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庄子外篇十二 天地 译文-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题解】
    
    “天”和“地”在庄子哲学体系中乃是元气之所生,万物之所祖,一高远在上,一浊重
在下,故而以“天地”开篇。本篇的主旨仍在于阐述无为而治的主张,跟《在宥》的主旨大
体相同,表述的是庄子的政治思想。
    
    全文可以大体分成十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至“无心得而鬼神服”,阐述无为而治的思想
基于“道”。事物是同一的,事物的发展变化是自然的,因此治理天下就应当是无为的。这
一部分是全篇的中心所在。第二部分至“大小,长短,脩远”,通过“夫子”之口,阐明大
道深奥玄妙的含义,并借此指出居于统治地位的人要得无为而治就得通晓大道。第三部分至
“象罔乃可以得之乎”,写一寓言小故事,说明无为才能求得大道。第四部分至“南面之贼
也”,通过隐士许由之口,说明聪慧和才智以及一切人为的作法都不足以治天下,并直接指
出“治”的危害就是乱的先导。第五部分至“退已”,说明统治者也要随遇而安,不要留下
什么踪迹。第六部分至“俋俋乎耕而不顾”,对比无为和有为,说明有为而治必然留下祸
患。第七部分至“同乎大顺”,论述宇宙万物的产生,寓指无为而治就是返归本真。第八部
分至“是之谓入于天”,指出治世者必当“忘己”。第九部分至“欲同乎德而心居矣”,指
出从政的要领是纵任民心,促进自我教化,而有为之治不过是螳臂挡车,自处高危。第十部
分至“予与汝何足以识之哉”,借种菜老人之口反对机巧之事和机巧之心,拒绝社会的进
步,提倡素朴和返归本真。第十一部分至“此之谓混冥”,分别描述了“圣治”、“德人”
和“神人”。第十二部分至“事而无传”,进一步称誉所谓盛德时代的无为而治。第十三部
分至“汲汲然唯恐其似己也”,借“忠臣”、“孝子”作譬,哀叹世人的愚昧和迷惑。余下
为第十四部分,指出追逐功名利禄和声色,貌似有所得,其实是为自己设下了绳索,无论
“得”和“失”都丧失了人的真性。
    
    【原文】
    
    天地虽大,其化均也①;万物虽多,其治一也②;人卒虽众③,其主君也。君原于德而
成于天④,故曰,玄古之君天下⑤,无为也,天德而已矣⑥。
    
    以道观言而天下之君正⑦,以道观分而君臣之义明⑧,以道观能而天下之官治,以道汎
观而万物者应备⑨。故通于天下者,德也⑩;行于万物者,道也;上治人者,事也(11);
能有所艺者,技也。技兼于事(12),事兼于义,义兼于德,德兼于道,道兼于天。故曰,
古之畜天下者(13),无欲而天下足,无为而万物化,渊静而百姓定(14)。《记》曰
(15):“通于一而万事毕(16),无心得而鬼神服。”
    
    【注释】
    
    ①化:变化,运动。均:均衡,这里指出于自然。
    
    ②治:这里指万物各居其位,各有所得。
    
    ③人卒:百姓。
    
    ④原:本原。德:自得,即从道的观念出发对待自我和对待外物的顺任态度。
    
    ⑤玄古:遥远的古代。君:用如动词,“君天下”即君临天下,统驭天下。
    
    ⑥天德:听任自然,顺应自得。
    
    ⑦道:庄子笔下的“道”常常包含两个重要方面:一是大千世界万事万物,归根结蒂是
没有区别的,齐一的;一是事物的发展和变化有其自身的规律,非人为所能改变。这里侧重
后一含意。言:名,称谓;古人认为能言者必须名分正,名分正方才有谈论的可能。
    
    ⑧分:职分。
    
    ⑨汎:“泛”字之异体。“汎观”即遍观。备:全;自得而又自足的意思。
    
    ⑩本句连同下一句,有的藏本为三个分句:“故通于天者,道也;顺于地者,德也;行
于万物者,义也”,就句间关系和所述内容的前后因果看,分述于“道”、“德”、“义”
三句更为合理些。然这里的注和译仍从旧本。
    
    事:指万事万物因其本性,各施其能。
    
    兼:并同,合于;这里含有归向的意思。
    
    畜:养育。
    
    渊:水深的样子。“渊静”指深沉清静,不扰乱人心。
    
    记:旧注指一书名,为老子所作,但已不可考。
    
    一:这里实指道。
    
    【译文】
    
    天和地虽然很大,不过它们的运动和变化却是均衡的;万物虽然纷杂,不过它们各得其
所归根结蒂却是同一的;百姓虽然众多,不过他们的主宰却都是国君。国君管理天下要以顺
应事物为根本而成事于自然,所以说,遥远的古代君主统驭天下,一切都出自无为,即听任
自然、顺其自得罢了。
    
    用道的观点来看待称谓,那么天下所有的国君都是名正言顺的统治者;用道的观点来看
待职分,那么君和臣各自承担的道义就分明了;用道的观念来看待才干,那么天下的官吏都
尽职尽力;从道的观念广泛地观察,万事万物全都自得而又自足。所以,贯穿于天地的是顺
应自得的“德”;通行于万物的是听任自然的“道”;善于治理天下的是各尽其能各任其
事;能够让能力和才干充分发挥的就是各种技巧。技巧归结于事务,事务归结于义理,义理
归结于顺应自得的“德”,“德”归结于听任自然的“道”,听任自然的“道”归结于事物
的自然本性。所以说,古时候养育天下百姓的统治者,无所追求而天下富足,无所作为而万
物自行变化发展,深沉宁寂而人心安定。《记》这本书上说:“通晓大道因而万事自然完满
成功,无心获取因而鬼神敬佩贴服。”
    
    【原文】
    
    夫子曰①:“夫道,覆载万物者也,洋洋乎大哉②!君子不可以不刳心焉③。无为为之
之谓天④,无为言之之谓德⑤,爱人利物之谓仁⑥,不同同之之谓大⑦,行不崖异之谓宽
⑧,有万不同之谓富⑨。故执德之谓纪⑩,德成之谓立(11),循于道之谓备(12),不以
物挫志之谓完。君子明于此十者,则韬乎其事心之大也(13),沛乎其为万物逝也(14)。
若然者,藏金于山,藏珠于渊(15),不利货财(16),不近贵富(17);不乐寿(18),
不哀夭;不荣通(19),不丑穷(20);不拘一世之利以为己私分(21),不以王天下为己
处显(22)。显则明,万物一府(23),死生同状。”
    
    夫子曰:“夫道,渊乎其居也,漻乎其清也(24)。金石不得(25),无以鸣。故金石
有声,不考不鸣(26)。万物孰能定之!夫王德之人(27),素逝而耻通于事(28),立之
本原而知通于神(29)。故其德广,其心之出(30),有物采之(31)。故形非道不生,生
非德不明。存形穷生,立德明道,非王德者邪!荡荡乎(32)!忽然出(33),勃然动
(34),而万物从之乎(35)!此谓王德之人。视乎冥冥(36),听乎无声。冥冥之中,独
见晓焉(37);无声之中,独闻和焉(38)。故深之又深而能物焉(39),神之又神而能精
焉(40)。故其与万物接也,至无而供其求,时骋而要其宿(41);大小、长短、脩远
(42)。”
    
    【注释】
    
    ①夫子:即庄子,庄子后学者对他的敬称。一说“夫子”指“老子。”
    
    ②洋洋:盛大的样子。
    
    ③刳(kū):剖开并挖空。“刳心”指掏空整个心胸,排除一切有为的杂念。
    
    ④无为为之:用无为的态度去做,即不为而为的意思。
    
    ⑤无为言之:用无为的态度去谈论,即不言而言的意思。
    
    ⑥爱人:给人们带来慈爱。利物:给万物带来利益。
    
    ⑦不同同之:使各各不同的万物回归到同一的本性。
    
    ⑧崖:伟岸,兀傲。异:奇异。“崖异”连在一起,含有与众不同的意思。宽:宽容。
    
    ⑨有万不同:指心里包容着万种差异。
    
    ⑩执:保持,持守。德:这里指人的自然禀赋。纪:纲纪。
    
    立:指立身社会建功济物。
    
    循:顺。
    
    韬:包容,蕴含。事心:建树之心。
    
    沛:水流湍急的样子。逝:往,归向。
    
    藏:亦作“沉”。
    
    不利货财:不以货财为利。
    
    近:接近、靠拢,引申为追求。
    
    不乐寿:不把寿延看作快乐。
    
    不荣通:不以通达为荣耀。
    
    丑:羞耻,“不丑穷”就是不把贫穷看作是羞耻。
    
    拘(gōu):通作“钩”,取的意思。一:全。私分(fèn):个人分内的事。
    
    王(wàng):称王的意思,“王天下”即称王于天下,也就是统治天下。处显:居
处显赫。
    
    一府:归结到一处。
    
    漻(liáo):清澈的样子。
    
    金石:这里是借指用“金”和“石”所制成的钟、磬之类的器皿。
    
    考:敲击。
    
    王德之人:盛德之人。本文讨论治世之事,故所谓盛德之人,也即真正能够成为治理天
下的人。
    
    素:朴质。逝:往。耻通于事:就是以通晓于琐细之事为耻。
    
    本原:这里指万物的根本和原始的真性。神:神秘莫测的境界。
    
    出:显现,感应。
    
    采:求;这里指外物的探取。
    
    荡荡:浩渺伟大的样子。
    
    忽然:无心的样子。
    
    勃然:义同于“忽然”。“动”与上句的“出”都是指有所感而后有所反应的意思。
    
    从:跟随。
    
    冥冥:幽暗、深渺的样子。
    
    晓:明晓。
    
    和:唱和,应合。
    
    能物焉:意思是能够从中产生万物。
    
    能精焉:即能够从中产生出精神。
    
    骋:驰骋,纵放。要:总,求。宿:会聚,归宿。
    
    脩:同修,高、长的意思。
    
    【译文】
    
    先生说:“道,是覆盖和托载万物的,多么广阔而盛大啊!君子不可以不敞开心胸排除
一切有为的杂念。用无为的态度去做就叫做自然,用无为的态度去说就叫做顺应,给人以爱
或给物以利就叫做仁爱,让各各不同的事物回归同一的本性就叫做伟大,行为不与众不同就
叫做宽容,心里包容着万种差异就叫做富有。因此持守自然赋予的禀性就叫纲纪,德行形成
就叫做建功济物,遵循于道就叫做修养完备,不因外物挫折节守就叫做完美无缺。君子明白
了这十个方面,也就容藏了立功济物的伟大心志,而且像滔滔的流水汇聚一处似的成为万物
的归往。像这样,就能藏黄金于大山,沉珍珠于深渊,不贪图财物,也不追求富贵;不把长
寿看作快乐,不把夭折看作悲哀,不把通达看作荣耀,不把穷困看作羞耻;不把谋求举世之
利作为自己的职分,不把统治天下看作是自己居处于显赫的地位。显赫就会彰明,然而万物
最终却归结于同一,死与生也并不存在区别。”
    
    先生还说:“道,它居处沉寂犹如幽深宁寂的渊海,它运动恒洁犹如明澈清澄的清流。
金石制成钟、磬的器物不能获取外力,没有办法鸣响,所以钟磬之类的器物即使存在鸣响的
本能,却也不敲不响。万物这种有感才能有应的情况谁能准确地加以认识!具有盛德而居于
统治地位的人,应该是持守素朴的真情往来行事而以通晓琐细事务为羞耻,立足于固有的真
性而智慧通达于神秘莫测的境界。因此他的德行圣明而又虚广,他的心志即使有所显露,也
是因为外物的探求而作出自然的反应。所以说,形体如不凭借道就不能产生,生命产生了不
能顺德就不会明达。保全形体维系生命,建树盛德彰明大道,这岂不就是具有盛德而又居于
统治地位的人吗?浩渺伟大啊!他们无心地有所感,他们又无心地有所动,然而万物都紧紧
地跟随着他们呢!这就是具有盛德而又居于统治地位的人。道,看上去是那么幽暗深渺,听
起来又是那么寂然无声。然而幽暗深渺之中却能见到光明的真迹,寂然无声之中却能听到万
窍唱和的共鸣。幽深而又幽深能够从中产生万物,玄妙而又玄妙能够从中产生精神。所以道
与万物相接,虚寂却能满足万物的需求,时时驰骋纵放却能总合万物成其归宿,无论是大还
是小,是长还是短,是高还是远。”
    
    【原文】
    
    黄帝游乎赤水之北①,登乎昆仑之丘而南望,还归②,遗其玄珠③。使知索之而不得
④,使离朱索之而不得⑤,使喫诟索之而不得也⑥,乃使象罔⑦,象罔得之。黄帝曰:“异
哉!象罔乃可以得之乎?”
    
    【注释】
    
    ①赤水:虚拟的水名。
    
    ②还(xuán):通作“旋”,随即、不久的意思。
    
    ③玄珠:喻指道。
    
    ④知(zhì):杜撰的人名,寓含才智、智慧的意思。索:求,找。
    
    ⑤离朱:人名,寓含善于明察的意思。
    
    ⑥喫(chī)诟:杜撰的人名,寓含善于闻声辩言的意思。
    
    ⑦象罔:杜撰的人名。“象”指形,“罔”则指“无”或“忘”,因而“象罔”之名寓
含无智、无视、无闻的意思。
    
    【译文】
    
    黄帝在赤水的北岸游玩,登上昆仑山巅向南观望,不久返回而失落玄珠。派才智超群的
智去寻找未能找到,派善于明察的离朱去寻找未能找到,派善于闻声辩言的喫诟去寻找也未
能找到。于是让无智、无视、无闻的象罔去寻找,而象罔找回了玄珠。黄帝说:“奇怪啊!
象罔方才能够找到吗?”
    
    【原文】
    
    尧之师曰许由①,许由之师曰齧缺,齧缺之师曰王倪,王倪之师曰被衣。
    
    尧问于许由曰:“齧缺可以配天乎②?吾藉王倪以要之③”。许由曰:“殆哉圾乎天下
④!齧缺之为人也,聪明叡知⑤,给数以敏⑥,其性过人,而又乃以人受天⑦。彼审乎禁过
⑧,而不知过之所由生。与之配天乎?彼且乘人而无天⑨。方且本身而异形⑩,方且尊知而
火驰(11),方且为绪使(12),方且为物絯(13),方且四顾而物应(14),方且应众宜
(15),方且与物化而未始有恒(16)。夫何足以配天乎?虽然,有族,有祖(17),可以
为众父(18),而不可以为众父父(19)。治,乱之率也(20),北面之祸也(21),南面
之贼也(22)。”
    
    【注释】
    
    ①许由连同以下数句中的齧(niè)缺、王倪和被衣均为人名,除许由曾见于其他典
籍外,其余三人都是作者杜撰的隐士,他们清廉洁己,不同于世俗。
    
    ②配天:做天子。
    
    ③藉:借助。要:通作“邀”,请的意思。
    
    ④圾:通作“岌”,危险的意思。
    
    ⑤叡(ruì):“睿”字之异体,聪慧的意思。
    
    ⑥给:捷。数(shuò):频繁,引申为快捷的意思。
    
    ⑦乃:竟。人:指人为。受:相应,调合,“受天”是说对应或调合自然的禀赋。
    
    ⑧审:明瞭。
    
    ⑨乘:趁,引申为借助。“乘人”即借助于人为。无天:抛弃自然的秉性。
    
    ⑩本身:以自身为本,把自我当作万物归向的中心。异形:改变万物固有的形迹。
    
    尊知:尊崇才智。火驰:像大火蔓延似的快速急骤,指急急忙忙地为求知和驭物而奔
逐。
    
    绪:端,这里喻指细末的小事。使:役使。
    
    絯(gāi):拘束。
    
    物应:为外物而应接,即应接外物的意思。
    
    应众宜:应接众多的外物而奢求处处适宜。
    
    与(yù):参预。“与物外”指参预外物的变化。恒:固定不变,“未始有恒”指从
不曾有过定准。
    
    祖:初始之人。
    
    父:这里指同族人中的首领,也可以理解为统领一方的官长。
    
    前一“父”字同于前一注,后一“父”字指统领众多首领或地方长官的国君,即前面所
说的“天子”。
    
    率:先导。
    
    古代帝王坐位向南,臣子面见国君时则面朝北方,因此“北面”乃是臣下和百姓的代
称,而下句的“南面”则是国君的代称。
    
    贼:这里指象《胠箧》中田成子那样杀死国君而自立为诸侯的窃国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