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把犯人上交国家[快穿]-第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真的,她并不想哭的。
  “吱啦”一声,有人推开病房门。
  易潇带着两名女警进门,准备将身体痊愈的邓莹带回局里调查。
  邓莹默默起床,穿好外套,提起行李包。
  易潇从她手中拿过行李包:“我提。”
  邓莹却勾了勾易潇的手,红红的眼睛看着易潇:
  “姐姐……我还能见妈妈吗?”
  ……
  邓翠萍被捕后,警方查清了白子昱“死亡”一案、莫浩宇死亡一案。
  在调查过程中,警方却又查到与邓翠萍有关的其他多起案件:
  十年前,邓翠萍深夜将丈夫从楼顶推下;
  九年前,一名男性在与妻子争吵中拿起菜刀砍向妻子,反被妻子夺刀反杀——据查,该杀夫之妻受到邓翠萍教唆,不堪继续忍受家暴,最终决定夺刀反杀丈夫;
  八年前,一名男性无故落水死亡,案发现场没有监控——据查,邓翠萍和该男性的前女友配合作案,将男性推入水中;
  七年前,一名男性被抛尸荒郊野外,生…殖…器被割下消失不见——据查,邓翠萍帮助该名男性的前妻杀人抛尸,该名男性的生…殖…器至今仍在前妻家中保存;
  六年前,一名男性酒后驾车出车祸而死,事后警方调查发现有人在受害人的脚刹上动过手脚,至今仍未找到犯罪嫌疑人——据查,邓翠萍涉嫌教唆犯人通过刹车失灵这种方式巧妙杀人。
  ……
  一桩桩一件件因种种原因未解决的杀人案,自此真相浮出水面。
  除一件案子外,受害人均为男性,有家暴、出轨等行为;受害人均为女性,并且是妇女权益委员会的会员。
  警方后来仔细调查这个妇女权益委员会,发现委员会下设维权部,不少遭受家暴和婚姻纠纷的女性闻名来此寻求维权,邓翠萍都会尽心尽力给予帮助——
  能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的,就走法律途径;
  走不了法律途径的,邓翠萍私下这样说:
  “别以为你们分手了离婚了就能摆脱这种人渣,你记住,人渣之所以为人渣,就是因为他们不要脸不要命,能纠缠你一辈子。”
  “萍姐,那我该怎么办啊?”
  “……解决他,一了百了。”
  从十年前邓翠萍将丈夫推下楼的那一刻起,邓翠萍的复仇之路便开始了。
  她的复仇对象,是所有涉嫌家暴的男性。
  唯一一次例外是冯储。
  冯储是邓翠萍十年来见过的唯一一位主动寻求帮助的、被家暴的男性。
  邓翠萍帮冯储杀了他那位妻子。自此以后,冯储便多次帮等翠萍做各种干净的不干净的事。
  两人多次合作,或教唆或帮助会员杀人,并制定了多个缜密的杀人计划,成功的让这七起案件没入档案室中,成为众多未解决案件之一。
  邓翠萍和冯储……都是老手了。
  ……
  审问邓翠萍的任务落在易潇身上。
  易潇抱着一摞案卷走进审问室。
  邓翠萍早已知道自己这十年来的所作所为全部暴露了。
  经历了丧子之痛,此时的邓翠萍完如行尸走肉,一副空空的躯壳坐在白炽灯下,头上的白发、脸上的皱纹、嘴上的死皮令人寒颤。
  易潇坐下,望着这厚厚一摞案卷,不知该从何讲起。
  半晌,她说:
  “先从十年前那个案子说起吧。”
  邓翠萍上眼皮跳了跳,随即缓缓抬起眼帘:
  “……说什么?”
  “你为什么要杀夫。”
  “为什么?”
  邓翠萍轻笑一声,淡淡地张嘴:“不杀他,等着他杀我吗?”
  易潇喉咙动了动:“你们之间发生过什么?”
  “……呵。”
  邓翠萍扯了扯嘴角:“易警官,你就算用脚趾头想也能想出来吧?还能有什么?无非就是家暴,情感暴力,生理暴力,婚内强…奸,动手打孕妇……你能想到的龌…龊事,他都干得出来。”
  她自嘲地耸肩,接着说:
  “……这些我都能忍,为了我的孩子我都能忍。可是你知道吗?这个混蛋自己在外头找女人也就算了,他还对自己的亲女儿下手,你说……你说我能不杀他吗?我能看着他天天对莹莹又亲又抱吗?!”
  “易警官,我就问问你,是你……是你你会怎么做?”


第72章 人间恶魔绑架犯(二十二)
  “易警官; 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
  邓翠萍这句话始终回荡在易潇脑子里。
  邓翠萍出生在E市一个普通家庭。家里不是大富大贵; 却也从未担心过钱的问题; 一家和睦,父母关系融洽。
  邓翠萍本人从重点初中到重点高中; 再到全国Top2的大学,一路顺风顺水,加上天生相貌可人; 从小到大一直很受欢迎。
  大学刚毕业的她; 天真的以为这种幸运会持续一辈子。
  大学毕业后; 邓翠萍回到E市工作; 认识了她的丈夫——
  也是她的噩梦。
  彼时,邓翠萍的丈夫是E市土生土长的富二代; 高中毕业后出国读书; 在国外四五年; 知识没学多少,倒练就了一身撩妹技能。
  邓翠萍和他相识于一场商业宴会。
  两人一见钟情; 相识半年结婚。
  人人都说邓翠萍命里带金,学历与美貌并存; 虽然出身普通,但通过自己奋斗改变了生活阶层; 现在更嫁了个又帅又有钱的富二代,怎么看都是人生赢家。
  可只有邓翠萍知道,自己的丈夫不如外人所见那样完美。
  婚后不久。
  从言语侮辱到情感暴力,从动手打人到在外找小三; 丈夫本性毕露。
  邓翠萍想离婚,丈夫威胁她说:
  “离婚?离了以后你看看哪家公司还会要你。”
  当时丈夫一家财力雄厚,在E市商界有一定影响力,公司总裁之间相互往来,丈夫的一句话,邓翠萍就可能再也找不到工作。
  邓翠萍不甘心。就算E市没人要她,她也可以去外地。凭她的能力,怎么会没有工作。
  ……可是父母呢?
  父母几十年来一直生活在E市,已经在这里扎根,换一个新环境,他们能适应的了吗?
  一段亲密关系开始容易终结难,不是一句“离婚啊”就可以解决所有问题。
  邓翠萍忍了。
  那时刚好怀上邓莹,加之丈夫有所收敛,邓翠萍决定继续和他生活下去。
  邓莹刚出生那几年,丈夫有所改变,他好像很喜欢这个长得可爱甜美的女儿。
  随后,一场金融危机搞垮夫家,丈夫的暴力本性毕露。
  甚至还对女儿亲亲抱抱。
  家里人说,这是他爱女儿的表现啊。
  可邓翠萍知道,丈夫的行为举止已经越界,父亲就算再爱女儿,也不可以亲吻已经有懵懂性别意识的女儿的嘴。
  邓翠萍怀上邓凯后,丈夫更加过分,几次对怀有身孕的她拳打脚踢。丈夫的父母也因为金融危机的打击而变了性子,各个方面对邓翠萍进行打压:
  “就数你吃的多,家里一个月生活费你就要吃掉一半!”
  “什么时候怀孩子不行,偏偏这时候怀?你想掏空我们家吗?”
  “自从你嫁过来后,公司业绩连年下滑,你说你是不是我们家的扫把星?”
  浸淫在夫家一家人的暴力之中,邓翠萍生下邓凯后患上了严重的产后抑郁。
  压死邓翠萍的最后一根稻草,是那一晚两人吵架后,丈夫悄悄跑到邓莹房间,掀起她的被子,伸出恶魔之手。
  邓翠萍觉得不对劲,跑到邓莹房间一看,这个禽兽正趴在女儿身上脱她衣服。
  邓莹当时抄起烟灰缸砸向丈夫的后脑。
  这一下砸得稳准狠,丈夫晕了过去。
  邓翠萍知道,再这样下去,丈夫总有一天要对女儿做出龌…龊之事。
  到那时一切就来不及了。
  丈夫已经毁了她,不能任由他再毁了女儿。
  借着那一晚的吵架,邓翠萍将丈夫从楼顶推下。
  夫家二老一直怀疑自己的儿子是被邓翠萍杀害的,可孙女邓莹说她看见爸爸是自己不下心摔下楼,况且儿子死后,邓翠萍一人挑起家中大梁,成功渡过金融危机,并开始了现在的事业。
  二老最终相信了邓翠萍的话。
  邓翠萍帮丈夫一家还清债务后,便送夫家二老到外市生活,基本不再联系。
  她还到公安局给自己的两个孩子改姓成“邓”。
  易潇问她:“你杀了这么多人,可曾有后悔过?”
  邓翠萍摇头:
  “我的一生都被这个男人毁掉了,所以……我只想帮助更多的女人走出痛苦。”
  ……
  邓翠萍杀人案被多家媒体争相报道。
  人们震惊于这样成功的女企业家、励志女性典范竟然是多起杀人案的凶手。
  但同时,邓翠萍的作案动机引起了社会对于家暴问题的一次大讨论。
  南国目前没有关于家暴的专门立法,不少有识之士纷纷站出来,分析邓翠萍悲剧事件的原因:
  【写在最前:本文仅针对邓翠萍杀人动机、犯罪心理、以及这背后的家暴问题进行探讨,并非洗白邓翠萍犯罪。邓的犯罪源于家暴,并不意味她的做法是正确的。】
  【在我国,人们对于家暴没有明确的概念,认为一次殴打不算家暴,言语侮辱不算家暴……但其实家暴种类非常多,邓翠萍几乎都遇到过,比如言语侮辱,身体殴打,她甚至在怀孕期间都受到过拳打脚踢……更可怕的是情感冷暴力,这种家暴往往杀人于无形。】
  【邓翠萍过去几年帮助妇女权益委员会会员解决家暴问题,这几起案件我全都看过,确实属于家暴受害者无法从施暴者的控制下脱身的情况。】
  【我们现在要做的不是谴责这些杀夫的女人,而是应该讨论如何建立一套完善的反家暴机制来求帮助这些深陷阴霾的女性,以及一部分男性。】
  【有人提到借鉴国外的反家庭暴力法,没错,这是首位,立法先行,法律至少要为家暴受害者提供最底线的保护。】
  【但法律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我们更需要全社会的力量结合起来,为受害者提供解决家暴问题的途径。】
  文中谈及多种反家暴的社会保障机制,引发舆论许多共鸣。
  也正是这次大讨论,才使得不少男性女性认识到,原来自己在婚姻家庭关系中感到不幸,很多都与各式各样的家庭暴力有关。
  人们纷纷站出来,为反家暴发声。
  人人在行动,社会在行动。
  第一步,便是从反家暴法立法开始。
  ……
  从邓凯绑架分尸案牵连出的一系列案件,包括绑架犯莫浩宇被杀事件、高官夫人姐妹团“抛尸”牛郎事件、邓翠萍杀夫事件、邓翠萍帮助妇女权益委员会会员杀人事件等,在南国社会里引发了一阵舆论热潮。
  事件不断反转吊足了大众的胃口,事件热度几次落下又再次升起。
  由于案情复杂、牵连人数众多、时间跨度大,不仅公安的侦察活动,法院的审判都耗时颇长。
  有人将围绕着邓翠萍的众多案件一起评价为南国当年十大最具影响力的事件。
  这是南国史上第一次有犯罪类案件入选“最具影响力事件”。
  邓翠萍案件本身具有极强的负能量,可由它引发的社会讨论却有重要意义。
  案发第二年,在法院正式判决前,南国立法机关通过反家暴法。
  曾经为反家暴振臂高呼的为人们看到了希望,并为南国此次迅速的立法活动叫好。
  反家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立法只是第一步。
  但这第一步,却是刺破黑暗的第一缕曙光。
  反家暴法通过的那一天,看守所里的邓翠萍听到消息,忽然觉得心里空落落的。
  然后,眼泪不由自主地流了下来。
  ……
  在法院还未出审判结果时,易潇接到平行世界警察局的紧急通知,说派遣到此结束,要求易潇回局里待命。
  来不及等法院的判决,易潇就要走了。
  走之前,公安局众人给易潇举办了欢送会。
  有警察还在工作时间,无法饮酒。众人以茶代酒,举杯一饮而尽。
  黄勉抱着茶杯在一旁感伤。
  易潇从身后拍了拍他的肩。
  黄勉扭头,眼里带泪:
  “易姐,你还会回来不?”
  易潇扬着嘴角,只说了四个字——
  一期一会。
  ………
  易潇回平行世界警察局后不久,收到了南国现地调查官发来的案件反馈。
  调查官只说了一句话:
  【所有人都为自己的所作所为付出了代价。】
  这份代价,不仅包括法律上的定罪量刑,还有社会生活中地位降低、名誉损失、道德谴责等各种各样的代价。
  易潇问调查官,邓翠萍付出了什么代价。
  调查官说:“邓翠萍的量刑问题其实引起了一阵讨论,有人觉得她有罪,但事出有因、罪不致死;有人说邓翠萍这么多年作案数量大,必须死刑。”
  “法院最终判了她死刑,立即执行。”
  意料之中的结果。
  在离开E市之前,易潇曾经带着邓莹到看守所见邓翠萍。
  走到看守所门口,邓莹却退缩了,没有勇气走进去见母亲。
  当时易潇没有说什么,只是开着车带她来到她学校附近那家“枪与玫瑰”花店。
  易潇指着店里一束康乃馨,对邓莹说:
  “邓女士说,她很感谢你那段时间天天给她送花。”
  邓莹一怔,没明白易潇的意思。
  “她说,看到这些花,就能想起你和邓凯,就觉得人生还有希望。”
  邓翠萍从来不喜欢花哨的东西。
  唯有一个例外。
  她第一次去“枪与玫瑰”花店是邓凯过生日,给他买花。
  不久,邓翠萍生日,邓莹邓凯偷偷买了这家店的花,送给她当生日礼物。
  这是孩子们送给她的第一份礼物。
  这是邓翠萍过得最难忘的一个生日。
  “邓女士说,她虽然不喜欢这些花哨的花束,可唯独孩子们送给自己的,喜欢得不得了。”
  易潇说完这话之后,邓莹反应了好几秒。
  接着,像是泪腺阀门被打开似的,眼泪止不住地哗哗往下流。
  那之后,邓莹再也没有勇气走近看守所。
  直到邓翠萍被执行死刑,母女二人也未能再见一面。
  只不过那之后的几十年里,每当邓翠萍生日,邓莹都会去买一束康乃馨,放在家里一家三口的合影前面。
  一年又一年,仿佛母亲还活在身边。
  作者有话要说:  “孩子是社会的宝物。”
  尾行犯那个故事和这个故事,归根结底属于同一种故事——糟糕的家庭关系对人,尤其是对孩子的影响。
  希望所有人都能在健康的家庭环境中长大。
  本来这一章还要写更多内容,但作者还在外面,来不及把其他细节补充进去,所以明天会更新一到两章番外,主要写莫浩宇和白子昱的故事。如果还有想起来一些没交代的地方,都会写在番外里~不感兴趣的的话可以不用订阅番外啦。
  后天写下一个故事,内容是【拐卖记】+【暗网里的人口买卖】合二为一,尽量……写得不那么沉重吧(捂脸)。


第73章 人间恶魔绑架犯(番外)
  白子昱; 今年二十三岁。他两岁时; 父母在一场车祸中双双去世; 家里没有其他亲戚,被送去E市福利院。
  莫浩宇; 死亡时三十五岁。他一出生就被父母遗弃在派出所门口,警察把他送去福利院。
  生活在两个不同的福利院,两个人差了整整一轮的年纪。
  十五年前; 由民间慈善机构组织的一次书信活动第一次将两人命运相连。
  活动主办方面向全社会; 鼓励有意人士报名参加活动; 与福利院的小朋友们进行一对一的书信交流。那时候电子产品远未普及; 书信仍是一种主要的交流方式。
  彼时,莫浩宇二十岁; 正在读大二。他是在福利院长大的孩子; 童年算不上幸福; 但依然感谢福利院将他抚养长大。
  报名书信活动后过了半年,莫浩宇收到了一封来自遥远沿海城市的信件。
  '大哥哥(还是大姐姐?); 您好,我叫白子立; 是个男生。'
  写信的孩子当时八岁出头,刚刚学会写字; 字迹歪歪扭扭。
  莫浩宇笑着给他回信。
  '小弟弟,你好,我叫莫浩宇,很高兴认识你。'
  莫浩宇也是后来才逐渐知道; 写信孩子的真名是“白子昱”,白子昱写第一封信的时候还不怎么能写好“昱”这个字,便以“立”代替。
  两人书信往来保持了六年之久。
  一开始几个月,白子昱找照顾她的姐姐帮忙收信看信,后来自己也学会了定时定点到邮箱找信,也未曾找别人帮忙。照顾她的姐姐辞职以后,几乎没人知道白子昱还和远方城市的一个大哥哥有书信往来。
  一年后,活动主办方宣布这次书信活动圆满结束,已经建立朋友关系的大人和小孩可以继续书信联系。
  事实上,大多数参与活动的一对一关系都没能保持到最后。
  莫浩宇和白子昱却一直书信往来整整六年。
  后来莫浩宇工作场失利,家里堆满了白子昱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