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红楼聊斋]芙蓉报恩-第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贾敏那时候搂了林黛玉笑道,“到时候等我玉儿长大了,我再给你做一张更好的千工床,那张给你雕双凤朝阳花开富贵。”
    如今母亲特意存的木料还在库里,却不知谁会为她操持。
    宜霜知道她这是触景生情,哭出来便好了,也不像往日在贾府那样上前劝她,和雪雁几个在一旁守候。
    张志是林府的二管事,上头还有大管家林忠,年纪大上许多,本来是个孤儿,被林如海他爹救了之后,就跟着主子姓了林,林忠的妻子是伺候林如海母亲的了,娘家姓孙,原先府里头喊她孙姑姑,后头成了孙妈妈,如今便是孙嬷嬷了。大管家夫妻俩堪称林府两代人的心腹。
    孙嬷嬷自来是不放心这个体弱多病的大小姐的,才听到林黛玉到家,就忙不迭的来绣楼看她,见着林黛玉靠在床边抹泪,心疼道,“大小姐这是做什么,你们几个也不劝着,哭多了眼睛不好。”
    “嬷嬷别怪她们,我这是高兴。”林黛玉忙擦了泪,又道,“父亲可在家?”
    孙嬷嬷道,“老爷今天休沐,我便是来请小姐的。”
    林黛玉忙换了身衣服,“雪雁几个在屋里收拾东西,宜霜同我去吧。”
    林如海自然不可能在外书房等女儿,仍是他同贾敏的院子,一应陈设同往日无异,林黛玉一福身,“女儿拜见爹爹。”
    因为打听到贾宝玉同林黛玉同吃同卧一事,哪怕见到爱女,林如海脸色也并不好,只是目光扫到边上的宜霜,心下一震,这不是来府里报信的那个小姑娘么,不想现在竟活生生站在黛玉身边。
    林黛玉见林如海脸色不佳,并不似从前疼爱,心里难受得紧,眼眶湿润起来,听得上面林如海道,“你也知道,是你母亲临终托我,我这才狠心送你去京城,盼着你有外祖母照顾,不失教养。不想如今你实是堕我林家……”
    林黛玉何等聪慧,听林如海说到一半,已是心惊肉跳,只是她爹这话,她是万不敢受的,可从来没有女儿驳父亲,一时泪如雨下,摇摇欲坠。
    宜霜却觉得这爹也糊涂,她报恩是报林黛玉的,尊敬也是尊敬林黛玉,对这个不管女儿的糊涂爹没啥好感,打断道,“老爷这话好糊涂,姑娘哪里失了教养不成?既说是外祖母照顾,姑娘年纪这样小,难道不是听着安排罢了?如今不说照顾的人有问题,倒来拷问姑娘。这千里迢迢的回家,不曾有句问候,就是这诛心之言,实在可笑。”
    若是旁人这样打断林如海,他断断不会轻易放过,可他如今心里当宜霜是哪路神仙,有些敬畏,倒被她质问的哑口无言。
    林黛玉垂着泪道,“在贾府,女儿是客,客随主便,外祖母是长辈,她的吩咐岂有不听从的。女儿虽知不妥,可也无能为力。”
    林如海看女儿泪容肖似去世的妻子,一腔怒火退的干干净净,他连了几任的巡盐御史,实是先帝心腹,如今新帝登基,不知哪日是清算,若是不得善终,留下黛玉一介孤女,反倒比在贾家形势更险峻。
    所托非人,左右为难,最终化作一声长叹,“是为父考虑不周,委屈我玉儿了。”
    寻常仆妇绝没有开口的资格,可孙嬷嬷是府里的老人,看着林如海长大的,见他如此,心疼道,“老爷还怕贾府不成?”
    孙嬷嬷对贾府从来没有好感,林如海高中探花,何等意气风发,林家都欣喜这位小主人能延续姑苏林候的百年基业,不想林如海娶了贾敏,子嗣单薄,至今只留一个弱女。再一个同贾府来往之时,贾府众人多说是林如海靠他家提携才有能高升,实在是无稽之谈。
    如今这样对待大小姐,不过是欺压林府人丁单薄罢了。
    林如海道,“嬷嬷不懂,这事同贾府无关。”
    孙嬷嬷便不好再劝,只恨贾家是个丧门星,若是大少爷站住脚,何曾有现在的为难。宜霜却想不通她们都在为难什么,大大咧咧道,“家里这样有钱,老爷这样官位高,哪里难成这样了。”
    林如海听她开口,有些意动请这个小神仙指点,毕竟她能看到千里之外,未必不能预知未来,便道,“这困顿之局你如何看?”
    “我没看出来哪里困顿了,贾家不能住就住自己家呗,林家这样好,自然有人想要娶姑娘。”
    “若是有一日我倒了,林家倒了,玉儿又该何去何从。”
    宜霜心想你家本来不该倒的,都是警幻那个老鸨子骗了仙子来报恩,为了能跟贾宝玉捆绑一起,只好搞死你了,如今我来报恩,你不死不就完了,当下就道,“老爷不倒不就完了。”
    “大势所趋,到了让位的时候。”
    “该让就让呗,后蜀主孟昶连着皇位老婆都能让了,当然啊,也没有个好命,主要是花蕊夫人太招祸。”宜霜见过无数王朝更迭,在她的心里觉得当官就一件事,“一朝天子一朝臣,但也有历经三朝的肱骨之臣。狡兔死,走狗烹,可天下狡兔何其多。”
    林如海探花出身,多聪明的人啊,他压根想不到宜霜只是随便举个例子,他原也想着退出江南,投诚新帝,只是帝心难测,既然小神仙提到历经三朝,那必然自己且不会被清算,当下就下了决定。
    ……真的就是胡扯的,还不如摘了她的花,一片片掰下来,“皇帝用我,皇帝不用我。”这样比较准。
    林黛玉和孙嬷嬷都在一边奇怪不已,对她高看一眼,孙嬷嬷本以为宜霜是林黛玉贾府带来的,现在看来不是,虽她言语无状,却半分奴气也无,要知道,哪怕是贴身的那些副小姐骄纵,也是个丫鬟,穿金戴银也去不掉的小家子气,宜霜却不然,站在那里落落大方,别有一分天真。
    林如海沉思着不说话,林黛玉道,“宜霜被我惯坏了,在父亲面前也胡言乱语的。女儿回去一定严加管教。”
    “你叫宜霜,那姓什么?”
    额……宜霜愣了愣,回道,“费。”
    花蕊夫人姓费,封慧妃,费慧妃这个称呼一度是蜀宫的噩梦,后世有一个相近的词语被编做绕口令,“灰化肥挥发会变黑。”
    宜霜后来觉得是不是他们都喊不利落所以才称呼她花蕊夫人的。
    林如海对鬼怪乱志知道的不多,唯一记得姓费的神仙,便是淮南子里的费长房,能医重病,鞭笞百鬼,看这小姑娘娇滴滴的也不像。
    于是又劝慰了女儿几句,让她们下去休息了。
    从神仙想当然想不到啦,那么多修炼成精的,都写下来,天帝的琅嬛玉洞都不够装,难怪后世规定,建国后不许成精,扰乱社会秩序嘛。

  ☆、第十八章

贾琏奉了贾母之命送了林黛玉回来,林如海再不待见贾家人,也得见他一面,在外院给他安排了个院子,又让家人好生服侍。
    只是贾琏是个闲不得了,贾敏的周年忌要等到下个月呢,这一个月岂不是在林家憋死了,可是国孝当头,哪里能寻到人给他厮混呢,每日就有些无趣的扬州城晃悠。
    不想这日,他正在古董店里充行家,外头袅袅娜娜走进来一个美人,直把个琏二爷看成呆头鹅,这美人青色春衫,发间一支碧玉簪玲珑剔透,未张口说话已是绣帕捂了嘴,“掌柜的,近日可有什么好货色?”
    说的是扬州本地话,贾琏听不太懂,但并不妨碍他因为这柔软的语调酥了半边身子。王熙凤也美,可素来是爽朗明艳的凤辣子,哪里比得上眼前这位烟雨蒙蒙的秀丽。
    掌柜的忙道,“昨天刚到了一只青玉臂搁,料想苏姑娘肯定喜欢,正给你留着呢,正经的开门货。”
    贾琏心道这苏姑娘果然酥死人,他也是风月里混惯的,这姑娘孤身一人就上街来,又是这个做派,想来也不是正经人家,忙往边上让了半步道,“苏姑娘这里请。”
    “耽误这位爷买东西了不成,实在是不好意思。”苏姑娘一边说话,一边伸手去取柜上的青玉臂搁,衬得这手雪白白的,让人直想摸一摸。
    “无妨无妨,我也是瞧瞧有没有好的,我看着青玉很不错。”贾琏说着就伸出手去,如愿以偿的在人家姑娘手上摸了一把,“温润,温润,是好玉!”
    “既然公子也喜欢,那我便不夺人所好了。”苏姑娘将青玉推到贾琏手里,一双眼勾魂似的看向贾琏,“还望公子好生对待它。”
    贾琏色字当天,还能记得自己手头紧,便道,“是我夺人所好才是,这臂搁还是让给姑娘把,不是说特意留给姑娘的吗?”
    一来一去,也不知道是谁手滑,那青玉落在地上,碎了一地,掌柜的忙道,“啊呀,这可是古董啊,可是前朝大户人家的东西。”
    苏姑娘被那碎玉吓了一跳,咬着唇,实在是惹人怜爱,不知所措的看着贾琏。贾琏道,“掌柜的,你刚才可没说这是古董,别打量着爷不懂,蒙人呢。”
    “哪个敢蒙您呢,原还打算靠它赚上一票呢,如今也不过听个响了。”掌柜的欲哭无泪,
    贾琏冷笑道,“敢情你是真蒙我呢,要真是前朝的古董,你就这么随便拿出来让人摸?”
    贾赦酷爱金石古玩,贾琏耳濡目染,又是大家出身,很懂几分,这个臂搁哪里看在他眼里,他老婆随便送了林黛玉的都是羊脂白玉的。
    掌柜的支吾道,“二位都是贵客,自然要好好招待,不过摸上一摸,往常也无事的,谁曾想今日贵客失手。”
    一旁的苏姑娘道,“你们也莫要争执了,既是如此,多少钱您开口,我赔您就是。”
    掌柜的道,“如今既已经碎了,便按进价给您吧,两百两银子,我可是分毫未赚。”
    苏姑娘脸色有些难看,“我今天带的银子不多……这……”
    一般来说,这时候就应该要英雄救美,是贾琏掏钱的时候了,可贾琏偏不动,这姑娘眼看着泪就要落下来,“这位公子,您能否借我一百两,行个方便?一会儿您同我一起回家去取。”
    贾琏这会子什么惊艳都没了,“还是请掌柜的同姑娘一起去取吧。”
    外头旺儿探头探脑的,贾琏抬脚就出去了,听得旺儿道,“二爷没买什么吧?我听边上摆摊的说,这店可是个黑店,专骗咱们这样的外地人的。”
    “你二爷我是谁,哪里这样容易被骗,店是黑了些,人是真美啊。”贾琏揩了一把油,也没被骗,倒是白占了便宜,心情也不差,晃悠两圈就回了林府。
    林黛玉在家和贾府每日做的事也差不多,只是从给贾母请安变成给亲爹请安,因为贾敏周年忌,便放下了旁的事,只专心抄写经文,为亡母超度。
    也没有二品大员真带着女儿去哭坟头的,贾敏的周年办在扬州城北郊的白塔寺。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可见江南多少庙了,只是林家有着女眷,不好抛头露面,林如海官再大,也没有把大明寺这样的名刹封锁了,光自己家做法事的道理,不合林家家风。
    白塔寺在山里头,很是清净,故而准备多住两天。因暗地里上了密折,林大人虽面上镇静,心里难免也忐忑,借着这场法事,也到郊区散散心。
    宜霜比他更忐忑,她一个妖精进了佛门,会不会被打落原型,或者灰飞烟灭啊。
    进了山门,自有小沙弥亲迎,一干人住进禅院,林如海去找方丈说禅,宜霜便陪着林黛玉在这白塔寺里走动一番。
    白塔寺当然有个白塔,带路的小沙弥道,“施主第一次来吧,我们这个白塔是仿照京城那个北海喇嘛塔造的。”
    二人都未见过京城那个喇嘛塔,也无从对比,只细细观赏了一遍。
    林黛玉问道,“我刚才见门口写的法海寺,白塔寺想来是别名了?”
    小沙弥道,“是啊,原先叫法海寺,后头建了白塔,就叫白塔寺了。因为后头有个莲花池并莲花桥,也叫莲性寺。”
    “可惜现在不是莲花开的时候,不然还能去看下花儿。”宜霜道,她一开始还有些拘谨,后来发现在寺院里并无异样,这才放下心来,大概佛祖觉得她是朵好花儿,放她一条生路了。
    小沙弥却道,“施主有所不知,我们寺里的莲花是四季不败的,所以才有莲性之名。”
    林黛玉奇道,“说到四季不败,我倒是有一株醉芙蓉,盛放不落,日日如新。不想贵寺的莲花也如此。”
    小沙弥年纪还小,听林黛玉如此说,有些惊讶的摸了摸小光头,“一日三变的醉芙蓉吗?我只当我们寺里独有呢。”
    不会也修炼个花妖出来吧……
    待得穿过禅院到了后山,竟是见了一池莲花盛放,池边一株醉芙蓉,临水照影,恰是水芙蓉伴着木芙蓉,又兼青山苍翠,倒令人不知身在何处了。
    这池子原也不是死水,边上有一股山泉潺潺汇入,溪水印着苔痕,又另成一景。
    “浑然天成,实是令人叹服。”林黛玉道,“有劳小师傅带路了,你先去忙吧,我们想在这里多停留会儿。”
    小沙弥又摸了摸光头,“方丈说施主是贵客,要招待好的,怎么好撇下贵客。这样吧,我去倒茶来,施主在那里坐着看吧。”
    莲池边上有一副石凳石椅,宜霜扶林黛玉坐下,自己去看那株醉芙蓉,左看看右看看,都觉得自己的花比较大,开的比较好看。
    林黛玉道,“这芙蓉倒是和家里头的一模一样,很是有趣。”
    仙子你是不是眼神不好,哪里一模一样了,宜霜努努嘴,正要起身,又有一行人过来莲池,却是个老和尚同林如海。
    林如海道,“玉儿快来见过悟能方丈,这是小女。”
    悟能方丈双手合十,道了一声佛号,“令千金人品贵重,万里挑一。林大人好福气,好福气。”
    林黛玉也双手合十回了一礼,“悟能方丈有礼。”
    悟能方丈又看水边的宜霜道,“回来了?此去时日不短啊。”
    我就没来过,哪里来的回来之说,宜霜纳闷道,“方丈你是不是认错人了?我是头一回来你们寺啊。”
    再说了,和尚庙里不都是和尚,有个小姑娘回来像话吗?
    悟能方丈又看了她片刻,方道,“老衲有一小友,同这位施主言行气度实在相像,这才认错了,还望施主不要介意。”
    宜霜心道,莫不是这醉芙蓉真的也成精了?立刻又问道,“那长得像吗?”
    “皮毛骨肉皆是表象声色,无所谓像与不像,你们二人的渊源一脉而生,若这位小友归来,想来也很高兴见到施主。”悟能方丈道。
    你直接说不像不就完了……宜霜觉得跟这老和尚说话心太累了。
    到了夜间,林黛玉在禅房里翻来覆去的睡不着,她向来多心,如今有个能让她多心的人就在眼前,她忍不住的反复思索宜霜的来历。
    宜霜见已是夜半时分,林黛玉还在那儿辗转反侧,轻声道,“姑娘可是认床睡不着?”
    林黛玉道,“倒也没有,只是觉得这山里静的很,很是喜欢。”
    静的很你倒是睡啊……万一明天顶俩黑眼圈,仙子形象还要不要了。
    宜霜正要开口劝,听得林黛玉道,“你听,是不是有流水声?”
    禅院背靠后山,此时万籁俱寂,山泉潺潺声很是清晰,宜霜深吸一口气,这寺里灵气四溢,皆是天然,她也很喜欢啊。
    林黛玉眯着眼看了一会儿宜霜蜷在榻上的背影,终究还是闭上了眼,不管是何来历,到底相助自己良多,倒是自己又犯了多心病。
    其实后世管这个叫强迫症。

  ☆、第十九章

皇帝林如海的密折,倒觉得他乖觉,略有保全之意,又记得他去年丧妻,就起了个念头,等批完折子就去了太后宫中。
    不同史上有些太后和皇帝面和心不和,皇帝是真心孝顺太后,不管是长大成人还是夺取皇位都是太后这个亲妈给了他最强有力的支持。
    有时候拿不准主意,皇帝也会给太后说一说。
    太后思索良久,“盐课是大事,如今他来投诚,倒是省了皇帝不少事。赐婚倒也是可行,我记得直郡王家有个乡君,很是合适,这事我来办,其他的皇帝只管放手去做。”
    皇帝道,“辛苦母后了。”
    “不过几句话的事。”太后笑道,“皇后才接手后宫,也顾不上别的,等都梳理顺了,皇帝也不用来烦我了,自有她帮你。”
    翌日便下懿旨,召见直郡王妃。
    直郡王一脉原是先帝的叔叔,后来降了一级袭爵,成了直郡王,算起来还是今上的表叔。
    直郡王妃并不知道太后找她什么事,陪着闲话了一会儿,太后才道,“你是个有福气的,儿女都有出息。明薇丫头懂事又乖巧,哀家见了都喜欢。至于明远,皇帝说他这回的差事办的很不错,正要重用他。”
    明薇是王妃嫡出的郡君,明远是直郡王世子,王妃听太后赞赏,心里欢喜,忙谢恩谦道,“都是托皇上同太后的福。”
    太后这才提到乡君一事,“明萱可还好?”
    明萱是直郡王次女,封的乡君,生母不过是直郡王的侍妾,出身品级都不能同明薇郡君相提并论,直郡王妃表情有一瞬间的僵硬,立时又笑道,“明萱也好,只是到底伤了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