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天下梁山-第9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罪名三;私通女真,倒卖官府明令禁止的粮食、生铁等物资给女真,犯了叛国大罪…

    最后一条其实他是替赵家主担的,有了这几条罪名,足够杀他几回了,同时也不至于引起洛阳本地人的反感,毕竟晁訾他们属于外来户。

    告示一出,满城哗然,前两条罪名还差点,毕竟这些豪门要没点犯法事,那就不叫豪门了,可最后一条就不一样了,那可是卖国啊!

    一时间,群情激愤,随着潘家人被一队队押出,立刻就成了百姓们泄愤的对象,什么烂菜叶臭鸡蛋的,纷纷向他们身上招呼。

    按照告示,潘家所有男丁全部斩首,女人发配为奴,家产充公,这就等于是将潘家连根拔起了。

    如此雷厉风行的举措,受到惊吓的可不止洛阳百姓,感同身受的当然是另两位家主了。

    石家主第一时间跑到高家,同时也派人去赵家请人,可等待石、高两位家主的,却是赵家大门紧闭,任凭怎么敲打也不肯开门,院子里也没有一点声音,仿佛赵家人一夜之间蒸发了似的。

    听到这个消息,高、石两位家主都傻眼了,潘家有事还可以理解,赵家这是怎么了?

    在满心疑惑的同时,两人也感到了深深的惧意,这个年轻的都督,笑起来人畜无害,那知道动起手来,竟是这般狠辣。

    这才几天啊!给他送的礼物还热乎着吧?这小子翻脸却比翻书还快,潘家上百口人,说砍就都砍了,这也太狠了吧!

    四大家族,一下没了一半,剩下这两家也都被吓得只剩半条命了。

    老哥俩面对面坐着,一时间也没了主意,承平太久,奢靡的生活已经磨去了他们身上的棱角,血淋淋的事实,更吓得他们失去了反抗的勇气。

    “高兄,我打算把一半的土地献出去,然后我搬到开封去,不知高兄意下如何?”

    听了石家主的话,高家主涌起一股深深的无力感,献就献吧!总比没命强。

    “搬家就算了,从小生活在这里,换了地方也不习惯,反正我又没干什么违法的事,就不信那小子非要我的老命”

    石延嗣眼珠转了转,忽道:“高兄,你说朝廷大军能不能打回来?”

    高家主深深地看了石延嗣一眼,道:“那石兄不妨去临安转转,如果有什么好消息,也可尽早告诉我”

    石延嗣点点头,道:“先把土地的事办了吧!那小子肯定在等我们老哥俩的表示呢!哼!如此狠毒,我倒要看看他能嚣张到几时?”

    “小声些,没听说梁山探子厉害吗!”

    一听高家主这话,石延嗣顿时把脖子缩了缩,心说我吹牛B呢,梁山的大爷们,可千万别当真啊!

    看着石延嗣的怂样,高家主眼中闪过一丝嘲讽,随即眼神又变得深邃起来。

    随着潘家的覆灭,以及挂在城头的那一串人头,顿时让洛阳的社会风气为之一变,寻衅滋事的没了,小偷小摸也没了,治安可谓是空前的好,洛阳的百姓们这才感受到晁訾的好来。

    有关晁訾在洛阳的所作所为,自然有探子报往临安。

    临安朝廷最近可说是比较消停,自打黄潜善被干掉之后,朝堂上下的风气顿时为之一变,就连童贯都主动开始关心起政事了。

    赵桓对这个老阉货是出奇的信任,亲自命他和许翰操练新军,同时让许翰组建水军,可以说这一系列举措,都是冲着梁山去的。

    不过并不是所有人都开心,高俅跟着赵桓到了临安之后,就被彻底冷落了,虽然还是太尉的官职,手中却再无一兵一卒了。

    高俅从开始的愤怒,到后来的慢慢适应,仿佛任命了一般。

    其实最后悔的人就是他,早知道赵桓这么急着过河拆桥,还不如留在开封了,虽说晁訾也不见得重用他,但总比现在憋屈强吧!

    高俅不是有多支持赵桓登基,只是有晁訾一万铁骑在,同时各卫大将军也都支持赵桓登基,他就是不答应也得答应,正是想明白了这点,他才做了顺水人情的。

    现在都这样了,后悔也没用,不过就在他准备混吃等死的时候,晁訾再次派人给他送了封信。

    信的内容有两条,一条是告诉他老皇帝在成都府,如果高俅现在去的话,很可能会被老皇帝重用,第二条则是要高俅想办法让赵桓给晁訾封官。

    看了这封信,高俅可谓又惊又喜,他早就怀疑行宫那场大火有问题,可皇帝已经定性,他就是怀疑也没办法,却没想到老皇帝真的还活着。

    正如晁訾所想,以高俅对老皇帝的了解,如果高俅现在去的话,身边缺人的老皇帝,肯定会对他委以重任。

    所以高俅几乎未加思索就决定启程入川,可这第二条可就有点让人为难了,之前不论是赵桓还是老皇帝,都曾要给晁訾封王,可晁訾都拒绝了,现在主动要,该怎么开口啊?

    高俅很明白,晁訾之所以这个时候要王爵的身份,是因为控制的地盘太大,若没有个王爵的头衔,怕是管理起来有点名不正、言不顺。

    如果这事是由晁訾自己跟赵桓提,赵桓肯定会答应,若是让别人提,可就有点不好张口了。

    其实还有一个办法,就是让晁訾派兵在长江对岸佯动,高俅就可借机向赵桓献策了。

    高俅不知道,晁訾的兵力已经捉襟见肘,那还有兵力跑来嘚瑟?不然也不会让高俅想办法了。

    晁訾的要求,高俅是不敢拒绝的,把自己关在书房沉思良久,然后命人把高槛找了过来。

    既然决定要入川,显然不能明目张胆地走,所以他决定把儿子先送走。

    到了临安之后,高槛彻底是如鱼得水了,还是江南好啊!这里空气好,人好,美女也好,原来不知道,早知道的话,他早跑来了。

    看到儿子一副屌二郎当的模样,高俅的气就不打一处来,若可以的话,早捏死他了。

    耐着性子道:“我儿不是一直想做番大事业吗!为父现在就给你个机会,你带上银两,去蜀中替为父购置一块茶田”

    “我不去,蜀中有什么好玩的?茶田这种小事,你还是让别人去办吧!对了爹,给我弄个官职吧!听说新军那边有很多官职,我是你儿子,不是说肥水不流外人。。。哎呦!你、你踹我干嘛?”

    高槛话没说完,就被怒急的高俅一脚踹了出去。

    “你个不知死活的东西,老子让你干什么,你就得干什么,不想死的话,就赶紧去收拾东西,晁訾要打过来了”

    还别说,这最后一句话真把高槛给镇住了,这小子天不怕、地不怕,唯独怕晁訾。

    一听说晁訾要带兵杀过来,吓得他猛地跳起来,转身就跑,边跑边道:“父亲息怒,我这就去收拾东西,明天、不,一会就走”

    看着儿子的背影,嘴角泛起一丝笑意,这就是他想出来的计策、舆论,先把谣造出来,然后等着谣言越传越广的时候,再向赵桓进言。

    高俅这招真的很管用,这种空穴来风的事,其实是老百姓最愿意传播的,一下午的时间,晁訾率十万大军杀来的消息,就传的满城风雨了。

    消息还没得到证实,赵桓就吓得又想迁都,一边派出探马去探明情况,一边急急忙忙召集文武大臣商议对策。

    对这种没影的事,很多大臣都是不信的,因为晁訾根本没理由来攻打临安。

    问题是别人不信,赵桓信啊!坐在宝座上,看着下面静默无声的群臣,赵桓这个气啊!出了这么大的事,怎么都跟没事人似的?是啊!晁訾得了天下,你们一样还当你们的大臣,老子呢!老子怎么办?

    高俅感觉差不多了,刚要说话,却见童贯当先迈步闪了出来…

    (本章完)

第168章 燕王殿下() 
    “启奏陛下,臣以为这里面有阴谋”

    童贯阴柔的嗓音回荡在大殿内,听着让人极不舒服。

    赵桓却是精神一振,道:“有何阴谋,童卿家快快讲来”

    “臣觉得任何谣言均有其产生的因由,况且晁贼不臣之心久之,说他会兴兵来犯,也并非不可能,但臣觉得以晁贼目前的实力,以及晁贼平日的作风,他还不会冒这么大的险,所以出兵一说,肯定是假的,陛下安心就是”

    “臣所说的阴谋是怀疑有人故意造谣,想要挑拨朝廷与晁贼之间的和平相处,所以请陛下严查造谣者,另外臣听说晁贼已经搬到西京,其野心已昭然若揭,所以臣建议,此刻不但不能斥责他,还要对其大加封赏”

    童贯这番颠三倒四的理论,别说是赵桓了,连文武群臣都听的直迷糊,这老阉贼究竟想说什么?

    高俅撇了撇嘴,这老童还真够哥们意思,回头说什么也得让晁訾感谢一下他。

    赵桓疑惑地道:“童爱卿,之前朕曾以王爵相许,可晁贼并未答应,现在你要朕封赏他,朕还怎么封赏他啊!”

    赵桓的言外之意就是,总不能我把皇位让给他吧!

    童贯阴冷地一笑道:“陛下,有句话叫欲先取之,必先予之,晁贼假惺惺地拒绝陛下的好意,不过是想收买人心罢了,现在外面谣言四起,陛下在这种情况下,再给他封赏的话,天下人会怎么看他?别的不说,一个乱臣贼子的名头肯定是跑不了的,而我皇占据着天下大义,再广施仁政,用不了多久,就会天下归心,而只要我们的新军练成,区区晁訾,还如何是陛下的对手”

    一番话说的赵桓心花怒放,谁说老童只会溜须拍马的,这番话说的有理有据,堪称大才。

    这时赵桓又想起方腊之乱来,当时江南半壁都震动了,童贯出马,还不是轻轻松松就灭了,虽说对阵梁山的时候小有失利,但谁没有失败的时候?重整旗鼓再战就是了。

    “好、好,童卿之言深合朕意,来人,拟旨,加封晁訾为燕王,统领北地军马,抵抗金人”

    “陛下圣明”

    在群臣轰然盛赞中,赵桓也感觉自己英明神武,甚至依稀看到晁訾跪在脚前苦苦哀求的场景…

    很快,加封晁訾为燕王的旨意就快马送往洛阳,而晁訾逼迫皇帝封赏的事,也被人添油加醋地传播来来。

    消息传到晁訾耳中,晁訾只是一笑置之,别说老子没逼你,就是逼你了、你又能怎么样?谁让老子拳头比你大的。

    加封的圣旨还没有到,秋收就开始了,晁訾命令所有官员,除了必须值守的人员,其余全部下田,帮助百姓抢收秋粮。

    日子一天天过去,虽说秋收还未结束,结果也没统计出来,但就目前的状况来说,洛阳这边的收成并不是很理想,主要原因就是干旱。

    雨水少,官府再不重视,如果晁訾是在春天的时候来,还可以帮助百姓整治一下水利什么的,现在却是说什么都来不及了。

    站在田间的地垄上,放眼望去,到处都是弯腰忙碌的百姓,许多来不及换衣服的官员和士兵,夹杂在其间,显得有些扎眼,却又是那么的和谐自然。

    古时候的帝王也经常会来这么一出,以示不忘本,不过基本也都走走样子。

    可晁訾不一样,他是实实在在的在干活,换上一身普通粗布衣服,亲自动手帮助一户儿子在外当兵的老人收割粮食。

    淳朴的老汉见晁訾虽然身材高大、相貌堂堂,却跟普通士兵的穿着没什么区别,还以为晁訾也就是个当兵的,因为老汉的儿子在熙州从军,所以对军人也格外关注。

    正午的太阳火辣辣的,照射在身上,感觉人都快要被烤干了似的。

    董老汉拎着个大水壶,来到正低头忙碌的晁訾和几个侍卫旁边,道:“小伙子,歇一会,喝口水,这活不是一天能干完的”

    几天下来,晁訾也被晒黑了不少,听到董老汉的话,直起腰,接过水碗,仰头就“咕咚、咕咚”地喝了下去,然后示意侍卫们自己来喝水。

    “老人家,您歇着吧!我们年轻,这点活还累不着我们,再说您家的地少,今天就能干完”

    说到这,晁訾忽地想起董老汉家的儿子从军的事,又继续问道:“老人家,听说您的儿子在熙州从军,怎么去那么远的地方了?而且我听说那里距离西夏很近,经常会有战事发生吧!”

    听晁訾提到儿子,董老汉的神情有些黯然,道:“老大战死之后,官府又来征兵,分派每户必须出一人,没办法,老二也只能去了,原本是在京兆府的,后来不知怎么就被派到熙州去了”

    听了董老汉的话,晁訾不由肃然起敬,一个儿子战死,居然还能让另一个儿子也去从军,一方面是官府的问题,也从侧面说明了老人家的开明。

    不过董老汉也给他提了个醒,若是秋收之后,自己的人在本地征兵,也来这也套的话,自己还不得被人骂死啊!

    家中是独子的不能收,兄弟二人同时参军的,也必须是兄留弟走,这样扫地为兵,不但会让百姓怨恨,同时也影响后方的各项建设,这是绝对要不得的。

    想到这,又继续问道:“老人家既然是军属,那官府没有什么特别的优待政策吗?”

    “优待政策?”

    董老汉愣愣地摇了摇头,又道:“当兵保家,还要什么优待政策?官府没说,俺也不懂”

    “老人家,以前没有,以后就有了,而且等你的儿子回来,官府还会多分给你们土地,嗯!如果有军功的话,官府还会额外有奖励”

    晁訾说的虽肯定,董老汉却是不信的,笑道:“小伙子,你别安慰我了,老汉活了大半辈子,什么事没见过?对了,我听说你们梁山士兵的待遇都很好,你说的这些待遇,都有吗?”

    “当然有了,军人保家卫国,他们的家属理应受到尊敬和善待,梁山大军刚到洛阳,很多事还没理顺好,您老人家耐心等待,官府很快就会有人来找你的”

    听晁訾这么说,老汉有些将信将疑了,就在这时,稻田旁的官道上飞驰而来一匹骏马。

    马上骑士在晁訾干活的稻田旁下马,冲着晁訾单膝跪地,口中高呼道:“启禀都督,登州捷报,燕将军他们回来了”

    燕青他们回来了!

    晁訾不由大喜过望,虽说岛国之战没什么悬念,但大海茫茫,消息传递不遍,而且大海风浪无常,若说晁訾一点不惦记,那是不可能的,现在他们回来了,他一颗悬着的心也终于落地了。

    还没等回身,就听“噗通”一声,扭头望去,却见董老汉已经跪倒在身前。

    “小老儿、小老儿。。。”董老汉嘴唇哆嗦着,一时间却也不知该说点什么好了。

    晁訾忙伸手将董老汉拉了起来,怪道:“老人家你这是干什么?快起来”

    身份既然暴露,也无法再帮着干活了,附近许多百姓都闻声而来,要不是晁訾命侍卫拦着,又得跪倒一大片。

    这时一个黑瘦的中年人快步走过来,躬身施礼道:“下官宋廉不知都督在此,多有冒犯,尚乞恕罪”

    晁訾上下打量了宋廉几眼,单看外表,这确实是个干吏,衣服打着补丁,裤脚高高挽起,黑瘦的细腿裸露在外。

    晁訾他们干活这地方是洛阳下面的永宁县,原来的县令已经在晁訾来的时候,随洛阳知府一起辞官了,这个宋廉出现在这里,又口称下官,应该是永宁的一个官员了。

    点点头道:“不怪你们,是我来的唐突了,你们永宁县现在是谁主政?”

    “回都督,下官现任永宁县承,临时代管县衙的事物”

    “恩,不错,能走进百姓中去,倾听百姓的声音,与百姓一起同甘苦,就是好官,府衙很快还会有一系列举措颁布,你要好好配合府衙,多为百姓做实事,有什么问题可以直接来找我”

    “都督放心,下官一定全力配合都督的仁政”

    “好了,你们继续忙吧!我要回去了,对了还有,统计一下你们县的军属,不管人在那从军,都是我大汉的好儿郎,我们都要善待他们的家人”

    “都督万岁!”

    晁訾话音刚落,董老汉就眼含热泪再次跪倒在地,没有人能比他更体会官府这一句简单的问候了,因为在大宋王朝,好男儿是不屑去当兵的,所以官府又怎会重视他们这些军属。

    现在梁山大都督主政,句句不落关照军属,老人家怎能不感动?激动之下,连万岁都喊出来了。

    宋廉却是知道问题的,脸色顿时一变,想要呵斥董老汉,却见晁訾看向他的眼中,分明带着一丝警告的意味,顿时乖乖地把嘴闭上了。

    晁訾倒不是在乎别人喊他什么,但如果百姓因为一句口号就受罚的话,他的良心怎能过得去?

    亲手扶起董老汉,意味深长地对宋廉道:“百姓是我们的衣食父母,善待他们,我们才能有吃有穿,才能有好日子过,明白了吗?”

    以晁訾现在的威势,又岂是一个小小县承能承受的?

    宋廉顿时冷汗就冒了出来,忙躬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