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红楼之奶娘的奋斗-第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当初小月她妹妹进史氏的上房时,可是唐朝帮着弄进来的。哪想到没出十年,这丫头竟是爬上了‘鸳鸯’这个位置呢。
要知道在这荣国府,鸳鸯这个名字,它可不单单是名字,它还是一种职称的代言。
就好比现代的总经理秘书。
虽然秘书的职位不高,但地位却是不低的。那些公司高层的各部门经理们,对总经理秘书那也是能交好,便交好。不能交好,也不会交恶的。
同理可证,这‘鸳鸯’在贾府的地位了。
话说,也许是小月的这个妹妹是个感恩的,一直念着当初的那份香火情。也或是鸳鸯也知道唐朝在这贾家女主人心中的地位,所以这几年一直很交好唐朝吧。
也因此刚才唐朝进来请过安后,鸳鸯便出声提醒了。唐朝一听,便先告了罪,然后又笑眯眯地问道,“难不成是咱们瑚,大爷的的婚事定下来了?”
史氏和张氏一听唐朝这么问,都笑着点头。“可不是嘛,定下来了。就连婚期也定了下来。”
唐朝有些惊讶,双眼瞪圆,“这么快?是哪家的姑娘?配的上我们瑚大爷吗?咱们瑚大爷那可是这四九城里有名的青年才俊呢。一般姑娘,可就白瞎了咱们大爷的人品。”
史氏一听又是一笑,张氏也觉得唐朝这话又夸了一把自己的儿子,心里更是甜滋滋地。
“给瑚儿相看的姑娘,老太太也见过,噢,你也见过。是前两年来府里坐客的宗人令水家的姑娘。她母亲是我幼时的好友,今年老太太过寿,还进来给老太太请安的那位。”
经张氏这么一说,唐朝还真的有些印象,不过那个时候,她也只是赶巧进来,这才碰上的。不然知道主人家有客,哪还能上门来讨嫌。可那印象,也只是知道贾家来了客人罢了。
贾瑚的亲事就这么定了下来,这位水氏是宗室女。虽然家里没有什么实权,却是家声极清明的。姑娘又是嫡长女,自幼教养不凡。张氏多方相看,很是满意。在张氏心里,长子媳是一定要有气度和风度的。虽然荣国府不是长房,她们也不是宗妇。但一个好的主母却是可以让一个家受益三代的。
对于张氏选的这个儿媳,史氏再听到不是张家女的时候,便没了反对的意见。当听到是个有着水姓的宗室女时,史氏便更没什么说的了。
虽然是个没落的宗室,父亲也只是个在本朝没什么实权的宗人令。但那也是皇室血脉。这一点史氏非常的明白。有什么比让自家的子孙后代的血液里流淌着皇家的血液更让人高兴的呢。
不是国戚,那也是皇亲。
“哎呀,竟然是那位姑娘。老太太真是好眼光。那位姑娘,便是再挑剔的人,也说不说半个不是来。恭喜老太太,恭喜太太了。明年成亲,后年就能报上重孙子。哎呦,老太太这是忙完了孙子,又要忙曾孙子。忒辛苦了些。还是咱们家的太太有福气。”
说这句话时,唐朝是一点都不心虚的。而且满脸的肯定和喜悦,是压根没有人怀疑过唐朝都不知道姑娘的长啥样的。
史氏听了大乐,“你也说是你们太太在偷懒了。我看她还有什么要狡辩的。”对于家中的孩子,除了贾珠以外,都是养在自己膝下这一件事情,史氏还是非常的骄傲的。
这年头,好多人家的孩子,都容易早夭,可看看他们贾家的孩子,竟是生下来的都站住了,可见其中她的功劳了。
“媳妇知道辛苦老太太了,那这样吧,赶明儿个,先将琮儿挪出来。两年内,老太太的院子就先这样?”张氏起身拿着鸳鸯手中的茶碗子便递给了史氏,一边递,一边如此说着。
史氏没接茶,只是笑着拿手指点她,“琮儿大了,本来就要挪出去。你早就该挪出去了。现在倒拿他说事,还是人家太太呢。”说完还真的就着张氏的手喝了口茶,然后又问道,“为什么是两年呀?”
张氏两手一摊,一脸无奈地回道,“瑚哥明年才成亲呢,最快也是后年才会有孩子,媳妇想着,不是怕老太太您着急嘛。”
“呸,绕舌的破落户。媳妇还没进门呢,你就早早想着让我给你带孙子了。老婆子才不管了呢,”
“哎呦,老太太可不能不管,自从瑚儿三岁住到了您的院子,这么多年,连个头疼脑热的都没有。可见您老的福气大着呢。孙子都看了,曾孙也不能落下不是,都是咱们家的孩子,您老可不能吝啬这满身的福气。”
史氏一听这话,心里更是高兴,就连面上,也是止都止不住的笑容。“说的比唱的还好听,你怎么不看着,我看就你最闲。”史氏说完这话,突然看了一眼一直面带微笑坐在一旁的王氏。
要论福气,这王氏还真的不如自己。瞧她亲手带大的珠儿,再看看大房这边的三个孙子,以及唯一的孙女。哪个不比珠儿看着健康。
“媳妇还想着,等瑚儿媳妇进了门,便将管家的事情交给她。然后天天陪在老太太身边,蹭上一层福气呢。所以说,媳妇哪能闲着呢。”
张氏的话,到是提醒了史氏。一但瑚哥媳妇进门,管家的从嫂子便成了侄子媳妇,老二一家的地位便不一样了。
早几年她便想着件事情,再怎么说也不能再推迟了。
“大姐姐,这个好。凤儿喜欢。你与了我吧。”史氏还在愣神,王熙凤的声音便传了过来。
“凤哥儿喜欢什么,让老婆子也看看。”心中既已想到,便也放了下来。回转当前,拾起一脸笑容,问着和元春歪缠的王家小姑娘。
“老太太快看,大姐姐绣的花真好看。凤儿喜欢。您让大姐姐与我吧。等来年,凤儿也绣得这么好了,再给大姐姐还礼,好不好,好不好嘛。”王熙凤抓着一块米分色帕子便猴到了史氏的身上,拉着袖子歪缠。
史氏拿过来一看,绣的确实不错,配色也鲜亮。点头认可。“上年你还说给我打络子呢,时至今日,还没影,这会又许愿,我们可信不过你了。大丫头,咱们偏不给她。”
“老太太,”王熙凤不依的揉搓着史氏的衣角,那样子可爱极了。
史氏又逗了一会儿凤姐,这才转过头看着一直坐在下几上的唐朝,“家里都好?今儿怎么没把凝姐也抱过来?”因为家里没有人看孩子,所以唐朝很多的时候,都会把李凝抱进府里来。等到给史氏等人请过安了,便有院子里的小丫头帮忙看孩子。
但这一回,唐朝想着家里正好有人看着,倒不用特特的抱进府里去。所以便没有带她出来。
“家里入夏时又养了几只鸡鸭,那小丫头天天围着转呢。哪还愿意出门。这不,我提着篮子出门时,那丫头看见了,还特意挑了一个早上她喝粥剩了一半的鸭蛋,让我给老太太稍来呢。话还说不明白,只知道‘给太,给太’的。说完还眼巴巴地看着,奴婢也实在是没办法,只能趁着她转身的时候,将那半个蛋藏在了碗橱下面。
她觉得今天早上的鸭蛋好吃,就想着给老太太送来,但也不能送人半个呀。幸好年纪在那里呢,不然可有的人愁了。唉,不提那不省心的丫头了。今天特意给老太太,太太们带了一蓝子鸭蛋,都是我自家腌好的,配粥吃是极好,极下饭的。
这鸭蛋,是我们家在西山那边的庄子送来的。那里有条河,我特意让人引了一支活水到一旁的池子里。将鸭子散养在水里。那鸭子天天吃着活鱼,下的蛋比咱们庄子里养的鸭子,更好吃一些呢。等年下,再将鸭子送进来,无论是蒸炖,还是煲汤,想来也是极好的。”
“多谢你费心想着,有了这么点子吃食,都惦记着府里。今年庄子上的收成,可还过得去?”
“托老太太和太太们的福,这两年年景还不错。收成也好。说来还真是要感谢府里的主子们呢。家里现在的这些地,还是当年用主子们赏下的金银添置的。现在我们家在这贵人云集的京城里是不显,到了那西山,也算是富户了。”
上百亩地的大地主了,在普通百姓眼里,可不算是大富户了吗。
唐朝的话,说的史氏脸上的笑一直没有落下去。王熙凤俏皮的歪着头打量着这位看起来有些微胖,丰满的年轻妇人。
半晌,笑着叫道,“我想起这位嫂子是谁了?她是李狗蛋家的,对不对?”
唐朝一听这称呼,脸上的笑,立马便僵在了那里。
这一声,真出戏。
每每听到这一声称呼,唐朝就对仙去的荣国公满是怨念,就算是起个‘柱子’,‘大壮’什么的,也比狗蛋强呀!
“噗哧”一声,张氏笑了出来,然后屋里的大小主子们,加上侍候的下人也接二连三的笑了出来。
“大妹妹,你叫她‘李嫂子’便好。”元春对于唐朝是没由来的亲近。自然看不得她满脸羞红的尴尬,于是张口解围。
王熙凤小小年纪,便已是能说会道了。知道可能是自己说错了话。这才惹得大家哄堂大笑,于是眼睛一转,又说起了别的。
“噢,是李嫂子呀。李嫂子常来府里给老太太,太太们说话解闷,凤哥儿在这里给你道谢了。还望着你常进府来,让老太太,太太们天天都这么高兴。”小小的人,一本正经的说着话,别提多萌人了。
再加上王熙凤也是出了名的美人,就算是现在年纪还小,但长得也是精致可爱的。不等话说完,屋里的老中青妇女们都笑了。
笑闹了一会儿,元春便带着王熙凤去后面的花园里玩了。屋中婆媳三人留着唐朝话家常。
说来也是有意思,因着唐朝没进府当差,总是在府外。一些府外的事情,唐朝总会当成新鲜事说给这婆媳三人听。
要知道,自古以来的女人,对于八卦都是非常热衷的。尤其是关在这深宅大院中的大小媳妇们。人生的乐趣,剩下的也不多了。
再加之唐朝说话时,总是喜欢连比带划,跟说书似的。让人听了特别有继续听下去的欲。望。时间一长,若是唐朝没有进府来请安,这史氏三人,倒是有些寂寞呢。
也是因此,若是唐朝三五天没进府,史氏或是张氏都会打发人去看看唐朝在家里干什么呢。
倒是今天,可能是史氏心中有了什么想法,谈性倒是不高。唐朝发现了,又说了两句话,便较于往日提前出来了。
说起来,唐朝虽然不知道史氏今天是怎么了。但却是这几年来,头一回空手回去。让唐朝好一番琢磨。
当夜,史氏房中的灯燃了很久方熄。除了住在史氏院中的元春,其他人倒是都没发现。
又过了两天,晚饭后。史氏招齐自己的两个儿子,在这荣庆堂里始谈了分家的事情。
此话一说,当真是惊呆了众人。
作者有话要说: 宝玉:“奶娘,为什么要给我用木头杯子喝茶?”
唐朝:“因为没有找到铁的。”
宝玉:“…奶娘,我要用瓷器。”
唐朝:“不行,瓷器不结实。”
宝玉:“……”奶娘,早上的那个杯子真的是没拿稳。
☆、第40章
第四十章
贾母史氏的话,一提出来。着实惊住了儿子和儿媳们。但这里面,张氏却是早有准备的。
她这个管家太太也不是白当的。自从贾母让心腹去收拾私房和盘查府中资产时,张氏便想到了自家婆婆如此做,不是为了分家分产,便是为了管家权的事情。
今天一看,竟然是前者。
话说那天,张氏之所以要在那么多的人的面前提出等贾瑚成亲,便将府中中馈交与儿媳打理,并非是无的放矢。
张氏是不是小气之人。她可以吃亏,但她的孩子们却是不可以。所以看着是大方和气,但内里如何,就只有她自己知道了。
张氏低眉,轻抿了下唇。今天晚膳前,她竟然还跟贾赦说起了如果将来分家,要如何分配财产的事情。
没想到这么快就用到了。果然是成事在人吗?
看着听了自己的话,都站在面前的人。老大虽然脾性粗了些。但架不住娶了一个好媳妇。张氏无论是人情往来,还是管家理事。都是一等一的人才。
而二儿子家,二儿子的迂腐暂且不说。只说二儿媳妇的木纳,就让人气闷的很,成亲的时候,看着也是灵透的。怎么越长越木了呢。
话说任谁十几年如一日的被比较,压制,也不会一如当初了。史氏的要求,太为难了些。而这些,隐隐约约的,史在也有些明了。
唉!
在史氏看来,现在看起来老大一家都是好的,对兄弟也好。但若是她百年后呢。人心易变。史氏想到若是一个弄不好,张氏有什么坏心思,她走后,二房一家可能连一点财产都剩不下。
这些事情若不是在她生前分完办妥,谁知道她死后,两房以什么比例来分家呢。
所以史氏想来想去,认为树大分支,家大分家,也是正常的事情,只是分产而不分家。在她有生之年,两房就在一个府中居住。等到她百年之后,二房再出府去。
整个荣国府的财产,除了这座府邸和不可分的祖产,其他的按着价值平均分了十份。本来,按着规矩,袭爵长子,又是嫡子,可以得到祖产之外的七成家产,而二房,虽是嫡子,却也只能得到三成。
史氏问了张氏和贾赦是什么意见。张氏和贾赦互看了一下,便提到以六,四比例来分。本来史氏也有这个意思,但她却不希望两个儿子之间再产生什么隔阂。所以,才没有提出来。只是询问大房的意见。
史氏想着,若是大房仍是要七三分,那将来她的私房就多贴补老二一些。可张氏是多通透的一个人,直接在之前和贾赦的谈话中,提了六,四分。
当然,张氏也不是那么好心就是了。这个六,四分,也不过是面上好看,再糊弄糊弄不管家的贾赦罢了。知道什么东西值钱,什么东西不值钱,她敢说第二,这个府里的人就没有人敢说第一。
再一个,因着教养不同。对东西价值的估量也会不同。她当成宝的东西,二房的王氏却未必会当成了好东西。反之亦然。
所以,在张氏心理,分家产一事,很多的偶然,都可以变成必然。
“…二弟不善经营,二弟妹人又老实,不如多分给他们一成,也是做兄长的情义。”张氏说这话时,贾赦还真的没有想到,自家媳妇会这么的大气。
不过不差钱的贾赦一听,也就同意了。那一成的家产,他还真的没有看在眼里。要知道当初祖母的私房,可是百分之八十都留给了他。剩下的才给了父亲。
贾赦可以说是整个贾府最有钱的主了。毕竟史氏再有钱,可她几乎没有管过几年家。但先老太太却不一样,不但管了几十年的家,还得了不少先老太爷南争北战时的好物件。
这样一来,大房大度了,史氏更觉得满意了。想着她就这么两个儿子。将来百年后,平分所有的私房。至于小女儿,该给的出嫁的时候便都给了。不但那时候给了,平时年节,得了什么好东西也都给了她。等到百年后,就不分她一份了。
母亲慈爱,兄长大度,贾政感动不已,王氏也暗暗地松了一口气。
不过两天,张氏便将家中的财产整理出了十份单子,看起来价值都是相等的。但张氏却知道哪些更值钱,哪些价钱平平。
王氏出身勋贵,但底蕴终究是薄了些。对一些只有读书人知道真正价值的东西,并不清楚。而这个家里,估计除了张氏,也就只有贾赦这个喜欢古董文玩的人清楚,可谁让大老粗的贾赦并不关心自家媳妇是怎么安排分家的呢。
毕竟从和媳妇谈过如何分家的时候,在贾赦的心里,他便是吃亏的一方呢。哪里想到自家媳妇会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呢。
在族中几位族老和宁府族长的见证下,张氏让王氏先挑。王氏挑了三张,前两张都在张氏的意料之中,但最后一张,却挑了张并不在张氏预料内的。这让张氏即有些心疼,又有些纳闷。
那里面的两幅字画,可是前朝真迹呢。
而个中内情,张氏也许一辈子也想不到。这是王氏觉得占了便宜后,故意卖给大房的人情。
谁让这几十年,张氏一直给人树立的是‘大方和气’形象,让人不疑有他呢。
但不管怎么说,张氏都得到了她想要的局面。分完了细帐,张氏立即便让人将王氏挑中的财产,整理出来,抬到梨香院去。
以后府中的库房,便只装着大房一家的财产了。就连库房旁边的那个院子,张氏都想好了要让二儿子成亲后居住。
至于小儿子成亲后的居所,张氏向西看了一眼荣庆堂。
婆婆的身子骨还是那么健朗,估计她的小儿子成亲时是没办法搬到梨香院去了。
话回当下,荣国府的这一场分家,不过三五天,便在和风细雨中完成了。
也因此,荣国府的大房两房在一片和谐宁静的氛围下分了家产,只是外人并不知道罢了。
毕竟一般人家若是分个家产什么的,就算不闹得众人皆知,也会红脸白脸陆续唱罢,才算完事。谁又能想到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