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我的主神游戏(木恒)-第16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世纪米国逼供的经验,不是一般人可以承受的,更别说这些穿越众,他们中间恐怕没几个能够在死亡威胁和各种刑讯手段下坚持住的。
不过这些具体的策略,是大会之后各个相关部门要考虑的事情,对大多数穿越众整体上的影响是,大多数人脑袋上戴上了金箍,不再像之前那么自信,他们可是知道,自己相比那股新的穿越众来说,绝大多数人都没什么优势,没有人能够说在同等努力的情况下超过对方。
虽然平时在土著面前指点河山,一派器宇轩昂,但那是受到时代局限,不知道历史发展的土著,现在来了一群同样背景的对手,这不由得他们不慌张。
……
在这种背景下,华夏穿越众们来不及等待大明陷入变民军和后金带来的战乱,坐收渔利,而是主动挑起了战争。
1628年,经过充分准备的华夏穿越众对第一个目标,广东全境发起了攻击。
元老院主席郝仁义亲自下令进行全国总动员,预备役转为常备军,陆军从原本的16700人,在两个月内扩充到六万人马,海军受限于军舰数量不能临时扩充,但已经开始建造更多更大的战舰。
扩军完毕后,进攻广东派出一万五千大军,同时还有两万五千临时征发的民夫负责提供后勤,转运粮食弹药,修筑营地工事。这些兵力,根据穿越众对明军战力的估计,只要后勤保障得力,足以相当于二十万明军的战力,因此征服整个广东绰绰有余。
果不其然,有着海军舰炮助阵,陆军仅仅花费一月便攻下城墙坚固、防卫森严的广州,接着就仗着陷落省城之威,趁势分兵攻略其他州县。海宋帝国的威名在这些年来早已传遍沿海各省。大炮一响,小些的县城直接开城投降,大些的州县还能抵抗一二,但在跨时代的武器下,尽管不能炸毁坚固的城墙,但也让守城士兵士气降低到最低点,就算军官强迫登城,也无人应命,反而起了不少内讧,毕竟看不见敌人,就被一颗颗开花弹炸得粉身碎骨,这根本不是封建军队可以承受的打击。
炮击之后,登城就变成了郊游一般,一路而过的明朝官僚,大多投降,自杀殉国的极少,这些人也看出来了,新起的海宋,比起已经成为朝廷心腹之患的东虏还要强上许多。东南各省的官僚很多都与海商勾结,对航海之事也不陌生,自然知道明朝是不可能真正消灭海宋的,大明水师早和其他部队一样,烂到根子上,更别说之前落下笑话的跨海征伐,连敌人面都没见就被打击得自行溃散。
因此少数明智的官僚们纷纷投诚,以作从龙之臣。至于大户地主,也在这多年的宣传和贸易中,知道海宋帝国的政策,那就是不从者死,从者生,私有财产是受到保护的,而且海宋法律严明,没有大明各种陋规,更没有官府的压榨剥削,只是缺少了许多特权,不过在枪口之下,选择顺从统治的还是占据大多数。
至于身无片瓦的贫户,反而欢迎,因为在海宋的统治下,贫民还是可以靠着辛苦劳动,换来温饱生活,发家致富者也不在少数,坚定投诚者更是可以当官任职,这是在大明统治下难以实现的事情。
毕竟这时代,国家观念不强,而且下层百姓对朝廷基本上没什么效忠心思,因此贫民们并无抵抗心思,广东一带,是华夏穿越众下力气渗透宣传的地方,除了少数偏僻地方,基本各大县城都知道他们的政策和好处,每天拖家带口去海宋国谋生者不计其数,更有许多混发达的人衣锦还乡,当地官僚也不敢捕捉,免得触怒了海宋的元老们,被重点清除。
如此半年之后,整个广东全境落入华夏穿越众手中,威震天下,朝野震动。
这不同于之前入侵,毕竟他们只是占据了一些边缘岛屿,海南虽然也是大岛,但并没有驱赶官员,还保持着大明表面上的旗帜。
但现在就是明明白白的入寇,造反,和关外后金别无二致。
这下明朝诸君是彻底慌了手脚,一个后金就已经变成心腹大患了,连年进剿,不仅劳师无功,反而靡费粮饷,现在南方粮饷重地之一又开始出现匪患,直接威胁江浙重地。
1628年,注定要在史册上重重写上一笔。
今年,崇祯帝刚刚上台不足一年,此时只是一个19岁的年轻人,虽然身处皇家,耳濡目染,对权力斗争极其擅长,但对如何治理天下却缺少真正的行政经验。
今年,出身文官、多年辽事有功的袁崇焕在平台奏对上,发下“五年复辽”的誓言,让崇祯帝大喜,认为辽事有望。
今年,后金终于摆脱了努尔哈赤的瞎折腾,皇太极这位堪称满清奠基者的雄主已经上位两年,他今年38岁,年富力强,无论是政治经验,还是身体上,都处在人生的巅峰期。他很清楚明帝国的强大,因此采取了剪枝弱干的阴毒政策,而连续多年对袁崇焕构筑的宁锦防线进攻无果,让他也终于在战略进攻方向上选择改变。
今年,后金兵大破林丹汉,开始实现对蒙古地区的统治,再次扩大势力,皇太极的政策已经初见成效,而至此之后,后金骑兵就有可能绕过宁锦防线,由蒙古入寇大明腹地,进一步削弱明朝实力,这就给后来袁崇焕的悲剧埋下了伏笔。
今年,明朝全国发生大规模饥荒,陕西民变四起。
今年,南方出现海宋帝国入侵大明,占据一省,俨然当年后金故事,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大明天下危在旦夕,回天乏力,虽然圣天子在位,给了一部分人希望,但更多的人开始对大明失望。
……
华夏穿越众本来还打算等明朝天下真正大乱,也是义军四起的时候再进攻明朝腹地,甚至有些保守者,提出等到清兵入关,明朝灭亡时,再吊民伐罪,恢复华夏,获取正统地位。不过那时间拖得太长,1644年明朝才会灭亡,20多年,不是每一个穿越众都等得起的。
现在的决策,让一部分激进的穿越众大喜过望,纷纷鼎立支持,无论是海陆军,都早就盼着痛痛快快地打上一仗,一直以来,都是不温不火的小型战斗,不是海上剿匪,就是镇压反动势力,要不就是进攻海外小国获取资源点,都没有大规模的战斗。
广东会这么快沦陷,和这些人的斗志极高有很大关系,很多军队都是攻下一座城池,就在上官的催促下马不停蹄地奔向下一座城池,只留下少部分人马驻守。
广东全境一落,华夏穿越众按照攻占一地,稳定一地,使其人力物力财力为己用的策略,并不急于进攻其他地区,而是封锁了广东通向其他地区的关隘要塞,建立了牢固的防御工事,然后在整个广东推行自己多年行之有效的政策。
占据广东全境后,除了日常政务,比如检查田亩户口等,最重之事就是在各个县城兴建新式学校,让受过专门教育的归化土著充任教师,下令年幼者,即十岁以下者,要强制入学,入学者,学费和食物供给一应由帝国负担,学期为三年制,优秀者可以延长到九年。
然后就是推行各种新式政策,清理明朝弊政,裁撤庸碌之辈,清算恶霸劣绅,建立帝国基层政权,以巩固统治基础。
对此穿越众已经非常有经验,并不担心会出现意外,他们实行的政策,可比后金要好得多,后金那些导致汉民起义的政策实行多年,最后还能取得天下,他们自然不担心这点。最底层的老百姓是不会考虑那么多,谁能让他们安稳过日子,吃饱穿暖,就是这个时代最好的圣主,他们自然甘愿被驱使,为了保护这样的生活,他们自然不会惜命,现在有多少人为了吃几天饱饭,不惜从贼造反。
面对南方大变,明朝这具疲惫之极的躯体又开始了迟缓的动作,江浙、两湖等地区勉强抽调出兵马,准备收服广东。广东作为明朝重地,不可轻失。
半年之后,1629年3月,明军六万,诈称二十万,与宋军八千精锐陆军交战于韶州,连败三阵,死五千余人,伤两万,余者或逃或降,总兵以下将官战死者七十八人,降者难以计数。
明朝再次受到沉重一击,此次战役,明朝在南方地区的机动作战兵力为之一空,剩下的兵马大都多年不习刀枪,粮饷不足,战斗力极为低下。
借助韶州一战,海宋帝国再次巩固了在广东的统治,同时挟大胜之威,更加强力地推行其现行政策,凡是敢抵抗者,一律家产查抄,全家发配,充作劳力。
而原本观望的读书人,中上层的豪绅富户,也开始纷纷投靠海宋帝国,以便提前站队。
第三百六十七章疾风怒涛(中)
1630年,海宋帝国发兵三万攻取广西,广西大小官员望风而降者不计其数。
1631年,海宋帝国再次动兵两万进攻福建,右佥都御史熊文灿被俘投降。
1632年,湖北湖南两地被攻陷,布政使,知府等官员自杀殉国者五十有三人。
南方糜烂至极,大明风雨飘摇,来自江南的粮饷大为减少,原本可以镇压住的陕西起义军也风起云涌,缺少粮饷的明军无力镇压,缺少来自江南的粮米,大明根本无力继续支持。
崇祯帝连下三道罪己诏,同时下令与海宋帝国议和,但被拒绝。
华夏穿越众已经毫无顾忌,他们在这几年的进攻中,越发感觉到时代差距带来的巨大优势,往往本方一千火枪兵,就可以轻易在一两百米的距离上将明军近万人击溃,明军根本没有许多骑兵,尤其是南方,基本上都是步兵,行动迟缓,冷兵器密集阵型的军队,对上持有近代火枪武器的军队,就是一个被屠杀的下场。
他们之所以每年才进行一次大规模军事行动,完全不是顾忌明军的战力,而是己方后勤问题,弹药粮草,以及要安定消化占领地的缘故。
不到五年,海宋帝国已经占据了半个南方地区,整个南方一片震动,剩余的省份官员,每日都在讨论到底是投降还是逃跑,时至今日,无人再敢说可以抵抗,比起后金来说,海宋帝国更是兵锋之锐,无人可挡。对付后金,本朝好歹还有数名大将有过胜绩,而海宋帝国自建国后,从未一败,明军基本没有斩获,丧师失地成了常事,以致于一见海宋陆军大旗,明军投降者不计其数。
1633年,拒绝了与崇祯帝的议和之后,华夏穿越众奋起余勇,派兵十万同时进攻四川、浙江、江西,以及其他南方地区,将整个长江以南,除去高原等人烟稀少的地带外,主要的州县城市,全部纳入自己的统治。
于是整个天下最为富庶精华的部分全部落入海宋帝国的版图,借助强大的海军力量,封锁了长江,得到了相对安稳的发展了环境,华夏穿越众暂时终止了军事行动。
为了军事行动的快速进行,在攻占这些地区时,穿越众只攻占了主要城市,并没有深入农村,除去广州最先被攻取,广大农村建立了基层政权,其他地区只是将主要州县城市牢牢占据,并未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建立起牢固的统治。
而现在就是要从头整理人力,进行发展。
1628年开始进攻明朝,到现在又过去五年,华夏穿越众的势力暴涨,占据整个南方,发展速度不可谓不快。不过还是有穿越众不满意,他们在这段时间内得到了更多关于北美那群穿越众的消息,也恐惧与对方的发展速度,对方在这五年中,居然又有大量进展,已经有不少明显带有现代痕迹的商船出现在南洋地区,双方正式接触的时刻就在眼前。
而且历史上李自成这个流寇从1629年起义,到1644年明朝灭亡,也不过用了十五年就打垮了明王朝。而他们从穿越到现在都过去了13年,还没有将明朝灭亡,虽然大部分原因要归咎于己方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工业发展,以及对明朝这个封建社会的改造上,但军事行动保守仍然是一部分穿越众抨击的重点。
占据了整个南方之后,十几年过去,不少穿越众也从一个毛头小子变成大叔,主席郝仁义更是已经年过半百,不过按他的话讲,这放在现代,他的政治生命不过是刚刚开始。
天下大势已经非常明朗,无论是大明,后金还是起义军,在这些年的消息中,已经清晰地知道南方帝国的强大,不是他们任何一方可以抗拒的。起义军中很多小股势力纷纷跑到南方投诚,以混一个官位,剩下诸如高迎祥、李自成等大股义军,此时还远没有称帝称王的想法,也开始与南方联络,他们在表面接受了海宋帝国自称华夏正朔的叫法,声称原为前驱,覆灭腐朽的明王朝。
而相对于明朝统治区的饿殍满地,饥荒连年,盗匪四起,海宋帝国的统治版图内,却是粮食增产,商贸发达,民众安居乐业,弊政一空,老有所养,幼有所教,大多数人都吃得饱,穿得暖。从北方逃难者不计其数,拖家带口,成乡成村地逃向南方。比起最初穿越众还需要靠欺骗手段来移民,现在北方的民众都知道南方出现了真龙天子,圣人在世,宋室后裔,汉人正统,治下民众安乐,凡是无法活下去的贫民,都自发地向南方迁移。
而对这些人,正在大力发展工业的穿越众自然来之不拒,在经过卫生检疫,教育培训后,这些最能吃苦耐劳的民众,就是再好不过的产业工人。至于粮食问题,各种增产的良种,以及精耕细作,再加上大量农业机械的运用,让一个农业劳动力可以供养的人数大大上升,从原来一人只能供养三四人,现在上升到十二三人,在很长时间内解决了人口数量和土地承载力的问题,这也让大量劳动力从土地上解脱出来,进入工厂。
而穿越众通过现代经济手段,对民众收入的调节,让贫富差距控制在一定程度内,同时通过政府税收作为杠杆,对贫民提供一定扶持,从而大大提升了占领区的消费力,为整个工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市场动力。
其实经济的根本目的就是满足人的各种需要,人的总体需要会决定各个行业的最大产出,但是军事工业的发展是一个特例,它有时毫无约束地无限膨胀,因为它是国家建立的,根本目的为了满足人的生存和安全需要,在某些情况下,人的安全需要是无止境的。从根本上讲,人口越多,需求就会越大,其最终的经济规模也会越大,不过这还需要和个人的消费能力做乘法,才能形成最终的经济规模。
这也是为什么历史上西方人一开始屡屡被东方帝国庞大的人口所迷惑,认为其有庞大的市场,却没有想到真正有消费能力的人口数目却是极少的,直到很多货物无法销售出去才不得不清醒过来,不过这个错误一犯再犯,就是表面上人口数字太容易让资本家心动了,很多西方商人会简单地按照自己国民的生活水平,去计算这个东方帝国中一个人每年吃穿用掉多少东西,一亿人每年又会在吃穿上有多少消费能力。但他们忘记了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很多人辛苦一年却吃不抱,一年到头穿不上一件新衣服。
经过统计检丁,穿越众欣喜地发现直辖人口超过了一亿两千万之众,如此数量的民众如果经过训练和教育,拥有近代国家的平均国民素质,将在这个世界无可匹敌,这给许多原本恐慌的穿越众重新带回了自信。
没错,新出现的穿越众科技树现在看来是比我们攀登得高,但只要他们生产不出来原子弹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有这样的人口基数,光靠暴兵也能把他们淹没掉。
第三百六十八章疾风怒涛(下)
这一天,李林正在处理永恒帝国发展的各项事宜,终于听到了天眼的提示。
“次元空间《新明》时间规则解析进度50%,需要该空间时间轴再次异动才能彻底解析完毕”
也就是说,自己还需要迫使这个次元空间的意志体再次进行一次穿越动作,拉进来第三股穿越众,这样才能真正解析出来它内部蕴含的时间规则,为自己所用。
李林稍一迟疑,很快就想到办法,那就是让两股穿越众尽快发生冲突,将整个世界打烂,那时候就不得不需要第三者进行调停,而想要调停,就必须有对等的资格,土著势力是不可能的,这个世界意志体只能再拉第三股穿越众进来。
当然从目前的情况分析,让华夏穿越众强大到不是米国穿越众可以抗衡的,这个意志体也必须要再次引入新的势力进行联合对抗。
而对于华夏穿越众如何发展,如何尽快地扩展军事实力,帝国研究院早已给出了最详细的流程,只是基于李林的背景,他并不能在科技上给出指导,不过他自己的能力对这个世界太过变态,他无需动用什么特殊建议,只需要利用“全知”的能力,再接着天象之类的玄虚话题,告知华夏穿越众,米国穿越众一些大的动向,就可以让他们占据上风。
……
1633年年底,北方大雪纷飞,夏秋之际刚刚又经受了一次东虏入寇,北地百姓大多衣食无着,很多人注定难以熬过这个苦冬,除非他们向南方逃难。但一江之隔的海宋帝国,却一片欢腾,正在为过年而采办年货,就算刚纳入统治的贫民小户,也得到赖以维持生存的粮食衣物,能够第一次饱着肚子过冬。在这种情况下,投奔海宋帝国的北方难民仍旧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