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乡土药神-第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一会儿,甘松、魏香和金风出现了。

    三人几乎同时做完题,同时交卷,同时走出教室。从远处看,只见魏香站在中间,甘风一左一右,三人沉默无话,脸色严肃,步伐稳定地迈了过来。

    旁观的众人顿时愣住,被三人的绝代风华所迷住,时间在这一刻仿佛放慢。

    有同学拿出手机将三人拍了下来,传到网上,随后,一个帖子在校内网上火了:争“风”三人行,谁会笑到最后?帖子特意把“锋”字改成了“风”,意思完全大变,特别是帖子后面的说明,三人错综复杂的关系被添油加醋的说出来,更是赚足了眼球。

    第二天,学校公告栏前围满了人,成绩出来了。

    有人欢喜有人忧,自不多话。

    最奇怪的是,榜单上前四名居然是并列的,分数一样多,都是满分,这四个人分别是金风、甘松、魏香、王永。

    这个榜单,可是震惊了不少人,包括学校的管理层和教授们,就更不用说学生们了。

    新生们是最扬眉吐气的,毕竟四个人中,三个是新生,狠狠地争了口气。而临床系的新生更是如此,特别是二班,也就是甘松、魏香所在的班,一下上了两个,走路鼻孔都是望着天。

    而王永也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这王永到底是谁?后来,大家知道王永是最先交卷的那个,更是惊讶得不得了。有熟悉王永的道:“王永智商、情商的天赋都极高,在泸州六中读书,一直是全校第一,考清华北大都没问题。后来,追着女朋友赵轩灵的脚步读了医学院。”

    王永的专情顿时赢得了女生们的好感,把他看成了本年度最专情的白马王子。

    同时,王永的天赋也被学校重视起来。

    自此以后,金风、甘松、魏香、王永则被称为医学院四大才子。

    但此次忠山杯医术大赛,谁会笑到最后,却扑朔迷离。



………【第十九章 三足金蟾】………

    第十九章三足金蟾

    教师楼,由教师组成的专家组正在认真评判着考生的答卷。

    这是第二关药理知识的考试卷子,将淘汰已经通过第一关的一半学生,非常残酷。因此,改卷老师都很慎重。

    第二关的题目只有一行字:“寒痰凝滞,气郁痰结,肝肾阴虚,石疽之病,发于劲部、腋下及全身。”

    字很少,但题目并不简单。这是“恶性淋巴癌”的症状,大约60%的淋巴癌首先发现在颈部的淋巴结肿大,开始时单一肿大,慢慢则数目增加,且越肿越大,发生于脏器则容易引起压迫症状,侵犯骨髓则可能产生脸色苍白、发烧、不正常出血等泛血球减少症。

    癌症治疗,是当今的医学难题,连最发达的西医都只是有所突破,还谈不上完全能够治疗。特别是淋巴癌更难医治,因为淋巴是免疫系统,一旦治疗不慎,容易引起并发症,导致死亡。

    加之,题单上并没有写明“淋巴”两个字,很多考生看到“石疽”二字,知道是肿瘤一类的病,但要判断到“淋巴”上,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改卷子的过程很轻松,直接把没有判断为“淋巴”的考生分开,留下判断准确的考生,粗略一看,竟然一大半的考生都没有判断准确,且留下来的卷子大部分是高年级的学生。

    进第三关的名单已经出来,接下来要做的工作便是看名单中的考生开出的治疗方案,是否对症?从而判断出考生的得分和名次。

    只见一个年老的教师拿起一份答卷,看了看上面写的号码是36号,道:“这份药单开得很好,炙蟾皮、炙壁虎、干蜈蚣、干全蝎,以毒攻毒,基本掌握了中药治疗癌症的要义,但太过于猛烈,恐怕年老的病人受不了。”

    思考了一下,将此药方打了分:90分。

    再看下去,不断地摇着头,后面的好几份都没看到中意的药方,突然,一份药方让他眼前一亮。

    只见27号药方上写道:“白花舌蛇草、半枝莲、灵芝片、黄芪、党参、当归、炒白术、生苡仁、怀山药、陈皮、夏枯草、莪术、威灵仙、姜半夏。”

    年老教师点点头,道:“这药方以扶正为主,徐徐图之,只不过见效缓慢,患者久久不见其效,害怕丧失信心、停药不用,反而会导致病情反复,给85分吧。”

    两份药方出来,顿时引起改卷老师的议论,有的认为淋巴癌是重症,应该用猛药急攻;有的却认为应该以手术为主,然后辅之以养身温和的药方;有的则认为应先温和调养、除其表,然后急药猛攻、去其根,最后扶正气、强其身。

    最后大家争得不可开交、引经据典、面红耳赤,也争不出一个结果,评卷组组长一句话解决了问题:“这本身存在医学上就是一道难题,各人根据自己的理解打分,去掉最高、最低,取平均分比较恰当。”

    众人没了意见,埋下头给各张卷子打起分来。

    改了一阵,突然年老教师勃然而怒,站了起来,吼道:“岂有此理!岂有此理!”

    众人大奇,是什么事情让这教师如此愤怒?

    “失态了。”年老教师看到众人疑惑的表情,平复了一下心情,拿出第43号药方,道:“你们看这药方,取三足金蟾之玄液,和之以灵芝、黄芪、党参、当归,当可治之。”

    “哈哈。”众改卷教师顿时大笑。

    一年青老师道:“这学生估计是网络小说看多了,居然三足金蟾都开到药方里来了。这不是神话传说中的东西吗?”

    年老教师道:“对啊,学校应该加强管理,要不然,这些学生怎么得了?”

    评卷组组长颇为无奈,道:“加强管理是校方领导层的事,我们的责任就是把这次竞赛的名次排出来。其他的别管,有意见建议到教务处或是政治处提去。”

    年老教师拿起笔,大手一挥,在43号药方上写道:“20分。”

    这还是看在这学生看出了这是淋巴癌的情况下,要不然,非给零分不可。

    评分结束,平均分也算了出来。大家把卷子拆开,年老教师拿起36号和27号的药方,对照起考生序号来,道:“果然我猜得不错,36号用猛药,是金木林的儿子金风,这是金家的典型风格;27号是魏正明的孙女魏香,魏家医术。奇怪了,这两个人的平均分居然是一样多。”

    年老教师给金风的卷子评分要高一点,也就是说,肯定有人给魏香的评分高些。

    “那个第一关得了第一名的另两个学生呢?”评卷组组长问道。

    一教师把卷子翻出来,不由得笑了起来,道:“王永的成绩还不错,中等偏上。这甘松就是写三足金蟾的那位,最后一名。”

    “呵呵。”众位再次一笑,年老教师脸都黑了。

    “好吧,就这样把成绩公布出去。”评卷组组长道。

    “慢。”年老教师道:“这甘松思想品德败坏,我觉得应该剔除出过关的队伍。”

    众人一愣,看向年老教师,这名单可是在评分前已经定了下来。

    年青教师帮甘松开拓道:“我看,甘松医学基础不错,这又可能是笔误写错了字,我看让他将就过吧。”

    年老教师马上反驳:“不行,医生讲科学,如果脱离科学去幻想,今后行医时要闹出人命的,人命关天的事情,你们怎么就不重视呢?”

    年青教师道:“我持相反意见。第一,甘松并没有行医,怎么能够给一个天才学生背上这样一个大帽子,这不是毁灭一个人吗?第二,科学,本身就是在幻想和求证之中开始的,如果没有幻想,哪来证实?如果没有幻想,哪来创新?所以,我认为应该让甘松过关。”

    两人就此争论起来,改卷组的其他教师也站在各自的观点上发表意见,一时间,热闹极了。

    看大家争执不休,等观点发表得差不多,没有新观点出现,评卷组组长道:“这样吧,我个人的观点是让甘松过关,为什么呢?甘松第一关成绩确实不错,他还是魏正明教授的弟子,这三足金蟾有可能是什么独家秘方,或是一种新药物的代号,只不过名字取得太幻想了一点。”

    “加之,按照比赛规则,我们只能淘汰一半的学生,甘松毕竟是找准了病的。即使把甘松放在最后,我们也还要从没找准病的人中挑几个稍微靠谱的填进去,才能凑足半数。”

    “如果他们进去了,甘松没进去,恐怕我们不好交待。”

    “当然,大家也可以保留意见,向上级反映。我也会如实将情况给校委会汇报,这份名单也是要校长签字的,如果校委会认为甘松不该过关,那坚决不让甘松过。大家说,怎么样?”

    评卷组来了个漂亮的“踢皮球”、“和稀泥”。

    把皮球踢给校委会,甘松的班主任老师是校委会成员,不为甘松争取?

    再说,甘松可是魏正明教授的亲传弟子,把甘松剔下来,校长也得掂量掂量。



………【第二十章 非议】………

    第二十章非议

    “甘松,你的药方中为什么会有三足金蟾?这是哪味药。”

    魏香家中,魏教授很奇怪甘松怎么会开出这样一味自己没听说过的药?

    他知道甘松的医术水平,根本不会乱开药。这“三足金蟾”的药,应该就如上次他得到的治疗魏香骨折的药的性质一样。

    上次的药物中,同样有两种药材无法理解。魏教授通过先进仪器进行检测,从基因特征上分析,其中一味药好像蛇和鸟的综合体,另一味药好像龟,但这两味药的基因比自然界的蛇、鸟、龟要完善得多,里面的一些基因片段还一时难以破解。

    魏教授百思不得其解,但每次问甘松,都被甘松巧妙地绕过去。

    唯一知道答案的只有甘松,甘松保持沉默,魏教授也没有办法,只能替甘松保守这个秘密,他不想因为不成熟的泄露为甘松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要不然,甘松必然成为世界各国媒体和各类组织、利益集团关注的焦点,必然把甘松这孩子毁了,这可不是甘松的老师魏教授愿意看到的。

    毕竟,甘松的发现是划时代的!

    这次,甘松开出了“三足金蟾”这味药,就意味着有可能“三足金蟾”是真实存在的,是已知生物之外的特殊生物品种,就好像蛇、鸟、龟一样,也是客观存在的。

    如果真的破解了这些特殊品种的基因密码,了解了其中的排序规则,将对人类医学的发展作出巨大的贡献,其价值是根本无法用金钱估量的。

    因此,魏教授一听到学校传给他的消息,他便非常兴奋,急急冲冲地让魏香把甘松找来了。

    魏香则兴趣大奇,道:“我查过了,三足金蟾有一个美丽的神话故事,传说中,它能口吐金钱,是旺财之物。古代有刘海修道,用计收服金蟾成仙,后来民间有句俗语,叫刘海戏金蟾、步步钓金钱。可是,这毕竟是传说,当不得真的。”

    “这也说不定。”魏教授神秘一笑,道:“传说并不是空穴来风,比如飞天,敦煌的石壁上,刻着很多。大家都以为是佛教中的东西,但是,如今人们已经能够乘坐宇宙飞船飞到天上去了。里面的每一个场景都可以利用科学,进行重现。比如,舍利子,这种东西真实存在,但以现在的科学水平,根本无法解释。”

    “所以,真理是相对的,在一定的发展阶段,它是正确的,在未来,它不一定正确……”魏教授好像站在讲台上授课一样,循循善诱。

    甘松坐在沙发上,沉默不发一言,在心里埋怨自己:“我自找什么麻烦,把三足金蟾的药方给开了出来,真是大笨蛋啊。但是,农村的消息太闭塞了,我确实不知道三足金蟾是神话传说中才有的东西,我还以为是特殊的蛤蟆呢,这也不能怪我啊。”

    利用百草神功使用药物,已经成了甘松的本能,没想到被人误解了。

    甘松也纳闷了,到底这世界上有没有三足金蟾的存在?

    从百草神功中有记载来看,是应该有的,但三足金蟾又能在哪里找得到?

    “甘松,这世界上到底有没有三足金蟾?”魏教授猛然对着甘松吼道。

    “有……没有。”甘松被这声大喊惊醒,本能地脱口而出,但发现说出的答案虽然是对的却错了,赶紧改口。

    魏教授一笑,语重心长地道:“甘松,你可知道,发现新物种是生物学上的进步,也是人类医学的进步。如果三足金蟾真的存在,又有你的药方,那能够振救多少身患癌症的病人?你看看,医学院一个附属医院、一个附属中医院,每天都要眼睁睁地看着多少生命离去,他们很多都死于癌症这一不治之症。医者父母心啊。”

    “香香,你外婆当年也是死于癌症。”魏教授的眼中已经有了泪花,抬起头看着天花板,隐入回忆之中。

    看到甘松犹豫不决的表情,魏香道:“甘松,真的有三足金蟾吗?如果有,你快说啊,到底在哪里?这可以救很多病人的。”

    “唉。”甘松叹了口气,为了那些还在努力挣扎着、与病魔作斗争的病人,道:“三足金蟾是有的,但我也不知道它在哪里?它是古时候存在的东西,不知道现在,是不是已经绝种了。”

    “那你是怎么知道三足金蟾的?”魏香奇怪的问道。

    甘松眼珠直转,撒谎道:“农村人得了癌症,有种简单有效的治疗方法,就是用癞蛤蟆煮鸭蛋,煮熟后剥开蛋壳吃掉鸭蛋,长期坚持就可以治疗癌症,听说效果还不错,我们老家还有治好的案例。”

    “我曾经看过一本杂书,名字记不得了,上面说金蟾是癞蛤蟆最优化的品种,以前又听我父亲说过三足金蟾的描述,所以我以为三足金蟾真实存在,就据此推断了药性,开了药方。”

    “没见过药物,也能推出药方?”魏香大奇。

    魏教授自然是不信的,对魏香道:“你去查查,三足金蟾最早出现在什么地方?”

    魏香拿出小笔记本上记的东西,念道:“我已经查过了,最早出现在陕西户县,地处关中平原腹地,南依世界地质公园秦岭终南山,北临渭水,是蜚声中外的中国第一画乡、中国诗词之乡、中国鼓舞之乡、钟馗故里、财神刘海故里和财神之乡。”

    终南山?甘松抬起头,这可是传说中的道家发源地,很多书上都有这个名字。

    “不过,关于金蟾的传说,泸州也有。”魏香补充道。

    魏教授想了想、点点头,道:“你说的是玉蟾山?”

    “对啊。”魏香继续念道:“玉蟾山,因山形、山石状似蟾蜍而得名。在泸州市区以北33公里处,泸县县城旁,山下有九曲河、赖溪河和马溪河,主要景区有龙脑桥、古玉蟾关、《流民图》浮雕、弥陀寺、龙盘寺、白云寺、金宝山古墓群等。”

    看来,为了知道三足金蟾的秘密,魏香可是下了不少功夫。

    魏教授道:“明天就是周末了,你们下周就要冲第三关。第三关考的是平时的积累,突击出不了成绩的,不如这个周末我们到玉蟾山一游,放松一下,顺便撞撞运气。”

    “太好了。”魏香高兴非常。

    玉蟾山有没有三足金蟾?甘松也很好奇。

    ***

    第二关的成绩放出来了,顿时引起众同学大哗。

    金风和魏香,理所当然的第一名,总成绩也是排在第一。甘松却是第二关倒数五十几名,总分排在正中间,落后了二十多名,而王永也获得了好成绩,总成绩排在前十。

    学校里,对甘松的非议也多了起来:

    “你瞧甘松,我就说他眼高手低,你们还不信。这次出洋相了?

    “他那点医术全靠死记硬背,在医学知识的运用上却差得很远。”

    “是啊,我在图书馆看到他,看书就像是翻书似的,他应该就属于博闻强记的类型。”

    “治病治的不是木偶,而是人,会翻书有什么用?”

    “我看,甘松肯定没戏,他怎么可能是金风的对手,这次我赢定了。”

    当然,非议主要来自于高年级的学生,新生则比较失落,幸好还有魏香在第一名在前面撑着,算是找到点心理平衡。



………【第二十一章 玉蟾山】………

    第二十一章玉蟾山

    玉蟾山,以山幽、石奇、水秀、文物多而闻名川南,被曾经就任过华东军区参谋长、国务院副总理等要职的张爱萍将军誉为“川南明珠”。

    宋代大文豪、书法家黄庭坚醉留“玉蟾”,明状元杨升庵(前文中传说摇竹现鱼的那位)狂写“金鳌峰”。到清代,山上寺庙林立。罗汉街内一台一重殿,一级一重天,庙宇巍峨,气象万千。

    曾号称“大和尚五万五,小和尚不消数”。

    暮鼓晨钟,香烟缭绕,香客如云,佛事之盛,令人叹绝。

    周末,甘松和魏教授、魏香自驾车来到了玉蟾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