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红楼之奶娘的奋斗-第9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她之所以不自己派人,而是让儿媳妇去做。不过是不想让未来的孙媳妇难做罢了。要知道,当初她刚嫁进来的时候,不得婆婆喜欢,就是因为她是太婆婆相中,并做主娶进来的。若不是她机灵,肚子也争气,谁知道会不会是现在这样的光景呢。
    所以,便是为了这个家里,也不能干涉太多。
    她老了,也到了要享一享子孙福的年纪了。
    又说了两句话,黛玉,李凝,惜春和凤姐几个日常没有什么事的媳妇就都午睡起了,有孩子的抱着孩子,没孩子的,带上自己又都跑到了史氏的上房,陪说笑,陪打牌,蹭点果子,蹭点点心去了。
    刚刚还有些个冷清的大屋,立时又被这些花一样的大姑娘小媳妇们弄得热热闹闹。
    。……
    第二天,吃过早饭,唐朝便坐着马车去了荣国府。到了荣国府,还没等下轿,便听到迎过来的下人说,太太奶奶们都在老太太房里呢。知道唐朝来了,让直接过去呢。
    唐朝听了一笑,也没客气。当真是直接穿堂过巷到了史氏的荣庆堂。
    众人见面说笑了一顿,史氏和张氏就怪唐朝许久不过来。
    唐朝嘿嘿一笑,好不得意。“这不是在家里收拾聘礼呢嘛。老太太也知道,我惦记我那小儿媳妇好几年了。年底的好日子,可不能错过了呢。”
    “你们瞧瞧,刚来就惦记我们家的姑娘了。还不快打出去。”史氏一听便笑了。真真禁不起念叨的,昨儿才说完,今天就上门来了。
    唐朝听了这话,一脸惊奇。“咦,老太太连聘礼单子都没看,怎么就不满意了呢?”
    唐朝这话,说得众人一笑。就没见过这么打蛇随棒上的人呢。
    
    ☆、第122章
    第一百二十二章
    
    众人说笑时,惜春便借故悄悄地退了出去。毕竟这种事情,就算是惜春并不觉得羞涩和难为情,也是要避一避的。
    虽然谁也不知道惜春的内心是多么地盼望着这一场婚事。
    成了亲,她就会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再也不是寄住的可怜虫了。
    成了亲,她就是家里名正言顺的主人,再也不会像是三姐姐背地里骂的那样是个死赖在这里不走的外人了。
    回到房间的路上,正好看到了跟着唐朝一起进府的小丫头,那小丫头偷偷地看了她一眼,便把头低了下去。
    惜春心里一动,给身边的入画使了一个眼色,入画微微点头,慢慢地脱离了惜春小队。
    少时入画便回来了,打发走了屋里的下人。惜春眼睛亮晶晶地看着入画。入画笑眯眯地自衣袖中拿出一封信,在惜春面前晃了晃。惜春满面笑容的接了过来。
    信封是空白的,里面的信,却是很像嬷嬷曾经写过的行书。不过更加刚硬了些。信里是描述自然山水风光,以及教导村童启蒙时的趣事。
    看完信,惜春又在信封最里面,找到了一根竹片做成的花签子。
    惜春拿起来,对着太阳的光亮照了照。笑眯了眼。
    “姑娘,夫人说了,让您回信呢。”这样的事情,也不是一次两次了,入画都习惯了。再加上又是姑娘未来的婆婆帮着稍信往来的,就更没有什么了。
    只是府里人多口杂,这才想着小心行事的。
    惜春道了一句知道了,便去了一旁的书案处。准备写点什么。想了半天,惜春也没有想到要写什么,最后翻看一本书,将里面的东西抄了一段。又在信纸的最后一页用工本画了一个小画,就收了笔。
    入画倒茶回来,一看姑娘桌上的书,无语了半晌。
    姑娘真是的,好像怕别人不知道她馋肉似的。
    惜春将信装在信封里,也没有封口。抿着嘴,笑眯眯地将信封交给了入画。
    入画伸手接过,放在袖袋中。
    很想问一问自家姑娘,您的矜持和羞涩呢。
    可惜了,那东西,她家姑娘自来就是短缺的。
    而随着夏风吹过,桌案上的那本书便被静悄悄地合上了,书皮上赫然写了四个大字——《易牙遗意》。
    这一天,唐朝的收获是非常丰厚的。
    她先是在史氏那里确认了唐净和惜春的婚期。然后又在李凝院里的嬷嬷那里知道了宫里的甄氏,当年走的是小白花路线。也就是说天真,善良,软棉的角色。
    她宫里的人,都被她的美好所感动了。一直到新皇登基前,都没有出现过什么大的伤亡。一是自已得宠,二一个便是现在的太上皇当宝似的护着。
    唐朝虽然听了这嬷嬷的话,还有些个不相信。但是这些年她也使劲打听了,现在能做的也不过是听之信之。
    在荣国府闹了大半天,在晚膳前回到了家里。到了家,正好唐婆子也带着傅秋芳生的闺女过来了。
    傅秋芳经过多年的抗战终于把唐朝的那套老坑玉的首饰弄到手了。不过唐朝倒是没有觉得心疼,毕竟全家就得了这么一个闺女,那真真是娇娇女一般的宝贝。
    李家两房上一代就李凝一个姑娘。这一代呢,二房的都还小,大房李决成亲几年,三个儿子,这第四胎才生了个闺女。唐净年底才成亲,等到了唐朝可以接受的圆房年纪时,估计也要好几年。
    所以,几年内,这都是李家唯一的姑娘了。不说唐朝如何喜欢,就是唐婆子也是走到哪抱到哪的。
    “可是回来了,每次去那府里,你就屁股沉的跟什么似的。怎么样,净哥的婚事没问题吧?”
    唐朝刚换了衣服,她老娘就进来了。“就是咱们说的那个日子。回头让人把他们婚后的要住的院子收拾出来就行了。等过几年,再搬到之前买给净哥的宅子里去。”
    “幸好这两年陆续扩了院子,不然还真的住不下。晴雯成亲后,还回我院子里来,我这两年都习惯她了,别人说书,都不是那个味,扭扭捏捏的。”唐婆子看了一眼正在逗着小闺女的晴雯,随口跟自家闺女说了一句。
    “这是自然。您是咱家的镇山太岁,只要您高兴,有啥不行的。不行也行。”唐朝喝了口下人递过来的茶,对于现在的生活非常的满意。
    衣来伸手,饭来张口,除了不顺心的时候说句‘拖出去,杖毙’外,其他的,都是理想中的生活了。
    “母亲回来了,正好晚饭已经得了。您看?”傅秋芳忙完了手里的活,也赶了过来。
    “你让人看看你二婶在家干什么呢,若是无事,就让她早点过来,说我找她有事。”晚饭仍是大家一起吃,只是现在不比以前事少的时候,总会提前过来。
    “可是二弟的事情?”傅秋芳笑着问道。
    唐朝点头告诉了她,也没有卖关子。傅秋芳听了也是一阵高兴。然后便出门让门外的小丫头去请张云姬过来了。
    其实在最开始的时候,傅秋芳对于唐净的婚事,还是有些个想法的。尤其是唐净娶的媳妇还是正经的国公府的姑娘。
    那四姑娘虽然没了父母,可毕竟是宁国府嫡出的姑娘。又是被史老太君养在膝下,张夫人亲自教养的。
    既是宫中得宠多年的贾贵妃的堂妹,又是现在独掌北静王府生杀大权的北静王妃的堂妹。听说嫁妆丰厚,成亲时,还能请下一道赐婚的旨意来。
    这样的弟媳妇,这样的妯娌,谁家的嫂子都要担心会不会动摇自己在夫家的地位了。
    虽然她们一个是李家的媳妇,一个是唐家的媳妇。
    后来还是心细的张云姬看到了傅秋芳每每在提起唐净婚事,或是提起荣国府四姑娘的时候,脸色微微有些不对劲后,才悄悄地提示了唐朝。
    都是在大户人家历练过的,傅秋芳的这一番心思,两人一通气,便明白了七七。八八。之后唐朝还特意找了一个方便的时候,将话说开了。
    “咱们家就只有李决和唐净两兄弟。一个继承了李家的姓氏,一个接了唐家的香火。因着兄弟两姓,所以家产是要平均分配的,这一点,当初将管家一事交给你时,便告诉过你了。”
    傅秋芳恭敬的点头答是。这一点她早就明白。所以在婆婆将家中产业分成两份,让自己挑选的时候,傅秋芳就明白了其中的意思。
    “当初,除了凝姐的嫁妆,家里的财产,我一共平均分成了十份。你们大房和唐净各得四份,剩下的两份,是我们三个老的养老和后事的费用,以及分家前,这个家的所有花销。等到我们三个百年后,这两份里,剩下的所有的财产,你们兄弟加上凝姐,三人再一齐分。”
    傅秋芳没有想到自家婆婆会这么说,她有些吓坏了,她害怕的是自己什么地方做得不对,所以婆婆才会拿话暗示什么。
    可还不等傅秋芳张嘴去解释些什么,唐朝又继续往下说,“无论将来唐净媳妇怎么样,这个家,至少在我们三个活着的时候,是不会让她来管的。等到我们三个都没了,那这个家也就分了。所以,你也不用有什么担心,便是我因着唐净媳妇小,多疼了她几分,你也不用想太多。”
    ‘噗通’一声,傅秋芳就跪了下来。好嘛,她这一跪,也把唐朝吓着了。
    “老大媳妇,你这样干嘛呢?好好的,你跪着做什么?”唐朝是真的没有反应她说的这些话里,是多大的指责。可傅秋芳却是吓成了筛子。
    “母亲在上,儿媳若是做错了什么,你只管训斥,媳妇一定改过,……还请母亲看在媳妇往日不曾懈怠的份上,饶过媳妇这一遭。”
    唐朝深吸了一口气,又重重地吐了出来。
    她有这么吓人嘛,不就是把自己对这个家,和对未来的事情规划说一遍嘛。对于自己儿媳妇,又是这么个婆婆至上的时代,她不就是说话直了些,没有学好语言的艺术便说话了嘛。
    知道是儿媳妇误会了,又自己把自己吓着了。唐朝这个从现代过来的,一直没有摆过婆婆谱的婆婆,现在终于不用担心儿媳妇看她好说话,以后上房揭瓦了。
    亲自将人拉起来,又是好一番安慰后。傅秋芳的神色和脸色才慢慢好转,唐朝又挑了一回私房,拿了套首饰,将人送走了。然后头又开始疼了起来。
    她都可以想像未来的日子,她这个本来就有些个细心的儿媳妇,会如何地过一阵小心翼翼的生活了。
    之后,唐朝也觉得可能是自己说法的方式语气或是本身的立场,都会让傅秋芳想的太多,于是便请了李二婶子张云姬去帮着说和了一回。
    那之后,傅秋芳对于唐净的婚事和未婚妻的事情,便再也没有什么想法了,便是有想法,也不敢去深想了。
    想多了,那绝对是一出狗血大戏,然后再把自己吓个半死。
    少时,张云姬便过来了。而和张云姬一起到正房,正是那些上衙门里上班的爷几个也回到了家里。
    于是本来是想饭前说的事情,便挪到了饭后来说。
    而李家人在吃饭的时候,是没有办法说正事的。男人那一桌,老的老,小的小,会吃饭的,不能自己吃饭的。一直在忙碌着人心。
    说来李家男人那张饭桌,一直在添丁进口。而女人这一桌,这么些年,走了李凝,也不过是多了一个李决和傅秋芳所生的大妞妞。
    想到等到年底的时候,女人的这张炕桌也就是多了一个惜春。凑够六个人而已。而每每看到那边大小不一的男人们,唐朝就觉得这年头,生儿子也是一件很有压力的事情。
    华夏上千年,生儿子所代表的事情,唯有一件,从来没有改变过,那就是——提供婚房。
    此时此刻,唐朝这个当娘的,又开始心疼起自家的大儿子了。
    再不计。划。生。育,老大就不只三儿一女了。
    
    ☆、第123章
    第一百二十三章
    
    一顿热闹的晚膳过去后,李决领着堂弟和儿子们一起去了前面的小书房,检查功课和来点互动。
    李漱则和他大哥去了后院的马厩,他们家正好有匹好马,最近要生产了。兄弟俩饭后消食,正好去看一看。
    至于女人们,那就是围在了一起,或是饭后打牌,或是听书,或是唠会家常。
    至于家中大事,李漱听唐婆子,听嫂子,听媳妇的。李狗蛋则是听媳妇,听唐婆子的。至于李决,那就更简单了。他是直接向叔叔和老爹看齐的。
    那两人什么都不听了,他自然是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去了。反正家里的事情,从来都是他娘一人独大的。
    李决想的没错,晚上唐净娶媳妇这事,她也压根没有想要过找他们爷几个商量。只要唐婆子和张云姬在就行了。至于傅秋芳,她自然也是要在的。不然活谁干?
    这一晚上,唐朝等人先是将早就拟好的聘礼单子又翻看了一遍。发现真的没有不妥以后,唐朝便提笔抄在了大红礼单上。
    唐朝的字,那是练了好多年的了。这年头,不练字也没有什么别的消遣可干。所以,写了这么多年,字是相当不错的。
    抄完后,照例在张云姬和儿媳妇傅秋芳那里等到了崇拜的眼神后,唐朝才让下人将笔墨收了起来。
    这也是唐朝会一直练字的原因,反正铺纸,研磨都不需要自己动手。还不是想练就练,不想练,也有人收拾吗?
    “唐净成亲的费用,回头需要什么,直接到我这里拿银子。等到小俩口成亲了,他们的花销就让他们自己出去。你们的,也你们自己出。不过一日三餐,还是要到我这里用的。不然,怪冷清的。”
    唐朝想到,过几年唐净入仕以后,开销就会增大,与其那个时候再有什么矛盾,还不如在成亲的时候,就把帐目分开算。
    亲兄弟明算帐,方是长久相处之道。
    毕竟父母在,是亲兄弟。父母不在了,那就是这世上最亲近的亲戚。守望互助什么的,都是要看平时相处时一点一滴的感情积累。
    而父母的偏心,其实是最伤兄弟感情的。这一点,有过兄弟姐妹的人都是有感触的。
    也因此,唐朝才说让唐净成亲后,便自己立帐。各房的开销,各房承担。家里的开销,由她来管着。
    其实说起来,等到真的各房管各房了。她们家里的开销,也就只剩下一天三顿的吃喝了。人情往来什么的,她们都老了,想要长久的处下去,就要自己那一房去结交了。
    “这话我爱听,要是不让我们过来吃饭,我们可不依。”张云姬自从嫁过来,除了生孩子坐月子,就没有超过一天,不过来一起吃饭的。
    现在虽然早上不来了,但是中午和晚上却是一定要过来的。尤其是中午,儿子们都启蒙上学后,家里就只剩下她一个人,让她一个人吃饭,她还真的有点不习惯呢。
    当然张云姬一家也不是白吃饭的。隔三差五送来的自家庄子上的米呀,肉呀的就不少。虽然唐朝他们都是习惯性的让他们过来一起吃。就连最会算计的唐婆子也从来没有在这上面算过帐。但是张云姬却是不能真的空手套白狼,什么也不出的。
    有来有往,才是长处之道。
    几人听了张云姬的话,都是跟着说笑了两句。看到天色渐晚,这才说定第二天吃过早饭继续后,才散了。
    第二天,用过早饭,几个女人又凑到了一起。从做为新房的院子,到新房的布置,请哪家的冰人,六礼走了几项,剩下的什么时候走,等等,都说了个清楚明白后,这才各自忙去。
    。……
    十二月十五,冬日里难得的好天气。荣国府一抬一抬的嫁妆,被抬进了李家唐净的小院子。
    李家本就没有什么亲戚,唐朝这边也没有。来的不过是家里几个爷们的同窗同僚以及他们的夫人。
    在送嫁人员的耀妆下,众人都看到了那几十抬厚厚的嫁妆。上好的家俱,成套的抬进了了新房。一箱箱的首饰,古董摆件,皮毛衣料,一溜水地摆的小院子,连个下脚的地方都没有。
    且不说嫁妆中标识着土地田产铺子的土块是多么地让人知道新娘子的财大气粗,只是嫁妆最前面的那几抬御赐之物,便将新娘子的身份抬到了一定的高度。
    看着惜春一抬抬散发着富贵气息的嫁妆,唐朝有些个难为情。这儿媳妇的嫁妆可是比她给儿子准备的分家财产要厚上几分呢。
    一定没注意竟然直接让儿子成了凤凰男。
    情何以堪呢。
    是夜,唐朝又在客人都离开后,将惜春的嫁妆都一一让人抬到了她们婚后小院里的一处厢房里。
    那里便是惜春的私库房了。
    而婚后她们院里的小库房,则是在另一侧的箱房里。
    将那些嫁妆箱子的钥匙放在了小空间里,唐朝才觉得安心不少。大儿媳妇嫁进来的时候,也没有这么多的嫁妆呀,看着真让人仇富。
    不过,这也能看出来,惜春有多得宠了。
    唐朝可是在那张嫁妆单子上,看到了不少老太太库房里的好东西呢。
    她一个做婆婆的,到是没有眼皮子浅的盯着儿媳妇的东西。不过想到小两口成亲后,条件这么好,作为长辈,心里也替他们高兴。
    第二天,十二月十六日,易嫁娶。
    迎亲的队伍,敲敲打打的出去了,又敲敲打打的回来。带着一身嫁衣的惜春回来了。
    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