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红楼之违和黛玉-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和府里不怎么来往啊,难道是看到元春升了妃子,想要交好了?如此想着,倒也不敢怠慢忙让人请了进来。黛玉和宝钗以及众姐妹则到了屏风后面。
门帘掀开,进来的是李嬷嬷。贾母原来在北静王府老太妃举办的宴会上也见到过李嬷嬷。心知她是王妃的心腹,还没等她行完礼,便给凤姐使了个眼色。凤姐赶忙扶起了李嬷嬷。贾母让人给看了座,李嬷嬷规矩的坐了,才说道:“老太君一向可好?我们王妃让问老太君安呢。”贾母笑道:“劳烦王妃惦记,老身还算硬朗。”她二人又说了些闲话,李嬷嬷便说道:“这次来呢,是王妃想念林姑娘,派我来送些东西的。”
贾母一听,赶忙让黛玉出来。黛玉绕过屏风,李嬷嬷站起来行礼道:“自山上一别这都五个多月了,别说王妃念叨,就是郡主也日日想着林姑娘呢。姑娘也不说过去坐坐。”黛玉说道:“嬷嬷可替我向王妃好好说说,因着府里事忙抽不得空,本打算年后去拜访的。”嬷嬷笑道:“王妃就是那么一说,姑娘不必太在意。”说着便让人呈上礼物,除了给黛玉御赐的一套首饰以外,还有两本孤本书和上好的文房四宝。给贾母的是一支百年人参,给邢夫人和王夫人的则是上等的贡缎两匹。其余众人则没有了。
李嬷嬷又说道:“因着小郡主知道老奴来见姑娘,便命老奴给姑娘带来书信一封,还有白虎皮一张。”黛玉听了眼角一抽,这不会是自己砸死的那头老虎的皮吧?黛玉便说道:“嬷嬷替我谢过瑶儿,我明日给她回信派人送去。”李嬷嬷又陪着众人说会话便告辞了。黛玉让张嬷嬷送她出去了。
李嬷嬷一走,姐妹们便从屏风后出来了,都围着黛玉看那些东西。邢夫人则问道:“外甥女如何识得王妃的?怎么也不早说。”贾母咳了一声,瞪了邢夫人一眼。邢夫人果然是沉不住气啊,你看王夫人盯着那套金镶玉的首饰眼睛都要出火了,还什么也没问呢。黛玉就把在庵中遇到王妃的事说了。贾母拉着她的手说:“玉儿回来也不说一声,咱们也好备些礼物答谢王妃啊。”黛玉则说道:“我看府里都为娘娘省亲之事忙着,怎好在添乱呢。本想着等娘娘回宫后再说的。”贾母便说道:“明日我准备些东西你让人一道送去王府。”王夫人刚要张嘴,贾母看了她一眼,她就不说话了。
回到屋里王夫人气的扔了两个杯子,对周瑞家的说道:“我的元接儿在宫中熬了这么些年都不见得有成套的御赐首饰,她这么一个病秧子,怎么配得上?!再说了,凭什么贾府出东西让她送礼?”周瑞家的说:“太太咱们可以找个借口把东西要过来?”“放屁!”王夫人爆了粗口“那是御赐的,你不要命了?没得连累了我!”周瑞家的赶忙道歉。王夫人也知道和东平郡王府交好有好处,只能恨恨地去库里挑东西了。
黛玉回去看了小郡主的信,才知道镇北侯是小郡主的表哥,她们母亲是嫡亲姐妹,只不过老镇北侯去的早,皇上也借机收回不少兵权,对着镇北侯倒也放心。镇北侯见着小郡主很喜欢打猎,又想着这白虎也是在她面前砸死的,便把虎皮熟好并着一些狐狸皮,兔子皮送给了小郡主。小郡主又觉得这白老虎是黛玉砸死的,便又送给了黛玉。黛玉便想着,我已经把它砸死了,在铺着它的皮,它的魂会不会回来找我啊?还是放起来吧。
次日,黛玉将给小郡主写的信,和给王妃做的一套大袄,给小郡主做的一些小顽意交给了赵嬷嬷让她送到王府去。贾母和王夫人准备了贵重物品并让赖嬷嬷和周瑞家的一道去了。黛玉看了也没说什么。
转眼便过了年,到了初十这日,王府李嬷嬷又来了,说是小郡主邀请黛玉十五去玩一天,定不能耽误娘娘省亲。黛玉正想法子不想在外面站上一整天呢,真是雪中送炭啊。贾母见王府喜欢黛玉,也乐得她去。王夫人虽有微词,但也不敢违抗王府啊。宝钗则说道:“不如那天我陪着林妹妹一起去,也好有个伴。”李嬷嬷已经知道宝钗的身份说道:“薛姑娘见谅,小郡主约的都是官家小姐,怕你去了不自在呢。”羞得宝钗满脸通红。
却说黛玉十五日一早便被王府的人接去了,进了王府就看到了小郡主。小郡主说道:“黛姐姐你可来了呢,我都想你了。”黛玉又去拜见了王妃,正巧王爷也在,见了黛玉询问了一番,便把自己的一块玉佩给了黛玉说着:“我和你父亲是故交,以后就当亲戚间来往便是了。”小郡主又过来说请的其他姑娘也到了,便带着黛玉去了花厅里。黛玉看其他姑娘也是各有特色,有的娇小可爱,有的端庄贤淑,有的率真直爽。大家谈谈诗文,说说趣事,倒也快活。及至中午,王妃派人说道让姑娘们自己用饭吧,省的和她一起拘着大家。
黛玉一直玩到酉时末才起身回到贾府,到了宁荣街就看到整条街道都被红围幕挡着,众人都等在门外,黛玉下来轿也站到了惜春身旁。贾母和王夫人她们等的焦急,也顾不得问黛玉王府的事了。惜春则很好奇,黛玉答应过后给她讲,她才不说话了。
又等了一会儿,听见太监拍手声,元春这时才来。众人行礼见过元春,元春叫众人免礼。元春下舆登舟去游览大观园了。贾母她们则在荣庆堂等着。
第19章 元春省亲(下)
一时元春游完了园子又命人改了几处。然后便入侧室更衣,方备了省亲车架到了贾母的荣庆堂。贾母领着王夫人等人去了正堂拜见元春,黛玉和薛姨妈宝钗则在偏厅等着。后又有人来说娘娘宣见。黛玉便随着薛姨妈进去了,行礼时黛玉慢了一下,果见元春免了国礼。元春又拉着黛玉和宝钗的手问了些话,黛玉便和宝钗薛姨妈坐到了一边。
又有贾政在帘外问安,她父女二人又说了些忠君爱国,不可奢靡之话。贾政说园子里的匾额对联多数是宝玉所提。元春问怎么不见宝玉。贾母答道:“无职外男,不敢擅入。”元春命人请了进来。宝玉进来行了礼,元春搂着他说:“比先前长了好些,”还没说完便泪如雨下。
凤姐尤氏又来请贵妃前去用膳,大家便一起步行进了园子。元春因见园中陈设华丽,便说:“以后不可太奢了,此皆过分。”行至正殿,大摆筵席,贾母等人陪坐,凤姐,李纨,尤氏则捧羹把盏。
元春又为大观园提了字,并改了几处院落的匾额。自己又题诗一首,又向诸位姐妹笑道自己素乏捷才,让姐妹们并着宝玉做了诗来,以后好记今日之事。众人只得应了。黛玉可不原来的仙子妹妹,俗人一个,字写的还看着好看,但文采嘛……她又不想抄原著上的出风头,只好自己苦思了一个。其文采略在惜春迎春之上,但比不过探春,更不用比宝钗了。黛玉也假装没有瞅见宝玉焦急的样子,最后还是宝钗做了宝玉的一字之师,还替他写了杏帘在望。
元春看毕,说道:“终究是薛妹妹更胜一筹,我之愚姐妹不及也。“惜春悄悄对黛玉说道:”林姐姐你怎么不帮宝哥哥啊?你看宝姐姐。“原来惜春正巧看见宝钗替宝玉写诗。黛玉则道:”我自己才将将写上,哪有时间管别人呢。“惜春直说不信。后元春见宝玉写的诗夸道:”果然进益了。“又说杏帘在望最好,为冠首。一时贾政又呈进《省亲颂》。元春又赏赐了一些吃食给宝玉和贾兰。
一时,元春又和众人又看了几出戏,元春还专门赏了龄官。看了会儿戏,众人又陪同元春将未到之处游玩,又赏了那些尼姑道姑们。
少时,太监跪呈:“赐物具齐,请检按例行赏。“元春看了并无不妥。便赏与众人,贾母最为丰厚,邢王夫人次之,黛玉宝钗众姐妹等同,宝玉和贾兰等同。余者皆有赏赐。
众人谢恩已毕,便有太监启道:“时已丑正三刻,请架回銮。“元春贾母等人又痛哭一场,最后众人相劝说每月都可以觐见,方才摆了。元春又说道:”以后切不可如此奢靡了。“众人应是,元春方起驾回宫。
众人见元春车架不见影了,方才各自回屋。黛玉也不梳洗直接躺在榻上说:“幸好我白日不在府里,否则哪受的了啊。“冬青则道:”好姑娘,快起来梳洗完了好好睡吧,想来明日是不用请安的。“黛玉笑道:”那可好,我定要睡个天昏地暗呢。“一时大家都笑了起来,又服侍着黛玉洗漱了睡下不提。
次日果然有人来说不必请安,黛玉也懒得起床,便在床上歪着同嬷嬷们说话。反正贾宝玉是进不来这院的,她也只穿着中衣。快到晌午了,黛玉才起来,自己也无事,便带着冬青去找惜春玩了。到了惜春屋里,黛玉见她也是懒懒的,便和她说了一会话儿,也就回了静语院里。
又过了两三日,大家方缓了过来。东府的贾珍派人去请了宝玉看戏,放花灯。又有袭人的母亲回了贾母接袭人回去吃年茶。宝玉去了东府,黛玉也不怕他来缠着了。便和惜春一起去了迎春那里。黛玉近来看了几本棋谱,便要和迎春下棋。迎春则笑道:“罢,罢,我可不敢招惹你的。“惜春也笑道:”好好的一个美人儿,下起棋了可就破坏了风姿了。“原来黛玉棋艺不佳,却又唉看棋谱,看完便生搬硬套的跟着迎春下,迎春若是不按照棋谱走,黛玉还不应,弄得迎春哭笑不得。
黛玉便道:“好姐姐,你就同我下吧,这冬日里也怪没意思的。“又歪缠了一会儿,迎春拧不过她,便同意了。一盘棋下来,把惜春乐的直说肚子痛。她们姐妹三人正笑闹着,便见探春和宝钗相携而来,一时姐妹们又说笑起来。到了午饭时,黛玉见外面下雪了便说道:”今日我命人准备了锅子,不如咱们踏雪寻香而去如何。“众姐妹都说好,姐妹几人穿上大氅便出门往静语院而去。
到了屋里,黛玉又命人将那小巧的锅子给贾母她们各送一份,姐妹们便在偏厅围坐了,也不用丫鬟婆子们伺候,各自选些自己爱吃的菜肉之类,自己涮着吃了。黛玉又把自己让人做的果汁端了出来,姐妹们喝着都说好喝。吃完了饭,众姐妹又玩耍至晚间方各自散了。
次日,黛玉去给贾母问安,碰上贾宝玉。黛玉看袭人并没有跟在身边便知袭人这是病了。宝玉则说道:“妹妹们昨日好生快活,怎的没叫上去我呢。“黛玉则说道:”表哥不是去东府看戏了吗?再说表哥一男子怎好整日里和姐妹们一处呢?该是用功读书,光耀门楣才是。“贾宝玉生气道:”妹妹怎的也说如此混账之话!我竟看错了你了。“黛玉则说道:”我也不知劝人读书上进怎么就成了混账话了呢。“宝玉则道:”妹妹真真是掉到‘蠢禄’里去了。“便一甩袖子走了出去。
贾母在上面看着他们兄妹二人拌嘴,皱着眉头想着:自从黛玉来了,也不见她亲近宝玉,平日里黛玉不让宝玉进他院子也就罢了,就是在自己眼前也不让宝玉靠近。自己与林如海说了二玉之事,偏他拒绝了。看来得另想主意了。
王夫人听了荣庆堂发生的事,对周瑞家的说道:“起先林丫头来,我看她那狐媚样子,还担心着宝玉被她迷住呢。后来见着二人并不亲近,我倒也稍放点心了,只是老夫人有那意思,我也不能违背。如今看这丫头倒是个好的,知上进的。”周瑞家的也应着是。
自那日黛玉说了宝玉之后,宝玉便没再往黛玉身边凑过,黛玉倒也乐的清净。
第20章 湘云来了
又过了几日,宝玉见着黛玉也没有和他道歉的意思,更觉得自己看错了黛玉,倒有些郁郁不乐。贾母见了,有心想说黛玉几句,可是黛玉的话倒也没错,她看她们二人一直这么僵着也不是个办法。便让鸳鸯去找袭人说了几句话。第二日,宝玉就缠着贾母要接史湘云来,贾母便派人去接了。
次日,黛玉和三春姐妹正陪着贾母说话,而贾宝玉则去找宝钗说话了。就听外面说道:“史大姑娘进来了。”湘云笑着进来给贾母行礼问安,贾母问了几句她平日里如何,便让她自去和姐妹们说话,贾母在一旁听着倒也乐呵。湘云和姐妹们说了一会儿话,问道:“怎么不见二哥哥?”探春见黛玉并不打算接话,便说道:“想是在宝姐姐那里吧。”湘云则道:“怪道呢,知我来了,还不赶紧来,原来是有人绊住了。”
却原来是黛玉方来时,湘云见黛玉并没有和贾母宝玉住在一处,也知道黛玉并不亲近宝玉,便没有和黛玉耍过小性子,也道林姐姐是个好姐姐。小孩子嘛,总是怕自己的喜爱被别人分了去,见着黛玉并不拔尖,她到有些不好意思了。又想着自己父母双亡,而黛玉亦年幼失怙,远离父亲,倒也觉得同病相怜,与黛玉关系越发好了。黛玉倒也喜欢她活泼的性子,二人常同吃同住。
一时见宝钗和宝玉联袂而来,湘云忙起身问好,又同她们二人说会话。黛玉和惜春迎春在一边也说些悄悄话,后有人来说饭摆好了,请贾母宝二爷姑娘们前去用饭。黛玉则说道:“老祖宗,这几日我脾胃不太好,已让人做好了清粥小菜,就不能陪老祖宗用饭了。”贾母同意了并嘱咐嬷嬷们好好照顾姑娘的身体。
黛玉在静语院用了饭,也不打算再去荣庆堂了,想着一会儿湘云大概会来,便让冬青带着小丫鬟去接她。不一会儿,湘云果然带着翠缕来了。姐妹二人洗漱完了,打发人下去。湘云就说:“林姐姐,今日我要和你一个床睡。”黛玉则道:“那你可睡得老实一些,不然我踹你下床。”湘云又问道:“林姐姐,你可是和爱哥哥吵架了?”黛玉道:“你这二和爱怎么还分不清呢。“便将那日的事说了。
湘云叹道:“林姐姐,你又不是不知道他的性子,何苦招他。“黛玉则说道:”不说我父亲,就是舅舅们也都在朝为官,他那些话就是不孝。我平日里不想搭理他罢了。“湘云则说道:”林姐姐,你怎么从来不和二哥哥亲近呢?“黛玉说道:”云儿,我们身为女子,名声很重要的,我若稍微对他好点,他便要登堂入室了,以后若是传了出去,可是不妙啊。“
湘云听了若有所思,问道:“二哥哥不是我们的哥哥吗?“黛玉说:”只是表哥而已啊,规矩人家,亲父兄还不能时常见呢。“湘云则道:”规矩,规矩,好生麻烦啊。“黛玉则说道:”云儿,无规矩不成方圆啊。以后你也离他远些吧。“”那宝姐姐呢?“黛玉则道:”她们另有打算吧。“湘云便不说话了,二人便熄灯睡下了。
次日一早,黛玉醒来,就看见湘云的两个膀子露在外面。便推醒她说道:“快起来吧,睡觉还是这么不老实,一会儿可别嚷着肩膀疼。“湘云则道:”好姐姐,这一大早的,可别念了。“她二人起来,唤人进来洗漱。冬青进来说:”宝二爷一早就要进来,说是要看看史大姑娘睡得可好。被大柱哥挡住进不来,正嚷嚷着呢。“湘云知道黛玉不会让宝玉进来,便让翠缕出去劝宝玉先走,翠缕回来说宝玉已经被袭人叫走了。她们二人这才洗漱。
湘云又在黛玉这里吃了早饭,姐妹二人便一起到了贾母那里请安。宝玉并不在,想来是回去哄生气的袭人去了。黛玉最讨厌贾宝玉这点,把丫鬟惯的个个和小姐似的,却又没胆量护住她们,真真枉费了他的护花使者的名头了。一时又有人来说凤姐家的大姐儿见喜了,凤姐又回去忙着回去安排避痘事宜。贾母要和老嬷嬷们摸牌说话。姐妹们便各自散了。黛玉便同湘云去了惜春那里看画。
又过了二十几日,大姐儿也好了,湘云便要告辞回府。贾母便说道:“过两日便是你宝姐姐的生日,你在这热闹热闹再回去。“湘云听了便让人回去取了自己旧日所做两件针线活计给宝钗做贺礼。黛玉和三春姐妹也各自拿出了做好的针线一起给宝钗送去。宝钗要留她们吃饭,湘云则道:”薛姐姐,待到正日那天,你还怕我们吃不到吗?“大家听了都笑。因着起先湘云见黛玉只叫宝钗薛姐姐,便问怎么回事。张嬷嬷说道:”我们姑娘是二品大员的千金,没得叫一个商贾之家的姑娘姐姐的。因着二舅太太的关系只唤薛姐姐便是,再亲近便是不能了。“湘云想着自己的身份,便也只叫薛姐姐。
至二十一日,黛玉等人随着贾母坐到席间,黛玉一看,吃食多是甜烂之物,戏文也是热闹不凡,都是贾母喜爱的。不愧是宝钗啊,为人处事,真是个姐妹有所不及啊。大家又各自点了戏文,命台上唱了,黛玉听着没意思,便和湘云在底下说话。直至晚间方才散了。
贾母便命人唤来那小旦细问,一问才知她才十一岁,贾母很是怜爱,便赏了她一些肉果,又单独多赏了她些钱。凤姐看了她一会儿,便笑道:“这孩子扮上活像一个人,你们再看不出来的。“一时众人没人接话,场面便冷了下来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