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红楼之奶娘的奋斗-第4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那就住人进去。”
    “那若是我们回了老家,我们大姐和府上宝二爷的亲事?”能嫁进国公府,对于邢妻来回,那是了不得的大事。
    “呸,我也是猪油蒙了心。这种事情,你以后想都不要想了。”邢家出了这种事情,不想着赶紧把风声压下去,还留在京城,痴心妄想着好婚事。真是不知所谓。
    邢妻还想要说些什么,不过看到自家向来厉害的大姑子那不耐烦的脸色,生生把话咽了下去。
    晚间,等到贾政下了衙门,邢氏便将人请到了自己的屋里。一番生磨硬泡,终于从贾政那里弄到了三千两的银子。第二天一早,又将邢家的房子托付给了牙行。提前换得了两千五百两银子。
    至此,一万两银子算是有了着落,吩咐王善宝带着银钱去将人赎了回来。当天便又出了一千两银子,将自家弟妹送上了回金陵的客船。
    当然这一千两银子里,有没有元春送过去的,就不得而知了。
    邢忠一家应该感激此事发的早,若是再隔个十年左右,他们这位亲大姐,估计还真的能看着自家弟弟去死。
    毕竟那个时候,被生活折磨的邢氏,除了认钱以外,那是六亲不认的。
    邢家出了私奔的事,史氏恨不得将邢氏休出门去。但想着家里的脸面,史氏也只是将人关在了院子里。无事不许她出来。又因着邢大舅的事,不出两天便被史氏知道了。史氏借机将邢氏叫了过来,好好一通大骂。
    拿着我儿子的私房钱,去贴补娘家那个不争气的弟弟,当她是死人吗?于是史氏终于将这么多年的恶婆婆心性捡了出来。
    关门跪抄佛经去,每天不捡上五斤佛豆,不许睡觉。等等一系列的措施手段下来,直到过年,邢氏也只是露了个面,便回了二房特意为她设定的小佛堂。
    看不到邢氏,元春最后在家里过的这个年,得到了变相的满足。当然如果没有三妹妹和那个庶出子就更好了。
    果然是小贱人生的,黑眉乌眼的。小小年纪,看着就是一股子猥琐劲。元春眼中毫无感情的又看了一眼扒拉二妹妹迎春珠花的三妹妹,心中也有一股子不耐烦。
    十五岁了,是大人了。要控制自己的情绪。元春一边如此告诫着自己,一边将头转向另一边。
    看到胞弟领着大侄子都依偎在大伯母身边时,元春又想起了早逝的亲娘。
    她还记得当初弟弟听到大侄子喊瑚大嫂子‘娘亲’时,弟弟站在一旁,竟然也跟着喊了那么一声。别人都笑了,可是元春却强忍着没有哭出来。
    她的弟弟这辈子都没有办法对着亲生母亲叫一声‘娘’了。
    子欲养而亲不待。树欲静而风不止。
    一入宫门深似海呀!
    幼弟稚龄,她便要进宫去了。这诺大的府邸,谁又能真心相待。
    “姑娘这是怎么了?可是迷了眼睛?”唐朝悄悄地在元春身后拉了她一把。大过年的,千万别露出这种神情来。上面老太太和大太太们都看着呢。
    元春听到唐朝的话,心中便是一激。连忙收起脸上的表情,笑着对一旁的唐朝问道,“前儿嬷嬷送来的荷包,好精巧的活计,还没有向嬷嬷道谢呢。”
    “不过是些粗针大线,可当不起姑娘又夸又谢的。再说姑娘前儿还赏了我们丫头几套小首饰和衣服料子,奴婢还没替我们丫头好好谢过姑娘呢。”
    “那又值什么,若不是二妹妹那里不缺这个,便都给她们俩分了。那些东西我也用不上了。留着给谁呢,白放着也是放着。还不如给凝姐呢。”
    过年前,元春收拾东西,便将一些衣服料子和首饰分给了身边侍候的下人。当然有几件迎春喜欢的,给了迎春,其中大部分东西都给了李凝。
    至于探春,那是一件也没有。元春这是嫉恨王氏生产前后,赵姨娘做出来的事情呢。反正给不给,也没人说她好。索性她就任性一回又如何呢。
    迎春现在是记名在张氏膝下的嫡女,有张氏管着和教养着。身边还有一个会跟着迎春一辈子的教养嬷嬷,自然不缺少任何东西。
    所以,给个几件,也是姐妹间的情谊,给多了,倒不好了。元春一想,便将东西都给了李凝。毕竟在没有迎春的日子里,元春心里是把李凝当亲妹子疼的。
    “怎么不值什么,大姑娘的东西,哪样不是精巧别致,贵重大方的。噢,瞧我这记性,前儿凝姐也绣了些荷包,说是给大姑娘进宫打点用。奴婢看着活计还算凑合,便接了过来,等下晌给大姑娘送过去。”
    府里为了元春进宫,打了不少的小金银锞子,装在荷包里,带进宫,也好打点宫里上下,让日子也好过一些。
    毕竟进宫是当下人,而不是当主子。打点好了,也能轻松一些。
    “那就多谢凝妹妹了,嬷嬷也跟凝妹妹说一说,针线少做一些,别累坏了眼睛。”
    “大姑娘不用心疼她,那丫头她婶娘看着呢。本来也不是个勤快的。若不是大姑娘要进宫,这小一年都不带动一针一线的。我妈您也知道,本就是针线上的熟手,家里一应大小针线,那小老太都不带用别人的,嫌粗糙。”
    “呵呵,唐嬷嬷还好吗?有些日子不见她了。”自从李家搬了家,虽然离府里也不远,但是上来请安,便没有以前方便了。
    李狗蛋是个马夫,家里却是没有马和马车的。后来搬了家,虽然为了方便,家里也有地方,便买了马和马车。只是家里也没有专人去驾着。
    唐朝家自搬到了外面,除了原来张氏让人买了送来的粗使婆子,又买了一个厨娘,三个小丫头,一个给了李凝,一个给了李二嫂子张云姬,最后给了唐婆子。粗使的男仆却是没有再买的。
    所以一般都是要出门的时候,提前让李漱或是李决驾着马车。若是两人都不在,就只能走着走了。
    “奴婢觉得还行吧。”唐朝想了想,不太确定地回道。
    元春一听,便笑了,“这话是怎么说的?”
    作者有话要说:  张氏并没有她表现出来的那么良善。要知道大宅门里的胜利者,从来都不是什么干净人。
    这一点,恐怕连史氏也是知道的。
    大房男丁皆是嫡出,很明显的事实,大房也不是没有妾的。迎春的娘是怎么死的。若迎春不是女孩子,她的待遇又会如何。这些都是未知数。
    在本文最开始的时候,就讲过张氏杖毙贾瑚身边下人的事情。
    为母则强,为了贾瑚,她不惧双手染上鲜血。那么为了张家,为了贾家,为了贾琏,送元春进宫,诱导邢氏出头,就很简单了。
    人总会选择对自己有利的方式去生活,这无关卑鄙不卑鄙。只是人性。
    这世上从来都没有什么绝对的好人和坏人。很多人都是生活在灰色地带的。
    有的时候,我们坚持原则,难道真的是道德和良知高尚吗?
    不见得吧,至少有一半人,是为了求得一个心安吧。
    
    ☆、第69章
    第六十九章
    
    听到元春的话,唐朝总结了一下,回道,“我妈身体还不错。若说哪里不好,倒是最近因着唐净磕坏了牙,不太高兴。还有二弟妹迟迟没有身子,有些着急。其他的吧,还是不说出来,省得让姑娘发笑了。”
    唐朝仔细想想,家里还真的没有什么大事,都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对于像元春这样阳春白雪养大的贵族小姐来说,还是不提了。
    元春一听这话,又是一笑,“嬷嬷不说,我也知道。可是凝妹妹养的狗又将家里的鸡给咬了。琮儿也真是的,送只兔子也罢了,怎么还送了只狗给凝妹妹。也不怕伤着了凝妹妹。”若是落了疤,岂是说笑的。
    “三爷送的狗,倒是乖着呢。除了爱吃玩了些,到是看家护院的很。”唐朝自来就喜欢猫猫狗狗,但猫爱挠人,狗爱咬人,但却不会真的咬破自家主人,所以对于贾琮送的狗,唐朝还是欢迎的。
    不但欢迎,她还准备过完年,给宝玉也养一条。培养一下这个孩子的责任心。不过这在贾家内院里养狗,好像还真的是个问题。
    不过唐朝眼睛一扫,看到了贾芝。心下一笑,再难不是还可以借力吗。
    宝玉的身份自然不能跟贾芝比。但要是贾芝想要养条狗,宝玉自然也会有一条。这在贾家是很正常不过的事情,虽然张氏和水氏也知道宝玉的身份,但养他的时候,却是一至以养孙辈的贾芝一样的。
    贾芝有的,宝玉也一样会有。不偏不向的。
    这一点尤为让唐朝赞赏。本来就没有几个钱的事情,两个年纪相当的孩子养在一起,若是再分个上下高低,既会影响了心情,也会滋生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一视同仁,既免了不必要的麻烦,还让家里家外的人不停的夸奖大方仁义。一本万利的买卖。
    “嬷嬷哪天让人把凝妹妹接来玩两天吧。等到进了宫,以后便没有机会再见了。”她不能落选,家里也不允许她会落选。
    她们这样的人家,若是精心教养的嫡长女连小选都过不去,那么整个家族都会跟着丢脸,不但是她,就是其他的姑娘们也别想再说一门好亲了。
    最好的结果,便是将来主子娘娘们许她一份好姻缘,不然便要等到老大不小的时候,才能出宫了。那个时候,姐妹们都已经出嫁,再相聚也难了。
    “大姑娘便是不说,那丫头也是要来给姑娘,太太奶奶们请安的。她天天在家让她小婶子按着板性子,早就想要过来了。”
    “凝妹妹的性子我看着就很好,活泼些也招人疼。”
    “姑娘快别夸她了。若是让她知道,还不知怎么样呢。对于她,我也不求别的了,只要不上房揭瓦,就阿弥陀佛了。”
    “哎呦,这是说什么呢,李嬷嬷都叫上‘阿弥陀佛’了。快说出来,也让我听听。”凤姐自那边过来,便看见小声和元春说话的唐朝。笑着打趣。
    “珠大奶奶说笑了,不过是说我们家那不省心的丫头呢。”
    “珠大嫂子。”元春笑着叫了一声。当初凤姐刚嫁过来的时候,脸皮特厚的追着元春让她叫自己‘大嫂子’。还说什么叫了那么多年的大姐姐,这回一定要补回来。
    “嗯,大妹妹好。”知道元春叫的这一声珠大嫂子,是在取笑自己之前的事情,凤姐也不恼,直接笑着应了。
    “对了,我前儿新得了几只宫花,别的还罢了,样子倒是别致,正说回头给凝妹妹两只戴着玩呢。可巧今儿就说起了,回头我打发人,给她送去。嬷嬷要是有什么东西要捎的,也告诉我一声。”
    “并没有什么要捎的东西。到是偏了大奶奶的好宫花了。我替那丫头谢过大奶奶了。”
    “这有什么呢,都是一起长大的。小的时候我们经常一起玩来着。”凤姐小时候那是经常到贾家小住的,李凝那时候也总是被元春带在身边玩耍。两人相差不了两三岁,一来二去的,倒是相熟了。
    三人说着话,琏二奶奶秦氏便过来了,凤姐不同于原著,对秦氏很是冷淡。唐朝也只是倾身行礼,尽一下本分。而元春看了一眼秦氏,什么也没有说。
    死活要嫁进来,可有什么意思呢。一屋子长辈赏赐下来的妾,这样的日子,多闹心。
    更别提她这样的身份,也让人忌讳。若是废太子真能登上大宝,倒也无妨。但是明显废太子是没有希望的了。这样的一个身份媳妇,对于将来琏二哥的前程都是有影响的。
    若是废太子是病退下来,或是其他原因,倒还好说。可却是造反呀,这种事情,有了第一次,谁也不知道会不会有第二次。既然是这样,又怎么可能不提防他们发展势力,继续壮大起来。
    之前元春便听到大伯母说过的,她的二哥贾琏,这辈子最好也是止步四品了。不说她有多失望,大伯母又有多失望。便是琏二哥自己,就不可能心平气和的接受这件事情。
    琏二哥很聪明,就算是不爱读书,学问也是极好的。大伯母一怕伤仲永,二怕同进士,如夫人,所以压着三个哥哥不许近年就去考进士。现在家里一门三个举人,一个秀才。将来贾氏一门,必将重现祖上荣光。
    只是可惜了琏二哥哥了。
    秦氏也是知道自己不受欢迎的。可当初谁让她猪油蒙了心呢。一屋子六个妾室通房。按下一个,便又起来一个。若不是她颜色好,谁又能知道如何呢。
    以前是她想差了,可是既然已经嫁进来了。她只能将路走下去。
    凤姐对于秦氏,除了她的那点让人说道的是非,其实冷着她,就如同原著中跟她好时差不多。
    那个时候,秦氏是贾蓉媳妇,贾家正经的宗妇,将来的族长夫人,背景够深,靠山又硬,贾家大小主子哪个不将秦氏捧着供着。凤姐交好她,也是人之常情。
    而现在呢,府里的老太太视若无睹,当家太太首先表示了不喜,不欢迎。管家的大奶奶水氏,跟着瞧都瞧不起她。
    有着趋吉避凶本能的王熙凤,又怎么在全家全府都不喜欢的时候,结交秦氏呢。冷着她,也是一种态度。
    更何况三人成虎,谁知道跟她走的近了,会不会让人觉得自己也有那方面的毛病呢。
    因着众人主观或是客观的想法,整个府里对于秦氏就没有一个会主动接近的。这也让秦氏在贾家的生活,一直处于边缘化。
    贾琏呢,也许是这辈子读书多了,也见识的多了。对于颜色稍好的秦氏,心里也是怨一阵,恨一阵的。
    生生被折断,飞向天空的翅膀。
    好男儿就没有不想建功立业,名扬四方的。可因着娶进了这么一个媳妇。却要失去了奋斗的能力,是谁都不会开心的。
    可那又是个女人,还是他的原配嫡妻。贾琏顾忌的太多,却是什么也不能做的。他唯一能做的便是将秦氏和他所有的女人都看成一样的。
    在他们的院子里,秦氏的地位便是比妻低,比妾高。也许这是贾琏对秦氏最大的仁慈了。
    秦氏一来,三人的话题便停了下来。又等了片刻,到了吉时,众人拜年,吃团圆饭。又是一通忙碌。
    过完年,宝玉虚岁便五岁了。不过还是小孩子呢。亥时一过,便困的头一点一点的。唐朝见状,看了一眼,也困的不行,却还要跟小叔统一战线的贾芝。笑着让身旁的丫头把贾芝的奶娘喊进来。
    奶娘来了,两人一人一个抱着两个小孩去睡觉了。屋中的太太奶奶们见了,也都点了点头,示意她们去吧。
    倒是不知怎么跑到史氏上房的赵姨娘见此,撇了撇嘴。
    都是二老爷的儿子,怎么会差那么多。她儿子不就是哭闹了一下吗?就让立即抱下去。哪个孩子不哭闹,怎么这小崽子就金贵了。也不瞧瞧他那个样,怎么不跟他那死娘一起去了呢。
    赵姨娘的眼神大大咧咧的,别说一直暗中注意她的元春,便是屋中的其他人也都看见了。张氏懒得搭理这蠢货,看了一眼水氏。
    “你是怎么管的家,老太太的屋子,是什么阿猫阿狗都可以进来的吗?”
    水氏大觉得冤枉,可也不能反驳,连忙笑着认错,一边使眼色给身边的大丫头,让她去将赵姨娘撵出去。
    姨娘算什么主子,也是能在正屋里一起过节的,真是不自量力。
    赵姨娘起初不愿意离开,可也不知那丫头说了什么,最后看了一眼探春,不甘不愿的离开了。
    当然,出了屋子,自有一番咒骂不提。
    只是赵姨娘也明白。二房在府里的地位。一个是主,一个是客。所以天生便比大房的矮半截。
    每逢佳节倍思亲,唐朝拿着李狗蛋花了大价钱买的劣质大毛手焖子。心中更是想念她们家的那个傻子了。
    那年一别,竟然整整五年没有见过了。也不知道他好不好。她让人捎给他的东西,有没有收到。
    贾家是军功起家的,在军中有着一定的影响力。虽然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份影响力在逐年减弱。但庇护一个马夫却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她现在只求好好表现,让贾家看在她的面子上,多给李狗蛋一点庇护。等到了年限,便可以调回京中。便是调不回来,也可以卸甲归田。
    关于李狗蛋的事情,唐朝在和贾敏通信的时候,都一一告诉了她。贾敏也说,若是她家老爷有办法,也会帮忙将李狗蛋从军中调回来。
    反正李狗蛋就是个养马的,在哪里养马不是养呢。
    也许是李狗蛋上辈子人品好,还是真的是老天疼憨人。背靠荣国府,又有越王殿下的人暗中给予方便。
    等到贾敏将李狗蛋的事情托给了林如海后,竟然没有两年就等到了京城的空缺,顺顺利利的回了京城,不但如此,还升了官。
    又因着这事背后,多方势力都有或多或少的掺了一脚。所以那些对于李狗蛋空降回京城而不满的官员们,都对这个一看就有些傻气憨厚的男人持以远观的态度。
    这人背景有些个深,谁知道会不会踢到铁板。
    而等到几年后越王上了位,登上了龙座。众人对于这个男人就更是不敢随意出手了。潜邸老人,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