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gl]清平乐-第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到主帐,入目皆朱紫,所有人都穿得十分正式,有如大朝会。
    拜见之后,皇帝便令群臣皆坐,然后,命将作将事情说来。
    将作也不怯了,反正都说过一次了,还怕第二次吗?何况,他说的也是实情,无一字作假。
    话语一出,预料之中的满座哗然。
    魏师要气疯了,直接道:“不可能!”皇帝健在,还没到非要动刀动枪不可的那一步,连他当时想的都是能把诸王都弄出京去就好了,而不是能把诸王都弄死就好了,更不用说比谁都心软的太子了。
    将作说完,便闭口不言。
    皇帝淡淡地瞥了魏师一眼。
    魏会忙转头与魏师道:“只是说说查到了什么,并不是就此结案了,大将军莫急,一切有圣人。”
    魏师反应过来,起身请罪。
    皇帝知道他就是个暴躁的性子,也没怪罪他,摆摆手,道:“召诸位爱卿来,便是大家一道来商量的。”他坚信不是太子,把所有人叫来,做个见证,总好过遮遮掩掩的落人话柄。储君,在某些事上必须要坦荡,不能沾上这种小人才会做的事。
    “今日,就由朕、廷尉、刑部,会审,诸卿做个见证。”皇帝说道。
    廷尉与刑部忙出列。
    可是,审谁呢?刺客没找到,中箭人已死,审太子吗?
    太子既生气又惶惑,他怎么会做这种事?他怎么可能做得出这种事?可是,证据就是指向了东宫。阿爹会信吗?太子抬头望向皇帝,只见皇帝望着前方,并没有看他。
    夏侯沛算是苦主。廷尉与刑部坐到皇帝两侧后,先问夏侯沛。
    夏侯沛没推脱,也没退缩,当着满朝文武,在这肃穆的营帐中,又将事情说了一遍,十分坦然清晰。
    “你可与谁结怨?”
    “儿臣素来坦荡,从不曾见罪于人。”
    这是实话,她一养在深宫的皇子,连外臣都认不全,能得罪谁?仿佛线索又断了。刑部尚书在一旁,四下一看,道:“也未必是广陵殿下有意得罪。无心之过,也会让气量狭隘者记仇,乃至,杀人也不必非得是报复,杀了此人有利可图,便会有人铤而走险。”
    他判案多,知道杀人的原因多得很。甚至还有没有原因,自杀戮中求得快感的凶徒呢。
    接下来就不得不请太子来说了,这箭是怎么回事?
    东宫的东西那么多,太子又不是管事,他怎么可能事事知道的清楚?太子想了半晌没想起来,只好道:“此事,得请东宫掌固来说明。”
    皇帝许了。
    幸好,这回掌固是随驾来的,不多时便召了来。
    掌固认得那箭,说道:“这箭是三年前,从将作那里得的,”他极力回忆与这箭有关的事,不多时,便想了起来:“三年前取箭是为畋猎。畋猎之后,收拾了箭矢来登记时,臣便问过,那会儿,说的是殿下射出去后没找回来。”
    一般能查出主人的东西是不会乱丢的,更何况是兵械?
    皇帝已经很不悦了,看向太子。
    太子想了半晌,仿佛是有这么回事,便道:“确是如此。有三两支箭遍寻不得,见天色不早,便算了。”不止那一次,还有几次也是如此。
    皇帝让太子这番话气得说不出话来。其他大臣也是目瞪口呆。
    御用之物,东宫之物,能乱丢吗?不止是最尊贵的君与储君,其他人亦如此,要是被人弄走,做点文章,跳进黄河都洗不干净!
    太子做太子太久了,十余年,都是弟弟们还没长大,父亲多有疼爱,毫无危机感,等到近两年,他知道担心之时,许多事都做下了,许多习惯也养成了。
    太子缺少警惕的罪魁祸首其实是皇帝,皇帝不止一次地在私下在人前说过,这天下将来是太子的,这般言语,怎能不让太子放松?他有东宫之名,而无东宫之能。
    皇帝气得不说话了,总得有人来说。廷尉便道:“此只殿下一家之言,您说箭射丢了,可有人证?”
    太子一看掌固,掌固忙道:“有,臣知之,那时整理箭矢的人也当知之。”
    廷尉皱了下眉,犹豫片刻,还是说了:“都是东宫之人,与殿下休戚相关,做不得证。”直白点说,太子的人,不就是任太子驱使的?事情已发生三日,套口供也早该套好了。
    边上众多大臣都在听审,太子不知如何是好,不知怎么洗清自己身上的污点。
    魏会着实看不下去了,轻声提醒了一句:“当时,殿下是与何人一同狩猎?”
    太子连忙回想,道:“与诸多俊彦一同,还有二郎、三郎也在。”
    一面说,一面去看夏侯衷与夏侯恕。
    夏侯衷与夏侯恕一同起身,夏侯恕先道:“三年前的确与大郎一同狩猎过一回,只是丢箭之事,并无印象。”
    夏侯衷也是一般说辞。
    太子急得额头冒汗,不知道这是为什么,明明是十二郎遇刺,为什么就牵连到他了,他怎会派人行刺十二郎?
    在刑部尚书眼中,就算太子真的丢了箭,也不能说明不是他做的,箭是遗失了几支,又不是丢光了。只是看看焦头烂额的太子,再看看面色已极难看的皇帝,忍下了没说。
    他厚道,自有人不厚道,苏充说了:“别说太子不能说明箭弄丢过,就是证明了,也不能证太子之清白。”除非能查出谁捡了箭,再查出捡了箭的人果真做了这事,不然,不论是不是太子做的,这桩暗杀亲弟的罪名,只能加到他头上。
    
    第46章
    
    情况就如进入了一个瓶颈。
    太子咬定了非他所为,偏生又讲不清那箭被谁捡了去。
    夏侯沛在一旁看着,心底发寒,布下这局的人,当真心狠手辣且心细如尘。满堂静默无声,朝臣们的目光都落在太子身上,或担忧或失望或别有用心,太子羞得脸都红了,喃声道:“我怎会做这样的事?我怎会对兄弟下手?那箭不止我有,如何断定就是我?”反反复复的几句,却拿不出证据来洗脱嫌疑。
    皇帝垂着眼睑,慢慢扫过满堂朝臣,究竟是谁做的?疑云黑沉沉地密布在皇帝心中,他环视四周,大臣们的面容一张张的映入他的眼帘,一个个地排除,一个个地猜测厉害,竟猜不出是谁,在他没察觉的时候,朝臣们的心思居然已脱离了他的掌控吗!
    皇帝最终望向太子,太子又是窘迫又是惊怕。皇帝心头微凝,事出突然,虽属丑闻,可又何尝不是对太子能力的试炼?可太子的应对,着实让他失望。他失望已极,却不得不保住太子,太子不能有失,更不能陷入这等不仁残暴之事。
    心念转动,皇帝立即有了对策。
    夏侯沛一直注意着皇帝的神色,待到皇帝眼神逐渐清明,她心头突然咯噔一下,她立即意识到一个问题,太子必须完好无损,但凡太子有丝毫损伤,便是因她而起,哪怕太子不是被她所害,但来日皇帝想起此事,不会去想那深不见底的真相,只会想到太子是被冤枉加害于她而为人攻讦。
    夏侯沛郑重出列,俯身禀道:“圣人,儿臣以为不会是大郎。”
    此言一出,太子松了口气,仓惶的面色镇定了一点。群臣皆为此突变而哗然,接头交语,不知这广陵王为何突然出头。
    皇帝的眼眸平澜无波,微微垂下,看着伏在地上那团小小的身影,道:“怎么说?”
    “动机。”夏侯沛永远那么一针见血。太子没有杀她的动机。
    太子瞬间转忧为喜。原本有所怀疑的诸人顿时若有所思。
    皇帝微一挑眉,道:“起来,说下去。”
    夏侯沛也不推辞,敛衽而起,她腰上所悬的山玄玉暗光流彩,而沉稳内敛。夏侯沛站定,拱手回道:“大郎待儿为幼弟,多有看护,儿敬大郎为长兄,亦不曾有慢待。兄友弟恭不外如是。既如此,大郎何必多此一举,对儿下手?吃力不讨好的事,傻子都不肯做。”
    不错,太子没必要杀一个对他多有恭敬的弟弟。众人皆以为然。就要翻盘了,夏侯衷急了,一个眼色下去,便有人道:“人心叵测,太子知郡王,郡王未必知太子。”倘若太子虚与委蛇呢?什么兄友弟恭都是演戏呢?
    夏侯沛看过去,便看到一个陌生的老者,胡须花白的,愤愤不平。夏侯沛便问了:“敢问尊者何人?”
    那老翁便道:“不敢当郡王一声尊者。臣为太仆少卿,闵朝伦。”
    夏侯沛点点头,道:“这倒是奇怪了,闵少卿为外臣,说小王不知太子,反倒是闵少卿知太子甚详?”旁的她不敢说,但太子她还是知道的,太子那连突厥人都悲悯的心性,让他主动去杀兄弟,是万不可能的事。
    此话一出,众人皆笑。
    闵朝伦面色通红,道:“郡王这是诡辩!”
    夏侯沛唇边带着抹淡淡的笑,她生得好看,一抹笑意点缀,更让她整个人都显得光彩照人:“是不是诡辩,闵少卿只说说,你果真比孤更知太子?”
    闵朝伦能说是吗?广陵王与太子是兄弟,他就是一外臣,怎会比广陵王更了解太子?
    连皇帝面色都有了一丝笑意。
    夏侯衷看得急死了,这时候不是应当“兄弟齐心,其利断金”地将太子拉下马的吗?十二郎捣什么乱!不将太子拉下马,怎么入主东宫?他就不信十二郎无心帝位!
    夏侯沛铁了心要保太子,太子若是因她被废,来日皇帝心疼起这长子,她要如何自处?
    气氛因夏侯沛的巧妙言语与闵朝伦的闭口塞言而轻松起来。太子感激地看着夏侯沛,觉得十二郎真是个大好人。皇帝也挺满意的,他的想法与夏侯沛一样,太子心性单纯,是不会派人刺杀弟弟的。十二郎能明辨是非,并替兄长仗义执言,而不是落井下石,这很好。
    闵朝伦说不出话来。
    好不容易有这样的局面,夏侯衷与夏侯恕怎么甘心又让太子脱罪?
    苏充干脆将矛头对准了夏侯沛,不怀好意道:“广陵郡王如此胸有成竹,看来是知道何人所为了?”
    夏侯沛瞥了他一眼,,唇角依旧挂着淡然的笑,不急不缓道:“不知,但有所怀疑。”
    皇帝都来了兴趣,问:“是何人?”
    “必是南楚作祟。”夏侯沛面不红心不跳地说着,努力为太子洗去嫌疑,“楚帝图北进,欲我君臣大乱,我人小,防备弱,杀了我,朝上便会相互攻讦,此为动机。”说着,不轻不重地扫了闵朝伦一眼,以示此言非危言耸听。闵朝伦顿时面红耳赤。
    夏侯沛接着道,“南楚为大国,遍寻全国不难找出飞檐走壁之人,能入御苑刺杀,便能入东宫盗窃,嫁祸大郎,易如反掌,此为条件。”
    皇帝哈哈大笑,抚掌曰:“不错,定是南楚!可惜证据不足,不能发国书讨问啊。”一句话都把罪名都推给了邻国。
    皇帝都这么认定了,大臣们还能说什么?连苦主都说不是太子是南楚了,旁人又能怎么穷追不舍?夏侯衷大恨,暗道晦气,夏侯恕看着亦是深为遗憾。
    南楚真是冤枉,楚帝年迈,岁月的冲洗非但抹去了他健康的体格,还消磨了他雄伟的志向。他近几年信了佛学,上月还在帝都白马寺出家,被大臣们集资赎了回来,玩得十分惬意,哪儿有心思图北进?
    但夏侯沛说了是南楚了,皇帝也认定是南楚了,横竖两国不能共容,必有一仗要打,冤枉一下就冤枉一下了。
    经夏侯沛插科打诨,皇帝加以认定后,太子身上的嫌疑彻底洗去。至于真凶是谁,查不出来,哪怕人人心中都有一个疑团,也是查不出来的。
    一则,太子失箭一事年代久远无从查起;二则,人证物证俱缺。查不了。只能如此了。
    但大臣们心中不会停止猜测,皇帝的疑心也只会愈加凝重。
    回京后,夏侯沛命人去了那死去的禁军家,奉上金银若干让其家人老有所养,也使得子女能长大,并厚葬那受了飞来横祸的禁军,称他是因她而死。
    姿态做得很漂亮,相比于夏侯衷等人口中常说的“来日必不忘卿”,她诚恳的弥补仿佛更能使人信任。
    这些,皆是夏侯沛派人去做的。她回了宫,便直奔长秋。
    只是三五日的分别,夏侯沛却觉得挠心挠肺地想念,一走入长秋宫的大门,她又是那个什么都不必担忧,又是那个在皇后羽翼下无忧无虑的十二郎。
    皇后早已在等她,任何时候,夏侯沛想见到皇后的时候,她总是在那里等她,就如心有灵犀,十余年来,从不曾让她失望。
    夏侯沛的喜悦自心底升腾,她小跑到皇后身前。皇后在她弯身行礼前拉住她的手,上下打量。
    虽然她什么都不曾说,但夏侯沛就是知道,阿娘在查看她是否完好。夏侯沛笑着道:“阿娘,儿没事。”
    皇后收回了目光,落到夏侯沛的脸上,她仍旧什么都没说,但那双从关切中镇定下来的眼眸却泄露了她的关怀。
    “阿娘……”夏侯沛的声音低柔下来。皇后仍是仔细地看了看她,这一眼,仿佛是为确定她果真无碍。
    夏侯沛心下一软,反握住皇后。皇后松懈下来,一笑,温柔如水:“没事便好。”
    看到皇后的笑容,夏侯沛便觉得满足,也跟着笑起来。
    皇后莞尔,道:“真是傻气。”
    夏侯沛才不管呢,她抱住皇后的胳膊,用额头抵着,笑得更是欢喜:“能让阿娘笑就好。”
    皇后弯起唇角,揉了揉她的脑袋,道:“快坐好了。”
    夏侯沛恋恋不舍地又蹭了蹭,然后松开,仰起头来,问道:“宫里可好?”
    “一切如旧。”皇后低头看她。
    夏侯沛笑,将这几日的事说了一遍。
    旁人的言语转述,都没有她的话来的详尽而全面。皇后认真地听了,重华处理很好。太子可以被废,但不能因她被废。皇帝毕竟是喜欢太子的,眼下因刺杀幼弟怪罪太子,待来日想起此事,就将以太子冤枉而迁怒重华,如此便是得不偿失了。
    夏侯沛说完,问:“阿娘以为,会是何人?”
    “除去太子,除去你,何人获益最大,就是何人。”皇后道。
    被皇后一点,夏侯沛顿觉豁然开朗。
    她略一衡量,便有一人脱颖。是夏侯衷!原本获益最大之人,该是夏侯恕才是,两个嫡出的都除了去,他就是庶长子,依礼法,当立他,但夏侯恕手里没人。况且,夏侯恕是宫人子,皇帝从未重视过他,根本是可以忽略过去。
    但夏侯衷就不同了,今日出声落井下石的苏充、闵朝伦等人,皆追随夏侯衷。
    这时,有宫人入门来禀道:“殿下,十二郎,陛下降诏。”
    夏侯沛与皇后对视一眼,一同起身出迎。
    皇帝下诏,晋封夏侯沛为秦王!
    
    第47章
    
    广陵郡王晋升秦王,在大多数人看来,寓意明确。一为奖励,皇帝嘉奖其机敏睿智,且识大体;二为弥补,弥补其在狩猎时遇刺而刺客未得归案的委屈。
    皇后却觉得并没有那么简单,因为,回宫后,皇帝并未私下召见太子。她沉思着,将近日几件事都排出来,慢慢地抽死薄茧,猜度皇帝的心意。
    阿祁在旁侍奉,不敢出声,过了一会儿,李华来了,轻声地走到阿祁身旁。二人一同肃手而立。
    对重华如何暂不得知,但对太子,皇帝终于是生出不满来了。皇后谨慎的下了一个结论。以她对皇帝的了解,因皇帝得位不正,这十几年下来,他心中总是没个依托,最怕便是有人谈论他的皇位来源,谈起十几年前那一场“辛丑之变”。于是,他便要遮掩。
    如何遮掩?
    首先便要展示得像一个正人君子,因而,这十几年来,除却即位之初对哀太子遗臣的那一场清洗,皇帝治世,颇为宽容,得朝野赞叹一片。其次,他十分尊礼,后宫中他最喜欢哪一个并不要紧,他最尊重的却是皇后,不论他喜欢的是谁,与皇后的权威绝不会动摇。
    同样,太子为嫡长,名正言顺的继承人,占据了礼法正统,皇帝是不会轻易动他的。故而,往日太子再如何犯错,皇帝都会尽可能地包容,尽力地去教他。正因这尽可能的包容,当有一日,皇帝对太子不满,必是已触到他的极限,必是忍无可忍之日。
    依圣人竭力求稳的施政,在此之际,为何单独立重华为秦王?要嘉奖要弥补,能有别的办法,未必非晋升不可。
    皇后单手撑着脸侧,神色冷静,眼中幽暗地翻滚着不得解的思绪。从前她能一眼便看出症结,是因她身在局外,始终保持了冷静,随着夏侯沛入局越深,她也渐渐成了局中人。
    皇后剔透的眼眸中终是含了萧索。
    “重华……”她心中默念。
    不能不担忧啊,重华是她一手带大的孩子,她无法不心疼她。夺嫡之事,你存我亡,她想要的是重华能够一生平安。为此不得不走上一条艰险万分的路,她能做的是陪着重华,不论生存或死亡。
    迷茫只是一时的。
    很快,皇后便在迷雾中寻摸出一条理智的道路。
    在夏侯沛锐意进取之时,她需坚韧自持,如此,方能相得益彰,而不致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