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锦秀田园_果无-第6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狐小媚看眼十三,十三眸光闪了闪,看向唐大明等人,又道:“现在只希望老天爷这雨彻底停下来就好了。”

    “是啊,是啊!”妇人些跟着道。

    “……但是,我们也要做好最坏的打算。”

    唐大明等人一怔:“什么最坏的打算。”

    十三扫眼一众老弱妇孺,语气不缓不急,声线不高不低:“想想若是下半年咱们真没有收成该吃什么?拿什么过年?想想若是雨水万一一直下个不停咱们又该怎么办?想想若是还会不会有更坏的事情发生……”

    “十三!”不待十三说完,狐大友立刻制止他,眼见有些人眼底露出惊恐来,他怕十三再说下去,有人真会夜不能昧了。

    十三适时闭了嘴,他这还是委婉的说法,按照狐小媚告诉他的原话还更让人不敢接爱。

    十三的话确实给众人提了个醒,刚才还脸带笑意的人此时全都绷了脸,个个神色严肃,有些带着彷徨,有些带着惊忧。

    ps:先传上来,等会儿回来再修改,。

 第137章 水患

    一刻钟后,大会终于草草结束,若不是十三说的那几句,恐怕这些人到响午都不会散会。狐小媚几姐弟跟着卫三娘回了家。

    不少人急匆匆回家开始做准备。

    而唐大明安排了一批人去田里排水,现在将田里的水排尽,但若夜里又下雨,到时候还是得安排去巡查,若是发现雨太大,就必须将田垠挖出缺口,让田里的水可以排出去,若是水自己排不出去,那就必须想办法换个地方重新排水。

    都说好的不灵,坏的灵。

    夜里果然又下起了雨,开始还是小雨,后来雨势越来越大,半夜时分,狐小媚只听见房顶上噼哩叭啦的雨声,呼呼的风啸声吹得她在屋子里都听得清楚。

    她悄悄起身在窗口往外瞧了眼,那雨水犹如有人拿着盆站在房顶上往下倾泄一样,哪里是在下雨,分明是在泼水啊!

    狐小媚打了个冷颤,心中有些不安起来,照这样下去,明日田里肯定会积水,如果此般下个几日,到时候水又得漫进屋内。她想到了还剩的几件夹衣,看来明日怎么也得把夹衣先做了,只要把货交了她就心安了,照此下去,等到天彻底放晴似乎不太可能。

    第二日,不出狐小媚所料,田里都积满了水,唐大明安排的人轮流在田里排水。还好屋子里没有进水,只是屋内特别的潮湿,门槛边漫了些水,倒不碍事。

    狐大友和十三出去了,狐篱笆这几日都没有去学堂,此时也跑了出去,家里只剩狐小媚三人正忙着做夹衣。还好只剩几件花了三日时间,终于将夹衣全部做完。

    这几日日日都是夜里下暴雨,白日阴天。

    第四日,狐大友借了牛车,为了将这批夹衣安全送到针线坊,一家子都跟着去了集市,路上怕夹衣掉到地上。除了赶车的狐大友。其它五人分别站在牛车四周,护着车上的夹衣。也算运气好,夹衣被平安送到针线坊。时间迟了两日,吴掌柜没有责怪,如数的付了钱。

    六人不敢多逗留,急匆匆的买了些生活用品。一家子刚回到家,又开始下起雨来。

    刚到家。相氏就过来了。

    她拉着卫三娘,求助的看向狐小媚:“早知道我就该跟着你们一起做。也是我没有见识,怕那些红薯烂掉,就跟着其它人一样急巴巴的想把红薯都吃掉……现在天不放晴。今年的收成肯定没了,长生现在又不在了,我们娘俩下半年的粮食也没着落……我怕自个儿不懂。将那些红薯白白浪费掉,所以想过来求求篱晶。教我怎么做红薯干。”

    原来经过今天村里开会,相氏才意识到下半年的境况有多糟,这会儿想起家里没多少粮食,而田里的庄稼恐怕也没多少收成,所以,便想将剩下的红薯学着狐小媚家一样,做成红薯干,即可吃还能存放。她现在心里只后悔,当初狐大友做红薯干的时候没跟着一起做,而是一个劲儿的煮了吃了。

    这种顺口的事告诉别人又何妨,狐小媚很大方的将红薯干的法子告诉了相氏,还特别嘱咐她:“现在日日下雨,没有太阳,您一定要将红薯多晒些时日,不然存放不了多久就会发霉!”

    相氏很感激的记下,向卫三娘和狐小媚等人一再道谢,接着匆匆回了家。让狐小媚和卫三娘等人意外的是,相氏刚走,王氏又来了,却是询问的同一样事情,接着阮氏也过来了,没多大会儿功夫,村子里还剩有红薯的人家几乎都过来向卫三娘取经。

    大伙不是傻子,这种时候自是要先开始储备干粮,以防下半年闹饥荒。

    村子里的人开始学着狐小媚做红薯干的时候,狐小媚便让狐大友去集市再买些红薯回来,她还做了不同的几种口味。

    有些直接晒成红薯干,有些切成片状,晒干后再倒进锅里砂炒,还有的特意加了些许佐料,洒上少许辣椒粉,做成类似于薯片的样子。

    不过,红薯片因为放有佐料存放时间较短,所以,狐小媚只做了少许,另外两种更容易存放,根据家里几个人的口味相应做得有多有少。

    有人见狐大友在集市买红薯,也跟着开始购买红薯,买回家做好后,纷纷告知自己的亲人,一传十,十传百,一时间集市的红薯竟然成了翘手货。

    做好红薯干,狐小媚又去集市买了少许黄豆,拿回家让卫三娘炒干做成干豆。没有粮食,能吃的便是面粉了,所幸家里还有几口袋的小麦,还有半袋的面粉,到时候吃完再驮些去磨就行了。

    为了节约粮食,这些日子家里吃的都是粥,已经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吃过干饭了,没有了粮食,就得花银子去买,市面上的东西肯定得涨价,价钱翻成现在的两倍也有可能。为了节省银子,除了偶尔去集市买些肉,狐小媚几人就去山上摘野菜,时不时煮些土豆。

    土豆可是好东西,放得久,不容易坏,煮上两个吃下去肚子就见饱,但也不能顿顿吃这东西,一是吃得多了便腻了,二是还得留些下半年吃。

    所以,每顿除了清粥,炒上一个青菜,或野菜,偶尔煮上些土豆,若是没有,便煎饼,再去山上的野果树找找有没有野果子,饭后吃上一个野果,也能顶会儿事。

    日子一长,狐篱笆就不愿意了,抱怨狐小媚天天都吃野果:“吃得嘴都没味了,现在我一看到野果子心里就腻歪。本来也没吃饱,再吃两个水果下去,搞得肚子早早的饿了。”

    “那我有啥办法。”狐小媚无耐的道,想她一个现代二十一世纪的人竟然还要遭受粮食关,顿顿喝粥啃野菜,她都没说啥,他还嚷嚷。

    “你若有能耐能找到吃的东西你就去找。饿后吃个水果那可是很营养的。再说了,现在大伙儿都去山上摘野果了,哪还有多少……”见狐篱笆板着一张脸,狐小媚又道:“你也别怨这怨那了,告诉你吧,这野果吃完就没了,明日你还想吃也没有了。”

    现在所有人都在想方设法的节省,将粮食留到下半年,所以,管他什么野果野菜,只要是能吃的全都有人抢着摘。她们现在吃的野果还是前两日摘的,恐怕这时候山上只剩光秃秃的果树了!

    自从上次晴上几日后,接连又下了半个月的雨,田里的庄稼倒的倒,死的死,雨水排出多少次,田地便积满多少次。菜地的菜这次是彻底死掉,地里泡满了水排也排不出去,可是菜地不弄出来就没有吃的,这种时候本来集市的货物已经开始涨价,粮食也就算了,若再不弄点菜出来,那就只有等着喝西北风。可是菜地离河岸远,沟渠也窄,两边还长满了水草,水排进去半天不见流动。顾着农田里还得考虑菜地,巡逻排水的人两边跑,弄得全都疲惫不堪。

    大河里的水汹涌混浊,自上游而下滚滚而过,水位已经超过了河岸,两旁的道路全都淹了水。小河更是糟糕,水早已经漫出将附近的几条道路都淹了,有些道路低的,水已经顺着地势流到田地里。

    就像装满气的气球,四面八方被戳了洞,无论你怎么补都要泄气,现在的农田就是这种状态,众人一边排水,老天爷一边下暴雨,引来排去都是白做功。

    那些离得河远,沟渠不便的田地,庄稼早就淹死了。

    别说狐家村,就是整个卫家镇都胧照在一种愁云惨淡的气氛之中。

    狐小媚跟着卫三娘去过集市几次,整个街道都淌着水,穿着草鞋踩在地上啪啪的水响声,叠了一只纸船放在街道中央,纸船能顺着街道这边漂到对面。

    据唐大明带回来的消息,今年遭了水灾的只有壤城一带,长江一带却是平安无事,只下过几场大雨后便再无雨水。被毁掉的庄稼已经无数,朝庭也是焦头烂额,派了河道总督到顺河视查。

    顺河在卫县十里外,只绕过卫县,却不环绕,顺河乃是卫县,壤城的一条大运河,平常各种货船,船只都在大运河码头停靠。

    顺河河堤坚固,高筑,因为这十几年来壤城一带都平安无事,不曾遭遇过旱灾,也不曾遭遇过水患,今年还是十几年来的头一次。所以,对于顺河的维护官员们便十分懈怠,这次闹水患,前后两月有余的降雨,让顺河内河水几乎快要满堤,也是将那河道总督吓得够呛。

    若是这顺河决堤,壤城,卫县等几个县城被淹决计是跑不掉,其它临近的十几个县城被波及也是大有可能。到时候西南这一带将会无数人家破人亡,到时候没有吃的,没有住的,灾民肆虐那是可预见的!

    为了安抚百姓,天朝皇帝颁布了圣旨,将派钦差大臣下来处理此次水患事件,纵然真的到时候百姓颗粒无收,也不会让所有人饿着肚子。

    这道圣旨果然管用,不少地方民众得到安抚,一时间人心惶惶得以暂时平息。

 第138章 毙

    唐大明兴高彩烈的将这个消息告诉狐家村众人。所有人都大松了一口气,只要朝庭还管着他们,以后就还有活路。

    晚饭的时候狐大友高兴的和卫三娘说着这事。

    “……有朝庭接济,咱们自个儿再节省些,凑合着相信下半年的日子也能挺过。现在只希望这雨啥时候能真停了。再这样下去,田地可是会完全毁了。”

    “你说,朝庭会给咱们发粮食吗?”卫三娘道。

    “这可说不准。”狐大友想了想道,整个卫县壤城有多少百姓,若是开仓放粮那可不是小数目。可若不放粮的话那朝庭怎么救老百姓?

    “听说去年长江一带闹水患的时候,朝庭还有一些达官贵人都有施粥。”这消息是卫三娘从卫七凤那儿听到的。

    “若真只是施粥,那咱们这些庄稼汉可就惨了,又不在集市上,难不成每日拿着碗去集市舀粥?再说了,朝庭施粥再多,再多贵人,那也不可能日日都有粥施,朝庭不施粥的时候老百姓岂不是就要饿着肚子?”

    狐大友皱紧眉头,他们这些乡下庄稼汉,也没有啥确切的消息来源,对去年长江一带究竟是如何度过难关的都不太清楚。

    但他觉着:“那些个达官贵人只是趁着机会挣个脸面,谁会日日施粥,至于朝庭,或许会帮助众人渡过难关。可若遇上不好的贪官,在钦差大人面前做做表面功夫的也不是没有。”

    “那这可如何是好?”卫三娘愁着脸。

    他们家可是有六口人呢!

    一旁的狐篱香和狐小媚对视一眼。狐篱香朝狐小媚递了个眼色,示意她说点话安慰安慰卫三娘,别还没闹饥荒,自个儿就把自个儿愁死了!

    狐小媚抿了抿唇。朝庭完全有可能做做样子,就算有人施粥,那清粥稀饭,吃不饱穿不暖的,到了冬日冷死饿死完全有可能。

    对于这个问题她也挺愁,若是这天灾真闹到那种地步,他们家应该怎么办?她应该怎么办呢?

    正在这时。一直默默吃饭的十三突然开口。道:“船到桥头自然直,从现在开始咱们一切从检,能省多少就省多少。一切为过冬准备。就算朝庭不施粥,咱们的粮食不够。好在,咱们和针线坊还有一份契约在,虽然咱们没有鸭绒了。不过,可以让吴掌柜去买。到时候咱们只帮着做,就算价钱便宜一些也无所谓,又或者直接让对方拿粮食来换。”

    闻言,狐大友和卫三娘。包括狐篱香和狐小媚都齐齐看向十三。

    一屋子人被水患搅得心神不灵,竟把这么重要的事忘了。

    狐大友卫三娘均是一脸喜意。

    “还是十三脑子清醒,我看咱们是急昏头了。竟然把针线坊的事给忘了。”狐大友拍着脑袋呵呵道,露出好些日子不见的笑容。

    卫三娘脸上神色也缓和许多。看着十三十分善意:“还好家里有个理智的。”

    狐篱香也挺意外的多看了十三两眼,十三平日话不多,但每每都能说到点子上。

    包括狐小媚,不住点头赞赏,嘴里还夸奖:“平日看着傻乎乎,没想到关键时候倒挺会安慰人。”

    这话却引来狐大友和狐篱香的瞪眼:“怎么说话的呢?”就不能客气点嘛。

    卫三娘还没开口训斥,十三就忙道:“无事无事。”

    狐小媚看卫三娘三人一眼,一脸无辜道:“我也没说错呀,他是挺能安慰的人。而且,你们瞧,他自个儿也觉得我没说错。”

    那也不能当着人的面直说呀!

    卫三娘瞪着眼睛有发彪的迹象。

    十三又道:“我的确不太会说话。”

    狐小媚又是一个我说的没错的表情,气得卫三娘咬牙切齿,反正从十三来到他们家,狐小媚就这态度,可十三却从来不在意,卫三娘说不过她,只好反过去安慰十三:“你别听她乱说,你在这个家里干了多少我和你叔心里最清楚,嘴上说得天花乱坠,实际行动不行那种人才真的不讨喜。”

    十三脸上讪讪,眼神飞快扫过狐小媚一脸我就知道会这样的表情,谦虚的辩解道:“我吃在这里,住在这里,做啥都应该的,当不得叔和婶这么夸奖。”然后一脸正气:“其实反倒是我该感谢叔和婶,你们能无私的收留我这个失忆的人,此恩我将来必报。”

    “说这些干啥。”卫三娘和狐大友压根没将十三的话当回事。又宽慰十三不要因为狐小媚的话想太多,几句话后,几人又将话题转移回到水灾上。

    而狐小媚也没因为卫三娘和狐大友帮着十三训她心里不高兴,虽然她不是真正的狐小媚,但这具身体本尊却是狐大友和卫三娘真正的女儿,所以,无论两人说什么做什么肯定不会害她。

    她看眼院子里淅沥的雨,丝毫没有要停歇的迹象,心中无比担忧,难道今年真的要遭一次水患,闹一次饥荒?

    日日下雨,庄稼被毁,菜地被冲,人们除了担忧已经无能为力。

    早晨起来草草煎了几块饼算是解决了早饭,一家子都坐在堂屋里看着外面的雨,院子里淌的雨水已经淹到阶沿一半,淅沥的雨时大时小,狐大友根本没有出去的打算,所以也没有开院门。

    狐小媚实在闲得慌,便拿了狐篱笆的书出来让他朗读,说是无事让大家伙儿也学点知识,顺便给家里增加点声气儿,再者,她也好跟着学几个字儿。

    于是,堂屋里响起了狐篱笆朗朗的读书声,摇头晃脑,抑扬顿挫,朗读出来的故事倒让人听出几分意境。

    正在大家聚精会神听狐篱笆读书的时候,外面有人敲门。

    狐大友披了蓑衣开的门,是狐应地,他披着蓑衣,头上扎着一块白布。一脸肃然沉痛,白色的布在阴沉的天色下竟然有些晃眼,坐在堂屋瞧见外面情形的卫三娘心中涌上一股不好的预感。

    只见狐应地沉着脸和狐大友说了两句,又往里朝卫三娘几人看了一眼便离开了。狐大友也没关院门,面无表情的回到屋檐下,将蓑衣脱下,抬脚就往屋子里走。一边走一边道:“老太爷走了。都换衣裳过去吊唁。”

    这消息着实惊人众人一跳。

    前阵子还好好的,怎么说走就走了。

    具体情况狐大友也不清楚,狐应地只是过来报信。啥也没说。几人换了一身素色的衣裳,各自拿了蓑衣披上,家里只剩十三,一行五人直接去了狐应天家。

    穿着草鞋踩在泥泞的村路上。一脚水一脚泥的朝狐应天家而去,到时。只见狐应天家大门上已经挂上一绸白布,院门大敝着,狐应天几兄弟全都站在堂屋门口,还有狐家几个媳妇妯娌。狐大友一家显然是最后过来的。能猜得出来,肯定也是最后通知他们家的。

    卫三娘等人跟在狐大友身后表面严肃的进了屋子,狐老太爷躺在堂屋中间。身上盖着白布遮了脸。跨进堂屋,狐大友在前。卫三娘在后,紧接着狐篱香三人。狐小媚目不斜视,低头垂眉,学着卫三娘和狐篱香一幅恭敬的模样。

    狐大友领头走近,扑嗵一声就跪在老太爷身旁,那声响不仅狐小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