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红楼之奶娘的奋斗-第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才出去。
    唐朝生产时弄脏的床单,被罩,这会正泡在盆子里,让李狗蛋一顿神搓呢。
    一会儿,李狗蛋搓着手走了进来,一脸傻憨地笑着叫了一声,“媳妇”。
    唐朝斜了他一眼,笑着嗔道,“瞧你那傻样,站那么远干什么,敢情不是你儿子了?”
    哎呦,这么一看,她咋发现她男人比周瑞家的女婿更招人稀罕了呢。
    “呵呵,妈说我身上有凉气,离你和孩子远一点。”
    唐朝:“…行了,过来吧。看看你儿子。”但愿儿子随了自己的机灵劲,不然可不一定像他爹一样有福气,天上掉下个漂亮媳妇呢。
    李狗蛋一听,眼睛一亮,嘿了一声,便扑到摇篮那里去了。
    唐朝摇头笑了笑,对于这个有些实在过头的丈夫,唐朝是越相处,越喜欢。因为跟他这样的人在一起,从不用提防什么。
    这让在现代养长的对人缺乏信任感的唐朝,很是满足。因为李狗蛋的心里,只分两种人。一种是自已人,一种是外人。
    对如唐朝,唐婆子和李漱这样的自己人,李狗蛋是说啥是啥,指哪打哪。但若是外人的话,他却只守着一条界线,从不越界。便是打骂,也不会改变初衷。
    这样的人,如何不让唐朝踏下心来过日子呢。
    “我给咱儿子取名叫李决。禹决江疏河的决”,看了一眼不知道自己在说啥的李狗蛋,唐朝内心叹了口气,“就是决断的决,决定,决心。”
    李狗蛋听明白了,呵呵一笑,“这个字,我认识。我会写。”自从成亲后,媳妇就教了他和弟弟认字。
    他笨认的慢,但这小一年也认了好多字了。他还记得媳妇教他认这个字时,说过,人要先下了决心,才会有决断。
    当时他就在心里偷偷地下了一个决心,那就是一辈子都对媳妇好。媳妇那么好,还愿意嫁给自己,又不嫌弃弟弟。岳母也对他好,成亲后还给他做了好几件衣服,就连弟弟也有新衣服穿。再也不用穿自己的旧衣服了。
    所以对媳妇好,听媳妇话,便是他李狗蛋下的第二个决心。
    而第一个,便是听娘的话,将弟弟抚养长大。
    也因为这种种的原因,就算后来李狗蛋阴差阳错当上了正七品的太仆寺马厂协领,也从来没有反驳一句唐朝的话。
    虽然在正史上,只在吏部的档案里留有他曾经身为朝。廷命官的影子。但在本朝野史记录里,这位惧内一辈子的七品官却留下了浓厚的一笔。
    而此时的李狗蛋还是个只会看着儿子和媳妇傻呵呵地乐的马夫。
    作者有话要说:  我一直认为给人家做奶娘,最大的隐患便是跟自己家的孩子不亲。
    而且,贾宝玉那个小没良心的,若没有点什么外挂,还真的可能会再说出:‘…我不过是小时候吃她几口奶,现在我大了,…’这种话来,然后再因为一杯茶撵了茜雪。
    这个功能,有亲猜到吗?
    先声明,这个金手指,也就是让自家的孩子,宝玉等人孝顺,亲近一些。男子老实一些什么的。其他的,就真的没有了。
    功能不太大,也就是养老保障罢。
    还有关于李狗蛋的将来,人家运气好,不但天上掉媳妇,还能出门遇贵人,再加上马又养的好,阴差阳错下,……其他的,就不剧透了。
    还有亲们,七品官高不高?若是高了,我就改成九品的太仆寺马厂委署协领。
    反正都是伺候马的。
    
    ☆、第32章
    第三十二章
    
    一个月很快便过去了,唐朝在儿子满月的当天收到了全家人脱籍文书。
    他们是家生子,只要赎身的时候,以李漱太爷爷那辈的名义脱籍,到李漱这辈正好是第四代。还是可以科举的。
    张氏是个会做人的,不但将唐朝儿子的改成了三代后的良民,就连李漱的良民身份也办了下来。
    至于唐朝和李狗蛋的,便是张氏送的人情了。而唐婆子更像是买一送一回来的。
    张氏也是在为唐朝之子办良民户籍时,才恍然发现贾家的奴仆实在是太多了。
    贾家家生子,后来每年买进的仆役。还有每个太太奶奶带进门的陪房们,那真的是多的数也数不清。
    要知道这个年代是没有计。划。生。育这种政策的,所以死劲的生,拼死的生。
    然后一回头,喝,好大的一家子。
    张氏被这密密麻麻的人名册吓到了,立即便想到要打发一些人出去。本来这事,那年她就想要办了,只是一来二去的,便拖到了今天。
    只是他们这样的人家,只有买人的,没有卖人的。所以只能如之前说的那样,开恩放了出去。于是在唐朝还没有出月子的时候,张氏便拿着那几本人名册子去见了史氏。
    府里的哥儿和姐儿是有几位,但问题是生产的主子就只有那么三瓜两枣的,但下人奴才却是忒能生了。
    于是放人吧。再不放人,早晚得出事。
    史氏一看那名册,也是一惊。听了张氏的想法,思虑再三,最终也同意了这个要求,尤其是张氏还有一个她不能反驳的理由,为贾敏祈福。
    当然,唐朝去见张氏的时候,还并不知道府里要大批量放人的事情。
    一番拜谢后,
    张氏叮嘱唐朝此事不要让人知晓了。毕竟一人脱籍和全家脱籍是两回事。而且唐朝之后还是要在贾家做事的。
    一般人家谁会愿意用良民的仆役做工呢。幸好一个是二房针线上的,一个是马房侍候马的。还有一个,年纪最小,却也只是陪着读书,陪着玩的。
    “马上就要到年底了,我已经说服了太太,在年底的时候放一些家生子出去。你们的户籍正好是跟这批人一起办的。虽是办了下来,但以后仍是要留在府里的。”
    之所以要留唐朝在府里,一是这家人婆婆都是知晓得。二是瑚哥与琏哥都与这家人有一定的情份。再一个便是唐婆子毕竟是二弟妹的陪嫁,虽是嫁到了贾家,但男人没了,却是事实。
    于情于理,这家人都是应暂时留下的。另一个原因却也是张氏有考虑过这家人放出去后的生计。
    小叔子小,男人又木衲。老娘年纪也大了,小孩又刚满月。这样的一家人放出去,那是早晚得喝西北风去。
    就算她知道这家人有些家底和土地。但成了良民,若没有府里可以靠,那税就够他们一家喝一壶的了。所以好事做到底,还是留他们一家在府里罢。
    这丫头看着精明,但毕竟年纪在那里呢。虽知道这一家是一定要出去的,但若真的让她们一家现在都出去了,那不是成全人,而是害人了。
    而且她的二儿子,还正经的很喜欢唐朝的小叔子。就算是为了儿子,也应该留他们一家。
    更别说唐朝当年救下瑚儿的恩情也在这里呢。
    至于户籍不过是个甜枣罢了。以他们家的能力,今天能让他们脱籍,明天犯了事,照样有办法让他们变成奴籍。
    而且唐婆子是二房奶奶的陪嫁。若是不留着唐朝一家在府里干活,天知道这家人会不会一出去就饿死了,到那个时候谁知道唐婆子会不会去找王氏说情呢。若是让王氏以为张氏在针对她做什么。实在有些麻烦。
    可若要留下,谁知道这良不良,奴不奴的,又会给府上带来什么风气。要么干脆都是奴才,要么就都是平民。
    赖家的事情,张氏本来就有些不太同意。尤其赖家人看着也不像是知道感恩的样子。所以,这才决定放唐朝一家的奴籍。
    就这样在张氏的一番考虑下,唐朝一家便以良民的身份留在了府里。当然知道他们一家都是良民的,也不过是区区数人。
    李漱和李狗蛋职位不变,唐婆子继续回二房的针线房上工。一家五口,除了唐朝在家里看孩子,或是抽空绣点荷包手帕送到外面绣坊寄卖外,其他的三个人都是有正经工作的。
    本来唐朝是想要让唐婆子留在家里看孩子,她出去上工的。但唐婆子却觉得唐朝现在还年轻,等孩子再大一点,还会再生下一胎,到时若是再请假,还是耽误了上工。
    既是这样,还不如她老老实实地留在针线房呢。
    李漱很得贾琏的喜欢,走哪里带到哪里。除了教贾琏读书的夫子,看着李漱认真学习的劲头有些轻蔑外,其他人倒都没有发现出来什么。
    一是李漱圆滑,二是众人都是看人下菜碟的,看到李漱不但得贾琏的喜欢,就连在贾瑚和张氏面前也能有个笑脸时,便不会不小瞧了他。
    “嫂子,今天那夫子又说什么仕农工商,奴仆脱籍后三代方可科举这些话了。”晚饭的时候,李漱一边吃着唐婆子挟给他的五花肉,一边对唐朝抱怨。
    “这有什么,让他说说,你又不会少块肉。就算是他说的都对,他一个读书人还不得让你这个家生子旁听吗?阿漱,咱们家早晚是要出去的。你多学点没坏处。好好读你的书,将来考出来了,让他只能仰望你。嗯,你也别有太大的压力。就算是不能科举出仕,不是还可以去商铺一类的地方找个记帐的活技吗?又轻省,又干净。能得的工钱还不少呢。”
    “噢,这些我都明白的。就是,就是。”
    “嫂子有句话,你听听。然后记在心里。”
    “嫂子您说”。
    “‘那些泼我们冷水的人,总有一天,我们会烧开了还给他。’这句话,你记住了。那夫子的话,你也不用放在心上。就算是再有本事,他不是还得给你们教书吗?为了几斗米就折腰的人,他也不过跟咱们都一样罢了。等将来咱们考出来了,你就大大方方地去向他道谢去。谢他今天的鼓励,你看他到时好不好意思接着。”
    她以前上学时,就最讨厌这种看人下菜碟儿的‘园丁’了。
    李漱听了自家嫂子霸气侧漏的话,有些小激动地点了点头,不过半晌又抬头问唐朝,“嫂子,我真的能跟着琏哥儿一起去考场吗?”
    “当然,咱家的户籍不是给你看过了吗?你和你大侄子都是可以科考的。就是你哥,还是算了吧。我这命呀,将来只能指望你侄子穿凤冠霞帔了。”
    李狗蛋听到唐朝提起他,只是憨憨一笑,啥也没说。
    “闺女呀,咱们真的脱籍了?这府里不是呆的好好的,干嘛要出去呀。外面的日子可没有府里这么太平。你说这大奶奶到底是好心还是怎地?”
    一开始唐朝只想着让孩子脱籍的,也是这么跟唐婆子说的。可没有想到张氏竟然给他们一家都脱了籍。唐婆子却是不太想离开府里的。虽是为奴为婢,但旱涝保收呀。
    “娘,这事咱们不是早就说好了吗?而且都已经脱籍了,您老还想卖身进去咋地?咱们这是碰到了好主子,才没有朝打夕骂,提脚发卖的。但这种事情,谁知道子孙后代能不能遇到呢。再一个,主家好了,咱们不一定好。但主家要是坏了事,咱们也是要跟着一起遭殃的。出去做个平民百姓多好呀。”
    一听这话,唐婆子眼一瞪,“好个屁。你瞅瞅之前放出去的那几家,有多少家成天日日夜夜的哭呢。家里连个出路都没有,住的房子还要尽快给府里还回去。一辈子都学着如何侍候人了,你让这些人怎么过日子。”
    “怎么过不了日子了,就说咱们家吧。除了那个小的,除了会吃,只会睡的。其他人哪个不能挣上几个铜板呀?就他们矫情,吃不得苦,只能给人当三孙子。我可不愿意。还有,我告诉你李漱,你也给我出息点,要是敢奴颜婢膝的,看我不打断你的腿。”
    李漱连忙咽了嘴里的东西,连声保证不会有此想法,唐朝才将脸又看回唐婆子。唐婆子气得,直想掐她。
    “呵呵,娘,你就听她的吧。她说的有道理。”看到岳母瞪着眼睛不说话,李狗蛋怕媳妇不高兴,连忙傻笑地帮腔。
    “算了,算了,我还有几年好活。你爱怎么折腾就怎么折腾吧。只别后悔就行。”瞪了一眼那对小夫妻,唐婆子又给李漱挟了一筷子青菜。
    “多吃点菜,省得嘴上起大泡。”
    “对,媳妇你也吃,我看你嘴角都起泡了。马粪肥着呢。回头我再拿回来点。再种一木槽子小菜。过年的嚼用就有了。”
    “你说什么呢,吃饭说什么马粪,再说这些,你今晚就去马厩睡去。”
    唐婆子听了两人的话,本来就不高兴,现在更是不耐烦了,“行了,他说马粪,你没说咋地。赶紧都闭嘴吧。”
    唐朝听了唐婆子的话,在桌子底下踹了李狗蛋一脚,低头吃饭了。
    作者有话要说:  张氏通透,是知道唐朝的想法的,也知道唐朝现在让儿子脱籍,将来也会全家出去,既是这样,还不如一起放了出去。
    同样一件事情,被人求着,和自己主动做着,给人的感觉是不一样的。
    张氏应该会选择对自己更有利的方向。再一个,在张氏这样的人眼里,那真的是要想收拾人,有没有那纸身契,都木有关系的。
    而且之所以让唐朝一家脱籍了还留在府里,一是考虑到唐朝一家的生活现状。二一个,便是蠢作者的想法了。
    李狗蛋那样的人,不会无缘无故的当了官(李狗蛋跟贾家没有关系)。而且,真的要离开了贾府,岂不是便宜了贾宝玉。这孩子是必须知道点生活不容易,说话要谨慎的。
    别的先不说,林妹妹当初在贾家多难呀,这死熊孩子还说小丫头烧纸是林姑娘吩咐的。
    
    ☆、第33章
    第三十三章
    
    凡是有好便有坏,有利便有弊。但唐朝却觉得全家脱籍这件事情,他们家是占了老大的便宜的。
    从此再也不是低声下气的奴才了。从此再也不用担心被人提腿发卖了。
    这种卖身契可跟现代签的那种劳动合同,有着本质上的区别的。
    贾家再好,又不是做主子。有什么好留恋的。
    是,以后再也找不到这么好的工作机会了。但现在不是没有离开呢吗?
    她们仍然靠着贾府,但也只是换了一个身份罢了。多好的事情呀,她娘咋就想不开呢。
    安心吃饭的唐朝,并没有看到唐婆子眼眸深处的担心。
    她也害怕呀,后街上多少贾家的奴仆没有了差事,没有进项。连住了多年的房子都要倒出来。外面的世界,他们这些家生子一无所知。
    就这样两眼一摸黑地出去,要如何在这世上立足呢。
    唉!
    幸好他爹保护,只是光脱籍不脱岗。不然她也得跟后街那些人一起哭死。
    唐老娘的忧心重重,唐朝是一点也没有感受到。古代的冬天,就要吃点绿色菜,那是比吃金子还困难。唐朝今年在家带孩子,是不可能像以前似的在史氏的院子当副小姐了。
    所以,便让李狗蛋用木头钉了几个槽子,上了点马粪。在屋里种起了小菜。还别说,长的到是挺好,挺茂盛的。
    饭毕,收拾了碗筷。一家人坐在堂屋里,做针线的,练字的,还有逗孩子的。很是温馨。
    “狗蛋,你明天请上半天假,在家帮我看会孩子。我进府去给太太,奶奶们请安去。”马上就要过年了,她也要进府去刷刷好感度了。
    听到唐朝让他请假,自己进府请安的话,李狗蛋想也没想地回道:“中。现在天冷,也没人出府。我们管事的还说,让我们轮留休息呢。你进府也不用着急,找你的那些小姐妹聊聊天。你走的时候,找奶挤出来,我放炉上热着,啥时候决哥饿了,我就喂他。”
    唐朝觉大,晚上孩子饿了,尿了,都是李狗蛋起来侍候。现在别说唐朝出去半天,便是两天三天,只要奶够了。就绝对没有问题。
    “嗯,咱们那菜槽子里的菜,摘出三份来。我明天带一份去给太太。娘也带一份,给二。奶奶,就说是自家屋里种的头一茬。请主子们尝尝鲜。噢,阿漱也带一份给大奶奶那里送去。怎么说不用我教你了吧。”
    “嫂子放心。我知道怎么说。”李漱看了一眼他哥。这种话,他们家也就只有他哥需要别人教的吧。
    “媳妇,这也不值什么钱,给府里的主子送,是不是有点太寒酸了?”
    斜了一眼李狗蛋,“你懂什么,值钱的你送的起吗?就是这不值钱的,才要咱们送呢。送礼这种事情,一是要投其所好,二嘛,就是要让人知道你用了心。其他的用的上最好,用不上,也没关系。”顿了顿,看了一眼抱着孩子认真听她说话的李狗蛋,又看了一眼,也在认真听的李漱,唐朝的言性大发,又往下坎了去。
    “就好比这小青菜吧。是咱们自己种的。送给了主子,这就是‘心’意。再一个,大冬天的,你送小青菜,那就是‘新’意。然后,在你说了只种了一点,尝了一遍味道,觉得可以入口,便都拿来孝敬主子了,那是什么,是‘诚’意。最后,在表示没有办法天天供应小青菜的时候,那是一份带着‘敬意’的‘歉意’。你想想,这是青菜吗?这是一颗火辣辣的真心。”
    唐朝这一段话,听得李狗蛋云山雾照,倒是听得李漱两眼放光。
    他嫂子,真不是一般人。真的是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