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太后进化史-第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有骡子驴子,都可以推磨啊!风车把这些活都做了,那劳力们做啥?总不能游手好闲作大爷吧?”

    孙钗听得更是大笑,“这你可就想错了,风车把那些累人的繁琐的活都做了,这人省下工夫来,可以做好多更有用的事啊,比如说练兵,种地,放牛放羊……”

    这就是没有生产力观念的结果了,当然了,这也是时代所限。

    提高生产力解放劳动力这种因果关系,在这个时代,怕也是只有少数人才能明白的道理。

    葛寨主不过粗识几个字的普通人,想不明白也不稀奇。

    葛寨主一时之间也想不到那么多,只是觉得孙钗这一出出的着实是既败家又新鲜。让他心里直摇头,可还直想过来瞅瞅又有了啥新鲜事儿。

    参观罢了风车,那二人已是梳洗干净,又吃了顿饱饭。

    再被领来见孙钗的时候,看着就很像个样子了。

    孙钗这才发现这一男一女,洗干净了脸也就三十多岁,并不是一开始她以为的四五十。

    “不用跪了,先坐下,我有些话想问问你们。”

    “是,是……”

    那两人都小心翼翼地坐了半边椅子,低头敛目。

    “你们可是一对夫妻?是湳水本地人?湳水那边怎么了?”

    “回大当家的话,小人两个正是一对夫妻。都是湳水人……”

    原来湳水那边水土肥沃,一马平川,历来是产粮的鱼米之乡。

    太平年间这的确是个风水宝地,老百姓的日子也比其他地方要富裕得多。

    然而自打去年乱相频频,湳水也难得安宁。

    当地有几家大户,诸卫张赵四家,其中诸家势力隐隐居上。

    但卫家赵家都有些暗自不服。

    如今天下大乱,各家手里都有大笔存粮,良田千倾,家丁护院没有上千,也有数百。

    但这点武装放在平时绰绰有余,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将来真格地乱将起来,他们湳水的这几家大户那是迟早会被盯上的大肥肉!

    与其等着被人啃,还不如识时务者为俊杰,早日投靠到大粗腿,还能捞点从龙之功。

正文 第70章 根由

    卫家赵家就投靠了邻近柳县的勇国公。

    勇国公杜总督原本是皇室宗亲,虽说有点远,但好歹是宗亲,分封到柳县这个邻近南海之地,原本不过闲散宗室而已,不过第一代勇国公是个有本事的,学武习文,熟知兵法,少年从军,竟被他挣了个功勋出来。

    本来宗室都是吃闲饭的,难得有个能干的,自然出头比普通人要容易,勇国公的官职越做越大,最后竟是给他做到了水军都督一职。

    这一支的杜家也在柳县成了望族。

    如今天下大乱,别家的武将或是小山寨都敢扯旗称王,杜家自认为皇孙贵胄,比旁人都更有资格,不过碍于皇室虽衰微却仍在,杜家也不好公然称王称帝,只得打起了忠心为国,清君侧的主意。凡是朝廷旨意,有利于他家的,便欣然接受,若不利于他家的,就说是朝中有奸,挟帝乱命,也算相当鸡贼了。

    柳县有两大港口,正是下南洋通商贸易来往的要地,海商利润丰厚,连着柳县也是全朝少有的富裕之地,只不过因地处海边,却是不大产粮,所有物资全靠商贸。

    而杜家第一代勇国公在前年已是垂老仙去,留下偌大家业,却又分成两个派系。

    长子有能耐可惜是庶出,次子是嫡出却平庸。

    勇国公也是几番挣扎,后院前院龙争虎斗,家里的大权这才全归了次子。长子也分出去厚厚一份家业人手。

    且留下一份遗命,叫他们兄弟手足互相看顾,若有不念手足之情者,不配为杜府继承人。

    但男人啊,就是天真!

    他自己跟一个娘生的兄弟们都未必能做到互相看顾,能相安无事,维持表面亲热已经是不易,却还指望着他那不是一个娘生的俩儿子能兄友弟恭,情同手足……想什么好事儿呢?

    打从勇国公的金棺银裹进了墓,他俩儿子就先来了一波县斗。

    一个占了年长,自身又有点能耐,背地里也培养了些自己的人手。

    另一个占了名份,外家又是本地富商,名正言顺地能接手国公府里的大部分钱财势力。

    而勇国公留下的一套人马,也随之分成了两派,斗得那是势均力敌,犬牙交错,竟是将整个柳县一分为二,裂土而治了!

    湳水卫赵两家就是搭上了勇国公庶长子杜和的路子。

    杜和身为庶子,看着最近才被分出了勇国公府,实际上也年近五十了。

    柳县本来就没多大,出海的两个港口被他弟弟给占了,他占的那半拉实在是没多少油水,然而好处是离着湳水没多远,他没法子再从弟弟那夺下肉来,只好往其它地方发展。

    正好卫家赵家向他示好,他正好瞌睡碰上了枕头,跟对方对上眼了。

    两派结盟的最好办法是什么?

    可不正是联姻!

    卫家把女儿嫁给杜和的第三子,杜和的幼女嫁给赵家的嫡孙。

    这三家想得是很美好,他们彼此联络有亲,杜家有兵,卫赵两家有钱粮,正好携手合作,大干一场。

    然而没有不透风的墙,消息走漏了被杜和的嫡弟杜毅知道,

    虽然都姓杜,都是兄弟,但这所谓的兄弟打从小就开始在一个府里龙争虎斗,心里恨不得对方死得透透的,杜毅能坐视杜和坐大,反过来把他占的那一半地盘给夺走吗?

    必须不能啊!

    于是卫家女儿外出上香时被匪徒给掳了去,生死不胆,赵家嫡孙坐的马车却又突然断了轴,嫡孙摔成重伤,到了要冲喜的地步了……

    杜和这一咬牙,就跟兄弟撕破了脸,两双明刀明枪地开干,直打得柳县境内战火四起,纷乱如麻。

    好些个被波及到的百姓就都往邻近各地逃了去。

    这湳水自古便是富饶之乡,因此流入的灾民格外的多。

    一时间湳水境内,也难免多了些饥寒生的盗贼,混水摸鱼的流氓地痞。

    而杜氏两兄弟开练,没多久也分出了胜负。

    杜和虽有心和赵卫两家结盟,然而不等结盟完就开了战,准备不够充分,又无名分大义,反被杜毅给赶出了柳县。

    杜和一合计,周边无处可去,便带着残兵败将往湳水来了。

    先前赵卫两家想联姻杜和,可好处没捞到,反而折了自家儿女,这会儿虽杜和带着人马来了湳水,让他们两家意思意思地送点吃喝财物也算罢了,但杜和再提起结亲这岔,两家就都打起了哈哈。

    杜和落魄成这模样了,还跟杜毅撕破了脸,傻子也看得出来没啥前途了。再跟他儿女结亲,岂不是把银子往水里扔?还得招惹了杜毅这个强敌。

    这么来回几次,杜和也不瞎,自然看出来自己这是虎落平阳了,先前一个个巴结着,现在就掉脸子看不上他家了。

    杜和长途跋涉,远来客居,从柳县里出来的仓促,可以说丢了一大半的家财。

    不过家财丢了不要紧,他手上还有人手啊!

    虽然这近千的残部打不过杜毅那个奸的,但在这湳水还是可以搅风搅雨的!

    赵卫两家想过河拆桥?没门!

    于是杜和先假意派人给赵卫两家送信,道他兵败退至湳水,一向多得两家照应,但湳水并非久留之地,他打算领兵向东,东边多山,南屏山中匪寨处处,他们当也能在南屏山里寻一块落脚之地。

    那信上写得凄凉肯切,赵卫两家人都当了真,还却不下情面地给杜和送了点补给。

    这么些人虽是残兵,那也是兵,只要还在湳水境内就不安宁啊!倒不如尽早送走为妙。

    杜和白日装做领兵离去,那模样说不尽的穷途栖惶,但到得夜间,转过头来就把赵家给一锅端了,又趁势端了卫家。

    这下可好,也不用联姻了,也不用投靠了,赵卫两家积攒下的上百年家底,全都落进了杜和的腰包。

    杜和倒还假惺惺地留了两家人的性命,让儿子纳了两家女儿作妾,从此赵卫两家算是彻底药丸。

    杜和这么一搞,俨然成了湳水的大势力,有钱有人,诸张两家望尘莫及。

正文 第71章 湳水

    杜和这样无情无义无理取闹,说翻脸就翻脸的作派,可不是把诸张两家给吓得够呛?

    诸家早先收到过北面信王的传信,说是有意联姻。

    信王那几乎是占了大半个北方的雄主,跟他联姻,诸家是一百个乐意的。

    他们家自打收到信之后就一直翘首盼望,信王来使,哪知道左等右等,连个人影都没见着。

    但让他们就这么向杜和服软,那是万万不能的。

    杜和这点人马,也就能在湳水张狂一番,绝对是秋后的蚂蚱,长不了。

    于是只能缩起头关紧门户,任杜和在湳水闹腾得鸡飞狗跳。

    张家跟诸家的想法差不多。

    县中四大家是这般,湳水原本的县令早就被架空,县衙也就是个摆设,大堂上都能长出荒草来,那县令本是无奈苟安,见局势如同火烧,赶紧挂冠而逃,不知所踪。

    卫赵被打残,诸张两家缩了。

    可杜和带的那一千残兵又怎么可能消停,诸张两家都有家丁护院,墙高院深,但湳水县的一般富户,殷实百姓,还是很容易下手的。

    自古溃兵难有军纪,对着别县的平民百姓,那比匪徒还有过之而无不及,抢些财物还算轻的,奸淫掳掠亦不鲜见。

    一向安宁的湳水登时大乱。

    好多老百姓过不下去,拖家带口逃往外地。

    这一对姓曾的夫妇,本是在族亲的布坊里做工,男的修理织机,女的缫丝,都领着一份工钱,家里还有个老婆婆,两口子每日上工,婆婆在家看六岁的小孙子。

    谁知道族亲的布坊出产的好绸,叫杜和的一个庶子给看上,拿了一百两银子上门就说要入股,张嘴就要六成的股子,那族亲哪里肯,只好声好气地哄着这位大爷,想着回头再托人去说说情,谁知道那杜和庶子只当他们瞧不起他庶子的身份,偏他其实又是杜和最宠爱的小妾所生,平时多有娇惯,很是给了这庶子手下好几个凶悍的护卫。

    这庶子索性想着一不作二不休,原先在柳县还要顾及着杜家族人说三道四,束手束脚,如今来了外地,全县地界就数他杜家最大,还怕个什么,便让手下人趁夜给布坊放了一把火。又让人蒙着面,堵在布坊中人逃出来的路上,乱砍乱杀。

    曾家人本来是住在布坊的,那火势倒没影响到他家。

    但布坊东家家破人亡,人命死了十几条,怎能不恨?便领着手下去寻那杜家庶子报仇,只可惜杜家庶子身边的护卫都是经过实战见过血的,布坊东家召集的这些人都寻常的壮汉,一交手便吃亏,反死伤惨重。

    这事闹得大了,杜和固然恨庶子惹事,又恼这姓曾的一个小小的布坊东家就敢太岁头上动土,便派兵将曾家全族都要赶尽杀绝。

    曾家人也是东家的族亲,可不就遭了殃,一家子人只逃了夫妻两个出来,如惊弓之鸟,到来这南屏山中,已是筋疲力尽,走投无路……

    葛当家听着一拍大腿,大骂道,“这杜和真他娘的手辣心黑!”

    其实心里却在想,他奶奶的,他们七寨守在这南屏山里,最近路过的肥羊那是越来越不见影儿了。那杜和倒好,打了败仗竟还有那个肥得留油的湳水给他啃!啃就啃了还下手贼黑!你说一个布坊你留着它收保护费不好么?你这一烧得损失多少银钱啊?

    孙钗扶着下巴,若有所思。

    “这杜和兵败逃窜到湳水,还不知道能安稳几天,反正过得一日算一日,自然不会像在老家那样安生经营,能抢到多少算多少了。”

    底线可不就是这样越拉越低的……

    不过,湳水县这样,似乎,可以……

    孙钗目光微闪,瞥见那一对如惊弓之鸟的夫妻,想了想便道,“我这凤祥寨原名黑风寨,当初被一个名叫陆万钟的匪首占据,做了不少打劫过路客商的坏事,后来他不长眼,劫到本寨主亲爹头上,还把本寨主亲爹给掳了当人质,本寨主为了救人,这才将匪首给除了,又将他手下愿意弃暗投暗的都收编,创立了凤祥寨。凤祥寨是正经的寨子,不打家劫舍,也不扰民害民,一切都是自给自足,寨中有好多作坊,将来也要开布坊,你们的手艺都是用得着的……在作坊里做工,每日管饭,还有工钱,你们若是愿意,就留下,若不愿意,我叫人给你拿点干粮,这便下山去吧。”

    虽是对着曾家夫妻这样的小人物,孙钗也是要把话给说清楚的。

    陆万钟盘踞黑风寨多年,估计犯下的血债不少,她可不想替他背黑锅。

    曾家夫妻赶紧点头,“小人愿意!大当家愿意收留我们,便是恩重如山。”

    他们夫妻俩一路逃难,所路过的村子有的当他们是来历不明的叫花子驱逐呵斥,偶然有好心的也就给他们一点馊饭冷浆,能活着到这里还是靠着挖野菜野果,还是在这个山寨,才算吃了一顿饱饭,如今听得管饭又有工钱拿,哪里顾得上管这是什么山寨?

    葛寨主全程都在一边看热闹。

    睁瞅着这两个叫花子居然还真被收下了。

    心里顿时有种占了小便宜的快活。

    嘿,敢情了啊,以后他也不用满山遍野地找药材,捡人往这凤祥寨送也行啊!

    咦,等等,既是这两夫妻这般饿成皮包骨,看着也不是什么壮劳力的,孙当家的都收,那岂不是说……

    葛寨主正在那转动眼珠子打小算盘呢,就见孙钗拱手相请。

    “葛寨主,请到厅里用茶,正好有事与葛寨主相商。”

    “啊?啊啊!”

    往小厅里一坐,小六子把茶水一送,葛寨主端起来就知道这是好茶。

    这些茶都是从前陆万钟的存货,陆万钟好歹也是富贵人家出身,被他珍藏着的都是上品。他死后,这些东西被乖觉的木大通让人理出来都送到了孙钗这儿,孙钗上辈子什么没见识过,对吃喝这些不大在意,因此也不分什么三六九等,只要来客,都用这茶。

正文 第72章 起意

    “好茶!”

    葛寨主赞了一句,孙钗便招手叫小六子来。

    “那茶还有多少,给葛寨主包一份,走的时候给他带上。”

    葛寨主嘴咧到了后脑勺,他何时在黑风寨有这般的礼遇?

    “哎呀,这怎么好意思呢……那孙大当家的深情厚义,我可就却之不恭了啊。”

    孙钗挥了挥手,从袖口里摸出一张五十两的银票,放在桌上推给葛寨主。

    “葛寨主时时想着我们凤祥寨,热心一片,出人出力的,怎么能亏待的了葛寨主呢?”

    葛寨主一手抓过银票,俩眼珠子恨不得瞪出眼眶。

    我的亲娘呀!

    这孙大当家,还真是人傻钱多!太好糊弄……啊不,太大方了!

    “这,这,孙大当家,真是太客气了……以后有用得着小弟的地方,千万要开口,小弟一定鞍前马后地为您办事!”

    孙大当家简直是他的财神爷啊!陷入巨大幸福的葛寨主,完全没想明白,自己已经被银票勾着,一步一步地踏上了变成孙大当家狗腿子的不归路。

    孙钗含笑望着葛寨主,“葛寨主既然这么说了,我这里刚好要拜托葛寨主些事情。”

    这满含深意的目光让葛寨主瞬间想起了那天送杜仲树皮来时酒宴上他的惊吓。

    “啊?孙大当家尽管说,小弟一定尽力,一定尽力……”

    只要不是卖身啥都好说……当然了真要是到了那吃不上饭的时候,说不得也只能卖了……

    “我看葛寨主是天生有福之人,不管是送来的东西,还是人,都有用得紧,因此拜托葛寨主,再若有类似的工匠或是从湳水逃来的平民百姓,只管往我寨子里送来,我这寨子虽小,还是能养活几个人的。”

    葛寨主一听原来让他做的是这个,登时大大松了口气,心道看这话说的,什么寨子虽小,还能养活几个人,谁不知道孙老大刚刚坑了三个寨一把,弄了好些个土特产的事?

    到现在那余下的两个寨都不敢有啥动作,安静如鸡,甚至还派人来送了份贺礼恭喜孙钗当了寨主……还不就是生怕也被孙老大拿住把柄,也来索要一回土特产!

    “孙大当家要是让我做旁的,我还得想想有没有这能耐,要说是这个么,那我可是拿手……孙大当家心善,咱也有心思成人之美啊。”

    就捡些快饿死的逃荒要饭的送到凤祥寨,还能拿银子,这好事谁不想干啊?葛寨主一边说着,一边都想好了回去怎么吩咐手下弟兄们巡山时留意,怎么还得瞒住了消息不让旁的寨子的人知道!

    孙钗瞧着他那模样就知道这厮又再打自认为占便宜的小算盘了。

    “但有一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