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在七零搞玄学-第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她赶到的时候,王晓已经割了一背篓牛草回来; 正把草倒给牛吃。
  瞧见姜瑜过来; 他连忙丢下背篓,抹了把; 笑嘻嘻地跑了过来:“姐,你来了。”
  “嗯,你小子蛮勤快的嘛,好好干!”姜瑜拍了拍王晓的肩。看他的样子应该是吃过午饭没多久就上山割草了; 而王晓才11岁; 跟他一对比,周建英简直成了渣渣。
  王晓重重地点了下头,感激地说:“姐,你放心,我一定把牛伺候得好好的,把牛棚打扫得比我家还干净。”
  姜瑜被他的说辞逗笑了:“好; 我相信你。”
  王晓咧开嘴羞涩地笑了; 笑过之后; 他稚嫩的脸上浮起担忧:“姐,丢了养牛的活,回去他们没为难你吧?”
  姜瑜好笑:“你觉得他们能为难得了我?”
  他知道姜瑜很厉害,可姜瑜说到底还是只比他大四岁,两个人个头都差不多的。想了想,王晓拍着胸口说:“ 姐,要不你干脆到我们家过吧,我奶奶人很好的,你来了她一定会很开心。周家人对你不好,以后我和我奶奶对你很好的。”
  果然还是个孩子,想问题就是简单直接。她现在没成年,户口又挂在周家,在这个出趟远门,住店买火车票都要介绍信的年代,离开了周家她能上哪儿?
  “你就别替我操心了,时候到了,我自然会离开。”姜瑜弹了一下他的额头,“我今天找你,是有一件事想请你帮忙,我想租你家屋后面那片自留地,你回去跟你奶奶商量一下,我一年给你们十块钱的租金。”
  王晓非常感谢姜瑜给他弄到了养牛的活儿,想也没想就说:“不用租金了,姐,这事我就替我奶奶答应你了,那块地你想种就拿去种吧!”
  他家屋后那片地只有一分多,是他们家的自留地,平时也就种点菜或者玉米红薯之类的粗粮,给家里添点口粮,这么丁点地,哪用得了十块钱。
  姜瑜没理会他小孩子气的话:“这件事你回去跟你奶奶提一下,她若是同意,等收完了稻谷,我再上门跟她确定下来。”
  王晓心里是打定了主意不收姜瑜的钱,他也不跟姜瑜争,而是好奇地问:“姐,你打算种什么?”
  姜瑜看了他一眼:“就寻常的瓜果蔬菜,你们种什么我就种什么。对了,你奶奶要是有多余的种子,让她也给我留一点。”
  王晓失望地垮下了嘴,种菜什么的实在是没吸引力:“姐,你种菜干什么?周家有自留地啊?”
  “我种的菜我自己吃,记得给我保密哦,你跟你奶奶也提一下。”姜瑜笑着说。
  她种的这批菜比较特殊,因为她准备在菜地里布置一个简单的聚灵阵,虽然效果肯定达不到修真界的万分之一,但也不是村民们种植出来的蔬菜能比拟的。这批蔬菜会蕴含一些稀薄的灵气,吃了对身体大有好处。
  等有了自己的菜地,姜瑜才不管周家人今年划分的口粮够不够吃呢,反正饿不着她。
  这种好东西当然不能跟周家人分享,所以姜瑜才把主意打到了王晓家。他们家人少,屋前屋后都有自留地,要不了这么多菜地,把屋后小的那块匀出来给她正合适。
  王晓实在不理解姜瑜的行为,乡下最不缺的就是菜,地里的菜,山上的野菜,什么菜都有,清汤寡水的,什么味道都没有,难吃死了,哪还用花钱特意去种。不过见姜瑜坚持,他也没再劝:“好,今晚回去我就跟我奶奶说。”
  说完了正事,王晓搓着手,冲姜瑜谄媚地笑了笑:“姐,咱们什么时候再上山玩玩啊,好几天没去北斗山了!”
  姜瑜马上明白了他的意图。这小子,上山是假,吃肉是真,说起来,自从在国营饭店大吃了一顿后,再回来吃周家没有任何油水的粗粮,真的是太没滋味了。而烤野鸡、野兔之类的,干巴巴的,比起国营饭店里做的差远了,真是由奢入俭难。
  “王晓,镇上、县里有收野鸡、野兔的吗?”姜瑜觉得,她还是应该多开辟几条挣钱的门道,让自己在这个贫穷的年代,过得再稍微滋润那么一点。
  “镇上就有收购站。”王晓停顿了一下,凑到姜瑜耳边,小声说,“姐,你可别拿到外面去卖,逮着了会坐牢的,前两年隔壁村有个人就被抓到了,听说现在都还呆在大牢里呢。”
  “知道了。”姜瑜点头应是,心里却不以为意。这个年代就是饿死胆小的,撑死胆大的,老实人从年头忙到年尾,辛辛苦苦一整年忙活得还不够糊口的。
  她可不想过这种苦巴巴的日子,当然,王晓的提醒也很有必要,小心驶得万年船。她可不能为了点吃的把自己给搭进去了。
  最后,姜瑜还是领着王晓上山打了一只野鸡和野兔。野鸡烤着两人分来吃了,野兔丢给了王晓,他明早替姜瑜拿到收购站去卖了。
  吃足喝饱,姜瑜踩着夕阳的余晖下了山回到周家,刚好天黑。
  周家的气氛很沉闷,因为周老三已经知道丢了养牛的事,他回来冲冯三娘和周建英发了一通火,冯三娘沉默地听着,按部就班地洗衣做饭。
  而周建英压根儿就没把周老三的话放在心上,兀自拿着一面破了一角的镜子照得正欢:“爸,不就是个养牛的活儿吗?丢了就丢了,没什么好稀罕的。你放心,我以后会挣大钱,让你过上全荷花村的人都羡慕的好日子。”
  周老三被她的大话气笑了,旱烟袋往旁边墙上一磕,冷笑道:“挣大钱,好日子?就凭你,算了吧,你以后不问老子要钱,老子就心满意足了!”
  周老三为人虽然不怎么样,但自知之明还是有,自家闺女是又懒又馋,脾气又不好,能说个殷实点的婆家,他就谢天谢地了。
  前世他不就以自己这个主任为荣?周建英很不服气:“爸,你迟早会后悔的,以后……”
  “以后怎么样以后再说,你还是先想办法过了这一关吧,分的粮不够吃,你就等着饿肚子吧。”周老三恼火地打断了她的话。
  这个闺女,自从去了她小姑家一趟,回来后就变得不知天高地厚了了,也不知道她小姑究竟跟她说了什么胡话,成天就只知道做白日梦!
  周老三很火大,凶巴巴地瞪了她一眼:“既然你不稀罕养牛的活儿,那你明天就下田割稻谷!”
  “凭什么?爸,姜瑜不也没上工。”周建英虽然知道父亲对姜瑜的好流于表面,但一想到姜瑜能大摇大摆地睡午觉,自己却要下田,心里顿时不舒服了,习惯性地要跟周老三呛两声。
  正巧姜瑜回来了,周老三气不打一出,阴沉的眸子瞟了姜瑜一眼:“跟她比,那你一个月也拿一二十斤粮食回来啊?”
  姜瑜没理会周老三语气里的阴阳怪气,打了声招呼就又进屋了。
  今天周家的晚饭气氛也一样不大好,不过周老三却没再借题发挥,只是从头到尾板着脸,像是谁欠了他一样。
  不过他越不高兴,姜瑜就越开心。玉米糊糊这么难吃,有他的愤怒和不满当下饭菜也不错。
  周老三心里一直惦记着从庄师伯那里拿回来的那张无字符,越到了晚上,他就越紧张,所以连丢掉了养牛的活这件事也不计较了。
  等躺到了床上,他也一直惦记着这事,睁着眼熬到了半夜,见没什么异常,这才睡过去了。
  第二天起来,家里也是风平浪静,子女都好好的,什么意外都没有。周老三这才彻底相信了庄师伯的话,无字符果然好用,不过嘛,就是太贵了,想到被庄师伯要去的那三十块,周老三就肉痛。
  这不痛快就带到了脸上,可现在这一家子,除了冯三娘对他的冷脸发怵,其他几个小的谁在意。
  周建英更是说什么都不肯下田。在烈日下劳作一整天,她肯定会被晒得跟黑炭一样的,重生回来,周建英下定决心要好好保养她那张脸,这可是女人最重要的资本之一。
  到底只有这么一个女儿,周老三训了几回不管用,最后也就算了。
  当然,他心里是希望姜瑜能够主动去上工的,所以私底下在冯三娘面前诉了好几回苦,说他为了养这家里三个孩子有多不容易,又怕一家人来年饿肚子云云。
  若是以往,冯三娘早就自动请缨,让姜瑜去上工了,这回却像只鹌鹑,沉默了许久,才干瘪瘪地说了一句毫无意义的话:“等孩子们都长大就好了。”
  周老三的脸沉了下来,这个家里的人真是越来越不像话了,现在连冯三娘都不把他的话放在眼里了。
  冯三娘看着他的黑脸,不知道他为何又要生气。她张了张嘴,有一瞬想说,她明天喊姜瑜去上工,可一想到上回她让姜瑜去割牛草发生的事,再想想现在姜瑜对她的态度,冯三娘顿时噤了声。姜瑜长大了,有了自己的主意,她做不了她的主了。
  最后,这个秋收周家就周老三两口子上工,而且中途周老三还请了两天假,成为村里除了王晓家以外,工分最低的人家。当然这是后话。
  秋收过后,眨眼就到了九月,村里的小学也开学了。
  姜瑜正式开始了她的老师生涯。
  村小的学生绝大部分都是荷花村的,也有少数是附近其他村的,每个年级都只设了一个班,一个班级只有一位老师,兼任了语文和数学两科,真是一个萝卜一个坑,一点空闲的时间都没有。
  学校里除了姜瑜还有三位年纪比较大的男老师和杨校长,加起来刚好五个人,五个班,一个班级一个老师。姜瑜年纪小,资历浅,所以就把教学任务最轻松的一年级分配给了她。
  开学第一天,姜瑜的主要任务就是给这些孩子报名,统计人数。报名的时候,姜瑜才深深地体会到这个时代有多落后,因为许多孩子竟然没有大名,只有小名,二狗子、三娃子、李大的乱叫。问起姓名,很多小孩直接报的就是小名。
  姜瑜和颜悦色地对带孩子来报名的家长说:“婶子,上学了,学校里不能二狗子二狗子地叫了,你给孩子起个大名吧!”
  那中年婶子一摆手:“老师,咱不识字,麻烦你帮我们家二狗子取个大名呗。”
  姜瑜心里那个囧,只好委婉拒绝:“婶子,孩子的姓名很重要,还是你们父母给他取比较好。”
  隔壁班的刘老师听到她的话,笑呵呵地说:“小瑜,没事的,你就起吧,我们班的学生有好几个都是我取的名字。咱们学校里每个老师都给不下百个学生取过名字。”
  汗,做老师的第一项正儿八经的工作竟然是给学生取名字。姜瑜在心里吐槽了一句,看着眼前这个虎头虎脑的可爱小男孩,想了想说:“就叫刘健吧,健健康康的长大!”
  健康长大无疑是每个父母的心愿,中年妇女高兴地说:“老师真是个文化人,刘健这名字好,谢谢老师!”
  有一就有二,随后又要好几个没有大名的孩子让姜瑜取名。
  等收完了学费,统计完有多少学生时,姜瑜发现,自己今天做得最多的事情竟然是给学生取名。他们班上五十来个孩子,竟然有十几个都是她今天临时给取的名。
  开学第一天是不上课的,因为报好了名,统计完人数后,杨校长才会去县城把教材拿回来。
  所以一到中午,点完钱和班上的人数,姜瑜就能下班了。
  她刚把东西交给杨校长,准备回家,就见不远处骑来一辆自行车,上面坐着个穿着蓝色制服的邮递员在朝他们招手。
  那邮递员飞快地把车骑了过来,然后停下问道:“姜瑜在吗?有你的一封信。”
  姜瑜很心里意外,原主那样的性子,怎么会有人给她写信?
  她上前说:“我就是。”
  邮递员从邮包里找出信,递给了她。
  姜瑜接过,扫了一眼,竟然是封挂号信,她把信翻到了正面,然后看到了一行熟悉的地址,上次她把钱寄回去的那个部队的地址,不过寄信人的名字却变了,变成了一个叫陆进的人,而字体也变成了龙飞凤舞的狂草。


第24章 
  姜瑜动作飞快地拆开了这封挂号信; 拿出信纸,一目十行地扫了一遍。
  其实写信人还是梁毅。
  姜瑜; 见信佳,我是梁毅; 你父亲的战友,曾与你父亲一道共事三年。
  当时,你父亲怀里总是揣着你的照片,逢人就说; 他有个好闺女; 学习成绩一等一的棒。你爸爸希望你能多读书,成为一个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
  他牺牲后; 我们几个战友商议决定资助你继续上学,他们都成了家,上有老下有小负担重,手头并不宽裕; 所以最后商量好由我来资助你。
  我从你的资助是从六年前开始的; 当时我的级别还比较低,工资不高,所以每个月只资助了你五块钱,一个月两斤粮票,大概三年后才涨到了十块钱。三十块钱是今年二月开始的,因为我收到了信; 你怕迟到; 半夜就起床赶去学校; 途中在山道上摔了一跤,昏迷了三天。
  如果有一只手表,你出门上学做事都将会方便许多,所以我每个月多寄了二十块过去,交代你母亲攒起来,过年的时候托人弄一张手表票,一并邮过去,给你买一只表。
  是我思虑不周,让人钻了空子,谢谢你的机敏提醒了我。
  你是个聪明的姑娘,应该明白,这么几年,你继父一直瞒天过海,他一个人肯定做不到这么天衣无缝。这件事比较复杂,你不要再管了,等我回来处理,我这里有六年来所有的汇款凭证,来往的信件,还有你每学期的考试试卷,这些都是铁证,你继父他抵不了赖。
  我最近要出一趟任务,过年前后才能回来。到时候我会休假,赶过来处理这件事。
  至于你继父那里,我过两天会给你母亲写一封信,就说我一个战友的父亲被牛撞了,住进了医院,要花不少的钱,救命要紧,这个月的工资都给了凑给战友了。让她那边先等等,过年我一定会凑足买手表的钱,连同手表票,一并寄过去。
  你只需装作什么都不知道即可,自己每个月开的工资,不要交给你妈了,留下买些衣服,去国营饭店打打牙祭。你正是长身体的时候,不要亏待了自己。
  我用陆进的名义给你汇了六十元和二十斤全国粮票,晚两天应该就会到,你藏起来以备不时之需,不要再寄回来给我了。接下来几个月我会出任务,可能不是很方便给你写信,你若是遇到了难题,可以去找你们市公安局一个叫张永的人,他是我的战友,我已经写信给他了,他会帮助你的。
  看完了整封信,姜瑜的心情真是复杂到了极点。这个年代有的人,真的非常令人钦佩。
  六年,前三年每个月五块就是一百八,后面两年每个月十块,就是两百四,今年二月开始每个月三十块,不算八月就是两百一,总共就是六百三十块。还有每个月两斤全国粮票,六年加起来一百四十多斤全国粮票,在这个年代可是一笔巨款。
  而上高中一年也只要十六块的学费和住宿费,每个月还有好几斤大米补贴,初中和小学的费用更低,算下来,原主读书总共也没花到一百块,可梁毅却出了六百多块钱。
  这多余的钱,明显是给冯三娘母女的生活费,这些钱在农村足够养活一个孩子了,还能养得很好,顿顿都吃白米饭都不难。可周老三却把钱偷拿了,还总是摆出一副对冯三娘母女施恩颇多的嘴脸!使唤冯三娘母女,让才十五岁的姜瑜去挑担子,他就不亏心吗?
  这人的心肝都黑烂完了!
  想着梁毅保家卫国、出生入死换来的工资就被周老三这么挥霍了,想到原主小小年纪就累得栽进了池塘里,一命归西,姜瑜心头的愤怒压都压不住。
  她不给周老三点颜色看看,她就不叫姜瑜。
  姜瑜把信小心翼翼地收了起来,离开了学校去了王晓家。
  王晓的奶奶正在做饭,瞧见姜瑜,连忙多削了两只红薯丢进锅里,然后热情地对姜瑜说:“小瑜啊,今天中午就在王奶奶家吃饭吧!”
  半大小子吃死老子,王晓正是长身体的时候,饭量顶得上一个成年人,而王家却只有王奶奶一个人挣工分,他们家的粮食哪够吃啊。
  姜瑜可不好意思去蹭这祖孙俩的饭,连忙摆手:“不用了,王奶奶,我过来找你是说上次的事……”
  一听她说这个,王奶奶立即摆手:“王晓那孩子已经跟我说了,就那么丁点地,小瑜,你拿去种就是,还给什么钱。”
  姜瑜笑着摇头:“那可不行,因为我不会种地,这菜地恐怕还要王奶奶帮我收拾,所以这钱你必须得收。”
  王奶奶压根儿不信,村里的女孩子,有几个不会种菜的?就是不会,多看几次大人怎么种就学会了啊,哪要得了十块钱去请个人种那么一分多地的菜,浪费钱啊。
  “小瑜,钱就别提了,我教你怎么种菜。”王奶奶热心地说。
  姜瑜坚决不肯:“王奶奶,你要是不收钱,那我就只能找别人了。”
  她连火都不会烧,哪会种菜啊。王奶奶还真是高估了她,姜瑜非常汗颜。
  见她态度坚决,王奶奶搓了搓手,不知道怎么办了。她是个老实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