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美娱]制片人-第5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虽然荤段子不够多,不太符合现在喜剧市场的主流,对于孩子来说时间穿越又有点难懂。但是反过来理解,它既能拿到大众级赚孩子的钱,又能当爆米花电影让成人掏钱。把重点放在年轻人市场、暑假档,说不定会成为一部卖座电影。如果票房理想,还可以考虑拍成系列电影。”温蒂的基本主题就是钱、钱、钱。
“很有意思的电影,我的脑海里已经构建了几个不错的十分漂亮的怀旧构图,大概能勾起不少人对几十年前的追忆,猫王还在的那个时代。如果让我来拍的话,毕业舞会可以布置成……”米格的答案也差不多在意料之中。
威廉一边给棉花糖顺毛,一边问:“你想拍吗?”
“可以吗?”米格的眼睛一下子就亮了。
威廉把他早就准备好的名片放在了桌子上:“这是剧本的两个拥有者的联系方式,温蒂先联系一下,然后你们由你们把握答应对方的时间和语气。那两个人里有一个也有好几部电影的拍摄经验,虽然都扑了……你和他谁来当第一工作组的导演,就要靠你自己的本事了。”
在剧本开拍前,由米格自己动手,决定好剧组日后的拍摄该听谁的,会比由威廉替米格出面交涉要效果好的多。
虽然罗伯特看起来也是个不错的导演,但是从他过去失败的经验来看,威廉冒不起这个险。而且,怎么说好呢,威廉更希望米格成为他的御用导演。
作者有话要说: *现实中,早在五六十年代,就有人提出了可视电话的概念。但是由于传统网络和通信技术条件的限制,可视电话一直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直到80年代后期,适合商用和民用的可视电话才得以走向人们的视野。
文里,可视电话的应用,从80年代后期,提前到70年代后期,文现在的进展是80年代初,技术已经十分纯熟了。
第92章 来地球的第九十二天:制片人工会。
当天下午,威廉前往了联美的办公大楼,参与了联美的年度会议。
还是米高梅的那一套——总结过去,展望未来。只不过联美在最近的一年内,才经历了破产重组再收购,没有多少东西可以总结,来年也没多少资本,可供他们在电影市场玩太多的大动作。他们现在就相当于重生的婴儿,什么都要一步步重头探索着过。
联美如今唯一的骄傲,就只剩下了007系列,也是联美唯一还能胜过米高梅,没有彻底被米高梅看扁,在米高梅的高层面前昂首挺胸的王牌理由。
毕竟是两亿的票房。连如今恢复了一些元气的米高梅,也还是很难做到的。
所以联美的这次会议,又可以别称为“007新电影研讨会”。与希望把艾伯特踢出局的米高梅不同,联美和艾伯特的合作一直十分愉快,并且想要把这份愉快进行下去,最起码他们要依靠007的下一步电影,来让自己彻底在微软这个大集团内站稳,巩固地位。
这也是米高梅想要揽下007的原因,一个集团内两个电影公司,肯定会存在相互比较的竞争意识。
虽然如今两家公司是合起来叫“米高梅联美娱乐”这一个总名字,但私底下米高梅是米高梅,联美还是联美,米高梅想让联美为自己服务,联美则想要保持独立性。这些是两家的高层没办法放在明面上说的无法调和的矛盾,他们只能暗中较劲,吸引微软母公司的注意。
好吧,也不够特别的“暗中”。威廉之前是因为一直在外地忙ET,所以才没发现。如今只一天内参加了这么两场会议,就已经足够他把这份平波下的暗潮汹涌摸了个七七八八。
米高梅想利用威廉抢007;联美在巴结威廉想保留007,但何尝不也是一种利用呢?
毕竟威廉的身份是如此的特殊,他是微软创始人的表弟,也是微软之所以会买下米高梅和联美全部的原因。威廉和米高梅以及联美这两个公司,还都因为电影而有着不浅的交集。
威廉。塞偌斯先生必须是我们的人!两个公司的高层都是这么想的。
再一次通过可视电话的形式参与了会议的萨巴蒂诺,没可能没有发现两大公司之间的这份角力。但他却还是表现的十分平静,一副“不用担心,万事有我”的从容之态。了解萨巴蒂诺的威廉顿悟,他表哥这肯定是在憋着什么大招,他继续当他的冰山吉祥物就成。
所以,不管会议上的人说了什么、暗示了什么,威廉都只当它是一场普通的会议,油盐不进,不动如山。让人不敢再轻易的打他的主意。
会议顺利结束后,威廉晚上还有一个不算特别重要,但也需要郑重对待的晚餐会面,与制片人工会的副会长。
美国的制片人工会成立于1950年,由当年在电影和电视行业里的优秀制片人发起,旨在保护制片人的应有利益与合法权利。工会至今才存在了32年,却是好莱坞圈里绝对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因为它集结了全美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制片人,是国际制片人协会的发起者以及如今最重要的话语权掌握者。
毕竟好莱坞是制片人中心制,对于一部好莱坞电影来说,什么都可以换,导演、编剧、演员以及道具,但制片人这个绝对的是核心,却不能动的。动了它,就像是球队换了个主教练一样,惠勒曾笑言,那会是风格与灵魂的一种改变。
加入工会,同时也代表着会员可以享受工会内仅对会员免费开放的资源,实时掌握好莱坞圈的第一手电影资料,以及拥有其他人无法想象的人脉。惠勒当年被副制片人坑,能迅速找到替代他团队的人,主要依靠的就是这份来自制片人工会的人脉。而各巨头的高层、高管,在是美国电影协会成员的同时,大部分也都是制片人工会的会员。
所以,米高梅之前提出的换掉007的制片人艾伯特的想法,在威廉看来就特别的可笑。艾伯特不是他那个无能的继子威尔森,不能说换掉就换掉,那会对007系列造成极大的影响。
惠勒是制片人工会的元老级会员,不过他的影响力基本还是在导演工会,米格还没拍地球人之前,就因为惠勒的面子,得到了入会申请表。
制片人工会这边,却要比导演工会复杂一些。
简单来说就是,如今这任的制片人工会会长是惠勒的死对头。在一个圈子里呆久了,朋友会有很多,敌人自然也会有很多。威廉享尽了“惠勒弟子”的头衔为他带来的人脉优势,自然不可能躲过“惠勒弟子”的一些负面影响。派系和站队,在好莱坞也是永恒的主题。
这些威廉之前都没关注过,还是后来卢卡斯请了几个朋友吃了几顿便饭打听到的。威廉想得到邀请,而不是主动加入的初衷,在这位会长在任的时候会变得很艰难。
卢卡斯对此也很是无奈,他当年和导演工会的龃龉与威廉的情况差不多:“在这方面我实在是没办法给你更好的建议,因为我自己就不是一个太好的表率。理智上我想劝你找找关系,服服软;情感上,我却想告诉你,让他们滚蛋,只是个私人性质的工会,又不是国家的,哪怕国家都不能强制你去做什么!”
“我当然不可能退步!”这是威廉的回答。
因为这次的事里,不只涉及到了他自己的意气之争,还有惠勒的脸面,身为惠勒弟子的他服软,就等于是惠勒在认输,算是彻底打了要强一辈子惠勒的脸,他绝对不会去做。
“那就只能和我一样硬挺着了,祝你好运,会长四年一届,他已经上任快三年了,你肯定能耗走他。这么说来,你的情况比我还好点,最起码他们没办法限制你制作电影的自由。”因为一些不太好说清楚的原因,卢卡斯短时间内都没办法在电影字幕导演那一栏里写上自己的名字了。
威廉并没有把这件事告诉萨巴蒂诺,因为他有自己的解决办法,除了服软和耗着等对方走的第三条路。
哪怕等着耗走对方,威廉都会觉得这是那人的一种胜利,他不会答应的。
惠勒死后,是人走茶凉了,但也不是所有的人脉都会再不顾及情面,好比惠勒的弟子门,那几个应该被威廉称之为师兄(姐)的人。威廉作为惠勒最晚收的关门弟子,和师兄(姐)们其实很少见面,但逢年过节的贺卡、礼物,温蒂却从来没有一次漏下过。(温蒂骄傲挺胸:助理就是用来干这个的,不是吗?)
如今,这些礼物和贺卡的力量就显现了出来。师兄(姐)们虽然和威廉不熟,但在礼物打法持续的怒刷存在感的情况下,让他们也没办法忘记威廉的存在。
在威廉打了几个电话过去之后,就有了如今的局面。
惠勒的弟子大部分都是导演,但也有制片人,导演和制片人都肯定有自己熟悉的制片人朋友,他们基本都肯定是制片人工会的会员……
会长一个光杆司令,可唱不了大戏。
最后在重压之下,威廉还是得到了来自制片人工会的邀请,以及副会长带有歉意的晚餐邀请。与人为善,但也不能忘记该强硬时必须果断出拳!
晚餐是在spago吃的,宾主尽欢,都不需要填什么表格,威廉从今晚开始,就已经是制片人工会的正式会员了。倒不是说他有多重视这个会员的身份,非它不可,他真正在意的只是会长不得不屈服邀请他入会的这个态度,必须是会长在任,必须是会长亲自同意。当初会长是打算怎么为难他的,如今他就要会在给全部吞回肚子里,然后对他笑出来!
“有时候威廉还真是可怕呐。”温蒂这样对米格道,这种没什么表情,好像全不过心,但一定不会让得罪了自己的人好过的性格,真TMD帅爆了!
“嗯嗯!”从始至终,米格脑残粉的就是这样的威廉。
保镖雪莉则很欣慰的给老伯恩斯坦汇报,针对那位会长的行动可以暂停了,自家少爷自己就把场子找回来了,完全不用担心他会被欺负。
至于萨巴蒂诺,呃,他该知道的时候还是知道了,虽然晚了点。毕竟上辈子威廉和惠勒没什么联系,惠勒死的时候,威廉还在外公的安排下乖乖上学,他被邀请加入制片人工会的时候顺风顺水,萨巴蒂诺重生之后便有些疏漏,没想到还能整这么一出。
不过没关系,他已经联系了几个“朋友”,正准备请那位年事已高的会长提早退位让贤。
作者有话要说: *由于美国制片人工会,蠢作者能查到的资料特别少,所以基本只能靠自己发(胡)挥(编),so,文中对制片人工会的描写,请不要信以为真,来和蠢作者一起说,这是个小说啊X3
第93章 来地球的第九十三天:怎么又是你?!
第二天,威廉全天都在和艾伯特以及007的导演、编剧组,开有关于007系列第十三部电影的剧本讨论会。主要讨论内容是……在007系列小说的原作者弗莱明还没有改编过的小说里,寻找出一部以如今的科技来说,比较容易改编成电影,适合搬上大荧幕的作品。
艾伯特对于米高梅和联美针对他而做出的不同态度,看来是还不算特别清楚,要不他不会如此卖力,并且照顾到了威廉的面子,没让他的继子威尔森也出现在新剧组里。
最终经过多方讨论,他们定下了《八爪女》。
威廉对此不置可否,他不太喜欢涉及政治层面的作品,但其他人都很赞成,他也就没多做纠结,毕竟在有了《回到未来》之后,他并不打算主导这部007了。那么作为只是加强剧组和电影公司联系的制片人,他就不宜说不太多会干涉主创人员进行创作的话了。
“什么样的身份,决定了你应该说什么样的话。”这是威廉的祖父临终前告诉威廉的。
会议之后,艾伯特和威廉私下里吃了一顿晚餐,带有私人性质的以联络感情为主要成分的晚餐。毕竟从如今的形式来看,他们日后肯定是要一起合作开发007的系列电影了。友好的合作,总比互相对立、牵制要来的好。
艾伯特的性格就是如此,特别的圆滑、识时务。
在晚餐的最后,威廉还是没能抵过自己的良心,决定多提醒艾伯特一句,小心米高梅的一些高层。
米高梅的高层在被威廉拒绝后,那也是不可能善罢甘休的。他们挤不走后台强硬的威廉,不代表他们不能想办法挤走艾伯特。如今哄着艾伯特卖力,日后等电影拍好再摘人果实什么的,这一套在好莱坞早已屡见不鲜。
艾伯特对这个消息自然是万分重视的。
联美被收购后,艾伯特不可能不在米高梅内安插人手,但由于安插的时间交断,他如今能买通的探子级别还比较低,米高梅昨天的高层会议很机密,艾伯特需要过一段时间,才能知道会议内容。而到时候再着手准备,那就连黄花菜都凉了。
“你为什么要帮我?”艾伯特很感激威廉的提醒,但也有些顾虑。毕竟挤走他,威廉便再无敌手,又有几个人会对007这个下金蛋的母鸡不动心?
威廉大概就是那万中无一不太动心的人,因为还是那句话,他不缺钱。
“电影终归是电影,你可以说我是太理想化了,但我就是不想它成为别人争权夺利的工具,我只想拍我喜欢的电影。公平竞争,心服口服。”依靠卑鄙的手段,永远不会赢到最后。最主要的是,威廉不想好不容易有了起色的米高梅自毁长城,“真正卑鄙的人还是少数,好比老塞缪尔就很反对他们这么弄权。”
艾伯特秒懂了威廉的言外之意,也表示了他只针对挤走他的高层,不针对米高梅的意思:“塞缪尔先生一直都是我十分钦佩的人,他是个正直并且忠诚的朋友,为米高梅奉献了一辈子,无论是鼎盛还是风雨飘摇,他都是在真正为了米高梅好,为了电影好。”
虽然威廉觉得艾伯特这话有点过于虚假的恭维了,但他也明白这就是艾伯特的行事风格,很能求同存异。
第三天的中午,又是一顿“私人”午餐的邀请。
就像是赶场子似的,午餐之后的当晚,还有一次私人聚餐,是和斯皮尔伯格一起,由CAA的两个经纪人迪斯。史密斯和阿罗做东。
CAA(创新艺术家经纪公司)是1975年才开设并迅猛崛起的一家新型经纪人公司,总部设在洛杉矶的世纪城那边。公司设立之初,便直接叫板了经纪人行业的龙头老大WMA(威廉。莫里斯经济公司),并且在短短不到七年间,真的已经开始威胁WMA的巨头地位了。CAA如今俨然已经成了经纪人行业里的又一头怪兽,年收入高达九千万。
CAA的经纪理念就是“捆绑销售”,只要你能给得起钱,CAA能为你在最短的时间内,凑齐一个电影所需的全部主创人员,从导演、编剧到演员歌手都是他们的客户群。
斯皮尔伯格的经纪人阿罗就是CAA的王牌之一。CAA有个不成文的规定,那就是摒弃了传统的资历限制,能者居之,再年轻,只有你有手腕,就不会被压制。这不仅是经纪人界的一种新尝试,也是对整个娱乐圈前后辈体系的颠覆。
迪斯通过阿罗的资源共享,得到了联系斯皮尔伯格的机会。他这次和阿罗做东的目的,是为了迪斯手下最大牌的歌星——迈克尔。杰克逊来导演和制片人面前刷存在感。
迈克尔。杰克逊是一位家喻户晓的流行小天王,五岁出道,和他的兄弟们组成了六、七十年代著名的“杰克逊五兄弟”乐队,曾获得过格莱美年度最佳歌曲的提名,并且长期霸占歌曲销售排行榜的冠军位。在1972年的时候,这几个平均年龄不到十几岁的亲兄弟,开了世界级的巡回演唱会。
再后来杰克逊五兄弟遭遇了所有乐队组合总会遇到的命运——有人单飞,组合解散。亲兄弟也有互相意见不合的时候。
在这里,就不得不先说一个,让威廉和斯皮尔伯格都万分熟悉的老朋友了,哥伦比亚公司。不得不说,这家公司在放走摇钱树方面,有着特别独到的天赋技能。继ET和回到未来之后,他们还放弃了迈克尔。杰克逊。
哥伦比亚不只是个电影公司,它其实是个综合型的娱乐公司,旗下有摩城唱片这个十分出名的音乐分公司,并且早早的就签下了杰克逊五兄弟。
但最后……也不知道哥伦比亚的高层是怎么想的,他们留下了杰克逊五兄弟中的三哥,却放弃了作为主唱的迈尔克。杰克逊。
迈克尔只能另起炉灶,组建了“杰克逊乐队”,并结识了首位在美国大型音乐公司担任高级主管的黑人音乐制作人——昆西。琼斯。昆西的主要制作方向,就是给电影配乐。而他为杰克逊79年量身打造的一首《Don't Stop 'Til You Get Enough》,助年仅21岁的杰克逊拿下了1979年格莱美的年度最佳RB男歌手大奖。
演唱经历几经波折的杰克逊,在80年代初期的现在,再一次陷入了人生低谷。他最近在接受采访时,直言对自己即将推出的新专辑《Thriller》非常的担心,他说第一次听完全部的录制后,他因为那糟糕的东西都哭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