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机关_第五笙-第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虽然要停,但还得慢慢来。
“去沿海的镇上购置礼品了,说回去带给凌阳郡主。”
桌案后是一沓军文,有倭寇近来动向的密报,“人回来了就让来见我”,说完摆了摆手,让人退了下去。
两个人一外一里,各自处理着军务,寻常而自然。
药端上来的时候,刘显停了笔,亲自给晏良端去。
里卧比外面暖些。晏良依旧披着狐氅,一袭胜雪,正伏在案前就着灯烛看得认真。左手食指一寸寸在两州海防图上划过,右手握着毛笔,在思考着下一处换防的地点。
突然抬起了头,见刘显一脸笑意地站在自己面前,自动开口:“子嘉。”
刘显点了点头,把手里的药盅搁在桌边,“停药慢慢来,这次先喝点,我让减了分量”。
晏良搁下笔,看着刘显沉默。刘显面色不改,眼里有什么清清楚楚,毫不掩饰。
晏良什么时候被人这么看过,稍稍偏过头,看到药盅,拿起来一口喝了,有些气急,喝完捂嘴闷咳。
捂着的手被不容置疑地拿开,下一刻,甘甜的话梅被塞进来好几颗,耳边是刘显忍俊的声音:“你怎么变得跟刘轼一样喝药了,壮士断臂似的,一口闷,不嫌苦?”
不说还好,一说,憋了一早上的气全出来了,“刘显!”
“嗯?”
“我可比你大六岁!你——”
“知道了,知道了”,刘显难得起了玩闹的心思,装作很烦的样子挖了挖耳朵,“景贞你也就二十出出头,怎么这么古板,跟个老头子似的”。
晏良简直要气炸了。
这话怎么都不像刘显说出来的!
面前这个人,早就不见了刚进门时的严肃端重、不苟言笑。此刻,嘴角勾着,眼里有着戏谑,很亮地瞧着晏良,说出口的话还有几分油嘴滑舌。
刘显觉得这样满脸通红,气呼呼的晏良真的很好,好到他——
倾身上前,额头抵在面前人瘦削的肩上,狐氅柔软的毛发轻轻拂过,有药香,还有这个人独特的气味,一如幼时那个被手把手教着习字的中午,干燥惬意。
晏良一愣,“子嘉……”
“景贞,你真的很好。”
“你怎么这么好。”
闭眼,全是这个人。
初见时的彬彬有礼,温文尔雅,被封无双国士时的沉默安静,笑意浅淡,后来,后来这个人千里迢迢相助,梦中醒来,那一抹昏黄下的伏案疾书,用心良苦,都成了他此后经年不歇的一遍又一遍。
晏良张了张嘴,想说什么,但是肩上的重量让他一时间心里酸酸的,又有些软。
“哥——你这——太热啦!”一个巨天响的喷嚏。
是刘轼的大嗓门。
晏良好笑,刘显抬头,转身看了眼,不知怎么有点气闷。
“景贞哥哥呢!”门帘刷得一下被甩开,一个大熊抱,晏良被笑呵呵的刘轼抱个满怀。
晏良笑出了声,“子允回来了?”
刘显不动声色,把人拉开,“你景贞哥哥刚刚喝完药,别闹”。
刘轼无所谓,松开了手,抓了一大把话梅,“啧,景贞哥哥还和小孩子一样,我现在喝药都不吃甜了!一口闷!一下就过去啦!”
晏良白眼,按了按眉心,他算是知道了,这刘家兄弟一个个都是来给自己添堵的。
第十九章
晏良直接把两兄弟都轰了出去。
帐里有腊梅的香气,暖炉烧得盛了,香气也更加浓郁。桌案上有一束莹黄小巧的梅骨朵儿,是刘轼刚刚带进来的。
这个刘轼……
晏良拿起来看了看,尖梢上还带着雪晶子,玉骨冰姿,疏影别具。
到底是京城刘二公子。
听往日里赫舒说,苏荷馆的姑娘都喜欢刘二公子,插科打诨,讨人欢心,一掷千金,毫不吝啬。
有时候给自己写信也说哪个馆子里哪个哪个姑娘好看,等晏良养好了病,一定带去潇洒潇洒:无双国士的名号就是不见其人,也是心向往之。
晏良被逗得大笑,这小子!
后来玩得过分了,指名要娶一个姑娘,家里急了,直接送来了刘显这里,让好好锻炼锻炼。于是给晏良的信也少了,偶尔来几封,不是嫌弃朔州没有京城的杨柳依依,莺歌燕舞,就是吐槽他哥的严格无情,大义灭亲。
晏良哭笑不得,然后回信:子允啊,“大义灭亲”不是这么用的。
梅枝搁在砚台一角,晏良重新坐下来绘制换防图。
隔着一道帘子,刘轼正在清点着要带回京的特产,还有给宫里亲戚的礼品,礼单垂地,刘显坐在桌案后写着一封信,抬头看了眼,语气平常:“这次回去年后就别来了。听说你带着校队的士兵赌起来了?”
刘轼正喃喃念着手里的一截单子,听到这里头都没抬,顿了顿,“啊……真的吗?哥,我从来都不赌的,就是比大小……”
“胡闹!”刘显低沉斥责,“你想让御史台参我们家一本吗!”
刘轼满不在乎,“御史台和给事中十六科一直是晏叔叔在管,怎么可能——”
“哐当”一声,“啊——哥!”
刘轼头上直接被扔了厚厚一册名单,“哥……我错了”,小心捡了起来,双手递上刘显的案前,眼睛都不敢看刘显,嘴里却很硬气:“不回来就不回来呗。”
刘显气得不行,直接走到人面前,压了压声音,一字一句警告:“晏氏和刘家交好从来就不在官场纠结上面,你这种话说出去,灭族都是轻的!”还是不放心,抬手直接拎起耳朵:“你再口无遮拦,一年里都别想出府!等我回去再跟爹说——”
“嗳!嗳!疼啊!哥——!我可是你弟弟!亲的!嗳……景贞哥哥!景贞哥哥!救命啊!救命——”
嘴一下被刘显捂上,拎着耳朵的手松开,“明白了没!”
“明白了明白了。”刘轼有气无力,点点头,也不再看手里的单子,蹲在地上生闷气。
刘显摸了摸刘轼的脑袋,“我是为你好,虽然现在形势是倒向……不过,祸从口出,你今天的话要是被爹听到了,你觉得你现在还有腿蹲着吗?”
刘轼也不是不知轻重,不情愿地摸了摸耳朵,“我错了哥……过年早点回来”。
“嗯,等帮景贞换完防,就一起回去。”刘显走到案前,把刚刚写好的信塞进信封,又拿出自己的亲印封口,“这个你亲自送给娘”。
刘轼抬头看了眼,有点无聊,“哦”,抽出了炭炉耳把里的铁钎,“景贞哥哥也回来?”
“应该吧。不过他正月里得回趟清河祭祖,你别老缠着人家。”
“知道了知道了。我打算把苏荷馆的妙姑娘介绍给景贞哥——啊——!景贞哥哥!我哥又打我!”
“不许。”
刘轼拿长长的铁钎在噼里啪啦烧着的火炉里挑着炭块,也不理刘显的态度,切,你说不许又不算。
晏良昨晚没睡好,此刻只听梦中有刘轼的求救声,笑了笑,继续趴在桌子上睡,屋子里越来越暖,狐氅滑下肩,又被人提上。
第二日,整整三十车,一队将军府亲卫,护送着刘二公子返京。
第二十章
就在刘轼走后的当天下午,李善列将军派人送来了最新的海上情报。
是倭寇。
据回来的渔民和兵士们的回复,一大早,他们就装作视察冬季鱼情靠近那些未知的船只。才靠近就被当作奸细围了起来,可见倭寇防范之密。一时间风声鹤唳,扮作平民的士兵已经快把手伸向掩藏在层层渔网之下的利剑。好在人选得好,两个倭寇上船后盘问,发现真的是一家人出海,便没有继续麻烦,还向这些渔民解释,他们也毫无恶意,别往心里去,还送给这些渔民一些刚捕的海鲜,满满两大箩筐。
晏良点了点头,沉吟片刻,问了句:“送的海鲜呢?”
站在营帐中回复的士兵一愣,“回、回晏公子,在帐外……”
刘显不知所以,眼神询问晏良,晏良目光不变,“抬进来”。
“是。”
两个兵士一人一边拎着一大筐海鲜进了大帐。外面冰天雪地,此刻都冻住了。
晏良起身走近,仔细看了看筐里,转头随意问了身边一位兵士:“你认得这些鱼吗?”
“啊”,突然被问的兵士一愣,“认、认得”,被晒得有些黑的脸上扬起憨憨的笑,“属下家里上数三代都打渔!这些”,掀开草编筐盖,“朔州沿海是不常见,不过,东瀛那块,就是倭寇老巢,气候与咱们这还是有些不同的,像这种黑脊鲳鱼,他们那比咱们这多!不过多也没用,咱们不喜欢吃,也就他们喜欢”。
刘显走了下来,“你的意思是说,这些鱼也就他们那捕得多?”
“回侯爷,是的。”
“景贞。”
晏良朝刘显笑了笑,心照不宣,“我跟你想的一样”。
“都下去吧,这个也抬下去。”
“是。”
等到营帐里只剩了他们两个人,刘显才心事重重地向晏良说道:“景贞,你觉得他们在等什么?或者,到底在探查什么?”
这个季节本就不是捕鱼的好时节,他们居然送出两大筐,那只有一个原因:他们在上船之前就做好了准备。
准备长时间地待在船上。
晏良走到自己重新绘制的换防图前,右手食指沿着海岸线寸寸划过,“我也不清楚……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他们在计划一场突袭,这场突袭可能就是冲着这次换防来的”。
刘显皱眉,“你觉得会是什么时候?”
“图纸才绘出来,预定的换防时间是明天,这个改不了,文书已经发下。而且也是越快越好,如果顺利,十日之内就能得个大概。怕就怕这十日里万一突袭……”
但是兵不归队,将不就位,倭寇一来,必然自乱阵脚。
“我现在就吩咐下去,已经收到文书的现在就开始换防,不得有片刻延误。”
晏良想不出更好的方法,神色凝重:“先这样吧。”
“可以再向附近的两个州借调一些守卫,不过不在我的职权范围里,得上书说明。”这也需要时间,而且可能更长。
晏良看着图纸上蜿蜒的海岸线,有着人数标识的各地屯营,突然问刘显,“一定得今天换防吗?”
问完也觉得自己问了一个没什么意义的问题。如果因为察觉倭寇要突袭就迟迟拖着不换防,那也不是长久之计。
“算了,走一步看一步吧。”图纸被放到一边,晏良走到桌案前拣了一小块栗子糕,“有点饿了……”
原本有些紧张的气氛被打散些许,“少吃点,还有一会才用晚膳”,刘显走过去给人倒了一杯茶,“换防的时候一半一半,留一半人盯梢”。
晏良点点头,“这样也好,其他的州的援助也要拿点过来,谁知道他们这次会有多少人……”
刘显想到了两年前的那次,眉头紧皱,出口慎重:“不会太多,两年前那次已经是极限了,还被我们伤了元气……”
“嗯。我们也要多留意。”
第二十一章
接下来的几天,全营高度紧张,换防却在晏良的指示下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但是进度很慢。因为要留下将近一半的兵力来防范突然的侵袭。
刘显铠甲披身,冷面巡视,凡是见到的下属做事都格外谨慎。
连日阴霾,冬阳忽隐忽现,在胸甲上折射着淡漠的光,印照着雪影,肃杀异常。
晏良“被”留在帐中,用刘显的话说,就是后方谋划。
在这里他不是老大,晏良再不愿意也只有服从的份,毕竟朔州海防大营里还有三千将军府亲卫。
直接受命于刘显。
第三日夜间,海面上终于有了动静。
“虽然不是很清楚,但有黄光,暗一阵亮一阵。刚开始渔民以为是月光倒影——”
“今夜无月。”晏良沉声。
“是,所以不敢大意,直接报到了距离最近的防营。”
刘显看了眼晏良,后者点了点头,知道这一刻终于来了。
“传令下去,列队——”
“等下。”
“景贞?”
晏良低头沉吟,“暗处埋伏,不用等上岸,直接伏击。用弓矢、流火”,说罢转头正要向刘显解释,刘显安慰一笑,“我知道”。
列队迎击动静太大,说不定倭寇行到半路就发现了,到时候打都不用打了。
又得拖到猴年马月。
“就这么办。务必小心。”
“是。”
等待的时间很漫长,才半刻钟,两人还以为过了一个时辰,相互之间一句交流都没有,往往晏良一个眼神望过去,刘显就了然于心。而有什么想不通的,刘显眉头还没皱起,晏良就已经走到身前,打开面前的新旧防图给刘显解释。
下面又有人回复,说埋伏完毕,等侯爷出去进一步安排。
刘显点了点头,立即有人上来安甲扶盔,纯黑的铠甲在烛光下闪着冷酷的锋光,佩剑利落,出鞘藏鞘,含而不露,气度自成。
“破军?”
“嗯,祖父的破军。”
晏良低头看着剑,“破军沥血,无往不利”,沥血……
“嗯”,刘显拍了拍晏良的肩,笑了笑,“我就出去看看,这里就拜托给你了”。
“你放心。”
刘显不放心晏良,留了五百亲卫下来保护,余下的两千五百名精甲由自己带着奔赴埋伏地点。
海面平静,浪声都矮了许多,点点黄光此刻就像是一寸寸逼近的星火,等待着上岸的一刻燎原。
刘显沉默笔直地坐在飞廉上,握在手里的破军松了又紧,放眼望去,埋伏在海里的兵士屏息以待,在岸上的也是丝毫不敢分心,都注目盯着一个方向。
还有二十里。
十五。
十——
突然,东北方向发出震天巨响。紧接着,原本还遮遮掩掩朝着海岸行进的船只全部拉开了帷幕,光亮大敞,目标明确。
刘显心里一个咯噔,看着东北方向燃起的熊熊大火,还有隐约的求救声……
糟了!
声东击西!
破军出鞘——
“立刻出击!王府亲卫,随我北援浙州!”
“是!”
军令如山,千骑奔驰。
远处,火烧得越来越大。
第二十二章
晏良走到案前,新旧换防图上下叠着,纸卷边沿被摩挲得发皱,烛火很亮,行军声渐远,等到一切归于平静,帐子里只剩下了自己。晏良看着浙州蜿蜒曲折的海岸线,倭寇踪迹出现在朔州境内,但是遇到浙州丞之女蒋心柳的时候,以及后来的浙州屯营守将李善列,他们也都注意到了渔船比平常多的异常情况,这说明,浙朔两州都应该是倭寇的目标。
但是……
根据刚刚士兵的回复,黄光只出现在了他们这里,黄光……
再谨慎也不会用光吧。
况且,朔州是海防大本营,还有三千王府亲卫,绝不是一个偷袭的好目标。
浙州远比朔州富庶,又不是军事重地,如果换成自己,也应该是——
晏良猝然起身,真正的目标是浙州!
“来人!”
“距昭陵侯开拔已过去多久了?”
“回晏公子,估摸着有大半个时辰了。”
那应该快到了出现黄光的地方。这个时候赶过去通知已经来不及了,唯一的办法就是直援浙州。
“昭陵侯留下了多少人?此刻营里还有多少?”
“五百亲卫,五百护营。”
“五百亲卫全部直奔浙州,五百继续留下护营。”下达完毕后,晏良也走了出去。
赫舒正等在营外,一看晏良出来,急忙拦道:“公子,侯爷走的时候说了,你不能去,无论发生什么。”
“赫舒。”晏良正色,不容置疑,“把马牵来”。
赫舒张口还想说什么,就看到晏良的目光直接投向了浙州方向,劝不动,只能垂着头过去把马牵来。
“你留下。”晏良翻身上马,脸色凝重,时间过去这么久了,不知道浙州境内倭寇怎么上岸,李善列不可能没有准备。
赫舒见晏良保暖的外氅都没有穿,赶紧跑进营里拿出来给晏良递去,晏良忍不住笑,“你让我穿成这样不知道的人还以为又是去浙州逛呢”。
赫舒坚决到底,晏良想想也算了,气道:“我还是不是主子了……”尽听刘显的!
“走了!”
雪泥蹄印,大氅在身后乘风飘扬,白如月光,上下翻飞。
在奔赴浙州的途中,晏良也看到了远处熊熊燃起的火焰。刘显这个时候肯定也知道中计了,一定会比自己早去支援。想到这里,原本焦灼的心稍稍安定。
十万火急的奔赴,浙州屯防大营近在眼前,是粮草和军械库烧了。
一骑朝着刘显方向驰来,马上的人摇摇晃晃,马蹄也有些乱,刘显勒紧飞廉,目光如炬,看着那一骑朝他们这而来。
“你——你们什么人!”
马上的人看来受了伤,气势却丝毫不减。
刘显沉声:“昭陵侯刘显。”
“侯爷!侯爷您总算来了!李善列将军扛不住了!倭寇突然从浙湾上岸,沿途杀了半条街的百姓,里应外合,海上的流火箭把粮草都烧了!”
浙湾是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