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以后有几国-第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那就是刘备在攻取益州的漫长过程中,曾在马超投降,局势一片大好的情况下回到荆州调兵遣将,为准备一举拿下益州全境做最后的*部署呢?

  如果这样,那么马超归降这段消息就是刘备带回去的,而《三国志》中那段记载便解释得通了。

  而事实上,这也是绝对有可能的。

  其实刘备攻取刘璋,远没有演义中那么容易,而是相持了很长一段时间(公元211…公元214年,足足打了3年);他完全有可能,也有必要亲自回到荆州组织兵力,进行对刘璋势力的最后决战。假若我们在此稍微更改一下鱼豢在《魏略》中所记录的刘备父子相见地点,把简雍带回‘刘禅’的地点调到荆州,则此‘刘禅’的履历和刘封就又能有三四成的相似。当然,这也完全只是一种朦胧的甚至不分青红的臆测,毕竟时间上还有出入。但说到底,这是由于蜀国史料极度匮乏造成的。     而无论简雍带回的‘刘禅’究竟是不是刘封,他的回归对蜀国来说,都意味着一场暗地里酝酿的政治风暴即将到来。只要这个人回来了。无论他自己主观有意与否,夺嫡的争斗势必无法避免。 

  可是,这场争斗终究没有在任何史书中出现过。对于蜀汉官方来说,是因为皇长子‘刘禅’根本没有‘丢失过’,当然也无所谓‘夺嫡之争’。而对于刘封或另有其人的那个‘刘禅’来说,是由于他死掉了。

  单就刘封来说,此人某种程度上很不讲组织原则,甚至有点小心眼;他身上有一种跟刘备相同的狂傲,却没有刘备那股凝聚力。

  比如他不肯发兵营救已然必死的关羽,虽然客观上保存了上庸兵力,却无形中将刘备的嫡系旧将得罪了个痛快。按理说他应该笼络新进势力才行,但他又不理会孟达等支持他的将领意见(请注意,孟达也是扶风人,如果真如《魏略》所说,那就能解释为什么刘封与孟达在开始时那么亲近了),由此间接得罪了益州本地土著,把本来能归属到自己一方的将领也推了出去。试想此人若只如《三国演义》里那种‘义子’身份来参与夺嫡,势必没有任何一股势力会支持他,不只因为他得罪的人多,而是因为他根本不是刘备亲子,压根就没有当皇帝的资格。

  所以后来孟达叛逃时,以为能轻易引诱刘封反水,并非没有道理;因为当时的蜀汉实在没有刘封容身立命之处,而他又不是刘备的亲儿子,实在也没有理由再待在蜀汉——如果,他不是刘备亲生儿子的话。

  可谁想结局却出乎孟达预料,刘封宁死也不肯投降魏国,还是回去见了刘备。

  此时若按正常情况,刘备应该赦免已然戴罪立功的刘封才对,事实上刘备也确实有过此心。可是这时一个人站了出来,而且不是别人,是那一向宛若公正化身的诸葛亮。他给刘封加了一条罪状,只是一条罪,一条和他所犯‘罪过’无关,却能要了他命的原罪——“封刚猛,易世之后终难制御,劝先主因此除之”(《三国志。刘封传》)

  某些较为激进的文人墨客,常以此来诟病诸葛亮,认为刘封不是刘备亲子,在蜀书里更找不到任何刘封周边形成过小势力的记载;一个要人没人,要兵没兵,要血缘没血缘的刘封,他有什么“终难驾御”的地方?他完全没有能力也没有资格加入夺嫡游戏。认为诸葛亮这样做,只是在铲除异己,为自己日后专权铺平道路。

  事实上,对诸葛亮的为人清明,我们不应该任意加以怀疑,毕竟他有的是夺权自立的机会,却没有那么干,已足够证明自己的清白。虽然刘封若为刘备义子当然是没有能力夺嫡的,但假如他是刘备的亲生骨肉呢?假如刘封不但能够证明自己是刘备亲子,而且是嫡长子呢?

  情况将完全逆转。他将完全有资格与当时甘夫人所生的刘禅一争,而且对从未经历战斗,年纪尚且幼小的刘禅来说,他的胜算甚至更大;眼看一场改天换地的政治风暴,即将席卷刚刚失去荆州,备受打击的蜀汉政权。

  而在这种情况下,诸葛亮站出来主张杀死刘封,杀死一个没有罪的‘罪人’。虽然这对刘封个人极端不公平,甚至于可说成没有了天理。但却事实上挽救了已经摇摇欲坠的蜀汉政权的内部斗争,客观上体现了一名合格政治家应有的决断力,无形中消弭了一场随时可能爆发的政治风暴。对蜀汉政权除刘封外的任何人而言,都是再好不过的。刘封要怨,也只能怨自己“生在封建社会,生在帝王家,而自己却不够狠,不够绝了”。

  此时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是关于刘封死后的记载“封子林为牙门将,咸熙元年内移河东”。刘备既然怕刘封夺嫡,那么刘封他儿子刘林也同样是个危险人物,干什么不一起杀了灭口?不怕他心怀怨恨,图谋不轨?而且还允许他担当蜀汉的牙门将?(一种杂牌将军,换算为品级约五品左右)还是在耐人寻味。 

  无论刘封是否刘备遗失在外的嫡亲骨肉,历史的结局也只有一个,那就是最终刘禅成为皇帝。而刘备的嫡亲长子,却被湮灭在那些被遗忘历史的长河当中,永远无法抬头。

  下回我们将翻回头来,看看史书记载中的那个刘禅,那个在《三国志。后主传》中由“建安二十四年,先主为汉中王,立为王太子”才开始正式记载的刘阿斗——刘禅。 。。

第6节 刘禅很黄很暴力
无论刘封是否刘备嫡亲骨肉,甚至于无论是否另有刘备嫡亲骨肉在益州或荆州出现过,但阿斗刘禅并非如《三国演义》中所言是刘备长子这点,却是不争的事实。

  通过前面分析过的原因我们可以知道,故此不再复表。

  看似“憨厚庸人”的刘禅同志,他的青少年时期同样不是风平浪静的;因为事实上他非但不是长子,而且并非正室所生——他老娘甘夫人只是个二奶(妾)。

  在三国中有类似遭遇的皇帝,无一不是兢兢业业,即使登基后也还心有余悸。比如代汉成魏的曹丕,本来是曹魏的开国君主,按说应该顾及不多。但他在称帝后还常常感叹“家兄孝廉;自其分也”,就是说“要是我那官居孝廉的兄长(曹昂,死于宛城之役)在,这皇位便应该他坐”。

  而看看历史,曹昂也只是年长罢了,他老妈刘夫人早死多年,其正室地位早就被曹丕之母卞夫人取代,况且让当时正室所生的嫡长子曹丕如此担心;更何况这既非长子,又非嫡出的阿斗刘禅呢?

  也许有人会说,你前面提出的刘禅非刘备长子,刘备尚有嫡子在世的说法毕竟只是推断,没有真凭实据,甚至应属于荒谬的疯话。

  那么,我想请大家不要忘记曹丕的另一点担心“若使仓舒在;我亦无天下”(如果曹冲(字仓舒,曹操宠爱的幼子)还在,这天下也不会是我的)。

  有时候老皇帝宠爱皇妃的儿子,是要比皇长子更有资格当皇帝的;自古以来不管什么风,都没有枕边风来得直接、来得猛烈、来得无孔不入、杀人于无形当中。

  就算是号称一代仁君的刘备家情况也是这样。

  由于刘禅之母甘夫人早死,而东吴孙夫人又早早“潜逃”回东吴去了。所以不习惯独居的刘备,便早早的另结新欢,又找了个暖被窝的吴夫人,他更老当益壮,一下就替刘禅添了两个官方认可的兄弟——刘永与刘理;同时,也为刘禅这自小没妈的苦孩子,借题发挥般,在吴夫人之外,又额外找了'一些个后妈',开始了'后宫里的快乐生活'。

  对于缺少稳定童年的刘禅来说,他的精神世界是空虚的。母亲早死,父亲常常不在身边,他自幼便缺少关爱与教育,不单没有母爱,连父爱也没有。

  我们甚至可以武断地说——从本质上讲,刘禅实则与孤儿无异。

  由于刘禅自幼孤苦,所以他的童年情绪在其成年后难免会或自觉或不自觉的找渠道宣泄,宣泄到那些“剥夺”,“减弱”他母爱及父爱的人身上;而刘氏家族中能供其打击的目标,在刘备死后就只剩下吴皇后、刘永、刘理兄弟等寥寥数人了。

  说起刘永、刘理这两兄弟,尤其是提到刘永,我们倒是真该竖起大拇指夸夸。就某种意义上讲,他才是刘备最顶用的儿子。

  你问他有什么用?听过“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句老话吗?在历史上,他起到了刘禅想起而起不到的作用——延续了刘备一门几乎断绝的香火。

  是的,刘备家的香火延续最终要靠这位在《三国志》中毫不起眼的刘永延续,而非蜀汉后主刘禅。

  根据孙盛蜀世谱中的记载“璿弟,瑶、琮、瓚、谌、恂、璩六人。蜀败,谌自杀,馀皆内徙。值永嘉大乱,子孙绝灭。唯永孙玄奔蜀,李雄伪署安乐公以嗣禅后”。

  在蜀汉灭亡之后,刘禅的子孙都被迁移到中原,后来赶上永嘉之乱(就是俗称的‘五胡乱华’,后文介绍,此处搁置不表),刘禅的子孙都被人杀光。只剩下刘永后人(刘理子孙多早死,其幼子刘辑归晋后便没有记载)逃回西蜀,被李雄充当为刘禅后人(李雄,盗蜀之人,后文介绍,此处搁置不表)。

  也就是说若没有刘永,可能刘备就要和关羽一样绝后了(由于刘封是否确为刘备亲子无法考证,此处不考虑他的后人)。所以现在姓刘的朋友大可以放心地说自己是刘备后裔,而无须担心被人抓住把柄,将刘禅这‘昏君祖先’当武器攻击你了,因为刘禅在官方史料记载中——已经断子绝孙了。

  史上无论那朝那代帝王,对于自己兄弟——也就是那些同样有着皇位继承资格的人们,通常只有两种对待方式可供选择——要么纵容,要么刻薄。

  纵容同族产生的坏例子不少,比如汉朝的吴楚之乱,晋朝的八王之乱。而刻薄同族产生的坏例子同样很多,比如曹魏的司马氏代曹,唐晚期的朱温代唐。

  两种对待方式都有很大风险,或许你说做到不偏不倚,做到“中庸”就好了。但遗憾的是,中国历史上还没有那位帝王在对自己亲族的处理问题上曾经做到过不偏不倚,做到“中庸”的。

  因为人心,打出娘胎起,就长偏了。

  刘禅也是人,而且不单是个人,还是个希望成为皇帝的人。所以对于同父异母的两个兄弟刘永、刘理,他也会要么纵容、要么刻薄。

  而从结果上看,他选择了刻薄。

  根据《三国志&;#8226;二妃子传&;#8226;附刘永传》记载“初,永憎宦人黄皓,皓既信任用事,谮构永于后主,后主稍疏外永,至不得朝见者十馀年”,陈寿在这里,将罪责一股脑推到了阉人黄皓身上。认为是“皓既信任用事”,才造成“后主稍疏外永,至不得朝见者十馀年”的人伦悲剧。

  其实,这就好像是你将鱼放置在猫的食盘中,猫吃掉鱼,而我归罪于你将鱼丢在猫的食盘中一样。

  猫之所以吃鱼,并不是因为鱼放在它的食盘中,而是因为它天性喜欢吃鱼,或者说它祖先世世代代吃鱼形成了吃鱼的本能。无论你把鱼放在那里,只要你控制不到鱼,猫最终都会吃了它。但如果你放在它盘子中的是一堆稻草,那就是你强迫它吃,恐怕它也是吃不下的。

  黄皓,就好比那个食盘;刘禅就是一只贪嘴的老猫;至于刘永,则是一条鱼,而且是一条很腥很臭——很该死的鱼。

  苍蝇不叮无缝的蛋,可你说有错的究竟是蛋?还是苍蝇?

  在成为皇帝之前,十几岁的刘禅,他与刘永、刘理,或者说这些孩子的母亲——刘备的新近枕边人们(刘永、刘理为异母所生,但没有记载究竟为何人)究竟有过怎样惊心动魄的争斗呢?能引起后来刘永“至不得朝见者十馀年”的可悲结局,这种“不到黄泉誓不相见”的仇恨,想必不会太小。但因为蜀汉的史籍资料实在少得可怜,详情究竟如何我们不得而知。

  但是,单凭刘禅“后主稍疏外永,至不得朝见者十馀年”这股狠劲判断,恐怕此事件造成的结果同样不愉快,同样的非比寻常。因为连刘永、刘理的生母资料——刘备最后那些女人们的资料,都压根没有被《三国志》收录。

  若按照吴懿之妹(也就是后来的长乐宫穆皇后)嫁与刘备为妻后生下刘永、刘理兄弟的说法(参照《三国演义》)去判断,还有一件更恐怖的事情——那就是陈寿以“失其行事,故不为传”为名,甚至没在《三国志》中为吴懿立传。

  这不得不让人联想到,是否吴懿兄妹,在对刘禅及刘永或刘理的皇位继承问题上有过激烈斗争呢?

  乃至于在《三国志。邓张宗杨传》最后,没有立传那些人的简短记录中,才能找到关于吴懿的只言片语——“后主世,稍迁至骠骑将军,假节,封绵竹侯”,一个曾在刘备在世时贵为车骑将军的吴懿,在刘备死后被后主刘禅稍迁至骠骑将军记录便戛然而止,甚至连能够立传的历史资料都没有流传下来。恐怖啊,真的只是资料丢失吗?一个国家能糊涂到把自己国防部部长的资料都丢失了?实在难以想象其中的开始与终结过程。

  再从《三国志》中有限的线索推断。身为骠骑将军吴懿之妹,贵为蜀汉国母,被封皇后,后来更成为皇太后的吴夫人处境看则显得更加奇怪。因为《三国志。二妃子传》中提到这位活着当上国母的人时,竟然只是一笔带过,介绍语句之少比那早已死掉的甘夫人更有不如。乃至于压根没提到过她究竟有没有生过孩子,刘永、刘理与其究竟有没有关系。

  我们只见《三国志&;#8226;二妃子传》中在记录到“后主即位,尊后为皇太后,称长乐宫。壹官至车骑将军,封县侯”一句时,突然便话锋一转,直接就写“延熙八年,后薨”——“蜀汉皇帝刘禅继位8年以后,太后死了”。

  死了?怎么死的?病死的?老死的?——还是被杀死的?

  一个堂堂蜀汉皇太后就这么没了,而堂堂《三国志》中竟然就只留下这么一句“后薨”;至于他兄长吴懿则连交代都不曾交代,不免令人联想到吴懿兄妹结局之惨淡。

  由于蜀汉历史极度匮乏,我们不得而知事情的本来面目。但从吴懿兄妹条件允许的遭遇上分析,他们极有可能遭受到类似东汉大将军何进兄妹那样的命运——甚至于还有所不如。

  无论事情是怎样发生的,但总之这场*的最后胜利者依旧是刘禅,这也从侧面证明了,刘禅决不是我们表面上所看到的那么简单的人物。

  至少,他让某些蜀汉重量级人物——悄无声息的从三国历史中蒸发掉了。 。。

第7节 这年头,收藏IQ也会贬值的
从前几回的分析我们可以得知,刘禅并非完全的昏聩无能之辈。他非但不是那种养尊处优,游手好闲就混成皇帝的二世祖,而且更可能曾亲自参与,乃至亲自策划过蜀汉夺嫡之争,并成为最终的胜利者。

  刘禅同志从出生到青年的那些日子,也正是刘备夺取荆州,夺取益州,登基为皇的日子;也正是蜀汉政权扩充最快,人际关系最混乱,势力关系最复杂的日子。

  他眼看着自己的父亲,从小小的左将军,挂名“皇叔”,到蜀汉天子。又眼看着请求他父亲帮助的刘璋、张鲁势力,从求助者,到被所谓的“援军”消灭。他眼看着自己的父亲的嫡亲长子刘封(分析见前文,存疑),只因为‘莫须有’的罪名,便被勒令自裁。

  自幼丧母,父亲四处征战,从没感受过亲人温暖的刘禅。耳濡目染的是权谋,四周充斥的是阿谀,面对的是如刘备嫡长子(推论结果,存疑)、孙夫人、吴夫人(指刘永之母,存疑)、刘永、刘理等皇族的不断挑战。对于任何一个常人而言,在这种环境中无外四种结局:1、自强 2、自暴自弃 3、疯掉 4、死。

  而年幼的刘禅,没有自暴自弃、没有疯、更没有死;显然他走的是自强之路。而王者的自强之路,却从来是踩着别人的尸骨开创的。

  刘禅自幼失母,所以他要忍耐,要冷静对待周遭事物,而没有跑去母亲怀中撒娇的可能。

  刘禅自幼与父亲聚少离多,所以他要忍耐,要靠自己认识和理解这个世界,而不是凭借父亲的言传身教。

  刘禅面对父亲的妻妾们,同样需要忍耐,因为他自己的母亲已经不在了,如果不与这些“后妈”打好关系,随时随地都有可能让他生不如死,让他知道什么叫“小白菜,地里黄”。

  刘禅面对他的兄弟时,更加需要忍耐,因为汉朝以儒治国,“孝悌”是必不可少的。身为皇位第一顺序继承人的他如果轻易丢掉这一点,就如同丢掉了皇位。

  忍耐、忍耐、再忍耐。

  我相信刘禅的政治手腕,也是在这时开始形成的。一种可能不如他老爹成熟,但是足够保护他自己,让自己登基为皇的政治智慧,一种忍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