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狐族,有田!-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灵疏道:“您拿着吧,后天我们还得去王家庄的集,先跟您把车预定了,到时候装的东西大概有点儿多,可能还得劳烦您多跑几趟,您可得把车给我们留好了。”
    刘大爷脸上笑开了花,“好,好,给你留着呐。”
    和刘大爷说好了,灵疏转身进了自家院子,严家的房子不大,最普通的一进院子,他大哥严大川成亲之后,正房就让给他们一家了,爹娘住在西厢,捡回来了灵疏,就把西厢旁边一间屋子收拾出来给他住了。
    “干娘!”灵疏进了门就喊道,“我们回来了!”
    灵疏的干娘陈桂花抱着孙女婉儿迎出来,笑骂道:“喊什么喊!这么大个人了,还跟皮猴儿似的!”
    这话说的语气亲昵,俨然把灵疏当成自己亲儿子。
    灵疏嘿嘿一笑,这不因为以前没爹没娘,现在有父母疼爱了么,虽然是认的干爹干娘,但严家人本来就是他的救命恩人,又对他好,灵疏自然也真心把他们当家人。
    “给您带了肉包子,您和爹先吃点儿垫肚子吧,今儿午饭您别做了,我来做。”灵疏往灶房里去,“一会儿帮我添点儿柴火就行。”
    “哟,你能了,嫌弃你娘做饭不好吃?”陈桂花白了灵疏一眼,转身去正房堂屋里拿了个肉包子,跟着进灶房,一边看着婉儿,一边帮着升火。
    灵疏从水缸里捞出来几条草鱼,去院子里水井边处理了,回来用大碗装了抹上点盐,切了姜片、蒜头、大葱,从自家腌菜坛子里拿出来一点酸菜切细了备用。
    等锅烧热了,倒油,油烧开之后放姜葱蒜爆香,再加入酸菜末炒得喷香,然后加上清水,等着开锅。
    陈桂花在一边看着,夸道:“香!这法子跟谁学的?就是有点儿费油。”
    这年月的人家做菜可不放这么多油,做菜的方式不少,蒸煮炸烤都有,可就是都不太好吃。
    灵疏自然早就想好了借口:“早上去赶集看见别人这么做过,我也就是试试看能做出来不。”
    水滚了,灵疏把几条鱼放进锅里,盖上锅盖煮,鱼肉比较好熟,他算着时间揭开了锅盖,顿时一股鲜香的味儿飘了出来。
    “成了。”灵疏把鱼盛到海碗里。
    缺少胡椒花椒,不过就这样也是很美味的。
    小侄儿亮亮闻着香味跑了进来。
    “小叔做的什么?好香啊!”亮亮吸溜着口水。
    灵疏道:“这叫酸菜鱼,今天咱们就吃这个!”


第3章 
    农家人吃饭不可能整个十碗八碗的,一般一两个菜也就够了,份量很足,家里人多的,通常都是用海碗装,有的还用小盆。
    灵疏把鱼端到堂屋里,一家子围坐在桌前吃午饭。
    婉儿还小,陈桂花给她弄了点儿鱼汤泡馒头吃,灵疏夹了点儿鱼肚子上的肉给婉儿,又分给亮亮一点。
    “这鱼真鲜!”严大川一连吃了三个大馒头,还在拿第四个。
    “嗯嗯,好吃好吃!”严家老爹严有福埋头吃鱼,觉得自己没空说话。
    四岁的婉儿乖乖坐在凳子上用小勺子吃饭,她看着灵疏,认真地问道:“小叔,咱们明天还能吃鱼吗?”
    灵疏摸摸小丫头的头,“回头小叔教你奶奶和娘做会了,咱们天天吃鱼。”
    “说啥话呢,”严有福翘着胡子斥道,“你不当家不知当家的苦是不?咱家哪有钱天天吃鱼?”
    灵疏笑道:“往后就有钱了,不信您问问大哥大嫂,咱家的果酱米糕卖的可好了,今儿上午挣了三百来文,后天还去王家庄卖呢,大家快吃饱了下午要开始忙活了,得把米浆先发好,这回得发不少,别到时候不够卖。”
    “啥?”严有福停下筷子,惊道,“三百文?!就半上午?!”
    “是啊!”灵疏笑眯眯点头。
    严大川也忙点头,表示没错。
    严有福眼睛都直了:“我的个乖乖——那要是卖上一天——”
    “那就有好几千文呢。”灵疏接话道。
    严有福手都发抖了,他这是兴奋的,一天就几千文啊!那就是好几两银子!全家人种地一年到年底也才能余个两三两银子!
    陈桂花听了也是暗暗吃惊,不过她还能沉得住气,一巴掌拍在自家男人头上,“快吃!吃了赶紧帮灵疏干活!”
    “哎,好,好!”严有福乐得唏哩呼噜喝汤。
    吃完饭,灵疏就开始安排事儿了。
    米粉剩的不多了,得拿大米去村里石磨那边磨。
    严家村就一个石磨,在村长家前面,也只有一家人养了拉磨的驴子,就是村长儿子家的,这驴子养来就是专门拉磨的,村里人要用,就给村长儿子严承志家点儿粮食,或者是给几文钱,管驴子一顿草料。
    灵疏和严有福爷俩一块儿去借了驴子,让自家老爹看着驴拉磨,灵疏就回家去了。
    家里米粉还剩下点儿,调米浆得灵疏亲自动手,其他人都掌握不好分寸,调的时候他让大嫂陈兰芝跟着学,以后这事儿打算教给她。
    “调米粉的水一定要烧开了再晾凉,”灵疏叮嘱道,“桶里不能装满了,发酵了会变多,这个大嫂应该懂的,糖放这么多就够了,等它起泡,现在天还不太冷,发酵快,要是冬天怕是得捂着点。”
    陈兰芝看得很认真。
    灵疏调了几大桶米浆,盖好盖子放在一边等着发酵,这才和自家大嫂带着两个孩子一起上山去摘山楂。
    严大川早早就先上山去了,灵疏估计他这会儿都该摘了一背篓山楂,说不定正往回走。
    后山的树林一眼忘不到边,大片大片的野山楂树,现在正是秋天,那树上结的果子都没人吃,严家村的人都嫌酸。
    那会儿灵疏正犯愁做点儿什么赚钱,跟严大川一块儿上山砍柴的时候,发现了这片山楂林子,顿时就眉开眼笑,要去摘山楂,还要严大川帮忙,严大川哪儿肯帮,那红果子又酸又涩就是看着好看,根本不能吃。
    无奈灵疏只得自己摘了半背篓回来,也没捡柴火,好在回来也没人骂他,他就把山楂做成了山楂酱,一家人尝了都觉得好吃,稀奇得很。
    今天卖的那米糕上蘸了这山楂酱,也很是好卖,严大川自然也知道这山楂酱的好了,灵疏一开口他就二话不说先上山摘山楂去了。
    亮亮和婉儿两个小的就是跟着去玩儿的,灵疏之前在他的母星上算是个大龄青年了,一直没结婚也没孩子,其实他还挺喜欢小孩的,也不介意带着亮亮和婉儿玩。
    几个人有说有笑的往山上走,进了那片野山楂林子,果然遇见了要回家的严大川。
    严大川放下背篓歇口气,对灵疏道:“小弟,我看那红果子都要熟透了,有的已经开始烂了,过不了几天只怕就没法吃了,这果酱糕怕也卖不了几天。”
    挂在树上的果子时间长了不摘,自然就会烂掉,这个担忧灵疏知道,便点点头,“大哥你别担心,卖不了果酱糕咱还能卖别的。”
    “王家庄的集还没到呢,你贪心什么呀?”陈兰芝嗔了自己男人一眼,“能挣多少就是多少,都听灵疏的,灵疏比你有点子多了。”
    “哎,听小弟的,”严大川笑出一口白牙,挠了挠头说,“我先回去一趟马上再来,争取多摘点儿吧。”
    山上不仅有山楂,有个山沟沟里还长着很多野葡萄,灵疏这次没摘山楂,带着婉儿和亮亮去摘野葡萄吃,两个小的吃得满手都是紫色的汁水。
    见灵疏摘了很多野葡萄,陈兰芝忍不住开口道:“那山葡萄好吃是好吃,但是吃多了也麻口,都给我别贪嘴,况且这东西又存不住,吃不完几天就坏了,摘那么多回去也是浪费。”
    “不要紧,我摘回去做别的呢。”灵疏笑着道。
    他打算回去做葡萄酒试试。
    陈兰芝那背篓里摘满了山楂,灵疏的背篓里也装满了野葡萄,几个人便原路返回。
    严大川夫妻俩趁着天没黑又上山去了,这回灵疏没跟着去,在家处理葡萄。
    把葡萄用水洗干净,摊开来晾干了,拿了个及膝高的圆肚子陶制的坛子,用手捏碎葡萄装在坛里,放上点儿麦芽糖,口上封了油纸,拿了盖子盖上,尽量密封。
    本来灵疏以为自己手工做葡萄酒应该是用白砂糖,他还担心这时代没有白砂糖酿不出葡萄酒,后来他在光脑里查了下资料,才知道麦芽糖能提高酒的品质,改善口感,这才松了一大口气。
    这会儿也没那么高的条件,密封的办法只能这么弄,只要步骤不错,不出意外这次的葡萄酒应该会成功
    灵疏把坛放到家里地窖里,就先不管它了,接着去做山楂酱,他还留了点儿野葡萄,一会也做点葡萄酱。
    山楂现在主要是干娘陈桂花帮着在处理,两头切掉,中间的核也挖掉,灵疏把山楂切碎一点,放在锅里煮。
    因为没有工具榨成泥,煮的时候还得一边煮一边搅拌,等煮得差不多了,再加上麦芽糖,起锅放凉了,再装到特意买回来的两个巴掌大的陶罐里。
    灵疏抽空去村里李木匠那儿订了十个竹筐,买了不少盖帘回来,第二天接着又忙活了一整天,到晚上的时候做出了好几十个大块儿的米糕出来。
    王家庄的集市时间到了。
    王家庄也是个镇子,下面那些村子加起来人口和定春镇差不多,离严家村十来里路,也是临近的三个有集市的大镇子之一。
    这天严家一大家子也是天不亮就起床了,灵疏估计今天应该会比较忙,就没有让大哥大嫂带着孩子,让爹娘在家看孩子。
    几个人把装满了米糕的竹筐抬上刘大爷的牛车,装了满满一车,车尾留了个位置给严大川坐,灵疏和大嫂和刘大爷一起坐前边。
    每逢集市人都多,除非是第一个来镇上摆摊的,能随便挑选摊位,否则就只能是哪儿有空着的摊位就占哪儿,你要是不占,自然会有别人占。
    灵疏随便找了个空地,几个人帮着把桌子支好,摆上切好的白米糕,就拿出细长柄的小竹勺子给米糕上蘸上山楂酱。
    灵疏本想着把桌上这些米糕都点上山楂酱,然后扯嗓子吆喝几声的,哪知他这架势才刚摆开呢,就已经有人在问了。
    “这糕怎么卖?”一位年轻女子问道。
    灵疏手上动作不停,笑着说:“一文钱两块,姐姐要给家里孩子带点吗?”
    那女子梳着妇人发髻,已经是嫁人了的,原本该叫她嫂子,可灵疏开口就叫姐姐,语气亲切,这还没买东西呢,光听这位俊俏的小掌柜说话,就叫人心里开心。
    女子正要开口,却听旁边有个壮汉道:“哟,小掌柜还真来王家庄了,来来给我装二十文钱的!家里小的都爱吃这果酱糕,这回我带了食盒,小掌柜的可得给我多添几勺果酱!”
    “没问题!每块都给您两勺果酱!”今天开张的生意就卖这么多,灵疏心里欢喜,笑得一双凤眼眯了起来,一边麻利地给壮汉把果酱糕装进食盒里,一边道,“我家这是小本生意,我也不是什么掌柜,您叫我小灵就好,您是今天第一个买的,就送您五块小的吧!一共四十五块,二十文钱,多谢您惠顾!好吃的话您可要帮我家多多宣传哦!”
    那五块小的米糕其实就是大块的糕切完之后剩下的边边角角,没有菱形的米糕大,形状不太好看,但也不算小了。
    “哎,好好!”那壮汉白得了五块果酱糕,乐得嘴都合不拢,连连点头,“我回去就跟咱村的人说哩!”
    边上逛街的人一听说送了这么多米糕,顿时就有点儿蠢蠢欲动了,刚才那年轻女子犹豫道:“谁买都能送吗?”
    又有人拉着那壮汉问:“这果酱糕真那么好吃?这新鲜玩意儿尝都没尝过,你咋一下买这么多,万一不好吃可不是亏大发了?”
    “就是说撒!你这糕卖的也太贵了!福成记也没这么贵呢!”


第4章 
    这人说的“福成记”,就是这王家庄镇子上唯一的一家糕点铺子,是十来年的老铺子了,口碑很好。
    “福成记的米糕又软又甜一文钱都有三块哩!你这糕这么小,一文钱才两块,难不成比福成记的还好吃?”
    那刚买了二十文钱果酱糕的壮汉大着嗓门道:“小灵哥家的好吃!比福成记的好吃!不信你让小灵哥给你尝尝就知道了!”
    旁边的人眼神怀疑地嘀咕道:“这么贵的糕他舍得给人尝吗?”
    灵疏适时让大嫂陈兰芝递上试吃的盘子,这次的盘子比上次的碗还要大一些,里面是边边角角上切剩下来的米糕,都切成指甲盖儿大小的,蘸着红艳艳的山楂酱。
    灵疏笑道:“大家都尝尝,免费的!每人都能尝两块!别用手拿,用竹签!尝了不买也没关系!”
    刚才第一个问话的年轻女子忍不住试吃了两块,吃完也没说买不买,灵疏也不生气,依然笑吟吟地让大家试吃,围在摊前的人一见,个个的站不住了。
    “哎哟还有这好事!我也尝尝!”
    “嗯,甜!好吃!”
    “这上头红色的是啥,酸溜溜的还挺开胃的!”
    “小掌柜的来给我拿三文钱的,我带回去让家里的尝个鲜!”
    “哎,来了!”灵疏应着,用竹片夹子给人夹果酱糕,一边打广告道,“您可说的没错!这红色的是我们自家做的山楂酱,正是有开胃的效果呢!不过这东西有点儿凉性,小孩子吃多不好,还有我嘱咐各位一声,孕妇可不能吃这个,要是谁家媳妇儿怀孕了想吃酸的,我这儿有葡萄酱,葡萄酱也好吃!”
    灵疏不怕麻烦,卖果酱糕的时候总要找机会给顾客们说一下吃山楂酱的注意事项,他说的多了,大家听了再口口相传,也就都能知道了。
    这年月的人们从来就没把山楂当成能吃的果子,自然也就不知道有什么功效和避忌,孕妇吃山楂确实不好,灵疏也是担心大家乱吃,万一吃坏了那可就是人命关天的大事了。
    一有人带头开始买果酱糕,这生意就来了,自从开了张,严家的小摊子上客人就没断过,眼见着带来的竹筐一个个变空,严大川和陈兰芝夫妻两个脸上的笑就止也止不住。
    “掌柜的,我不要山楂酱,听人说你这儿还有孕妇能吃的果酱,我就要那个,是一样的价钱不?我要三文钱、不,五文钱的吧。”
    站在摊前的是个黑脸的汉子,估计家里是家里媳妇儿有孕才特意来买的。
    灵疏知道怀孕艰难,便道:“都是一文钱两块,就是酱不一样,只是我家葡萄酱做的少,就没当成主打卖,您这还是头一个特意来买这个的,这样吧,我给您包四文钱的葡萄酱米糕,剩下那一文钱,直接给您葡萄酱。”
    灵疏说着,就从一旁的篮子里拿出半截茶盅大小的竹筒,这小竹筒是村里李木匠送的,灵疏在李木匠那儿买了不少竹筐,便让他做了一些小竹筒当添头,小竹筒边缘打磨的很光滑,看着很是可爱。
    灵疏从自家带来的陶罐里用勺子舀了满满一小竹筒的葡萄酱,拿了块巴掌大的细麻布盖好,用麻绳系紧封好,递给黑脸汉子。
    “拿回去给嫂子尝尝。”灵疏笑着说。
    一小块米糕上也才有那么一指甲盖的果酱,一文钱才两小块米糕,灵疏一文钱给这汉子这么一竹筒葡萄酱,这跟送也差不多了。
    “哎,好,好,”那黑脸的汉子眼睛都亮了,就是嘴笨不太会说话,心里很是感激,他媳妇儿怀的头胎,害喜害得厉害,什么都吃不下,闻见点儿腥味都干呕,眼见着人也瘦了,脸也小了,他这回就是想带点儿新鲜吃食给媳妇儿开开胃的,“谢谢、谢谢掌柜的,谢谢……”
    灵疏笑道:“您包好了,路上慢走。”
    “小弟歇会儿吧,”陈兰芝给灵疏递上碗水,说,“我来看着摊子。”
    灵疏喝了几口水,点点头,在摊子后面的小马扎上坐下来,揉了揉有点儿发酸的小腿,站了半上午了,确实有点儿累。
    严家铺子左边是一家卖馒头包子的,这家人姓王,应该就是王家庄本地人,据灵疏观察,这家子人应该也经营了不少时日,很多赶集的人都认识他们,右边是个老大爷,卖点儿自家长的石榴和大枣。
    灵疏包了十块山楂酱米糕给王家,虽说占摊位是随机的,以后再来集市上也不一定能再跟王家的馒头摊子碰上,但今儿大家做了邻居,拉近点儿关系总没错的,再说别看送几块米糕不起眼,却也是人脉,生意要做长久,必定不能跟自己周围的人结仇,眼光得放长远。
    本来灵疏是本着送给王家没想着占便宜的,但没想到王家的人也实诚,那位王大叔说什么也要给灵疏二十个馒头再加上十个肉包子。
    “你要是不接可就是看不起我老王!”王大叔脸红脖子粗的,不知道的人都要以为他这是要跟灵疏吵架了。
    灵疏哭笑不得,只好道:“您这给的也太多了,我家那糕卖的是贵,其实就图个新鲜,不值钱的,您给我十个馒头就行了。”
    王大叔不肯,摆手道:“那也不行!就是这新鲜吃食才值钱哩!快拿着!大叔我还要做生意,没时间跟你拉拉扯扯。”
    “这样,我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