以接收到的当地电视频道的数量,足足有六十多个,这个数量已经多得到了令人咋舌的地步。

    “我勒个去,俄罗斯人这会儿就用上卫星电视了?”庄明歌看了好一会儿,惊讶的说道。

    随着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在国内推行了所谓的“市场化改革”,大量军事通讯卫星以白菜价的价格被卖出,还美其名曰“国有资源私有化”。

    这就导致俄罗斯境内的电视台、广播站如同雨后春笋一般,在短短的几年内全都建立起了无数家。而且,比起其他国家的电视台,这些作为“小字辈”的俄罗斯的电视台,有一个最大的优势,那就是他们很容易的就能实现由地方电视台到跨区域甚至是全国性质电视台的过渡。

    不是因为别的,主要就是因为这些俄罗斯的电视台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可以使用到可以让它们摆脱地域限制的通讯卫星资源。像美国、西欧的电视台在租用通讯卫星方面的费用,可是一笔非常大的支出。而这些俄罗斯的电视台却不用为此担心,因为国家在这方面的给出的租金价格非常的低廉,甚至很多电视台的幕后老板,他们自己就拥有好几颗卫星。

    在俄罗斯,对这些电视台来说,根本就没有卫星电视与非卫星电视的区别——绝大部分电视台用的都是卫星,仅有的几家有线电视台。基本上都是作为地方政府备用的公用资源使用。

    从前有一句笑话:其它国家那是拼命的买军舰、造航母;可是俄罗斯的军舰却是停靠在港口当做码头使用,有些甚至直接当废铁往外卖。

    这在卫星方面也是一样的,其他国家的电视台是用不起卫星,可是俄罗斯征服却把认为已经用不上的卫星资源来了一大跳楼大甩卖。尤其是“军事民用化”的通讯卫星这一部分,完全被俄罗斯国内的各个势力瓜分的一干二净。

    庄明歌随意翻看着这些频道,电视里倒是有不少节目,不过基本都是在单纯地宣扬某人的政治主张,或者是在体现某个寡头集团的意志。

    这也难怪,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俄罗斯的传媒行业居然可以逆流而上,还能够发展得这么迅速。看来那些接收了大量西方化思想的俄罗斯的富商和政客们,还是最大限度的保留下了前苏联时期的优良传统。

    或许在这些人眼中,在舆论和宣传的掌控这方面,做得比那些西方人士要出色得多,也精明得多。

    至于这些电视台究竟能不能赚钱?鬼才知道!

    管中窥豹,看来俄罗斯这边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等方面,远远没有达到普通老百姓可以正常生活的水平,在这种异常混乱的社会中,俄罗斯足球注定还要经历一个漫长的寒冬。

    看着这一大堆频道,庄明歌觉得自己有点眼晕,于是果断的关上了电视,把卡琳从隔壁叫了过来聊天(在外面的时候,卡琳还是作为庄明歌的秘书出现的),总算把睡觉前的时光打发过去了。

    第二天,就是优胜者杯四分之一决赛第一回合的比赛,比赛时间定在了下午一点,因为如果再晚的话,那就不是在踢球了,二十二名球员在比赛谁先会被冻成冰棍了。

    尽管在下午一点比赛就会开始,但因为这座球场比较老旧,内部没有任何的保暖设施,也没有所谓的贵宾包厢,这就使得庄明歌只好站在看台上观看球队的比赛。

    尽管穿上了好几层大衣,但是庄明歌仍然感受到了一丝寒意。

    我都穿成这样还能感觉到冷,那么场上的球员们……庄明歌想到这里,打了个冷战,不敢再去多想。

    距离比赛开始还有一段时间,看台上还没有多少球迷,冻得瑟瑟发抖的庄明歌环视了一下整座球场。

    映入庄明歌眼帘的是一座古老的球场,里面处处透露着无尽的荒凉:锈迹斑斑的球门、破烂不堪的球网、杂草丛生的比赛场地、破损严重的看台。

    陪同他一起观看比赛的一位斯巴达克俱乐部的工作人员告诉庄明歌,现在在俄罗斯,已经看不到前苏联足球的辉煌,优秀的俄罗斯球员为了自己的生计纷纷远离他乡;曾经数以万计的球迷,如今关心的却是如何找到足够的食物和衣物度过这个寒冷的冬天。俱乐部方面,随着少年体校模式的破产,曾经热火朝天的青少年联赛甚至企业联赛已经全部停办,习惯了从体校予取予求的俄罗斯俱乐部,第一次尝到了断炊的滋味。

    庄明歌听到这番话,突然回忆起了,那些昔日被俄罗斯俱乐部扫地出门的二流球员,在韩国、日本甚至中国联赛玩得那叫一个风生水起,就说那个在首届甲a联赛上威风八面的俄罗斯前锋瓦洛嘉,其实在去中国之前,他不过是一个在俄罗斯的国内,一抓一大把的业余球员……

    在国外的球员混得风生水起,而国内的俱乐部草草组建的青年梯队却难以找到可用之才,这便是俄罗斯足球乃至整个体育行业的现状。

第118章 坑爹的球场

    正当庄明歌胡思乱想的时候,双方球员都已经站到了球场上,等待主裁判的开场哨了。

    看到裁判迟迟不吹响哨音,在场上冻得身体发僵的双方球员都很是不满,巴蒂斯图塔和对方的场上队长奥诺普科不得不过去“提醒”裁判注意场上球员的表情。

    于是,主裁判很是通情达理的提前五分钟就吹响了比赛开始的哨音。

    在听到开场哨之后,不论是哪一方的球员都立刻开始疯狂的跑动——再不动弹,他们就要被这该死的天气给冻死了。

    而球场边上的教练和替补球员们就没有场上的那些人幸运了,冰冷坚硬的替补席,成了最不受球员和教练们欢迎的地方。替补球员们情愿在场边不知疲倦地做着准备活动,也不喜欢在座位上呆太长的时间;至于教练组的成员们,在这种情况下,也纷纷以“协助球员热身”为理由在场边来回运动。

    于是替补球员就在球场边一直不停的做着运动让身体更暖和一些,,看台上三三两两站在一起看球的球迷们,也惊奇地发现在场地边缘,多了两个贝尔萨(阿根廷教练贝尔萨,总是喜欢在场边走来走去)。

    现在的这支莫斯科斯巴达克,由于国家政局的动荡和经济的萧条,已经远远没有了当年称霸苏联联赛时的底蕴:球队培养出的两代“沙皇”——沙利莫夫和莫斯托沃伊先后转投国外联赛,为自己的事业打拼去了。

    说起沙利莫夫,不得不为其感到惋惜,这位被称作苏联足球“末代皇帝”的球员在一年多以前由自己领导的“俄罗斯绿茵兵变”中失利后,感觉就像换了一个人似的,虽然身体上没有任何问题,但是他的精神状态却是一落千丈,以他为核心的国际米兰在沙利莫夫状态下滑之前,仅仅落后领头羊ac米兰2分,排名意甲第三位。

    而在兵变之后,国际米兰的战绩一路下滑,到最后不得不为保级苦苦奋斗。

    而这样一颗前途无量的足球巨星就此陨落(当时俄罗斯人年仅25岁)——虽然后来被他的恩师利宁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挖到了杜伊斯堡(杜伊斯堡主席费什迪克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