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太后进化史-第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孙钗倒是想戏精上身,装出一副深情的样子,奈何戏精细胞不够,只好低下头做沉痛状。
杜二本来是信心满满,想着就算孙钗不为两位妹妹的美貌所动,也会为同杜家联姻心甘情愿。
谁他明示暗示了许多,又劝了好些大丈夫岂止一妻之类的话,也没说动孙钗,原先的好兴致顿时被败了个精光。
草草同孙钗辞别,带着两个妹妹回到了驿馆。
“什么?孙郎他,他不答应?”
杜四娘脸色刷地白了。
她可是信心满满,见到孙郎那一刻,便芳心暗许了。
在她眼里,只要孙郎没有看上三姐的嫡女身份,那这孙夫人之位,就非她莫属。
而三姐那个矫情劲儿,但凡孙郎有些男儿气慨都不会看上她……谁知道,竟然会这样!
杜三娘面上涌起红潮,是愤怒的。
“哼!这等不识抬举的武夫,咱们杜家也没必要太过折节下交。”
她都这么屈尊降贵,忍受了许多不便和粗俗了,却没想到这姓孙的,竟然如此不识时务,放着她们这些贵女不娶,却还惦记着那失德无行的贫贱女!
“哼,可笑有些人打错了算盘,芳心错付,可惜明月偏来照沟渠!”
杜三娘再瞄大受打击的杜四娘一眼,见她这般,心里倒是好过了不少。
杜四娘却没顾得上杜三娘的冷嘲热讽,刷地起身,“二哥,我不信!我要再见孙大人一面!”
她姨娘就同她说过,当初在十几个侍女里当中,脱颖而出,被她爹瞧中的得意伟绩。
她生得比她姨娘还美几分,而且出身还好有学识,孙大人凭什么不喜欢她!
杜二公子正要说点什么,却听驿馆外有些喧哗之声。
杜二公子推开窗子,问院中仆从,“出了什么事?”
本是有所图而来,却没办成,回到家中说不得还会被怪罪他不会办事,杜二公子这会儿心情挺丧的,口气也就直冲冲的。
却没想到他身边的一个长随,匆匆地跑了进来,“二公子,出了大事!”
杜二公子一挥手,出了两位妹妹的屋子。
“什么事?”
长随一脸惊叹,“凤祥军已经拿下了平安县!”
杜二公子圆睁双眼,不由倒吸一口凉气。
“平安县!”
身为大家公子,对东南各地还是有所知晓的。
平安县,那不就是长(阳)县西边的邻县?
平安一地,甚至比长(阴)还要广阔,而且平安县城同长(阳)可不一样,那是正经的兵家必争之地,易守难攻,几百年前,还是小国的国都。
孙郎得了平安县,岂不是如虎添翼,最差一个小诸侯是跑不了的!
杜四娘在屋内听得分明,虽是女流不大懂,但也知道,现在是乱世,不讲究什么出身门第了,就是比谁的兵多将广,谁的能耐大!
不由得又是惊喜,又是难过,喃喃自语道,“孙郎果然是位了不起的英雄……”
杜三娘本来听了孙钗拒了婚事,心里暗暗松了口气,既然是对方不识抬举,那就怪不得她不肯牺牲了。这会看二哥那震惊的模样,想必得了平安县,说明孙钗的确是比之前想的更了不起……唉呀!
杜二公子在院子里转了几个圈儿,来消化着他听到的这个大消息。
这姓孙的,这边还装模装样的办着抓周宴,宾朋满座,慈父爱子的模样,却哪知道竟然暗渡陈仓,不声不响地把平安县给拿下了!
而且都说孙大是员武力超群的猛将,他还当孙大是个八尺壮汉,纠纠武夫,见面才知道自己想错了,姓孙的怕不光是只有武力,该是城府也深得很,却哪里想得到孙大他不光允文允武,竟还有将帅之才!
打平安县,他这边歌舞升平,不动如山,那头就把一县给打下来了。
可不可怕?吓不吓人?
万一他打的是湳水……
杜二细细想了下,竟然觉得后背沁出了冷汗。
不过随即又给自己宽心,孙大目前看着还是想同杜家交好的,不然湳水可比平安县好打啊!
这般猛人,他怕是对付不了的,当赶紧回去同父亲禀报才是。
诶,同样都是年轻人,他年纪比孙大还大了好几岁,这差距,真是让人恼恨啊!
杜二令人赶紧收拾了行李,准备明日就启程回去。
杜四娘几番央求也是无果。
杜三娘却是暗自欢喜。
杜二看在眼里,心想这些小女子,倒底是头发长见识短,一个是一门心思被孙大迷住了。
一个是看不清形势只当自己身份高贵,貌似天仙,必得男子来求着捧着。
当然了,若是他自己娶妻,他是宁愿娶四娘也不去想三娘的。
幸好三娘不是他的同母亲妹,这性格不讨喜,也有老大头痛去。
深夜,杜四娘坐在灯下,愁眉不展。
杜三娘从旁走过,不由发出轻笑一声。
“四妹这是不舍得了……”
杜四娘此时不必用三娘的傲慢衬托自己的通情达礼,不由翻了个白眼,并不搭理。
“四妹若真想留下,也不是没有办法!”
杜三娘觉得自己就是比四娘聪明,比如说她都想到的办法,四娘就想不出。
“什么办法?”
杜四娘两眼一亮,热切地盯着杜三娘。
“二哥急着要走……你说什么都无用,但,若是你,突然感了风寒呢?”
杜四娘喃喃道,“可我没有风寒啊!”
杜三娘嗤笑了两下,摇着小扇子走了。
临行时,侍女跑来告诉杜二公子,“四小姐感了风寒……”
杜二公子皱着眉头去房内看了杜四娘一眼。
杜四娘眼圈泛红,眼下泛青,浑身裹在被中,时不时打着寒战,
哪里有这么巧的事!
杜二公子阴着脸瞪着杜四娘。杜四娘被看得泪花闪闪,抖得更利害了。
杜三娘巧笑地走过来,“二哥,既然四娘生了病,便留两个在此伺候,等四娘好了再回去不迟。”
杜二公子紧皱的眉头舒展开来,眼底闪过一丝光。
这两个妹妹虽然愚蠢,但有时也能歪打正着。
既然四娘对孙大痴心一片,那何不让留她在此一试?
自古英雄难过美人关,孙大说的那个女子还没影儿,说不定四娘就真能勾上孙大呢?
就算勾不上,只要传出些什么,孙大再怎么样,也得给四娘一个平妻的位置。
反正对于杜家来说,不过是一个庶女而已!
杜二公子自觉想出了一步好棋,兴冲冲地换了衣裳,临行前先去趟县衙。
“舍妹身子有些弱,恰感了风寒,不能上路,小弟家中又有事相召,只能厚颜托孙大人派人略加看顾一二……”
说罢又奉上厚厚礼物。
这些礼物本来就是准备送出去的,只是孙大一口回绝婚事,杜二一时气恼便截留了大半。
不过自从听说凤祥军大胜,他的心思又大大地变了。
孙钗自然没有不应之理,亲自带了段添财,将杜家车队送出城外,一副依依惜别之势,这才打道回府。
段添财笑道,“主公这桃花如此鲜妍,何不顺手折之?”
孙钗心道那不是没那个能耐吗!
“嗯,其实那位杜四小姐长相挺美的,也是个知情识趣的,不知道咱们凤祥军里,可有没有合适的光棍汉?”
段添财脚下便是一软。
好么,人家小姐看中的是主公,主公却想着做媒,这可是太不解风情了!
正文 第90章 五年
杜三娘跟着杜二公子坐上回程的马车。
杜公子望着杜三娘,眼神有点复杂,“四娘突然病了,三妹妹怕是知之甚详吧?”
杜三娘略有点不自在地移开目光,“四娘求仁得仁,二哥说是也不是?”
杜二公子笑了一笑,道,“三妹妹就不怕四妹得偿所愿,反被她比了下去?”
杜三娘唇角轻撇,“那也是时也命也!”
话虽如此,杜三娘心里却很是不屑地想,就四娘那低贱的生母出身,毫不矜持的作派,还没成亲就敢为了男人把自己弄病的不守规矩,就算真的能强留到那孙郎身边,也不一定能名正言顺,总是一辈子的话柄……她凭什么比下自己去?
然而杜三娘想到的是,她算了那么多,最后竟然真的被这个四妹给比到了泥里去!
四年多前,当听说从长(阳)县传来信儿,说是四娘要跟凤祥军中的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人成亲!
这位四妹婿要是凤祥军的头脑人物也就罢了,偏还是平安县人氏,新投奔孙郎没多久的一个压根不会武的书生!
这般没有根基,也不大可能立下战功的寻常小人物,居然就让眼高于顶的四妹同意下嫁?
不管旁人信不信,杜三娘是不信的,据她推测,指不定是四妹一片火热的想要嫁进孙家的盘算落空,却又毁了名声,甚至连清白都未必还在,大大折损了身价,这才不得不屈就个没半分名头的穷书生的!
就算有孙郎正式书信一封表明愿为媒人,而且送来的聘礼丰厚又怎么样?
四娘这就相当于想当夫人,却不得不变成了长随媳妇一样。
那时她还嘲笑了四娘好了一阵,听说四娘生母姨娘甚至还哭了两天两夜。
她后来也很快出嫁了,嫁的是本地望族,虽说家世肯定比不上杜家,但好歹也是父辈为官的有底蕴人家。
婚后她生了一子,夫郎对她还好,膝下有儿,在夫家地位算是稳了,就算夫郎又纳了两个通房她略使了几天小性子也就过去了。
反正男人哪有守着一个女子过的,大家族里的女子早就习惯了这般。
而四娘那边的消息传来,说是四娘生了一个女儿,又跟着男人驻守长平县,她男人被孙郎任为长平县令,名头虽不错,可惜没什么家底,整个家里只三四个仆人伺候。
这么两厢一对比,三娘觉得自己是赢了的。
本以为这种岁月静好的日子能一直过下去,谁想到时事无常,杜家世代的下属心生反意,勾结海上贼寇,登岸夜袭,柳县城被攻了一个措手不及,半夜城破。
城中各家都被烧杀围攻,杜家仓促之间,只来得及送走妇人幼儿,那些身分不够的,如姨娘庶女之类的,便都赶不上被护着逃出城。
至于说杜三娘这般的出嫁女,除了她亲兄长,也没人会想得起她来。
而杜三娘的夫家,大难临头各自飞,才听到喊杀声来,就各房顾着各房,逃命去了。
杜三娘的相公,不是嫡长子,本来就没多少本事,平时看着对嫡妻挺爱重的,关键时候就催着他身边武勇的长随背着他逃出了家门,压根没想到还有妻子儿女这回事。
所以说危急关头,才能试得出真人品……
冲着门来的海匪,手拿着长刀几乎是见人就砍,还有长相清秀的丫环媳妇们落到他们手里更是被折辱一番再杀死。
眼瞅着贼人的刀都砍到了房门了,杜三娘抱着不满两岁的小儿瑟瑟发抖。
幸亏是杜大公子派来的几个心腹拼死赶了过来,救出了杜三娘和她儿子。
然而就在杜三娘抱着儿子坐上逃生的马车时,她听到了噩耗。
她同母同父的亲兄长,在巷战时,被贼寇杀死了!
从柳县逃亡出来的难民成百上千,一个个面色麻木,蓬头垢面,仿佛丧家之犬。
因为那些杀人不眨眼的海盗来自海上,他们本能地逃向内地深处。
湳水县涌入了大批的柳县流民。
这些还是幸运的,有好多无辜百姓,在深夜还来不及逃亡就被破门而入的盗贼灭了全家。
湳水县的平民百姓对这些流民并不欢迎。
除了有亲朋好友的,柳县流民大部分都没能在湳水县境内呆下来。
原来当湳水大乱时,许多流民四散逃生,有一部分就逃向了柳县。
柳县虽然富庶,但平民百姓的日子并没有多好过,而且靠海,粮食产量有限,往年都是从湳水这个粮仓买粮,湳水一乱,粮价登时高涨,平民百姓的日子都不好过,哪里有余力去接济外人,更何况柳县是杜家的地盘,杜家当家人也不想要这些流民,当时就在各大要塞路口,设置了拒马关卡,阻止大批流民入境。
那时湳水人就将柳县人恨上了。
如今风水轮流转,湳水人也不想接济柳县人,因此态度可想而知。
杜家看似庞然大物,然而一朝兵败,却成了丧家之犬。
几个随从在混战中也只余下两个,还有一个身上带伤。
“三小娘,如今只能去投奔四小姐……”
杜家是每况愈下,而凤祥军却是如日中天。
坐拥六县之地,境内物产丰厚,工商发达,平民们安居乐业,甚至还有不少听说孙家地盘平民有好日子过,举家带口地迁移而来的。
杜四娘嫁的夫婿是平安县令林桐。
虽只是一介落地书生。
但当年是因为被人冒名顶替才失了解元功名,后来又一直被那冒名的人家陷害,才会郁郁不得志,几次险死还生。
不过偶然被孙大人救下之后,就时来运转起来。
林桐不光是写得一手好文章,更是对时事政局目光独到,且精通算学,通晓民生,腹内有货的人自然是被孙大人赏识的,当下便委任他为平安县令,还给他作了大媒,娶了杜四娘。
据说这几年平安县也被治理得繁华发达。林桐更是被孙大人视为心腹重臣。
假如孙大人将来能封王做侯,林桐也自然能跟着飞黄腾达。
听说半年前,杜四娘又生了个儿子……
杜三娘搂着怀里的小儿,满面苦涩,“那就去平安县吧……”
这十几日,什么苦头没吃过,几次险死还生,捧着半个落了灰的脏杂粮窝窝当成宝一样啃,碰上刮风下雨,只能紧紧抱着怀里的小儿,靠抖取暖。
原本结实的马车在一路颠簸离乱之后,此时只剩下个底座,杜三娘抱着儿子坐在一头,一名胳膊受伤的随从坐在另一头。
赶车的随从满面风霜,队伍里就他还算全乎,只能靠他了。
而拉车的骡子蔫头搭脑地没精打彩,困顿之极,仿佛下一刻就要滚倒在地变成一匹死骡。
这样的一行四人,别说进了平安县城,就是走在平安县城外的田野上,都能引来好多好奇打量的目光。
“听说柳县遭了海寇了!”
“是呢,前天还见一对父子俩拄着拐,在城门口讨饭,说是从柳县来的,原本也是富裕人家,被海寇一抢,家破人亡了!”
“可见还是咱们这儿好啊!”
“是啊,你看这些人,想必当初也是大户人家,不然哪来的骡马呢!”
“真可怜呐!”
杜三娘的头更低了几分。
放在数年前,打死她也想不到,自己会变成这般落魄的流民!
进城的时候,四人因没有平安县的身份证明,在城门口被好生盘问了一番。
护卫不得已,将自家是县令夫人的亲戚给说了。
守兵一听自然是十分重视,赶紧派了人去县衙送信。
没多久便有县衙来的几个人匆匆跑来,一名年轻妇人盯着杜三娘看了好一番,这才惊骇地叫出声来。
“三小姐!真是三小姐!”
杜三娘一抬头,倒是马上认出了这位年轻妇人。
这是杜四娘的丫环,当年她们姐妹一道去长(阳)县城,跟着的就有这名丫环,翠荷。
“翠荷……”
一路的颠沛流离已经把原先那个心高气傲的贵女脾气给磨得没了影子,几百里路,身无分文地来投奔从前看不对眼的庶妹,别说杜四娘了,就是杜四娘的丫环,她都得赔上笑脸。
翠荷长这么大,还是头一回见杜三小姐这般给她好脸,再配上如今三小姐的落魄情状,心情一下子极为复杂,但面上还是扬出了笑容,“哎呀,这位便是小公子吧?长得真……乖巧!”
其实杜三娘儿子长得也是人人夸如仙童来着,但这一路上忍饥受怕的,半路上还病了场,再水灵的小儿也跟小黄叶似的蔫吧了,让翠荷夸无可夸。
跟着翠荷进了林家。
林家住的宅子离得县衙不远,只能算是中等,不过杜三娘这会儿落魄成这样,只期盼庶妹能给她个遮风挡雨收容她们娘俩的地方就不错了,哪里还敢似从前那般地挑三捡四?
“三姐!”
杜四娘得了信就在门口接人,远远地瞧见一个穿着粗布衣的农妇模样的人抱着个瘦巴巴的小儿走了过来。
形容枯槁,神色憔悴,瘦得如同麻竿一样,一阵风似乎都能吹走似的。
杜四娘当时泪就下来了。
在闺中时争风斗气,等各自出嫁了,长年不见面,这一见就是如此悲痛的场面,再有小心思,也都烟消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