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历史]昏君自救记-第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过若是胆敢隐瞒财物,哼哼,锦衣卫是干什么吃的?
皇帝的这种手段在大家看来太过阴狠,不过这个时候,这批有傲骨,有胆魄的文人竟然一言不发。
不过是一群纸老虎罢了,当然了,几位想要一头撞死求名的御史们早早地儿就被皇帝给拿下了。既然想死,想要求名,朕成全你们。
菜市口的血气冲天,锦衣卫忙的不亦乐乎,大臣们心颤胆寒,崇祯帝第一次在乾清宫放声大笑。
宫里宫外伺候的宫人们都能听到皇帝好不掩饰的笑意,里面充满了桀骜!大家伙儿大气儿不敢出一声儿,生怕自己也惹恼了皇帝,小命儿不保。
作为近侍太监的王承恩跟在皇帝身边,虽然并不见得有多么的能干,可是对于崇祯来说,这份儿忠心就足够自己一直对他信任有加了。
不过为了防止再出现个魏忠贤,崇祯还是换了个人去做秉笔太监,再过一阵子,就有自己的正儿八经的秘书班子了,宦官和后宫不得干政的牌子就要竖立在宫门口了。
与“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石碑一起竖立起来,这是大明世代的祖训,要留给后人继续传承下去的。
想想都让崇祯觉得豪气万丈!
回头来再说救灾事宜,宋应星(《天工开物》的作者)领衔的工部制造出了几个大规模的水利设施,都统统地运往陕甘地区。
当然,除了这个之外,就是大批的粮食从南方走水路运往西北地区。大明和后金现在在何谈,皇帝的心思么,自然是能捞到多少就捞多少,粮食,马匹,布料,木头,人参,煤炭,只要是他们愿意给的,大明都要,都不会嫌弃的。是以,卢象升继续向北,继续保持着压力。
至于说崇祯帝没有大国之君的风范,小家子气的朝臣,第二天就从朝堂上消失了,皇帝对于朝臣们的家产有了基本的概念,既然你不小家子气,那么就全部家当充公吧。
朕现在正是缺钱的时候呢,下了大狱之后,再也不会有人说朕小家子气了;顿时觉得朕萌萌哒!
☆、第42章 崇祯7
这次的陕甘大旱倒是在皇帝和朝臣们的努力下,损失并不是很大,主要是新推广的两种作物起了大作用,玉米和土豆虽然天天吃时间久了也不觉得有什么好滋味儿,不过能填饱肚子对于农人来说才是最重要的。
至于好吃不好吃的,那不是他们该考虑的事儿。
不过京城的太白居顺势地就推出了土豆宴和玉米宴,也不知道他们的厨子到底是怎么琢磨,这番奇思妙想,这般美味,据不可靠的消息说,皇帝也曾经私下光临过太白居,就是为了品尝这土豆宴和玉米宴。
有了这样的传闻,太白居生意越发地红火起来了,老板也是个能人,顺势地就将分店给扩大到了大明各地,这从京里来的,可不就是引领着时尚的东西吗?
当然,富人有富人的吃法,穷人自然也有自己的吃法,老百姓的创造力是无穷的,这土豆又是个万物都能搭配的东西,是以,西北鼎鼎有名的洋芋面就顺势推出了。
当然,这是老百姓的智慧,可不是崇祯想出来的,果然,高手在民间啊。
虽然大旱,可是好歹老百姓不至于饿死,不至于去吃草根树皮,不至于去吃观音土,不至于易子而食,不至于倒毙而曝尸,不至于让老百姓活不下去了,去造反了。
崇祯还能不满意吗?
即便是现在大明境内的逆贼,高迎祥等人,也得靠着官府的粮食救济,哼哼,朕让你“盗而死”那你就活活饿死算了。
不过即便是藓芥,可是崇祯也不能视之不理,等与后金谈判完毕,卢象升的新军扩编之后,便要荡清大明各地的逆贼。
权当是练兵了,这次,有了充分的准备,若是再能让那些泥腿子攻入北京城,逼死自己,崇祯还不如现在就抹脖子上吊算了呢。
战争赢了,旱灾也解除了,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崇祯的日子就轻松了。紧接着明年,大旱之后又是瘟疫来袭,他现在虽然已经让人在各处准备了,可还是心理没底啊,具体是个什么情况,这新的举措到底有多少的作用,他也拿不定主意。
不过这并不妨碍他从太医院和民间广招医者,组成防疫专家组,其中小光团推荐了一位,唤作吴又可的,据说这位是研究瘟疫的专家。
崇祯对于小光团的推荐还是颇为地重视的,于是发了旨意,征召了吴又可,不过人看上去也没有什么特殊的啊,平平常常的样子,让崇祯有些失望。
不过他找人家来是为了防疫工作,并不是相亲、招女婿,是以,皇帝掩住了自己内心的失望,好生地慰勉了吴又可一通,然后让医疗小组赶赴各地,展开防疫工作。
这也不是能一蹴而就之事,是全国一盘棋的事儿,很多的草药啊,生石灰之类的,都是要提前准备的。
当然了,由着吴又可创立的达原饮和三消饮的方子也由着皇帝交到了吴又可的手上。
皇帝可不知道这是吴又可创立的,只是小光团这般说,他也就随手这般做了罢了。
吴又可要创立出这两种方子,还需要在七八年之后,现在提前面世,希望能救助更多的人。
当然了,他的《瘟疫论》小光团并没有提供,这就留给他吧。吴又可可不知道这本来就是属于自己的,他对于皇帝的赏识和看重感激非常,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做出一番事业来,为皇上排忧解难。
崇祯二年,接着大旱之后,便是瘟疫横行,虽然官府早有预备,可杯水车薪,人死了一个又一个,陕西一省就死了数万人。
在这期间,主持陕西军务的孙传庭(历史上此人崇祯九年才出任陕西巡抚,现在提前了。)接到了一个让自己百般想不通的密旨,皇帝竟然让自己诛杀一个小小的驿卒,李自成。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儿?不过是个小小的驿卒罢了,皇帝的心思你还真是别猜啊,别猜。
不过既然皇帝已经下了密旨,那么这个李自成就非得要死了,不死不可了。
孙传庭对于皇帝的密旨表达了足够的重视,亲自带人找到了小驿卒李自成,然后一刀结果了他。
至于首级么,自然是由着钦差们带回京城去交差了,大家虽然不大明白皇帝的心思,不过还是忠实地执行了这个任务。
一代反贼李自成死亡的消息让崇祯很高兴,很激动,不过显然他一直都没有弄明白一件事,若是他的治国不力,百姓吃不饱饭的话,没有了李自成,说不定还会有王自成,还有张自成。
这就是所谓的时势造英雄了。
死了李自成,全国的瘟疫也控制在了一个范围之内,卢象升带着新军去了找高迎祥了,当然他到了陕西之后,与孙传庭汇合,合两军之力,剿灭高迎祥,王自用等逆贼,还天下一个朗朗乾坤。
有了上次和鞑子兵交战的经验之后,崇祯和卢象升对于新军的战斗力又有了新的认知,虽然孙传庭来陕西才勉强两年,不过此人显然不是庸人,是以,不管是军务,还是民生,都颇有成效。
此次他全面地配合卢象升剿匪,看到卢象升的新军,自然便知道皇帝对于此事的重视程度。
只怕此次皇帝是要毕其功于一役啊!这新军都派了过来,还哪里会饶了这些匪患。
从遵化开拔,卢象升带着小部分的新军日夜兼程,终于来到了陕甘一带,不过这些匪患也不是傻子,陕西,山西,四川,这些地方的都是地势险峻之地,他们往深山老林一钻,想要找出来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
好在这些人也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只要你有活动迹象,卢象升就能派人摸出他们的老巢来。
新军的战斗力固然让人侧目,不过他们的训练方法才是让孙传庭眼红不已的好东西。
据说这方法是皇帝交给卢象升的,孙传庭对于自己面圣过一次的小皇帝更加地佩服了。
前些日子他还听那些医官儿说这治疗瘟疫的方子也是皇帝给的,到底这位圣主有还有多少让人敬服的地方啊。
好在孙传庭很快地就高兴了起来,卢象升将自己手下的一支小队交给了孙传庭,专门地替他培训一批人手。
其实孙传庭更加希望的是他的人手能进入新军中去学习一阵子,不过既然卢象升已经派了人过来,他还能再说什么?
卢象升从自己的军队中提拔了一批中级的官兵,然后作为种子,当然选择这些人还有其他的小心思,就是让新军看看自己手下的本事,谁也不是孬种,可别以为你新军就是好汉,咱陕西兵士就是吃干饭的了。
为了体现身先士卒,当然也有几分偷师的心思,卢象升和普通的兵士一般,参加了第一日的训练。
不过是半日的光景,这位就对新军表示了极大的敬佩,这些人果然不是人。
就说这训练量,一般人压根儿就吃不消。
可他哪里知道,卢象升为了给他一个下马威,训练量加重了两成,可别小看这两成,新军都操练了多久了,还有人不能完全地适应这个量,就更甭提是孙传庭的人了。
接下来,顺势地,训练量减少,被蒙在葫芦里的孙传庭还暗暗地感激呢。
这就是老狐狸的本事了,这下子,别说是剿匪了,孙传庭这个陕西的一把手,全权地支持卢象升的所有举动。
有了地方的支援,外加上自己新军的能耐,卢象升相信,逆贼还不是束手就擒?
远在京城的皇帝虽然关注陕甘一带的情况,不过距离远,也不能事事都明了,再者说了,陕甘虽然听上去重要,也不过是全国一隅罢了,这大明这么大,要操心的事儿还能少了?
崇祯年倒也不完全都是糟心事儿,二月初四这一日,崇祯的皇长子诞生了,尤其是皇后周氏所出,人品贵重。
天启皇帝就是因为没有继承人,所以皇位才落到朱由检的头上,他可一点也不想步了自家兄长的后尘,现在有了嫡长子的降世,对于崇祯来说,实在是大大的一个好消息。
当然,对于整个大明来说,继承人的诞生也值得大大的庆贺。
上诏曰:“朕为帝王应天历而奉宗祧,首重元储。尤隆世嫡,朕以渺躬,嗣位丕基,祗念我皇祖皇考,集庆发祥,源深绪远。伫昌嗣续,仰慰治谋。兹荷上帝居歆,宗祊垂佑。以今年二月初四日第一子生,系皇后周氏出,中闱开冢嫡之先。万国惬元良之祝。”
既然有了嫡长子降生,那么大赦天下,为皇长子祈福之类的活动自然就不会少了。
皇帝的这番旨意让众人欣喜。
崇祯对于周后所出的孩儿自然是重视无比,为了防止再次出现天启皇帝重视奶母的悲剧,孩子都是由着周后自己亲自哺乳,虽然也有皇后为了表示节俭做戏之嫌,不过她不想让自家儿子养大之后不和自己亲近之事发生,这一点颇合皇帝的心思。
种种举措下来,让人看的明白朱慈烺(lang:三声)在皇帝心中的地位了。好在嫡长子就是继承人,倒也不会再起了什么波澜就是了。
皇长子的降生让崇祯的心情好了许多,整个人都散发着喜气,底下人也高兴,皇帝心情好,他们这些人日子也好过啊。
因为魏阉之故,现在皇帝对于内臣的信任基本上就是个负数,大家的日子可真是不好过啊。
再者,朝堂之上,但凡有点什么事儿,朝臣们就会将错误推到内臣头上,将他们推出来顶罪。
这不仅是在推脱责任,也是一个很好的借口,堵的崇祯哑口无言,这就是如今东林党人的大旗,皇帝三不五时地就要在自己的寝宫破口大骂几句才能勉强压制住自己的火气。
朱慈烺降生,虽然崇祯还没有册封太子之意,不过私下已经有很多人都称呼他为太子了。
这种消息自然是逃不过崇祯的耳朵,里面固然有周后的手笔,不过皇帝并没有辟谣就是了。
这就是默许之意了啊!
☆、第43章 崇祯8
这立不立太子可不并不是皇帝一个人的事儿,虽然很多皇帝都对朝臣干涉储君的废立问题很恼火。
可是谁也没什么好法子来解决这个问题,最为奇葩的要算是本朝的万历皇帝了,为了立郑贵妃所生之子为太子,这位皇帝竟然三十年不上朝,也实在是个算的上是态度坚决了。
可即便如此,万历皇帝也没有达成自己的目标,他死后,皇位还是由着嫡长子继承了,也就是崇祯的爷爷。
崇祯的父亲尽管继位了,不过也没有享受过几天的好日子,很快便病死了,紧接着继位的便是手工爱好者,天启皇帝,这位皇帝15岁继位到22岁亡故,留给了崇祯一个烂摊子。
有了这种前车之鉴,崇祯如何能不重视储君之事?好在他也没有什么爱子要立,与朝臣们的心思倒是一致,既然有了嫡长子,那么便好好儿地培养吧。
孩子才降生,崇祯就想了这么多,所以说,皇帝还真是个不容易的工作啊。
崇祯二年,除了嫡长子这件儿喜事之外,倒还有另一桩好事儿,让崇祯觉得解气的很。
与后金的一战之后,以皇太极的失败,范文程的被抓而告终,现在,也该是到了享受这胜利果实的时候了。
皇帝派了大量的谈判团去和金人商议议和之事,大明的胜迹在那儿摆着,即便脸皮再厚,也不能腆着脸不认啊。
失去了谋臣的皇太极在面对一大批糙老爷们时,显得极为的苦逼,这些人打仗享乐那一个个儿都是行家,可是说到如何琢磨着害人啊,谈判什么的,一个个都耷拉着脑袋了。
就说这南蛮子汉人最是奸诈,成天就知道耍嘴皮子,他奶奶的,惹毛了大爷,爷带着兵马杀过去再说。
之前大金还是有这么个底气说大话的,可是现在呢?刚刚战败,士气低落,外加上天灾,肚子都填不饱呢,哪里还有什么力气打仗啊?
再者,刚刚归降的蒙古各部又有了异动,这满洲人还真把咱蒙古爷们当成傻子了是不是?
让自己去和明人拼死拼活,现在战败,他们竟然还想拿自己当替罪羊啊?
真是太不要脸了,听着这些人大骂明人奸诈,可是自己的所作所为又和南蛮子有什么区别?
蒙古部众都大大地保持着安静,不过心里的腹诽可是一点儿都不少,他们看上去五大三粗的,可并不只是真的傻啊。
现如今的世道,没点儿心眼儿可怎么活的下去?一个个儿的都跟狼一样。
皇太极作为人精子,如何能看不出来蒙古人的心思,只是现在他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啊。
极为苦逼的皇太极也只能捏着鼻子,让人继续和明人谈判,明人一直都自诩自己是□□上国,稍微地说上几句好话,应该不会太和自己计较的。
这位的算盘打的噼里啪啦的,不过在谈判桌上,明朝的官员们狮子大开口,要矿,要银子,要马屁,要粮食,要布料,要木材,简直就没有他们不要的。
真是气煞人也!
大家也不知道这些大明官员为何转变的如此之快,这画风大大的不同,之前制定的策略可就不能用了啊。
官员们立即地将这个消息禀报给了皇太极,皇太极除了震怒之外,还能如何?
大明人,可别欺人太甚,如若不然,老子拼着送命,也不会让你好过的。
皇太极咬牙切齿一番之后,只能捏着鼻子继续地让手下去谈判,谈判这种事儿,和做买卖没什么差别,不过是你讨价还价而已。
这位看来是精通做买卖的手段,所以回到了谈判桌上的大金官员算是有了底气。
大金几乎全民皆兵,大家都是武人,和这些南蛮子说几句话,就觉得浑身不自在。
大家说话可粗糙,看着大明官员一副高高在上的优越感,心里能痛快了才怪,再者,这些人说话绕着弯,骂人不吐脏字儿,简直要憋屈死了。
殊不知,大明的官员这才算是出了一口恶气呢,特么的,让你们看不起咱,咱们也不是吃干饭的,秉承着皇帝“能占便宜就占便宜”的宗旨,大家几乎是狮子大张口。
谈判进行的非常艰难,大金现在的日子可不好过,粮食自己都不够吃,还哪里有多余的赔偿给大明啊。
哦,没粮食啊?那也行啊,没粮食,马匹总有吧?木材总有吧?人参啊鹿茸之类的药材总有吧?
这些咱们大明都要,咱们可不嫌弃。
这副小家子气的模样真是让人厌恶,大明不是一直自诩□□上邦么?怎么会转变成为这副市侩模样的?
看来对于崇祯小皇帝的判断有误啊,皇太极也不是什么等闲之辈,很快地就得出了结论。
现在,他一边儿在想念范文程的同时又在痛恨他,都是范文程误朕啊!
当然了,对于范文程被游街示众的事儿皇太极自然也是知道的,不过锦衣卫看守的太过严密,自己派出去的人手一直没法子得手,否则如何还能让范文程继续地活在这世上!
就在皇太极烦恼的时候,他的后宫之中,有位能干的人总算是熬到了出头之时。
姑侄三人共侍一夫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