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恶魔在纽约-第9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些贪婪、狡猾而不知满足的家伙。

李杰脸上露出毫不意外的笑容,他清楚对方之所以当着其他人面提出这个问题,就是希望利用共同联合的影响力,看看能不能使得自己让步,获得更多好处。

“噢,是的,除了日冕医药,剩下的部分将改组为日冕生物科技,不过目前还处于不太成熟的阶段,而且已经有了洛克希德先生的加入。”

拉里?佩奇和约翰?杜尔等人对视一眼,他们早就疑惑为什么罗威尔?洛克希德也会出现在这里,却又不发一言,既然是另外的生物科技部分,那么倒也可以理解。今天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果,暂时不适合再继续逼迫下去了,毕竟吃相不能太难看。

而李杰则看了看始终沉默不语的罗威尔,心中冷笑。日冕医药只是一个幌子,那些所谓的治疗疾病对于自己来说毫无意义,只对人类有效而已,稍微发挥一些作用,就足以让凯鹏华盈和辉瑞这些大企业站到自己的同一阵线,解决麻烦的同时源源不断提供资金。

而日冕生物科技,才是他真正最为看重的部分,怎么会容得这些人染指。当然,也不是绝对不可能,大概不久之后的将来,如果他们愿意像罗威尔一样,成为自己的附庸,那么多少能够享受到一些优待。(未完待续。。)

第二章能量无处不在

当然,虽然一夜之间日冕公司甚至李杰本人,都有点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的架势,但这之中多少有某些人背后造势的结果。

利益的驱使总是比自发舆论看起来更加声势滔天。

事实上,无论媒体还是网络,当然不会全都是负面评价。

那些与李杰关系好的名人或者更多日冕公司方面的公关,以及部分秉持公心的媒体,还是做出了不少中肯评价。而赫斯特集团旗下所有媒体,无论电视又或报刊杂志,都是毫不犹豫力挺李杰,espn特别访谈分析利弊,《时尚杂志》安排专访,力度亦前所未有,否则舆论一面倒的话后果还真难预料。

这其中自然少不了阿曼达?赫斯特的出力。

而在此之中,围绕李杰从来没有断绝过的八卦和绯闻依旧甚嚣尘上,更随着他的名气不断增大有上升趋势,凑足了一场热闹的场面。特别是在李杰应《vogue》杂志安娜?温图尔邀约,拍摄了一组时尚大片,成功登上《vogue》美国版封面之后,关于他的无敌魅力与男女通杀外貌一度传到沸沸扬扬。

暂且不理愈演愈烈的舆论大战,外间热闹非凡,而作为话题风暴中心的李杰,此时却与史蒂夫?霍金一道,悄然来到了位于剑桥大学物理学系的卡文迪许实验室(cavendish_laboratory)。

这间建成已经接近150年的物理实验室,外表古朴沧桑,就如同剑桥大学的许多其他建筑一样。毫不起眼。内部虽然也有许多陈旧设施。却依然保持着正常的运转。

望着其中一件件造型奇特的设备和实验仪器。以及古旧的器物桌椅,李杰显露出了丰富兴趣,不时拿起放在手里端详。

“请小心一点对待,卡文迪许实验室是物理学的丰碑。这里的每一件物品,都代表着人类在物理学研究方面的光辉历史和卓越成就。”

史蒂夫撑着拐杖,正在整理着桌上的资料,看到李杰的举动出言提醒道,显得有些紧张。生怕他弄坏了什么一样。不过他很快想到了李杰的身份,又带着几分自嘲补充了一句。

“当然,也许在你们眼里看来非常粗鄙甚至落后,但还是希望你尽量不要破坏,布鲁斯。这里也是我踏入物理学领域的起点,当我精神还好的时候,最喜欢一个人躲在实验室里,思考各种奇奇怪怪的问题。”

他似乎陷入对往日时光的追忆,用怅然的语气感叹道。

尽管李杰尚未将史蒂夫转化为恶魔血脉,哪怕仅仅依靠科比斯特实验室越来越成熟的人造基因组调制。他的身体状况恢复也一天快过一天,肌肉组织发生得非常完善。已经能够勉强独立行动,开始撑着拐杖进行恢复性活动了。

焕发了新生的史蒂夫也彻底恢复了动力,迫不及待想要继续自己的研究,以及许多以前仅仅停留在思考层面未能实践的行动。这一次来,就是为了亲自整理和收集自己的研究资料,带回到美国日冕方面特意为他准备的物理实验室。

“当然不会,我非常欣赏人类在科研领域取得的成就,特别是你们对于工具、器械、微观、宏观世界以及万物深层机理的研究,简直令人赞叹。”李杰摇了摇头,非常郑重地表示。“事实上,我们与人类的发展方向可以说完全相悖,天差地别。这也是我一直在尝试弄明白的,也许史蒂夫你可以为我提供一些帮助。”

“帮助?”

史蒂夫停下手中的动作,有些疑惑地看着他。

而李杰并没有立刻说下去,反倒是显露出十足的耐心,仔细打量着这个看似陈旧普通的实验室。

“史蒂夫,你对这间实验室似乎非常重视,看来这里应该创造出不少成果。”

史蒂夫闻言点头,轻轻抚摸着面前那张斑驳的桌子,露出缅怀神色。

“我最早就是在这间实验室,被我的导师正式引入物理学的殿堂。卡文迪许实验室是人类近代科学史上第一个社会化和专业化的科学实验室,催生了大量足以影响人类进程的重要科学成果,天体、粒子、固体和生物物理学,电子、中子、发现原子核的结构,以及发现dna的双螺旋结构等,任何一个,都足以称得上伟大这个词汇。”

李杰认真倾听着对方的介绍,走到桌前坐了下来。他安静地思索片刻,突然平伸出自己的右手,伸到对方面前,然后说道:

“你能看到吗?”

史蒂夫被他这句没头没脑的话问到愣住,然后诧异地低头,望着李杰整洁修长的手掌,上面纹路清晰,但空无一物。他满脸迷惑不解:“看到什么,你的手掌吗?”

李杰认真看着他的双眼,然后缓缓说道:“不,是能量。用我们的语言,叫做博拉卡。用你们人类的词汇来表述,可以说是魔能、能量或者源能,是我们锤炼一切力量的本质最初形式,无所不在的能量源泉。就像现在,我手中的这道魔能。”

史蒂夫并没有觉得荒谬,他同样用严肃到了极点的态度在倾听李杰的说话,然后继续看着李杰空无一物的手掌,无奈地摇了摇头。

“我看不到,只能看见你的手。”

李杰对于这个回答并不意外,但他并没有放弃尝试,就此结束这个话题。而是缓缓屈起食指和中指,对着放置在桌面角落的一支铅笔招了招手。然后,在没有半点预兆和实物支撑的前提下,那支铅笔慢慢脱离了桌面,不断上升,漂浮在他和史蒂夫之间。

史蒂夫立即瞪大了眼睛,他甚至下意识伸手在铅笔的四周不断划动着,试图看看是不是有什么自己没有瞧见的细线之类在拉扯。

他当然是徒劳的,因为什么也找不到,也感觉不到任何有形质的东西。

“这样的话,你能不能看到、或者感觉到我所说的魔能?现在,这道魔能已经发生了变化。当魔能处于自然静态的时候,我也只能通过感知去感应,并不能看到。而现在,在我操纵它的时候,在控制铅笔的过程中转为了实质,我可以直接看到它的存在。”

李杰显然意识到自己刚才的表述并不准确,进一步解释。那道魔能在最初的混沌状态他也不能算是“看”到,因为即使闭上眼睛,他也能清晰感应到魔能的形态,就像通过某种难以形容的方式映射入自己的脑海之中,和周边其他所有事物一样。而随着自己的操控,转化为实质力量,才显露出肉眼可以观测到的样子——一道微微散发着淡黄色色泽的小小羸弱光团。

“这不可能!你是怎么办到的!?即使按照量子引力理论,引力子也是比中子更小的量子,而与之相抗衡的反引力子,无论是强核力、弱核力还是电磁力(注1),也绝没有理由能够通过**作用,在这样平静的状态下产生。难道是电场力产生的反重力,但电场对中性物质的作用力是复杂的,不可能稳定向上!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自然漂浮状态……”

史蒂夫已经顾不上回答李杰的问题,完全陷入了自己的臆想之中,开始不断在纸上写写画画,列出各种复杂数学公式,然后抓耳挠腮绕着那只悬浮在空中的铅笔,一副急切却又琢磨不透的样子,活像一只被吊起好奇心的大马猴,显得滑稽极了。而彻底投入思考之中的史蒂夫自己显然没有意识到,李杰同样并不急着打断他的思索,非常有耐心地等待。

足足过了十分钟,满脑子疑惑的史蒂夫才神神叨叨反应过来,做到这一点的正主不就在自己面前?为什么不问问他呢?

“你刚才说什么?布鲁斯,你是怎么控制这支铅笔悬浮起来的?”

“我说,现在我已经能够看见魔能的形态了,你能够看到吗?那团黄色的光芒?”

在李杰的双眼之中,那道散发淡淡黄色光芒的能量正缠绕在铅笔的周围。

但是显然即便在这样的状态下,史蒂夫仍然不能像他一样通过肉眼看到,尽管他已经非常努力瞪大了眼睛,拼命想要看到李杰所说的那道神奇的“魔能”。

“不,我还是无法看到!你是说,刚才你同样不能用眼睛看到,只是能够通过某种方式感应到。而现在随着这道……魔能作用在铅笔上,就能克服重力对它的吸引,你通过肉眼就能够观察到魔能?这真是个奇迹!布鲁斯,这可是人类一个多世纪以来的终极梦想——反重力!这是反重力对吗?而不是某种神奇的魔术?!我不是在做梦吧?”

在做出一番认真的新尝试之后,史蒂夫终于暂时放弃了努力,但他的兴奋却溢于言表,继续用着自己的询问。

———————————

注1:人类已知的自然界四大基本力,包括万有引力、电磁作用力、强核力、弱核力。(未完待续。。)

第三章永不消减的无序

“是的,这就是时时刻刻存在于我们体内,以及身边,更充斥于整个世界之中的奇异能量,我们称之为魔能。在最原始、混沌的状态下,肉眼无法‘看’到,但我们可以感应到。而通过某种我也无法明确表述的奇异过程,我们能够操纵魔能,使其转化为各种各样的外在表现形式,创造神奇而迥异平常的具体效果,并且随个体的操控方式和程度发生变化。”

李杰非常仔细地组织语言,希望通过自己的方式,用尽量简洁明了的措辞把这种本质能量的运转机理解释出来,帮助史蒂夫进一步明白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

史蒂夫依然听的非常认真,然后他沉思良久才问道:“到底是什么样的感觉?你刚才说能够感应到,那么应该不是看到、听到或闻到,我不太理解所谓的感应,究竟是一种什么状态。还有,各种各样的表现方式,也就是不单单局限于现在我看到的移动物体?”

“所谓的感应到,当然不是简单的听觉或者嗅觉,感知就像无形触手,比蝙蝠的声波定位更加立体、生动。打个比方,就像是当你闭上眼睛的时候,虽然失去视线,但仍然能够清晰明瞭确定,在身前不远处就有这样一支铅笔,并且完全知道它的颜色、尺寸、距离、朝向,比看到和听到的还要全面细致。至于魔能转换之后的表现方式——”

李杰一面说着一面重新把目光投向静静漂浮在空中的铅笔,然后一股猛烈的红光从铅笔的末端亮起,迅速蹿升至顶端。在不到一秒钟的时间之内。这支铅笔就化为琐屑灰烬。余烟袅袅地消散在了空气中。只余下些许焦灼的气味证明它曾经存在过。

“这是比较粗浅的表现,但我想已经足以说明问题。通常来说,个体只擅长某些倾向性的魔能转化。而不同类型的转化,即便对于我们来说,也同样复杂,但是小范围、小幅度的转换还是能够做到的,比如点燃那支铅笔。而真正我自己擅长的转化,所产生的的效果则与之天差地边。不可相提并论。那么,你还有什么想要问的吗?或者说,史蒂夫,你认为这种魔能到底是什么,为什么人类不仅观察不到,也无法控制?”

史蒂夫已经完全呆住了,他距离铅笔的距离只不过短短几十公分,尽管声势并不浩大,也没有明显的火焰,但已经足够清晰感受到那点光芒亮起瞬间的高温。甚至现在还依稀热量散步在空气之中。

而这一切,都是在他眼皮底下发生的。如果不是李杰特意提醒他这是个示范,他几乎要以为是某种魔术了。

他蓦地悚然抬头,用惊疑不定的眼神四处张望:“布鲁斯,你刚才说这种魔能无时无刻充斥在我们周围,包括现在?”

“包括现在。但是在没有经过我们影响与转化的时候,魔能是完全凝滞的,不会发生任何变化,也不会把其中蕴含的奇异力量主动发挥出来造成影响,所以你不必担心。”李杰以为他是害怕这种被自己形容的无处不在能量,会导致不可控的结果,随时爆发出来,所以特意解释道。

“那么,按照你所表述的情况,我觉得用可以用熵能这个词语来概括这种神奇的能量。”但显然进入学术和研究模式的史蒂夫并没有害怕的感觉,反倒在皱眉思考许久之后,慢慢变得兴奋起来。“熵的概念是由德国物理学家克劳修斯提出的,用来表示在动力学方面不能做功的能量总数,但同时也意味着在一个系统当中的无序情况。任何一种能量在空间中分布的均匀程度,能量分布得越均匀,熵就越大。但是在动力学甚至其他方面,这些能量都是没有做功的,也就是像你所说的,不会自行发挥任何作用。”

“按照能量守恒定律,热和功应该是等价的。但我们都知道,功可以全部转化为热,热产生功却必须伴随有热向冷的耗散。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取热使之完全转换为有用的功而不产生其他影响。比如,我们能够把汽油含有的能量转化成发动机的能量,但是随之而来也会产生大量的热能和废气。即使科技再发达,也无法将被浪费的能量减小至零。用数字来表述,就是我们不可能用100热转化为同样能级的100功,这个过程中,必定有一部分热是没有转化为功的,这一部分,就是我们所说的‘熵’。”

“直白一点地说——熵就代表着无序和混乱(实质是随机运动),代表着无效能量。任何粒子的本来常态都是随机运动,也就是无序运动,如果想要让让粒子呈现‘有序化’,即有目的性的运动,必须耗费能量去干涉。所以,能量可以被看作‘有序化’的一种度量。而当一种形式的‘有序化’转化为另一种形式的‘有序化’,必然同时伴随产生额外的某种‘无序化’。一旦能量以‘无序化’的形式存在,就无法再利用了,除非再从外界输入新的能量,让无序状态重新变成有序状态。但这样又会产生新的‘无序化’,因此,不可逆热力过程中熵的微增量总是大于零,这就是‘熵增定律’,也称为热力学第二定律,表明了在自然过程中,一个孤立系统的总混乱度(即‘熵’)不会减小。”

“如果我们把热力学第一(能量守恒)、第二定律运用于宇宙,这一典型的孤立系统,将得到这样的结论——宇宙能量守恒,宇宙的熵不会减少,最终将不断增加,直到趋于极限值。在这个过程中,宇宙进一步变化的能力越来越小,一切机械的、物理的、化学的、生命的等多种多样的运动逐渐全部转化为热运动,最终达到处处温度相等的热平衡状态,这时一切变化都不会发生,宇宙处于死寂的永恒状态。这就是热寂(heatdeath)论!但我们一直无法确定热寂论是否真实,因为人类对于宇宙的理解还远远不够,宇宙是处于不断膨胀状态吗?是不稳定的热力学模型吗?如果是!那么熵就不存在理论上的最大值。”

史蒂夫用一种充满狂热的眼神望向李杰:“但是,你们竟然却可以主动控制这种熵能,把它们转化为原本不该出现的功!甚至产生超出常理的各种神奇效果!这是怎么做到的?”

“熵能吗?”

李杰同样被史蒂夫所描绘的这种奇妙状态所吸引,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仿佛某些隐藏深处的东西被触动,令到他喃喃出声。“继续说下去。”

“能量的本质是什么?在物理学中,这还只是一个基本概念。对于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存在,我们有着先天的局限性。量子力学建立以后,人们认识到所有的熵本质上都起源于量子态的退相干(注1)。退相干使无熵的纯态变成了有熵混态,从而导致功向热的转化。假设物质都是由各种微粒子构成,那么通常所说的热量,实际上就是对这些微粒运动的剧烈程度的一种宏观度量。有限温度下,构成物质的微粒总是在无规律的随机运动之中,这种运动称为热运动。热运动越剧烈,物体的温度就越高。热量之所以能够从一处传递到另一处,是因为剧烈运动的微粒与缓慢运动的微粒接触的时候,会通过碰撞把运动的能量从剧烈的微粒传递缓慢的微粒,因此就表现为热量从高温热源传递到低温热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