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那些年我们喜欢的男孩-第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半天,她只是从头到尾的翻看,还没有看过日记的背面,她突发奇想,从床边一跃而起。重新拿起日记,又从后往前看,这一看,更是大惊失色。

    只见日记背面,从第一页开始,也写着一篇日记:

    2006年□月□日 星期□天气□

    因为好奇,看了你的日记。但是不能算是偷看哦,你的日记就放在桌面上!

    想不到你经历过那么糟糕的事,读来让人愤慨!看来女孩子真的不适合闯荡。现在一切都过去了,但愿今后所有的不幸都远离你。

    这人真有意思,看了别人的日记,还替别人写上一篇日记,真是奇才!她忍不住笑了。

    日记短短几句,往前翻,再没有别的发现。

    从日记中看,这个人并无恶意。她心里放松下来。可是谁会跟自己开这样的玩笑?

    她仔细看了这篇日记的日期,时间追溯到一个月前。

    一个月前,她刚刚搬到这里没多久。程远曾经进来过。那天他过来告诉她被单位录用的消息,还带了大兵给她的樱桃。难道他把水果放在桌上,顺道还看了她的日记?

    如果是他。这么长时间,自己没有发现。怎么也从来没有听他提起过?他这么做,难道是想给自己乏味的生活增添点笑料?如果不是他,还有谁能进这个房间?

    不管是谁,得知对方没有恶意,她也不再追究。

    新找的房子是两室一厅的商品房,之前住进去的两个女孩是表姐妹关系。她们把房子租下来之后,就做起了二手房东,自己住到了大的房间,把另一间小房间对外出租了。

    房子简单装修。但是家用电器也算齐全,而且交通便利,生活也很方便。

    两个女孩都是外来打工者,性格随和。而且也都是单身。所以在一起也没有人来打扰,三个人很快就成了好朋友。

    苏欣住的小房间,空间狭小。除了一张单人床,一桌一椅,再无它物。她在附近的超市买了简易衣柜和一些生活必需品,把房间认真打扫布置了一番,正式安定下来。

    两个女孩每天下班在家里烧饭。虽然她们很热情地邀她入伙,但是她不会烧饭。也从来不在她们那里蹭饭。

    两个女孩的房间,倒是有电视和电脑。晚上下班。她们二人烧饭、用餐的功夫,她偶尔在她们那里上上网。

    上网时间长了,所有的老同学也都通过网络联系上了。生活的圈子不大,网络上的朋友,队伍却壮大起来。离开宁波的程远,也成了她众多网友中的一员。但是在单位里,大家很少上网做工作以外的事,只是晚上偶尔聊聊。

    认识的时间长了,聊的话题也多了。

    程远在网上问,工作做得烦吗?跟同事关系好吗?给家里打电话了吗?现在住得习惯吗?有没有按时吃饭?

    虽然有时候感觉他有点婆婆妈妈的,但还是一一向他汇报。

    跟程远通信五年,真正认识不过三个月。距离由远及近,由近及远,心灵的距离却近了。

    在单位里,大兵还是一如既往的热情。但是看得出,他是个懂得分寸的人。虽然他跟办公室的女同事‘眉来眼去’、‘动手动脚’,对苏欣也很关照,在她面前却从来没有过分暧昧的举动。

    三个月以后,大兵在校对室告诉她,程远给姚总编打电话了,说要求给她调个岗位,但是姚总编没同意,理由是这几个月她表现太好了,一连几个月从来没出过差错。总编说,难得找到一个这么细心的人,坚持要让她再做一段时间,等找到合适的人选,一定给她调整。

    她淡淡一笑说,没什么,现在这个岗位也挺好的,我已经习惯了。

    晚上,她给程远发短信,告诉他,工作的事以后不要再为她担心,她会自己处理的。

    程远说,能承受这份工作的压力,说明你进步了。但是我怕让你在这个位置坐久了是大材小用啊。

    她回复他,此女无才。

    程远答道,女子无才便是德,呵呵。

    半年以后,程远再次来宁波,工作之余,再次要求总编给苏欣调换岗位。这一次,姚总编再无话说。苏欣正式从校对的岗位上退下来,被安排做文字编辑,跟小龚分在了一起,并由程远亲自带一段时间。

    再次相聚,大兵又心血来潮,建议一起去东钱湖烧烤。

    时值秋日,凉风习习。

    因为除了大兵,其他几个人都是第一次来这里,一行人先在景区游玩了一阵。

    可惜这一天天公不作美,半道上突然下起了小雨。

    几个人一时还没反应过来,小龚突然从大大的背包里拿出随身携带的雨伞,撑开来,举过程远的头顶。

    程远抬头看了看,接过雨伞,又把它递给苏欣。

    苏欣望着还在淋雨的小龚和大兵,不好意思去接。但是看着程远一直举着雨伞的样子,他脸上严肃的表情似乎在告诉她,非接不可。

    “呵呵,都怪我,今天没看天气预报。”大兵看着大家尴尬地说。

    迟疑了一下,她接过雨伞,随即,又把它合上了。

    她的意思是,四个人,一把伞,不如我们一起淋雨。

    “傻根!”程远看着她,骂了一句掉头就走。

    几个人只好跟在他后边,在雨里奔跑着去寻找一个避雨的地方。(未完待续)

 第十二章 泪洒职场

    程远从小龚手上接过雨伞,递给苏欣,这样一个小小的举动,像是有意识的,又像是出自本能,在场的几个人看来,尤其是在小龚眼里,似是某种信号。这就给苏欣以后的职场生涯,埋下了祸根。

    事实上,下雨天里递过来的一把伞,总是让人感动,心里暖暖的。

    尽管从认识程远的第一天起,苏欣就坚信,不论怎样,他们两个人是不会走到一起的。可是事情的发展总是事与愿违。

    两个人的相识,从纸上谈兵到现实巧遇,从现实到网络,从宁波到上海,从工作上到生活中,一路走来,程远给予她的关怀与日俱增,似乎已经超出了朋友的范围。出于感恩,她只能默默接受他给予的一切,两个人就这样越走越近。

    2007年3月,单位里组织旅游。在行程上,先安排全体人员到上海跟总部的人会合,然后一起乘专车向目的地福建武夷山进发。

    到了上海,总部和分社的员工都打乱了,带家属的跟家属坐在一起,剩下的人都是随便找座位。小龚一上车就去找她的师傅程远,大兵很自然地坐到了苏欣身边。

    到了景区,一下车,四个人又一次结伴而行。

    武夷山的确是个风光旖旎的好地方。在城市中生活惯了,来到这样一个世外桃源,感觉是这般美好。所有人呼吸着新鲜空气,拥抱着蓝天,欢呼雀跃,兴奋的脸上,都绽放出最纯真的笑容。

    这一天。四个人的心情都格外好。

    小龚像一只花仙子,在景区里四处穿梭。大兵跑前跑后,忙着给她拍照。

    苏欣和程远跟在他们后边,一边追逐他们的脚步,一边流连于身边的景致。在飞流直下的瀑布前,在怪石嶙峋之间,不知不觉,苏欣的手被一只大手握住。回过神,她想抽回自己的手,却被对方握得更紧了。她难为情地看看前后的同事。程远却毫不避讳,不动声色,对她眼里的慌乱神色无动于衷。

    这一切,在前面回头的小龚都尽收眼底。也是这次旅游。加深了她对苏欣的妒恨。

    有一句话说得好。千万不要小看女人。

    小龚这个初出茅庐,看似单纯的丫头,后来所做的一切。让人不得不刮目相看。

    两个月以后,总编让小龚和苏欣一起去做一个专访。据说,接受访问的是临市一位白手起家的企业家,此人给当地慈善机构捐了不少款,还出资为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筹建希望中学。领导要求她们采访回来,写一篇专题报道。

    无论对小龚还是苏欣来说。这都是从事编辑一职以来,第一次接受外出采编任务。

    五六月份的宁波。天气已经非常炎热。

    两个人乘车出了宁波,小龚突然说身体不适,头晕眼花,浑身无力,感觉是中暑了,需要回家休息。无奈,苏欣只好让她打车回去,自己一个人前往目的地,完成这次领导交给她们的任务。

    因为是第一次接受这样的任务,对该市又完全陌生,她走了不少冤枉路,浪费了不少电话费,费尽周折才找到要采访的那个企业家。

    当天晚上回家,她就连夜赶稿子。第二天,看到小龚安然无恙地上班了,出于礼貌和尊重,她把写好的稿子拿给小龚看,自己回到座位开始工作。

    看完稿子,小龚过来告诉她,编稿人的名字那里,应该把两个人的名字都写上去,因为这次任务是领导交给她们两个人一起做的,她不想让领导知道她没有参与采访。

    这样的要求并不过分。为了同事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帮助,苏欣同意了她的建议。

    没想到后来稿子见报以后,作者的位置变成了小龚一个人的名字,而自己这个真正的作者,似乎跟这篇稿子没有丝毫联系。

    苏欣拿着报纸问小龚是怎么回事,小龚一脸无辜地说,可能是排版那里出了问题。

    作为一个在报社待了一年的人,她知道一篇报道登上报刊的流程,排版那里是不可能犯这样弱智的错误的。这件事,显然是小龚故意所为。但是此时报纸已出,错误已经造成,再追究也不能改变什么,况且在办公室里,她不想因为一篇稿子跟同事去争去抢,把关系搞僵。

    更让她想不到的是,这篇稿子,因为体现了‘情系失学儿童,关爱祖国未来’的主题,社会影响力不错,在同行的报道中,得到不少关注,因此受到了报社领导的表扬。也因为这篇报道,该企业给报社投入了不少广告费,而写这篇报道的作者,也就是小龚,也得到了报社发放的三千块奖金。

    这件事在办公室里传得沸沸扬扬。同事们的一致赞美,使小龚有些得意忘形,她心安理得地收了奖金,没有丝毫愧疚。

    这次采编任务,众所周知是苏欣和小龚两个人一起去的,可是最后写稿子、拿奖金的是小龚,不明就里的同事们,纷纷向苏欣投来了怀疑的目光。

    看着这些,苏欣心里有些气愤。稿子是自己写的,去临市采访,小龚根本连去也没去,她却拿着自己的稿子名利双收。而自己这个真正的作者,坐在办公室里,却要忍受同事的白眼和猜忌。

    其实什么名和利,她都不在乎。她在乎的是,自己的心血和劳动果实,变成了别人炫耀的资本。她想揭穿其中的真相,但是这件事,当事人只有她们两个,非要跟她争论,只会伤害同事之间的感情,只怕事情闹大了,对程远影响也不好。

    在小龚喜滋滋地享受着同事们的赞美和祝贺的时候,大兵发现她的异样。面对他的追问,她只能告诉大兵,这次任务,确实是小龚单独完成的。

    这件事,最后以她的忍气吞声收场。

    后来的一段时间,她才从同事口中知道,小龚是社长的侄女。她开始明白,为什么小龚会那么大胆,做了那样见不得人的事,还表现得那么坦然。

    原以为,只要自己不计较就过去了,没想到小龚并没有罢休。那次事件,只不过是给了她一个小小的教训,后来的事情做得更高明更离谱,似乎非要把她赶出办公室不可。

    那天,毫无征兆的,一位群众打来电话提供了一条新闻。据说是某一位老者,十年如一日拾荒救济几个因为没钱上学被某校勒令退学的孩童。提供线索的人告诉了她老人的电话、住址、以及孩子们就读的学校,她分析这是一条有意义的线索。

    经过核查电话号码,发现对方提供的号码是真实的,老者确有其人,而且的确是一位拾荒者。把这一情况报告给总编,总编经过确认,发现学校也是真的,就批准她出去访问老人。

    按照热心群众提供的线索找到老人,从他口中了解到,老人的确拾荒多年,所得积蓄全部用来资助几名贫困儿童。甚至在老人家里,她也看到了那几名儿童。

    访问完毕,回到单位,她立即着手写了一篇报导,呼吁社会人士关注贫困儿童的教育问题,希望学校能从孩子的未来出发,减免学费,让所有孩子都能正常读书。

    没想到,这篇报道登出以后,报道中提到的学校方,很快就打来电话,说该报道属于虚假报道,损害了学校的声誉,要求跟报社打官司,挽回名誉。

    做虚假报道,是正规的报纸媒体行业里最忌讳的事。

    苏欣怎么也没想到,第一次主动出击,就为单位捅了这么大的娄子。

    事情一出,总编气得火冒三丈。因为苏欣行动前跟他打过招呼,而且他本人也核查过,但最后还是出了问题,这让他脸上很挂不住,把所有的怒火都发泄在她身上。

    在总编室忍受着总编的责骂,听着他分析这件事的厉害关系,她又怕又委屈,眼泪哗哗地往下掉。

    这件事最后自然是惊动了报社总部。

    程远从上海赶来,先把她送出单位,然后跟总编交代一番,和大兵一起开始调查这件事的始末。调查的结果是,小龚通过社会关系,收买了提供线索的人,而其所说的几个孩子,只有一个是被救济的贫困儿童,那个拾荒的老者,按照苏欣当时去过的地址,早已不知去向。

    考虑到小龚是分社社长的侄女,虽然仗着自己的专业技能做了违背职业道德的事,但也不好处分。况且出了这样的事,总编也有一部分责任,所以报社不再追究责任,算是得到一个教训。

    经过一番交涉,学校同意让步,报社答应登报声明之前的报道失实,重新报道学校的正面新闻。这件事情就这样和平解决了。

    这件事之后,姚总编感觉很抱歉,亲自召苏欣回去,但是被同事那样陷害,又受了那样的惊吓,她再也不想在报社待了。

    处理完这边的事情,程远也要回上海了。

    那天,苏欣在众目睽睽之下收拾了自己的东西,和程远一起离开了报社。(未完待续)

 第十三章 爱情赌注

    出了报社,在报社所在的商务楼前分手,程远问,以后有什么打算?

    “当然是重新找个工作了。”苏欣不假思索地答道。

    “那,我再托人想想办法?”

    “不要!以后,我的人生要靠自己来把握,以后的路,都要自己走!”她铁着心说。

    “要不,跟我回上海吧。”程远提议。

    “啊?”

    虽然她知道程远只是随口说说,但她还是被他的话惊讶得说不出话来。

    别说她从来没有想过要去上海,就是去,跟他一起去,又是以什么身份前往?

    “上海的机会肯定比宁波多。而且,到了上海,我会好好照顾你。就算找不到工作,有我在,也不会让你风餐露宿。哪怕只有一块面包,我也会分你一半。我会让你看到一个真实的我。你要相信,面包会有的,牛奶也会有的,一切都会好起来。”

    眼前这个男人,是在给自己承诺吗?还是在安慰自己?

    刚刚从职场窝窝囊囊地逃离,听了他的话,她的眼泪快要掉下来了。

    “我得走了,你自己回去。这次出来很匆忙,没多少时间耽搁。给你一星期时间,你自己好好考虑考虑。”

    这个男人,刚刚还在柔声安慰自己,随即,又换了一副冰冷的口气。她将要掉下的眼泪,硬生生地被逼了回去。

    “我送送你。”

    “不用了,我都没让大兵送。回去吧,自己当心点。”

    看着她离去,程远拦了辆的士向车站赶去。

    回到住处,她陷入了无边无际的思考中。

    找工作和去上海。根本就是一件互相矛盾的事。

    如果在这边找到工作,肯定不会去上海了;如果找不到工作。就要去上海吗?上海是自己的退路吗?她不知道。

    他说给她一星期时间,一星期以后呢?他给自己这个期限,到底是什么意思?

    接下来的时间,无论干什么,她都变得心神不安。

    仿佛有一个声音总是在问:去还是不去?这个想法在心里占了上风,把她搅得心乱如麻,以至于无论何时何地,这件事都在她头脑里挥之不去,而做其他事。无论怎么努力都没办法集中精力。

    因为程远那番话,她发现自己的心已经跟着他离开了。

    这让她尤为苦恼。

    这算什么?一段感情要怎样开始?他们之间又算什么关系?

    程远,似乎已经过了浪漫的年纪,或者说。他根本不懂得浪漫。跟她在一起。他只知道给她无微不至的关怀,但是从来没有一句明确的表白,她只能凭自己的感觉猜测他的心。若要糊里糊涂地去投奔他。她心里总感觉有些不合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