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电影世界穿梭门-第40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是举,唯才是用,才能治理好国家。”
  面对宋珧的问题,王旭对答如流,还在后面加上了自己的观点。
  宋珧面带微笑,满意的点点头:“然也!”
  说完这话,他又话题一转,询问道:“听说拜入薛公门下时,薛公曾考教你,你当场便做了首诗,言,世间只道黄金贵,不问天公买少年,可有此事?”
  “文章诗词,妙手偶得,不足称赞。”
  王旭回答的很谦虚,诗本就是他抄来的,不值得骄傲。
  “好一个妙手偶得!”
  宋珧见了王旭的态度更加喜欢,勉励道:“你现在正是苦心求学的时候,薛大儒是当代名师,你要跟着薛公好好学习,长大之后才能成为栋梁之才。”
  宋珧语气微顿,又道:“可惜,薛公的学问长我万倍,我却没有机会向他老人家请教,要是能得薛公指点,胜过我读书万卷啊!”
  前面的话说的再多,也不过是客套而已。
  别说王旭对答的工整,就算他一问三不知,恐怕宋珧也会勉励一番,然后将话题引导这里。
  王旭听得暗暗发笑,这个宋珧,还真是个急性子。
  果然,什么拜访王家,见见他这个神童都是假的,真正的目的是想攀上薛牧山这根高枝。
  这也正常,宋珧年过四旬才高中进士,按照三年一次京查,两次优等升迁一级的规矩。
  宋珧要是没人罩着,恐怕也得跟程广荣一样,这辈子都被按在知县的位置上终老。
  看上去,宋珧又是个不甘心的,为了自己的前途着想,眼巴巴的跑过来不足为奇。
  “老师外出访友,恐怕入秋之前不会回来。”王旭知道宋珧想问什么,于是开口点给他。
  听到这话,宋珧便知道短时间内,自己是靠不上薛牧山这棵大树了,不由面露遗憾之色。
  后面,宋珧又问了问王家赈灾的事,谈了谈这几年推行的新政,天南海北的闲聊着。
  一盏茶喝完,丫鬟想要添新茶的时候,宋珧才目光一转,故作深沉的叹了口气。
  “宋大人何故叹息?”看到宋珧的作态,王大发忍不住问道。
  宋珧沉默少许,用茶杯抚了抚茶叶沫,开口道:“我们溧阳县,南靠三定河,这三定河直通钱塘江,我溧阳县三分之二的运输,全赖这条河流。我上任后却发现,三定河管理混乱,有大小船舶数千条,船头数十人,联手把持河道,收取暴利,将从外运来的商品,平白抬高了两成不止。就拿墨块来说吧,与我们相邻的房山县,一块普通的江南墨市价不过90文,到了我们溧阳县却要110文。与之相比,更远的交州,江南墨才不过100文,这种混乱局面是该治理一下了。”
  王大发一时语塞,船行霸市的现象,也不是一天两天了。
  这些船行的背后,都有县里的豪族的支撑,新上任的宋县令,该不会认为自己能对船运下手吧。
  “宋大人的意思是?”王大发不知道宋珧的真正打算,只能谨慎的等待下文。
  宋珧放下手中的茶杯,开口道:“我打算三日后,约见这些船行的幕后东家,重新将船运的规矩定一定。宋某初来乍到,那些人我是信不过的,要是王员外有心,也可以收购几条大船,帮我在船运中掌掌眼。”
  “这……”
  这已经是赤裸裸的暗示了,王大发一脸惊喜,宋珧哪是让他来掌眼,明显是来送钱的啊。
  船运上的暴利,溧阳县谁然不知,可在官面上没有人撑着,有钱你也挤不进船运的行当。
  自从有些举人功名,王家的资产,也正在从乡下向镇上转移,打算在溧阳县中大展拳脚。
  这些日子,王大发正愁县里的格局龙蛇混杂,不敢轻易下水,没想到宋县令便把船桨给送来了。
  “王员外,不知道你敢不感兴趣?”
  宋珧这么一问,王大发立刻就笑了,他怎么可能不感兴趣,当下便回答道:“多谢宋大人抬爱,我王家今晚便去买船,船运上的生意,宋大人可拿三成。”
  “唉,我是为民所想,拿你的钱,岂不是官商勾结了,此事莫要再提。嗯,就这样吧,具体怎么操办,你看着办就行了,三日后,来东来酒楼聚会,我为你介绍些船商。”
  宋珧说到这里,心满意足的走了。
  等到送走了宋珧,王大发才拉着王旭,激动的开口道:“旭儿,这位宋县令还真是高风亮节,咱们王家这下要发达了,这可是打着灯笼都找不到的好事啊!”
  “父亲高兴就好。”
  王旭微微而笑,对所谓的船运生意并不在意。
  溧阳县虽然不小,河运上的生意却要几千条船,十几家豪强共同瓜分。
  王家本就不是依靠船运起家的,就算有宋县令的面子能进去分一杯羹,估计一年能落个十万两银子也就到头了。
  十万两银子,听上去不少,王大发奋斗了三十年,才赞下几十万两银子的家底。
  但是对王旭来说,玻璃厂马上就要开始了,十万两银子又能抵得上几件玻璃器。
  没看到,出身中原之地,也是士绅阶层出身的宋县令,对王大发所谓的三成收益,根本就不屑一顾么。
  对他而言,三五万两的银子,根本比不上跟王家的交情重要。
  不过,既然王大发喜欢,宋珧又这么上路,就让他去做吧。
  人太闲了也不好,反正有宋县令的面子在,船运一事有赚无赔,就当消磨时间好了。
  更何况,儒界也讲究人情往来,今日你捧我,明日我捧你,捧来捧去才能成为自己人。
  县官不如县官,宋珧有心交好王家,王家总不能不识抬举吧。


第890章 面对玻璃珠吧
  宋珧的有意交好,不只体现在船运改革,让王家分一杯羹上,还有彼此间的往来。
  接下来的几天,每日宋珧都会邀请王大发,一起去参加各个豪门,为他举办的接风宴。
  一圈下来,在众人面前混了个脸熟,王家也开始走入溧阳县的豪门,商贾,士绅的视线中。
  看着每天意气风发,呼朋唤友的老爷子,王旭还是一如既往的不悲不喜。
  四月底,玻璃厂建成了,制造玻璃需要的硅砂、纯碱、长石、白云石、石灰石、芒硝,也在下面找到了卖家,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至于绣娘的事,根本没有掀起风浪,除了宁青以外,谁会关心一个小丫鬟。
  宁青倒是颇为气愤,得知绣娘被卖掉了,连夜收拾东西追了上去。
  有没有追到王旭不知道,只知道宁青不辞而别之后,宁家来人闹了几天,连镇上的三老都惊动了,最后免了宁家的欠债,这场风波才算过去。
  一转眼,五月份来了。
  这一天,王大发正嚷嚷着,要将王家搬到县城去,门外就来了个哑巴和尚。
  哑巴和尚看上去垂垂老矣,身穿百衲衣,带着一封金山寺主持,癞头和尚写给来的书信。
  癞头和尚在信中说,自己正在金山寺兴建庙宇,还要教导法海小和尚,不能来王家坐镇。
  他推荐自己的师兄,莫法和尚接替自己的工作,并告诉王旭,莫法和尚修的是佛门神通闭口禅,形如枯木,闭口不言,乃是真正的高僧大德。
  对于闭口禅,王旭知道一二。
  佛家讲究禅定,禅有五种,分为外道禅、凡夫禅、小乘禅、大乘禅、最上乘禅。
  闭口禅,在五禅之外,非大智慧,大毅力之人不能修持。
  王旭观莫法和尚,显然禅定极深,已经摸到了罗汉道果的门槛。
  一旦让他捅破这层薄膜,立刻就是一位五阶佛家罗汉,佛法之深还在癞头和尚之上,唯一的缺点是不好打交道。
  闭口禅,又叫止语禅,不言不语,减少口业,消罪免灾,减少自己的罪业。
  有的人修闭口禅,口闭心不闭,利用木鱼的敲击声代替发言,让人明白自己的意思,那是落了下乘的。
  真正的闭口禅大师,不言、不语、不思、不垢,生活方式与草木一样。
  王旭将自己的要求,说给莫法和尚听,莫法和尚毫无反应,宛如行尸走肉,根本不与他交流。
  王旭知道这不是哑巴和尚故作高深,而是他精修闭口禅,已经到了内外如一,身在五行中,心在三界外的境界,就像一个冷眼旁观者。
  当然了,这个冷眼旁观,不是真的什么也不管。
  佛家讲入世修行,跟道家不一样,没有能躲在深山老林,就能修成正果的。
  要不然,哑巴和尚也不会下山来,为了一年十万两白银的供奉,亲自坐镇在王家了。
  派人赶着马车,将哑巴和尚送到凤溪村,并在庄子外的小山上,为他盖上一座小庙,哑巴和尚就算留下了。
  哑巴和尚作为四阶僧侣,神念可以遍布方圆百里,整个凤溪村的风吹草动都瞒不过他,有他坐镇在玻璃厂,暂时不用担心邪魔外道的威胁。
  万事俱备,东风也有了,王旭一声令下,正式开始烧制玻璃。
  烧制玻璃的方法,说简单简单,说难也难,捅破那层窗户纸,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先是为期一星期的培训,培训过后,王旭便不惜原材料,开始让工人试着制作。
  第一批玻璃制品,王旭选择制造最简单的玻璃珠。
  只要比例不错,将各种材料混合,放入高温中烧制液化,再倒入磨具之内冷却,一颗玻璃珠便算是成了。
  烧制的第一批玻璃珠,因为比例掌握的并不是很好,看上去没有后世那么晶莹剔透,中间有很多杂质。
  经过后期的打磨与抛光,王旭也对这批成品不太满意。
  他要的效果是,玻璃珠一出现在市场上,立刻就能造成万人空港。
  有杂质的玻璃珠,除了玻璃本身的卖点以外,一点美感都没有,与他想要的差之甚远。
  另外,磨具也不符合规格,这批磨具太粗糙了,用这种磨具制成的玻璃珠,表面没有如玉般的光滑,二次打磨又将影响玻璃珠的美观。
  第一批成品,王旭下令全部销毁重练,一颗不留。
  听到这个命令,工人们痛哭失声,纷纷说这已经是前所未有的宝贝了,比之珍珠都不差分毫。
  王旭摇头不语,难道他会告诉这些人,玻璃第一次面世时,就是当做珠宝来交易的。
  第一批带着玻璃珠,来到北美洲的人,甚至用一箱玻璃珠,从印第安人手中换走了三箱宝石。
  对玻璃珠的热爱,一度引得印第安人之间相互开战,被自负为文明人的欧洲各国争相报道。
  一批,两批,三批……
  一个月内,玻璃制造厂,进行了十二次烧制。
  六月初这一天,经过一个月的反复尝试,第一批被王旭认定为合格的产品,终于出现在了他手中。
  那是一千颗指甲盖大小的玻璃珠,外表跟小时候的弹珠相似,晶莹剔透,宛如水晶。
  在没有见过玻璃,不知道玻璃是什么的古代,王旭说这是天然水晶,是宝石,又有谁敢说不是。
  “单纯的制作玻璃珠,我的工厂一月之间,起码能制造出十万颗。只是物以稀为贵,而且也为了避免树大招风,每月玻璃珠的流出,一定要控制在一万颗上下,才能越发的让人觉得珍贵,也不至于太过显眼。”
  王旭是从现代来的,知道什么叫饥饿营销,也知道什么叫自我保护。
  市面上,珍珠一直是紧销货,素有东珠不如西珠,西珠不如南珠的说法。
  公认的,浙江府的珍珠最好,一颗葡萄大小,产自浙江府的白玉珍珠,起码能卖三百两银子。
  镇上的里正夫人,就有一串白玉珍珠,由32颗组成,品相不算太好,可当年入手的时候,也花了八千两白银,一直是里正夫人的心头肉,只有祭祖的时候才舍得戴出来。
  从品相看,珍珠还不如玻璃珠,现代人不觉得玻璃珠美,不过是玻璃珠太常见了,实际上在玻璃珠刚出现的时候,玻璃珠的价值就跟宝石等价。
  这么好的东西,王旭觉得定价一百两一颗,实在是太亲民了。
  不行不行,怎么能这么便宜,五百两不能再少了,再少,显不出玻璃珠的珍贵来。
  为了验证玻璃珠的价值,王旭挑选了十二颗玻璃珠,串成手串,又制造了一个由金丝木打造的盒子,决定往县里走一趟。
  溧阳县虽然不大,却与交州接壤,过往的行商不在少数。
  从这些人身上,不难试出玻璃珠的价值,要是在这里能一炮而红,想来在江南的其他地方,玻璃珠也会让人趋之若附。
  玻璃珠的成本近乎于无,售价五百两一颗,几乎全是赚的。
  一个月放出一万颗,便是五百万两白银的收入,一年就是五千万两。
  这还是因为王家规格小,怕搞大了不好收场,要不然玻璃厂全力运作,一个月能生产十万颗玻璃珠,不用扩大规模,也能一年稳赚五亿两白银。
  毕竟,五百两一颗的玻璃珠,能买得起的大有人在。
  天南海北的散出去,放眼九州天下,一年百万颗玻璃珠,恐怕连个浪花都掀不起来。
  不过在眼下嘛,一年十万颗玻璃珠,绝对不能再多了。
  十万颗玻璃珠,便是五千万两白银的大生意,虽然会让人眼红,以王家的名声跟靠山,还能勉强护住。
  再高,恐怕里面蕴含的利益,就是薛牧山都要为之动容,围观的巨鳄们,绝对能将王家撕碎。
  毕竟,朝廷一年的赋税,也不过六百亿两白银,能拿出上亿两白银的,都可以被称为大家族了,放在一府之地也是拔尖的。
  势力没有扩大之前,王家的生意决不能再大,不然是祸非福。


第891章 水晶珠面世
  溧阳县,虽然只是金山府下辖,数百个地方县之一,该有的繁华却不会少。
  按照后世的标准,溧阳县的人口跟规模,不亚于一个市,比较一下,难民没有涌入九泉镇之前,九泉镇的人口都超过了十万,可想而知溧阳县有多少人。
  人多了,自然会繁华,相比江南之地的其他县城,溧阳县可能不算什么。
  但是对王旭来说,溧阳县的规模,足够他打响第一炮了。
  “廖记典当行!”
  进了溧阳县,走在车水马龙的街道上,王旭找上了一家典当行。
  典当行的名字叫廖记典当行,看来跟县上的廖家有些关系。
  廖家,不是什么豪门,只是有人在县里做刀笔吏。
  这么一个不入流的刀笔吏,就在溧阳县繁华的南街上,开一家三进三出的典当行,果然千里做官只为财,不是说说那么简单。
  “少爷,这里行吗?”
  伙计在路边停下马车,对着王旭小声问道。
  王旭微微点头,开当铺的都是懂行的,跟南来北往的客商都有交集,不然干不了这个。
  玻璃珠的实际价值,王旭也摸不准,如果廖记愿意用五百两买下来,说明八百两也能卖出去。
  王旭是生产商,他没那个时间也没那个精力,满世界的开店,推销自己的产品,销售方面只能交给销售商。
  还有一点就是,王家的家底太薄,吃独食容易噎死。
  只有从上而下,形成了自己的利益集团,才能从小木板船,变成乘风破浪的巨舰,不畏任何风浪。
  为什么江南之地的珍珠业,始终能被大家族把持在手里,就连朝廷都碰不得这里的利益。
  还不是因为这些商人齐心协力,每个人背后都有靠山,所以靠山合在一起,变成了谁也不敢碰的刺猬。
  珍珠如此,玻璃珠为何不行。
  只要将市场做大了,将各地的大家族拉下水,不信没有人为他保驾护航。
  到了那个时候,就算是朝廷,也得捏着鼻子认了,谁要说卖的贵,绝对有人告诉你贵的道理,就跟后世的钻石营销一样。
  “死当还是活当?”
  “活当。”
  “五十两银子。”
  “掌柜的,我这可是上好的熊皮袄,你看这毛色,你看这皮质,买的时候可是花了六百两,你怎么也得给了一百两吧?”
  “你想得倒是挺美,我这里是当铺,不是慈善坊,你就算是死当,我也最多给你八十两,不行你就去下家吧。”
  王旭进去的时候,正有一位带刀的汉子,与掌柜的争论着什么。
  从外表看,这人应该是从北地过来的游侠,或者去过北地的豪客。
  汉子或许曾经如意过,现在落魄了,宛如卖马的秦琼,连身上的行头都要卖掉。
  这不夸张,天下兴儒,佛道两家都得靠边,饥一顿,饱一顿的,更别说是江湖中人了。
  普通武者,就是上了品级,也就是当个镖师,做个护院的命,得了贵人赏识,或者在北地立下过军功,才能在县上当个捕快,捕头之类的谋生。
  更多人,不是成了守城的兵丁,就是成了乡下的猎户,这种人王旭见的多了。
  “六十两,长则三月,短则半月,我一定过来赎它。”
  “五十两,不当就去下一家,保证你还会回来的。”
  掌柜的兴致缺缺,那副样子不像在做生意,反而像是施舍一样。
  带刀的汉子面红脖子粗,犹豫良久,还是带着熊皮袄走了。
  “慢走,这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